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电磁兼容概述
EMC电磁兼容基本术语解释
由无线电骚扰引起的有用信号接收性能的下降。
1.15系统间干扰 inter-system interference由其它系统产生的电磁骚扰对一个系统造成的电磁干扰。
1.16系统内干扰 intra-system interference系统中出现的由本系统内部电磁骚扰引起的电磁干扰。
1.17 自然噪声 natural noise来源于自然现象而非人工装置产生的电磁噪声。
1.18 人为噪声 man-made noise来源于人工装置的电磁噪声。
1.19(性能)降低 degradation (of performance)装置、设备或系统的工作性能与正常性能的非期望偏离。
1.20(对骚扰的)抗扰性 immunity (to a disturbance)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1.21(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
注:敏感性高,抗扰性低。
1.22静电放电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相互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
2骚扰波形2.1瞬态(的) transient (adjective and noun)在两相邻稳定状态之间变化的物理量或物理现象,其变化时间小于所关注的时间尺度。
2.2脉冲Pulse在短时间内突变,随后又迅速返回其初始值的物理量。
2.3冲激脉冲 impulse针对某给定用途,近似于一单位脉冲或狄拉克函数的脉冲。
2.4尖峰脉冲 spike持续时间较短的单向脉冲。
2. 5(脉冲的)上升时间 rise time (of a pluse)脉冲瞬时值首次从给定下限值匕升到给定上限值所经历的时间。
注:除特别指明外,下限值及上限值分别定为脉冲幅值的10%和90%。
2.6上升率 rate of rise一个量在规定数值范围内,即从峰值的10%到90%,随时间变化的平均速率。
电子通信行业电磁兼容技术与优化研究
电子通信行业电磁兼容技术与优化研究第一章电磁兼容基础理论 (2)1.1 电磁兼容概述 (2)1.2 电磁兼容基本参数 (2)1.3 电磁干扰源与传输途径 (3)1.4 电磁兼容标准与规范 (3)第二章电磁干扰抑制技术 (3)2.1 滤波器设计与应用 (3)2.2 屏蔽技术及其应用 (4)2.3 接地与搭接技术 (4)2.4 电磁干扰抑制材料 (4)第三章电磁兼容设计原则与方法 (5)3.1 电磁兼容设计原则 (5)3.2 电磁兼容设计流程 (5)3.3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6)3.4 电磁兼容设计案例分析 (6)第四章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6)4.1 电磁兼容测试方法 (7)4.2 电磁兼容测试设备 (7)4.3 电磁兼容评估方法 (7)4.4 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案例分析 (7)第五章电磁兼容技术在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8)5.1 通信设备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8)5.2 通信设备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8)5.3 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8)5.4 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案例分析 (9)第六章电磁兼容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9)6.1 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9)6.2 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9)6.3 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10)6.4 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案例分析 (10)第七章电磁兼容技术在数据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10)7.1 数据通信设备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10)7.2 数据通信设备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11)7.3 数据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11)7.4 数据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案例分析 (11)第八章电磁兼容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2)8.1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12)8.1.1 电力系统的电磁环境特点 (12)8.1.2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类型 (12)8.2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12)8.2.1 设备选型与布局 (12)8.2.2 屏蔽与接地 (13)8.2.3 电路设计与滤波 (13)8.3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13)8.3.1 测试方法 (13)8.3.2 测试设备 (13)8.3.3 评估方法 (14)8.4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案例分析 (14)第九章电磁兼容技术在电子战系统中的应用 (14)9.1 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14)9.1.1 电子战系统概述 (14)9.1.2 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问题来源 (14)9.1.3 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15)9.2 