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合集下载

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

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

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诊所和门诊部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设施,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和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设置标准。

下面是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地理位置选择:诊所和门诊部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区,方便患者就医。

地点应位于市区或居民区附近,距离公共交通站点或车站不远,以便患者能够轻松到达。

2.建筑规划和设计:诊所和门诊部建筑面积应满足日常诊疗和行政办公的需求。

建筑要符合当地建筑法规,具备基本的防火、防盗和安全设施。

室内空间宜分为不同区域,包括候诊区、办公区、医生诊室、检验室、药房等,各个区域应适应医疗工作流程。

3.人员配置和管理:门诊部和诊所应设有合格的医生和医疗技术人员,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合理配置医务人员。

同时,需要有专门负责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

4.设备和器械:医疗机构需要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如检查仪器、治疗设备、监测设备等。

设备要经过合格的验收和日常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并提供准确的结果。

5.诊疗流程和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和执行科学的诊疗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按照规范操作和管理患者。

包括患者挂号、候诊、就诊、报告领取等各个环节,要规范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6.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和监控。

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质量检查和医疗事故报告等,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7.卫生与环境管理: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卫生与环境管理标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医疗机构内外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8.药品和医疗耗材管理: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合理的药品和医疗耗材采购、配送、储存和使用管理制度。

药品和医疗耗材要有合法有效的购进渠道,并进行有效的追踪和管理,确保药品和医疗耗材的品质和安全。

9.应急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应急预案和责任分工。

综合门诊部设置标准

综合门诊部设置标准

综合门诊部设置标准综合门诊部是医院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它承担着诊断、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种功能。

因此,合理的设置标准对于提高门诊部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综合门诊部设置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综合门诊部的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到患者就医的便利性。

门诊部的位置应当选择在医院内部交通便利的地方,同时要考虑到患者的休息和候诊环境,尽量避免噪音和交叉感染的可能。

此外,门诊部的开放时间也应当充分考虑到患者就医的便利性,要尽量满足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就医需求。

其次,门诊部的人员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结构应当与门诊部的服务规模和患者需求相适应。

在人员配置上,还应当注重培训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以提高门诊部的整体服务水平。

另外,门诊部的设备和药品配置也是门诊部设置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门诊部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满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需求。

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医疗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合理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提高门诊部的诊疗水平。

最后,门诊部的管理体系也是门诊部设置标准中的重要环节。

门诊部的管理体系应当科学合理,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

门诊部的管理体系应当健全,以保障门诊部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总之,综合门诊部的设置标准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门诊部的位置选择、人员配置、设备和药品配置、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

只有合理科学地设置门诊部标准,才能提高门诊部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认真对待门诊部的设置标准,不断提升门诊部的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3年综合门诊部设置标准

2023年综合门诊部设置标准

综合门诊部设置标准综合门诊部设置标准一、诊疗科目综合门诊部应具备以下诊疗科目:1.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科目。

2.应至少设置两个中医临床科室,并确定重点专科。

3.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医技科室。

二、床位综合门诊部应设置一定数量的住院床位,其数量应符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三、科室设置综合门诊部应设置以下科室:1.急诊室:应24小时对外开放,具备急诊抢救和急诊观察床位,急诊药品和抢救设备等。

2.临床科室:应根据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情况,设置相应数量的临床科室,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中医科室:应设置中医门诊和中医临床科室,确定重点专科,并具备中医临床药事服务能力。

4.医技科室:应设置相应的医技科室,如检验科、影像科、手术室等。

5.其他科室: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科室,如健康管理科、医疗美容科等。

四、人员配备综合门诊部的人员配备应符合以下要求:1.医生:医生应具有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临床经验。

2.护士:护士应具有国家认可的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临床经验。

3.药师:药师应具有国家认可的药师执业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药学服务能力。

4.其他技术人员:如检验师、影像师等应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关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五、设备和设施综合门诊部应具备以下设备和设施:1.基本设备:包括诊疗床、观察床、心电图机、超声仪器、给氧装置、电动吸引器、呼吸机等。

