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用于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用于麻醉诱导的

临床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观察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泵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全麻择期手术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未长期服用阿片以及安定镇静类药物,无显示插管困难特征的病人。所有病人均不用术前药物。患者入手术室后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Ⅱ导心电图示波、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测量并记录基础血压(T0)、麻醉诱导前(T1)、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混合药液至入睡(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插管后10min(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等各项参数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插管均一次性顺利完成,从泵注给药诱导至入睡时间平均为(6.18±1.68)min。病人给药至入睡后血压均有下降,低于给药前基础值(P0.05或P0.01),心率也明显减慢,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压、心率维持在正常范围。T3时收缩压低于基础值(P0.05),心率增快明显,高于基础值(P0.01);插管后各时间段血压仍低于基础值,与给药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但血压与入睡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插管后各时间段维持在给药前水平(P0.05)。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是值得推荐的诱导方法。【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血流动力学

瑞芬太尼具有理想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特性和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及可溶性好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而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等优点,此二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本文采用丙泊酚合理伍用瑞芬太尼泵注麻醉诱导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麻择期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0岁,体重52~75kg。所有患者术前无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未长期服用阿片以及安定镇静类药物,无显示插管困难特征的病人。所有病人均不用术前药物。

1.2 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安静20min测血压和心率作为基础值。麻醉诱导:40mL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2mg以起始速度30mL/h开始泵注,待病人已入睡无睫毛反射、呼之不应后以20mL/h速度继续泵注并记录此时混合药液的入量,然后给予咪达唑伦0.06mg/kg,维库溴胺0.1mg/kg,以及阿托品0.5mg,面罩辅助呼吸,待3min后行气管内插管,插管由熟练医师操作均一次成功完成,然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1.3 监测和观察指标患者入手术室后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Ⅱ导心电

图示波、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测量并记录基础血压(T0)、麻醉诱导前(T1)、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混合药液至入睡(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插管后10min(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等各项参数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插管均一次性顺利完成,从泵注给药诱导至入睡时间平均为(6.18±1.68)min。

2.2 血流动力学变化见表1。表1 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本组病人给药至入睡后血压均有下降,低于给药前基础值(P0.05或P0.01),心率也明显减慢,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即刻血压仍低于基础值,收缩压与基础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睡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率增快明显,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后各时间段血压仍低于基础值,与给药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与入睡后血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插管后各时间段维持在给药前水平。

3 讨论

3.1 全身麻醉喉镜置入和气管内插管时由于对咽喉部的刺激而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病人往往表现为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虽然这种循环应激反应持续时间比较短暂,但对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却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危险。文献报道[1],这种心血管应激反应与喉镜置入和气管插管操作、麻醉用药和心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的基础疾病甚至人种的差异等许多固有因素均有关系。人们虽然采用各种方法如咽喉表面麻醉、加大芬太尼诱导时的剂量等,均证实能够减轻全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的作用,但效果尚不够理想。

3.2 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的短效静脉麻醉药,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适合麻醉诱导,静注后具有扩张外周血管,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神经反射的综合效应,而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代谢迅速、有选择性、具有独特的酯类结构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具有强效的镇痛、镇静作用,因而能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而用于麻醉的诱导[2-4]。本文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合理伍用泵注用于临床麻醉诱导,给药后患者在6min左右均安静进入睡眠状态,入睡后血压均有下降,心率也明显减慢,插管即刻血压仍低于基础值,而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瑞芬太尼合理伍用丙泊酚能有效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减轻气管插管时对咽喉部的刺激而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插管后各时间段血压仍低于基础值,维持在正常合理的生理范围内,心率在插管后各时间段维持在给药前水平,说明采用泵注麻醉诱导的方法,既达到了合适的麻醉深

度,同时又能维持持续的血药浓度,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避免因推注这两种药物诱导时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而导致严重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由于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均是短效麻醉药,他们之间药动力学模式互为补充,因此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合用对于全凭静脉麻醉是最有前景的组合[5],本文结果显示在抑制喉镜置入、插管,开腹手术刺激等应激反应时异丙酚能够降低瑞芬太尼需要量,这可能是它们之间在消除伤害性刺激方面的协同作用。

3.3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呼吸循环系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给药后血压会有下降,心率减慢,这主要与剂量和注药速度有关,因此对于心肺功能差的病人以及老年病人仍应注意调整剂量和注药速度。

我们认为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麻醉诱导其合适的剂量搭配和临床麻醉作用即能使麻醉达到一定的深度,又能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是值得推荐的诱导方法,但也应注意防止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老年病人和心血管功能不全病人引起的严重心血管抑制。【参考文献】

1] 孙海燕,薛富善.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与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研究[J].麻醉与监护论坛,2003,10(5):347-349.

[2] 邵兵,赖朝蓬.雷米芬太尼临床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3,14(3):173-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