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山楼金矿简介 辽矿的控制_孟宪刚
局部构造环境演化差异性对于成矿的控制作用——以辽西地区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为例
![局部构造环境演化差异性对于成矿的控制作用——以辽西地区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4f1b59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1.png)
局部构造环境演化差异性对于成矿的控制作用——以辽西地区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为例张璟;邵军;赵东芳;周永恒;王宏博【摘要】辽西地区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空间位置相距较近,同属华北陆块北缘东段,且均产于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中.然而,东五家子金矿作为石英脉型金矿的代表,与以排山楼金矿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在成矿机制、成矿时代及成矿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通过对比分析上述2个金矿的矿床特征,认为局部构造环境演化差异性造成了二者成矿的不同.与此同时,内蒙地轴宝国老隆起石英脉型金矿密集分布的格局与燕山褶皱带北镇隆起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稀疏分布的格局,这一鲜明反差现象也依据“波的传导”理论得到了较好的解释.与宝国老隆起具有相似局部构造环境的旧庙隆起已发现金矿点稀少,且存在明显Au化探异常,因而有望在该区域发现“东五家子式”金矿.【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5(024)006【总页数】9页(P545-553)【关键词】东五家子金矿;排山楼金矿;局部构造环境;内蒙地轴;燕山褶皱带;辽西【作者】张璟;邵军;赵东芳;周永恒;王宏博【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P542.2辽西地区(阜新-朝阳-锦州一线)位于华北陆块北缘东段,为西伯利亚板块、欧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复合作用叠加区,具有构造演化期漫长、构造作用复杂、成矿作用类型丰富等特点.以赤峰-开原E-W向区域性深大断裂为界,北部为兴蒙造山带(Ⅰ1),南部为华北陆块(Ⅰ2).华北陆块辽西部分被E-W向凌源-北票断裂划分为内蒙地轴(Ⅱ1,北部)和燕山褶皱带(Ⅱ2,南部)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内蒙地轴出露大面积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图1),形成与该岩系密切相关的大量金矿床(集中于宝国老隆起Ⅲ1).燕山褶皱带仅于其东部(北镇隆起)出露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虽产出以排山楼金矿为代表的大型金矿床,但就矿床数量而言远远不及内蒙地轴.前人针对辽西地区基础地质问题、区域构造演化及金矿床特征等方面作了大量有益探讨[1-10],但就区域中内蒙地轴(Ⅱ1)与燕山褶皱带(Ⅱ2)金矿产出差异性缘由研究者甚少.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2个相邻构造单元金矿产出现状呈现如此大的差异性?宝国老隆起产出数量庞大(约101处)但规模较小的中小型金矿床、矿化点,北镇隆起产出数量较小(约8处)但规模可观的大中型金矿床,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于上述2个成矿差异性构造单元各自选取东五家子金矿(宝国老隆起)与排山楼金矿(北镇隆起)作为典型矿床,研究各自成矿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各自构造单元演化环境对于成矿的影响,试图揭示辽西地区产自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但成矿特点、成矿时代、成矿类型等方面却大相径庭的两类金矿床的缘由.如上所述,以凌源-北票断裂为界,北部为内蒙地轴,南部为燕山褶皱带.内蒙地轴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宁城拗陷、宝国老隆起及旧庙隆起.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广泛发育,变质表壳岩主要为原地层划分中“小塔子沟岩组”,仅于旧庙隆起出露原“大营子岩组”和原“瓦子峪岩组”,“小塔子沟岩组”岩性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辉石麻粒岩、辉石变粒岩及花岗片麻岩等,恢复其原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夹科马提岩、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硅铁质岩[1],变质相达到麻粒岩相.燕山褶皱带仅于东部北镇隆起出露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变质表壳岩为原“大营子岩组”和“瓦子峪岩组”,岩性主要为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夹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变粒岩、大理岩及磁铁石英岩,恢复其原岩主要为中酸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及碳酸盐岩[1],变质相为高—低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上述变质表壳岩以包体形式“漂浮”于太古宙变质深成岩(TTG岩系及花岗岩)中.研究区内与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密切相关的金矿床数量众多,内蒙地轴构造单元中金矿床(点)多达101处,尤以宝国老隆起最为典型,金矿床(点)呈“蜂窝状”展布,如东五家子金矿、二道沟金矿、小塔子金矿等.相形之下,燕山褶皱带北镇隆起中金矿床(点)呈“星点稀疏状”分布,如排山楼金矿、王蛮沟金矿等.2.1 矿床地质特征东五家子金矿位于宝国老隆起NE向金成矿带,赋矿围岩主要为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原小塔子沟岩组),其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辉石麻粒岩和辉石变粒岩等,恢复其原岩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建造[10](图2).矿区内构造类型包括前寒武纪同变质期形成的NE向片麻理、紧闭褶皱、韧性剪切带等构造,及后寒武纪构造变形作用期形成的NE、NW、E-W及N-S向4组方向脆性断裂构造,其中以NW向和NE向断裂构造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据研究[11],矿区南部NE向凌源-北票断裂与东部NW向二道营子断裂是金成矿导矿构造,其伴生次级NW、NE向断裂为容矿构造.断裂构造初始发育期伴随的韧性变形构造分异作用与区域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热液活动使金等成矿元素得到初步富集.但笔者认为相较排山楼金矿而言,其韧性剪切金富集作用较微弱,因而未能在断裂构造初始发育期形成大规模金矿化.燕山期大规模构造运动使得上述断裂构造重新活化,岩浆作用伴随的期后热液活动使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中的金得到充分活化、富集,形成大规模石英脉型金矿化带.容矿断裂与含金石英脉主要分布于上述两条区域性大断裂上盘1~4 km范围内的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中,远离该范围容矿断裂和石英脉数量急剧减少,蚀变与矿化减弱.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脉岩发育,主要有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流纹斑岩、辉绿岩和煌斑岩等,其中煌斑岩脉作为金元素沉淀的“屏障体”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常与含金石英脉伴生产出[12].围岩蚀变不太发育,分带性不明显,主要包括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等[12].成矿阶段可划分为:①早期硅化阶段,由乳白色石英和粗粒黄铁矿组成,以石英为主,含有少量自然金;②黄铁矿、金矿化阶段,主要由黄铁矿、烟灰色石英和金矿物等组成,黄铁矿呈细粒,金矿物为自然金;③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由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烟灰色石英、黄铁矿、银金矿等组成,是金的主要成矿阶段;④碳酸盐阶段,主要形成方解石.2.2 成矿作用海西期—燕山晚期,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陆块之间的多期次陆陆碰撞拼合作用及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使得东五家子金矿所在区域太古宙变质岩基底重新活化、重熔,形成壳幔混合源岩浆.岩浆上侵作用形成区域内花岗质侵入岩的同时,其伴生的底辟作用也使岩体周围形成一系列断裂构造,进入其中的岩浆热液由于压力不断积累而引发破裂作用[13].热液以“断层阀”模式运移,随次一级构造沿裂隙上升,进入围岩断裂体系过程中萃取围岩(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含矿流体.