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不断提升“免疫系统”自身的免疫力的论文

关于不断提升“免疫系统”自身的免疫力的论文

关于不断提升“免疫系统”自身的免疫力的论文关于不断提升“免疫系统”自身的免疫力的论文一、不断提升系统自身免疫力的必要性(一)从系统思想上去理解。

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

即系统论强调系统、要素和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

首先,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

其次,系统的性质和规律,只有从整体上才能显示出来,整体可以出现部分未有的新功能,整体功能不是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再次,系统内部各要素或部分的性质和行为,对其他要素或部分的性质和行为有依赖性,并对整体的性质和行为有影响。

基于系统论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其自身运行的质量和水平,对“免疫系统”功能发挥影响重大。

通俗地说,审计机关自身作风过得硬,队伍素质高,审计形象好,就能打硬仗、打大仗、打胜仗。

反之,则难以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二)从发展观点上去分析。

“免疫系统”理论是审计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的产物,具备先进性、指导性、科学性的本质。

其功能充分发挥同样必须与时俱进,必须用发展带动进步。

即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这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

而审计机关要履行好这一重要职责,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具有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审时度势,善于抓住机遇,谋求审计事业在新时期的新发展,取得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的新突破。

(三)从管理理论上去思考。

“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综合经济监督部门能否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审计人员作为国家经济执法人员能否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审计事业的形象。

免疫学论文-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

免疫学论文-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免疫学技术》课程论文 课程号:2522340任课教师 成绩 论文题目: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论文要求:教师评语: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正文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摘要]病毒性感染是指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人类的病毒性感染十分普遍,病毒性感染的病人,多数均能自愈。

严重感染的病人可发生死亡及遗留后遗症。

人体的病毒性感染多数呈隐性感染(指人体感染病毒后,不出现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少数为显性感染(指人体感染病毒后,出现症状)。

病毒感染的途径的途径有多种,其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眼,口和泌尿生殖道,胎盘等。

机体受到病毒入侵后,机体会做出免疫反应,而常见的抗病毒免疫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而抗病毒感染的手段主要有利用基因抗病毒和抗病毒策略。

当人体的受到病毒入侵就会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各种抗体来杀灭相应的病毒。

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前者指获得性免疫力产生之前,机体对病毒初次感染的天然抵抗力,主要为单核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干扰素等的作用。

后者指抗体介导的和细胞介导的抗病毒作用。

[关键词]病毒感染 抗病毒反应 吞噬细胞病毒性感染是指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而一旦病毒入侵,机体免疫系统如何快速识别并及时启动免疫应答反应学院 专业_ 班级 本专 学号2_姓名 _密封线 学生须将文字写在此线以下以抵御感染和清除病毒?又如何调控免疫细胞适度产生免疫效应因子,在有效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不损伤机体正常组织以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一、病毒感染:(1)病毒感染的概念病毒性感染是指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人类的病毒性感染十分普遍,如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成人几乎都感染过单纯疱疹病毒;其他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也很普遍,几乎人人都患过此病。

免疫学论文

免疫学论文

简述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从中国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正式记载算起,到其后的Jenner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直至今日,免疫学的发展已有三个半世纪。

前后走过经验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科建立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在后两个时期中,随着科学发展,免疫学经历了四个迅速发展阶段,即:①1876 年后,多种病原菌被发现,用已灭活及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从而疫苗得以广泛发展和使用;②1900 年前后,抗原(Ag)与抗体(Ab)的发现,揭示出“抗原诱导特异抗体产生”这一免疫学的根本问题,促进了免疫化学的发展及Ab 的临床应用;③1957 年后,细胞免疫学的兴起,人类理解到特异免疫是T 及B 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的主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结果,理解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效应与协同功能;④1977 年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得以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

当今,免疫学正进入第五个迅速发展阶段,即后基因组时代,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

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

免疫学发展的另一特色,是其理论与应用的紧密联系。

免疫学的应用,为治疗和预防人类的疾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Jenner 发明牛痘苗,到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被消灭”这一事实,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人类征服疾病的最为辉煌的成绩。

一、经验免疫学的发展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烈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

免疫学艾滋病的机制论文

免疫学艾滋病的机制论文
研究意义
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对其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艾滋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还可以为预防和 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02 免疫学基本概念及原理
免疫学概述
0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 -医学科学。
传播途径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无保护性交、共用注射器、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 液或血制品等都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免疫系统对艾滋病病毒识别与清除机制
识别机制
人体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HIV的病毒成分,如病毒蛋白和核酸。 PRRs激活固有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国内现状
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 感染人数逐年上升。虽然政府采取了多项 措施加强预防和治疗,但艾滋病仍是我国 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HIV的致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加强艾滋病的预防 和控制工作,减少新感染病例的发生。
潜伏感染
HIV能够建立潜伏感染,即在某些细胞中隐藏起来,避免被免疫系统发现。这些潜伏感染的细胞在抗病毒治 疗后可能重新激活,导致病毒反弹。
免疫抑制
HIV感染导致CD4+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受损,使得免疫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此外,HIV还通过直接 和间接途径抑制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04 艾滋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表 现
免疫系统。
03
艾滋病期
随着病毒对免疫系统的严重破坏,患者进入艾滋病期。此时,患者

