诗歌教学有效性模式初探
浅谈诗歌教学有效性初探
浅谈诗歌教学有效性初探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9-02我们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字记载历史,我国也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它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珠。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是:语言精练,形象鲜明生动,节奏和谐,感情强烈,具有独特的意境。
一首好的诗歌,能使学生受到艺术感染,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涟漪,引起学生的无限遐想。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展开想象。
在现行的小学教材中,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我们源远流长的诗歌历史,欣赏祖国灿烂的文化,陶冶健康高尚的情操。
可以从简洁、精练、含蓄、富有音乐节奏的语言中汲取营养,提高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因此,切实做好诗歌教学的设计以及诗歌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搞好诗歌教学?在诗歌教学中,我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把握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
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中的诗歌教学。
1.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叶圣陶(1982)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也就是说,对于语文课文中的诗歌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读诗的能力。
要想了解整首诗的内容和意思,必须重视学生的诗歌朗读训练。
而诗歌有音乐节奏感的特点,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人,这就为诗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就进一步说明了诗歌朗读的重要性。
因此,我在诗歌教学活动中,认真指导学生朗读,即反复读、不厌其烦地读,通过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
这样既可以弄懂诗歌的内容,又可以领会诗歌中的意境,饱赏诗歌的美感。
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诗歌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有效性探析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有效性探析摘要: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内容是现代诗歌。
这抒发了作者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拥有了良好的支撑和发展空间。
在此,教师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的时候,要制定出完善的教学举措。
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基础,保证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机会下,让学生参与的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更加全面和高效。
希望文章研究之下,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前言:初中教学中,语文现代诗歌内容是十分关键的部分。
教师要关注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提升自身思想意识情况下,也拥有正确的学习思想和认识。
教师通过现代诗歌的教学,对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重点提升和升华。
教师对教学的方式进行改进,让学生的现代诗歌学习拥有巨大的魅力和价值。
学生才能够在诗歌欣赏中展现出一定的地位,并获得较强的文化素养。
一、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师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的时候,关注了教学的现状。
具体如下:第一,教师关注朗读的形式,忽视了其中的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之中,所展现出的教学形式是单一的。
教师进行范读,学生开展自由朗读。
这其中,实行分组朗读或者听录音朗读的形式,学生进行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并没有融入情感,也没有进行深度的思考和研究。
在这样的情况下,是难以对诗歌的情感进行重点理解的。
所以,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进现代诗歌的情境中,能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并体会其中的朗读魅力,提升自身的鉴赏和审美能力[1]。
第二,教学影响,难以进入到诗境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的约束,学生在进行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把背诵思想为基础,没有对现代诗歌艺术魅力进行研究。
这样,教师在课堂时间的限制下,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情感进行了约束。
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压缩,仅仅是关注诗歌的中心和思想。
小学语文诗歌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诗歌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引言:语文课程中,诗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由于学生的年龄限制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小学语文诗歌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诗歌阅读和欣赏能力。
一、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需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诗歌教学。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需要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理解的诗歌作品;2.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较为脆弱,需要通过诗歌培养其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3.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引导和训练提高其诗歌欣赏能力。
由于上述特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需要设计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1.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诗歌作品针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的特点,教师应该选择内容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的诗歌作品,以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欣赏。
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诗歌导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小学生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通过诗歌来培养其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感人的诗歌作品,通过朗诵、讨论和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小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相对较低,因此需要通过引导和训练提高其诗歌欣赏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展现诗歌的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诗歌欣赏活动,如诗歌比赛、诗歌展览等,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三、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实施策略1. 构建情感化的诗歌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诗歌墙、播放诗歌音乐、展示诗歌图片等方式,打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诗歌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初探
诗歌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初探高二年级组:姚卫军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