含矿流体与下渗的大气降水混合,引起温压条件剧烈变化,发生成矿物质的沉淀,充填到变质岩区断裂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后期构造活动使石英脉破裂形成新的裂隙,温度较低的含矿热液上升进一步富集成矿.东五家子金矿为赋存于太古宙变质岩中、燕山期成矿的造山型金矿[13].3.1 矿床地质特征排山楼金矿位于北镇隆起的北部,矿区出露地层包括: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原大营子岩组)、中元古界长城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图3).其中,变质表壳岩为一套层状变质基性火山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为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浅粒岩夹透镜状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呈条带状或“孤岛”状分布于大面积变质深成岩中.变质深成岩岩石类型包括黑云斜长片麻岩、长英质片麻岩及花岗质片麻岩.其中,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要的含矿岩石类型,呈大面积展布;长英质片麻岩零星分布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变质表壳岩中,为矿区另一种重要的含矿岩石类型[2].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白云岩,部分岩段经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白云质糜棱岩.王长青等[3]认为矿体顶板围岩高于庄组白云质糜棱岩或糜棱岩化白云岩在成矿过程中多起到矿化屏障作用,是成矿的重要因素. 矿区内韧性剪切构造发育,主要分为E-W向韧性剪切带和NE向韧性剪切带.E-W 向韧性剪切带按空间分布可分为北、中、南3条韧性剪切带:北带位于排山楼一北营子一带,中带分布在尖山一石门沟一带,南带分布于寨子沟-上两家子北山一带.排山楼金矿的形成与北带关系密切.孟宪刚[4]指出,华北陆块东北缘的吉黑褶皱系及华北陆块南缘的特提斯构造域,均是从古生代以来经持续碰撞焊接,直至印支期才最终褶皱成山.华北陆块在其南部的扬子等陆块的碰撞推动下持续北上,直至遇到强大的西伯利亚陆块.华北陆块经顺时针旋转后,中国诸多陆块才最终拼贴于西伯利亚陆块南侧,E-W向韧性剪切带就是在这一构造运动背景下形成的.可见,E-W向韧性剪切带最终定形于海西末期-印支期.燕山期留存的NE向韧性剪切带规模较小,分为东、西两条带:西带位于尖山沟一排山楼东沟一带,东带位于二道岭一北营子南山一带.燕山期华北陆块受到太平洋板块NWW向俯冲作用,NE向韧性剪切带即形成于这一时期[3].排山楼金矿赋存于E-W向排山楼-北营子韧性剪切带与NE向尖山沟-排山楼东沟韧性剪切带交汇锐角区间的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中.可见,E-W向韧性剪切作用和NE向韧性剪切作用对于排山楼金矿的最终形成均起到一定的成矿作用.矿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形成时期主要为燕山期,其次为海西期及新太古代.新太古代辉绿岩分布于矿区西南部,经韧性剪切作用形成斜长角闪质初糜棱岩.海西期上两家子黑云母花岗岩和靳家店花岗岩均遭受北东向韧性剪切作用,暗示该期韧性剪切作用发生于海西期之后.矿区东北部分布有大石头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未遭到韧性剪切作用,其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说明中侏罗世之后区域大规模韧性剪切作用结束.区域内脉岩较复杂,主要包括花岗斑岩脉、流纹斑岩脉、石英闪长玢岩脉、玄武玢岩脉及煌斑岩脉.围岩蚀变较为发育[5].水平方向上,蚀变带可以分为外、中、内三带:外带为绿色蚀变带,为热液交代角闪石、黑云母的产物.其中绿色黑云母的形成是重结晶的黑云母遭受退色蚀变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退铁的过程[5];中带为面状碳酸盐化带;内带为黄铁矿-绢云母化带,该带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蚀变带从外向内呈现变过渡关系,强变形的矿化中心蚀变类型最为复杂,向两侧趋于简单.垂向深度上,钾长石化较发育.蚀变发生的时序依次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绢云母化、钾长石化,均为变质变形期含矿流体充填、交代热构造带的产物.金矿体或矿化体发育于蚀变带中心部位的黄铁矿-绢云母化带和钾长石化带内,并表现出蚀变越强,金矿化富集越好的特征.根据蚀变岩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种矿石类型:蚀变黑云斜长糜棱岩型矿石与蚀变长英质糜棱岩型矿石,后者主要分布在矿体浅部,向深部逐渐过渡为黑云斜长糜棱岩型.3.2 成矿作用据研究,排山楼金矿金质来源于黑云斜长糜棱岩与长英质糜棱岩等变质深成岩[6-7].不难理解,变质深成岩的形成过程,也是金初步富集的一个阶段.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将极大地促使地层中的金等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能够进入成矿过程.是否可作为金矿源层不仅取决于岩石含金丰度,更重要的是看是否有条件将其释放出来,而变质作用恰是释放金的一个很好的途径[8].排山楼金矿所处的华北陆块北缘从新太古代晚期至燕山期经历了复杂、多期的构造运动,从新太古代晚期最初的韧性剪切带形成开始,每一次构造运动对于发育于太古宙变质岩系中的早期韧性剪切带都存在进一步叠加与改造,对于分散其中的金质也同步进行了再富集.矿区内广泛发育的海西期E-W向韧性剪切带和印支—燕山期NE向韧性剪切带交汇处为金成矿的最有利部位,便证实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对于金成矿的联合控制作用(表1).由于不同期次构造叠加成矿作用对于金矿的形成均起到一定富集作用,所以前人在矿区中获得不同测年结果的样品也成为可能(表2).因此,针对排山楼金矿这样的多期次成矿矿床,成矿期的概念无法单一化,其主要成矿期为海西期,最终定位成矿期为燕山期,但没有之前多次构造叠加成矿作用,也难以形成排山楼如此大规模的金矿床.付山岭等[9]指出,由于构造运动的多旋回性,韧性剪切带的活动也将是多期次的,那么多期次的韧性剪切活动必然造成Au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过程的多阶段性,这样多次富集叠加便可提供充足的成矿物质而形成富而大的金矿床.排山楼金矿为产于太古宙变质岩中的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通过东五家子金矿、排山楼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可以认识到,虽然二者均产自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且均处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构造成矿环境下,但其成矿特点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3).是什么原因造成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的成矿差异性,笔者认为局部构造环境演化的不同起到关键作用.与此同时,东五家子金矿所在内蒙地轴宝国老隆起之上石英脉型金矿密集分布,而燕山褶皱带北镇隆起构造单元中仅有数个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分布,这也与局部构造环境演化不同相关.如前所述,以凌源-北票区域性深大断裂为界,北面为内蒙地轴,南面为燕山褶皱带.内蒙地轴的形成与发育具有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发生过多次拼合增生事件.伴随着中元古代华北陆块北缘裂解为E-W向裂谷,沉积了一套中元古界地层,之后的隆升造山作用标志着内蒙地轴雏形的形成,其判断依据主要为华北陆块北缘从中元古代早期到晚期沉积的变质地层原岩建造可以分为陆缘裂谷型、被动陆缘型和活动陆缘型,分别代表了古大陆边缘不同演化阶段构造环境特点[14].中元古界地层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关系,且发生了明显的变质变形作用,从而证明有一次造山作用的发生.同时,凌源-北票区域性深大断裂最初形成于元古宙也为该次造山作用提供了佐证[15].该阶段的造山作用对于华北陆块北缘地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垂直升降作用为主,并没有水平强烈褶皱作用,因此该阶段在内蒙地轴部位不可能形成与韧性剪切作用相关的“排山楼式”金矿类型.因抬升有限[16],“东五家子式”金矿类型也未形成.西伯利亚构造域对华北陆块北缘的影响于海西期达到高峰.随着古亚洲洋的消失,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陆块实现拼接,内蒙地轴所处部位得到进一步抬升,内蒙地轴以北、以南均发生强烈褶皱作用,以北形成兴蒙造山带,以南在陆块基础上形成燕山褶皱带.由于内蒙地轴处于相对隆起部位,类似“波的传导”中的波峰位置(图4),因而受到水平作用力引发的褶皱效应也相对较弱,而两侧构造单元则处于“波的传导”中的转折端位置,抬升作用有限,而褶皱作用异常强烈,深部体现为韧性剪切作用强烈[17],此时便具备形成“排山楼式”金矿的条件,因此“排山楼式”金矿主成矿期为海西期.