2.急救设备:包括急救药品、急救器械等。

3.检验设备:包括生化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等。

4.辅助设备:包括病历柜、药品柜、抢救车等。

5.信息化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投影仪等。

六、管理制度综合门诊部应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1.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2.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作者:————————————————————————————————日期: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ﻫ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ﻫ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ﻫ(三)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ﻫ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ﻫ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ﻫ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ﻫ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ﻫ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ﻫ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ﻫ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ﻫ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ﻫ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 超诊断仪。

普通门诊设计标准规范有哪些

普通门诊设计标准规范有哪些

普通门诊设计标准规范有哪些普通门诊设计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布局:门诊部的建筑布局应合理,通风、采光良好,空间充裕,方便患者进出就诊。

一般包括接待处、候诊区、诊室、护士站等功能区域。

2. 功能区域设置:接待处需要设有窗口,在接待时方便与患者交流,候诊区要设置座椅,并合理划分个别就座区域,提供足够的等候座位。

诊室需要设有医生诊断区、体检工作区、医疗设备摆放区等。

3. 卫生设施:门诊部应设有洗手间,并设置各种必要的洗手设施,如洗手台、瓷砖、清洁池等,以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安全。

4. 医疗设备:门诊部需要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CT机、X光机、心电图机等,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医疗设备的摆放应符合操作流程,并要提供充足的工作空间。

5. 安全设施:门诊部需要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监控设备等,以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6. 病历室和药房:门诊部需要设有病历室和药房,病历室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病历记录和归档,药房要有合适的储存空间,以便储存和管理药品。

7. 环境设计:门诊部的环境设计应注重舒适性和友好性,可以适当装饰墙面,设置绿化植物等,以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

8. 通风与空调系统:门诊部需要配备通风与空调系统,以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

9. 消防与安全设计:门诊部需要按照消防法规和建筑设计规范进行消防与安全设计,如设置逃生通道、疏散指示牌等,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迅速疏散。

10. 无障碍设计:门诊部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特殊需求,如残疾人士、孕妇等,进行无障碍设计,如设置坡道、扶手、轮椅通道等,以便患者能够便利进出。

还需要合理设置无障碍洗手间,满足残疾人士的特殊需求。

总之,普通门诊的设计规范涵盖建筑布局、功能区域设置、设备、环境、安全等多个方面,目的是为了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就诊环境,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个体门诊部设置标准

个体门诊部设置标准

个体门诊部设置标准一、场所1. 场所应具备以下条件:(1)方便群众就医,符合卫生学要求,满足群众医疗保健需求;(2)环境整洁、安静,候诊设施完善;(3)具备与开展诊疗活动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必备的诊疗设备;(4)有明显标志牌。

2. 场所面积要求:(1)诊疗室、观察室和药房等合用的场所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2)设有观察床的,每床占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二、科室设置1. 个体门诊部应设置以下科室:(1)诊断室;(2)治疗室;(3)观察室;(4)药房;(5)消毒供应室。

2. 科室布局要求:(1)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等科室应分开设置,独立成立;(2)科室设置应符合卫生学要求,流程合理。

三、人员配备1. 个体门诊部应配备以下人员:(1)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并从事相应专业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医师;(2)至少有1名护士。

2. 人员资质要求:(1)医师应当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应当取得《护士执业证书》;(2)聘用其他人员的,应取得相应的资格。

四、设备配备1. 个体门诊部应配备以下设备:(1)基本设备:氧气瓶、心电图机、血压计、电冰箱、显微镜、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等;(2)专科设备根据开展诊疗科目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材。

五、药品管理1. 应使用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不得使用过期、失效药品;2. 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并制定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取用等制度;3. 应建立药品台账,记录药品的购进、发出和库存情况。

六、诊疗规范1. 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诊疗规范开展诊疗活动;2. 应遵守医疗技术规范,使用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物;3. 应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4. 应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妥善保管医学资料。

七、卫生环境1. 场所内应保持整洁,垃圾袋装后及时清理,做到地面无碎屑、痰迹等;2. 场所内应设有明显的禁烟标志,禁止在场内吸烟;3. 工作人员应着装整齐,佩戴胸牌,仪容整洁;4. 场所内应设有专门的外科洗手设施和器械消毒设备。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三)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超诊断仪。

㈡科室设备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三)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超诊断仪。

