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人居二_与人居环境科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住宅问题 在“人居二 ”会议上 ,《人居环境议 程 : 目标和原则 、承诺和全球行动计 划 》明确指出 , “适当住房指的不只是 头上有一片屋顶而已 , 它还指适当的 私人独处的地方 ,适当的空间 ,进出口 的方便 ,适当的安全 ,包括长期居住有 保障 , 结构牢靠持久 , 适当的照明 、取 暖和通风 ,诸如供水 、卫生和垃圾管理 等适当的基础设施 , 适当的环境素质 和有关保健的因素 , 以及相对工作地 点和基本设施而言的适当和方便的位 置 ,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可负担的范围 内取得 。 ……是否适当往往因国而 异 , 因为它取决于具体的文化 、社会 、 环境和经济因素 。 ” 自 1976 年“人居一 ”大会以来 ,全 球人居状况虽有所改善 , 但未能根本 解决目前尚有 10 多亿人口没有足够 住房的问题 , 这其中还有一亿多人无 家可归 。发展中国家的人居问题尤为 严峻 , 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近十几 年来 , 我国城乡住房发展虽然取得很 大成就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住房供 需矛盾仍相当突出 : 全国城市还有 400 多万住房困难户 , 近一半的城镇 住房使用功能不全 , 尚有大量住房急 需改造 ,农村住房的功能不够齐全等 ; 此外 , 我国贫困地区尚存在大量简易 住房 ,在住宅经济 、技术和管理等方面 存在甚多亟待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 。
一 、伊斯坦布尔“人居二 ”大会之 后
第二届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 (人 居二 ) 于 1996 年 6 月 3 日至 14 日在 土耳其的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举行 。 会议的目标是探讨两个同样具有全球 性重要意义的主题 ,即“人人有适当住 房 ”和“城市化世界中的可持续人类住 区发展 ” (A dequate shelter for all , and sustainable human set tlement s in an urbanizing world )。通过这次联 合国大会的努力 , 改善人居环境的问 题已经从学术界和工程技术界专业范 围的讨论 , 上升为世界各国首脑的普 遍认识 ,并成为全球性的奋斗纲领 。
二 、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概 念和学术思想的发展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 of Human Set tlement s ) 是 20 世纪下半 叶在国际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 性学科群 。它以包括乡村 、集镇 、城市 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 象 , 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 ;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 , 从政治 、社会 、文化 、技术等各个方面 , 全面地 、系统地 、综合地加以研究 。
三 、人居环境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11 城市化与“人口大改组 ”
城 市 规 划 199713
80 年代以来 , 中国城市化开始加 速发展 , 城市化水平已从 1990 年的 26123 %提高到 1995 年的 28185 % 。 根据国际惯例可以认为 , 我国的城市 化已从起始阶段向加速阶段转变 , 其 中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 段。
“人居二 ”又被称为一次 “城市高 峰会议 ”(The Cit y Summit ) , 它所提 出的纲领性文件 ———《人居环境议程 : 目标和原则 、承诺和全球行动计划 》, 总结了自 1992 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 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以来 , 国际 社会在实践 《21 世纪议程 》过程中的 经验 , 归纳并进一步讨论了近年来的 其他各次会议所涉及的重要的社会 、 经济和环境问题 , 包括第四届世界妇 女大会 (1995 年 , 北京 )、社会发展问 题世界首脑会议 (1995 年 , 哥本哈 根 )、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 (1994 年 , 开罗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 问题全球会议 (1994 年 , 巴巴多斯 )、 世界减少自然灾害会议 (1994 年 , 横
21 从城市比较研究到建筑环境 的保护
80 年代初期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的资助下 , 我们曾就城市与城市规 划进行了比较研究 。“八五 ”期间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又针对经济发达 、城镇 密集地区 ,设立重点项目开展研究 ;在 多学科 、多专业的共同努力下 ,目前已 取得多项成果 。通过这项研究逐渐认 识到 ,在经济发达 、城镇密集地区不仅 应重视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问题 , 还必须重视建筑环境的保护问题 ; 同 时 , 还进一步认识到必须重视对下列
(1 ) 从住宅与城市的具体技术问 题 , 走向对建筑与国家发展等战略问 题的研究 ;
(2 ) 从单纯的建筑走向人 —建筑 —环境的综合研究 ;
(3 ) 将建筑和城市与明日世界的 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
(4 )对 21 世纪建筑学的未来进行 探索 ;