在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由于抬升有限,含金热液沿糜棱裂隙运移,具有充分时间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表现为蚀变作用强烈,蚀变分带明显,从而形成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内蒙地轴大规模抬升发生于早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这一漫长地质时期[18],极有可能于中生代抬升(陆缘裂谷时期沉积了巨厚的沉积建造,需要一定时间的剥蚀作用)作用效果达到了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条件[19],因此伴随着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大规模发生,形成“东五家子式”石英脉型金矿.假设本区域太古宙变质岩系原始金含量相似,宝国老隆起部位前燕山期聚金作用有限,在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下由于断裂构造密集分布,只能进行局部(小范围)富集而形成密集的“蜂窝状”金矿(规模较小)分布现状.燕山褶皱带北镇隆起部位则因经历前燕山期韧性剪切作用,金质已有很大程度富集(燕山期初始已实现一定程度富集成矿),燕山期经历的岩浆热液作用相当于二次富集,因而得以在原有金富集基础上实现进一步集中成矿(金矿规模大、数量小),从而形成“排山楼式”大型金矿稀疏的分布现状(图5).与此同时,东五家子金矿的含矿建造为原“建平群小塔子沟岩组”,排山楼金矿的含矿建造为原“建平群大营子岩组”.20世纪90年代,随着辽宁省1∶5万区调工作的全面开展,逐渐认识到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建平群”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已失去了原来的岩石地层意义,因而将其进行解体,拆解为变质表壳岩与变质深成岩.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均受到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控制,前者含矿岩系变质程度明显较后者高,如前所述,前者达麻粒岩相,后者为高—低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前人研究成果表明[21-22],区域内存在的高—低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是由麻粒岩相经变形及退变质作用形成,而这一转变过程极有可能于海西期在西伯利亚构造域对华北陆块北缘的影响下完成.可见,含矿建造的差异性也极有可能归结于局部构造环境演化的差异性.位于宝国老隆起东侧的旧庙隆起,其局部构造环境与宝国老隆起相似,但已发现金矿点寥寥无几,与宝国老隆起金矿“蜂窝状”分布格局形成鲜明反差.与此同时,旧庙隆起段赤峰-开原深大断裂处存在明显Au化探异常(图6),因此有望在该处发现“东五家子式”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对比分析产自相邻但不同局部构造环境下的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得到如下结论.(1)局部构造环境演化差异性对于成矿可以起到关键控制作用.(2)由于排山楼金矿所处构造单元——燕山褶皱带北镇隆起在海西期构造运动中处于“波的传导”中的转折端位置,抬升作用有限,而褶皱作用异常强烈,深部体现为韧性剪切作用强烈,此时便具备形成“排山楼式”金矿的条件,因此“排山楼式”金矿主成矿期为海西期.(3)东五家子金矿所处构造单元——内蒙地轴宝国老隆起在地轴中元古代雏形阶段仅受垂直升降作用影响,在海西期构造运动中也因处于“波的传导”中的波峰位置而未受到褶皱效应明显影响,因此不具备形成“排山楼式”金矿条件.与此同时,由于抬升剥蚀程度有限,也不具备形成“东五家子式”金矿条件.内蒙地轴的抬升作用一直持续到印支—燕山期,因此伴随着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大规模发生,形成“东五家子式”石英脉型金矿.(4)排山楼金矿主成矿期为海西期,金质已有很大程度富集,在燕山期的岩浆热液作用下金质在原有富集基础上实现进一步集中成矿,所以在北镇隆起形成“排山楼”式大型金矿稀疏的分布格局.东五家子金矿主成矿期为燕山期,之前并未有明显金富集作用,且燕山期断裂分布密集,因而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局部富集成矿,形成“东五家子式”金矿“蜂窝状”分布格局.(5)旧庙隆起具有与宝国老隆起相似的局部构造环境,且在赤峰-开原深大断裂旧庙隆起段存在明显Au化探异常分布,因此该区域有望发现“东五家子式”金矿.[13]邢树文,孙景贵,李月新,等.中国东北缘贵金属有色金属区域热动力成矿模式[J].地质与资源,2007,16(4):241—251.[14]刘正宏,刘雅琴,冯本智.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造山带的确立及其构造演化[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7,16(4):110—114.[15]王文武,武广,王宏博.辽西凌源-北票断裂带有限应变分析及其意义[J].地质与资源,2004,13(2):75—79.[16]王荣湖,刘志远,周乃武,等.含金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J].地质与资源,2007,16(1):16—22.[17]Windley B F,Alexelev D,Xiao W J,et al.Tectonic models for accretion of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J].Journal ofthe Geological Society, 2007,164:31—47.[18]张炯飞,祝洪臣.关于蓟县型中、上元古界沉积环境及内蒙地轴的性质[J].吉林地质,2000,19(4):11—16.[19]于永安,岳杰峰,朝银银,等.辽西凹陷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大型金矿床的找矿模式及应用[J].黄金科学技术,2009,17(3):12—16.[20]张.辽西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D].长春:吉林大学, 2012:116—117.[21]陈树良,何振清.论建平群大营子组解体[J].辽宁地质,1997,2: 116—124. [22]孟小明,付庆,王刚,等.辽西建平地区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变质岩地质特征[J].有色矿冶,2007,23(2):8—11.。
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公司简介
![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公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6b8464db307e87101f696a7.png)
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介二〇一二年十月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介一、基本情况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辽宁省排山楼金矿)位于阜新市东南,阜蒙县新民镇,距市区28㎞。
矿山于1997年7月建成投产,199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
隶属辽宁中金黄金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旗下居前十名重点矿山,辽宁省最大的黄金矿山。
矿山原设计生产能力1200吨/日,经过两次改造,目前生产规模已经达到3000吨/日。
矿山自投产以来,累计生产黄金23.19吨,产值34.41亿元。
上缴税费近年来稳居阜蒙县第一、阜新市第三位。
2004年前为露天开采,同年10月转入井下开采。
井下开拓方式采用主副井联合开拓,主井为箕斗井,副井是罐笼井。
选矿采用全泥氰化炭浆工艺,自产矿石综合入选品位1.1克/吨左右,选冶回收率83%,年产黄金1400公斤左右。
选矿工艺流程为:三段一闭路破碎筛分-―两段两闭路磨矿分级――全泥氰化炭浆提金――高温高压解吸电解--尾矿压滤干堆。
公司设有坑口、选厂、运输车队等十四个部门,矿属职工526人,矿山从业人员总数近1000名(井下生产外包)。
二、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经营状况1.强力勘探,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资源是企业的生命,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建矿至今共投入资金1.2亿元用于勘探,增加黄金储量15吨,特别是近三年增储10.2吨,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利用废弃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和规模效益排山楼公司为国内低品位矿山,入选品位1.18克/吨, 2010年我们科学分析,抓住金价攀升的机遇,投资7000万扩大1000吨/日处理能力,处理早期废弃的0.5-0.8克/吨的毛石,两年来共回收利用毛石70万吨,创利3000余万元。
3.重视环境保护,打造绿色和谐标杆矿山排山楼公司以承担央企社会责任、建设绿色环保矿山为己任,在环境污染防治、矿区生态保护、绿化美化和尾矿干堆场综合治理等方面舍得下力气、花本钱。
阜新双山子-排山楼-大板一带金成矿区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阜新双山子-排山楼-大板一带金成矿区成矿物质来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d79c4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0c.png)
阜新双山子-排山楼-大板一带金成矿区成矿物质来源分析摘要:为了促进阜新市金矿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并为该成矿区及周边金矿床的寻找、勘探、评价和开采提供更多理论依据,通过收集资料、研究分析,得出该成矿区金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及其中的太古宇表壳岩包裹体围岩。