㈡科室设备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

急诊室: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洗胃机、心脏体外起搏器。

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

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

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
诊所和门诊部是医疗服务机构中比较常见的设施,它们通常提供初级医疗服务和常见疾病的诊疗。

以下是一些通常的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
1. 地理位置:诊所和门诊部应该位于方便患者接近的地方,如社区、市中心或医疗中心附近。

2. 健康专业人员:诊所和门诊部应该有足够的医疗专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疗技师等,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诊断。

3. 医疗设备:诊所和门诊部应该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以支持基本的诊断和治疗,如血压计、体温计、血液检测设备等。

4. 医疗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诊所和门诊部应该有一个有效的医疗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以便管理患者的病历和医疗信息。

5. 通信设施:诊所和门诊部应该有电话和互联网连接,以便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协同和转诊。

6. 医疗咨询和教育:诊所和门诊部应该提供医疗咨询和教育服务,以帮助患者增加健康知识和管理疾病。

这些是一些通常的设置标准,实际上各地的标准及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具体的诊所和门诊部的设置要遵循当地的法规和医疗服务标准。

中医门诊部设置基本标准

中医门诊部设置基本标准

中医门诊部设置基本标准中医门诊部是中医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传统医疗服务的主要窗口。

为了规范中医门诊部的设置和运行,提高中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制定和实施中医门诊部设置基本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地理位置。

中医门诊部应当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地段,便于患者就医。

同时,应当避免与污染源、噪音源等相邻,确保就医环境安静、清洁。

二、场所设施。

中医门诊部的场所设施应当符合卫生标准,保证患者就医的安全和舒适。

包括诊室、候诊区、药房等,应当设置合理,布局合理,并符合消防、卫生等相关规定。

三、人员配备。

中医门诊部应当配备合格的中医医生和护士,他们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专业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四、医疗设备。

中医门诊部应当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包括中药煎煮设备、针灸治疗设备等,确保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中医诊疗服务。

五、服务项目。

中医门诊部应当提供中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同时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中医特色疗法的诊疗服务,如针灸、推拿等,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六、医疗质量管理。

中医门诊部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七、卫生防护。

中医门诊部应当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理工作,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总之,中医门诊部是中医医院的窗口和基础,其设置和运行对中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中医门诊部设置基本标准,对于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医服务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中医医院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标准,不断提高中医门诊部的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医疗服务。

门诊部标准

门诊部标准

门诊部标准———————————————————————————————— 作者:———————————————————————————————— 日期:ﻩ综合门诊部标准一、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二、人员:(一)至少有5名医师,其中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二)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医师;(三)至少有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四)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一)基本设备: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洗胃机、心电图机、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仪、恒温箱、电冰箱、X光机、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B超、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普通专科门诊部一、科室设置:(一)至少设有1个一级科目或2个二级科目或4个以上二级科目以下的专业科室;(二)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处置室、治疗室、消毒供应室。

二、人员:(一)至少有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二)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医师;(三)至少有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四)医技科室有具有士以上技术职称的相应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一)基本设备:氧气瓶、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电动吸引器、洗胃机、心电图机、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恒温箱、电冰箱、X光机、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中医门诊部设置标准

中医门诊部设置标准

中医门诊部设置标准中医门诊部是中医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医疗服务的窗口和基层阵地。

中医门诊部设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中医门诊服务质量,加强中医医院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健康服务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针对中医门诊部设置标准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中医门诊部的基本设置。

1. 门诊部面积,中医门诊部的面积应当符合卫生部门规定的医疗卫生机构面积标准,保证患者就诊环境的舒适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2. 门诊部设备,中医门诊部应当配备完善的中医诊疗设备,包括针灸治疗设备、中药煎煮设备、诊断仪器等,以满足中医诊疗的基本需求。

3. 医疗人员配备,中医门诊部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医师和护士,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中医诊疗服务。

二、中医门诊部的服务标准。

1. 门诊时间,中医门诊部应当根据患者就诊需求,合理安排门诊时间,保证患者能够方便就诊。

2. 医疗服务项目,中医门诊部应当提供中医诊疗、中药治疗、针灸理疗等服务项目,满足患者对中医健康服务的需求。

3. 医疗服务质量,中医门诊部应当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

三、中医门诊部的管理标准。

1. 医疗卫生管理,中医门诊部应当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加强医疗卫生管理,保证门诊部的环境卫生和医疗设备的安全卫生。