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15)9.2.1 电磁兼容设计原则 (15)9.2.2 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15)9.3 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15)9.3.1 电磁兼容测试方法 (15)9.3.2 电磁兼容评估方法 (16)9.4 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案例分析 (16)9.4.1 案例一:某型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设计 (16)9.4.2 案例二:某型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处理 (16)第十章电磁兼容技术发展趋势与优化研究 (16)10.1 电磁兼容技术发展趋势 (16)10.2 电磁兼容技术优化方法 (17)10.3 电磁兼容技术优化案例分析 (17)10.4 电磁兼容技术未来发展展望 (17)第一章电磁兼容基础理论1.1 电磁兼容概述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简称EMC)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其环境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EMC试题答案
就成为电磁骚扰的重要特性) ; 2. 频谱宽度(频谱宽度是决定电磁骚扰频率范围的重要指 标) ; 3. 波形(波形是决定电磁骚扰频谱宽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 4. 出现率(按电磁骚扰的出现率可分为周期性骚扰、非周期 性骚扰和随机骚扰三种类型,周期性骚扰和非周期性骚扰一般 都是功能性的,随机骚扰可能是一种冲击噪声) ; 5. 辐射骚扰的极化特性(骚扰场强矢量的方向随时间变化的 特性,取决于天线的极化特性) ; 6. 辐射骚扰的方向特性(骚扰源朝空间各个方向辐射电磁骚 扰) ; 7. 天线有效面积(表征敏感设备接收骚扰场强能力的参数) ; 3、干扰量的频域表征与时域表征又何特点和异同? 电磁干扰的表征基本上有两种:频域表征和时域表征。 频域表征:用与频率有关的频谱特性来表示; 时域表征:用与时间有关的特性来表示; (幅值、前沿、宽度等)
第二章 1、电磁环境产生的有害影响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影响机理、原因、 途径 电磁环境的有害影响主要表现为: 接收机等敏感设备性能降级; 机电设备、电子线路、元器件等误动作; 烧毁或击穿元器件; 电爆装置、易燃材料等意外触发或点燃等。 电磁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基本途径是: 预期和非预期发射通过敏感设 备的接收通道,如天线、传输线、电源线、壳体等进入系统,以及对 非预期能量的响应或由于非预期响应而进入系统。 电磁环境分析主要是估计最恶劣的环境电平。 2、电磁骚扰源的主要特性表征 电磁骚扰的特性可以由以下七项参数描述: 1. 规定带宽条件下的发射电平(规定带宽条件下的发射电平
第一章 1、基本定义:EMC、EMI、EMS EMC: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 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的两个方面:电磁干扰 EMI、电磁敏感度 EMS。 电磁干扰:由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电磁敏感度: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 能降低的能力。 2.骚扰源定义、主要原因、如何控制;发射或传播干扰分为哪几种? RE、CE 定义、含义、传播途径与机理。 电磁骚扰源: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或无生 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任何形式的自然或电能装置 (自然电磁骚扰源 和认为电磁骚扰源) 。 主要原因:无论在任何条件下,只要 di dt 0 时,都会产生电磁噪声, 而电磁噪声占据了电磁骚扰的主要部分。 控制:除了从源的机理着手降低其产生电磁噪声的电平之外,广泛使 用的方法有:屏蔽、隔离、滤波、接地。 电磁噪声的传播方式从大类分:传导发射(CE) 、辐射发射(RE) 。 传导发射:主要指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和其他金属体传播的 电磁噪声。从广义上说,传导发射还包括不同设备、不同电路使用公 共地线或公共电源线所产生的公共阻抗耦合。 辐射发射:只从空间进行的传播。可以包括静电耦合、磁场耦合以及 电磁耦合。主要涉及线与线、机壳与机壳、天线与天线之间的耦合或 三者之间的交叉耦合;此外还包括场与线、天线、机壳之间的耦合。 (分近场耦合和远场耦合) 2、 EMI 的三要素、如何预防和降低? EMI 三要素: 传导和辐射电磁波的源; 电磁波借以发射或传导的传播媒介; 从接收到得信号中深受干扰的接收器。 预防和降低:三要素只要消除其一,EMI 就不会发生。只要设法减弱 发射源的信号电平或者切断传播途径或者对接收器进行保护而使其 免受干扰。 3、 电磁辐射干扰中近场与远场的概念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Power System Automation课程编号:130202221学时:32 学分:2.0合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等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四号黑体加粗,描述文字用四号小宋体(下同))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学科方向类必修课程。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综合性技术,涉及电力系统运行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发机电励磁自动控制、发电厂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等,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之一。