关键词:阜新;金成矿区;成矿物质;来源分析阜新双山子-排山楼-大板一带金成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呈条带状展布于关山—卡拉房子一带线,呈北东向,面积约700平方公里。
区内分布有排山楼、大樱桃沟、关山等17处韧性剪切带和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及矿化点。
为促进阜新地区金矿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导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在广泛收集资料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揭示成矿物质来源,为该地区金矿床的寻找、勘探、评价和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广泛收集成矿区内以往的地质资料、物化探资料、遥感资料等资料,基本查明成矿区区各类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矿床(矿化点)的时空分布规律,查明成矿区金矿床(矿化点)的成因和主要控矿因素,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为该地区金矿床的寻找、勘探、评价和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2地质概况区域地质:成矿区面积约700平方公里。
成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柴达木—华北板块内的华北北缘古生代坳陷带与华北陆块的交汇部位。
其三级构造单元属于燕山中新元古代裂陷带,四级构造单元属于绥中—北镇隆起,五级构造单元属于北镇凸起。
地层:成矿区及外围出露的地层属华北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分布于成矿区的西北部以及东南部。
自下而上分别发育为:一是太古宇表壳岩组合,二是中元古界长城系与蓟县系,三是中生界侏罗系与白垩系,四是新生界第四系。
地质构造:成矿区经历了强弱不同的多期构造运动。
新太古代的变形变质作用,使成矿区内的深成侵入岩发育为区域变质岩,并发生变形。
印支期与燕山期的太平洋板块俯冲运动,使成矿区发育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地质作用,叠加了一系列的构造变形变质,同时成矿区还发生了退变质作用,并直接控制了成矿区的地球物理场分区和线性构造的发育规律。
辽宁排山楼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辽宁排山楼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b472c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7.png)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辽宁排山楼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张庆海1,刘彦兵2(1.北京中资环钻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2.北京金有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摘 要:排山楼金矿是辽宁省地质矿产局于1988年发现的矿藏,目前该矿已经探明的储量基本枯竭,面临着资源危机。
本文通过结合排山楼金矿的实际情况,对其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标志等进行深入分析,希望为金矿找矿提供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排山楼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6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Paishanlou gold deposit in Liaoning ProvinceZHANG Qing-hai1, LIU Yan-bing2(1.Beijing zhongzihuan Drilling Co., Ltd,Beijing 100012,China;2.Beijing Jinyou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o., Ltd,Beijing 100011,China)Abstract: Paishanlou gold mine was discovered in 1988 by The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Liaoning Province. At present, the proved reserves of the mine are basically exhausted and it is facing a resource crisis.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ishanlou gold mine,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hoping to provide necessary support for gold ore prospecting.Keywords: Paishanlou gold mine;Geological features;Prospecting marks1 对矿区地层的分析(1)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
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地质成矿作用
![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地质成矿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a6fc3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e.png)
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地质成矿作用
骆辉;赵运记
【期刊名称】《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年(卷),期】1997(020)004
【摘要】排山楼大型金矿床产于辽西高级变质太古花岗岩-绿岩带中,受绿岩中、上部层位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系和东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
容矿岩石主要是变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类。
金矿围岩蚀变强烈。
蚀变作用具有带性,从外还到内带可分为绿泥石化带、碳酸盐化带和黄铁矿-绢云母化带,各带之间没有明显界线。
矿体与黄铁矿-绢云母化带关系密切。
金矿石为矿化糜棱岩,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磁黄铁矿,金矿物为自然金。
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作
【总页数】12页(P13-24)
【作者】骆辉;赵运记
【作者单位】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0.2
【相关文献】
1.关于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选矿厂改扩建的构思 [J], 刘中君
2.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南带找矿方向探讨 [J], 王长青;杨建伟;李月新;刘洪光;张林
3.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南带找矿方向探讨 [J], 王长青;李月新;刘洪光;杨建伟
4.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南带找矿方向探讨 [J], 王长青;李月新;刘洪光;杨建伟
5.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深部评价 [J], 贾三石;付建飞;宋建潮;杨义彪;门业凯;袁昆;牛志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选矿厂改扩建的构思
![关于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选矿厂改扩建的构思](https://img.taocdn.com/s3/m/f4b1105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e.png)
关于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选矿厂改扩建的构思
刘中君
【期刊名称】《有色矿冶》
【年(卷),期】2011(027)002
【摘要】通过对辽宁排山楼金矿所提供矿石类型和性质的分析,结合长春黄金研究所对该矿提供的矿石进行的单一浮选、磨选、全泥氰化-锌粉置换和全泥氰化-炭浆提金及浮选-精矿氰化等流程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全泥氰化-炭浆提金的选矿工艺为最佳的设计方案.对于提金工艺,锌粉置换和炭浆提金方案工艺指标相同,在技术上均成熟可行,但炭浆提金工艺基建投资和年经营费均低于锌粉置换工艺,故本设计采用了炭浆提金工艺.采用活性炭吸附金,取代传统的用洗涤进行固液分离,流程简单,效果好.设计的选矿工艺指标为:金的浸出率80%,吸附率99%,解析电解率99%,佩化回收率78.41%,尾矿品位0.18%.