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本选入了大量诗歌, 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诗词曲作品,必修课中的诗歌内容的编排,就是体现了这一认识。
让我们的学生从古典文学的诗歌精华中汲取人文精神的营养,学习名家们的表达,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日趋走向成熟。
诗歌鉴赏也是高考试题中的一道必考题,学生对于这道题要做到游刃有余,必须要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把方法传授给学生,提高诗歌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手.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在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中,诵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是感知文本的一种基本手段。
尤其是有效的感情诵读,既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在的意义,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从而张扬人的个性。
在人教版语文必修1----必修5中,诗歌教学包括四个单元,而且多数课文要求背诵默写,将来还是会考和高考的默写篇目。
怎样才能学好这部分内容呢?我认为就是在朗读中去理解、体验、感悟,并通过情感朗读的方式把各种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来,从而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读懂作品。
有意识的注重学生朗诵能力的培养,发掘学生的潜能,不断的积累与整合,形成了自己诗歌教学的一套操作方法,在教学中行之有效。
一、借助情读感染学生。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往往能让诗歌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像涓涓溪流一样流入学生心田,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尤其是那些选入课本中的文质兼美的诗篇,通过老师准确、流利、表情的范读,把文字转换成有声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得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同时,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意境,甚至产生跃跃欲试的朗诵需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走进诗歌的文学殿堂,走好高中语文的第一步。
古诗词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究
古诗词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究古诗词教学方法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修养情操的有效途径。
目前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就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1. 传统教学方法单一性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解解释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很难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2. 缺乏情感共鸣古诗词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无法真正理解古诗词背后的情感,因此很难产生情感共鸣。
这种情况下,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会受到影响。
3. 缺乏实践性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性的训练。
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实际应用和创新训练,导致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
4. 文化背景理解不足二、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完善1. 引入情感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情感内涵、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通过引入丰富的情感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 引入实践性训练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诗词鉴赏比赛、古诗词创作等,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其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古诗词教学与历史、文学、美术等学科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将古诗词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提高对古诗词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古诗词的诗句、歌曲、舞蹈等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谈诗歌教学有效课堂的有效性
谈诗歌教学有效课堂的有效性诗歌,想象丰富,情感强烈,语言凝练,被视为文学领域中最高的艺术形式。
笔者认为诗歌教学有效课堂应该体现四个方面:一、导入要有“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如何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一开始就深深的激起浓厚的兴趣,就需要一个巧妙的导入。
巧妙的导入不仅能明确提出本课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说明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还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笔者在教《李凭箜篌引》这首诗时,我给学生放《箜篌》这首古筝曲,首先让同学们抛开一切杂念,尽情享受这首曲子。
欣赏完,教室内安静极了,空气似乎凝固。
这就为整首诗的学习设置了良好的情境。
这时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听了这首乐曲,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让你们产生哪些联想?话音刚落,有许多同学打破刚才的沉静,踊跃举手回答自己的感受和产生的联想。
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被音乐所征服了,这就为整节课进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为讲解本诗中想象做好铺垫。
紧接着,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所要学的《李凭箜篌引》就是李贺在听完李凭弹箜篌以后的所感所想。
由这个问题,同学们顺理成章的进入了课堂。
二、朗读要有“情”诗歌,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因此指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第一,注重教师范读。
教师的范读用语言塑造形象,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作用比录音带更直接。
教师要把握语言的抑扬顿挫,尽量用正确读音,自然的神态,清晰的吐字以及饱满的情绪,努力把学生带进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第二,注重诵读指导。
笔者在诗歌教学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自己大胆的朗读,适当时候结合诗歌情感进行点拨、纠错;其次,要求学生多体味作者的情感。
例如笔者在教《登高》时,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学生通过朗读后品味出“风急”,作者在秋天会感到不仅是身体上的冷,还有心灵上的冷,因此应该读出“凄寒”之感;“天高”学生说天愈高远,人愈渺小、孤单,笔者点拨说,读这两字时,要调高、拖腔,内心应有渺小之感。
小学语文诗歌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诗歌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一、研究背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诗歌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诗词素养的形成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诗歌教育。
然而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学生对诗词教学缺乏兴趣、记忆困难、理解偏差等问题。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认同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中的有效策略1.提高诗歌的趣味性有趣的诗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外引器等方式,在课前、课中设计一些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漂亮的诗歌朗诵、音乐配合等也是提高趣味性的有效方式。
2.注重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许多古诗词与我国历史、文化、哲学、自然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果学生对这些背景知识缺乏理解,就很难在诗词欣赏中产生相关的情感和意象。
