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潘懋元先生那样做高等教育学大学问:兼谈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
高等教育学中外经典著作推荐
高等教育学中外经典著作推荐中文著作:《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王伟廉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潘懋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新编高等教育学》潘懋元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沈红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王英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大学之理念》金耀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大学的逻辑》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陈学飞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西方怎样培养博士:法、英、德、美的模式与经验》陈学飞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高等教育学新论》胡建华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闵维方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丁学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高等教育市场化》戴晓霞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外国高等教育史》黄福涛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1《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石中英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翻译著作:《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伯顿·克拉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伯顿·克拉克,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伯顿·克拉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高等教育哲学》约翰·S·布鲁贝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001《大学的功用》克拉克·克尔,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克拉克·克尔,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阿什比,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约翰·范德格拉夫,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德里克·博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大学的理想》约翰·亨利·纽曼,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弗兰斯·F·范富格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大学的使命》奥尔特加·加塞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菲利普·G·阿特巴赫,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与社会特别工作组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美国高等教育》罗伯特·M·赫钦斯,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学术责任》唐纳德·肯尼迪,新华出版社,2002《21世纪的大学》詹姆斯·杜德斯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大学运行模式》罗伯特·伯恩鲍姆,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D·B·约翰斯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教育组织行为学》罗伯特·G·欧文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亨利·罗索夫斯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托尼·布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1979-1995)》欧内斯特·L·博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访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潘懋元
研 究 。高 等 学 校 的 社 会 职 能是 所 有 大 学 都 应 具 备
的 。地方 大学 要不要 搞研 究 ?高 职 院校要 不要搞 研 究 ? 我认 为地 方 大 学如 果 只顾 教学 不 搞研 究 . 错 是 误 的 : 为高 职 院校 只 要 搞 教 学不 要 搞 研 究 . 是 认 也 错 误 的 。人们 往 往有 如 下误 解 : 地方 大 学不 是 研 究
大 学就 不 用 承担 社会 服务 的职 能 其 实不 然 . 学 大 所 要 培 养 的 人 才类 别 不 同 .所 做 的科 学 研 究也 不 同 研究 型 大学 主要培 养搞 理论研 究 和基础研 究 的
科 学家 : 用 型大 学 则要 培 养把 理论 转 化 为实 践 的 应
人才 , 主要 搞应 用 研究 : 高职 也要 做 研究 . 主要 做 技
术开 发 和改革 的研究
传承 , 研 究 ( 展科学 ) 而 发 的本 质 意 义 就 是 文 化 创
新 : 一 方面 它 又 昭示 了大 学 负有 引领 社会 文 化 的 另 使 命 . 学 是 社 会 的 学 术 文化 中心 . 当负 起 引 领 大 应
为 了研 究这 个 问题 . 曾带一 批 研究 生 到北 京 我 联合 大学 应用 文理学 院调 研 了一个 多星期 文 理学 院 的教 师 都 是 北 大 、 大派 去 的年 轻 教 师 , 人 生源 和 办学 条件 没有 办法跟 北 大和人 大 比 一 开始学 校 照 搬北 大 和人 大 的那 套科 研 体 系 . 来 很 多教 师认 识 后 上发 生 转变 . 为 应该 培养 为北京 市 服务 的应用 型 认 人 才 。 比如 单单 一 个北 京 市 的交 通 问题 . 需要 进 就 行 无 穷 无 尽 的研 究 : 京 市 有 很 多 文 化 古迹 . 北 随之 附设 了很 多 博物 馆 和展 览 馆 . 需要 相 关方 面 的管 理 人 才 在 北 京 联 合 大 学 应 用 文 理 学 院进 行 调 研 之
试论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基于《潘懋元传》的考察
试论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基于《潘懋元传》的考察冯用军【摘要】潘懋元教授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推动并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从"领域"走向"学科"的世纪转型.奥斯陆大学Arild Tjeldvoll教授从一位外国高教专家的视角,论述了潘懋元教授从一位教育研究爱好者成长为一位肩负社会责任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家的历程,其最终成果<Pan Maoyuan:A Founding Father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和<潘懋元--一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业已出版.<潘懋元传>既是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及其活动家奋斗的波澜壮阔历程的思想精华,也是体验西方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独特研究范式的学术典范.【期刊名称】《高等理科教育》【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社会责任;《潘懋元传》;考察【作者】冯用军【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2;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潘懋元教授在《大学》杂志“改版寄语”中指出:“目前整个高教界对前沿性的理论与前瞻性的问题的敏感度非常低”[1],因此要抓住改革发展的前沿理论和前瞻问题,有意识、有预见地组织和引领高等教育研究,比如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低碳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等,这应是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潘懋元教授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推动并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从“领域”走向“学科”的世纪转型。