【总页数】4页(P25-27,40)
【作者】刘中君
【作者单位】沈阳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28
【相关文献】
1.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区岩浆岩锆石 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J],
2.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南带找矿方向探讨 [J], 王长青;杨建伟;李月新;刘洪光;张林
3.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南带找矿方向探讨 [J], 王长青;李月新;刘洪光;杨建伟
4.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南带找矿方向探讨 [J], 王长青;李月新;刘洪光;杨建伟
5.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深部评价 [J], 贾三石;付建飞;宋建潮;杨义彪;门业凯;袁昆;牛志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省阜新市排山楼金矿成矿模式研究
![辽宁省阜新市排山楼金矿成矿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466d81779563c1ec5da71ff.png)
来 自太 古 宙 变 质 岩 本 身 [ 1 ] 。硫 同 位 素 数 据 表 明 ,赋 矿 元 素
的硫 具 深 源 的组 成 特 征 , 即来 自地 幔[ 2 3 。
— —
控 矿 地 层 。控 矿 地 层 是 排 山 楼 金 矿 床 成 矿 物 质 的
来 源 ,是 最 基 本 的控 矿 因 素 。据 勘 查 资 料 可 得 出 ,排 山楼
第 1 5卷 第 3 期 2 0 1 7 年 6月
矿 业 工 程
Mi ni n g Eng i ne e r i n g 5
辽 宁 省阜 新 市 排 山楼 金矿 成 矿 模 式 研 究
徐 大 波
( 辽宁 省冶金 地质 勘查 局地 质勘查 研究 院 ,辽 宁 鞍 山 1 1 4 0 3 8 )
控矿地层 。
— —
容 矿 围 岩 。排 山 楼 金 矿 床 的 容 矿 围 岩 主 要 分 为 糜
状花岗岩;6 一 燕 山 期 黑 云 母 花 岗 岩 ;6 一燕 山期 黑 云母 花 岗岩 ;
7 一 海西 期 花 岗岩 ;8 一 韧性 剪切 带 ;9 一脆 性 断 层 ;1 O 一产 状 ;
的认 识 与 研 究 ,对 成 矿 理 论 研 究 以及 同类 型金 矿 床 找矿 具 有 重要 意义 。
关键 词 :排 山楼 金 矿 ;成 矿 模 式 ;成 矿 规 律
中 图 分 类 号 :TD 9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8 5 5 0( 2 0 1 7 )0 3 —0 0 0 5 一O 2
一
系列近东西向韧性剪切 带分 布。韧性剪 切带构 造和 燕 山
太 古 宙 杂 岩 体 内 ,受 韧 性 剪 切 带 的 控 制 ,属 于 大 型 热 液 蚀
辽宁省排山楼金矿金矿成矿模式研究
![辽宁省排山楼金矿金矿成矿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b4f176dd36a32d73758167.png)
辽宁省排山楼金矿金矿成矿模式研究作者:刘颖利姜景林孙伟光王会秋郑婧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26期[摘要]:阜新排山楼金矿位于锦州后三角山—瓦子峪—阜新大巴韧性剪切带中段,为典型的同韧性剪切带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金矿体产于蚀变糜棱岩内。
通过分析研究可知金矿物质来源为太古界糜棱岩系,矿体在空间上受韧性剪切系统控制,主要为早期成矿、中期的区域变质及晚期的韧性剪切作用三个成矿阶段。
[关键词]:排山楼韧性剪切热液型金矿成矿作用成矿模式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0063-011 区域地质背景2 矿区地质特征2.1容矿岩石矿区容矿岩石主要为角闪斜长糜棱岩系、黑云斜长糜棱岩系、长英质糜棱岩系和钙质糜棱岩系四套岩石组合,其原岩分别与区内角闪质上壳岩包体、TTG岩系、花岗岩和白云岩相对应。
2.2矿区构造矿区构造可分为韧、脆性两类。
韧性剪切带:矿区可见两期韧性构造,分别形成于印支期(地壳浅层次逆冲推覆型)和燕山期(地壳浅层次伸展型)。
脆性断裂构造:主要有EW、NE、NW向三组。
EW向形成较早为印支晚期,是区内控矿构造;其次为NE向构造,规模较大斜贯矿区,形成燕山早期;NW向构造形成燕山晚期,规模不大。
2.3岩浆岩3 矿化特征3.1韧性剪切带与矿化关系3.2围岩蚀变特征金的矿化与碳酸盐化和黄铁矿—黑云母化蚀变密切相关,并由此划分两蚀变带,即上部的黄铁矿—黑云母化蚀变带和下部的广泛面型碳酸盐化蚀变带。
黄铁矿—黑云母化蚀变带就是金矿体或金矿化体,其中发育有面型碳酸盐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
3.3矿化特征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蚀变长英质糜棱岩和蚀变黑云斜长糜棱岩两种。
矿物组合表现矿石矿物简单,为自然金,其它少见,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金矿物是微细粒金,脉石矿物以石英、长石及黑云母为主,次为绢云母、绿泥石、白云母等,3.4矿体特征4 成矿模式韧性剪切变形使原岩遭受糜棱岩化,在形成糜棱岩的同时也形成类含矿热液,沿糜棱岩面理沉淀成矿。
辽宁省排山楼西部详查区金矿开采技术条件及开发建议
![辽宁省排山楼西部详查区金矿开采技术条件及开发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d19c3c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0.png)
辽宁省排山楼西部详查区金矿开采技术条件及开发建议
李友权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排山楼西部详查区金矿床以构造裂隙水充水为主的矿床,区内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且附近没有地表水体.区内基岩为块状坚硬岩区和层状坚硬半坚硬岩区,并且井巷围岩稳定.详查区环境地质条件优赿,未来矿山开采对环境无影响.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类型为以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为主的复合中等类型(Ⅱ-4型).矿山开采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监测.
【总页数】2页(P211-212)
【作者】李友权
【作者单位】辽宁有色地质局一0五队,辽宁葫芦岛1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7
【相关文献】
1.辽宁省排山楼金矿露天深孔爆破参数的计算 [J], 王玉富
2.辽宁省阜新市排山楼金矿成矿模式研究 [J], 徐大波
3.金康地测采综合系统在辽宁省排山楼金矿的应用 [J], 李卫东;肖振凯
4.辽宁省排山楼矿区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J], 孙守恪;刘红涛;褚少雄
5.理性的超越——写在辽宁省排山楼金矿建成之后 [J], 刘山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阜新县老虎沟矿区地质特征及金成矿条件
![辽宁阜新县老虎沟矿区地质特征及金成矿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72b0b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c.png)
辽宁阜新县老虎沟矿区地质特征及金成矿条件刘君;李淑芳;杜士澍【摘要】老虎沟金矿位于排山楼金矿床北侧3 km处,分布于NE向上五家子—水泉韧性剪切带上,为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床.该金矿为检查水系沉积物异常时所发现,目前共发现8条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多呈NNE、NWW向展布,各矿体主要产于太古宇建平群大营子组地层中或其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接触带部位.结合相关地质勘探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等方面分析了矿区金成矿条件,结果表明:太古宇变质岩地层为金成矿矿源层,多期次构造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储运空间,燕山期大规模岩浆侵位为金成矿提供了热液源和推动力,促使地层中金活化聚集,含矿热液沿着构造裂隙迁移,最后在构造宽缓膨大部位富集成矿.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老虎沟矿区找矿方向进行了讨论,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金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7页(P44-50)【关键词】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围岩蚀变;金成矿条件;找矿方向【作者】刘君;李淑芳;杜士澍【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警黄金第四支队;武警黄金第四支队;武警黄金第四支队【正文语种】中文老虎沟金矿位于辽宁省阜新县东南约15 km处,处于排山楼大型金矿床北侧3 km区域,产于NE向韧性剪切带中,属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床,在成因上与排山楼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床截然不同。
该区自日伪时期便开展过地质工作,目前区内仍存有许多老硐开采遗迹。
自2000年来,武警黄金第四支队一直在该地区开展岩金找矿工作,通过采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找矿方法,先后发现了靳家店、老虎沟、大朝阳沟等金矿点。
