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相关治疗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一种基于镜像原理的神经-肌肉康复训练器设计

一种基于镜像原理的神经-肌肉康复训练器设计

一种基于镜像原理的神经-肌肉康复训练器设计
陈洪淼;冯嘉诚;黄千树;丁力;贾杰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8(033)007
【摘要】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irror visual feedback,MVF),1995年由Ramachandran等学者首次提出并应用于幻肢痛患者疼痛治疗。

镜像疗法是指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把健侧活动的画面倒映在患侧,让患者想象画面中是患侧在运动,通过基于运动想象及视错觉、视觉反馈等,结合康复训练项目而形成的治疗手段。

【总页数】3页(P850-851,860)
【作者】陈洪淼;冯嘉诚;黄千树;丁力;贾杰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体育学院,泉州,362000;天津理工大学;华侨大学体育学院,泉州,36200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气动人工肌肉并联驱动手腕康复训练器
2.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镜像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3.基于神经肌肉功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新型训练器械的研发与应用
4.一种简易桡神经损伤康复训练器的设计
5.一种简易桡神经损伤康复训练器的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09月至2023年03月在滨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

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

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则是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入了上肢康复机器人与镜像疗法,展开对病人的治疗。

康复治疗4周后,应用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等评估患者康复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得分无明显差异,在经过4周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四种量表得分都较治疗前有了显著的提升,且联合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更加显著,其恢复效果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

结论:康复机器人结合镜像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的康复方式。

关键词:上肢康复机器人镜像疗法上肢运动功能1前言1.1研究背景“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1]。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较高,约为60%~70%。

其发病年龄为40多岁,且男性多于女性,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

脑卒中后六个月的偏瘫患者,手臂功能大多没有恢复,只有5%~20%的患者完全恢复了功能[2]。

因此许多卒中后患者具有较低的上肢功能水平,而上肢能够自主活动是脑卒中患者重新获得生活独立性的主要因素,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未来的生活品质以及重返社会、家庭的信心。

2资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来源选取2022年09月至2023年03月在滨州市某医院康复科住院或门诊接受康复治疗,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频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频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刘艳 , 刘春 英 , 陈光 希 , 沈晶 , 余 樱
摘要 : 目 的 探 讨 基 于镜 像 神 经 元 理论 指 导 的视 频 训 练应 用 于脑 卒 中偏 瘫 患者 康 复 护 理 的 方 法 及 效 果 。 方 法 将 1 2 5例 脑 卒 中偏 瘫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6 1 例和观察组 6 4例 。对 照 组 给 予 常 规 康 复 训 练 指 导 , 观 察 组 采 用基 于 镜 像 神 经 元 理 论 制 作 的 康 复 训 练 视
出版 社 , 2 0 0 0 : 2 4 5 .
[ 8 2 姜翠丽. 脑 卒 中病 人 早 期 肢 体 康 复 护 理 8 6例 体 会 [ J ] .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 2 0 1 0 , 1 3 ( 1 6 ) : 8 5 — 8 6 . [ 9 3 谭婉 雯 , 杨 冰霞. 躯 干 控 制 训 练 对 脑 卒 中偏 瘫 患 者 步 行
[ 4 ] 杨 莘. 神 经疾 病 护 理 学 [ M]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0 04: 427 - 4 30 .
能 力 及 AD I 的影 响E J 3 . 护 理学 杂 志 , 2 0 0 8 , 2 3 ( 9 ) : 7 2 —
7 3.
we y H M ,Do n n a n G A ,F r e e ma n E J,e t a 1 .I n t e r r a — [ 5 ] De
参考文献 :
复护理[ J ] . 护 理学 杂 志 , 2 0 1 1 , 2 6 ( 5 ) : 7 8 — 7 9 .
[ 1 ] 祖晓堋. 早 期 进 行 康 复 治 疗 及 护 理 对 脑 卒 中 患 者 肢 体 功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及进展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及进展

Ⅴ阶段: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弱
Ⅵ阶段:共同运动及痉挛消失,协调动作大致正常
平衡功能评定
主要使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 有条件的机构可采用平衡功能 测量仪进行量化评估
1
平衡功能 评定
3
王科计
2
主要通过检测患者坐位平衡 反应、跪位平衡反应和迈步 反应来评估患者各个姿态下 的平衡能力
为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参考
该卧姿极易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 射的影响, 诱发异常的反射活动 易强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 模式的形成
明显增加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 发生压疮的危险性
常见康复误区