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 A rild Tjeldvoll(阿里·谢沃)所著《Pan M aoyuan:A Found ing Father of Chinese H 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一书及其中文版《潘懋元:一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3](以下统称《潘懋元传》),是研究对象独特、史料详略得当、观点鲜明、论述精要、表达严明、逻辑清晰、语言优美、图文并茂、涉猎广泛的“中西合璧”佳作,也是一本值得精读、通读、乐读、厚读的好书,他采用史学叙论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一幅高等教育学主要创始人的人生成长史和学术成就史,将一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轨迹浓缩到一个微观的世界,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融汇到字里行间,供我们去学习、去体会。
潘懋元教授从教75周年庆典暨“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于10月8日-10日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
潘 教授 的事 迹 ,同时 也 展 现我 们 杂 志 的风 采 ,得 到大 家 的好评 。
庆典上 ,朱崇实校长在致辞 中指出 ,潘懋元 先生把个人道德与社会责任完美地结合起来 ,充
分 体 现 了高 级 知 识 分 子 和 大 学 教 授 ,让我们享受到了高端学者们 对 “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的深刻见解和剖 析之精神盛 宴 ,也更加感受到潘懋元先生 “ 学高
金 秋 十月 ,硕果 累 累 ,庆 祝 潘懋 元 教 授 从 教 7 5周 年 的 庆 典 在 美 丽 的厦 门 岛 召 开 。 潘 教 授 7 5 年 的教学 生涯 ,富有传 奇— — 从 1 5岁开 始 当小 学 老师 ,之后 当中学 、大 学 、研 究 生 、博 士生 老 师 。
他勇于探索 、追求真理 、敢于创新 ,为 中国高等 教育研究创造了多个 “ 第一” :创建我国第一个高
为 师 ,身正 为范 ” 的大家 风范 。
( 月林 供稿 ) 熊
・
潘先生重教爱教 、爱生如子 ,他创办的学术沙龙
成 为 学生 最 喜爱 的学 习方 式 。周 远 清会 长代 表 中
6 ・ 9
专著 ;我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导师 。他治 学 严 谨 ,以 “ 凳敢 坐 十 年 冷 ,文 章 板 不写 半 句空 ”为 座右 铭 ,以 高度 的社 会 责 任感 对 学 术研究 工作 负 责 。 潘 懋元 教 授 在 他 的 九 十感 言 中说 到 :没有 学 生 ,我 就感 到空虚 与寂 寞 。 因此 ,在他 9 高龄 0岁
身教育》 杂志精心设计 了 “ 人物专栏” 。我有
幸 代 表促 进 会 参加 了此 次研 讨 会 ,并 带 去杂 志 与 参会 者 分 享 。在人 场 处 ,许 多 专 家 学 者对 杂 志 产 生浓 厚 兴 趣 ,他 们 积 极 取 阅 ,进 一 步 系统 地 了解
论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意识_卢晓中
论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意识_卢晓中2019年8月高等教育研究Aug.,2019第31卷第8期JournalofHigherEducationVol.31 No.8论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意识卢晓中,刘志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只有当高等教育研究践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才能使高等教育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者来实现的。
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增强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感,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先导性,重视对高等教育本质与规律的探求,选择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坚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普适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责任意识;潘懋元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9)08-0030-05OnPanMaoyuan'sResponsibilityConsciousnessofHigherEducationResearchLUXiao-zhong,LIUZhi-wen(FacultyofEducationSciences,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Abstract:Inthefinalanalysis,thesocialresponsibilityofhighereducationresearchis toprompthighereducationtofulfillitssocialresponsibility.Onlyhighereducationres earchfulfillingitssocialresponsibility,canhighereducationfulfillitssocialrespo nsibility.Andtheresponsibilityofhighereducationresearchisrealizedbytheresearch ersofhighereduca-tion.Asadistinguishedresearcher,Mr.PanMaoyuan'ssocialresponsibilityconsciousne ssisseeninthefollowing:strengtheningthesocialresponsibilityofhighereducationresearch,attachinggreatimportancetothepilotfunctionofhighereducationresearch,str essingtheexplorationofthenatureandlawofhighereducation,exploringthemethodology ofhighereducationresearch,andholdingtheviewofhighereducationresearchachievemen tbeinga-dopteduniversally.Keywords:highereducationresearch;responsibilityconsciousness;PanMaoyuan①收稿日期:2019-07-27作者简介:卢晓中(1962-),男,江西余干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刘志文(1972-),男,江西余干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理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读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学讲座》之感受
The Teacher: Teaching Knowledge and Morality --Reading Mr. Pan Maoyuan’s Lec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作者: 曹荭蕾[1]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出版物刊名: 山东高等教育
页码: 85-8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立德树人;高校教师
摘要:潘懋元先生所著的《高等教育学讲座(第三版)》问世已有二十五个年头,书中所蕴涵的思想,特别是高等教育教学论和德育思想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时代的今天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教以事”,教学乃高校之首要任务;“喻诸德”,育德为高校的核心任务;为师者,则是高等教育的灵魂与主导者。
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把握好教学与育德这两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
论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的特色、影响和价值
