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代数-矩阵方法
高等代数中的矩阵分析 基本概念与方法
高等代数中的矩阵分析基本概念与方法高等代数中的矩阵分析: 基本概念与方法矩阵是高等代数中的重要工具和对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物理学等等。
本文将介绍高等代数中相关的矩阵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一、矩阵的定义与表示在高等代数中,矩阵是由元素组成的矩形数组,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一个m×n的矩阵A可以表示为:A = [a_ij] =a_11 a_12 ... a_1na_21 a_22 ... a_2n... ... ...a_m1 a_m2 ... a_mn其中 a_ij 为矩阵A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
在矩阵中,行数m代表矩阵的行数,列数n代表矩阵的列数。
二、矩阵的基本运算在高等代数中,矩阵的基本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乘和乘法。
1. 加法与减法:对于两个同型矩阵A和B,它们的加法与减法定义如下:A +B = [a_ij] + [b_ij] = [a_ij + b_ij]A -B = [a_ij] - [b_ij] = [a_ij - b_ij]其中 a_ij 和 b_ij 分别为矩阵A和B的对应元素。
2. 数乘:对于一个矩阵A和一个数k,它们的数乘定义如下:kA = [ka_ij] = [ka_11 ka_12 ... ka_1nka_21 ka_22 ... ka_2n... ... ...ka_m1 ka_m2 ... ka_mn]其中 ka_ij 为k与矩阵A的对应元素的乘积。
3. 矩阵乘法:对于两个矩阵A和B,它们的乘法定义如下:AB = C其中矩阵C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c_ij为:c_ij = a_i1 * b_1j + a_i2 * b_2j + ... + a_in * b_nj其中 a_ij 是矩阵A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b_ij 是矩阵B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
三、矩阵的转置与逆矩阵在高等代数中,矩阵的转置与逆矩阵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1. 矩阵的转置:对于一个矩阵A,它的转置定义如下:A^T = [a_ji] =a_11 a_21 ... a_m1a_12 a_22 ... a_m2... ... ...a_1n a_2n ... a_mn其中 a_ij 是矩阵A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a_ji 是矩阵A的转置后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
《高等代数》知识点梳理
高等代数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矩阵一、矩阵及其运算 1、矩阵的概念(1)定义:由n s ×个数ij a (s i ,2,1=;n j ,2,1=)排成s 行n 列的数表sn s n a aa a 1111,称为s 行n 列矩阵,简记为n s ij a A ×=)(。
(2)矩阵的相等:设n m ij a A ×=)(,k l ij a B ×=)(,如果l m =,k n =,且ij ijb a =,对m i ,2,1=;n j ,2,1=都成立,则称A 与B 相等,记B A =。
(3)各种特殊矩阵:行矩阵,列矩阵,零矩阵,方阵,(上)下三角矩阵,对角矩阵,数量矩阵,单位矩阵。
2、矩阵的运算(1)矩阵的加法:++++= +sn sn s s n n sn s n sn s n b a b a b a b a b b b b a a a a 1111111111111111。
运算规律:①A B B A +=+②)()(C B A C B A ++=++③A O A =+ ④O A A =−+)((2)数与矩阵的乘法:= sn s n sn s n ka ka ka ka a a a a k 11111111运算规律:①lA kA A l k +=+)( ②kB kA B A k +=+)(③A kl lA k )()(= ④O A A =−+)((3)矩阵的乘法:= sm s m nm n m sn s n c c c c b b b b a a a a 111111111111其中nj in i i i i ij b a b a b a c +++= 2211,s i ,2,1=;m j ,2,1=。
运算规律:①)()(BC A C AB = ②AC AB C B A +=+)( ③CA BA A C B +=+)( ④B kA kB A AB k )()()(==一般情况,①BA AB ≠②AC AB =,0≠A ,⇒C B =③0=AB ⇒0=A 或0=A(4)矩阵的转置: =sn s n a a a a A 1111,A 的转置就是指矩阵=ns n s a a a a A 1111'运算规律:①A A =)''( ②'')'(B A B A +=+③'')'(A B AB = ④')'(kA kA =(5)方阵的行列式:设方阵1111n n nn a a A a a= ,则A 的行列式为1111||n n nn a a A a a = 。
《高等代数》课程中矩阵方法的应用
A( )= ) ( 一 : ,( , 乏 x 6 ) 一
其 中 Al r阶 可 逆 矩 阵 , ( . , ) X 一 ( … , , 是 X1 z … , 2 - z …
z ) b 二 ( , , , 6 , , ) . 线 性 方 程 组 ( ) , _ 6 … b ) b ( … … b T 则 1
程 组 的 解 X—A b .
