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要点
第17课解放战争 公开课PPT课件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条件、概况、意义) (48.9—49.1)
最后胜利
三大战役情况表
战役 名称
参战部队
重要地点 战役特点
战果
辽沈
48.9-11
淮海
48.11 -49.1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 解放军
锦州 长\沈
关门打狗
徐州,碾庄 双堆集 陈官庄
内战爆发: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6.6—47.6)作战结果: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7.6—48秋)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条件、概况、意义) (48.9—49.1)北平谈判 背景、目的、结果
最后胜利 渡江战役 4.23蒋家王朝灭亡
以张治中为首席谈 判代表的南京国民 政府和平谈判代表 团飞抵北平。来到 下榻的北平六国饭 店时,一幅大标语 映入眼帘:“欢迎 真和平,反对假和 平”。
1945年4月20日,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P79学思之窗)
1.目的: 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内容: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 3.结果: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 4.意义: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2.战争阶段:
内战爆发: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6.6—47.6)作战结果: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1. 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2.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3. 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 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 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 决战:1948年秋,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1941年1月发起总攻➢平津战役:1941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结果: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 1949年4月,《国内和平协定》,和谈破裂2.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23日,占领南京。
3. 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前言: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
国民党特务使用暴力破坏了这次集会。
较场口事件后,国民党不顾政协协议和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内战。
总结: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内战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后,1947年6月开始战略反攻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进行重庆谈判,进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
• 【正确解答】根据所学,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经过谈判, 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 协定》。本题选B项。联系本则材料,A项说 法错误,当时抗战已胜利;C项说法错误,蒋 介石当时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D 项说法错误,我党在军事上不占优势。
• 【借题发挥】如何看待重庆谈判 • 原因: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是居 心叵测的。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以蒙骗舆论, 宣称共产党拒绝和谈,把内战的责任嫁祸于中 国共产党;如果毛泽东去了,也可以借机赢得 部署内战的时间。毛泽东此行正是为了尽一切 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 意义: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扩大了影响,赢 得了人民信任,使国民党政治上处于被动。
•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 提示:(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 (2)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降到次要地位,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表述为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同中国 共产役 •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 、邓小平率 刘伯承 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2.战略决战 • (1)背景:到1948年秋, 敌我力量 发生重大变化。 • (2)概况: 东北 • ①辽沈战役:攻占锦州、长春、沈阳,解放 全境。
• 【特别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 关系及影响因素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再 到对抗,两党之间矛盾与斗争始终存在。这主 要是因为: •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阶级性质不同是国 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 ②淮海战役:以徐州 为中心,先后歼灭黄百韬 兵团、黄维兵团以及杜聿明兵团。 • ③平津战役: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 傅作义 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北平 和平解放。 • (3)意义: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 基本上被消灭。
人教版 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
一、内战的背景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国略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 共产党争取和平
结果: 《双十协定》、人民军队和解放区 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 (1946.1)
依据: 《双十协定》内容
结果: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毛泽东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 数
430万
370万
365万
280万
190万
127万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58万
204万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1949年1月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2.战略反攻948.9-1949.1)三大战役
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计划遂告破产。
(2)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山 东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 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 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 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 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问题:我军战略反攻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解放区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农民为 解放军运送军需物资
解放区农民踊跃参加解放军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
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 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就必然的走向 全国的胜利。”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必修一)
为何没有作战方针 却能以少胜多?
“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掉了。”
——毛泽东
东北野战军 沈阳 张家口 华北解放军 北平
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
共歼国民党军47万人
锦州
天津
华东野战军 徐州
中原野战军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共歼国民党军55万人
国民党军总部 南京
(2)、三大战役(1948.9~1949.1)
• 平津战役:
–战术:
• “围而不攻” • “隔而不围” •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采取什么战术?