因此,注重背景知识的掌握和讲解是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3.加强诗词语言的分析理解要想理解一首诗词,必须具备一定的诗词语言分析能力。
例如,分析韵律、格律、修辞、意象等等,从中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这就需要课堂上加强对这些语言结构的讲解和训练,并在课后安排相关的作业和练习,以便巩固学生的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创作是培养学生诗词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词语言的魅力和诗人的思想。
因此,教育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并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创作中体验到诗词写作的乐趣和快感。
5.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理解情感诗词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沟通和体验。
有时候,把学生带到具有特别情感体验的情境中,可以让他们更真实地感受到诗歌情感的丰富与多样性。
例如,带学生走进自然山水之中,让他们亲近自然、倾听自然,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情感的同时,增强感性认识力。
6.配合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教材案例等等,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必要手段之一。
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诗歌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韵律、节奏和意象,可以通过抒发情感和思想观念来表达作品的主题。
在学校教育中,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诗歌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何影响?本文将探讨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并就如何提高诗歌教学的效果提出建议。
诗歌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诗歌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和欣赏经典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丽和魅力,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
学生通过诗歌的朗诵和创作,可以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儿童说、读、写、演的综合能力,提高其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诗歌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传统和现代诗歌,可以感受不同诗歌作品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魅力,提高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通过诗歌的朗诵和创作,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情感的共鸣中提高对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诗歌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诗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创作和表达的能力等。
应该注意提高诗歌教学的实效性,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提高诗歌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审美特点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注重学生诗歌的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嗅觉作品价值观和审美鉴赏能力。
诗歌教学有效性模式初探
诗歌教学有效性模式初探【摘要】本文探讨了诗歌教学有效性模式的初步研究。
在讨论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别从相关理论、诗歌教学模式、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结果和讨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诗歌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有效性。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诗歌教学有效性模式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拓展了对诗歌教学的认识,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诗歌教学、有效性模式、探讨、相关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讨论、启示、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诗歌教学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较为陈旧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实际的语言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新审视诗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认为诗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研究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模式,对于促进语言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诗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欣赏和学习优秀的诗歌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诗歌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开阔其思维空间,促进其个性和情感的发展。
研究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模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意义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诗歌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 正文2.1 相关理论探讨在诗歌教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语言学习理论。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学生在学习诗歌时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构建知识。
这意味着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创造一个有益于语言习得的社会环境。
认知理论也对诗歌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人们对于如何更好地教授诗歌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诗歌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炼、丰富,意境深远,这就要求诗歌教学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诗歌的情感表达、意象烘托、节奏韵律等方面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导师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般来说,优秀的诗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诗歌审美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诗歌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形式,要求作者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诗歌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感。
通过诗歌创作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感知能力和联想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诗歌教学对于学生的情感情绪的培养和塑造也有一定的作用。
诗歌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文学形式,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诗歌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诗歌的魅力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情绪的修养和素质。
通过诗歌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大师们的情感表达,这对于学生的情感世界的丰富和塑造也是非常有益的。
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显著的。