免疫学论文【范本模板】

免疫学论文【范本模板】

疫苗的发展前景摘要: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需要的疫苗数目庞大。

然而我国民众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健康的诉求也水涨船高,而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品种扩增速度难以跟上民众、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儿童健康需求的增长速度。

本文新型疫苗的研究,进一步阐述疫苗的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DNA疫苗、白血病多肽疫苗、表位疫苗、登革病毒 DNA 疫苗、肿瘤多肽疫苗、发展前景1疫苗和预防接种(1)疫苗: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

(2)预防接种: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对其产生反应,产生对相应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产生抗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2研究热点(1)DNA疫苗DNA疫苗的优点作为第3代疫苗,DNA疫苗发展仅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已经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DNA疫苗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人工设计的疫苗类型,因而较第1代疫苗(减毒、灭活疫苗)和第2代疫苗(亚单位疫苗)而言更具有可调控性。

在DNA疫苗的分子设计过程中,可随意引入目标DNA序列,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性强的免疫应答,避免先前疫苗的“交叉"现象;作为第3代疫苗的重组DNA质粒,其内部序列均已研究清楚。

避免了先前疫苗的潜在致病危险和免疫反应的不完全性;DNA疫苗可在细菌内大量复制,避免了先前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高成本、高要求、低产量等不足。

(DNA疫苗的研究进展杨海,王芳字(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2)白血病多肽疫苗白血病多肽疫苗的疗效是肯定的,但还有待理论技术的提高而进一步鉴定参与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靶抗原的本质。

虽然 BCR—ABL疫苗和HSP70肽复合物疫苗都诱导CML患者出现免疫反应,但由于在这2项研究中患者都同时接受了其他治疗,因而无法确定临床疗效的真正原因及疫苗与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缓解的关系。

白血病多肽疫苗已从基础实验阶段进入临床研究,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靶抗原势必被发现,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将在白血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尤其是防止白血病复发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疫论文

免疫论文

课程论文题目- 增强免疫力的功能食品学生:冯成利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班级:2010级生态一班学号:201042144119摘要:饮食和健康的关联度日趋密切,科研人员已经注意到,某类食品具有超越本身所具营养价值的功能。

近几年来,人们已经对功能性食品愈发感兴趣,这类食物具有独特的成分,无论是天然生长的还是经添加剂形成的均可降低患某些疾病的风险。

未经加工的全营养食品、强化食品均属此类。

关键词:功能食品、免疫力、研究进展、产品开发情况简介:免疫系统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免疫系统出现于脊椎动物身上并趋于完善。

免疫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成分”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识别自身、排斥异己”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与免疫有关的功能食品是指具有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抗感染、抗肿瘤功能以及维持自身生理平衡的食品。

一、相关介绍(一)免疫的基本概念1、免疫系统(1)免疫防护功能指正常机体通过免疫应答反应来防御及消除病原体的侵害,以维护机体健康和功能。

(2)免疫自稳功能指正常机体免疫系统内部的自控机制,以维持免疫功能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如通过免疫应答反应清除体内不断衰老、颓废或毁损的细胞和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的平衡。

(3)免疫监视功能指免疫系统监视和识别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并通过免疫应答反应消除这些细胞,以防止肿瘤的发生或持久的病毒感染。

2、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两部分。

天然免疫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防御功能,如正常组织(皮肤、粘膜等)的屏障作用、正常体液的杀菌作用、单核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的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等天然免疫功能。

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抗原异物接触后产生的防御功能。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

中医院校医学免疫学教学论文

中医院校医学免疫学教学论文

中医院校医学免疫学教学论文【摘要】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医学根底课,内容抽象枯燥。

为激发学生对《免疫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医学专业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体会;教学方法医学免疫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根底课程,其内容抽象复杂,与其他学科穿插性强,同学们普遍反映医学免疫学知识苦涩难懂,再加上在中医院校课时又少,如何利用有限课时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免疫学知识,本人就近几年的教学经历,谈几点体会。

1 课程的时间和内容的安排很重要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关系甚密,医学微生物学是免疫学的根底,所以免疫学应该在微生物学开过后再开设,否那么很难进展。

如病原生物对人类来说是抗原,那么学过微生物学的同学很快就会联想到病原生物有哪些种类及特点等有助于对抗原的理解;另外讲到医学上的重要抗原时,肯定会提到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的抗毒素等,在微生物学中已经学过破伤风梭菌致病是分泌的外毒素致病的,在紧急预防或治疗中要用到破伤风抗毒素,因为是动物体血清,所以对人来说既是抗体也是抗原,在用时要做皮肤试验等等。

又如我们在微生物学的学习中了解了很多的致病微生物,会致我们人类各种疾病,是挺可怕的,尤其是病毒。

而在免疫学一开始就会讲免疫系统的功能,第一大功能就是免疫防御,主要就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那么学生就会意识到虽然病原微生物可怕,但是由于我们具有免疫系统,所以也不是那么容易得病的。

总之,微生物知识的学习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很重要,所以在开课顺序上要注意。

中医院校免疫学的学时很少,只有二十几节,要想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免疫学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要详略得当,详讲的有:免疫学绪论、抗原、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超敏反响、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中的免疫预防;略讲内容有:补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因子等,这样以免疫应答为核心的系统的免疫学内容根本包括。