使患者的 ADL 能力急剧下降, 难以恢复
日常生活 完全由他 人照料

导致依赖心理日益严重,主观上放弃了训练的能动性 和必要性
;改善患者运动、认知、言语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重返社会
治疗原则-早期开始
1
神志清醒、生命体 征稳定、症状无进 展、无明显发热
2
昏迷或ICU患者:可 开展肢体被动活动和 物理因子干
治疗原则-综合治疗
除药物治疗外,主要采取物理治疗、作业 治疗、中医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 康复护理、康复生物工程
宜暂停康复治疗。具体指标见表1
康复理论
脑卒中康复理论依据:
结构上
病灶周围水肿消退,血肿吸 收;闭塞血管自发再通,侧 枝循环开放
01
功能上
脑的可塑性,适应性,大脑 皮层功能替代
02
适应症与禁忌症
脑卒中后患者康复适应症与禁忌症
➢ 适应症:病情稳定,存在运动、平衡、日常活动、言语、 吞咽等脑卒中后遗症症状患者 ➢ 禁忌症:生命体征不稳定,如发热(T>38℃)、血压波 动大、症状持续进展,骨折未愈合,应延迟或暂停康复治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陈英伦;白玉龙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8(024)006
【摘要】镜像疗法最先用于幻肢痛的治疗,后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周围神经损伤等.镜像疗法的机制包括镜像神经元系统,视觉反馈-运动观察,运动通路易化以及经胼胝体连接、抑制通路等.大多数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患肢对侧的肢体(健侧)运动引起运动同侧大脑半球皮质激活,锥体束传导特性改变,进而影响受支配肌肉的运动和功能恢复,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缺陷、加强运动功能(如手指运动、腕屈伸活动).
【总页数】8页(P659-666)
【作者】陈英伦;白玉龙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沈芳;王晶;曾明
2.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研究 [J], 王海燕;赵志
军;蒋苹;黎蕊
3.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研究[J], 王海燕;赵志军;蒋苹
4.早期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黄彩凤;欧建英
5.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J], 程枭;杨威;陈林;谭同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镜像神经元理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启发和应用-单春雷共132页文档

镜像神经元理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启发和应用-单春雷共132页文档
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镜像神经元理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启 发和应用-单春雷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镜像神经元理论简介及应用

镜像神经元理论简介及应用

镜像神经元理论简介及应用镜像神经元理论(Mirror Neuron Theory)是由意大利神经科学家吉亚科莫·拉坎提在1996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类和某些非人类动物,在观察到他人进行某个特定动作时,自身的脑部神经元会被激活,仿佛在进行该动作一样。

这些被激活的神经元被称为镜像神经元,因为它们“镜像”了他人的动作。

镜像神经元最早是在研究猴子的实验中发现的。

在实验中,当猴子进行某个动作,如抓取物体时,特定脑部区域的神经元被激活。

然而,当猴子仅仅观察到研究人员抓取物体时,相同的脑部区域的神经元同样被激活。

这表明猴子的脑部神经元可以模仿他人的动作,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产生类似的脑部活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类的脑部中也存在类似的镜像神经元系统。

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提出对于理解人类的社会认知能力和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镜像神经元,我们能够模仿他人的动作、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并进行情感共感。

这一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通过观察他人学习和模仿新的技能,并迅速地与他人建立共情。

除了在理解人类的社会认知能力方面,镜像神经元理论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关于镜像神经元的应用领域:1. 教育:理解镜像神经元在学习和模仿中的作用,可以为教育提供新的方法。

通过创造一个富有激励的学习环境,提供观察、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观察优秀的演讲者或运动员的表现,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并提高自己的技能。

2. 运动康复:镜像神经元可以在运动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他人的正常动作,患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可以模仿并重新学习如何进行正常的运动。

这种方法称为镜像疗法,已经在康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中风后的肌肉康复、帕金森病和脊髓损伤等方面。

3. 社交技能培训:镜像神经元理论可以用于培养社交技能。

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个体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表达情感和理解他人的意图。

这对于自闭症患者等社交困难群体尤为重要,帮助他们改善社交交流能力。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张敏杰;金星;柯明慧;戴蓉【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9(033)001【总页数】4页(P70-73)【作者】张敏杰;金星;柯明慧;戴蓉【作者单位】225001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225001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225001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225001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近年来,每年新增脑卒中病人200万例[1]。

而脑卒中的高致残率使得病人生活依赖程度高,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其中上肢及手功能的丢失成为生活独立性差的元凶。

随着镜像疗法在脑卒中上肢康复领域应用地不断深入与镜像工具的不断创新,其治疗效果受到广泛好评,成为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新曙光。

1 镜像治疗的作用机制1.1 神经生理机制 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著名神经科学教授Rizzolatti的研究团队采用单细胞记录技术,在恒河猴大脑皮层额叶第5区与顶下小叶(inferior parietal lobule, IPL)相继发现镜像神经元[2]。

在随后的成像技术中功能性磁共振(FMRI)及脑电图等客观指标中也同样发现人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踪迹。

目前多数观点是: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 MNS)主要位于人脑前运动皮质(premotor cortex, PM)、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 IFG)、IPL,而这也正是动作执行和观察的核心区域位置,在一项集合了125 个人类FMRI研究的Meta分析也肯定了这个结论[3]。