–结果:
• 解放了平津等华北地区 • 歼敌52万余人
长春
张家口 华北解放军
东北野战军 锦州 北平 天津
沈阳
东北野战军 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4、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 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本章小结
侵略史:1840 鸦片 战争 抗争史:
学思之窗:
• 国民党和谈代表刘斐对中共和谈态度存有疑虑,就 找个话题试探毛泽东:“毛先生,您会打麻将吗?” 毛泽东不知他话中的含义,随口答道:“晓得些, 只是晓得一些。”刘斐问:“您是爱打清一色呢, 还是喜欢打平和?”毛泽东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大笑 起来,话中有话地说:“平和,只要平和也就行 了。”毛泽东不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 而且电令处于长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勿 攻安庆,和谈期间不发生任何进攻性战斗。 请思考, 从当时的兵力和民心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必 胜无疑,为什么还争取与国民党和谈? • [提示]: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同步梳理和强化训练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知识梳理(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8-1946.6)1、重庆谈判原因:国际国内的舆论压力;蒋介石尚未完成内战准备结果:《双十协定》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评价: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否定国民党一党专政;但未解决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问题。
(二)战争阶段(1946.6——1949.10)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1)内战全面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2)重点进攻:山东、陕北;孟良崮战役2、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秋)——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3、战略决战(1948.9——1949.1)辽沈战役:1948.9——11月;歼敌47万余,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1948.11——1949.1;歼敌55万余平津战役:1948.11——1949.1;歼敌和改编52万余评价:消灭国民党150多万,军队主力基本消灭,奠定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4、胜利阶段(1949.1-10)北平和谈(1949.4)渡江战役(1949.4.21)5.七届二中全会:(1949)——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二、强化训练1.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规定,中国领土向美国全部开放,美国船舶有驶往中国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等。
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 )A.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B.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C.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D.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C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为内战所做的准备。
结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的背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是为了获得美国的支持发动内战,故A项错误,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始国之一,故D项错误。
2.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一、解放战争的过程:第一阶段:战争序幕:1945年8月—1946年6月第二阶段:全面内战:1946年6月—1950年6月①防御阶段(1946、6——1947、6)②反攻阶段(1947、6——1948秋)③决战阶段(1948、9——1949、1)三大战役④胜利阶段(1949、1——1950、6)第一阶段:战争序幕:1945年8月—1946年6月1.重庆谈判:(1)背景:①主要矛盾:抗战结束后,国内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变为了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发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②国内人民:渴望和平。
③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来源:学.科.网]④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假和平、真内战”⑤中共: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2)结果: 签署《双十协定》(3)《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4)斗争焦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5)意义: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赢得民心。
2.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6年初地点:重庆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第二阶段:全面内战:1946年6月—1950年6月(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运动战,歼敌70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1947年,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2.反攻阶段(1947、6——1948秋)[来源:Z&xx&](1)经济:土地改革(时间、文件、内容、意义)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2)军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部队、意义):1947年6月; 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第17课解放战争一、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1945年8-10月)(1)国共重庆谈判的原因:国民党方面:一是国际国内的舆论压力;二是蒋介石尚未完成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
共产党方面: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
(2)重庆谈判结果:签订《双十协定》(主要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3)重庆谈判的意义: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扩大了影响。
国民党如果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就陷于被动地位。
3、政协会议的召开(1946年)和通过的决议: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二、内战爆发和解放军的战略防御1、全面内战爆发标志: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1946年夏2、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展开运动战,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三、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决战1、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经过一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具备了发起进攻的条件。
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2)意义: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和谈2、渡江战役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思想意义: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弊病和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劳资间阶级矛盾尖锐,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2)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法英德工人运动——阶级基础(4)马克思、恩格斯所作的努力——主观条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课本85页(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第17课 解放战争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林园合影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第17课 解放战争
《双十协定》
1.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2.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3.召开政协会议; 4.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意义: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使我党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陈毅
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1月31日)
1949 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据守北平的国民党将领 傅作义接受和平解决方式,命令所部出城,接受和平改编。
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解放入城仪式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年夏) ——三军挺进中原 2.战略决战(1948.9—1949.1)
——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意义: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 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北平和谈
背景:①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第17课 解放战争
对内战的介绍
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
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总前委成员刘伯承、 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位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光 辉形象和对胜利充满信心的精神风貌。群雕背靠凤凰山主峰,前有 鼎式花坛陪衬,后有折型碑墙烘托;雕像背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为 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报手稿。
解放战争时期
一、内战的爆发
1.两种命运: ——国:坚持独裁、准备内战 ——共: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 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①1945年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 ②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再次确认和平建国纲领 3.全面内战的爆发 ①标志: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结果
失败
失败
成功
1945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 表张治中来延安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军 1、内战爆发: 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面进攻)
“蒋介石总是强迫人民接受战争, 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我们按 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 —毛泽东。
2、解放战争的几个阶段
¾强(大城市) ¼弱(小城镇)
1.3亿
如果你是当时中共领导人,这个仗该怎 么打?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方针?