…… 足见 , 建筑学的内容和人们的建 筑观在不断的发展中 。 1999 年 , 国际建协将在中国北京 召开第 20 次大会 , 议题为“21 世纪的 建筑学 ”;会议将就“建筑与城市 ”、“建 筑与环境 ”、“建筑与文化 ”、“建筑与技 术 ”、“建筑师的职业精神 ”等问题 ,进 行迎接新世纪来临的学术准备 。
在经济发展方面 , 城市正发挥着 无可比拟的凝聚力 、吸引力和规模效 益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1995 ) 》的资 料 , 全国在 1994 年末共有设市城市 622 个 , 市区 (亦即城市建成区以及市 郊工农业地区 ) 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 地面积的 1619 % , 市区人口仅占全国 总人口的 3919 % ; 同时却拥有全国农 林牧渔业总产值的 4210 % , 工业总产 值的 7213 %和利税总额的 8218 %。
当前 , 人们不仅不满足于已有的 成绩 , 反而为新的人居环境问题的困 扰而担忧 ;新的城市问题错综复杂 ,但 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却不能全 然适应 。面向新世纪的来临 , 人们对 社会 、经济 、环境问题 , 对人居环境科 学的学术发展问题正在开始进一步进 行整体的思考 。
以战后 50 年来建筑学的发展为 例 。国际建协自 1946 年至今 ,举行了 近 20 次国际会议 ; 从其议题的变化 中 ,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发展趋势 :
3 本文为 1996 年 9 月 25 日在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 、建设部科技司联合主办 的 “21 世纪城乡建设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 研讨会上的论文 ,1996 年底进行改写 。
4
滨 ), 以及儿童问题世界首脑会议 (1990 年 ,纽约 )等 。
11 对城市化的认识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 , 城市化始 终同社会经济的进步 、识字率和教育 水平的提高 、健康状况的普遍改善 、社 会服务的发展 ,以及文化 、政治和宗教 事务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联系在一起 的。 近年来 , 整个世界对城市化已经 有了十分积极的认识 , 城市化开始被 视为不发达国家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 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帮助城 市成长 ,更积极地推动城市化进程 ,成 为“人居二 ”的中心议题之一 。邹家华 副总理在这次大会的高级别会议上的 发言中指出 , “中国正在实施的《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 》, 已把控制人口增 长 、加强环境生态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 资源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我们将继续 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合理发展 中小城市 , 积极发展小城镇 ’的方针 ,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 合理分布生产力 和城镇人口 , 切实节约和合理利用土 地 ,以促进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发展 。 ” 在计划生育和降低人口出生率 、 促进社会进步和多样化发展 、提高人 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方 面 ,中国的城市 ,特别是大城市作出了 毋庸置疑的重要贡献 。 在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方面 , 城 市 ———这种高密度的集约空间利用形 式和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措施相结 合 ,将人均的土地资源消耗 (包括生产
由中国政府组织撰写的 《中华人 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 》提出 ,中 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 展的目标是 :全国城镇人口从 1995 年 的 315 亿人 , 发展到 2000 年的 415 亿 人和 2010 年的 613 亿人左右 ; 全国城 市化水平从 1995 年的 28185 % , 发展 到 2000 年的 35 %和 2010 年的 45 %左 右 ;全国设市城市从 1995 年的 640 个 发展到 2000 年的 800 个左右 ,建制镇 从 16992 个发展到 20000 个左右 ; 使 全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城镇人口分布进 一步趋于合理 。
规 “人居二 ”与
划
研
人居环境科学 3
究
吴 良镛
【提要 】本文根据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精神及其所发表的《人居环境 议程 》, 进一步阐明有关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学术思想的发展线索 ; 针对 人居环境科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提出在我国开展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建议 。
【关键词 】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二 ”;中国
城市化带来国家的发展 , 而发展