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感悟到诗歌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增强自己的情感情绪的修养和素质。
我们有必要一直不断地完善和深化诗歌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诗歌教学的作用,培养更多具有高度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优秀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以诗歌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以诗歌教学为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结合实用主义哲学理论和小学教学的实践,以诗歌教学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方面作出一些探索。
:小学语文; 有效性; 诗歌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是在西方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在20世纪上半叶兴起于西方教学的科学化运动。
某种程度上,有效性教学既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论争的产物,又对这一论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有效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要求威廉·詹姆士(W illiam James, 1842 - 1910)是美国及至世界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也可以说是整个实用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
詹姆士主要是在对形而上学传统的反对中,吸收近代经验论以及实证主义而发展他的理论的。
在他之后,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JuhnDewey, 1859 - 1952)在他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理论,并大大向前跨了一步。
1916年,杜威写成了经典性的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一套具有体系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从此建立起来。
在面对美国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儿童的弊端时,杜威的教育理论旨在解决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即教育与社会生活脱离、教育与儿童生活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
他说:“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小型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 1 ] ( P158)“没有教育不能生活,所以我们说教育即生活。
”[ 1 ] ( P28)可以这样说,杜威提出的各种理论和要求,都是为了克服这三种弊端。
实用主义在二十世纪风靡西方教育界。
今天,我们承认实用主义教育有缺陷,并不是完美的理论,但并不妨碍我们在批判的基础上,结合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实用主义的先进理论进行吸收,也就是本文所着重注意的关于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诗歌教学在文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诗歌教学却并不受欢迎,甚至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
那么,诗歌教学的有效性究竟如何呢?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诗歌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教学不仅注重学生对诗歌文字的理解和解析,更注重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和创作活动,使他们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诗歌是文学的精华,它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情绪,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类型的诗歌作品,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韵味,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绪。
学生也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发泄平时积压的情感,使学生更加坦诚和自信。
诗歌教学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审美能力。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其简练、深沉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意象和抒情的情感,吸引着无数读者。
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和类型的诗歌作品,了解到诗歌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学生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和品味诗歌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尽管诗歌教学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能存在单一和僵化的情况。
有些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只侧重于作品的理解和解析,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导致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大减。
有些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只讲授古代诗歌,而忽略了现代诗歌的教学。
这种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对诗歌产生抵触情绪。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也是影响诗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以诗歌之名,品人生百味——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初探
一
座文学 宝库 , 在 帮 助 学 生 陶冶 性 情 、 涵 养 心灵 和 汲 取
3 5
教 学 目标 : 在 比较 鉴 赏 两 首 诗 歌 的 基 础 上 , 走 进 作 传 统 文化 的 智 慧 方面 起 着 重 要 的 作用 。因此 , 诗 歌 鉴 赏
学 目标 和 教 学 内 容 的 科 学 化 、 规范化 , 使 得 教 学 成 了例 高 课 堂 教 学 的 效 率 , 在 课 堂 中 让学 生 乐 学 、 会 学 。《 高 行公事, 教 学 流 程 的标 准 化 、 模 式 化 使 得 学 生 远 离 了课 中 语文 新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 语 文 具 有 重要 的审 美 教 育 功
中学 语 文教 师 的重 要 任 务。随 着 近 儿 年 高 考 对 考生 古 诗 初 步 的 认 识 。 在 课 堂 中我 对 《 虞 美 人 》的 问 题 提 了 三 个 :
浏鉴 赏 能 力要 求 的 不 断提 高 , 进 一 步 增 强 学 生 的 审 美 感 这 首 词 的情 感核 心 是 哪个 字 ? 作者的 “ 愁” 包 含 了哪些 内 受能力 , 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 , 激 发 学 生 对 真 善 美 的 追 容 ? “ 春花秋月” 本是美好的事物, 李煜 为什 么希 望 它们 求 也 成 为 我 们 教 学 中 必 须 涉 及 的 教 学 内容 。 古语有云: 结 束 ?如 此 简 单 的 提 问 , 学 生 反 应 活跃 , 也 和 我 一 起 真 “ 增之一分则太长 , 减 少 一 分 则太 短 , 著粉 则太 白, 施 正 融 入 了课 堂 。 总 结起 来 是 , 案 例 一 中我 把 学 生 的 水平 朱 则 太 赤 。”我 们 期 许 的 是 在 课 堂 中 能 恰 到 好 处 地 达 到 想 得 过 高 , 并 没有 真 正 走 近 学 生 , 课 前 忽 略 了学 生 的 阅
小学语文诗歌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诗歌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一、引言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艺术表达能力和情感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小学生自身语文基础薄弱、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在诗歌教学中面临着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诗歌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策略分析1. 创设情境,唤起情感小学生对于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诗歌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
在教学《描写大自然》的诗歌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教学《描写人物》的诗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所描绘的人物形象。