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运动免疫学是基于免疫学和运动科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运动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

近几年来, 运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医学、体育学等。

本文整理了8篇运动免疫学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之第一篇:运动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生物技术的发展, 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方法运用于运动免疫的研究中.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细胞免疫、免疫分子的检测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对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为运动免疫的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依据, 并为通过更有效的研究方法来判断和辨别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现象和机制提供参考.关键词:运动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细胞,细胞因子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的检测手段和技术的推出, 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检测方法应用于运动免疫的研究中, 已成为运动免疫学倍受关注的研究内容之一.免疫标记物、免疫检测仪器的不断问世, 免疫分析灵敏度的不断提高, 使得运动免疫的研究不断地深入.1 免疫细胞的检测1.1 T淋巴细胞和细胞亚群的检测T淋巴细胞在人体细胞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测定运动过程中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变化可以判断运动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并能为免疫机能的转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胞数量检测和细胞功能的检测.常用的数量检测方法有[1]:免疫荧光法、磁株分离法、流式细胞术等.常用的功能检测方法有[2]:细胞毒试验、T细胞增殖试验、T 细胞分泌功能检测等.早期的一些检测方法如玫瑰花环试验等已经被淘汰, 目前应用最为普及的是流式细胞术, 它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 被认为是最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之一.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 是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对单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它可以对混合细胞群中的亚群细胞进行计数.随着流式细胞技术的发展, 其发展趋势体现在从相对细胞计数到绝对细胞计数、从单色到多色荧光分析、从相对定量到绝对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术已广泛应用于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和运动免疫发生机制及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研究中[3,4].1.2 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的检测1)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介导天然免疫应答,能直接杀伤靶细胞, 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功能.NK细胞是一类被认为在运动中反应明显、变化幅度大的细胞群[5], 因而为了准确地了解运动机体细胞免疫的变化及免疫系统的功能状况, 通常需要监测运动过程中NK细胞的活性及数量[6,7].NK细胞的检测方法有细胞活性的测定和细胞数量的测定.放射性核素释放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 微量酶反应比色法、乳酸脱氢酶释放法等[8,9,10]都是细胞活性常用的检测方法.放射性核素释放法较为经典的是采用51Cr释放法检测人体NK细胞活性, 但其缺点是存在放射性污染.NK细胞活性也可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 其优点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进行分析, 敏感性较强.张嘉等[11]通过构建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K562细胞株, 作为靶细胞株, 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 认为该检测快速、稳定、准确, 可作为NK细胞活性检测的一种新方法.NK细胞的数量检测较多地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2) 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 NKT) 是Budd等[12]在1987年首次报道的, 之后的研究表明, NKT是不同于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另一类细胞群, 兼具NK细胞和T细胞特征的免疫细胞.临床研究发现, NKT细胞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和免疫防御, 在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肿瘤和克服器官移植排斥等方面都发挥了免疫保护作用[13,14].运动免疫的研究也发现, 运动中NKT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是能够较好地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况的敏感指标[15].NKT的检测同样可采用细胞活性的测定和细胞含量的测定.51Cr释放法、MTT法可用于细胞毒活性的检测, 细胞毒活性的杀伤效应也可用双标记细胞毒法、细胞光扫描法等进行测定.NKT细胞含量的测定较多的是选用流式细胞仪和克隆定量进行检测的[16].流式细胞仪与克隆定量相比较, 显得更为简单、方便.1.3 树突状细胞的检测自1973年Steimant等[17]首次报道树突状细胞(DC) 以来, DC已被认为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调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DC参与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和提呈, 因而, DC的研究颇受免疫学界的瞩目.尽管目前运动医学界对DC的研究较少, 但是由于DC具有启动初使免疫应答的独特功能, 因此, 在运动过程中, 检测DC的改变对于寻找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敏感指标可能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外周血液中DC1及DC2细胞的检测通常采用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仪检测可直接定量DC数量和百分率, 并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等特点.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培养、和(或) 阴性选择富集后的DC细胞, 费时、费力, 不能够准确反映DC在体内的真实特性.2 免疫分子的检测2.1 细胞因子的检测机体功能在正常状态下, Th1和Th2细胞(辅助性T细胞, helper T cell, 简称Th细胞) 处于动态平衡, 维持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正常功能状态.随着对运动免疫研究的深入, 许多学者认为Th1/Th2淋巴细胞失衡与运动免疫抑制有密切关系.由于Th1和Th2细胞的表面标志物无法区分, 只能通过细胞亚群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 对Th1和Th2细胞进行间接测定.细胞因子的检测[18,19]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法.1) 生物学检测法又称生物活性检测法.根据细胞因子具有的不同活性, 对其进行检测.生物活性检测法有细胞增殖法、靶细胞杀伤法、细胞因子导的产物分析法等.该检测法敏感性较高, 但特异性较差、操作烦琐、易受干扰.2) 免疫学检测法是根据细胞因子的抗原性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特性, 通过免疫学技术如同位素、荧光或酶标记技术测定细胞因子的含量.有放射免疫测定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 、流式细胞术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是ELISA法, 其优点是特异、方便、易标准化和批量化, 很适合临床应用.其缺点是敏感性较低.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 ELIS-POT已应用到细胞因子的检测中, 它可以从单细胞水平观察细胞因子的表达.ELISPOT比ELIS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更为高效、简单、快捷.流式细胞术和ELISPOT技术均是胞内细胞因子检测的理想手段.流式细胞术能快速、简单地进行单细胞水平细胞因子的检测, 同时还能较精确地判断不同分泌特性的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和ELISPOT 技术已在运动免疫的研究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和应用.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测定的并非细胞因子本身, 而是利用细胞因子的基因探针检测特定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技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法(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 或荧光定量PCR方法, 可对细胞因子的DNA或RNA进行检测.PCR技术是用于体外放大扩增特定的DN 段以获得大量拷贝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技术从1985年问世以来, 就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应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RT-PCR技术, 是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被认为是一种重复性好、灵敏性和准确性都很高的检测方法[20,21].RT-PCR的出现, 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检测基因表达量的最适合方法.上海体育学院人体运动科学研究人员探索了绝对定量的实时荧光PCR细胞因子mRNA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 由于它不需要对免疫细胞进行刺激, 因而可反映生理状态下机体的免疫机能[22].在运动免疫的研究中, 运用绝对定量的实时荧光PCR细胞因子mRNA检测, 能够较早地从mRNA水平检测到外周血细胞自发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更具有前瞻性和敏感性.2.2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属免疫活性分子, 指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类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主要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在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控中发挥作用.检测运动中免疫球蛋白Ig G, Ig A, Ig M等变化, 可反映运动机体的体液免疫状况.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有单向扩散法、免疫浊度法(透射浊度法、散射浊度法) 、免疫电泳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单向扩散法、免疫电泳法操作简便, 但准确性较差.免疫浊度法是免疫定量检测的一大进步, 它是将免疫沉淀反应与现代光学测量仪器、自动化检测系统相结合所进行的定量检测方法, 具有快速、精确等特点, 能够检测微量蛋白和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已普遍应用于免疫球蛋白的检测中.3 结语随着运动免疫检测方法的日趋深入, 尤其是生物技术在运动免疫研究中的不断拓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 会有更多新的、有效的免疫学研究方法运用于运动免疫的研究中, 笔者将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间的内在联系, 运动所致的免疫机能变化及运动免疫抑制的机制将得到更进一步地阐明.参考文献[1]沈关心, 周汝麟.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M].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91-394.[2]但刚, 刘晨霞.T淋巴细胞功能及检测方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26 (3) :377-379.[3]Rehm K, Sunesara I, Marshall G D.Increased circulating anti-inflammatory cells in marathon-trained runners[J].Int J Sports Med,2015, 36 (10) :832-836.[4]Xing J Q, Zhou Y, Fang W, et al.The effect of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on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immune function of volleyball players[J].Int J Clin Exp Med, 2013, 6 (8) :712-715.[5]Zhang X, Matsuo K, Farmawati A, et al.Exhaustive exercise induces differential changes in serum granulysin and circulating number of natural killer cells[J].Tohoku J Exp Med, 2006, 210 (2) :117-124.[6]Roberts C, Pyne D B, Horn P L.CD94 expression and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after acute exercise[J].J Sci Med Sport, 2004, 7 (2) :237-247.[7]匡晶, 袁海平, 史仍飞, 等.摔跤运动员冬训大负荷训练期间若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监测研究[J].体育科学, 2006, 26 (5) :37-40.[8]Faraoni I, Cottarelli A, Giuliani A, et al.A novel telomerase-based approach to detect natural cell-mediated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tumor cells in vitro[J].J Immunol Methods, 2005, 305 (2) :162-172.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之第二篇:运动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摘要:运动免疫学是基于免疫学和运动科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运动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

