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的原理
干燥过程的原理是什么
干燥过程的原理是什么
干燥是指将湿物质中的水分蒸发或去除的过程。
干燥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传质和传热。
1. 传质:湿物质中的水分通过扩散或对流的方式传递到空气中,使湿物质逐渐失去水分。
传质的过程可以通过浓度差和水分分子间的扩散力来推动。
通常,湿物质表面的水分先蒸发,然后由内部向外部传递,形成持续的湿物质表面的蒸发层。
2. 传热:在干燥过程中,为了将水分从湿物质中蒸发出来,需要提供足够的热量。
传热可以通过对湿物质施加热源来实现,使水分分子的动能增加,加速水分蒸发。
常用的传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传导。
对流传热是通过与热空气的接触,将热量传递到物质表面来实现的;辐射传热是通过辐射热量直接传递到物质表面;传导传热是通过直接接触物质之间的分子间碰撞来传递热量。
综上所述,干燥过程的原理是通过传质和传热的相互作用,将湿物质中的水分蒸发或去除。
传质使水分分子从湿物质表面逐渐传递到空气中,而传热提供了足够的热量用于加速水分的蒸发。
干燥的原理
干燥的原理
干燥的原理:
(1)基本原理:
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从物料内部移向(扩散)表面,再由表面扩散到热空气中。
干燥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被干燥物料中的水分所产生的水蒸气分压大于热空气中水蒸气分压。
若二者相等,表示蒸发达到平衡,干燥停止;若热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大,物料反而吸水。
所以为了使物料干燥,必须控制热空气的相对湿度RH(饱和空气RH=100﹪,未饱和空气RH﹤100﹪,绝干空气RH=0﹪)
(2)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1)平衡水分:指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物料表面产生的水蒸气压与空气中水蒸气分压相等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该部分水是干燥所除不去的水分。
物料的平衡水分含量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随空气的RH上升而增大。
干燥器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低于被干燥物自身的相对湿度。
2)自由水分:指物料中所含大于平衡水分的那部分水或称游离水。
自由水可在干燥过程中除去。
3)结合水分:指主要以物理方式结合的水分,结合水分与物料性质有关,具有结合水分的物料,称为吸水性物料。
4)非结合水分:主要指以机械方式结合的水分,与物料的结合力很弱,仅含非结合水的物料叫做非吸水性物料。
直接干燥法的原理
直接干燥法的原理直接干燥法是一种常用的干燥方法,它通过对物质直接施加热量,将其中的水分蒸发,使物质变干。
直接干燥法的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加热物质、蒸发水分、排除湿气。
直接干燥法的第一步是加热物质。
通过加热物质,可以增加物质内部的能量,使其分子振动加剧。
这样一来,物质中的水分分子也会受到这种加热作用,分子运动变得更加剧烈。
加热后的物质中的水分开始蒸发。
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中水分的蒸气压也会增加,直到达到与周围环境湿度相等的饱和蒸气压。
当物质中的水分蒸气压大于周围环境的湿度时,水分分子会从物质表面逸出,使物质逐渐变干。
排除湿气是直接干燥法的最后一步。
当物质中的水分蒸发时,会产生湿气。
这些湿气必须及时排除,以保持干燥的环境。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会使用通风设备或其他方法将湿气排出。
直接干燥法的原理是基于物质中水分蒸发的特性。
通过加热物质,使水分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从物质中蒸发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直接干燥法相对简单易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加热过程可能会导致物质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物质的质量。
其次,加热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造成能源浪费。
此外,直接干燥法可能会产生高温,对环境和操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逐渐发展了其他干燥方法,如间接干燥法和微波干燥法。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干燥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直接干燥法通过加热物质、蒸发水分和排除湿气的过程,实现了物质的干燥。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直接干燥法仍然是一种常用的干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生产过程中。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干燥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干燥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1. 引言干燥技术是一种将湿度高的物体或物质中的水分去除的技术。