该课程可以支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 2 (问题分析)、3 (设计/开辟解决方案)、4 (研究)的达成。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相关问题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2、使学生掌握发机电自动励磁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了解发机电同步并列的条件与过程,以及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工作原理,分析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满足并列条件对电网产生何种影响,为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3、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及电压调整的基本问题,掌握电力系统功频特性、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力系统电压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电力系统运行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4、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工作原理、装置的调试方法以及装置的设计方法,并且学习自动装置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的分析方法,为设计、研发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装置和解决电力系统复杂运行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知识,熟悉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的相关问题,训练和培养学生独立思量、解决电力系统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发机电同步并列的条件,以及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工作原理。
EMC基础知识讲解
系统安装的EMC要求(2)
机柜安装注意事项:
机柜所有螺钉要紧固适当
机柜门等活动部分与机柜接触良好,没有 缝隙
并柜机柜在关门后,中间不留下缝隙 并柜互连线分布均匀,搭接良好,构成一 个等势体
系统安装的EMC要求(3)
单板安装注意事项:
手抓单板前戴好带防静电手套,避免直接抓单板 戴好防静电手腕,防静电手腕要接地 取下的单板不要直接放在地上,桌子上等,要套上防
电缆布置(2)
机柜内部的电缆敷设一般要求(1):
按类敷设,每类电缆敷设在一起,与其它类电缆
按最小间距敷设。同类电缆中若传输信号电平差 大于 40dB( 即相差大于 100 倍 ) 应再进行分组,直 至每组传输信号电平差小于40dB
电缆尽量靠近机柜屏蔽体、金属构架敷设,充分
利用现存金属结构进行隔离,但一定要避免靠近
系统安装的EMC要求(1)
系统电磁环境要求:
在 10KHz ~ 10GHz 范围内,环境电磁场强度不超过 130dBuv/m(见通信机房环境条件GF014-95)
安装位置远离大型电机、UPS电源、逆变器10m以上
远离变电站20m以上
电信中心环境:环境静电强度小于 200V (见 YD/T 754-95 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 主要制订民用标准,关于电磁兼容的标准主要 包括在FCC Part15和FCC Part18中
MIL-STD是美国军用标准 德国的VDE(电气工程师协会)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电磁兼容标准的组织之 一
电磁兼容标准体系(2)
product standard
按层次分
EMC设计概述
1.5 共模(CM)电流和差模(DM)电流
骚扰电流在导线上传输时有两种方式: 共模电流:以相同的相位,往返于L,N线(或信号线)与 地线之间的电流; 差模电流:往返于L和N线(或信号线与回流线)之间,并 且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电流. 一对导线上如流过差模电流则两条线上的电流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 而一般有用信号也都是差模电流。 一对导线上如流过共模电流则两条线上的电流方向 相同。 骚扰电流在导线上传输时既可以差模方式出现,也 可以共模方式出现. 但共模电流只有变成差模电流后,才 能对有用信号构成骚扰。
2.磁感应(感性)耦合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 变化率的负值
磁通正比于回路面积
=
B• d A
A
导线之间两种串扰机理
R0
M
C
RL
IL
R2G
IC
R2L
IC
IL
电容耦合模型
C12
C1G
C2G
V1
R
C12
V1
C1G
C2G
R VN
VN = j [ C12 / ( C12 + C2G)]
V1
j + 1 / R ( C12 + C2G)]
耦合公式化简
j [ C12 / ( C12 + C2G)]
VN = j + 1 / R ( C12 + C2G)] V1
R << 1 / [ j ( C12 + C2G )]
R >> 1 / [ j ( C12 + C2G )]
VN = j R C12 V1
差模骚扰电压: 线与线之间的骚扰电压,会骚扰有用信号. 共模骚扰电压: 即各条线与地之间的骚扰电压,会产生很强的辐射 骚扰和传导骚扰,是电磁骚扰发射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程电磁兼容
(2)分贝量与原物理量的相互换算
①功率:PdBW = 10lgPW ;PdBm = 10lgPmW = 10lgPW + 30;PdB μ = 10lgPμW = 10lgPW + 60
【例 2-2】0dBm、30dBm、60dBm、-30dBm 值为多少毫瓦?
,A 和 B 与距离无关,而对于电场源而言 R 随距离 r 的增大
−2
而以r 而变化,即随距离的变大屏蔽效能变小;而对于磁场源而言 R 随距离的增大而以r2 而
变化;即随距离的变大屏蔽效能变大。因此为了提高屏蔽效能,如果近区为电场源,主要对
电场干扰进行屏蔽,屏蔽体应尽量靠近干扰源,为磁场源,主要对磁场干扰进行屏蔽,屏蔽
解:由PdBm = 10lgPmW = 0,有PmW = 1mW
由上面公式依次可得 30dBm=103 mW、60dBm=106 mW、-30dBm=10−3 mW
☆由分贝单位转为绝对单位步骤:
Ⅰ.将以 dB 为单位的值除以 20(电压或电流)或 10(功率)。