矩 阵 的 基 本理 论 与 方 法 既 是 《 高等 代 数 》 程 的一 个 组 课 成 部 分 , 是 研究 探讨 该 课 程 其 它 内 容 的一 个 重 要 工 具 和 也 手 段 , 贯 穿 于 整 个《 等 代 数 》 程 。 可 以 说 《 等 代 数 》 它 高 课 高
课程 中 的几 乎 所 有 概 念 与 结 论 及方 法 都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与 矩 阵有 联 系 。 由此 可 见 , 阵 在 《 等 代 数 》 程 中 有 着 特 殊 矩 高 课 的地 位 与 作 用 , 握 了矩 阵 就 等 于 掌 握 了 《 等 代 数 》 程 掌 高 课 的主 要 理论 与 方 法 。 矩 阵 在 线 性 方 程 组 理 论 中 的应 用 数 域 P上 n元 线 性 方 程 组 可 用 矩 阵表 示 为
A、 b分别 分 块 为 X、
A 称为 线性 方 程 组 ( ) 1 的系 数矩 阵 , 矩 阵 A= ( ) 而 A 6 称 为线 性 方程 组 ( ) 1 的增 广 矩 阵 。用 rA) ( 表示 矩 阵 A 的秩 。 1 .关 于线 性 方 程 组 解 的存 在 性 定 理 1 线 性 方 程 组 AX—b 解臼 r A) rA) 有 ( 一 ( . 推 论 1 齐 次 线 性 方 程 组 AX一0必 有 解 。 推 论 2 若 r A) ( 一m, 对 任 意 研 维 列 向 量 b 线 性 方 则 , 程 组 AX一6都 有 解 。 推论 3 若 A 是 优 方 阵 , l 0 则 对 任 意 m 维 列 且 I , A ≠ 向 量 b 线 性 方程 组 AX=b都 有 解 , 2 关 于线 性 方 程 组 的 解 法 . 解 法 1 克 拉 默法 则 法 : 法仅 适 用 于线 性 方 程 组 AX 此 =b的系 数 矩 阵 A 是 方 阵 , A 的 行 列 式 D — i ≠ 0情 且 l A 形 。具 体 步 骤是 , 求 出 D 和 D ( D 的 第 i 换 上 常 数 先 把 列
高等代数-矩阵
• 列向量 n=1的特殊矩
阵
a1
a2
M
am
• 行向量 m=1的特殊矩阵
a1 a2 L an
特殊矩阵及其元素表示_5
• n维标准单位向量
1 0
0
e1
0
M
,
e2
1
M
,L
, en
0
M
0
0
1
特殊矩阵及其元素表示_6
• n阶基础矩阵Eij
0
O
Eij
0 O
a11 b11 a12 b12 a11 b11 a12 b12 a11 b11
a21 b21 a22 b22
a21
a22
b21
a12 b12 b22
矩阵的加减法2_运算规则
• 运算规则
✓交换律: A+B = B+A ✓结合律: (A+B)+C = A+(B+C) ✓0+A=A+0 = A ✓A+ (-A) = 0 ✓A+(-B) = A-B
产品 产量 产品1
分厂1 20 分厂2 30
产品2
17 20
产品3
12 10
3200
17 20
1102
这里2×3个数排成2行3列,成为一个整体,抛 去它所包含的实际意义,构成了高等代数中的 一个2×3阶矩阵。
关于矩阵_1
• 矩阵这个词是由西尔维斯特(Sylvester, 18141897)于1850年首先提出。他是犹太人,故他 在取得剑桥大学数学荣誉会考第二名的优异成 绩时,仍被禁止在剑桥大学任教。从1841年起 他接受过一些较低的教授职位,也担任过书记 官和律师。经过一些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霍 布金斯大学的教授,并于1884年70岁时重返英 格兰成为牛津大学的教授。他开创了美国纯数 学研究,并创办了《美国数学杂志》。在长达 50多年的时间内,他是行列式和矩阵论始终不 渝的作者之一。
高等代数第9章入-矩阵
§3 不变因子
• 一.行列式因子 • 定义 设-矩阵A()的秩为r, 对于正整数 k,1kr,A()中必有非零的k阶子式. A() 中全部k阶子式的首项系数为1的最大公 • 由定义可知, 对于秩为r的-矩阵, 行列式 因子一共有r个. • 行列式因子的意义就在于, 它在初等变换 下是不变的. 因式Dk()称为A()的k级行列式因子.
如此继续,A()便可化成所要求的形式.
• 例 用初等变换化-矩阵为标准形
1 A( ) 1 2
2 3 2 1
2 1
• 解
1 A( ) 1 2
1 1 2 1 1 2 0 0 2 3 2 3 1 1 1 1 1
0 d 1 ( ) 0 d 2 ( ) 0 0 0 0
0 A2 ( )
其中d1()与d2()都是首项系数为1的多
项式(d1()与bs()只差一个常数倍数),而
且d1()d2(). d2()能除尽A2()的全部 元素.
A( ) 1 2 2 2 2 2 1 2 2 2 2
三. -矩阵的逆矩阵 • 定义 设A()是一个n×n的-矩阵,如果有 一个n×n的 -矩阵B()使 A()B()=B()A()=E 则称A()是可逆的,称B()为A()的逆矩
• 推论 如果A()可逆,则
A*() 其中d=|A()|是数域中P一个非零常数. • 例2 设
d
-1()= 1 A
因为|A()|=0, 所以A()不可逆.