1、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山 东
七个月歼敌八十多万, 全面进攻被粉碎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存存 地人 失失 人地 ,, 人人 地地 皆皆 失存
运动战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一、国共两党的政治较量
1、1945年8月,重庆谈判,签署 《双十协定》 内容:
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 人民军队和解放 区政权合法地位
一、国共两党的政治较量
2、1946年 重庆政协会议(旧政协会议)
结果:
通过一些有利 于人民的政协 决议
黄百韬
淮海战役示意图
杜聿明
从1948年11月6日到 1949年1月10日,华东、 中原野战军激战66天,歼 灭敌军55.5万人,国民党 黄维 统治中心南京就直接暴露 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之下, 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创造了 极为有利的条件。
平津战役示意图
从1948年11月29 日到1949年1月31 日,在64天的时间 里华北人民解放军 和东北人民解放军 共歼灭和改编敌军 52万人,基本解放 了华北全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争取民主与和平的斗争(一)国共重庆谈判(1945年8月):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二)重庆政协会议(1946年初):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后被蒋介石撕毁。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1946——1949年)(一)开始: 1946年6月,蒋介石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二)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人民解放军相继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三)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秋):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四)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五)胜利阶段1.国共北平和谈(1949.4)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三、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3)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
(4)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6)基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抗日战争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44张PPT)资料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前 屈辱 专制 分裂(割据) 两半社会
1949年后 独立(自主) 民主 (基本)统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
国共关系的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对今天祖国统一有 何借鉴 ?
时期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完原因
影响
合作
反革命势力强大 , 革命力量需要联合
陈粟大军 陈赓兵团 刘邓 大军
三 军 挺 进 中 原
大
别 山
二、解放战争
4、战略反攻:(1)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 队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土地改革:①目的: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加速解放战争的胜;②内容:1947年颁布了《中国土 地法大纲》③意义: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 到了土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 线,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5 、战略决战: (1948 年秋到 1949 年 1 月 ) :三大战役,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辽沈战役:占锦州,围长春,攻沈阳。淮海战役:以 徐州为中心,碾庄战役。平津战役:分割包围北平、 天津、张家口等地,北平和平解放。
稍后再讲
(3)追歼残敌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时间 部队 战果 解放东北全境
1948.9—1948.11
辽沈战 役 淮海战 役
东北解放军 47万
1948.11— 1949.1
中原、华东解放 军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 和中原地区 55万
平津战 役
东北、华北解放 1948.11—1949.1 军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52万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 统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年)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 放 战 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抗战胜利后的形势: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中共代表的人民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导致战争爆发②美蒋勾结准备内战扶蒋反共,帮蒋介石建亲美反共政府,对抗苏联1.重庆谈判(1945.8-10)(1)原因: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蒋介石的阴谋(2)结果:签署《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一致2、政协会议(1946初、重庆)(1)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2)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3、全面内战爆发-------战略防御:(1946.6—1947.5)(1)爆发:1946年6月1946年6月底,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
解放军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计划(2)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陕北1947年人民解放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一)战略反攻:1947.5—1948.81、经济: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2. 军事---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二)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9—1949.1)1、条件(背景):(1)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我军数量迅速增加。
(2)国民党收缩战线,实行重点防御。
(3)我军士气高昂,决战条件成熟。
2、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1948.9-11 (2)淮海战役--1948.11-1949.1(3)平津战役--1948.11-1949.1(1)、辽沈战役①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中国社会主要 矛盾的变化来理解内战的爆发,掌握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 平民主而进行的斗争。 2.运用图示法理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用数字归纳法总 结解放战争的历程,分析其胜利的原因,总结其基本经验。
史料一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①,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
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
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注:①指日本投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思考 (1)依据史料指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 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和平建国。
知识点二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_邓__小__平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 (1)条件:1948年秋,__敌__我__力__量___发生重大变化。 (2)战况
战役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战果 攻占_锦__州__,长春解放,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二、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时代
地方管理制度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 周代
向崩溃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秦朝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 汉朝 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推荐文章山西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热度: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导航1.首先要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注意社会主要矛盾已由民族矛盾变为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矛盾,中国出现了两种命运和前途的激烈斗争,国共两党的关系也由抗日战争的合作转为对抗。