Ⅱ.求以 10 为底的幂值。
Ⅲ.对于 dBμA、dBμV 和 dBμW,将结果乘以10−6 ,dBmA、dBmV 和 dBmW,将结果乘以10−3 ,结
电路 2,因此此时原感应电压上要叠合此时的这个感应电压,而两个感应电压具有相反的极
性,具有减小磁场耦合的作用。
(2)携带均匀轴向电流的管状导体空腔内部无磁场,屏蔽体与中心导体之间的互感等于屏
蔽体的自身自感。
(不要求屏蔽体与其内部导体同轴)
6、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
电磁波就其与波源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两类:束缚电磁波(在波源附近)、自由电磁
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共四章 98页)
EMC = EMS + EMI
电磁兼容测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基本特点
电磁兼容测量是一项综合活动,包含以下几方面 的内容。 试验(Experiment)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 用必要的手段,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观察事物本 质和规律的一种实践活动。 测试(Test)则更多关心的是某一参数的变化 或响应; 测量(Measurement)是用一定的仪器或工具 测定某一参数或指标。
使用频率
XX电子系统 使用频率 XX系统 使用频率
CAN总线 CPU 系统
16MHz
计算机
100/40/16/12MHz 20M/16M
1.1GHz/667MHz 显控终端
IDE\PCI总线
显示信号 视频信号 液晶显示屏
33.3MHz
25.175MHz 14.318MHz 25MHz
激光测距机
热像仪 角传感器 倾斜传感器 控制组合
电源、变频器 晶振、CPU、数字器件 电机、地环路噪声
在电磁兼容分析中,需要考虑的 5个主要方面是:
频率:问题出现在频谱的哪一部分? 时间:问题是否连续(周期信号),或问题仅在某些操
作循环内出现(例如磁盘驱动装置写入操作)? 振幅:干扰源能级有多强,什么情况会引起严重干扰? 阻抗:什么是干扰源和接收器电路的阻抗,什么是两者 之间传输机构的阻抗? 尺寸:发射装置的物理尺寸是多少?射频电流将产生电 磁场,该电磁场将会通过设备壳体上长度等于波长或 “上升时间距离”有效部分的渗漏处(接缝或开口)漏 泄出去。印制电路板的印制线长度与射频电流的传输途 径有直接关系。
11M/29.97M
58/14.5/6MHz 12MHz 16M/20K 30/16M , 8K/3.5K
3601010055 SL200B通讯控制器用户手册_V1.0(DP)
用户手册
中 国·济 南 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14 年 8 月-
目录
第 1 章 概 述............................................................................................................... 1
1.3
系统组成..........................................................................................................1
1.4
性能指标..........................................................................................................1
CPU1 CPU2 CPU3 CPU4 CPU5 POEWR1
12
MB 板 前
LED 板 图 2.1 装置结构示意图
POWER 板、CPU 板、DIO 板、COM 板均可通过机箱背面与之固定的小面板拔插。 拔出方法:分别逆时针拧动小面板的两个固定螺钉,使小面板与机箱横梁脱离(注意不要将固定螺钉完全 拧下来,使小面板与机箱横梁脱离即可),然后向外拉动两个固定螺钉,将小面板和与之相连的板卡拔出。 插入方法:将小面板和与之相连的板卡沿着导轨插入,然后拧紧小面板的上下两个固定螺钉。
COM 板
3
提供 8 路串口(后接线)
(串口板)
其 中 4 路 232 , 4 路 232/485。
MB 板
4
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第1章 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
(4)电磁环境基本概念
• 电子设备发射出来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降低电子元件的工作寿命,强度较大的电磁干扰可以击穿电子设备, 导致元件及整个系统的损坏;静电导致计算机及其元器件的损坏造 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数亿美元,还可以损坏医院里病人的导管 泵而导致病人生命危险。
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自动化技术和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 的兴起和微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向电气设备领域渗透,形成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 结合、强电和弱电结合、机械和电气结合、仪表和装置结合、硬件和软件结合 的各种复杂控制系统,而且在结构上也往往融为一体,同一电网中的用电设备 越来越多,产生日趋复杂和严重的电磁环境和电磁干扰问题。
频域:工频(较低频率)噪声和瞬变噪声的频率范围直接关系到所采取的抗干 扰措施:工频噪声的频率较低,对数字电路无严重影响,但对低电平模拟 电路的危害却很大;瞬变噪声的频率范围超过0.5MHz时,将引起一系列问 题。
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很多,噪声互相交织,传递途径多样,电磁环境错综复杂, 很多情况下是在系统出现异常后人们才意识到所处电磁环境的严峻程度。仅 对电磁环境有定性认识是不够的,应通过测量对电磁环境做出定量描述,如: 用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表示稳定电场和磁场;用电压和电流表示局部电路与 整体的关系;用统计量和振幅概率分布函数表示随机变化的干扰特性;用脉 冲峰值分布、能量分布、发生频度分布等参数表示脉冲噪声等。
(4)电磁环境基本概念