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食品加工、制药、化工等。
本文将介绍干燥技术的原理,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干燥技术的原理干燥技术的原理基于两个关键概念:传热和传质。
传热是指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将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传质是指通过扩散或对流将物质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
2.1 传热原理干燥技术中常用的传热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在固体内部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递。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其中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传递,不需要介质进行传递。
2.2 传质原理传质是指水分从高浓度区域移动到低浓度区域的过程。
干燥技术中常用的传质方式包括扩散和对流。
扩散是指物质在不进行对流的情况下从高浓度区域移动到低浓度区域。
对流是指物质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其中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3. 干燥技术的应用3.1 食品加工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蔬菜、水果等食材在加工前往往需要进行干燥以延长其保质期。
同时,干燥还可以改变食材的质地和口感,提高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3.2 制药制药行业对干燥技术有着重要的需求。
许多药物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以提高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另外,干燥还可以改变药物的形态,以便于药物的制剂和包装。
3.3 化工在化工领域,干燥技术用于去除化学反应或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溶剂或水分。
干燥可以帮助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效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3.4 其他领域除了食品加工、制药和化工领域,干燥技术还在许多其他领域有着应用。
例如,干燥技术可以用于纸浆和纺织品的生产,以提高其质量和使用性能。
此外,干燥技术还可以用于电子和电器设备的生产过程中,以去除其中的水分,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结论干燥技术基于传热和传质的原理,通过不同的传热和传质方式去除物体或物质中的水分。
干燥的原理和方法
干燥干燥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到的重要操作之一,其目的在于除去化合物中存在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
液体中的水分会与液体形成共沸物,在蒸馏时就有过多的“前馏分”,造成物料的严重损失;固体中的水分会造成熔点降低,而得不到正确的测定结果。
试剂中的水分会严重干扰反应,如在制备格氏试剂或酰氯的反应中若不能保证反应体系的充分干燥就得不到预期产物;而反应产物如不能充分干燥,则在分析测试中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甚至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所有这些情况中都需要用到干燥。
干燥的方法因被干燥物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要求干燥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处置不当就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1.液体的干燥实验室中干燥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1)物理干燥法①分馏法:可溶于水但不形成共沸物的有机液体可用分馏法干燥,如实验4那样。
②共沸蒸(分)馏法:许多有机液体可与水形成二元最低共沸物(见书末附录3),可用共沸蒸馏法除去其中的水分,其原理见第74~77页。
当共沸物的沸点与其有机组分的沸点相差不大时,可采用分馏法除去含水的共沸物,以获得干燥的有机液体。
但若液体的含水量大于共沸物中的含水量,则直接的蒸(分)馏只能得到共沸物而不能得到干燥的有机液体。
在这种情况下常需加入另一种液体来改变共沸物的组成,以使水较多较快地蒸出,而被干燥液体尽可能少被蒸出。
例如,工业上制备无水乙醇时,是在95%乙醇中加入适量苯作共沸蒸馏。
首先蒸出的是沸点为64.85℃的三元共沸物,含苯、水、乙醇的比例为74∶7.5∶18.5。
在水完全蒸出后,接着蒸出的是沸点为68.25℃的二元共沸物,其中苯与乙醇之比为67.6∶32.4。
当苯也被蒸完后,温度上升到78.85℃,蒸出的是无水乙醇。