2. 医疗费用管理,中医门诊部应当合理制定医疗收费标准,明码标价,杜绝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收费行为。

3. 医疗纪律管理,中医门诊部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纪律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保证医疗服务的规范和专业性。

四、中医门诊部的发展标准。

1. 人才队伍建设,中医门诊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师和护士的培训和进修,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2. 科研与学术交流,中医门诊部应当积极参与中医药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门诊部的学术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

3. 服务质量评估,中医门诊部应当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门诊部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综合门诊部 建设标准

综合门诊部 建设标准

综合门诊部建设标准一、选址布局1. 综合门诊部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环境整洁、空气质量良好的区域。

2. 门诊部应按照医疗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包括接诊区、检查区、治疗区、留观区等,各区域之间应保持相对独立,并有良好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3. 门诊部的出入口和通道应满足人员和急救车辆的进出需求,并设有明显的指示标识。

二、建筑面积1. 综合门诊部的建筑面积应符合相关规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2. 各功能区域的面积比例应合理,以满足实际医疗需求。

3. 建筑面积应包括医疗设备、办公、接待、候诊、检查、治疗、留观等区域,并设有相应的辅助设施。

三、建筑标准1. 门诊部的建筑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构安全、防火、环保等符合要求。

2. 建筑内部装修应简洁、明亮、易于清洁,符合医疗环境要求。

3. 建筑外部应设有绿化带或草坪,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四、医疗设备1. 门诊部应根据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包括诊断设备、治疗设备、辅助设备等。

2. 医疗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其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环保性等因素。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科室设置1. 门诊部应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科室,包括内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等。

2. 各科室应具备相应的诊疗设备和器材,以满足诊疗需求。

3. 各科室应设有相应的医生出诊时间安排,方便患者就诊。

六、人员配置1. 门诊部应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和护士,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

2. 医生和护士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七、管理制度1. 门诊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感染防控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管理等制度。

2. 门诊部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各种门诊部设置基本要求

各种门诊部设置基本要求

各种门诊部设置基本要求门诊部是医疗机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门诊部的设置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要求,既要兼顾医患之间的需要,又要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

下面是门诊部设置的基本要求:1.空间布局要合理门诊部需要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如前台接待区、等候区、诊室区、检验室、药房等。

每一区域之间要有合理的布局和通道,以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流动,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设备设施要先进门诊部需要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如医用诊断仪器、治疗设备、监护设备等。

这些设备设施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及时维护和更新,以保证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涉及的科室要完备门诊部需要设置不同科室,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每个科室应有相应的诊室和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基本的诊断和治疗,如发放药物、取样化验等。

4.医生护士配备要足够门诊部需要有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水平要过硬,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5.排队和叫号系统要方便为了提高门诊部的工作效率和患者就诊体验,门诊部需要安装排队和叫号系统。

患者可以通过取号和排队等待来就诊,减少混乱和长时间的等待。

同时,叫号系统可以方便医务人员掌握患者的就诊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6.医疗废物处理要规范门诊部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和设施,包括废物收集、分装、运输和处置等环节。

医疗废物需要分类收集和妥善处理,以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卫生环境要整洁门诊部的卫生环境要保持整洁、干净,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垃圾的滋生和传播。

每天要进行必要的卫生清洁,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杀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畅通。

8.信息化管理要完善门诊部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电子病历、医疗数据管理、医疗器械管理等。

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查询和交流。

门诊部,诊所,设置标准

门诊部,诊所,设置标准

门诊部,诊所,设置标准
门诊部和诊所的设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室设置:门诊部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包括急诊室、内科、外科等必设科室,以及妇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选设科室。

诊所则需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处置室等基本科室。

2. 人员配置:门诊部和诊所的人员配置需满足一定要求。

门诊部需至少有5名执业医师,其中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诊所则至少需有1名注册护士。

此外,医技科室需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3. 房屋要求:门诊部和诊所的建筑面积均不少于400平方米,每室必须独立并配备紫外线灯。