2 1 B ( ) 1 2 2 3 2 2
2 1 A( ) 1 2 2
高等代数课件北大版第四章矩阵
高等代数课件(北大版)第四章矩阵第一节:矩阵的概念及基本运算矩阵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础,是线性代数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数学和应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1 矩阵的定义定义1.1:矩阵是一个有规律的数表,其中的每一个数称为矩阵的一个元素,通常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例如:$$A=\begin{pmatrix}a_{11} & a_{12} & a_{13} \\a_{21} & a_{22} & a_{23} \\a_{31} & a_{32} & a_{33}\end{pmatrix}$$其中 $a_{ij}$ 称为矩阵 $A$ 的第 $i$ 行第 $j$ 列元素。
1.2 矩阵的基本运算1.2.1 矩阵的加法定义1.2:设 $A=(a_{ij})_{m \times n},B=(b_{ij})_{m \times n}$,则其和 $C=A+B$ 定义为矩阵 $C$ 的元素为 $c_{ij}=a_{ij}+b_{ij}$。
例如:$$A=\begin{pmatrix}1 &2 &3 \\4 &5 &6 \\7 & 8 & 9\end{pmatrix},B=\begin{pmatrix}-1 & -2 & -3 \\-4 & -5 & -6 \\-7 & -8 & -9\end{pmatrix},$$则 $C=A+B$ 得:$$C=\begin{pmatrix}0 & 0 & 0 \\0 & 0 & 0 \\0 & 0 & 0\end{pmatrix}$$1.2.2 矩阵的数乘定义1.3:设 $A=(a_{ij})_{m \times n}$,$k \in K$,则矩阵 $kA$ 定义为矩阵 $kA$ 的元素为 $ka_{ij}$。
高等代数 -矩阵
高等代数-矩阵矩阵(matrix)是一种代数对象,它是由元素排列成矩形形式的矩阵,通常用方括号括起来。
例如,一个3×3的矩阵A可以表示为:A = [a11 a12 a13a21 a22 a23a31 a32 a33]其中,a11, a12, ..., a33是矩阵A的元素。
一个m×n的矩阵可以表示成一个m 行n列的矩形矩阵,其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记作aij。
这样,一个矩阵可以用一个二维数组表示。
矩阵加法运算:设A和B是两个m×n的矩阵,它们的和A+B定义为一个m×n的矩阵C,其中C中每个元素都等于对应的A和B矩阵中相应元素之和,即Cij = Aij + Bij矩阵数乘运算:设A是一个m×n的矩阵,k是一个实数或复数,则kA定义为一个m×n的矩阵B,其中B中每个元素都等于对应的A中相应元素乘以k,即Bij = kAij矩阵乘法运算:设A是一个m×n的矩阵,B是一个n×p的矩阵,则它们的乘积AB定义为一个m×p的矩阵C,其中C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为Cij = ∑AikBkj (k=1,2,...,n)其中,∑表示对k从1到n的求和。
矩阵的逆:设A是一个n×n的方阵,若存在另一个n×n的方阵B,使得AB=BA=I,其中I是n×n的单位矩阵,则称B是A的逆矩阵,记作B=A-1。
只有可逆矩阵才有逆矩阵,而且逆矩阵是唯一的。
矩阵的转置:设A是一个m×n的矩阵,它的转置AT是一个n×m的矩阵,其中AT中第i 行第j列的元素等于A中第j行第i列的元素,即ATij = Aji矩阵的秩:一个矩阵的秩指的是它的行向量组或列向量组张成的线性空间的维数。
即一个矩阵的秩指的是它的非零行向量或非零列向量的极大线性无关组数。
代数方法 第四章__高等代数选讲之矩阵
分析 因为可逆矩阵的定义式是矩阵相乘可交换次序 的等式,所以可将等式进行恒等变形,变成 CD E(或
DC E )的形式,此时有 DC E(或 CD E )。利用 此可证明矩阵乘积可交换的命题。
由 AB A B 得 AB A B O ,即 AB A B E E 于是有 A E B E E 证 因为 A E 与 B E 为 n 阶方阵,则由上式知 A E 可逆 且 B E 为 A E 的逆矩阵,从而有 B E A E E 即 BA A B E E 故
A
k T
k
T
k 1
T T
k 1
A
注
当 A 可分解为 A T 时,可知 r A 1.
方法4 分块对角矩阵求方幂:对于分块对角矩阵
A1 A AN A1k 有 Ak
A' A, AA' A2 0
2 2 a11 a12 a12n 0 2 2 2 a21 a22 a2 n 0 则有 2 2 2 an1 an 2 ann 0
又 aij R 则有 aij 0, i, j 1,2,n
xy y2 yz
xz 1 1 1 yz 1 1 1 z 2 1 1 1 1,于是 T x2 y 2 z 2 3.
例2.
12
13
14
15
AB 例3、设 A, B 为 n 阶方阵,且 AB A B ,证明: BA.