2. 提问引导,激发思考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们觉得诗人为什么会用这样的词句来描写这个事物?”或者“你们在读这首诗时有什么感想?”等等,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多样化表达,培养审美能力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有的善于语言表达,有的则更擅长通过绘画、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或演讲的形式演绎诗歌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组织比赛,增强竞争意识小学生善于竞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诗歌朗诵、诗歌创作等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比赛,鼓励学生背诵并演绎自己喜欢的诗歌;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诗歌。
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结论小学语文诗歌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语文课堂中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语文课堂中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探析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仅有不朽的《诗经》、《离骚》、唐诗宋词,也有五四运动之后重写辉煌的近代诗歌。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使学生走进经典诗词,使学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经典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肩上承担的重任。
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说它是重点,是因为这些诗歌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流传下来的经典;说它是难点,是因为老师们普遍觉得诗歌教学不好进行,难度较大,除了背诵的学习目标达到以外,学生所得很少。
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具有更大的实效性,这是我们每个人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讲到《将进酒》的时候,我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练习背诵,因为太喜欢李白醉酒狂歌的情态,越读就越觉得这篇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第二天在课上我就给学生们充满感情地范诵了一遍,他们仿佛和我一起回到了1300年前的那场飘满了酒香的宴会,他们被诗歌的韵味深深打动了,全班同学送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范诵会使学生们很轻易地走进诗歌的境界之中,得到震撼和熏陶,能强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背诵诗词的积极性。
老师才华的适度展现有时候会成为课堂的巨大亮点,学生的范读永远也代替不了老师的范诵。
这样学生才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古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
学生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大量地去积累,内化为自身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非常赞同孙立权先生提出的“三年积累300首诗”的构想,并将它付诸于学习实践之中。
2 重视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在讲课开始的时候设置一个小问题,作为学生思维的热身。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所有人都参与起来。
例如:在每次上课之前,可以布置一个口头作文,让学生们畅所欲言,随便的说。
古诗词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究
古诗词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究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它们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之美。
教学古诗词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古诗词教学也日趋多样化和灵活化。
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是当前教学实践中急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古诗词教学方法的特点、有效性以及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等方面展开探讨。
古诗词教学方法的特点在古诗词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注意兼顾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古诗词教学方法更具有效性。
一方面,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包括背诵、默写和解析等方式,这些方法可以使学生系统掌握古诗词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古诗词教学方法也不断创新,如通过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
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学者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方面,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组织古诗词诵读团体、开展古诗词文化节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搜集和整理生活中的优秀古诗词,结合学科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魅力的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
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际需求、结合生活实践等多种途径,可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培养优秀的古诗词传承者和热爱者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未来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古诗词的魅力,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析
者只用了寥寥几个字就表现得淋漓尽致。“望长城 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
内外”,诗人希望看到的是什么?诗人看到的是祖 鉴赏诗歌所蕴含的美,进而接受美育,提高审美
国大河大山的壮丽景象。这样,通过对词句的分析, 能力。在初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审
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更深刻地 美能力,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引
例如,艾青被誉为诗坛泰斗,在他的诗歌中,
三、在生活体验中彰显诗歌教学有效性
常常借助太阳、大地等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对祖
诗歌来源于生活,一旦脱离了生活,就会变 国母亲的爱。其中最感人的是 1938 年在武汉创作
成没有源泉的水和没有根基的树。初中语文诗歌 的《我爱这土地》。这篇作品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
大多来源于生活,这是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情感的 是因为这首现代诗歌遵循了古诗词中典型意象的
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真正体验伟人的博大胸 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和想象诗歌的内容,从而
怀。在感叹其拥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实现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美,如生命之美、意象
的自信的同时,被其才华所折服。这样对诗歌进 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之美,激发他们对生命的
行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受和对祖国的热爱。
重要前提。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学生更需要关注 表达方式。在欣赏这首诗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
诗歌与生活的关系,利用生活的积淀,去感受体验, 生注意作者在诗歌中选择的意象,帮助他们理解
理解分析,才能真正融入诗歌的意境。
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林徽因是一个聪明的
在《黄河颂》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 女人,让徐志摩眷注了一生。《你是人间四月天》