庄卫生等[4]将FMRI作为镜像神经元激活程度的检测,使得试验中镜像神经元激活情况可视化。

在他的试验中,FMRI检查一般采取block-sign方案,并选择与躯体运动相关的脑区如初级运动区(MI)、运动前区(PMC)、补充运动区(SMA)。

镜像神经元系统及其镜像疗法的应用

镜像神经元系统及其镜像疗法的应用
神经机制是?
镜像神经元系统?
还有…
功能特性?
动作及行为意 图的理解
模仿学习
言语
运动想象
共情 社会交流等
镜像神经元和镜像神经 元系统
镜像神经元及镜像神经元 系统的功能特性
可能与镜像神经元相关的 一些康复治疗方法
镜像神经元和镜像神经 元系统
镜像神经元及镜像神经元 系统的功能特性
可能与镜像神经元相关的 一些康复治疗方法
人类模仿的大脑皮层机制
右顶叶岛盖区 (right parietal operculum )
模仿学习
模仿手部动作时的大脑皮层在fMRI扫描下的兴 奋研究
动作观察疗法
动作观察对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有着积 极的影响
脑机接口技术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脑机接口技术: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 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创建的直接 连接通路。在脑机接口的情况下,计算机 或者接受脑传来的命令,或者发送信号到 脑(例如视频重建)。 皮层脑电图(EcoG)、EEG、P300、MEG、 fMRI 潜力 μ波
Icoboni:这个发现完 全改变了我们思考 大脑如何工作的方 式。
1992年发现
灵长类特点
F5 运动前皮层 PF (PFG 或7b区) 顶下小叶嘴侧 相关 STS 颞上沟皮层
目的导向性 及物动作 生物性 工具响应性
严格一致性 非严格一致性
人类2个系统
人类特点
顶额镜像系统 Broca 区 PMv 运动前皮质 IFG 额下回后部 IPL 顶下小叶 中央前回下部
无意义动作 不及物动作
无限制生物性
机器人动作 复杂性动作
镜像神经元和镜像神经 元系统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李新宇【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2016(031)002【总页数】3页(P153-155)【作者】李新宇【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R493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 MNS)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人类理解方式的认知,被称为心理学的“DNA”[1],其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是观察者理解其他个体动作的神经生理学基础[2]。

镜像神经元分布在不同的脑区,构成了MNS。

MNS提供“观察-执行匹配机制”,对理解人类思维能力的起源及人类文化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运动想象、镜像疗法、虚拟现实技术、脑机接口技术等康复疗法和康复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神经机制[3]。

动作观察疗法(action observation therapy, AOT)是近年来康复学家根据镜像神经元的理论而提出的新的康复疗法,经国外临床研究报道证实该疗法具有经济、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高、康复效果较好等诸多优点,国内也有数篇相关文献报道[4-7]。

但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仅限于小样本量研究,尚无大范围推广,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 运动观察疗法及康复机制研究进展1.1 AOT及治疗方案镜像疗法、运动想象疗法、虚拟现实技术等康复疗法在镜像神经元发现以前就已应用于临床,并被临床观察证实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被认为是这些康复疗法的共同的神经生理基础。

不同于上述康复疗法,AOT是直接由镜像神经元理论所衍生出来的新的康复疗法,它的核心是要求患者仔细观察视频中的动作,随后尽力去模仿所观察到的动作。

根据目前的研究报道,经典的AOT方案要求患者放松的坐于电脑屏幕前,观察常见的日常生活动作视频或者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设计的动作视频,例如伸肘取物、用杯子喝咖啡(水)、读报纸、清理桌面、开关瓶盖、用钥匙开门、用笔写字、双手弹琴等[4,8-9]。

镜像神经元疗法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镜像神经元疗法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2 镜 像 神 经 元 在 运 动 功 能 康 复 中 的应 用价 值 镜像 神 经 元 系 统 不 仅 在 个 体 执 行 动 作 时 兴 奋 , 而 且 在 观 察 其 他 同类 执 行 相 同 或 相 似 的 动 作 时 也 兴 奋 。因 此 镜 像 神 经元在动作观察、 动作模仿 、 运动想象 、 运 动 学 习 等 过 程 中起 重要 作 用 , 正 是基 于这 些作 用 , 发展 了许 多新 的康复 疗 法。 比如 动作 观察 疗 法 通 过 观 察 来 学 习模 仿 动 作 , 运 动 想 象 疗 法 借 助 想 象来 改 善运 动能 力 , 镜像 疗 法 综 合 了观 察 、 想象 、 魔 法 进程 , 虚 拟 现 实 疗 法 在 虚 拟 的情 景 中进 行 动作 的 观 察 、 想象 、 模仿和学习 ; 而脑一 机 接 口技 术 则 利 用 运 动 想 象 等 神 经 生 理 过 程 产 生 的 神 经 生 理 信 号 进 行 运 动 功 能 重 建 。上 述 动 作 观 察疗法 、 镜像疗法 、 运动想象疗法 、 虚 拟 现 实 疗 法 等 康 复 治 疗 方法 , 因与 镜 像 神 经 元 系 统 有 关 , 建 立 在 镜 像 神 经 元 理 论 之 上, 因此 被 称 为 基 于 镜 像 神 经 元 理 论 的 康 复 疗 法 , 这 些 康 复 疗 法 很 可 能通 过镜 像 神 经 元 系 统 的 激 活 来 促 使 大 脑 发 生 可 塑性改变和功能重组 , 进而促 进受 损的运 动功能恢 复 , 很 多 研 究 通 过 脑 功 能磁 共振 检查 也 证 实 了这 一 观 点 【 4 _ 8 _ 。 3 镜 像 神 经 元 疗 法 在 运 动 功 能 康 复 中 的 临床 研 究进 展 P o me r o y等 提 出 一 种 假说 认 为 : 镜 像 神 经 元 系 统 有 助 于 提 高 脑 卒 中后 患侧 上肢 功能 的恢 复 , 只 是 当 时 没 有 足 够 的证 据证实这种假说 , 需 要 进 一 步 的临 床 试 验 证 实 脑 卒 中患 者 确 实 能 够从 动作 观察 、 模 仿 中获 益 _ 3 ] 。G a r r i s o n等 人 也 认 为 基 于镜像神经元的脑卒 中康复 方法 , 如动作 观察疗 法 、 运 动 想 象和模仿疗法 , 可 以 作 为 物 理 疗 法 的补 充 , 有 助 于 脑 卒 中后