3
T 例3、设 A 是 n 阶矩阵,满足 AA E,且 A 0 ,
《高等代数》课程中矩阵初等变换方法的应用
一、矩阵初等变换的概念矩阵初等变换是指通过一系列特定操作,使得矩阵的行或列发生变化。
这些操作包括交换两行(列)、某一行(列)乘以一个非零常数,以及某一行(列)加上另一行(列)的若干倍。
二、矩阵初等变换的作用1. 解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可以用矩阵表示,而矩阵初等变换可以通过变换矩阵的行(列)来方便地求解线性方程组,尤其是将矩阵化为阶梯形或最简形式可以大大简化求解的过程。
2. 求矩阵的逆通过对原矩阵进行一系列的初等变换,可以将矩阵变换为单位矩阵,从而求得原矩阵的逆矩阵。
3. 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矩阵初等变换在高等代数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如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领域。
三、矩阵初等变换的具体方法和步骤1. 行初等变换a. 将第i行乘以非零常数k:将矩阵第i行的每个元素都乘以kb. 将第i行加上第j行的k倍:将矩阵第i行的每个元素都加上矩阵第j行对应元素的k倍c. 交换第i行和第j行:将矩阵第i行和第j行进行互换2. 列初等变换a. 将第i列乘以非零常数k:将矩阵第i列的每个元素都乘以kb. 将第i列加上第j列的k倍:将矩阵第i列的每个元素都加上矩阵第j列对应元素的k倍c. 交换第i列和第j列:将矩阵第i列和第j列进行互换四、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举例1. 解线性方程组考虑如下线性方程组:2x + 3y – z = 14x + 7y + 2z = 23x + 5y + 2z = 2可以将以上方程组表示成矩阵形式,然后通过矩阵初等变换将该矩阵化为阶梯形或最简形式,进而求解方程组的解。
2. 求矩阵的逆假设有一个3阶方阵A,通过一系列的矩阵初等变换,将矩阵A变换为单位矩阵I,则I对应的矩阵就是A的逆矩阵。
3. 实际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矩阵初等变换常常被用于求解复杂的线性方程组、矩阵求逆、解析几何等问题中,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三维变换、机器学习中的回归分析等领域。
五、矩阵初等变换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1. 矩阵初等变换并不改变矩阵的秩矩阵初等变换可以将矩阵变换为它的行阶梯形或行最简形,但是这些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四章矩阵知识点总结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四章矩阵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四章 矩阵( * * * )一、复习指导:矩阵这一章节可以说是一个基础章节,它不仅很重要,而且还是其他章节的基础,学好矩阵十分重要,我们要对逆矩阵,转置矩阵,对称矩阵等等的概念都要弄清楚,除此之外,还要知道矩阵的运算性质,矩阵的秩。
在考试中,很有可能会出与矩阵这一章节有关的证明题,例如证明相互关联的矩阵的秩,矩阵的逆之间的关系,还有可能有与求矩阵的逆有关的题目。
总的来说,这一个章节是一个关键的章节,高等代数这本书里面的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学好了矩阵能够为后面的章节夯实基础。
二、考点精讲:(一) 基本概念及其运算1.基本概念矩阵—形如⎪⎪⎪⎪⎪⎭⎫ ⎝⎛mn m m n n a a a a a aa a a212222111211称为m 行n 列的矩阵,记为n m ij a A ⨯=)(,行数与列数相等的矩阵称为方阵,元素全为零的矩阵称为零矩阵。
(1)若矩阵中所有元素都为零,该矩阵称为零矩阵,记为O 。
(2)对n m ij a A ⨯=)(,若n m =,称A 为n 阶方阵。
(3)称⎪⎪⎪⎭⎫ ⎝⎛=11 E 为单位矩阵。
(4)对称矩阵—设n n ij a A ⨯=)(,若),,2,1,(n j i a a ji ij ==,称A 为对称矩阵。
(5)转置矩阵—设⎪⎪⎪⎪⎪⎭⎫⎝⎛=mn m m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记⎪⎪⎪⎪⎪⎭⎫⎝⎛=mn n n m m Ta a a a a a a a a A212221212111,称T A 为矩阵A 的转置矩阵。
(6)同型矩阵及矩阵相等—若两个矩阵行数与列数相同,称两个矩阵为同型矩阵,若两个矩阵为同型矩阵,且对应元素相同,称两个矩阵相等。
(7)伴随矩阵—设n n ij a A ⨯=)(为n 矩阵,将矩阵A 中的第i 行和j 列去掉,余下的元素按照原来的元素排列次序构成的1-n 阶行列式,称为元素ij a 的余子式,记为ij M ,同时称ij j i ij M A +-=)1(为元素ij a 的代数余子式,这样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自己的代数余子式,记⎪⎪⎪⎪⎪⎭⎫⎝⎛=*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称为矩阵A 的伴随矩阵。
47高等代数(北大三版)第五章 矩阵PPT课件
n
a
m
1
am2
a
m
n
b
m
1
bm 2
bm
n
5
A和B加法定义为:
a11 b11 ABa21 b21
am1 bm1
a12 b12 a22 b22
am2 bm2
a1n b1n
a2n
b2n
amn bmn
定义3(矩阵的乘法)给定一个 mn矩阵和一个 n l
矩阵
a11 a12
A
a21
a22
am1 am 2
a1n
a2n
amn
b11 b12
b1l
B
b21
b22
b2l
bn1 bn 2
bnl
6
A和B的乘法定义为
n
a1i bi1 i1
n
AB a2ibi1
i1
n
amibi1
i1
n
a1i bi 2
i 1 n
a2i bi 2
i 1
n
ami bi 2
二、教学目的 1. 掌握矩阵的加法、乘法以及 数与矩阵的乘法运算法则及其基本性 质,并能熟练地对矩阵进行运算。 2. 掌握转置矩阵及其运算性质。 3. 掌握方阵的幂、方阵的多项式。
三、重点、难点 矩阵的乘法运算法则及其基本性质,转置矩阵及其运算性质。
3
5.1.1 认识矩阵
设F是数域, 用F的元素 a i j 排成的m行n列的数表
例6 证明: 如果CAAC,CBBC, 则有 (AB)CC(AB); (AB)CC(AB).