目前在老虎沟矿区浅部先后发现含金脉体8条,仅估算金预测资源量约1 t[1],但在深部找矿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床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应用研究
![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床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5056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6.png)
2023年第9期/第44卷黄 金GOLD黄金地质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床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应用研究收稿日期:2023-05-08;修回日期:2023-06-1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801603)作者简介:张凯伦(1998—),男,硕士,从事地球化学研究工作;E mail:1973524933@qq.com张凯伦1,2,温守钦1,2,汪 徽1,2,张赛杰1,2(1.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2.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摘要:排山楼金矿床位于辽宁阜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糜棱岩型金矿床之一。
矿体赋存于太古宇建平群蚀变糜棱岩破碎带内,矿石蚀变强烈,品位偏低。
目前,该矿床经多年开采已步入危机矿山行列,迫切需要开展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增加矿石储量,延长服务年限。
应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对排山楼金矿床进行成矿预测研究,主要包括有机烃类气体测量、吸附相态汞测量和氡气测量地球化学方法。
通过布设2条剖面,采集土壤地球化学样品73件,每件样品分析测试吸附相态汞及7种有机烃类气体组分,并对36勘探线开展氡气测量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甲烷、乙烷、丙烯、正丁烷和吸附相态汞剖面异常与矿体均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甲烷、乙烷在矿体上方呈单峰式剖面异常;丙烯、正丁烷和吸附相态汞为多峰式异常。
最后,通过对烃、汞剖面异常特征的综合对比分析,圈定出4处成矿靶区。
关键词:排山楼金矿床;深穿透地球化学;有机烃类气体测量;吸附相态汞测量;氡气测量 中图分类号:TD15 P618.51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1-1277(2023)09-0111-06doi:10.11792/hj20230917引 言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稳定供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
中国幅员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丰富,却依然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紧缺问题。
辽宁省阜新市排山楼金矿资源潜力研究及评价
![辽宁省阜新市排山楼金矿资源潜力研究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e3c2fe55901020206409cc3.png)
辽宁省阜新市排山楼金矿资源潜力研究及评价摘要:通过对排山楼金矿以往资料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主要控矿因素:金矿源层为太古界建平群,区内控矿构造为排山楼-侯其营子韧性剪切带,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区内金矿形成提供了流体及热源。
研究区内共发现23条矿体,经资源量估算获得金金属量17.1吨,品位1.86×10-6。
通过资源潜力评价认为,未来矿山的发展还有大量可利用开发资源,项目建设可行。
关键词:排山楼金矿;资源潜力研究;资源潜力评价前言辽宁排山楼金矿是个老矿山,辽宁省有色地质局105队在矿山及外围曾进行排山楼金矿接替资源勘查、排山楼西部矿区详查和排山楼金矿储量核实工作,本次研究评价工作是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估算研究区的资源储量,对这些资源量进行可行性评价,目的为矿山后续建设、矿产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1.资源潜力研究1.1研究区控矿因素研究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东端的辽西台陷内的北镇凸起北部,其西部与朝阳穹褶断束相接,北面与旧庙断凸相邻,东部与下辽河断陷接壤。
(1)地层研究区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建平群,由于遭受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糜棱岩系。
岩石中金的丰度值ω(Au)4×10-9,是金矿初始矿源层。
(2)构造排山楼-侯其营子韧性剪切带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韧性剪切带发育于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呈东西向展布,宽1km~2km,区内出露长度2.6km。
排山楼大型金矿床即赋存于剪切带内。
(3)岩浆岩区内岩浆侵入活动强烈,为燕山期产物,岩性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区内出露面积约0.02km2。
岩浆侵入活动岩为区内金矿形成提供了流体及热源。
1.2研究区矿体地质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以往资料总结及综合,区内共发现23条矿体,分别为T1、T1-1、T1-2、T02、T4(T01)、T4-1、T4-2、T4-3、T4-1a、T4-2a、T4-3a、T4a、T4b、T4c、T8、T8-1、T38、T38-1、T38-2、T38-3、T38-2a、T38a。
辽西阜新排山楼地区丁屯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辽西阜新排山楼地区丁屯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5766977a26925c52cc5bfd1.png)
刘洪 光 关 树 野 王天一
沈阳
张
林
( 宁省 矿产 勘查 院 辽 宁 辽
10 3) 1 0 2
[ 摘 要 ] 屯金矿 位于 辽 宁西部 排 山楼金 成矿 带 南侧 , 丁 经开 展地 质详 查评 价工 作, 交 3 2 3 3 金金属 资源 量 1 5 吨 , 提 3+3 类 . 5 为小 型金矿 床 。该矿 床赋 存于太 古 宙深成 变质 岩 中, 受北西 向韧性剪 切 构造 控制 , 区 内花 岗细 晶岩脉 与糜 棱 岩外 侵入 接 触蚀 变带 是重 要 的成矿 有 利部位 。矿 床成 因类 型 属于变 生热 液蚀 变糜 矿 棱岩 型金矿 。 [ 键 词] 山楼 丁 屯 金矿 地 质特 征 韧 性剪 切带 关 排 中图 分类 号 :6 8 P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9 9 4 2 1 ) 1 0 9 1 10 — 1X(0 0 0 — 0 3 0
( 见矿 区 地质 图)。
1区域 地质 特 征 矿区 大地 构造位 置 处于 中朝准 地 台燕 山台褶 带北 东端 辽西 台陷 东部 北镇 凸起 的 中段 北部 。区内 由大 面积 出露 的太 古 宙花 岗一 绿岩 地 体 ( 也称 太 古宙 变质 深成岩 一变质 上壳岩 区) 组成 了早前寒 武纪 结晶基底 , 区域 重要 的矿源 , 是 层 。区 内岩 浆活 动 频繁 且 具 多期 次性 , 构造 复 杂, 主要 表 现 为北 东 向 、近 东 西 韧性 剪 切 构 造和 脆 性 断裂 构造 。区域 内具 备 良好 的成 矿 地质 条件 。 2矿 区地 质 特征 矿 区 内出露地层 主要为 太古宙 建平 群大东沟 片麻岩 组, 为一套 中高级 变质 程度 的 区域变 质岩 。受韧 性剪 切构 造 作用 的影 响, 石普 遍发 生 糜棱 岩化 并 岩 形成 北 北西 向糜棱 岩 带 。主要 岩 石 类 型有 糜 棱 岩化 二 长花 岗岩 、花 岗质 糜 棱岩 。据 1 5万 区调 资料, 岩组 的金 丰度 值相对 较 高, 该层应 为 金矿 的初 / 该 故 始矿源 层 。 矿 区 内构 造主 要表 现为 北北西 向的韧性 剪切 构造和 近 东西 向 的脆性 断裂 构造 。
关于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选矿厂改扩建的构思
![关于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选矿厂改扩建的构思](https://img.taocdn.com/s3/m/b0887dfb4693daef5ef73d2f.png)
采用三 段一 闭路 流 程 , 矿来 矿最 大块 度 5 0 采 0 m 破碎最 终产 物粒 度 1 i, 碎 为 9 0×12 0 m, 0ml 粗 l 0 0
颚式 破碎 机 1台 , 中碎 为 H 3 0标 准 圆锥破 碎机 1 P0 台 , 碎 H 4 0 短 头 圆 锥 破 碎 机 1台。 筛 分 为 细 P0 Y 26 A 4 0园振筛 1 。 台
中 图 分 类 号 :D 2 T 98 文 献 标 识 码 : B
l 总
论
闪锌 矿 等 , 铅 矿 、 石 中脉 石 矿 物 占相对 含 量 的 方 矿
9 .4 , 7 1 % 主要有 石英 、 白云石 、 方解 石 、 白云石 、 铁 长
排 山 楼 黄 金 矿 业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选 厂 始 建 于 19 9 6年 6月 ,9 7年 6月 建成 投 产 , 设 计 规 模 1 19 原
金, 日产黄金 0 8 8k 。 .5 g 23 原 . 矿
2 3 1 矿 石 类 型 及 矿 物 组 成 . .
2 3 3 原矿供 应条件 ..
该 矿 石 工艺 类 型 为少 硫 化物 糜 棱 岩 型金 矿 石 。
金属硫 化物 占矿石 矿物 含 量 的 2 8 % , . 6 金属 矿 物 主
8% 。 5
2 6 3 氰 化 浸 出吸 附 ..