神经康复疗法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前景

神经康复疗法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前景

神经康复疗法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神经康复疗法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神经康复疗法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促进神经系统的再生与修复,以实现失能程度最大限度的恢复。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目前神经康复疗法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来关注一下神经康复疗法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前景。

一、神经康复疗法的研究进展1. 脑功能区治疗针对脑损伤或病变所造成的严重后遗症,传统的康复疗法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此时,针对患者的脑功能区进行治疗,成为一种选项。

如近些年关于cTBS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的研究,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肢体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2. 技术重组技术重组并不是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方法,而是建立在神经科学的基础之上,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神经功能的恢复。

此类技术主要包括:神经刺激、腓肠神经移植等。

3. 组织修复组织修复主要针对外伤后造成的神经损伤,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在患者身上进行了实验,如植入支架、生物基质等。

二、神经康复疗法的未来前景1. 可持续的神经康复如何让神经损伤病人的习惯功能重建并持续恢复,一直是神经康复领域的难点。

因此,如何开发可持续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维持持续的神经恢复状态,是未来神经康复领域中的重要探索方向。

2. 多元化的治疗方式目前神经康复疗法多数采用物理疗法、运动康复等传统医学手段,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不断有新的治疗方式出现。

如利用免疫治疗和逆转生长技术,实现免疫减退和再生神经元,实现神经损伤的逆向恢复。

3. 个体化的康复计划针对因为各种病因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和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都会有所不同。

未来,通过独特的人体工程学、医疗影像技术,将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达到最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总之,随着神经科学的不断深入,神经康复疗法在应对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将持续扩大,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治疗手段在神经康复疗法方面得到研究探索与实践应用。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意义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意义

m n o Mo a i h rp , e ig o i s i lC ia e a itt n e e rhC nr, e i 0 0 8 C i e t f d lyT e a y B i n a p t , h n h b lai sa c e t B in 1 0 6 , hn t j B Ho a R i o R e jg a
t n o s r a in t e a y mo o a e e a y mi o e a y v r a e l y t e a y a d b a n c mp tri tra et c n l g . i b e t r p , t r m g r t rp , r rt r p , it l ai rp n r i o u e e f c h o o y o v o h i y h r h u r t h n e
中国康 复理论 与实践 2 1 年 3 02 月第 1 卷第 3 C i JR hbl h oyPatMa. 0 2 V 11 , o3 8 期 hn e aiT er rc, r2 1, o. 8 N .
— .
2 9 — 3 .
DOI 1.9 9 .s. 0 —7 1 0 20 .1 : 036  ̄i n1 69 7 . 1.303 s 0 2
2 1 , 8 3: 3 — 4 . O 2 1 () 2 92 3
镜 像 神 经 元 是 一 类 特 殊 的 神 经 元 ,它 们 不 仅 在 个 体 执 行 特
观察手部动作( 如抓握和松开) 时兴奋 ,而集 中于 F 区侧面的镜 5
像 神 经 元 则 与 口 面 部 动 作 相 关 ,它 们 在 观 察 口面 部 动 作 ( 摄 如

综述・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部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部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0引言脑卒中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卒中患者患侧肌力、肌张力、感觉及运动姿势控制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沉重负担。

上肢手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

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对部分患者治疗作用有限[1],且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功能改善效果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基于镜像神经元的康复方法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部康复训练系统设计严程1,陈程1,张翔1,张宇2,杨洋2,张一1*(1.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2.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00)基金项目: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大课题(ZD201708)作者简介:严程(1989—),男,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康复治疗技术及神经康复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yancheng************。

通信作者:张一,E-mail:*************************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并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治疗效果。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运动观察(视频或镜像)、运动想像均可以通过激活镜像神经元来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3-11]。