城 市 规 划 19971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能促使人口的稳定 。因此 , 应该将城 市化纳入国家发展政策 , 使城市与发 展成为一体 。这两者的结合体现在国 家的城市化政策中 , 就是把资源用于 关键性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服务设施 中去 ,这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关键 。
性和非生产性两方面 ) 降低到相对来 说比较经济合理的限度 (因为许多城 市用地 , 如交通用地 、绿地等等 , 还需 要作必要的调节或适当的增加 )。根据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1993~1994 ) 》的 资料 , 上海 、北京等 10 个人口规模在 200 万以上的超大城市 , 人均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为 4814 平方米 ,全国城市 人口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也不足 80 平方米 。事实证明 ,在促进人类住区的 可持续发展方面 ,若善为引导 ,城市化 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 是 : 建设规模大 , 动用资金巨 , 发展速 度快 , 城市建设涉及的专业领域与部 门多 。诸如城市人口问题 、城市基础设 施滞后问题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 题 ,以及人口与土地的矛盾等等 ,都已 成为与国民经济 、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的重大课题 。
尽管我国城市建设的成就很大 , 但对许多城市问题缺乏确切的 、行之 有效的对策 ;政策不能“交圈 ”,乱占土 地 , 重复建设 , 浪费严重 ; 一系列的新 情况都与传统的概念 、工作方式和组 织结构不相适应 。例如 ,近几年上海的 建设不仅仅局限在浦东开发和浦西改 建 , 而且在酝酿提出“泛上海 ”的战略 构想 ; 长江三角洲乡镇企业与小城镇 建设并举 , 出现较大范围的城镇密集 地带 ; 三峡工程不仅是建坝的水利与 电力工程问题 , 与建坝工程并驾齐驱 的是整个库区的城镇化问题 、移民问 题 、安居问题 、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 产的保护问题 。又如珠江三角洲地区 , 在外资涌入下形成 “外向城市化 ” (Ext ro - urbanizatio n ) 的发展模式 , 构成了珠江三角洲 、港澳跨边境城市 聚集群 ,并通过香港这一国际城市 ,使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融入世界大城市地 区的范畴 。这些问题的综合论证 ,迫切 需要建立新的学术概念 。
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目的 , 是为 了解 、掌握人类住区发生和发展的客 观Baidu Nhomakorabea律 , 从而使人类能更好地建设符 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
从历史上看 ,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 术思想随工业革命的发生 、城市现代 化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的 逐步加深 ,经历了一个由片面到全面 、 由简单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简言之 , 在工业革命后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 , 各国均出现了“城市病 ”问题 。为寻求 对策 ,经过不断的探索 ,逐步形成和发 展了近代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建筑理 论 。从上世纪末起 , 城市规划学的先 驱们就酝酿了“田园城市理论 ”、“区域 观念论 ”等等 ; 近百年来 , 城市科学不 断得到发展 。
一 、伊斯坦布尔“人居二 ”大会之 后
第二届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 (人 居二 ) 于 1996 年 6 月 3 日至 14 日在 土耳其的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举行 。 会议的目标是探讨两个同样具有全球 性重要意义的主题 ,即“人人有适当住 房 ”和“城市化世界中的可持续人类住 区发展 ” (A dequate shelter for all , and sustainable human set tlement s in an urbanizing world )。通过这次联 合国大会的努力 , 改善人居环境的问 题已经从学术界和工程技术界专业范 围的讨论 , 上升为世界各国首脑的普 遍认识 ,并成为全球性的奋斗纲领 。
二 、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概 念和学术思想的发展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 of Human Set tlement s ) 是 20 世纪下半 叶在国际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 性学科群 。它以包括乡村 、集镇 、城市 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 象 , 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 ;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 , 从政治 、社会 、文化 、技术等各个方面 , 全面地 、系统地 、综合地加以研究 。
三 、人居环境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11 城市化与“人口大改组 ”
城 市 规 划 199713
80 年代以来 , 中国城市化开始加 速发展 , 城市化水平已从 1990 年的 26123 %提高到 1995 年的 28185 % 。 根据国际惯例可以认为 , 我国的城市 化已从起始阶段向加速阶段转变 , 其 中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 段。
