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基本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

全境位于北纬22°11′~22°47′,东经113°09′~113°46′之间。

行政管辖面积1891.95平方公里。

市中心陆路北距广州市区86公里,东南至澳门65公里,由中山港水路到香港52海里。

市政府设于东区松苑路1号。

中山市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壳变动频繁,地质构造体系属于华南褶皱束的粤中坳陷,中山位于北段。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亢,四周平坦,平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五桂山、竹嵩岭等山脉突屹于市中南部,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为全市最高峰。

地貌由大陆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冲积平原、海滩组成。

其中低山、丘陵、台地占全境面积的24%,一般海拔为10~200米,土壤类型为赤红壤。

平原和滩涂占全境面积的68%,一般海拔为-0.5~1米,其中平原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基水地,滩涂广泛分布有滨海盐渍沼泽土及滨海沙土。

河流面积占全境的8%,西江下游的西海水道、磨刀门水道自北向南流经市西部边界,由磨刀门出南海;北江下游的洪奇沥水道自西北向东南经过市东北边界由洪奇门出珠江口。

其间汊道纵横交错,其中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横贯市北半部,汇入横门水道由横门出珠江口。

水系划分为平原河网和低山丘陵河网两个部分,平原地区河网深受南海海洋潮汐的影响,具典型河口区特色。

中山市地处低纬度区,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每年有两次从天顶经过。

夏至日,石岐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可达89°;冬至日,太阳高度角也有44°。

全年太阳辐射量大,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445155.4焦尔/平方厘米,7月最多,达51141.3焦尔/平方厘米;2月最少,仅23285.7焦尔/平方厘米(此项观测业务已停止)。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43.4小时,占年可照时数的42%;最多日照时数为2392.6小时(1955年),占年可照时数的54%;年最少日照时数为1448.2小时(1994年),占年可照时数的33%。

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为22.0℃。

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3.6℃;7月最高,达28.5℃。

极端最高气温38.3℃(2004年7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1.3℃(1955年1月12日)。


临南海,夏季风带来大量水汽,成为降水的主要来源,年平均降水量为1791.3毫米。

影响全市的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干旱和雷暴。

2004年中山市天气主要特点是:全年气温明显偏高,日照时数偏多,降雨量偏少,全年没有热带气旋影响中山。

全年平均气温23.4℃,比历年平均气温高1.4℃。

夏季炎热,全年高温天气(指日最高气温≥35.0℃)共24天,其中,8月高温天数达14天。

年极端最高气温38.3℃,出现在7月1日,打破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7.5℃(1994年7月11日)记录;年极端最低气温5.0℃,出现在1月21日。

全年总雨量1441.4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20%,属雨量明显偏少年份。

全年共出现暴雨5天,其中8月有2天。

8月总雨量358.5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多31%。

年日照时数1906.9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多3%,属正常年份。

年内仅有2个热带气旋登陆广东,但没有影响中山。

【自然资源】中山的自然资源主要有5类:(一)太阳能资源。

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达445155.4焦耳/平方厘米,是省内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

中山属丰水地区,年降雨量1738毫米,降水量共达29.18亿立方米,西江和北江流经该市的磨刀门、横门、洪奇沥总水量1497亿立方米,每亩平均水量达12.57万立方米。

此外,中山市地处滨海,可利用潮差进行排灌。

(三)矿产资源。

中山的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壳变动频繁,但地层分布比较简单,富矿地层缺乏,现已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产仅有花岗岩石料、砂料和耐火黏土。

其中石料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广泛分布于市内的低山、丘陵和台地,以五桂山和竹嵩岭储量最为丰富;砂料以中粗粒石英砂为主,主要分布于市内东部龙穴、下沙一带沿海地区;耐火黏土主要分布于火炬开发区濠头村附近。

(四)动植物资源。

中山大中型兽类的主要活动场所分布于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山高丘陵地区,现存的经济动物主要有小灵猫、食蟹獴、豹猫、南狐、穿山甲、板齿鼠和各种鸟类、蛇类等;平原地区以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鼠类为主;水生动物有鱼类、甲壳类和多种贝类。

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植物主要种类有610多种,隶属于105科358属,森林覆盖率为12.95%。

(五)旅游资源。

中山市的名人胜迹、五桂山脉和珠江三角洲南部的水乡特色,形成多姿多彩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市内主要旅游景点有:翠亨孙中山故居、中山影视城、孙中山纪念馆、中山纪念中学、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纪念堂、五桂山逍遥谷、翠竹园漂流乐园及革命历史根据地、紫马岭公园、中山温泉、长江水库旅游区、孙文西路步行街、横门海上庄园、三乡泉林旅游山庄、民众岭南水乡、丰本农业科技园、大涌
卓旗山公园及烟墩山古塔、西山禅寺、南山古香林、宋帝遗迹、罗三妹山、桥头小琅环等。

土特产主要有三月红荔枝、神湾菠萝、小榄菊花肉、中山杏仁饼、石岐乳鸽、长江脆肉鲩、荼薇花制品、三乡濑粉、黄圃腊肠等。

【人口·语言】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139.4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其中居民人口59.59万人,农业人口79.86万人;男性69.89万人,女性69.56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4.62‰。

全市出生14767人,出生率10.65‰;死亡8366人,死亡率6.03‰。

迁入32847人,迁出23681人。

外来人口116.11万人,增长6.3%。

人口密度为775人/平方公里。

中山市的语言状况较为复杂,主要使用汉语方言,包括粤方言、闽方言及客家方言。

其中使用粤方言的人数最多,占总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北部冲积平原区和中部的石岐地区。

粤语方言分为4种:(1)石岐话,主要分布在石岐地区、南区和南朗镇。

(2)沙田话(近顺德话),主要分布在南头镇、黄圃镇、东凤镇、小榄镇、阜沙镇、东升镇、横栏镇、港口镇、民众镇、坦洲镇、板芙镇及西区的沙朗、南朗镇的横门等地。

(3)三角话(近东莞话),主要分布在三角镇。

(4)古镇话(近新会话)主要分布在古镇镇。

闽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沙溪镇、大涌镇、三乡镇及火炬开发区的张家边等地。

客家语方言,主要分布在五桂山镇、神湾镇及坦洲镇的南部小区。

【民风·民俗】中山民性爱国爱乡,勤劳敦厚,富于进取,勇于创新,灵活求实,较少保守思想。

民风平和有礼,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崇尚正义。

中山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重新拟定“博爱、创新、包容、和谐”为中山人精神。

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

中山是民歌之乡,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客家山歌、鹤歌、姑妹歌、渔鼓、龙舟、小调儿歌等,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坦洲镇等大沙田区。

中山舞龙分为木龙、火龙、金龙、沙龙、草龙、游龙、板龙、云龙8个种类。

中山市花为菊花。

【行政区划】2004年,将部分村委会改制为社区居委会,调整社区居委会设置。

石岐区社区居委会由38个调整合并为19个,小榄镇13个村委会全部改为社区居委会。

至2004年底,全市设置19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10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74个村民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