目前,国内尚无有关基于镜像神经元在脑卒中后的针对性康复治疗设备,大多数还是需要康复治疗师操作简单的工具设备(例如平面镜等)来让患者观察健侧肢体动作,从而达到刺激镜像神经元的目的,存在治疗过程中易受外界干扰,花费时间、精力多,训练方法规范性、统一性较难量化,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稳定等问题。

鉴于此,本文在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的基础上,设计适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手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系统,本系统实用性强,专为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者提供丰富有趣、科学实用的康复训练方法,有效改善其上肢手部功能状况,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1总体设计手部康复训练系统主要由康复训练桌及智能康复训练软件组成。

通过操作训练桌上的升降按钮可调整桌面的升降高度;通过训练桌上的手势识别器和摄像头模块可实时捕捉患者的手部动作,并将动作呈现在触控显示器上;通过把镜像神经元理论融入到智能康复训练软件中,可有效实现对患者的筛查评估、指导患者进行手部的智能康复训练并提供相应的训练报告,达到刺激患者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从而提高患者上肢手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

《2024年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临床观察》范文

《2024年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临床观察》范文

《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临床观察》篇一一、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导致的偏瘫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障碍。

其中,下肢功能的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镜像疗法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促进患者下肢功能重建中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背景1. 镜像疗法:镜像疗法是一种基于视觉反馈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让患者观察健侧肢体的运动,再结合对患侧肢体的训练,达到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

2.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肌电生物反馈仪将肌肉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进行采集、放大、处理并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有意识的肌肉放松和收缩训练,从而达到改善肌肉功能的效果。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XX名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XX名为实验组,XX名为对照组。

2. 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3. 评估指标:采用Fugl-Meyer评估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时间、恢复情况等数据。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1. 实验过程: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镜像疗法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联合治疗。

通过镜像疗法,患者观察健侧肢体的运动并模仿,同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仪的指导进行肌肉放松与收缩训练。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

2. 结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此外,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恢复情况等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这表明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中具有显著优势。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和综合抢救技术的发展,脑卒中患者死亡率已显著下降,而致残率反逐步增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如何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广大康复医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内容。

目前,针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技术主要有:神经发育技术、运动再学习、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减重步态、运动想象、强制性使用、康复机器人等。

上述技术中,主动训练虽对患者康复发挥重要作用,但对运动功能有一定要求;被动训练没有患者的主动参与,疗效甚微;多数治疗需特定的医疗设备,限制了临床应用。

镜像疗法作为运动想象疗法的一种,具有适用范围广、治疗效果好、投入成本少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新方法。

1镜像疗法的产生及应用领域镜像疗法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1994年由Ramachandran教授最早将其应用于截肢后幻肢痛的治疗中,并于1996年公布了对其的第一项研究,表明了镜像疗法可减轻或消除幻肢痛。

1999年,Altschuler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初步证实了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积极作用。

McCabe和Moseley 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对镜像疗法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进行了研究,得出镜像疗法可以有效减轻CRPS疼痛的结论。

Rosen 和Lundborg于2005年应用镜像疗法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取得良好效果。

之后关于镜像疗法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上述病症的康复治疗中。

2脑卒中的镜像治疗2.1装置与操作方法早期镜像疗法是利用镜盒装置来进行,将平面镜直立于长方形盒内部的正中矢状面上,盒子的顶面及靠近使用者的侧面被移除。

之后根据研究的不同需要,对镜盒装置进行了多种设计,最简化形式为在患者面前沿正中矢状面垂直放置一面镜子。

镜子大小的选择,以可以看到健侧肢体在镜子内反射的所有活动、但不能看到患侧肢体为准。

镜像疗法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镜像疗法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镜像神经元· 的功能
6.其他功能
→镜像神经元系统还在语言理解、 语言进化、 交流和社会认知 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闭症——碎镜之困
自闭症患者缺失的功能,基本上就是镜像神经元的“职责范围”。
该系统的神经回路一旦出现故障, 自闭症患者就表现出最显著特征 →缺乏社交能力,缺乏感情、
沉默寡言、不善模仿等等
缓解的中枢性疼痛→习得性疼痛.
错配
2.大脑向肢体发出的动作指令
肢体得到的视觉反馈、本体觉
相符合
视觉反馈
幻肢的动作指令
错配纠正
患者对幻肢的控制重新 回到意识水平,疼痛消除
镜像疗法的应用
二.脑损伤(脑卒中偏瘫等)
1.脑卒中初期,白质水肿、皮质信号转导暂时受阻 →大脑动作指令与肢体执行动作反馈联系丧失 →水肿消失后,肢体运动仍不能康复 →习得性瘫痪
镜像神经元的康复意义
1.动作观察疗法→通过观察来学习动作; 2.运动想象疗法→借助想象来改善运动能力; 3.镜像疗法→综合了观察、 想象和模仿进程; 4.虚拟现实疗法→在虚拟情境中进行动作的观察、 想象、
模仿和学习; 5.脑-机接口技术→利用运动想象等生理过程中产生的神经生
理学信号(如脑电波)来进行运动功能重建。
减轻疼痛的镜像治疗
1.健侧肢体执行运动(运动观察)或被触碰 2.患侧肢体放置在舒适的位置 3.想象镜中的患侧运动或被触碰无疼痛的假象 4.较高的治疗频率(至少2次/天,每次15min)
家庭训练计划பைடு நூலகம்
1.每天在家训练,20min/次 2.制订个体化时间表 3.实践的指导和每周的监测 4.注意不良反应 5.想象训练→作为镜像之类的补充,保持大脑的结构
镜像疗法的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临床医学2019年3月第21卷第3期·423··综述·镜像神经元是最早偶然发现于猴子大脑运动前皮质区的一类神经元,目前已证实在人类大脑中也存在着镜像神经元,且与情感、认知、运动、学习等密切相关。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相关治疗技术主要包括:镜像疗法、动作观察疗法、运动想象疗法、虚拟现实技术等。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康复治疗技术,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对镜像神经元及其相关治疗技术进行阐述,探讨近年来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治疗技术在促进肢体运动及言语功能康复方面的研究进展。