“人居二 ”又被称为一次 “城市高 峰会议 ”(The Cit y Summit ) , 它所提 出的纲领性文件 ———《人居环境议程 : 目标和原则 、承诺和全球行动计划 》, 总结了自 1992 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 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以来 , 国际 社会在实践 《21 世纪议程 》过程中的 经验 , 归纳并进一步讨论了近年来的 其他各次会议所涉及的重要的社会 、 经济和环境问题 , 包括第四届世界妇 女大会 (1995 年 , 北京 )、社会发展问 题世界首脑会议 (1995 年 , 哥本哈 根 )、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 (1994 年 , 开罗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 问题全球会议 (1994 年 , 巴巴多斯 )、 世界减少自然灾害会议 (1994 年 , 横
21 从城市比较研究到建筑环境 的保护
80 年代初期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的资助下 , 我们曾就城市与城市规 划进行了比较研究 。“八五 ”期间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又针对经济发达 、城镇 密集地区 ,设立重点项目开展研究 ;在 多学科 、多专业的共同努力下 ,目前已 取得多项成果 。通过这项研究逐渐认 识到 ,在经济发达 、城镇密集地区不仅 应重视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问题 , 还必须重视建筑环境的保护问题 ; 同 时 , 还进一步认识到必须重视对下列
(1 ) 从住宅与城市的具体技术问 题 , 走向对建筑与国家发展等战略问 题的研究 ;
(2 ) 从单纯的建筑走向人 —建筑 —环境的综合研究 ;
(3 ) 将建筑和城市与明日世界的 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
(4 )对 21 世纪建筑学的未来进行 探索 ;
…… 足见 , 建筑学的内容和人们的建 筑观在不断的发展中 。 1999 年 , 国际建协将在中国北京 召开第 20 次大会 , 议题为“21 世纪的 建筑学 ”;会议将就“建筑与城市 ”、“建 筑与环境 ”、“建筑与文化 ”、“建筑与技 术 ”、“建筑师的职业精神 ”等问题 ,进 行迎接新世纪来临的学术准备 。
在经济发展方面 , 城市正发挥着 无可比拟的凝聚力 、吸引力和规模效 益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1995 ) 》的资 料 , 全国在 1994 年末共有设市城市 622 个 , 市区 (亦即城市建成区以及市 郊工农业地区 ) 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 地面积的 1619 % , 市区人口仅占全国 总人口的 3919 % ; 同时却拥有全国农 林牧渔业总产值的 4210 % , 工业总产 值的 7213 %和利税总额的 8218 %。
当前 , 人们不仅不满足于已有的 成绩 , 反而为新的人居环境问题的困 扰而担忧 ;新的城市问题错综复杂 ,但 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却不能全 然适应 。面向新世纪的来临 , 人们对 社会 、经济 、环境问题 , 对人居环境科 学的学术发展问题正在开始进一步进 行整体的思考 。
以战后 50 年来建筑学的发展为 例 。国际建协自 1946 年至今 ,举行了 近 20 次国际会议 ; 从其议题的变化 中 ,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发展趋势 :
3 本文为 1996 年 9 月 25 日在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 、建设部科技司联合主办 的 “21 世纪城乡建设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 研讨会上的论文 ,1996 年底进行改写 。
4
滨 ), 以及儿童问题世界首脑会议 (1990 年 ,纽约 )等 。
11 对城市化的认识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 , 城市化始 终同社会经济的进步 、识字率和教育 水平的提高 、健康状况的普遍改善 、社 会服务的发展 ,以及文化 、政治和宗教 事务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联系在一起 的。 近年来 , 整个世界对城市化已经 有了十分积极的认识 , 城市化开始被 视为不发达国家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 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帮助城 市成长 ,更积极地推动城市化进程 ,成 为“人居二 ”的中心议题之一 。邹家华 副总理在这次大会的高级别会议上的 发言中指出 , “中国正在实施的《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 》, 已把控制人口增 长 、加强环境生态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 资源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我们将继续 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合理发展 中小城市 , 积极发展小城镇 ’的方针 ,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 合理分布生产力 和城镇人口 , 切实节约和合理利用土 地 ,以促进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发展 。 ” 在计划生育和降低人口出生率 、 促进社会进步和多样化发展 、提高人 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方 面 ,中国的城市 ,特别是大城市作出了 毋庸置疑的重要贡献 。 在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方面 , 城 市 ———这种高密度的集约空间利用形 式和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措施相结 合 ,将人均的土地资源消耗 (包括生产