On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 and Value of Pan Maoyuan’s Lecture on Pedagogy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 童顺平[1]
作者机构: [1]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出版物刊名: 韶关学院学报
页码: 50-5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5期
主题词: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价值重估
摘要: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教界的“泰斗”,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产生国际影响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
《高等教育学讲座》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第一本系统论述高等教育学的学术专著,较完美地结合了“学”与“术”,具有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特色,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
作为学术专著,《高等教育学讲座》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
但是我国学术界对其价值并未做出充分研究,《高等教育学讲座》的价值与学术地位亟需重估。
教育学-单选 多选
高等教育学单选及多选(课程视频)1.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
C、社会科学2.在古希腊时期,哪位哲学家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B、柏拉图3.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
C、“解剖分类”4.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出现,归功于1876年成立的. B、霍普金斯大学5.学完文学学科的学生,即可称:A、学士6.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 C、京师同文馆7.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B、二8.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高等教育9.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激励之下,美国大学协会于何时成立。
C、1900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是。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1.大学拥有不受政府、教会和任何其他社会力量的干预和控制,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一切事务的权利,指的是哪个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12.将学术自由真正付诸实践的大学是.。
B、柏林大学13.“自由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亚里士多德14.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制度性机构,在其发展历史上先后产生过诸多理念,其中,最经典的是。
D、大学自治理念15.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 C、胡适16.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B、杜威17.在习俗方面,基本逻辑是.D、“突出差异”18.在硬件方面,基本的逻辑是. A、“越发达、越复杂”19.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多少时称为精英型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A、15%以下20.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多少时称为普及型高等教育发展阶段.A、超过50%21.在特定情境方面,基本逻辑是. B、“现存即合理”22.在软件方面,基本逻辑是. C、“教育受制于社会”23. 20世纪50年度初期,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进行了院系调整。
高等教育学
1-1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1、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2、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社会科学)3、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C)A主观性分类 B客观性分类 C“解剖分类” D理论性分类4、在古希腊时期,哪位哲学家于公元前378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柏拉图)多选:1、高等教育学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BCD)A引领教育方向 B引导观念更新 C服务决策咨询 D推动实践改进2、根据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
(ABC)A记忆 B想象 C判断 D分析3、按照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的差别,可以划分为(ABC)A自然学科 B社会学科 C人文学科 D理论学科4、古代的高等教育一般泛指同时代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也比较多样,包括(ABCD)A学校 B寺院 C博物馆 D图书馆5、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ABC)A教养性教育 B学术性教育 C专业性教育 D研究性教育6、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ABC) A记忆 B想象 C判断 D分析7、下列属于教养性教育的是(AC) A思想政治教育 B研究方法课程 C心理健康教育 D专业课程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1、美国的第一所大学是(哈佛大学)。
2、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弗吉尼亚大学)2、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出现,归功于1876年成立的(霍普金斯大学)。
3、学完文学学科的学生,即可称(学士)。
4、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激励之下,美国大学协会于何时成立(1900年)2、1904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C)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 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7、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缪同翁博物馆,该馆创建于前三世纪,下设文学、数学、天文医学四部,由皇室提供丰厚的待遇,吸引著名学者来此讲学。
潘懋元教育哲学与高教热点问题研究_学习潘懋元教育思想的体会
潘懋元教育哲学与高教热点问题研究学习潘懋元教育思想的体会包 国 庆(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湛江524048)摘 要:潘懋元教育思想的哲学内涵重在以下三个方面:本体论的道德观;认识论的公平论,价值论的创造观。
21世纪高教研究的两个热点是高校 去行政化 和高教信息化。
教育,符合从根本上来说的人道主义使命。
