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龙山系天目山之余脉,从山脊蜿蜓而下,如翠绿的长龙眠臥在安吉县西北境内,因形似九条巨龙而得名植被丰富,每年初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怒放,更是一年中风光旑旎的最美时季。
从九龙山启程,在时光的折射中,安吉龙山源依托安吉古城与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两大国保单位”积淀2000年浙北文明的印迹,在约7000亩山水田园风光背景下,呈现的是用仪式感的图案绘就的浙江古代脉动的一帧长幅画卷。
龙山源,枕着西苕溪文化而生息。
一条千年苕溪,一脉浙北文明。古越先民,傍水而居。苕溪古名苕水,属太湖水系,经太湖流入黄卷九四:“以其两岸多生芦苇,故名苕溪。”苕溪,据明万历年间(1573—1619)记载,因“溪岸多苕花”分。东、西苕溪在湖州市吴兴区白雀塘桥汇合,分为数十条港溇,分别经由环城河、小梅港、新塘港、长兜注入太湖。
东苕溪,又名龙溪、仇溪、余不溪。上源由南、中、北三个支流组成,而以南苕溪为正源。南苕溪面积1420平方公里,发源于天目山南麓临安临目马尖岗,自西向东流,经临安市的里畈、桥东、临天、青山自余杭镇折北而流,称东苕溪。东苕溪流至汤湾渡左汇中苕溪,至瓶窑左汇北苕溪,流至德清县城左纳余英
西苕溪,又名龙溪港。上游有南溪、西溪两源,西溪为正源,源于浙江安吉和安徽宁国交界的天目天锦堂,山峰海拔1415米,东北流至安吉县塘浦,汇合南溪后始称西苕溪。西苕溪纵贯安吉县,经梅溪镇东东苕溪汇合注入太湖,为浙江省北部重要的通航河流。西苕溪中上游崇山峻岭,溪水自山谷间弯流而下,两的天籁之音不绝于耳。下游为河谷平原,地域广袤,溪水缓慢而悠闲地流淌,泛舟溪上,两岸茶园苍翠,芦郁郁葱葱,姿态各异。流淌千年的苕溪水,载着山水的优雅,为我们讲述着西苕溪畔的传奇故事。
浙北古代文明,以苕溪为界分东、西两区。良渚文明兴于东苕溪,而商周时期浙北文明主西苕溪流时期越人集聚于西苕溪河谷平原(今安吉古城村),勤农耕、强军备。楚威王败越,尽取吴越故地。在楚人利,筑修城墙。故鄣城时期,护城河与苕溪相连,城池东临苕溪,西濒沙河,水源充足,行舟可直抵太湖,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千年苕溪,是流经古城中央的文明血脉,见证着浙北文明的灿烂光辉。“西塞鳜鱼肥”,唐人张志和著《渔歌子》,青笠绿蓑,一溪碧水一曲渔歌,在他笔下,苕溪之清丽优美和盘托出彩淋漓,奔流不息地注入太湖,是人类富有诗意的栖息地。
龙山源,傍着安吉好生态而知名。
作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安吉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层峦叠嶂、翠竹绵延,被誉为气净、水净、三净之地孕育了竹海、白茶这些珍稀的物种,也为龙山源的生息,增添了姿色。
龙山源坐落九龙山脉,拥有约7000亩山水。田园优美,茶、竹、稻等自然风光,汇成当代江南韵味可举目而眺:
在这里,龙山源坐拥千亩茶园,漫山白茶连绵,尽赏茶园好风光。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北宋候温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以及半山半平原的山形地势,为白茶提供了绝佳生长环境。
在这里,龙山源内数十处竹林幽静而美体会自然真意。千年农耕文化,浸染安吉龙山源。每到收获际的稻田,如金黄灿烂的彩幕,微风轻拂,稻浪起伏,一派江南好时节美景,此时尽收眼底。大竹海,诗茶小憩,翠竹傲立挺拔,绿梦之境悠然而生。
就在这块苕溪文化深厚沉淀的宝地,浙江绿郡实业在3年前就着手开发营造中国生态艺术陵园。龙溪文明的余輝之地,将是今人瞻仰先祖文化、休闲度假、田园观光的好去处。
(注:两大国保单位——2006年安吉古城遗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龙山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与安吉古城合并)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默认大小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