• 随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依赖电气电子设备,科学家和 工程师们一直朝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者——研究、探索直至打 造新一代经济而卓越的电气与电子产品。然而,然而由电子和电气产 品带来的电磁干扰问题,使得人类和设备本身依赖的这个电磁环境越 来越恶劣,不论怎么精心策划,设计中的缺陷始终象噩梦般挥之不去。 补救的药方就是电磁兼容技术——确保设备或系统不产生电磁干扰的 技术。着力解决电磁干扰问题已成为电气和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之一。
电磁兼容(EMC)设计与测试之汽车电子产品
电磁兼容(EMC)设计与测试之汽车电子产品第一篇电磁兼容基础篇第1章电磁兼容基础知识1.1 电磁兼容的定义及研究领域1.1.1 电磁兼容的定义1.1.2 电磁兼容的研究领域1.2 电磁干扰的危害1.2.1 强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2.2 弱电磁场可能导致的危害1.3 电磁兼容测量的常用单位1.3.1 功率1.3.2 电压1.3.3 电流1.3.4 磁场强度1.3.5 功率密度第2章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测量场地及测量设备2.1 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测量场地2.1.1 开阔试验场2.1.2 半电波暗室(装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2.1.3 屏蔽室2.1.4 TEM小室2.1.5 带状线2.2 汽车电子产品电磁骚扰测量设备2.2.1 测量接收机2.2.2 人工电源网络2.2.3 天线2.2.4 预选放大器、衰减器和脉冲限幅器2.2.5 电流探头2.2.6 电压探头和示波器2.3 汽车电子产品电磁抗扰度测量设备2.3.1 静电放电发生器2.3.2 信号发生器2.3.3 功率放大器2.3.4 定向耦合器2.3.5 功率计2.3.6 发射天线2.3.7 场强测量仪2.3.8 电流注入探头2.3.9 车载环境抗扰性测试的试验脉冲发生器第3章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测量原理及方法3.1 汽车电子产品电磁骚扰测量原理及方法3.1.1 骚扰限值的含义3.1.2 被测样品(EUT)工作状态的选择3.1.3 被测样品(EUT)的配置3.1.4 传导骚扰电压测量3.1.5 辐射骚扰场强测量3.2 汽车电子产品电磁抗扰度测量原理及方法3.2.1 性能降低客观评价方法3.2.2 性能降低主观评价方法3.2.3 限值测量法3.2.4 抗扰度性能降低分类及试验结果判别第二篇电磁兼容测量篇第4章标准介绍4.1 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4.1.1 EMC国际标准化组织4.1.2 中国EMC标准化组织4.2 国际国内电磁兼容标准4.2.1 国际电磁兼容标准4.2.2 国家电磁兼容标准4.2.3 欧盟EMC指令4.3 汽车电子产品国内外标准介绍4.3.1 汽车电磁兼容国际性标准4.3.2 欧洲汽车电磁兼容标准4.3.3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电磁兼容标准4.3.4 国内汽车电磁兼容标准第5章汽车电子设备骚扰测量5.1 概述5.1.1 汽车电子产品介绍5.1.2 汽车电子设备的工作条件5.1.3 限值应用5.2 汽车电子设备传导发射测试电压法(kHz~108MHz)5.2.1 限值应用5.2.2 试验设备5.2.3 试验布置5.2.4 试验方法5.2.5 测试结果表达5.3 汽车电子设备传导发射测试电流法(kHz~108MHz)5.3.1 限值应用5.3.2 试验设备5.3.3 试验布置5.3.4 试验方法5.3.5 测试结果表达5.4 汽车电子设备辐射发射测试(kHz~2500MHz)5.4.1 限值应用5.4.2 试验设备5.4.3 试验布置5.4.4 试验方法5.4.5 测试结果表达第6章汽车电子产品抗扰度测量6.1 概述6.1.1 测试基本原理6.1.2 电磁干扰和抗扰度的关系6.1.3 一般测量方法6.1.4 性能降低评价方法6.2 汽车电子产品辐射场抗扰度6.2.1 试验原理6.2.2 性能判据6.2.3 项目适用性6.2.4 试验设备6.2.5 试验方法6.2.6 试验布置6.3 汽车电子产品传导耦合/瞬态抗扰度6.3.1 试验原理6.3.2 性能判据6.3.3 项目适用性6.3.4 试验设备6.3.5 试验方法6.3.6 试验布置6.4 汽车电子产品静电放电抗扰度6.4.1 试验原理6.4.2 性能判据6.4.3 项目适用性6.4.4 试验设备6.4.5 试验方法6.4.6 试验布置第三篇电磁兼容设计与对策篇第7章汽车电子产品的PCB设计要点7.1 PCB设计对汽车电子产品EMC性能的重要性7.1.1 汽车电子产品EMC性能的决定因素分析7.1.2 汽车电子产品中的共模干扰信号7.1.3 汽车电子产品的EMC设计特殊性分析7.1.4 案例:使用多层PCB可大幅提高汽车电子产品的EMC性能7.2 汽车电子产品的PCB布局7.2.1 汽车电子产品电路板层数的选择7.2.2 汽车电子产品中特殊器件和敏感电路的布局7.2.3 汽车电子产品主电路功能模块的布局7.2.4 汽车电子产品的I/O口及互连端口的布局7.2.5 汽车电子产品PCB设计中地平面的规划7.2.6 案例:减小环路面积的方法7.3 汽车电子产品的PCB布线7.3.1 地线敷设在汽车电子产品PCB设计中的重要性7.3.2 汽车电子产品电源线的敷设7.3.3 汽车电子产品信号线的敷设7.3.4 汽车电子产品如何防止串扰的产生7.3.5 汽车电子产品中使用3W原则的价值和意义第8章汽车电子产品的射频辐射发射8.1 汽车电子产品的辐射从哪里来8.1.1 电磁兼容三要素8.1.2 汽车内的电子产品辐射骚扰源8.1.3 窄带与宽带对解决汽车电子产品EMC问题的重要意义8.2 汽车电子产品的辐射发射机理8.2.1 寄生参数对汽车电子产品EMC性能的影响8.2.2 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干扰传输路径的阻抗8.2.3 汽车电子产品共模干扰信号的传输路径8.2.4 汽车电子产品常见的发射天线模型8.2.5 站在三要素角度看待汽车电子产品的EMC辐射发射问题第9章汽车电子产品的瞬态脉冲防护9.1 汽车电子产品瞬态脉冲的发生9.2 GB/T 21437.2中各种瞬态脉冲的形成原因和特点9.2.1 供电系统电磁骚扰9.2.2 发电机抛负载瞬变9.2.3 激磁衰减瞬变9.2.4 感性负载瞬变骚扰9.2.5 点火系统电磁骚扰9.2.6 触点放电骚扰9.2.7 静电骚扰9.2.8 电磁耦合骚扰9.3 汽车电子产品的瞬态脉冲防护第10章汽车电子产品的射频辐射抗扰度10.1 汽车电子产品射频辐射干扰信号的侵入10.1.1 寻找汽车电子产品中的接收天线10.1.2 汽车电子产品中孔、缝的影响10.1.3 汽车电子产品中共模信号与差模信号的转换10.1.4 射频辐射干扰造成汽车电子产品功能失效的原因10.2 汽车电子产品的射频辐射干扰防护10.2.1 汽车电子产品中常见的屏蔽措施10.2.2 汽车电子产品中屏蔽线缆的使用10.2.3 汽车电子产品中屏蔽体端口的处理10.2.4 汽车电子产品中屏蔽体孔、缝的处理。