关键词:教育哲学;潘懋元;高教热点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4203(2010)08 0042 05Pan Maoyu an 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Hot Research Topics of Higher EducationExperience of Studying Pan Maoyuan s Educational ThoughtsBAO Guo qing(S chool of E ducational Science,Zhanj iang N or mal Univ er s ity,Zhanj iang524048,China)Abstract:There are thr ee main aspects in Pan M aoy uan s educational philoso phy,that is,ontolog ical ethics,epistem olog ical justice,and ax iolog ical creatio n v iew.Besides,ther e are tw o ho t research topics of higher educatio n in the21st century,w hich are non adm inis tration and infor matio n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Fundam entally speaking,education a grees w ith humanitarian missions.Key words:educational philo sophy;Pan M ao yuan;hot topics of hig her education2000年5月,笔者在厦门大学发表了题为 善 高教百年来的一个可能的缺失 的演讲,当时这个观点至少来自三个因素:其一,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选定的校训是 止于至善 ,作为厦大的高教所,所长潘懋元先生秉承 止于至善 的旨意实属自然;其二,厦大高教所当时的几乎所有的博士生论文取向,都是围绕 善 高教的人文关怀这个主题;其三,这个 善 的观点来自潘懋元先生自身的学术情怀,那次演讲至今10年来,这个命题一直萦绕在笔者心间,现在应该说可以升华了。
厦门大学高教中心2010年第四季度(10-12月)工作简报
厦门大学高教中心2010年第四季度(10-12月)工作简报基地重大项目研究进展重大项目之一:在终身教育体系平台上的多种教育模式研究课题负责人:潘懋元教授目前,各子课题研究进展比较顺利。
2010年12月,课题组部分成员赴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情况以及高职院校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本季度,课题组成员在中文二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篇:(1)柴娟娟等,我国继续教育法制建设现状分析与策略建议,开发研究,2010.5;(2)徐魁鸿,社区学院——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呼唤与回应,职业技术教育,2010.13(3)徐魁鸿:美国社区学院功能辨析,职教论坛,2010.22。
重大项目之二: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研究课题负责人:刘海峰教授本项目正按计划进行,发表1篇论文:刘希伟,“高考文理分合的历史与反思”,大学教育科学,2010.4。
重大项目之三: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课题负责人:张亚群教授本季度撰写相关论文三篇,分别参加全国教育史年会、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以及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扩大了本项目的学术影响。
重大项目之四:高考改革与入学机会公平研究课题负责人:郑若玲教授本阶段主要讨论、编制和反复修订了调查问卷;发表了阶段性成果数项:(1)科举至公之道及其现实启思,厦门大学学报,2010.5;(2)美国名校本科招生方式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0.10;(3)《清代朱卷集成》的社会学研究价值——以社会流动的考察为例,科举学论丛,2010.10;(4)自主招生公平问题探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6。
重大项目之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负责人:林金辉教授本阶段主要是实地调研阶段,已发表论文:(1)林金辉、潘赛,《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教育研究》2010.6;(2)林金辉、鄢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在理念和机制》,《人民教育》2010.21。
潘懋元先生与中国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
Mr.Pan Maoyuan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y in China 作者: 于小艳[1];吴世勇[1]
作者机构: [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出版物刊名: 高教发展与评估
页码: 1-1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知识源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学40年学术论文的实际数据表明,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近40年的知识生产过程中,潘懋元先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潘懋元先生培养、扶植了一批高等教育学学科人才,并以其在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中持续不断的"深耕"与"坚守"凝聚高等教育学研究力量;以潘懋元先生为"领头羊"的高等教育学高被引作者表征和引领高等教育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知识生产方向;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学》和《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撑起了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的大旗,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提供了知识论、方法论基础.高等教育学人需承前启后,不畏高等教育学研究人员成才的艰巨性,促进高等教育学前沿知识生产.。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试题(网友回忆版)二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试题(网友回忆版)二[单选题]1.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教育基础(江南博哥)之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A.历史性B.比较性C.教养性D.延展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单选题]2.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开始的标志是()设立。
A.稷下学宫B.太学C.岳麓书院D.国子学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性质,春秋战国时期还未进入封建社会。
汉武帝创办的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峰。
[单选题]3.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与下列哪一个国家有直接关系()。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1862年由林肯总统签署的“莫利尔法案”生效,各州都利用增地基金,兴建农工学院。
后来就把这种用增地基金建立,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实用技术教育的学院称为“增地学院”。
威斯康星大学也是获得增地基金资助的一所州立大学。
1904年范海斯出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他提出高等学校应该为地方经济服务并在威斯康星大学推行,不久范海斯的做法在美国高校得到推广,高校的第三大职能——服务社会得以确立。
[单选题]4.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的是()。
A.岳麓书院B.通儒院C.北京大学D.南洋公学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的是通儒院。
[单选题]5.下列不属于公认的三大学术理念的是()。
A.学术自由B.学术中立C.教学与科研相统一D.学术规范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公认的三大学术理念的是学术自由、学术中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学术自由的基础是中世纪大学(自治活动)奠定的,将学术自由真正付诸实践的大学是1810年成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德国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学术自由写入宪法,实现了学术自由的法律化。
20世纪以后,学术自由的理念在美国基本确立,其根本标志是1915年在美国成立以杜威为首任会长的“美国大学教授协会”。
潘懋元教育哲学与高教热点问题研究——学习潘懋元教育思想的体会
潘懋元教育哲学与高教热点问题研究——学习潘懋元教育思想的体会潘懋元教授,广东揭阳人,1920年出生。
青年就读于汕头市中学(四中)、海滨中学(华侨中学),参加青年抗联革命活动。
之后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
