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学》讲义1 教学课件 诸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 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一系列社会 问题。但其存在是一个必然现象。
传播学的任务
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 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 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 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 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什么是文化(文明)?
中国传统定义:以文(人伦秩序)教化(养育,如归化、 同化),为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文治武功对应。包括人的 一切生活方式(心理和行为)和相应的事物。
学者庞朴认为:文化有三个层面,即 1、物质层面,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 2、理论制度层面:与物质产品相联系的人类的思想感情和
意志(科学原理、作品风格、社会理论、宗教神话、制度、 组织等; 3、核心层面,即文化心理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 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
西方文化传播理论认为:
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是因为地理分布的不同而产生 的(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入境问禁,入乡 随俗)。
文化要素伴随着民族迁移扩散传播出去,使得自 然条件造成的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随着各民 族之间的联系增强而逐步减弱甚至消除(中国多 数少数民族文化:服饰、建筑、饮食、音乐如纳 西古乐等。满人比汉人更像汉人)。物质文化的 传播主要通过民族迁徙、征服和商业交换等方式 进行。
文化传播
是一种社会传播。是人对文化的分配和共 享,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它既受 社会集团共同意识的制约,也有个人心理、 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响,有无数个人 根据不同文化要求相互交错作用。
文化传播学研究的重点
人和人在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信息 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新媒体新技术的出 现和普及对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以及 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变化之间的关系 等)。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播问题提供合 理方法。
西方学者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
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 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 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 合体。
文化的经典定义:
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和内隐的文化模式。它通 过符号(人造标志,赋予事物价值和意义)的运 用是人们习得和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 就,包括体现于人工制品中的成就。文化的基本 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 是价值观念。文化体系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 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 文化包括三个层次: 1、物质文化(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物化了的 精神财富,第二自然); 2、人类行为模式(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 等); 3、意识形态(指导人们的行为模式,包括民族性格 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 教情绪等)
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递应用(知识); 环境监视; 社会调适; 文化变迁; 社会控制; 受众分层; 重组社会。
其中,物质层面是最活跃的因素,交流方便(汽车、 飞机、 导弹等,甲午战争、对外开放);理论制度层 面是最权 威的因素,规定着文化整体的性质;心理层面 最为保守, 使文化成为类型的灵魂。 (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东西方文化,哲 学及智慧文化,文科与理工科,哲学是人文学科之最高, 正如数学之于自然科学)
《文化传播学》阅读书目
顾晓鸣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社; 陆扬《大众文化概论》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甘阳《文化:中国与世界》,三联书店;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俞建章《符号:语言和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上海文艺出版社;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正挺《传播:文化与理解》; 周月亮《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史》; 深圳大学《多维视界-传播与文化研究》北大出版社; 本妮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 K.M.伍兹《文化变迁》,河北人民出版社; 部横雄《文化人类学的15种理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萨姆瓦《跨文化沟通》三联书店
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问题、意见、人物、商品或社会活动, 如被大众传媒广泛报道即可成为焦点并获得很高知名度和 社会地位,容易达成正统);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公开揭露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以强化 之); 3、麻醉作用(负面功能,让受众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 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逐渐失去社会行动力)。 不仅提供知识、信息、娱乐服务,还作为一种改造的 力量,对现代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进化论的观点:
即使没有传播,人类自身也可靠进化慢慢 发展。在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每天都在 重新发明,每个地方都单独进行。某个地 方的创造发明是否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情 况。这一时期,进化机制更为重要。
在人类发展史上,进化与传播相互补偿, 传播的作用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传播的功能
1、施拉姆的综合功能说 政治功能(监视、协调和社会遗产法律习俗的传递); 经济功能(关于资源以及商业机会信息); 一般社会功能(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的信息,接受与否; 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向社会新成员传 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娱乐和社会化)。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1、传播障碍: 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 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
2、传播隔阂: (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
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 态和北京方面的隔阂)。隔阂既有无意的误解,也有有意 的曲解。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是一个双重偶然性(传播双方存在不确定性)系统; 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人类有可塑性和创造性) 的系统。
社会发展以信息系统正常运转为基础。政治系 统失灵会造成会造成政治动荡,经济系统失调引 起经济危机,文化系统紊乱引起社会成员思想、 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混乱。
传播学的任务
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 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 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 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 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什么是文化(文明)?