1 镜像神经元概述镜像神经元是20年前发现于猕猴大脑前运动皮层的一类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猕猴进行类似抓取动作时才活跃,同时在观察到人或其他猴子执行相同动作时也会被激活,因此被认为在动作执行和行为观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行为理解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镜像神经元只能在猕猴、人类和鸣禽中找到,且在灵长类进化过程中保持其共同特性[1]。

随着深入研究的开展,镜像神经元广泛功能也被大家所认知,除普遍认识的运动理解、模仿外,神经心理学家也发现其在感受模拟、共情、情感认知、意向阅读、语言习得、语言进化、手势交流、言语感知、语言加工、审美体验等方面发挥作用。

此外镜像神经元功能异常还被认为与自闭症、精神分裂、唐氏综合征、烟瘾、肥胖等一系列疾病密切相关[2]。

由于镜像神经元的独特作用,较多研究者探讨其在人大脑中的分布,但有异于猴的直接试验,加上镜像神经元独特的功能属性,对人脑中镜像神经元的分布证据多是间接的,主要通过无创技术包括经颅磁刺激、脑功能成像研究、肌电信号采集等获得,同时这些技术也能够作为相关治疗的评估手段。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人脑中镜像神经元主要存在边缘镜像系统和顶额镜像系统,前者由杏仁核、脑岛、前额叶皮质等构成,后者由前运动皮质、中央前回下部、Broca区、顶下小叶嘴侧和额下回后部等构成[3]。

Brunner等[4]采用功能磁共振评估脑卒中后1~2周和3个月患者在观察和执行手部运动时的神经元活动情况,结果发现在动作观察和执行期间,患者的顶叶、中央前回,岛叶和颞下回中观察到神经元的激活。

在颞下回、丘脑和与运动有关的区域如运动前区,辅助运动皮层(BA4,BA6)能观察到集中激活,此外小脑和运动前区活动增加与手臂运动功能改善相关。

Chang [5]通过测量脑电图的α和β波来评估受试者大脑皮层的激活情况,并进行4周的镜像疗法干预。

结果发现在手部运动观察期间初级运动皮层及前运动皮层均被激活。

同时少量实验还发现镜像神经元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而脑的可塑性正是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基础。

如Mehta [6]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左侧额下回,观察镜像神经元系统在有目的性的和单调的运动观察期间能否激活运动系统反应,结果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能够适应性调节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特性。

2 镜像神经元相关技术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在康复医学中运动功能的康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镜像神经元相关技术的应用也多集中于脑卒中等脑损伤相关疾病中。

由于上肢功能障碍对于较多日常生活活动的执行非常不利[7],同时手部运动又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激活密切相关,因此诸多研究[8]均表明镜像神经元相关技术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在促进康复的主要变量中,镜像疗法在促进急性和慢性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方面比常规康复更有效[9]。

同时与常规治疗比较,镜像疗法及功能电刺激均能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同时在改善患者手部技巧性运动方面镜像疗法比功能性电刺激更有助益[10]。

还有研究将功能性电刺激与镜像疗法相结合发现其对于非常严重的上肢功能障碍的急性中风后患者是非常有益的[11]。

也有研究将镜像疗法与其他治疗技术进行结合应用。

Arya等[12]发现任务导向下的镜像疗法有利于偏瘫患者上肢灵活性,协调性和力量的提高。

运动想象疗法与镜像疗法也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与主动运动相比,在屈腕运动中,运动想象与镜像疗法能够诱发更强的肌电活动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13]。

对于传统的镜像疗法,有研究[14]认为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健侧手的运动可以激活感觉运动皮层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但在此过程中患侧肢体并未运动,因此设计了镜像机器人系统,在进行镜像运动观察的同时通过机械外骨架带动患肢的同步运动来增加本体感觉的输入,2周后患者的上肢痉挛状态及运动模式均得以改善。