潘懋元教授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兼顾问、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估组召集人。
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并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深圳大学等30余所研究机构和高校担任兼职或名誉研究员、教授。
潘懋元教授在50年代就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新学科,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三中全会之后他的倡议得到全国高等教育界的关注与支持。
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高等教育学正式列为独立的二级学科。
潘懋元教授所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奠定了这一新学科的基础。
1978年潘懋元创办并主持了全国第一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1981年开始招收中国第一批高等教育学硕士生;1984年教育部将该室改所并下达编制,潘懋元教授被任命为所长;1986年该所被评为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潘懋元教授被评为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生导师,并开始招收第一批高等教育学博士生;1988年该所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重点学科点;1998年,该学科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000年在该所基础上成立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被评为全国文科重点科研基地之一;2004年以该所为基础,建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扩大研究范围,并增加研究生数量。
1991年他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获得国务院特别津贴待遇;1999年,英国Hull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2001年,他坚持数十年的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成就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关于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懋元先生访谈
关于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懋元先生访谈潘懋元,陈春梅,粟红蕾■■名家语丝WORDS FROM THE CELEBRITY潘懋元(1920-),广东揭阳人。
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奠基人、开拓者。
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其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
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顾问、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
现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管理、民办教育、大学教师发展、混合所有制办学等。
1999年,英国赫尔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该校校长迪尔克思(Dilks)教授称他是一位对中国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学者;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特(Presctor)还专门发来了贺信。
2014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他培养的研究生现在成为知名学者、专家的近50人,已获得学位的硕士、博士百余名。
至今,他已出版的个人学术专著30多本。
2015年12月,《潘懋元文选》英文版由荷兰博睿出版社(BrillPress)正式出版。
该书是迄今为止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唯一一本由博睿出版社出版的专书。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走出去”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是以教育研究国际化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的典范。
摘要:世界大趋势、个人因素以及时机问题是潘懋元教授创建高等教育学的三大缘由。
访谈中,潘教授主要围绕微观教学研究、双一流建设、青年教师发展、互联网+教学以及混合所有制办学等热点问题谈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并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高等教育;微观教学;双一流建设;互联网+;混合所有制办学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7)02-0003-06板凳敢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高等教育学概论》练习题
《高等教育学概论》练习题一、判断题1、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将来不要国家承担高等教育投资经费,而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入、社会捐集资、学费收入等渠道负担。
F5、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由潘懋元教授主编,于1985年出版。
T6、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T8、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德国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编写的《大教学论》。
F9、校园文化具有独特性、先导性的特点。
T11、我国古代的书院始终是官学的一部分。
F12、文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学等可以归入社会科学。
F13、基础研究的成果是全人类都可以共享的知识财富。
T14、高校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其职业的可替代性就越小,社会地位也就越高。
T15、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不是政府的附属物。
T1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
T18、国务院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行政法规。
T19、古希腊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僧侣。
F21、《高教法》规定,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T22、内分泌是散布在人体内各部的一些特殊腺体。
T23、大学生从17岁到25岁之间体质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F24、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专业划分的依据有越来越向职业分类标准靠拢的趋势。
F25、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国际性趋势。
T2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一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F27、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F30、美国的社区学院实施四年制本科教育。
F31、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提出的大学理念是,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
T32、硕士学位授予者,必须是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
F33、知识的积累并不会自然导致智能的提高。
T35、高等教育体制是关于国民高等教育事业基本组织制度的总称。
T39、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像潘懋元先生那样做高等教育学大学问
To Engage in Scholarship of Higher Education as Mr.