电磁兼容报告
目录第1章电子通信设备为什么要保证电磁兼容性 (2)1.1 电磁干扰简介 (2)1.2 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 (3)1.3 电磁干扰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危害 (4)第2章电子通信设备面临的电磁干扰 (6)2.1 电子通信设备的电磁干扰来源的分类 (6)2.2 电子通信设备的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 (6)第3章针对电子通信设备面临的各种电磁干扰的解决方法研究 (8)3.1 电磁屏蔽 (8)3.2 滤波法降低电磁干扰 (9)3.3 接地及搭接 (9)3.4 瞬态骚扰的抑制 (11)3.5 合理的进行电路设计 (12)第1章电子通信设备为什么要保证电磁兼容性1.1电磁干扰简介电磁辐射干扰是指通过电磁源空间传播到敏感设备的干扰。
这类干扰的能量是由干扰源辐射出来,通过介质(包括自由空间)以电磁波的特性和规律传播的。
构成辐射干扰源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有产生电磁干扰的波源;另一个是能把这个电磁波能量辐射出去。
电磁辐射场区一般分为近区场和远区场,电磁辐射干扰近区场表现为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导致的干扰, 远区场则为通过辐射电磁波造成的干扰。
任一载流导体周围都产生感应电磁场并向外辐射一定强度的电磁波, 相当于一段发射天线。
处于电磁场中的任一导体则相当一段接收天线, 会感生一定电势。
导体的这种天线效应是导致电子、电气设备相互产生电磁辐射干扰的根本原因。
常见的信息辐射干扰源有发送设备、本地振荡器、非线性器件和核爆脉冲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及电子设备的数量及种类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空间电磁环境日益复杂。
在这种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怎样减少设备间的电磁干扰,使每个系统能正常运转,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正是研究电磁兼容技术的宗旨。
目前,电磁兼容已成为电子系统或设备的技术关键,为了保证电子系统的正常工作,必须进行严格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在系统研制、设计、工艺、生产、试验、使用等各阶段均要采用电磁兼容技术,电磁兼容设计和管理应贯穿于从产品的研制到使用的始终。
电磁兼容技术全面培训(杨继深)
V2 V1
电流增益的分贝数 = 20lg I2 I1
杨继深 2002年4月
用分贝表示的物理量
电压:用1V、1mV、1µV 为参考(例如:1µV = 0dBµV) 则单位为:dBV、dBmV、dBµV 等,
电流:用1A、1mA、1µA 为参考,则:dBA、dBmA、dBµA 场强:用1V/m、1µV/m 为参考,则:dBV/m、dBµV/m 等, 功率:用1W、1mW 为参考,则:dBW、dBm等,
EUT与参考地平面 之间的距离大于 100mm
静电放电
+ +++++++++++++++++
放电电流 I
杨继深 2002年4月
静电枪电原理路
人体模型电路
放电端
放电开关
放电枪核心
接地端
杨继深 2002年4月
静电放电试验装置
水平耦合板 >1.6×0.8m
EUT绝缘垫
直接对EUT放电
水平板间接放电
垂直耦合板 500mm正方形,距EUT100mm
产品标准
标准编号的识别
国家或组织 制订单位
标准编号
IEC
CISPR
CISPR Pub. × ×
IEC 欧共体 美国 日本 中国
TC77
CENELEC FCC,DOD
VCCI
质量技术监督 局, 国防部门
IEC × × × × × EN × × × × ×
FCC Part × ×, MIL-STD. × ×
电磁兼容试验场地
电磁发射试验
开阔场(民用标准) 屏蔽暗室(半无反射室)
可在普通环境中,但
敏感度或抗扰度试验: 是注意对周围设备的
影响
杨继深 2002年4月
电磁兼容概论(何金良编著)PPT模板
第9章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设 计
9.7I/O接口及连接器设计 9.8集成电路的EMC抑制 9.9模拟电路的瞬态干扰抑制 *9.10防护电磁干扰的软件方法
第10章电磁兼容性预测的原
11 理
第10章电磁兼容性预测的原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 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 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02
7.2电磁干 扰隔离装置
05
7.5防护元 件
03
7.3光电耦 合隔离地环
路
06
7.6防护电 路
第7章电磁干扰的隔离 与抑制技术
7.7触点开关噪声 及其抑制
第8章信号传输回路的干扰控
09 制
第8章信号 传输回路 的干扰控 制
0 1
8.1屏蔽电缆的电 磁耦合分析
0 2
8.2辐射共模耦合
0 3
8.3辐射差模耦合
章 电 磁 兼 容
11
0 1
11.1概述
0 4
11.4电磁抗扰 度测试设备
0 2
11.2电磁骚扰 测量设备
0 5
*11.5电磁环 境监测仪器
0 3
11.3辅助测量 设备
0 6
11.6电磁兼容 试验场地
13 第12章电磁兼容测试方法
第12章电磁 兼容测试方
法
01 1 2 . 1 电 磁兼容测试
分类及测试标准
10.6电磁兼 容性预测的
分析步骤
10.4电磁场 的数值分析
方法
10.5EMC/ EMI数值模
型的建立
10.1电磁兼 容性预测
10.2电磁兼 容性预测的