诊室、治疗室、处置室等科室应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治疗室、处置室的使用面积均不少于10平方米,如设观察室,其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4. 设备配置:门诊部和诊所均需配备基本设备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基本设备包括诊桌、诊椅、方盘、纱布罐、诊察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药品柜、紫外线消毒灯等。

急救设备包括氧气瓶(袋)、开口器、牙垫、口腔通气道、人工呼吸器等。

此外,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与其他合法机构签订相关服务合同,由其他机构提供服务的,可不配备化验室和消毒供应室设备。

5. 规章制度:门诊部和诊所均需制定并张挂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

6. 注册资金:门诊部的注册资金需到位。

以上是门诊部和诊所的设置标准,具体设置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医疗机构等级而有所不同。

在设置门诊部或诊所时,建议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以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中医门诊部设置标准

中医门诊部设置标准

中医门诊部设置标准中医门诊部是中医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医疗服务的窗口和基础,直接关系到中医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为了规范中医门诊部的设置,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制定中医门诊部设置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地理位置。

中医门诊部的地理位置应当便利患者就医,交通便利,离居民区较近,有公共交通工具可达,同时应当远离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不利因素。

二、建筑条件。

中医门诊部的建筑条件应当符合卫生标准,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卫生设施。

门诊部的布局应当合理,各功能区域划分清晰,符合中医诊疗要求。

三、人员配置。

中医门诊部应当配备合格的中医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医生应当具备相应的中医临床经验和执业资格,护士应当具备相关的护理技能和职业资格,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医疗管理知识和经验。

四、医疗设备。

中医门诊部应当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和器材,如中药熬制设备、针灸器具、推拿设备等,设备应当符合卫生标准,保证诊疗质量和安全。

五、药品管理。

中医门诊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合理使用药品,杜绝假劣药品的使用。

六、医疗服务。

中医门诊部应当提供规范、专业的中医医疗服务,包括中医诊疗、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医疗服务应当符合中医医疗规范和伦理要求,保证医疗质量。

七、医疗卫生管理。

中医门诊部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感染控制等,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八、医疗卫生信息化。

中医门诊部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包括病历管理、医嘱管理、检查检验结果管理等,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中医门诊部的设置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建筑条件、人员配置、医疗设备、药品管理、医疗服务、医疗卫生管理和医疗卫生信息化等方面的要求,规范中医门诊部的设置,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中医门诊部设置基本标准

中医门诊部设置基本标准

中医门诊部设置基本标准中医门诊部是中医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服务的窗口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中医门诊部的设置和管理,提高中医门诊部的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就医需求,制定中医门诊部设置基本标准十分必要。

一、基本要求。

1. 中医门诊部应当设立在符合卫生防疫要求的场所,建筑面积不得少于规定标准,且应当具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2. 中医门诊部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医生和护士,其中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专业、规范的中医诊疗服务。

3. 中医门诊部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规范。

二、服务内容。

1. 中医门诊部应当提供中医诊疗、中药治疗等基本医疗服务,并根据需要提供中医推拿、针灸等辅助治疗服务。

2. 中医门诊部应当开展中医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服务,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3. 中医门诊部应当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服务,促进居民健康。

三、管理要求。

1. 中医门诊部应当建立健全的患者档案管理制度,做好患者的诊疗记录和随访管理,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2. 中医门诊部应当加强对医疗器械和药品的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药品的合理使用。

3. 中医门诊部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

四、人员素质。

1. 中医门诊部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 中医门诊部的医务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尊重患者,关爱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中医门诊部的医务人员应当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

五、结语。

中医门诊部是中医医院的重要窗口,是服务患者的重要平台。

规范中医门诊部的设置和管理,提高中医门诊部的服务水平,不仅是中医医院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患者负责的体现。

北京市中医门诊部设置标准

北京市中医门诊部设置标准

北京市中医门诊部设置标准北京市中医门诊部是指为了方便市民就医而设立的提供中医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为了规范和提升中医门诊部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北京市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

一、机构设置方面:1. 医疗队伍要求:中医门诊部应有经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注册或授权的中医医师,他们要具备中医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

此外,门诊部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中医药专家或副主任中医师,提供更加专业的诊疗服务。

2. 诊疗设备和设施要求:中医门诊部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中医仪器设备和药房。