Pan Maoyuan Do
作者: 张应强[1]
作者机构: [1]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高等教育研究
页码: 15-2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8期
主题词: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思想
摘要:潘懋元先生所做的高等教育学研究,其开拓性和奠基性是世人公认的,他是名副其实的学界泰斗。
对这样一位大成之师来说,他的学术生活既在学问之中又在学问之外,成就的是立于学问又超越学问的大学问,主要表现在:做有责任担当的学问,做"顶天立地"的学问,用宽广的胸怀做学问,以学术为志业做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洲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
第 卷
高等教台研究的杜会责 王
反 映他 学术 生 活的 全 部 。 他 的 学术 生 活 既 在 学 问 之 中 又在 学 问之 外 , 成 就 的是 立 于学 问又 超越 学 问的大 学 问 。
做有责任担 当的学问
潘 先生 所做 的高 等 教 育学 研 究 , 其 开 拓 性 和 奠 基性 是 世人 公 认 的 。 他 是 高
要 解放 思想 , 首先解 决对 民办 高等教 育认 识 上 的 姓 “资 ” 姓 “社 ” 问题
,。 。 元 先 生 样 。 高 , ,教 育 ,大 ,司 兼 谈 高 ,。 ,。 究 ,。 会 ,任 … ·
民办
高等教 育在 中国 “重 现 ” 具有 必 然性 , 在 中 国发 展 民办 高等 教 育存 在 三个 “有 利 于 ” 。 肖海 涛 , 殷 小 平 , 此 后 , 他一 直对 发 展 中 国的 民办 高 等教 育情
像 潘 惫 元 先 生 那样 做 高等 教 育 学大 学 问 兼 谈 高 等教 育研 究 的社 会责 任
张应强 摘 要 潘憋 元 先 生所 做 的 高 等教 育 学研 究 , 其 开 拓 性和 奠 基 性 是 世 人
公 认 的 , 他是 名 副其 实 的学 界 泰 斗 。 对这 样 一 位 大成 之 师来 说 , 他 的学 术 生 活既在 学 问之 中又在 学 问之 外 , 成就 的是 立 于 学 问又超 越 学 问 的大 学 问 , 主 要表现在 做 有责 任担 当的 学 问 、 做 “顶天 立 地 ” 的 学 问 、 用 宽广 的胸 怀做
者 , 潘 先 生直 面这 一重 要 现 实 问题 , 开 始 了 关 于教 育 本 质 和 规 律 的研 究 , 力 图 弄清楚 教育 到底 是 什 么 、 如 何遵 循 教 育 规 律 、 遵 循 怎 样 的 教育 规律 来 办 教 育 等 重 大理 论 问题 。 正是 在这 一 过 程 中 , 他 提 出 了影 响 深远 的 “教 育 的 内外 部 关 系 规律说 ” , 为广 大教 育研 究者 和教育 改革 实 践 者所 广 泛运 用 , 发挥 了 对高 等 教 育 改革 和发展 的理 论指 导作 用 。 而 当中 国开始 实行社 会 主 义商 品经 济 市场 经 济 体 制 的时候 , 他 针对 高 等教 育 领 域 出 现 的诸 多模 糊 认 识 , 撰 写 了 《正 确 对 待 商 品经济 对 高等教 育 的冲击 》 一 文 , 明 确 指 出 中 国高 等 教 育 改 革 所 面 临 的 重 大 问 题 是商 品经 济 对 高 等教 育 的 冲 击 。 现 在 不是 商 品 经 济 好 不 好 、 要 不 要 的 问题 , 而 是 高等教 育必 须 面对 商 品经 济 的 冲击 , 要 认 识 到 商 品 经 济 对 高 等教 育 的 冲 击 作 用 具有两 重性 , 高等 教 育 要 主 动适 应 商 品经 济 的 冲击 , 适 应 其 积 极 面 , 避 免 其 消极 面 。 潘惫 元 , 在 此 基础 上 , 他提 出 了具 有 重 要 影 响 的 “高 等 教 育 主 动适应 论 ” 思 想 。 而 当我 国商 品经 济 发展 和 多 种 所 有 制 经 济 成 分 出现 后 , 他 利用 教育 的 内外 部 关 系规 律 , 并 结 合 国外 私立 高等 教 育 发 展 的 情 况 , 首 先提 出要发 展 中 国的民办 高等 教育 和加 强对 民办 高等 教育 的研 究 。 潘 憋 元 ,