免疫学小论文

免疫学小论文

免疫学⼩论⽂免疫学技术在⾷品卫⽣中的应⽤Application Of Immunological Technique in Food Hygiene摘要:⾷品中遇到的⼀切物质⼏乎都可直接或间接地作为抗原,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发⽣⾁眼可见的凝聚或沉淀反应。

这⼀基础使得免疫学技术在⾷品研究和⼯业⽣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本⽂介绍了免疫学技术的原理和⽅法以及在霉菌毒素、乳品掺伪、⾁品和其它⽅⾯的应⽤。

Abstact:A1l of the materials in f00d a most are antigen directly or indirectly.As antigen and Antibody conjugate specifically,the coacervation or precipitation can be seen.That makes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ffects on f00d research and industry.The Principle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in fungal toxin dairy fake,meat and other fields are introduce in this paper.关键词:免疫学技术⾷品卫⽣Key words:immunological technique f00d hygiene⾷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全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已引起了⼈们的⾼度重视。

随着分⼦⽣物学、基础免疫学及免疫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免疫学技术也在迅速更新和完善,在临床医学、⾷品安全检测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已经⼴泛应⽤。

本⽂主要就各类免疫学技术在⾷品安全检测中的应⽤作以简要介绍。

(1)⼀.免疫学技术的原理抗原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上,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度特异的。