例如,门诊部需要有针灸设备、中医诊断仪器、中药煎煮设备等。

此外,门诊部应该有相应的检验和化验室,确保中医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诊室和接诊间设置要求:中医门诊部应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诊疗室和接诊室。

诊室要保证每个病人都有个人的隐私和空间,接诊室要有医师与患者进行交流和询问病情的场所。

此外,门诊部还应设置相应数量的候诊区和药房,方便患者就医和取药。

二、医疗服务方面:1. 诊疗过程要求:中医门诊部应按照中医诊疗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诊疗工作。

医师要仔细询问病史,进行望、听、问、切的诊察,根据中医理论和诊断确定诊断结果,并制定治疗方案。

医师还要及时记录和整理病历,便于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和就诊情况。

2. 诊断与治疗要求:中医门诊部的医师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中医药学知识,能够根据病情和病症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中医养生等,医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三、服务管理方面:1. 医疗质量管理要求:中医门诊部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包括对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对药品和仪器设备的质量监控,以及对患者诊疗过程和满意度的评估。

2. 医疗费用管理要求:中医门诊部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

门诊部要明确告知患者诊疗费用的组成,并提供详细的收费明细,确保患者支付的费用透明合理。

门诊部基本标准

门诊部基本标准

门诊部基本标准一、科室设置1.门诊部应设置候诊区、诊疗区、输液区、取药区、行政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

2.根据需要可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检验室、影像室、中西药房等辅助功能区域。

二、人员资质1.门诊部应配备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生,其数量和资质应与门诊部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

2.门诊部应配备相应的护理人员,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3.门诊部应配备药剂人员,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4.门诊部应配备清洁工作人员,负责门诊部的环境卫生工作。

三、诊疗设备1.门诊部应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如诊察床、诊察锤、血压计、听诊器、心电图机等。

2.根据业务需求,门诊部可配备相应的检查设备,如B超、X光机、CT等。

3.门诊部应定期对诊疗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药品管理1.门诊部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门诊部应配备合格的药品储存设施和设备,确保药品的储存条件符合规定。

3.门诊部应配备合格的药品检验设备和人员,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和管理。

4.门诊部应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和盘点,确保药品的库存和使用的规范和安全。

五、医疗废物处理1.门诊部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

2.门诊部应配备合格的医疗废物储存和处理设施,确保医疗废物的储存和处理符合规定。

3.门诊部应对医疗废物进行定期检查和清理,确保医疗废物的处理安全和合规。

六、规章制度1.门诊部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医生工作制度、护理工作制度、药剂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

2.规章制度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门诊部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门诊部应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规章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七、环境卫生1.门诊部应保持环境整洁、美观,空气清新,设施设备摆放有序。

2.门诊部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符合规定。

3.门诊部应配备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和设备,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三)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超诊断仪。

㈡科室设备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

急诊室: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洗胃机、心脏体外起搏器。

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设备、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药房: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

㈢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范。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普通专科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设有一个一级诊疗科目或2个以上二级诊疗科目的专业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科目,可选设B超室、心电图等检查室、门诊手术室、换药室。

每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

二、人员㈠至少有3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一名医师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㈡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5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3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净使用面积、公用面积及重点部门的卫生学要求同综合门诊部。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氧气瓶。

㈡科室设备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设备、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药房: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㈢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范。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医疗美容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必设医疗美容咨询室、美容外科,可设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美容中医科、麻醉科。

㈡医技科室必设手术室、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根据开设的科目,可选设B超室、心电图等检查室。

每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

二、人员㈠至少有6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一名是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主诊医师。

㈡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5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4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净使用面积、公用面积及重点部门的卫生学要求同综合门诊部。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氧气瓶、抢救车、雾化吸入器、无影灯。

㈡科室设备美容外科: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体外除颤器、麻醉机、自动血压监测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双极电凝器。

美容牙科:超声波洁牙机、光固化机、牙髓活力测定仪、牙齿漂白治疗仪、高频电刀治疗仪、比色仪、口腔内窥镜、X光牙片机、口腔全景X光机、牙科种植机、清洗设备、牙科高压蒸汽灭菌设备。