学 问 、 以学术 为 志业做 学 问 。
关键 词
潘惫 元 , 高等教 育 学 , 高 等教 育思想
周年 , 也是 他 的 华诞 。 教 育界 同人都 衷心地 祝 载 , 以学 术
今年 是潘愁 元先 生从 教
愿他 健康 长寿 , 永葆 学术青 春 。 对于 他这样 一 位 在 教坛 辛 勤耕 耘
为志 业 , 视学术 为生 命 的人 , 祝 福 他 的最 好 方 式 , 就 是走 进 他 的学 术 世 界 , 光 大他 的学 术思 想 , 同他 一起 感 受 教 育 生 活 的快 乐 , 体 验学 术研 究 的社 会 责任 , 促进 他为 之献 身的高 等教 育学 的学科 发展 。 在 中国高等 教育 研究 中 , 研 究 潘 憋 元先 生 本 身 就 是一 种 高 等 教 育 研究 。 因 为他 是这 个学科 的开 拓者 和 奠 基 者 , 是 这 个 学 科 的化 身 。 研 究潘 惫 元 先 生 必然 会论 及高 等教育 研究 的社 会 责任 。 因为 潘 先 生 的高 等 教 育研 究 就 是 一种 有 着强 烈 责任担 当的学 术 研 究 。正 是 这 种 充 满强 烈 社 会责 任 感 的学 术 研 究 , 成 就 了潘 惫元 先生 的学术 意 义 , 为 我们这 个时 代提 供 了一个 学 术 范例 。 研 究潘 憋 元 先生 , 也将 成 为我们反 躬 自问 的引信 — 高等 教育 研究该 怎样 担 当社 会责 任 我从 经 年开始正式受业 于潘憋 元先生 , 追 随先 生研究 高等 教育学 , 转 眼 已 年 。无论是在他 身边一年多 的高级访 问研 究和三 年博士 生 阶段 的学 习 , 还是 我 们该怎 样像 潘 先生 那 样去 研 究 高 等教 育学
了 以经济 建设 为 中心 , 提 高 和发展 社会 生 产力 的新 时代 。遵 循 教 育 规 律 办 教 育 ,
充 分 发挥 教育 在经 济 建设 和社 会 发 展 中的作 用 , 成 为时 代 对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要 求 , 也是 实现 教 育科 学 、 健 康 发 展 的要 求 。 作 为 一个 有 强 烈 社 会 责 任 感 的学
等教 育研 究 的集 大 成 者 , 是 名 副其 实 的学 界 泰 斗 。 在 高 等 教育 研 究领 域 , 做 学
问如能 得风 气 之 先 , 则 意 味 学 问 已至 极 高 境 界 。 潘 先 生 却 不 只 是 得 风 气 之 先 , 而 总是在 引领 风 气 。 之 所 以 如此 , 在 于他 的学 术 研 究具 有 强烈 的 时代 意 识 , 承 载着 重大 的 责任 和使 命 , 是 一 种 有 重 大 责 任 担 当 的学 术 研 究 。 学 问 的 责 任 担 当 主要 有两 方 面 一是 学 问 的社 会 责 任 , 二 是 学 问的 学 术责 任 。 在 潘 先 生 的学 术 生 活 中 , 这 两者 密切联 系在 一起 。 做有 责任 担 当 的学 问 , 已成为 他 的 “本 心 ” 。
毕业后所 经历的十余年高 等教 育学 术生 活 , 我 无不感 受 到潘 先生 学术 研究 的强 烈 责任感 以及学 术思想的恢弘广 阔 , 感 受 到他立 于 学术 又超 越学 术 的人 格 魅力 。 我 沐浴着他学术 思想和人格 魅力 的光 辉而 成 长和发 展 , 我也 立 志像 他那 样去 研 究高 等教育学 , 做 高等教育学大学 问 , 为中 国高等教育研究尽一 份学者 的责任 。 在我看 来 , 对他 这样 一位 大 成 之 师 来说 , 单 纯研 究他 在 高 等 教 育 学 领域 的 学 术思 想 和理论 建 树 , 虽是 必 要 的 , 但 已 无法 触 及 他学 术 生 活 当促进 高等教育改革和科学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在几 于 年 的 高等教 育 学 术研 究 中 , 潘 先 生 一 直 坚 持 “高等 教 育研 究 要 为 高
等教 育改革 和发展 服务 ” 的思 想 , 应高 等 教 育改 革 和发 展 之需 , 站 在 时 代 前沿 ,
紧扣 时代脉 搏 , 做 时代 的先锋 。 世纪 年代 中期 , 他 最 先 意识 到 研究 高等 学 校教 育学 对 于改善 高 校 教 学 和 人才 培 养 的 重 要 意 义 。 改革 开放 之 后 , 中 国 进 人