免疫系统健康论文

免疫系统健康论文

免疫与健康论文论文题目: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姓名:专业:学号: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摘要:人们经常听到"免疫"一词,一般会简单地认为免疫就是指人体的抵抗力,但对免疫的真正含义并不十分了解。

从本质上讲,免疫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

它包括机体对异物( 病原生物性或非病原生物性的)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

这种过程可能引起自身组织损伤,也可能没有组织损伤。

概括起来说,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即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关键词:免疫;传染病;预防;安全用药1.引言:研究表明,90%的疾病是与免疫系统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

比如禽流感等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而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个人的预防保健在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步加深了认识。

目前医疗保健正在向“自助型”的方向发展,人们对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保健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要想免除疫病、保持健康,首先就必须认识机体的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2.1定义: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

2.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个层次组成,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功能。

2.2.1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宫中枢免疫器官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分别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的场所。

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淋巴小结及全身弥散的淋巴组织。

它们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以及对抗原应答的场所。

2.2.2免疫细胞大体上分为免疫活性细胞、辅佐细胞和其它细胞三类。

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T细胞惟一特有标志。

可按TCR不同把T细胞分为TCR1型和2型。

按CD表型则可把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大亚群。

免疫学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

免疫学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

免疫学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讨临床医学免疫学教育的优势及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各种教育改革、创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中在教学中引入PBL模式已逐渐成为各院校在教学改革中的趋势,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

然而,由于各院校的办学规模、师资组成、教学条件、学生特点等各有所不同,加上起源于美国的PBL本身也存在一些“水土不服”PBL在推广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医学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的重要学科,引入PBL 模式相关的教学改革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医科大学,每年均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将在今后的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里活跃在我国的临床和科研的第一线,因此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实验技术,同时更注重培养他们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这同时也是PBL的教学目标。

本文拟通过对PBL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自身特点,探讨在临床医学本科的医学免疫学教育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最佳途径。

1临床医学本科医学免疫学课程引入PBL模式的优势及必要性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病理和生理过程中的免疫学机制及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及防治的学科,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前沿的学科之是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

作为一门相对年轻又非常活跃的学科,医学免疫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及应用研究均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日益广泛和深入,使得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内容中往往包含了大量抽象的概念、定义,不同内容之间又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必须充分调动起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否则很容易使其陷入畏难情绪之中,失去兴趣,无法将这一课程学好,更无法去应对将来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免疫学专业优秀论文重组人ifn-γ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的初步探讨

免疫学专业优秀论文重组人ifn-γ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的初步探讨

免疫学专业优秀论文重组人IFN-γ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的初步探讨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形态 B细胞抗体细胞病理学摘要:目的:在分离纯化B细胞的基础上,观察不同来源的B细胞(脐带血来源和外周血来源,分别作为B1和B2细胞来源)分别经LPS、IFN—γ两种因子刺激培养后,在不同时间点细胞形态的改变;运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ELISA法检测IgM、IgG两种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从而探讨IFN—γ是否能够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巨噬细胞化、产生抗体。

通过比较IFN—γ对健康人外周血与脐带血中B细胞产生诱导作用的异同,并将其作用与LPS的刺激作用相比较,探讨IFN—γ对人外周血和脐带血中B细胞形态和抗体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模式与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抗原)的异同。

初探IFN—γ是否通过影响CD5+B1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为进一步阐明IFN—γ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①分离纯化B细胞:无菌采集20例健康人外周血、脐带血各40ml,每组分别加入RosetteSepTM试剂2.0 ml,室温孵育20min,加入等体积的含20ml/L FBS 的PBS进行稀释,轻柔混匀,小心铺加于Ficoll液之上,离心后吸取位于Ficoll 液和血浆层之间的富集细胞层细胞。

用含20ml/L FBS的PBS洗涤细胞三次,最终收集细胞悬液约2 ml;将收集到的细胞悬液置于小玻璃平皿中,37℃静置30min 以去除单核细胞,收集上清即为B细胞悬液。

②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纯度,计数用1640培养液调至浓度约1.5×106个细胞/ml,加至96孔培养板,每板设两个大组,分别为:外周血B细胞组和脐带血B细胞组,每个大组分别设三个小组,分别为:空白组、IFN—γ(100u/ml)组、LPS(10ug/ml)组,每小组均设三个复孔,于培养的第3、5、7d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每孔收集约150ul于eppend of管,置—80℃冰箱保存待用。

免疫学结课论文-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结课论文-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结课论文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姓名:学号:院系:班级:任课教师:二零一二年十二月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摘要:MHC II类分子提呈经过加工的抗原给CD4 T淋巴细胞,在诱发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MHC II类分子不正常表达会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如裸淋巴细胞综合征(BLS)等。

目前已识别出四种不同的MHC II调控基因。

这些基因分别编码RFXANK、RFX5、RFXAP和CIITA。

其中,前三个是RFX复合物的亚基,RFX是一种结合于所有MHC II类基因启动子上的泛式表达的因子。

CIITA是MHC II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其严密调控的表达模式决定了MHC II类分子表达的细胞特异性,及能否被诱导且在何种水平上表达。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D)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及自身致敏淋巴细胞,攻击自身靶抗原细胞和组织,使其产生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疾病。