10
5.1.4 方阵的多项式
单位矩阵 :主对角线上全是1,其余元素全是0的方阵称为单位矩
高等代数第四章矩阵知识点复习与相关练习
6. 证明关于秩的不等式: 1) r(A) + r(B) − n ≤ r(AB) ≤ min{r(A), r(B)}, r(A + B) ≤ r(A) + r(B); 2) 设 A, B ∈ P n×n, 且 AB = 0, 证明:r(A) + r(B) ≤ n;
()
(
)
对方程 Y C = B, C −初−等−−列−变−换→
E
.
B
Y = BC−1
4.2 相关练习
一. 填空题
1.设 A ∈ P n×m, B ∈ P m×s,则 r(AB) ≤
。
2
2.对一个 s × n 矩阵 A 作一次初等列变换就相当于在 A 的
边乘上一个相应的
初等矩阵。
3.设 A ∈ P n×n,写出 A 可逆的充要条件:
14. 设 A, B 是 n 级可逆方阵, A 0
=
0A
,
=
.
0 B
B0
k111
15.
设矩阵 A =
1 1
k 1
1 k
1 1
,
且
r(A) = 3,则 k =
.
111k
16. 设 A 为 3 级方阵,若 |A| = 2, 则 |2A| =
.
17. 设 A 是实对称矩阵,若 A2 = 0, 则 A =
7. 证明:若 A, B 分别为 n × m, m × n 矩阵,则 |λEn − AB| = λn−m|λEm − BA|.
高等代数课件--第四章 矩阵§4.2 矩阵的运算
为反对称矩阵;A可表示为一个对称矩
阵与一个反对称矩阵之和。
例4 A反对称,B对称.证明: 1)A2对称.2)ABBA对称; AB+BA反对 称. 3)AB反对称的充要条件为 AB=BA. 例5 A为n级实对称矩阵,且A2=0,证明:A=0。
§4.2 矩阵的运算
一、加法
1. 定义
设A=(aij)sn, B=(bij)sn 则矩阵
C = (cij)sn=(aij+bij)sn 称为矩阵A与B的和,记作 C=A+B.
2.性质
1)交换律 2)结合律 3) A+0=A 4) A+(A)=0 A+B=B+A
(A+B)+C=A+(B+C )
3.减法:A B= A+(B)
1. 定义
设A=(aij)sn, kP, 记矩阵
B = (kaij)sn 称B为矩阵A与k的数量乘积,记作 B=kA.
2.性质:
1) (k+l)A=kA + lA 2) k (A+B)= kA + kB 3) k(lA)=(kl)A 4) 1A=A
5) k (AB)= (kA)B= A(kB)
6) 若A是n级方阵,则|kA|=
(AB)k与AkBk 是否相等?如果不等,
又需要添加什么条件?