二
担 当在 中国建立和发展 高等教 育学科的责任与使命
年代 中期 , 潘 先生 就产 生 了建 立高 等学校 教 育学 的愿 望 , 为 了实
世纪
现这 一愿望 , 他 为此 花 费 了半 个 多 世 纪 的时 间 和精 力 。 应 该说 , 在 高 等 教育 学 学科 出现之 前 , 国 内外 也 有 一些 零 散 的关 于高 等 教 育 的 问题研 究 和关 于 大学 的 研 究 。 但 为何他 矢志 不 渝地 坚 持 创 建 高等 教 育学 学 科 呢 学 科 , 便 于聚集学 者 , 形成 学术共 同体 在 我看 来 , 这是 一 种 建立 学术研 究责 任感使 然 。 他 深 知 建立 学 科 对 高 等教 育 学 术 发展 的重 要 性 —
有 独钟 , 发表 了关 于 民办 高 等 教育 的大量 演 讲 和 文章 , 解 决 了我 国 民办 高 等 教 育发展 中的重 大 理 论 与 现 实 问 题 , 为我 国 民办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作 出 了重 要 贡 献 。 从 年 开始 , 他就 对高 等教育 大众 化展 开研 究 。 针 对 当 时有 些 学者 提 出 的高 等教育 大众化 不适 合 中 国国情 , 是对 中国 的一 种 “理 论 误 导 ” 的 观点 , 他认 为 中 国走 高等 教育大 众 化 道路 是 一 种 必然 选 择 , 需 要提 前 对 高 等教 育 大 众 化展 开 研 究 。 为此 , 他不 仅个 人 发 表 了大 量 的 高等 教 育 大众 化 的研 究 成果 , 而且 引导 和指导 研究生 开展 高 等 教育 大 众 化研 究 。 他 对 中国 高等 教 育 大众 化 的 特殊 性 高 度 关注 , 认 为 中国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的关 键 问题 是 要 解 决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观 问 题 。 在高等 教育增 长 的规模 速度 上 , 要 改 变 “控制 发 展 ” 或 “加快 发 展 ” 为 “适 度 超 前发 展 ” 在高 等教育 增长 方式 上 , 要改 变 “内涵式 发 展 ” 为 “外 延式 发 展 ” 或 “内涵式 发展与 外延 式发展 并重 , 以外 延式 发展 为主 ” 。 他对 马丁 · 特 罗 的高 等教育 大众 化理论 进 行修 正 , 提 出 了高等 教 育大 众化 的 “过 渡 阶段 理 论 ” 。 潘 惫 元 , 谢作 栩 , 在对 中 国高等 教 育 大 众化 的 研究 中 , 他 提 出要 高度 重 视 发展 高等职 业技 术 教 育 , 如 果 高 等职 业 技 术教 育 发 展 不好 , 就 会 从 整体 上 影 响 中 国高等教 育大众 化 的质 量 。 因此 , 他极 其 重 视对 发 展 中国 高等 职业 技 术 教 育 的研究 , 提 出要 转 变轻 视 职业 技 术教 育 的观 念 , 需 要 从 调 整 有 关 政 策 上 做 起 , 要让 职业技 术教 育 成为 一 个 相对 独 立 的 系统 , 而不 是 一个 层 次 , 要 允许 职业 技 术教 育 向更 高层 次延 伸 , 发 展 本科 层 次 甚 至研 究 生 教育 层 次 的 高等 职 业 技术 教 育 。 肖海 涛 , 殷 小平 , 除此之 外 , 潘 憋元 先 生对 中 国高 等教 育 地 方 化 的研 究 、 对 高 等 教 育通 向农 村 的研究 、 对高 等教育 分类 定位 与学制 的研 究 、 对 应用 性 地方 院 校 的发 展研 究 、 对 中 国建立 现代 大 学 制度 的研 究 , 等 等 , 都 是 极 具 时代 感 的 。 在 上 述 诸 多方 面 和 问题 的研 究 中 , 他 不 仅提 出 了具有 前 瞻 性 的理 论 , 而 且 其研 究成 果 直 接影 响 了中 国高 等教育 的 政策 制 定 和 改革 , 体 现 了 他重 视 学 术研 究 的实 践取 向 、 担 当 学 术研究社 会责 任 的学 术研 究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