表 5 试 验 建 议 工 艺流 程 条 件 和 技 术指 标
浸 出 浓 度 4 % , 出 时 间 2 , 化 钠 用 量 0 浸 4h氰
14 g t石灰用 量 13 g t底 炭浓度 1 .8k/ , . 5k/ , 0~1 / 5g L 氰 化浸 出 过程 采 用边 浸 出边 吸 附 。本 次 扩 建设 , 计中, 浸前浓 缩采用 1 I 51 高效 浓缩机 1台采 用 T 8× . 8 5m浸 出吸附槽 6台。
阜蒙县排山楼金矿成矿演化模式
![阜蒙县排山楼金矿成矿演化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e9b21b43186bceb19e8bbc4.png)
第37卷 第1期 吉 林 地 质 Vol.37 No.12018年03月 JILIN GEOLOGY Mar. 2018文章编号:1001—2427(2018)01 - 35 -收稿日期:2017-03-05;修订日期:2018-02-25作者简介:蔡新明(1985—),男,辽宁沈阳人,辽宁省矿产勘查院工程师.3阜蒙县排山楼金矿成矿演化模式蔡新明辽宁省矿产勘查院,辽宁 沈阳 110000摘 要:阜蒙县排山楼金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华北地台北缘的燕山台褶带上,位于北镇古隆起与辽西台陷接触带靠近北镇古隆起一侧,根据对排山楼金矿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等相关地质条件的研究,认为排山楼金矿是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形成,其形成演化与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排山楼金矿;形成演化模式;韧性剪切带中图分类号:P 618.51 文献标识码:AMineralization evolution model of Paishanlou gold mine in Fumeng CountyCAI Xin-ming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0, Liaoning, ChinaAbstract: Paishanlou gold mine belongs to Yanshan fold belt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located in the contact zone of Beizhen paleo-uplift and Western liaoning platform subside, near to the Beizhen uplift. According to research on rel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Paishanlou gold mine and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y, the writer thinks that Paishanlou gold mine formed between Neoarchean to Palaeoproterozoic, the mineralization evolution mode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volution of ductile shear belt.Key words: Paishanlou gold mine; mineralization evolution model; ductile shear belt0 引言 阜蒙县排山楼金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华北地台北缘的燕山台褶带上,位于北镇古隆起与辽西台陷接触带靠近北镇古隆起一侧,东西向排山楼—马家荒韧性剪切带与北东向大巴—后三角山韧性剪切带交汇处。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及措施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9ca1401ba0d4a7303763a1e.png)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及措施武昌胜(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阜新 123100)摘 要:本文就对金矿的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可以让金矿的地质勘查风险得到合理控制,促进金矿开采效率与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金矿;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9-0130-2Causes and measures of risks in miner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WU Chang-sheng(Liaoning Paishanlou Gold Mining Co., Ltd,Fuxin 123100,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risk of the miner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gold deposi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hoping that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e risk of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gold deposits can be reasonably controlled, and the mining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gold deposits can be further improved.Keywords: gold mine; miner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risk genesis; control measures对于地质工作而言,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风险程度极高,因此,我们应采用相应的方法对地质勘查风险进行控制,让地质勘查的风险性得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这样才可以让金矿的地质勘查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阜蒙县排山楼金矿成矿演化模式
![阜蒙县排山楼金矿成矿演化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d371b7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2.png)
阜蒙县排山楼金矿成矿演化模式
蔡新明
【期刊名称】《吉林地质》
【年(卷),期】2018(037)001
【摘要】阜蒙县排山楼金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华北地台北缘的燕山台褶带上,位于北镇古隆起与辽西台陷接触带靠近北镇古隆起一侧,根据对排山楼金矿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等相关地质条件的研究,认为排山楼金矿是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形成,其形成演化与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蔡新明
【作者单位】辽宁省矿产勘查院,辽宁沈阳 1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辽宁省阜新市排山楼金矿成矿模式研究 [J], 徐大波
2.辽宁排山楼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J], 董军
3.局部构造环境演化差异性对于成矿的控制作用——以辽西地区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为例 [J], 张璟;邵军;赵东芳;周永恒;王宏博
4.排山楼、靳家店和二道岭金矿地质特征对比及外围成矿预测 [J], 贾树文;许振兴
5.辽宁排山楼金矿区深部成矿预测及靶区验证效果 [J], 武昌胜; 史志强; 刘彦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 长 约 ? D*, 宽 " E"&! D*, 走 向 近 FG, 倾 向 H— 倾角<CIE@>I , 带内发育的构造岩类型有角闪 HHG, 斜长糜棱岩、 黑云斜长糜棱岩、 白云质糜棱岩、 千糜 岩, 带内赋存有高品位小型金矿床, 上两家子金矿 即是其中之一。
!
变质核杂岩组成系统中金矿床 的分布及特征
在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控制的不同层
次的剥离断层带中, 呈串珠状依次分布着: 产于拆离 断 裂 中 深 层 次 韧 性 剪 切 带 内 的 矿 床 —排 —— 山 楼 金 矿,产于拆离断裂中浅层次韧性剪切带内的矿 床—— —大板金矿,产于盖层下部韧 & 脆性构造层中 的矿床—— —大樱桃沟金矿,产于盖层上部脆性构造 层中的矿床—— —五家子金矿( 图%) 。
456’ % 1789:;58 <)798= *>? :@ 9=7 4AB5; >C7>, D7<97C; E5>:;5;6 ?C:F5;87
G —第四系; H!—上白垩统; H%—下白垩统; I!&0—中上侏罗统; IB —蓟县系; J=—长城系; KC. —太古宙大营子组; KC/ —太古宙
瓦子峪组; KC0 —太古宙小塔子沟组; L%—太古宙混合岩;
图% 阜新地区构造纲要略图
间 分 布 可 将 其 划 为0个 带 : 位 于 排 山 楼— !北带: 北营子一带, 向东延出矿区, 发 育 于 太 古 宙 112 岩 系 及 中 元 古 界 长 城 系 之 中 , 呈 $+ 向 展 布,宽 %-! 出露长度3’3 )*, 排山楼大型金矿就赋存在该带 )*, 内, 带内叶理走向近 $+ , 倾向 #—##+, 倾角 03/,"/。叶理面上的拉伸线理倾伏方向大体与叶理倾 向一致( 图 !) ; 分 布 在 尖 山—石 门 沟 一 带 , "中 带 : 呈 $+ 向展布,与北带近于平行,长约 %" )*,宽 ! 倾向 #, 倾角 03/-,"/ , 带内变形强度表现强弱不 )*, 一, 主要由角闪斜长糜棱岩、 黑云斜长糜棱岩、 长英 质初糜棱岩组成; 分布于寨子沟—上两家子 #南带: 北山一带,向东延伸出矿区外,产状与北带基本一
%] 山变质核杂岩属对称型变质核杂岩 [ 。调查, 认为这些 金矿床分别产于白垩纪形成的医巫闾山变质核杂 岩构造系统的不同部位, 其矿床成因、 成矿年代均 受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控制。 有关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及其对矿产的控制 作用,在!"世纪’"年代初就已引起了地质学家们的 关注
[ !.(]
闾山变质核杂岩的中心花岗岩体热隆侵位是该变质 核杂岩形成的直接原因,故岩体的侵位年龄可以用 来确定变质核杂岩形成的时代。据辽宁省第一区测 队%’1! 年用锆石 2#34 法测得的年龄为 %%& 56, %’’’
%] 年马寅生[ 用 7#89 法 测 得 的 年 龄 为 1" 56, 以及分
# 大樱桃沟金矿; & 五家子金矿
第 !" 卷 第 "! 期
孟宪刚等: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及其对金矿的控制
A=<
图!
排山楼金矿体勘探线剖面立体图
#$%& ! ’()*+,-$. /-)0+.,$)1 )2 +3/4)-5,)-6 /-)2$4+( )2 )-+7)8$+( $1 ,9+ :5$(9514); %)48 8+/)($,
第 !% 卷第 %! 期
地
质
通
报
EFG+!% , ,F+%! HIJ+, !""!