MHC II类分子在AD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MHC II类分子;调控因子;CIITA;RFX复合物;AD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一个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群。

MHC基因产物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MHC I类和MHC II类分子。

MHC II类分子是呈现在免疫系统特定细胞表面的由α链和β链非共价键相连组成的一组高度多态性的跨膜糖蛋白[1]。

这些分子提呈经过加工的外来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的抗原受体(TCR),导致辅助性T细胞激活和分化,从而在诱发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病毒感染的疾病中,病毒的某些蛋白就是通过干扰MHC II的功能,影响了正常的免疫识别[2]。

在健康的机体当中,MHC II类分子存在两种表达模式:组成型表达和诱导型表达。

组成型表达一般只限定于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细胞中,主要包括源于骨髓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即:树突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人类激活的T细胞。

免疫论文

免疫论文

学习免疫学的感想我们的免疫学是作为考查课来讲授的,所以善解人意的张老师就给我们这群对“课外知识”颇感兴趣的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课外的拓展知识。

让一堂考查课变得活跃,变得有趣。

下面谈一下我本人学习了免疫学后的一些感想。

经过张老师的引导和教育,我深刻的体会到世间万物其实都是相通的。

生物,更是其中的最原本的状态。

而免疫学所讲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也能生动的诠释这一点。

细胞,动物个体,乃至人类社会都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而这些工作的目的又都是让自己过得更好!人体的各个细胞之所以都行使自己职责都是为了机体能更好的存活,而也只有机体健康代谢活跃才能产生足够多的营养供细胞生活。

比如,免疫细胞杀伤病原体,是在维护机体的健康,也就是在保卫自己的生活环境的稳定,使自己的生存有保障,身体内的各种细胞都有自己的义务,但这些义务又总是与他们自己息息相关。

至于所说的一些细胞为了集体的更好发展而牺牲自己,我觉得,它本身肯定也很不情愿,只是他的能力抵抗不了其他想活得更好的细胞,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奉献,而是被谋杀了!!这一点和人类多么相似呀!有些人像脑细胞,他们具有见别人获取的信息拿过来分析综合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分析出的结果用对整个人体最有利的行为做出反应。

他们就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

有些人像神经细胞,他们具有将脑细胞分析在综合产生的反应传递到效应器官的能力,并能严格遵守上级下发的旨令,保证脑细胞下传的信息准确无误的到达效应器,但有时也会出现小疏忽,比如有时机体玩的正嗨,突然手指被什么东西划破了,但是他们可能由于顾不到这小小的伤口或是这手指昨天刚好不听他的话自作主张的干了某件事,今天趁大脑正高兴不会察觉也不会引起别的组织细胞不舒服就不给你往上报,让你自己看着办吧。

而等手指真的感染了,他才觉得事情闹大了,居然有敌军趁此机会偷袭手指,这是才慌忙报告给大脑,才有疼痛。

他们是官员。

有些人像血液,他们从肺部进到氧又从小肠进到营养物质然后把他们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连锁店去销售给组织细胞,连脑细胞和神经细胞都要经过他们获得生存必需品,然后再把他们用过的废物收走,拿到肾脏扔掉。

医学免疫的论文(8篇)

医学免疫的论文(8篇)

医学免疫的论文(8篇)医学免疫的论文篇1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而试验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课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课学时被渐渐压缩,试验教学所占的比重渐渐增加,因此这两门课程的试验教学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本校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快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大批青年博士讨论生走上了讲台。

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青年博士老师承当了大量的试验教学任务,成为教学队伍的新生力气,因此尽快提升青年博士老师的试验教学的力量,是提高试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结合本校的试验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将青年老师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验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力量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充分熟识授课内容和授课同学,做好课前预备青年老师上课前应充分“备课程”和“备同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同学的必修基础课程,青年老师首先应仔细研读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教材和试验教材及其相关专业书籍,全面熟识教学大纲。

依据教学任务,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和重难点等做到有所取舍和优化。

其次,青年老师应主动参加集体备课。

为保证明验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在开设新试验课的前一周,本科室的全部授课老师和试验技术人员都要进行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中,会针对试验课中的重难点及试验操作中的留意事项,进行充分沟通,便于青年老师更好地把握试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

同时,青年老师还要充分了解不同专业同学的基础学问及其对所学学问的把握程度,进而选择或调整教学方法。

2、主动参加试验预备,做好预试验青年老师应主动参加试验预备工作。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验的影响因素许多,除了试验者的操作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确定试验的成败,如:试剂的配制和储存条件,仪器的操作等。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验课程的预备工作均由我校国家级基础医学形态试验教学平台的试验技术人员预备,从而影响了青年老师对试验预备过程的全面了解。

免疫学第一章论文(第2组)

免疫学第一章论文(第2组)

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崭新的学科,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规律的学科,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分别为第一道防线:是一个机械屏障作用,可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

皮肤中汗液和皮脂中的抗菌物质会拦住病原微生物,阻挡它们侵入体内。

气管、支气管的管腔黏膜分泌黏液分解侵入者的细胞壁,气管的纤毛摆动排除侵入者。

胃酸、肠道正常菌群对抗进入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

血脑屏障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脑组织,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孕妇的胎盘屏障,能够保护胎儿免受母体感染的影响。