7) 对于两个n级矩阵A, B,当AB=0时, R(A) + R(B) n 8) 对于n级矩阵A, 当A2=0时,
R(A+E) + R(AE) = n
9) 对于n级矩阵A, 当A2=A时, R(A) + R(AE) = n三、数量乘法(数乘) Nhomakorabea 性质:
高等代数中的行列式与矩阵 关系与计算方法
高等代数中的行列式与矩阵关系与计算方法高等代数中的行列式与矩阵:关系与计算方法高等代数是现代数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行列式与矩阵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行列式与矩阵的关系以及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1. 行列式的概念与性质行列式是一个方阵所具有的一个标量值。
对于一个n阶方阵A,其行列式记作det(A)或|A|,其定义如下:det(A) = a₁₁·a₂₂·...·aₙₙ - a₁₂·a₂₁·...·aₙₙ₋₁ +a₁₃·a₂₃·...·aₙₙ₋₂ - ... + (-1)^(n+1)·a₁ₙ·a₂ₙ₋₁·...·aₙ₁其中,aᵢₙ代表矩阵A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
行列式具有以下性质:- 若矩阵A的两行或两列互换,则行列式的值变号。
- 若矩阵的某一行(列)元素全为0,则其行列式的值为0。
- 若矩阵的某行(列)有两个元素相同,则其行列式的值为0。
- 若矩阵的某行(列)是另一行(列)的倍数,则其行列式的值为0。
- 两个矩阵进行加减运算时,其行列式的值也分别相加减。
2. 矩阵的概念与性质矩阵是由数字按照矩形排列而成的数表,常用来表示线性方程组和线性变换。
一个矩阵由m行n列的元素构成,记作A =[aᵢₙ]ᵢ₌₁₋₁,...,m ₋ j₌₁,...,n。
矩阵具有以下性质:- 矩阵的行数与列数分别称为其阶数。
- 若两个矩阵的对应元素相等,则这两个矩阵相等。
- 矩阵的加法与减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 矩阵的乘法满足结合律,但不满足交换律。
- 矩阵的转置是指将矩阵的行与列互换,记作Aᵀ。
3. 行列式与矩阵的关系行列式与矩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个方阵A的行列式可以用它的元素构成的矩阵来表示,即:|A| = det(A) = [a₁₁, a₁₂, ..., a₁ₙ][a₂₁, a₂₂, ..., a₂ₙ][..., ..., ..., ...][aₙ₁, aₙ₂, ..., aₙₙ]其中,aᵢₙ代表矩阵A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
高等代数教案-第5章矩阵
第五章 矩 阵教学目的:1. 掌握矩阵的加法,乘法及数与矩阵的乘法运算法则。
及其基本性质,并熟练地对矩阵进行运算。
2. 了解几种特殊矩阵的性质。
教学内容:矩阵的运算1 矩阵相等我们将在一个数域上来讨论。
令F 是一个数域。
用F 的元素a ij 作成的一个m 行n 列矩阵A= ⎪⎪⎪⎪⎪⎭⎫ ⎝⎛a aa aa a a a a mn m m n nΛΛΛΛΛΛΛ212222111211 叫做F 上一个矩阵。
A 也简记作(a ij )。
为了指明 A 的行数和列数,有时也把它记作A mn 或 (a ij )mn 。
一个 m 行n 列矩阵简称为一个m*n 矩阵。
特别,把一个n*n 矩阵叫做一个 n 阶正方阵,或n 阶矩阵。
F 上两个矩阵,只有在它们有相同的行数和列数,并且对应位置上的 元素都相等时,才认为上相等的。
以下提到矩阵时,都指的是数域F 上的矩阵。
我们将引进三种运算:数与矩阵的乘法,矩阵的加法以及矩阵的乘法。
先引入前两种运算。
2 矩阵的线性运算定义 1 数域F 的数 a 与F 上一个m*n 矩阵A=(a ij ) 的乘法aA 指的是m*n 矩阵(aa ij ) 定义 2 两个m*n 矩阵A=(a ij ),B=(b ij ) 的和A+B 指的是m*n 矩阵(a ij +b ij )。
注意 ,我们只能把行数相同,列数相同的两个矩阵相加。
以上两种运算的一个重要特例是数列的运算。
现在回到一般的矩阵。
我们把元素全是零的矩阵叫做零矩阵,记作0。
如果矩阵 A=(a ij ), 我们就把矩阵(- a ij ),叫做A 的负矩阵,记作—A 。
3 矩阵线性运输的规律A+B=B+A ;(A+B)+C=A+(B+C); 0+A=A ; A+(-A)=0;a(A+B)=Aa+Ab ; (a+b)A=Aa+Ba ; a(bA)=(ab)A ;这里A,B 和 C 表示任意m*n 矩阵,而a 和 b 表示 F 中的任意数。
高等代数 矩阵的运算
b1m
b2m
,
bnm
A 的第 j 列元素为 a j1,a j2 , ,a jn ,
n
n
BA 中的 (i, j)元素为 bkia jk a jkbki .
k 1
k 1
3.对称矩阵 反对称矩阵
定义 设 n 级方阵 A aij ,
(1) 若 A 满足 A A, 即 a ji aij , i, j 1, 2, , n
3
32
0 0 2 0 0 0 0 3
由此归纳出
k
Ak
0
0
kk 1 k
0
kk 1k2
2
kk 1
k
k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之.
当 k 2 时,显然成立. 假设 k n 时成立,则 k n 1时,
n
An1
An A
0
nn1 n
nn 1n2
2
nn1
0
1
0 1 ,
乘B 的第 j 列相应元素相加得到.
如
1 3 5
2 2 8
3 1 9
1 6
6 0
8 不存在. 1
例1
C 2 1
4 2
222 3
4
622
16 8
?