!""! 年 %! 月
<-=>=<?@8> A2>>-B?, =C @D?,8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 及其对金矿的控制
孟宪刚 冯向阳 邵兆刚 马寅生 朱大岗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 ) 摘要: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形成于白垩纪, 属对称型变质核杂岩, 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 周围是 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元古界相接触, 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正断层与白垩纪脆性变形碎屑岩相邻。在横剖面上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中的组合较齐 — 全, 且不同的构造带、 构造部位对成矿和控矿作用不同, 可分为: " 产于拆离断层中深层次韧性流变层内的矿床—— 排山楼金矿; —大板金矿; # 产于拆离断层中浅层次韧性流变层内的矿床—— $ 产于盖层下 部 韧 # 脆 性 构 造 层 中 的 矿 —大樱桃沟金矿; —五家子金矿。显示了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对该区金 床—— % 产于盖层上部脆性构造层中的矿床—— 矿的控制作用。 关 键 词: 变质核杂岩; 剥离断层; 控矿作用; 金矿床; 医巫闾山; 辽西 文献标识码: 8 文章编号: %(1%#!$$!:!""!;%!#"&*%#"1 中图分类号: 3$&&+) ; 3(%&+$%
[ %]
区域构造上处于燕山造山带东端呈北北东向展布的 医巫闾山山脉中段。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整体呈 短轴约 )$ /0, 北东向半长 ,,- 向椭圆形穹状隆起, 变质核杂岩中心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 轴约(" /0。 体, 平面形态呈水滴状, 岩体周围是代表中下地壳变 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基底、剥离断层带及由中元 古代、中生代地层组成的盖层、盖层下部中间过渡 层。 变质核杂岩东西两侧的运动学特征表明, 医巫闾
!’%
产于拆离断裂中深层次韧性剪切带内的 矿床—— —排山楼金矿 排 山 楼 金 矿 位 于 辽 西 阜 新 市 东 南 %()* 处 , 处
在排山楼—两家子北侧、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 #$ 向线性构造中段西缘向 $+ 向线性构造转变的两种 构造相交叠加的部位, 是目前中国北方发现的最大
,] 。该金矿是在太古宙结晶基底之 的金矿床之一[
$M —燕山期花岗岩类; $N —华力西期花岗岩类; %E —辽河期闪长岩类; %N —华力西期闪长岩类; % —地质界线; ! —地层不整合界线; 0 —纬向构造体系压性断裂; . —华夏式构造体系压扭性断裂; 3 —新华夏构造体系压扭性
断裂; 单纯的) O —北西向构造压扭性断裂; , —拆离断裂带或( 韧性剪切带; ( —活动断裂; P —遥感解释断裂; %" —医巫闾山 北段代表性金矿地点及编号: ! 排山楼金矿床; " 大板金矿床;
! 内部资料: %’&’ — %’’! 年曲亚军等、 %’’" — %’’) 年李树勋等、 %’’% — %’’* 年骆辉等、 %’’) — %’’( 年崔克英等报告 +
(.!
地 质 通 报 !"#$#!%&’ $ ()$$"*%+ #, &-%+’
!""! 年
质核杂岩中心向 ##$ 方向呈 串 珠 状 依 次 分 布 着 排 山楼大型金矿、 大板金矿、 大樱桃沟金矿和五家子 金矿, 这些金矿床受控于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系 统( 图 %) 。
!&!
产于拆离断裂中浅层次韧性剪切带内的 矿床—— —大板金矿 大板金矿位于阜新市大板镇的东南山, 距排山
构造上处于辽西医巫闾山 楼金矿北东方向 "! D* 处, 变质核杂岩带的中段, 是与拆离断层中浅层次韧性剪 切带同时形成, 产出状态直接受拆离断层中浅层次剪 切带控制,具有品位低但规模大等特点的金矿床, 是 继排山楼金矿之后在本区的又一重大发现。 大板金矿区内发育有近 FG 向韧性伸展滑脱构 造剪切带, 其原始产状近水平, 由于后期构造运动 改造, 呈倾斜状态, 卷入的地层主要为太古宙黑云 斜长片麻岩、 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 灰岩、 粉砂 质页岩,产生两套顺层固态流变和顺层滑动构造, 形成韧性剪切带, 同时发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片 理倾向 <>CI 。倾角 =CIE>CI , 根据岩石中保存的 JKL
辽宁排山楼特大型金矿自 %’&’ 年被发现后, 研 究者 !对其矿床成因有花岗 # 绿岩带说、 韧性剪切带 说, 对其成矿年代则有太古宙末、 古元古代、 中元古 代前、 海 西 —印 支 期 、 印支末期等意见,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我们 %’’’年提出并建立了医巫闾山变质 同时对排山楼金矿及同在医 巫 核杂岩构造系统 ,
上、 层间剥离断层之内, 受变质核杂岩复杂构造格 局控制的一个大型金矿床, 受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 中呈 $+ 向展布的上排山楼 & 侯其营子大型滑脱 带 控制。金矿带在空间上与滑脱带的强变形域相吻 宽 !"-(" *, 延深大于 % """ *, 呈 合, 长大于 % """*, 倾向#, 倾角."/左右。金矿带沿走向、 倾 $+向展布, 向呈舒缓波状形态, 并具膨缩现象, 是一个倾伏的长 透镜体, 其轴向、 侧伏角与变形的矿物拉伸线理方向 一致。 排山楼地区发育有拆离面之下由太古宇建平 群片麻岩退变而成的糜棱岩带和拆离面之上的中 元古界低绿片岩相糜棱岩带。在这两套基底和盖 层底部过渡层之中赋存着排山楼金矿区,依据空
构造、 透镜状构造、 长石旋转残斑、 剪切褶皱等各种 指向标志的综合判断, 剪切运动的方式为盖层由 H 向 J 水平剪切。 向的韧性剪切带和伸展构 HF ( HHF ) 造, 属浅层次水平韧脆性剪切变形相, 卷入的岩石 与韧性伸展滑脱构造剪切带的岩石相同, 同时也使 基底隆起并在上部形成拆离断层,形成绿泥石、 绢 云 母 等 , 其 拉 伸 线 理 倾 伏 方 向 在 ""CIE<CI 之 间 变 化, 根据指向意义的构造要素判断为盖层岩石总体 由 F 向 G 运动。 大 板 金 矿 共 发 现 < 层 矿 体 , 总 体 呈 似 层 状 FG 向展布, 向 H 倾, 倾角 <CIE=>I ( 图<) 。其中 ! 层矿体 已 控 制 长 =C 余 米 , 宽 >EA *, 金平均品位 =&<? % M ,, 最 高品位 "B&>? % M ,; 出露宽度 " 层矿体控制长 <C 余米, 真 厚 度 >&?C *, 金 平 均 品 位 >&<! % M ,, 最高品 @&!? *, 位 A&@C % M ,, 在 C 线探槽, 金平均品位 =&<> % M ,, 最高品 位 B&"! % M ,, 出 露 宽 度 @&!> *, 真 厚 度 =&<> *, 总 体" 层矿体金平均品位 =&B< % M ,, 真厚度 =&BA *; # 层矿体 仅 < 个样品控制,金品位 >&"CE?&?> % M ,,控制长 <C 余 米, 出露宽度大于 <&C *。上述含金糜棱岩系总体出 露宽度初步工程控制大于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