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各种抗体(免疫球蛋白)。

各种抗体是体内搜索敌人的“导弹”,锁定入侵目标,触发免疫反应;再由吞噬细胞负责吞噬清理敌人。

第三道防线:由许多免疫器官组成,在这个家族成员中有集合淋巴结、脾脏、骨髓、胸腺、扁桃体、阑尾等,它们具有淋巴液和血液,是一个可循环的通行系统,它们的任务是对进入的病原微生物在其繁殖前进行阻杀。

随着科学的发展如当今三大疾病爱滋病、肺结核还有疟疾正在逐渐被发现与治疗。

在艾滋病方面,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自1981年首先在美国首例被发现以来,在20多年间,已经在全世界广泛流行。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以来,HIV流行状况日益加重,近年来呈加速上升趋势,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群细胞,主要由CD4+和CD8+两群细胞组成。

人体感染了HIV后,主要病理过程就是T 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损害,尤其是CD4细胞遭到损害,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病死率极高[1]。

正确运用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对判断疾病进展程度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这方面研究进展如下:1)T淋巴细胞来源及分类: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群细胞,主要由CD4+和CD8+两大亚群细胞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实验论文题目:间接ELISA法测定抗原免疫动物体内的抗体效价姓名:詹峥学号:2011304200206 专业:生物科学1102指导教师:祁高富职称:副教授中国·武汉二0一三年十一月间接ELISA法测定抗原免疫动物体内的抗体效价摘要:间接ELISA法测定抗原免疫动物体内的抗体效价,是免疫学中经典的抗原-抗体实验。

用已知抗原注射兔或小鼠,一段时间后抽取被免疫动物的血液,分离出抗血清。

再运用间接ELISA法,用同种已知抗原包被酶标板,洗脱后用脱脂牛奶封闭,加入一抗;洗脱后加入酶标二抗;再次洗脱后加入分离出的抗血清;显色后测定其吸光度,与阴性组对照即可测得抗体效价。

此种方法能够快速并且准确地测定未知抗体的效价,因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抗原:抗体:间接ELISA:效价前言: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的特性对抗原或抗体进行量或质的测定分析,是最经典的血清学方法,这类分析方法不断改进从而具有特异、灵敏和快速的特点。

为了得到高效价抗体从而更加便捷地进行各项试验,准确测定未知抗体的效价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抗原注射、抗血清获得、抗体效价测定等方面展开叙述,并就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

1.抗原注射给实验动物注射抗原从而使动物体产生抗血清是本次实验的第一步。

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注入到健康动物的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多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动物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对实验动物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常用的免疫动物有家兔、羊、马、大鼠、小鼠、豚鼠等。

免疫用动物应选适龄、健壮,最好为雄性。

家兔一般选择选择年龄在6个月以上当年繁殖的♂性,体重2~3公斤,免疫前用金属编号牌固定兔耳,或用染料涂沫在动物的背部,作出明确的标记。

在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时,免疫原所用剂量需要控制,合成免疫原为2mg(半抗原约为20~200 μg)。

家兔为300~600 μg/次,每次不超过2mL;小鼠为10~100 μg /次(10-20,20~40 μg / ml),每次不超过0.5mL。

免疫的途径可以分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对于免疫时间的间隔,可溶性抗原首次免疫10天后进行二次免疫,颗粒性抗原可1~2周每次。

本次实验分为四组,每组4只小鼠1只兔子,将每组小鼠编号1、2、3、4,将兔子也编号1、2、3、4;小鼠的注射方法为尾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1、3号作为实验组注射抗原牛血清白蛋白(BSA)50μg,2、4号作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50μg;兔子的注射方法为肌肉注射或耳静脉注射,1、3组作为实验组注射抗原400μg,2、4组作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00μg。

2. 抗血清获得将实验动物免疫过后,获得抗血清即为实验的第二步。

要得到血清便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血液获取。

实验小白鼠的身体总血量为1.5ml,将实验小白鼠放入有孔离心管,并使其尾巴露出孔外之后,通过断尾的方法,用手术剪间断小鼠尾巴末端,从尾根部朝下轻轻捋过整条尾巴,用1.5ml离心管接取大约0.5ml血液;实验兔子取血方法耳静脉抽学法,用酒精对实验兔子耳部消毒处理之后,用医用注射器从兔耳远心端向近心端扎入,每次抽取10ml 血液。

将所取得的血液收集并做好标记,4℃冷藏过夜。

再将血液中血块去除,离心取上清液(3000rpm,20min),加入叠氮钠,混匀,-20℃保存。

3.抗体效价测定获得了抗血清之后,实验最为关键的一步即为抗血清中抗体效价的测定,本次实验采用间接ELISA法。

3.1实验原理:抗原(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待测抗体(抗原), 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

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

3.2实验材料:牛血清白蛋白(BSA):抗原,10 μg/ml溶液,包被液配制;鼠抗BSA:待测抗体样品,用PBST从1:1000开始倍比稀释,连续稀释8个稀释度;HRP 标记羊抗小鼠IgG ——二抗(按说明书稀释使用,用PBST稀释。