除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外,也有部分研究对镜像疗法、虚拟现实技术等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Arya等[15]认为基于运动的镜像疗法有助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慢性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且Lee等[16]研究发现动作观察训练和镜像疗法均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改善步态。

此外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相关治疗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徐倩岚 钟吉咪 徐守宇*作者单位: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通信作者浙江临床医学2019年3月第21卷第3期·424·与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结果类似,结合镜像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治疗能够增强患者下肢肌力、减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痉挛状态,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17-18]。

而对于慢性卒中患者,采用基于镜像疗法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常规康复治疗方案比较,在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方面也可能更为有利[19]。

除对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外,还有部分研究对其他运动功能的康复也进行探讨。

Miura等[20]对一例10年前丘脑出血后出现不自主运动的患者采用重复促进性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及药物治疗后无法改善的情况下进行镜像疗法干预,患者的不自主运动明显减少,且功能性活动较前改善。

另一项研究[21]也发现镜像疗法能够改善面部运动,可作为治疗中风后中枢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因此可以预见镜像神经元相关治疗技术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方面还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目前的相关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拓展。

3 镜像神经元相关技术在言语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既往对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相关治疗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方面,对于改善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关注及相关研究较少。

而有研究表明语言和应用的神经学基础在左侧额叶和顶叶有着惊人的重叠,左半球卒中后失语症和失用症的发生率非常相似,均占40%[22],而镜像神经元的主要特性是在观察手和唇部运动与执行相同或相似运动时的反应一致。

因此有理由相信镜像神经元理论相关技术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的同时对于言语功能的恢复也有一定的作用,且手或唇部运动的执行或观察在言语功能康复中有着特定的作用。

认知理论认为语言的理解涉及行为表达中感知-运动的反复推演。

Moody-Triantis[23]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语言诱导的活动与初级躯体感觉及运动皮层的手运动执行具体表现模式并不一致,但与运动计划相关的运动前区和顶叶区重叠,且在运动前区中,右手动作和指令引发的活动比左手更明显。

这表明语言理解引发了针对特定手势的运动推演,类似于多模式的运动计划而不是全部的运动重现,语言理解和运动执行与优势手的具体表现一致,且与既往的运动体验相关。

Snyder等[24]通过研究发现手的运动能够增强口吃患者语言的流畅性,由此可见手的运动与语言的理解甚至表达密切相关。

目前动作观察疗法在促进言语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已被多项研究证实。

一项以无声视频的形式为患者提供代表正确发音的目标词的唇部运动的研究发现,无声的视觉运动提示确实有助于单词检索和口语表达,并可能有益于慢性Broca 失语患者的词汇再学习[25]。

Grechuta等[26]也发现对于指令动作进行系统的重复的动作观察训练有利于提高非流畅性失语的恢复。

在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行为观察训练前后进行静息态fMRI检测发现右侧感觉运动神经网络发生了功能连接性的显著变化,并伴随着真实语境中不同语言单元的显著改善,相反在主题词语境中获得的言语恢复并没有相匹配的功能性改变[27]。

这表明真实语境环境行为观察可能更有利于非流畅性失语的康复。

国内相关研究[28]也发现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以上研究均表明对于手或唇部的动作观察疗法能够改善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但对于流畅性失语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

除动作观察疗法外,运动想象疗法也能够促进言语功能的恢复,Marshall等[29]发现在特定的专注冥想后,患者言语的流畅性能够出现即刻的改善,此外有学者也对语言功能区与镜像神经元系统间的关系提出质疑,如Cerri [30]通过神经影像学和术中神经生理学技术研究发现Broca区较少参与到行为观察中,同时在手和发声肌肉也没有运动的输出,这表明镜像神经元系统可能涉及语言的表达而不是语义成分。

但目前类似的研究较为缺乏,同时其他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相关治疗技术在言语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4 展望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相关治疗技术的发展给康复医学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镜像疗法等技术应用成本低、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有利于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推广,但在继续丰富对肢体运动功能和言语功能的研究同时,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相关治疗技术还需要与现代科技元素相结合,如增强现实技术、辅助机器人技术等,同时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范畴还有待拓展。