文
现着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诗歌体裁被广 传统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课堂,气氛时常是死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教学有效性模式初探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见证了朝代的兴衰盛亡,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诗歌教学是承担着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诗歌教学任重道远,还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以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本篇文章主要探索诗歌教学有效性模式。
标签:诗歌教学模式探索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
“诗比历史更久远”,诗歌承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承载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从我们的先民在劳动时发出的第一声号子,到《诗经》,到《离骚》,到唐诗宋词……一首诗就是一个优美的传说,一首诗就是一个曲折的故事,一首诗就是一段凝聚的历史,诗歌见证了朝代的兴衰盛亡,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所以诗歌已经不单纯是一种文学样式了,更是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对于诗歌的教学一向是重点,但也是难点。
因为古典诗词距离我们年代久远,意象含义丰富,再加上诗歌语言跳跃性较大的特点,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理解诗歌内容,而将诗歌“翻译”一遍,在这“翻译”的过程中,往往就流失了诗歌的美及精髓。
不要说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是诗歌的艺术性也都丧失了。
一味滔滔不绝的台上传授,台下学生只会枯燥乏味,无法产生学习共鸣。
这也是很多教师觉得诗歌难教的原因。
因此诗歌教学就要探索有效的新模式。
新课标对于中学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这个要求打破了传统诗歌教学先读后析的套路,更注重了学生对诗歌的领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鉴赏能力。
相应的,也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诗歌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读”悟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诗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实很多诗歌通过不断的诵读,学生自己会有一定的感悟。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给自己的讲解留出更多的时间,往往忽略这一环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朗读,仿佛读的顺口,没有错别字,这一环节就达到了目的,长此下来,学生就只为了读而读,完全不会去想在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内容、读出什么情感,而失去了朗读的重要意义。
而失去了诵读这个基础,学生没有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悟,教师的讲解即使再精彩,对学生来说,也味同嚼蜡,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填鸭式”的教学,硬将那些鉴赏理论灌入学生的脑子里,本来人文性很浓的灵动的诗歌,传授到了学生那里就成了枯燥的理论和知识点,学生学起来毫无
兴趣。
基于这点认识,我在讲授中注重以诵读为主。
一首诗歌,并不急于介绍背景、作者,分析,而是先拿出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诗句,有了理解再读,一定要透过字句读出情感,而不是只照本宣科的认字。
一开始,这样的方法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学生不能用心去读,往往读了两遍,认为所有的字都认识了,能够读的流畅了,就不爱读了,我就自己做示范,加入感情和理解去读。
例如讲授《再别康桥》一课,我特地上网查找了徐志摩和康桥的相关资料,自己进行揣摩,反复练习,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虽然带有如此饱满情感的范读学生觉得有趣,嘻嘻直笑,但是当我给学生们讲了徐志摩对于康桥的感情之后,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不禁跃跃欲试,想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还有很多同学对诵读同学提出质疑,认为某个地方读的并不到位,不符合人物身份及诗歌风格,同学们已经很自然的由诵读转为对诗歌内容的探索。
这节课发言很踊跃,课堂氛围良好,不知不觉的就到了下课的时间,可是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二、以诗讲诗
有了诵读奠定的良好基础,再分析起诗歌来就事半功倍了。
可是以往的分析仍是以教师为主,对诗句逐句讲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因此,我采取了以诗讲诗的方法,既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顾学习过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教给他们一种新的诗歌鉴赏方法。
诗词和别的文体a不一样,分析起来有困难,诗词语言不像小说或散文语言那么直接,它比较隐晦,而且具有跳跃性。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这种对照及以诗讲诗的方式,选取的参照对象也是学生学过的比较熟悉的作品,让学生不但理解诗歌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诗词鉴赏的方法。
三、以写促诗
教学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前四句“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构成了比兴关系,这是个难点。
于是,我对这个句子进行了两次改写。
师:人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张爱玲说:“生命就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蚤子。
”有句网络流行语说:“人生就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下面我就仿照这两句话把鲍照的这两联改写一下:
人生不过是平地四散的水流,沿着不同的轨迹流淌,贵贱穷达便赋予了不同路径的坦然。
人生是有使命的,怎能让空坐愁叹左右信念的取向,摇摆生命的方向呢?
这样的改写,把鲍照的诗歌放在了张爱玲名言和网络流行语的框架中,拉近
了学生的心理距离,他们会心地笑了,在笑声中理解了诗歌的手法和思想。
改写到这里,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但我还不满足。
这里为什么要以“泻水置平地”而不用别的为比喻呢?我又对这个句子改写了一次。
师:下面我来换个比喻:“花发同一枝,飘茵堕溷各不同。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这个“飘茵堕溷”的比喻是跟鲍照同时的思想家范缜在《神灭论》里提出的,他认为人生的命运的区别,就如一棵树上的花同开在一枝,随风而堕,花飘落在茵席上就有了富贵的好运,而坠落在粪坑里则有了低贱的命运。
大家觉得我换的这个比喻是不是要比鲍照的好?
生1:好不好一下子不敢确定,但我觉得意思都是一个样,水的流向带有偶然性,花的飘向也带有偶然性,人的谁贵谁贱也是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的。
生2:我看过一个资料,“泻水置平地”这个比喻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世说新语·文学》篇载刘尹曾以泻水于平地各自流漫来回答为什么人都承受天地的禀受而人性又有善恶不齐的问题,这在玄学清谈中一时谓为绝答,类似于今天网络流行语“人生就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吧?(众笑)
师:这位同学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啊!确实如此,这个比喻虽然是从日常生活的现象观察而来,但究其本,却与当时玄学与佛学争论中的说法相通,有着时代的语境这个因素。
这里对比喻的改写,我以为不是多此一举,一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把文本读厚,二则更有利于读文本的读深。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我还给学生讲一些诗歌创作的方法,鼓励我的学生亲自创作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去体会诗歌的美,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培养对诗歌的热爱。
再将自己在创作中积累的一些感受和经验,运用到诗歌的分析中,这样,他们在分析鉴赏诗歌的时候,就能够有一个不一样的层次和深度,而不是仅从字面去进行翻译了。
诗歌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诗歌教学任重道远,还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以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邵薇. 诗歌教学中的文本解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田艳红. 诗歌教学模式初探[J]. 文学教育(下),2010,10: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