32 16 22
例2 设
1 A 1
0
0 1 5
1 3 1
2 0 4
B
0 1 3 1
3 2 1 2
4 1 1
ka1n
即
kA
ka21
ka22
ka2
n
.
kas1 kas2
kasn
2.性质
(1) ()A ( A) ; (2) ( )A A A ; (3) ( A B) A B ;
高等代数与结构力学中的矩阵计算方法比较
高等代数与结构力学中的矩阵计算方法比较矩阵计算方法在高等代数和结构力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两个领域中,矩阵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线性方程组、特征值问题、矩阵分解等数学和物理问题。
然而,由于高等代数和结构力学的不同特点,矩阵计算方法在这两个领域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高等代数中的矩阵计算方法主要关注矩阵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在高等代数中,矩阵被视为一种抽象的数学对象,其元素可以是实数、复数或其他数域的元素。
矩阵的运算包括加法、乘法、转置等操作,而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矩阵分解等概念也是高等代数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等代数中,矩阵计算方法的重点是研究矩阵的性质和运算规则,以及利用这些性质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与之相比,结构力学中的矩阵计算方法更加注重矩阵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在结构力学中,矩阵通常表示刚度矩阵或质量矩阵,用于描述结构物的力学特性。
结构力学中的矩阵计算方法主要应用于解决结构物的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
例如,在静力学中,矩阵计算方法可以用于求解结构物的平衡方程,确定结构物的内力分布。
在动力学中,矩阵计算方法可以用于求解结构物的振动模态和频率,预测结构物的动力响应。
在结构力学中,矩阵计算方法的重点是研究矩阵的物理意义和应用,以及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结构力学问题。
尽管高等代数和结构力学中的矩阵计算方法有所差异,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它们都依赖于矩阵的基本运算,如加法、乘法和转置。
这些基本运算是矩阵计算方法的基础,无论是在高等代数还是结构力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它们都需要利用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解决实际问题。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矩阵的重要性质,它们可以用于描述矩阵的特征和行为,进而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高等代数和结构力学中的矩阵计算方法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高等代数中的矩阵计算方法更加注重理论推导和数学证明,而结构力学中的矩阵计算方法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 a2 A1 = b1 b2 5c 5c 2 1
4 鞍山师范学院数学系
高等代数方法技巧——小胡糊工作室
E − BD −1 A B E −1 E C D −D C 0
0 A − BD −1C = E 0
0 D
类似地,若 A 可逆, D 是否可逆未知或不可逆,只能得到前者;若 D 可逆, A 是 否可逆未知或不可逆,只能得到后者. 二、连续性理论 例如东北大学 2002 年真题的最后一题中的方法就是连续性理论: 设 A, B, C , D 均为 n 阶方阵,且 AC = CA . 求证: A B = AD − CB . C D 证明:若 A 可逆,则 E −1 −CA
第五步: A4 的第二行加上第一行的 3 倍,得
4b3 5c3 + 2b3 + a3
a3
a1 a2 A5 = 4b1 + 3a1 4b2 + 3a2 5c + 2b + a 5c + 2b + a 1 1 2 2 2 1
第六步: A5 的第一行乘以 2,得
4b3 + 3a3 5c3 + 2b3 + a3
A 0 B D − CA−1 B = A ⋅ D − CA−1 B = A( D − CA−1 B) = AD − ACA−1 B = AD − CAA−1 B = AD − CB
所以 A C 这个结果类似于二阶矩阵的乘法. A B 若将 化为准下三角矩阵,这里类似于上面方法简化讨论: C D 引入列消法阵: B D = AD − CB
这两种方法得到了同一个结果. 再说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
A B A B 对分块矩阵 . ,不妨设 A 可逆, AC = CA ,计算 C D C D
4b3 + 3a3 5c3 + 2b3 + a3
a3
思路, 对这样的分块矩阵的计算行列式的问题需要把分块矩阵化成准上三角或准 A B 下三角矩阵. 在这里化成准上三角矩阵. 为了将 化成准上三角矩阵,必 C D 须将 C 的位置化为 0 ,由 A 可逆可知,可以用第一行(块行)去消 C ,由于
0 = C − CA−即可. 先对单位矩阵作这样的初等变换,得 E −1 −CA 这个矩阵叫做行消法阵,这是因为: E −1 −CA 将 C 消去了. 因为
E 0
−1
0 E
0 A B A B = −1 E C D 0 D − CA B
a2 b2 c2
a3 2 0 0 b3 , B = 3 4 0 . 1 2 5 c3
第一种理解法:初等变换法
2 1 1 1 1 1 B= 1 3 1 4 1 1 1 1 1 1 1 1 2 1 5
a3
α1 α 对 A 按行分块: A = 2 ,对 B 按列分块: B = ( β1 , β 2 ,⋯ , β m ) ⋮ αm
那么
2 鞍山师范学院数学系
高等代数方法技巧——小胡糊工作室
α1 b11α1 + b12α 2 + ⋯ + b1mα m α 2 b21α1 + b22α 2 + ⋯ + b2 mα m BA = (bij ) s×m = ⋮ ⋮ α m bs1α1 + bs 2α 2 + ⋯ + bsmα m 表明 BA 的行向量组能由 A 的行向量组线性表出,或说, BA 的任何一个行向量 都是 A 的行向量组的线性组合,且它们的组合系数是 B 对应行的分量;
到这, 我们很容易看出, 要对矩阵 A 作一个初等行 (列) 变换, 就相当于 A 右 (左) 乘一个对单位矩阵作同样的初等变换后得到的矩阵即可.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可逆矩阵都可表为一系列初等矩阵之积,那么矩阵 A 左 (右)乘一个可逆矩阵就相当于对 A 的列作相应的一系列的初等列(行)变换.