每班8个板,480孔,总量48000 μl,实际5.5 μl到55ml);包被缓冲液:0.05 M pH 9.6碳酸盐缓冲液(Na2CO3 1.59克,NaHCO3 2.93克,加水900ml,调pH,再定容至1L);0.01M PBS溶液:NaCl 8.5 g, Na2HPO4.12H2O 2.85g或Na2HPO4.2H2O 1.13g,KCl 0.2g,KH2PO4 0.27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7.4;PBST洗涤液:含0.05 % Tween 20的0.01 M 的PBS(pH 7.4 );底物溶液: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2M H2SO4 :(市售浓硫酸为18.4 M,根据要配制的2M硫酸体积,吸管吸好相应体积浓硫酸沿着器壁缓慢加到水中);酶标板,酶标仪;保鲜膜;排枪3.3实验步骤:加抗原:取酶标板,加入100μl/孔的抗原溶液。

(用包被缓冲液稀释,用排枪加)包被抗原:保鲜膜包好,37℃1h或4 ℃过夜,抗原分子通过疏水作用力结合到96微孔板上。

封闭:甩干后以PBST(200μl/孔)洗涤3次,3min/次每孔加入100 μl 5%(W/V)脱脂奶粉溶液(用PBS溶液配制),保鲜膜包好,37℃处理2h。

加待测血清:取出包被、封闭好抗原的酶标板,甩干孔内液体,以PBST(200μl/孔)洗涤3次,3min/次标记各孔,加入相应稀释度的抗体100μl/孔,37℃,保鲜膜包好,60min。

加二抗:甩干孔内液体,以PBST(200μl/孔)洗涤4次,3min/次,各孔加入酶标二抗100μl/孔(用PBST稀释10000X,X=1、2、4、8、16、32、64、128.全班每8板需48ml,实配55ml),37℃,保鲜膜包好,45min。

显色:甩干孔内液体,以PBST(200μl/孔)洗涤4次,3min/次,加入TMB底物溶液50μL/孔。

结果分析:避光显色10min(抽屉中),然后每孔加入50 μl 的2M 硫酸终止反应,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光吸收值。

4.实验现象加入显色液并避光保存10min后,可观察到阳性反应均出现蓝色,随着抗体稀释颜色逐渐变浅;而阴性反应无颜色变化。

加入2M硫酸之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5.分析讨论由于抗体稀释倍数不同,阳性反应中抗原会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现颜色反应。

溶液的吸光度值反映出抗体抗原结合的程度。

所有的样品经过分光光度计测量之后得到如下结果:微板编号:2013-11-3-0019 检验项目:11生科读板时间:检验人:超级用户阴性均值:0.000 阳性均值:0.0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0.601 0.5640.580.0560.0590.0510.4540.5510.5820.0590.0540.052B 0.475 0.4310.4370.0570.0580.0590.3290.4160.4230.0550.0540.055C 0.325 0.2810.2620.0520.050.0540.3050.300.3050.050.0550.05D 0.210 0.180.1940.0460.0450.0480.2050.2220.2090.0630.0540.049E 0.130 0.1510.1390.070.0620.0610.1470.1240.1230.0860.0690.057F 0.093 0.0960.0860.0560.050.0540.0940.0910.0920.0540.0510.051G 0.079 0.0810.090.0520.0520.0790.090.0830.0840.0610.060.054H 0.066 0.0610.0580.050.0520.0550.0680.0620.0610.0520.0520.051其中1-6组、7-12组为本次实验所得两组独立实验的结果。

1-3以及7-9为阳性结果。

4-6以及10-12为阴性结果,满足阴性无色,OD小于0.1;阳性黄色,3个重复的平均值大于0.2,且为阴性对照OD值的2.0倍即为抗体的效价。

整理表格如下:经分析对比可知,D组阳性实验组7~9吸光度值为0.212,阴性对照组10~12吸光度值为0.055,所得结果最为接近真实的抗体效价,为1:8000参考文献:[1]. 于善谦,王洪海,朱乃硕等. 免疫学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2]. 胡咏梅,祁高富,彭楠等. 免疫学实验.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3]. 汪招雄,何启盖,刘丽娜,刘正飞,黄红亮,陈焕春. 检测伪狂犬病病毒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6(02)[4].武德,付海申,宋振民. 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流脑抗体效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2(02)[5].欧阳锡林,刘景汉,王海宝,于洋,马曙轩,许红民,姚伟,张婷. SARS病毒抗体效价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12[6]. 王金霞,旷瑜,王伯初.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07(13)[7]. Boisier P,Djibo S et al.Epidemiological patterns of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in Niger in 2003 and 2004:under the threat of N.meningitidis serogroup W135. Tropical Medicine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 2005[8]. Puricelli RC,Kupek E,Bertoncini Rde C.Control of a communityoutbreak of group C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in Corupa,Santa Catari-na State,Brazil,based on rapid and effective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and immunization Cad Saude Publica. . 2004[9]. Caruso P,Gorris M T,Cam bra M,etal.Enrichm entdouble-antibody sandwich indirectenzym e-linked im m unosorbent assay that uses a specific m onoclonal antibody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n asym ptom atic potato tuber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 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