2.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可按解放战争发展的线索来建立知识体系:内战前,围绕着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和共产党及广大民主人士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等整理知识点;国民党发动内战,先后进行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这一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粉碎敌人的进攻等内容较为突出;人民解放军反攻直至国民政府覆灭阶段,可围绕国共双方政治、军事、外交几方面整理知识点。
并适当联系相关的世界史内容,形成中外知识网络。
3.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重点讲解一、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1.从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但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另外给中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2.从结果来看,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
第17课 解放战争
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
标志: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 河,挺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 ⑴条件: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⑵主要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发动了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⑶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二)全面内战爆发
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 力,打歼灭战。国民党军队被迫转入重点进攻。 3、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
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4、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①目的:争取和平。
②时间:1945年8月底。 ③结果: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 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核心),坚决避免内战,召开 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④未解决问题: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⑵政协会议召开 ①1946年初,重庆。 ②意义: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被压迫民族的士气。
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本 章小 结
侵略史:1840
鸦片 战争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侵华
1937
日本侵华
抗争史: 1840 19世纪末 1919 1921 1949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农民阶级)(民族资 产阶级)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运动 成立 革命胜利 (无产阶级)
⑴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
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 口平均分配土地。 ⑵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 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解放战争
过渡时期(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时期)(1945.8—1946.6)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最后胜利阶段(1949.1—1949.9)
一、解放战争前
1、抗战胜利后国际形势:(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②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
国内形势:①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中共争取和平民主,准备武装斗争;
②美蒋勾结准备内战
A.战后美国的对华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
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反动方针
中日民族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A、1945年,参加重庆谈判,签《双十协定》。
B、1946年初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重庆谈判
原因:国内外和平舆论的压力;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抗战胜利后国内外人民要求和平
国民党: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一面准备内战;一面邀毛商讨和平问题)
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阴谋,毛泽东毅然前往谈判
目的:通过谈判拖延时间,准备内战;把内战的责任推在中共方面.
时间:1945.8.28—10.10
成果:1945.10.10.签《双十协定》【“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问题未达成协议】
意义:①对人民:内容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
②对中共: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影响
③对国民党:被迫承认,再发动内战陷于被动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比较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相同点:
①背景:都是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②内容:都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定;
③影响:都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和平民主的诚意,使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处于被动;
④结果:成果都被国民党破坏,没有带来和平与民主。
不同点:
重庆谈判在国共两党之间进行,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派参加的会议。
二、解放战争的进程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1946.6.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其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解放军为什么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呢?这种和平解放的方式有何重要意义?
因为解放军善于抓住时机,抓住了傅作义孤城防御的绝望心理,恰到好处的用政治说服工作说服了傅作义,使得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北平。
“和平歼灭”了国民党20多万人。
可以避免军队和平民的伤亡,避免城市各种设施受战争破坏,保护历史文物。
共歼灭改编150多万人,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4.最后胜利阶段(1949.1-1949.10.1)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49春西柏坡)
内容:毛泽东作重要讲话
①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②提出促进革命胜利的方针
③规定胜利后党的各项基本政策及总任务
④告诫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继续保持廉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北平和谈(1949.4)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3)渡江战役和占领南京(1949.4.2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胜利标志: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
2.历史意义:国内: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人们期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3.胜利原因国名党: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共产党: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有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③有一支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④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拓展:
1、在1924年-1949年的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经历了哪四个历史阶段?制约国共关系的因素有哪些?从国共关系的曲折发展中得到什么认识?
四个历史阶段:①国共关系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合作”、土地革命时期的“分裂”,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解放战争时期的“分裂”四个阶段。
制约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③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认识:①事实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争、分裂则两伤。
②积极推进目前已出现的和解新气氛,用中国人的智慧解决中国人自己的问题,“求大同、存小异”完成统一。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希望国共两党精诚团结,以民族利益为重,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
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从理论到付诸实践;与从照搬西方到与国情相结合,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