美容皮肤科:离子喷雾器、激光治疗仪(包括激光色素病治疗仪、激光血管病治疗仪、激光脱毛仪、激光除皱仪)、光子治疗仪、射频治疗仪、电离子治疗仪或微波治疗仪或高频电治疗仪或超高频电治疗仪中具备一种以上、液氮冷冻治疗仪、皮肤磨削机、文眉机、超声波美容治疗仪。

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设备、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药房: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范。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口腔门诊部一、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设有口腔综合治疗台10台。

二、科室设置:(一)能开展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儿童口腔病、口腔粘膜病、口腔外科、口腔修复以及口腔预防保健等专业的诊治工作。

至少应当分设两个专业科室,其他可分设专业组。

(二)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其他口腔诊疗项目(口腔正畸、口腔种植等专业)。

(三)有与上述诊疗项目相适应的放射、化验、药剂、消毒供应等设施和条件(药剂与化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要求)。

三、人员:(一)人员与口腔综合治疗台配置每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医师至少有5名取得口腔类别执业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口腔医师,有与所开展诊疗项目相符合的口腔主治医师。

医生与口腔辅助治疗人员之比不低于1:1.5。

(三)其他至少有5名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

从事放射、消毒工作的人员应当符合相关资质要求。

所有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关资质要求。

四、房屋:(一)每口腔综合治疗台建筑面积不少于30m2。

(二)诊室每口腔综合治疗台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m2。

(三)其他消毒室应当独立设置并符合有关要求。

X线机房应当独立设置并符合有关要求。

开展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口腔诊疗项目应当符合有关专业对房屋的设置要求。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X线牙片机曲面体层X线机光固化灯超声洁治器空气消毒器材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设施急救设施及药品(二)单元设备/每口腔综合治疗台牙科治疗椅(附手术灯1个、痰盂1个、器械盘1个) 1台高速和低速牙科切割装置1套吸唾装置1套三用喷枪 1支医师座椅1个病历书写桌1张口腔检查器械1套诊疗器械符合一人一用一消毒配置(三)其他设备有与开展诊疗项目相适应的其他设施。

六、管理内容(一)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二)医疗质量监控制度(三)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四)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五)中华口腔医学会制定的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口腔诊疗指南/口腔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六)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七)传染病管理制度(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九)放射诊疗管理制度(十)医疗价格公示及告知制度(十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十二)义齿加工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工商行政部门管理要求七、注册资金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诊所一、科室设置㈠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室。

㈡可选设化验室、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药房。

㈢开展简单局麻手术项目的还需设手术室、换药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1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身体健康的执业医师。

㈡至少有1名注册护士;㈢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80 平方米。

每增设一个诊疗科目增加10平方米。

每室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

其中各室使用面积:1、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均不少于10 平方米;2、观察室不少于15平方米。

3、化验室、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换药室均不少于10平方米;4、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其中手术室(间)不少于20平方米。

5、消毒室不少于4平方米。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察床、诊察桌、方盘、纱布罐、诊察凳、听诊器、药品柜、血压计、吸引器、出诊箱、紫外线消毒灯、体温计、污物桶、高压灭菌设备、压舌板、处置台、注射器。

㈡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范。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口腔诊所基本标准一、口腔综合治疗台:口腔综合治疗台1-9台。

二、科室设置:(一)能开展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儿童口腔病、口腔粘膜病、口腔外科、口腔修复以及口腔预防保健等专业的一般性诊疗项目。

(二)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其他口腔诊疗项目(口腔正畸、口腔种植等专业)。

(三)有与上述诊疗项目相适应的放射、消毒供应等设施和条件。

三、人员:(一)人员与口腔综合治疗台配置一台口腔综合治疗台,人员配备不少于2人;两台口腔综合治疗台,人员配备不少于3人;三台口腔综合治疗台,人员配备不少于5人。

(二)医师至少有1名取得口腔类别执业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口腔医师。

每增设两台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增加1名口腔医师。

具备4台口腔综合治疗台的,至少有1名口腔主治医师。

有与所开展诊疗项目相符合的相关专业口腔医师。

口腔综合治疗台超过4台的,每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三)其他至少有1名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

每增加三台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增加1名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

从事放射、消毒工作的人员应当符合相关资质要求。

所有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关资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