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总结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任士忠

当前在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教学体系改革不彻底,教学内容和课程整合力度不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大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教育内容设计不明确,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要求脱节等问题。培养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胜任。为进一步深化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功能,从2007年开始在我院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等专业进行了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着力在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由学科型向应用型、创新型转变,毕业生素质、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就业率连年保持98%以上。

一、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以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为调研主题,分别在我省各地市设调研点,通过分发调查问卷、查阅权威统计资料、文件、文献,进行实地调查,点面结合,对“三农”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及其对人才需求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显示,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主要表现为:专业培养方向的拓宽、培养规格的提升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知识农业转轨的过程中,人才的结构、规格与产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迫切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标准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界定。

研究认为,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体现“现场性、操作性、创新性”的特点。据此研制出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岗位工作必备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

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的教育类型和培养的人才类型相同,都属于职业教育并培养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其层次不同故而人才培养必然存

在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高职教育具有人才培养起点高、规格高、“双证书”层次高以及高职生具有就业岗位宽、社会期望值高、发展后劲足等方面。研究表明,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要素、知识素质要素、能力素质要素、身心素质要素等方面,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二、构建种植类专业工学结合“四环节、三阶段”的课程体系

四环节: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根据就业岗位要求,经过“通识教育、技术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专业应用教育”四环节构成科学知识学习过程,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

三阶段:根据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经过“认知、综合应用、创新”三阶段形成学科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具备相应的专业应用能力。

在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结合,与农时季节和生产实际结合,进行岗位实践技能的培养。根据学生基本就业岗位要求和特点,对学生各项能力,特别是岗位专业技能加强培养,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创新能力。

三、形成种植类专业“一主线、双循环”教学模式

在工学结合“四环节、三阶段”课程体系的总框架下,根据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的特点,完善形成适合种植类专业的“一主线、双循环”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以岗位技能为单位,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内容安排上以

农时季节为主线。岗位技术课教学在保证必要的理论基础之上,主要讲授农业生产适用技术,实验课和实训课的总学时数等于或大于理论授课的学时数。根据岗位技术课的要求确定岗位技术基础课的内容,结合生产实际,以生产季节为主线,岗位技术基础课内容与相应岗位技术课内容相对应。

四、探索实践了“四位一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组织形式以及评价与激励的运行机制。根据职业院校学生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我们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四位一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围绕种植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知识传授、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构建了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活动、社会实践五方面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军训、实验、上机操作、技术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科研

训练、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主要环节,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累计约占总学时的50%以上。加强实践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压缩验证性实践课,增加综合性实践和设计性实践,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为目的,从实践设计、查找资料,到仪器准备、部分试剂的配置等全过程都由学生参与,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变被动模仿为主动参与,训练了学生动手能力。开展学生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兴趣、探索真理的精神,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怀疑和思考,在探讨问题过程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是要教会学生求知、做事、协作、做人。教师不仅应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通过组织教学系列专题活动,让教师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的提高和培养。教学中要求广大教师掌握应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以案例为中心的学习等教学方法,同时也借助这些教学活动,使教师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法。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一个比较适宜的学习环境,竭力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活动。网络课程是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更具弹性,是一种开放式学习。教学中利用精品课程网站,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站上下载学习省级和国家级的精品课程,查阅学习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保证。

创新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创新热情。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适当调整实践环节考核的比重,建立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考核组织,完善考核项目和标准,提高考核的科学性。进一步探索完善考教分离的考核制度,使考试真正成为检测和促进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效手段。改革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办法,我们尝试将学生学习成绩划分为基础分和创新能力分,在考核创新能力时,将学生参与开放性实践、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情况及科研竞赛成果量化成创新能力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生总成绩,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热情。

五、研制了代表性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题组研制了代表性专业“园艺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园林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