中国传统定义:以文(人伦秩序)教化(养育,如归化、 同化),为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文治武功对应。包括人的 一切生活方式(心理和行为)和相应的事物。
学者庞朴认为:文化有三个层面,即 1、物质层面,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 2、理论制度层面:与物质产品相联系的人类的思想感情和
意志(科学原理、作品风格、社会理论、宗教神话、制度、 组织等; 3、核心层面,即文化心理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 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
西方文化传播理论认为:
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是因为地理分布的不同而产生 的(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入境问禁,入乡 随俗)。
文化要素伴随着民族迁移扩散传播出去,使得自 然条件造成的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随着各民 族之间的联系增强而逐步减弱甚至消除(中国多 数少数民族文化:服饰、建筑、饮食、音乐如纳 西古乐等。满人比汉人更像汉人)。物质文化的 传播主要通过民族迁徙、征服和商业交换等方式 进行。
文化传播
是一种社会传播。是人对文化的分配和共 享,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它既受 社会集团共同意识的制约,也有个人心理、 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响,有无数个人 根据不同文化要求相互交错作用。
文化传播学研究的重点
人和人在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信息 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新媒体新技术的出 现和普及对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以及 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变化之间的关系 等)。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播问题提供合 理方法。
西方学者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
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 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 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 合体。
文化的经典定义:
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和内隐的文化模式。它通 过符号(人造标志,赋予事物价值和意义)的运 用是人们习得和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 就,包括体现于人工制品中的成就。文化的基本 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 是价值观念。文化体系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 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 文化包括三个层次: 1、物质文化(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物化了的 精神财富,第二自然); 2、人类行为模式(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 等); 3、意识形态(指导人们的行为模式,包括民族性格 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 教情绪等)
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递应用(知识); 环境监视; 社会调适; 文化变迁; 社会控制; 受众分层; 重组社会。
其中,物质层面是最活跃的因素,交流方便(汽车、 飞机、 导弹等,甲午战争、对外开放);理论制度层 面是最权 威的因素,规定着文化整体的性质;心理层面 最为保守, 使文化成为类型的灵魂。 (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东西方文化,哲 学及智慧文化,文科与理工科,哲学是人文学科之最高, 正如数学之于自然科学)
《文化传播学》阅读书目
顾晓鸣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社; 陆扬《大众文化概论》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甘阳《文化:中国与世界》,三联书店;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俞建章《符号:语言和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上海文艺出版社;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正挺《传播:文化与理解》; 周月亮《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史》; 深圳大学《多维视界-传播与文化研究》北大出版社; 本妮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 K.M.伍兹《文化变迁》,河北人民出版社; 部横雄《文化人类学的15种理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萨姆瓦《跨文化沟通》三联书店
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问题、意见、人物、商品或社会活动, 如被大众传媒广泛报道即可成为焦点并获得很高知名度和 社会地位,容易达成正统);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公开揭露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以强化 之); 3、麻醉作用(负面功能,让受众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 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逐渐失去社会行动力)。 不仅提供知识、信息、娱乐服务,还作为一种改造的 力量,对现代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进化论的观点:
即使没有传播,人类自身也可靠进化慢慢 发展。在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每天都在 重新发明,每个地方都单独进行。某个地 方的创造发明是否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情 况。这一时期,进化机制更为重要。
在人类发展史上,进化与传播相互补偿, 传播的作用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传播的功能
1、施拉姆的综合功能说 政治功能(监视、协调和社会遗产法律习俗的传递); 经济功能(关于资源以及商业机会信息); 一般社会功能(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的信息,接受与否; 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向社会新成员传 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娱乐和社会化)。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1、传播障碍: 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 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
2、传播隔阂: (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
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 态和北京方面的隔阂)。隔阂既有无意的误解,也有有意 的曲解。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是一个双重偶然性(传播双方存在不确定性)系统; 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人类有可塑性和创造性) 的系统。
社会发展以信息系统正常运转为基础。政治系 统失灵会造成会造成政治动荡,经济系统失调引 起经济危机,文化系统紊乱引起社会成员思想、 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