由中国政府组织撰写的 《中华人 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 》提出 ,中 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 展的目标是 :全国城镇人口从 1995 年 的 315 亿人 , 发展到 2000 年的 415 亿 人和 2010 年的 613 亿人左右 ; 全国城 市化水平从 1995 年的 28185 % , 发展 到 2000 年的 35 %和 2010 年的 45 %左 右 ;全国设市城市从 1995 年的 640 个 发展到 2000 年的 800 个左右 ,建制镇 从 16992 个发展到 20000 个左右 ; 使 全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城镇人口分布进 一步趋于合理 。
规 “人居二 ”与
划
研
人居环境科学 3
究
吴 良镛
【提要 】本文根据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精神及其所发表的《人居环境 议程 》, 进一步阐明有关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学术思想的发展线索 ; 针对 人居环境科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提出在我国开展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建议 。
【关键词 】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二 ”;中国
城市化带来国家的发展 , 而发展
城 市 规 划 19971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能促使人口的稳定 。因此 , 应该将城 市化纳入国家发展政策 , 使城市与发 展成为一体 。这两者的结合体现在国 家的城市化政策中 , 就是把资源用于 关键性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服务设施 中去 ,这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关键 。
性和非生产性两方面 ) 降低到相对来 说比较经济合理的限度 (因为许多城 市用地 , 如交通用地 、绿地等等 , 还需 要作必要的调节或适当的增加 )。根据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1993~1994 ) 》的 资料 , 上海 、北京等 10 个人口规模在 200 万以上的超大城市 , 人均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为 4814 平方米 ,全国城市 人口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也不足 80 平方米 。事实证明 ,在促进人类住区的 可持续发展方面 ,若善为引导 ,城市化 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 是 : 建设规模大 , 动用资金巨 , 发展速 度快 , 城市建设涉及的专业领域与部 门多 。诸如城市人口问题 、城市基础设 施滞后问题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 题 ,以及人口与土地的矛盾等等 ,都已 成为与国民经济 、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的重大课题 。
尽管我国城市建设的成就很大 , 但对许多城市问题缺乏确切的 、行之 有效的对策 ;政策不能“交圈 ”,乱占土 地 , 重复建设 , 浪费严重 ; 一系列的新 情况都与传统的概念 、工作方式和组 织结构不相适应 。例如 ,近几年上海的 建设不仅仅局限在浦东开发和浦西改 建 , 而且在酝酿提出“泛上海 ”的战略 构想 ; 长江三角洲乡镇企业与小城镇 建设并举 , 出现较大范围的城镇密集 地带 ; 三峡工程不仅是建坝的水利与 电力工程问题 , 与建坝工程并驾齐驱 的是整个库区的城镇化问题 、移民问 题 、安居问题 、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 产的保护问题 。又如珠江三角洲地区 , 在外资涌入下形成 “外向城市化 ” (Ext ro - urbanizatio n ) 的发展模式 , 构成了珠江三角洲 、港澳跨边境城市 聚集群 ,并通过香港这一国际城市 ,使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融入世界大城市地 区的范畴 。这些问题的综合论证 ,迫切 需要建立新的学术概念 。
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目的 , 是为 了解 、掌握人类住区发生和发展的客 观Baidu Nhomakorabea律 , 从而使人类能更好地建设符 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
从历史上看 ,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 术思想随工业革命的发生 、城市现代 化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的 逐步加深 ,经历了一个由片面到全面 、 由简单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简言之 , 在工业革命后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 , 各国均出现了“城市病 ”问题 。为寻求 对策 ,经过不断的探索 ,逐步形成和发 展了近代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建筑理 论 。从上世纪末起 , 城市规划学的先 驱们就酝酿了“田园城市理论 ”、“区域 观念论 ”等等 ; 近百年来 , 城市科学不 断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