参考文献[1] S uzuki W, Banno T, Miyakawa N, et al. Mirror Neurons in a New World Monkey,Common Marmoset[J]. Front Neurosci, 2015,9:459.[2] C ook R, Bird G, Catmur C, et al.Mirror neurons: from origin to function[J].Behav Brain Sci,2014,37(2):177-192.[3] C attaneo L, Rizzolatti G. The mirror neuron system[J].Arch Neurol, 2009, 66(5):557-560.[4] B runner IC, Skouen JS, Ersland L, et al. Plasticity and response to action observation: a longitudinal FMRI study of potential mirrorneurons in patients with subacute stroke[J]. NeurorehabilNeural Repair, 2014, 28(9):874-884.[5] C hang MY, Kim HH, Kim KM, et al. Effects of observation of hand movements reflected in a mirror on cortical activation inpatients with stroke[J].J Phys Ther Sci,2017,29(1):38-42.[6] M ehta UM, Waghmare AV, Thirthalli J, et al. Is the human mirror neuron system plastic?Evidence from a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study[J]. Asian J Psychiatr, 2015, 17:71-77.[7] A hn S.Association between daily activities, process skills, and motor skills in community-dwelling patients after left hemipareticstroke[J]. J Phys Ther Sci, 2016, 28: 1829-1831.[8] Z eng W, Guo Y, Wu G, et al. Mirror therapy for motor function of the upper extremit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 meta-analysis[J].J Rehabil Med,2018,50(1):8-15.[9] Pérez-Cruzado D, Merchán-Baeza JA, González-Sánchez M,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mirror therapy compared with浙江临床医学2019年3月第21卷第3期·425·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in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strokesurvivors[J]. Aust Occup Ther J,2017,64(2):91-112.[10] A masyali SY, Yaliman 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mirror therapy and electromyography-triggered neuromuscularstimulation on hand functions in stroke patients: a pilot study[J].Int J Rehabil Res,2016,39(4):302-307.[11] S chick T, Schlake HP, Kallusky J, et al. Synergy effects of combined multichannel EMG-trigger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mirrortherapy in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severe or very severe arm/hand paresis[J]. Restor Neurol Neurosci,2017,35(3):319-332.[12] A rya KN, Pandian S, Kumar D. Task-based mirror therapy enhances ipsilesional motor functions in stroke: A pilot study[J].J Bodyw Mov Ther, 2017,21(2):334-341.[13] C aires TA, Rodrigues Martinho Fernandes LF, Patrizzi LJ, et al. Immediate effect of mental practice with and without mirrortherapy on muscle activation in hemiparetic stroke patients[J].J Bodyw Mov Ther,2017,21(4):1024-1027.[14] B eom J, Koh S, Nam HS, et al.Robotic Mirror Therapy System for Functional Recovery of Hemiplegic Arms[J]. J VisExp,2016,(114):e54521.[15] A rya KN, Pandian S, Kumar V. Effect of activity-based mirror therapy on lower limb motor-recovery and gait in stroke: A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Neuropsychol Rehabil[J], 2017,26:1-18.[16] L ee HJ, Kim YM, Lee DK,et al. The effects of action observation training and mirror therapy on gait and balance in strokepatients[J]. J Phys Ther Sci,2017,29(3):523-526.[17] X u Q, Guo F, Salem HMA, et al. Effects of mirror therapy combined with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motorrecovery of lower limbs and walk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strok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Clin Rehabil, 2017, 31(12):1583-1591.[18] L ee D, Lee G, Jeong J. Mirror Therapy with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improving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survivors: A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J]. Technol HealthCare,2016, 24(4):503-511.[19] I n T, Lee K, Song C. Virtual Reality Reflection Therapy Improves Balance and Gai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roke: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J]. Med Sci Monit,2016,22:4046-4053.[20] M iura S, Ueno M, Miyata R,et al. Mirror therapy for involuntary movement due to chronic thalamic hemorrhage: a casereport[J]. Eur J Phys Rehabil Med, 2017,53(6):968-971.[21] K ang JA, Chun MH, Choi SJ, et al.Effects of Mirror Therapy Using a Tablet PC on Central Facial Paresis in Stroke Patients[J]. Ann Rehabil Med,2017,41(3):347-353.[22] R adanovic M. Limb apraxia and aphasia[J]. Arq Neuropsiquia tr,2017,75(11):763-764.[23] M oody-Triantis C, Humphreys GF, Gennari SP. Hand specific representations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J]. Front HumNeurosci,2014, 360(8):1-10.[24] S nyder GJ, Waddell DE, Blanchet P. Mirror neurons as a model for the science and treatment of stuttering[J]. Neuroreport,2016,27(1):56-60.[25] G rechuta K, Bellaster BR, Munne RE. The effects of silent visuomotor cueing on word retrieval in Broca's aphasies: A pilotstudy[J]. IEEE Int Conf Rehabil Robot,2017:193-199.[26] G rechuta K, Bellaster BR, Munne RE. The effects of silent visuomotor cueing on word retrieval in Broca's aphasies: A pilotstudy[J]. IEEE Int Conf Rehabil Robot,2017:193-199.[27] G ili T, Fiori V, De Pasquale G, et al. Right sensory-motor functional networks subserve action observation therapy inaphasia[J].Brain Imaging Behav,2017,11(5):1397-1411.[28] 田丽, 朱慧敏, 刘莉, 等.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0):1152-1154.[29] M arshall RS, Laures-Gore J, Love K. Brie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group training in aphasia: exploring attention, language andpsychophysiological outcomes[J]. Int J Lang Commun Disord,2018,53(1):40-54.[30] C erri G, Cabinio M, Blasi V, et al. The mirror neuron system and the strange case of Broca's area[J]. Hum Brain Mapp, 2015,36(3): 1010-1027.心功能不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