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分会 分会——接收机的干扰特性及抗干扰特性; 接收机的干扰特性及抗干扰特性; 分会 接收机的干扰特性及抗干扰特性 F分会 分会——来自电动机、家用电器以及照明器具等的干扰; 来自电动机、 分会 来自电动机 家用电器以及照明器具等的干扰; G分会 分会——来自信息技术设备的干扰。 来自信息技术设备的干扰。 分会 来自信息技术设备的干扰 国际电信联盟( (三)国际电信联盟(ITU)。 )。 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 (四)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 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 (五)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 )。 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学会(IEEE——EMC-S). (六)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学会(IEEE——EMC-S). 主要学术会议: 主要学术会议: IEEE EM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西雅图,每年一次。 西雅图,每年一次。 Asia-Patific Confenrence on Environmental Electromagnetics, , 四年一次, 中国电子学会,日本电工学会。 四年一次 中国电子学会,日本电工学会。 国内组织: 国内组织: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一)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3 本学科主要研究内容
1.电磁干扰及其耦合途径的理论研究 * 2.电磁频谱利用和管理 电磁兼容工程分析及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屏蔽,接地,滤波) 3.电磁兼容工程分析及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屏蔽,接地,滤波)* 电磁兼容设计与预测: PCB等 三个阶段: 4.电磁兼容设计与预测:(PCB等, 三个阶段: 问题解决,规范设计,预测) 问题解决,规范设计,预测) * 5.电磁兼容试验技术 * 6.电磁兼容标准 信息泄漏与防护技术(TEMPEST) 7.信息泄漏与防护技术(TEMPEST) 环境电磁脉冲及防护(静电、雷电电磁脉冲等) 8.环境电磁脉冲及防护(静电、雷电电磁脉冲等) 9.电磁场生物效应
(8)电磁发射(electromagnetic emission): 从源到外发出电磁能 电磁发射( emission): 量的现象。(包括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 。(包括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 量的现象。(包括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 电磁辐射( radiation): ):电磁能量以电磁波辐 (9)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电磁能量以电磁波辐 射的形式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射的形式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10)谐波发射( emission):发射机发出频率为载波频率整 (10)谐波发射(harmonic emission):发射机发出频率为载波频率整 数倍的但不是信息信号组成部分的一种电磁辐射。 数倍的但不是信息信号组成部分的一种电磁辐射。 11)乱真发射(spurious emission):在必需发射带宽以外的一个或几 (11)乱真发射(spurious emission):在必需发射带宽以外的一个或几 个频率上的电磁发射。这种发射电平降低时不会影响相应信息的传输。 个频率上的电磁发射。这种发射电平降低时不会影响相应信息的传输。 乱真发射包括谐波发射、寄生发射及互调制产物。 乱真发射包括谐波发射、寄生发射及互调制产物。 12)降级(degradation):任何设备 任何设备、 (12)降级(degradation):任何设备、分系统或系统的工作性能偏离 预期的指标,使工作性能出现不希望有的偏差。 预期的指标,使工作性能出现不希望有的偏差。 13)电磁兼容电平( level): ):预 (13)电磁兼容电平(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level):预 期加在工作于指定条件的装置、设备或系统上的最大的电磁骚扰电平。 期加在工作于指定条件的装置、设备或系统上的最大的电磁骚扰电平。
电磁兼容原理与试验技术
河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
张成怀
第1章 电磁兼容概述 章
1.1电磁兼容学科形成的时代背景 电磁兼容学科形成的时代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获得了越来 越广泛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越广泛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以惊人 的速度朝着高集成化、微型化、低功耗、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的速度朝着高集成化、微型化、低功耗、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对电磁干扰越来越敏感, 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对电磁干扰越来越敏感,同时由于大量电子 设备的应用,高密度、 设备的应用,高密度、宽频谱的电磁信号几乎充满了整个人类生存 的空间,构成了极其复杂的电磁环境,以通信系统、 的空间,构成了极其复杂的电磁环境,以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和计 算机系统为主的电子系统在这样恶劣的电磁环境中受到了严峻的考 验。如何在设备和系统与电磁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协调的关系和共存 的条件,已成为现代电子技术发展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难题, 的条件,已成为现代电子技术发展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难题,于是以 抑制电磁干扰为目标的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技术就迅速发展起来, 抑制电磁干扰为目标的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技术就迅速发展起来, 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电气和电子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 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电气和电子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 关注并解决各种电磁污染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术难题。 关注并解决各种电磁污染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术难题。