a1 例 1:设 A = b1 c 1
高等代数方法技巧——小胡糊工作室
方法小结
一、分块矩阵 从初等矩阵说起, P (i, j ) 表示交换单位矩阵 E 的第 i 行(列)与第 j 行(列) 得到的初等矩阵; P(i (c)) 表示单位矩阵 E 的第 i 行(列)乘以数 c 得到的初等矩 阵; P(i, j (k )) 表示单位矩阵 E 的第 i 行加上第 j 行的 k 倍,也表示单位矩阵 E 的 第 j 列加上第 i 列的 k 倍所得到的初等矩阵.
0 D
E − BD −1 E 0
列消法阵: E −1 −D C 至于行列式的计算,这里就不重复做了. A B 例 2、对分块矩阵 ,设 A, D 均可逆,则有 C D 0 E
E −CA−1
0 A B E − A−1 B A 0 = −1 E C D 0 E 0 D − CA B
εE + A B
C D
= (ε E + A) D − CB
上式两端显然是关于 ε 的连续函数,对上式令 ε → 0 ,可得
A C B D
= AD − CB .
若 A 不是幂零矩阵,则 A 必有非零特征值,设 λ1 , λ2 ,⋯ , λs ( s < n) 为 A 的所有非零 特征值,并设 δ = min { λ1 , λ2 ,⋯ , λs } ,则 ∀ε ∈ (0, δ ) , ε E + A 可逆. 用上面方法同样可得
a3
a1 a2 A3 = b1 b2 5c + 2b + a 5c + 2b + a 1 1 2 2 2 1
第四步: A3 的第二行乘以 4,得
b3 5c3 + 2b3 + a3
a3
a1 a2 A4 = 4b1 4b2 5c + 2b + a 5c + 2b + a 1 1 2 2 2 1
Em 0
和
− A λ Em λ En B
A λ Em − AB 0 = λ En En λ B A λ Em = En 0 λ En − BA A
0 λ Em Em − B λ En B
BA = ( β1 , β 2 ,⋯ , β m )(aij ) m×n = ( a11β1 + a21β 2 + ⋯ + am1β m ,⋯ , a1n β1 + a2 n β 2 + ⋯ + amn β m )
表明 BA 的列向量组能由 B 的列向量组线性表出,或说, BA 的任何一个列向量 都是 B 的列向量组的线性组合,且它们的组合系数是 B 对应列的分量;
上面两个等式两边同时取行列式可得
λ n λ Em − AB = λ m λ En − AB
若 λ ≠ 0 ,则 λ Em − AB = 0 等价于 λ En − AB = 0 ,故
AB 与 BA 有相同的非零特征值(包括重数)
或说
AB 与 BA 的特征值之差 m − n 个 0.
0 0 法二) :考虑分块矩阵: B 0 因为
a3 b3 5c3
1 鞍山师范学院数学系
高等代数方法技巧——小胡糊工作室
第二步: A1 的第三行加上第二行的 2 倍,得
a2 a1 A2 = b1 b2 5c + 2b 5c + 2b 1 2 2 1
第三步: A2 的第三行加上第一行,得
b3 5c3 + 2b3
∵ AC = CA
0 A B A B = −1 E C D 0 D − CA B
∴
A B E = C D −CA−1
0 A B E ⋅ = −1 E C D −CA
0 A B A B = E C D 0 D − CA−1 B
2 0 0 知道这个一般性理论后,现在回头看例子,由于 B = 3 4 0 ,故 1 2 5 2α1 a1 a2 BA = 3α1 + 4α 2 = 4b1 + 3a1 4b2 + 3a2 α + 2α + 5α 5c + 2b + a 5c + 2b + a 1 1 2 2 2 1 2 3 1
E − A−1 B E 0 E − A−1 B A B A − A−1 BC = E C D C 0
可得 A B = AD − A−1 BCD C D 若要以 D 得到最简化的结果,还得要求 D 可逆和 BD = DB ,得 行消法阵:
A C B D
= AD − CB .
综上所述,恒有
A C B D
= AD − CB .
5 鞍山师范学院数学系
高等代数方法技巧——小胡糊工作室
连续性理论适合于一般的结论对可逆的情况容易解决而不可逆的情况不容 易解决的不可逆的情况. 下面用分块矩阵法和连续性理论方法探讨 AB 与 BA 的特征值的关系. 不妨设 A 为 m × n 矩阵, B 为 n × m 矩阵. 分块矩阵法: 分块矩阵法: 法一) :注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