1.5 国内外有关电磁兼容的学术组织及其学术活动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一)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magnetical 国际电工委员会( , Commission),它的下属机构技术委员会TC77是专门研究电磁兼容问 TC77是专门研究电磁兼容问 ) 它的下属机构技术委员会TC77 题的,这个委员会的范畴是各种用电设备的有害影响问题, 题的,这个委员会的范畴是各种用电设备的有害影响问题,这些设备 从市电获得电源并把影响加到电力网中, 从市电获得电源并把影响加到电力网中,通过电力网再传给电源的其 他用户。 他用户。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 (二)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 CISPR, International Special , Committee On Radio Interference),下设七个分委员会,分别处 ),下设七个分委员会 ),下设七个分委员会, 理和研究不同的干扰问题: 理和研究不同的干扰问题: A分会 分会——无线电干扰测定及统计方法; 无线电干扰测定及统计方法; 分会 无线电干扰测定及统计方法 B分会 分会——来自工业、科学、医疗用高频设备的干扰; 来自工业、 分会 来自工业 科学、医疗用高频设备的干扰; C分会 分会——来自强电线、高压装备及电力率引系统的干扰; 来自强电线、 分会 来自强电线 高压装备及电力率引系统的干扰; D分会 分会——来自汽车和内燃机等方面的干扰; 来自汽车和内燃机等方面的干扰; 分会 来自汽车和内燃机等方面的干扰
1.2 电磁兼容的定义和学科特点
定义一:( 电磁兼容是设备的一种能力, 定义一:(IEC定义 )“电磁兼容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磁 :( 定义 电磁兼容是设备的一种能力 环境中能完成它的功能,而不至于在其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 环境中能完成它的功能,而不至于在其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 定义二:电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 定义二:电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 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或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 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或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 存,并不致引起性能降级的一门科学。 并不致引起性能降级的一门科学。 定义三: 定义三:电磁兼容一般是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 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 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 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 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 学科特点:电磁兼容是一门涉及数学、电磁场理论、电路基础、 学科特点:电磁兼容是一门涉及数学、电磁场理论、电路基础、 信号分析的具有大量专门术语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信号分析的具有大量专门术语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disturbance): (14)骚扰限值(limit of disturbance): 对应于相应标准规定测 14)骚扰限值( 量方法的最大电磁骚扰允许电平。 量方法的最大电磁骚扰允许电平。 15)抗扰度限值( immunity): 规定的最小抗扰度电平。 (15)抗扰度限值(limit of immunity): 规定的最小抗扰度电平。 16)发射裕量( margin): (16)发射裕量(emission margin): 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电平与 发射限值之间的差值。 发射限值之间的差值。 17)抗扰度裕量( margin): (17)抗扰度裕量(immunity margin): 设备或系统的抗扰度限值与 电磁兼容电平之间的差值。 电磁兼容电平之间的差值。 18)干扰抑制( suppression): (18)干扰抑制(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削弱或消除电磁骚 扰的措施。 扰的措施。 19)差模电压( voltage): (19)差模电压(differential mode voltage): 一组规定的带电导 体任意两根之间的电压。 体任意两根之间的电压。 20)共模电压( voltage): (20)共模电压(common mode voltage): 每个导体与规定参考点 通常是机壳或地)之间的电压。 (通常是机壳或地)之间的电压。 21)测试场地( (21)测试场地(test site): 在规定条件下能满足对被测设备的电磁发 ): 射和电磁敏感度进行正确测试的场地。(包括TEM室、GTEM室、开 。(包括 射和电磁敏感度进行正确测试的场地。(包括 室 室 阔场、微波暗室、混响室等) 阔场、微波暗室、混响室等)
1.4 电磁兼容术语
(1)电磁兼容性(): 设备 电磁兼容性( compatibility, EMC): 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事物构成不 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