③ 用分子筛干燥:分子筛是一类人工制作的多孔性固体,因取材及处理方法不同而有若干类别和型号,应用最广的是沸石分子筛,它是一种铝硅酸盐的结晶,由其自身的结构,形成大量与外界相通的均一的微孔。
低温干燥的原理
低温干燥的原理
低温干燥是指通过控制环境温度降低,将湿度从物质中蒸发除去的一种干燥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低温降低物体的温度,使水分蒸发变为气体,并通过排气系统将水分排出,从而实现干燥的目的。
低温干燥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环境温度:通过使用低温环境,如冰箱、冷库或者使用冷却装置等,将物体的温度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通常,物体的温度会降至0℃以下,确保水分在低温下变成固体冰结晶。
2. 冰晶蒸发:在低温下,水分会变成固态冰晶并结晶,然后通过加热或者减压的方法,将冰晶蒸发转化为气体。
这个过程被称为冷冻干燥或冰冻干燥。
3. 排气系统:在冷冻干燥过程中,通过排气系统,将从固态冰晶转化成气体的水分排出物体。
排气系统通常包括真空泵、气体收集器等设备,确保将水分从物体中彻底排出。
使用低温干燥的优点是能够保留物体的原有形状和质量,同时避免了高温干燥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如氧化、变形等。
此外,低温干燥也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物质,如药物、食品等。
总体来说,低温干燥通过控制环境温度,使水分在低温下变成冰晶,并通过排气系统将冰晶蒸发转化为气体,从而达到干燥物体的效果。
它是一种较为温和且有效的干燥方法。
蒸汽 干燥原理
蒸汽干燥原理
蒸汽干燥是一种常用的固体干燥方法,它利用高温蒸汽的热量和水分蒸发的原理,将湿物质中的水分蒸发掉,达到干燥的目的。
蒸汽干燥的原理如下:
1. 传递热量:蒸汽在传递热量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能够提供给湿物质中的水分,使其温度升高。
2. 水分蒸发:随着湿物质温度的上升,其中的水分开始逐渐蒸发。
蒸汽中的高温和热量使水分的分子运动速度增加,突破液体表面的张力,把水分分子从液态变为气态。
3. 湿物质与蒸汽接触:湿物质与蒸汽之间通过接触面积来交换热量和水分。
蒸汽与湿物质接触后,湿物质中的水分会大量蒸发进入蒸汽中,使湿物质的含水量逐渐降低。
4. 湿物质排出:随着水分逐渐蒸发,湿物质中的含水量减少,最终达到干燥的要求。
此时,可以将干燥后的物质从干燥设备中取出,完成整个蒸汽干燥过程。
蒸汽干燥的优点是能够快速且均匀地将湿物质中的水分蒸发掉,且操作简单,对物质的热敏性较小。
然而,蒸汽干燥也有一些限制,比如蒸汽成本较高、设备投资较大等。
因此,在选择干燥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
化工原理干燥现象的原理
化工原理干燥现象的原理
干燥是指将湿物质中的水或其他溶剂除去的过程。
化工原理中的干燥现象主要涉及到物质传质、热传导和质量平衡等原理。
1. 物质传质:湿物质中的水分子存在着与固体或其他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干燥过程中,水分子需要克服这些相互作用力,才能从湿物质中逸出到气相中,实现传质过程。
传质通常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方向进行,即从湿物质表面到气相中。
2. 热传导:在干燥过程中,通过向湿物质提供热量,可以提高物质的温度,促进水分子的蒸发和传质过程。
热传导的速度取决于热传导系数、温度梯度和物质的热容等因素。
3. 质量平衡:在干燥过程中,湿物质中的水分子通过蒸发从湿物质中逸出,同时空气中的水分子通过扩散等方式进入湿物质。
这种水分子的进出平衡使得湿物质中的水分子的含量逐渐减少,直到达到物料表面的饱和度。
综上所述,干燥现象主要是通过物质传质、热传导和质量平衡等原理来实现湿物质中水分子的从湿物质中蒸发并逸出的过程。
烘干法的原理
烘干法的原理烘干法是一种常见的物料干燥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工、冶金、医药等行业。
烘干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等参数,将湿度较高的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掉,使物料达到所需的干燥程度。
本文将介绍烘干法的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烘干法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利用热量将水分蒸发。
在烘干过程中,通过提供足够的热量,将物料中的水分加热,使其蒸发为水蒸气,然后将水蒸气带走。
烘干法的原理基于水的蒸发特性以及湿物料与干燥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
在烘干法中,热量是实现干燥的关键。
通过加热干燥介质(如热空气、蒸汽等),将热量传递给湿物料。
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料颗粒之间的直接接触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如气体或液体)的对流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传递。
这三种传热方式通常同时存在于烘干过程中。
除了热量传递,湿物料的水分蒸发也是烘干法的关键步骤。
水分蒸发是由物料中的水分在热量作用下变为水蒸气的过程。
当物料表面的水分蒸发时,会产生饱和水蒸气层,阻碍水分从物料内部向表面的传输。
为了克服饱和水蒸气层的阻碍,烘干过程中通常需要保持一定的空气流动,以带走水蒸气,从而保持烘干效果。
烘干法的参数控制也是干燥效果的关键。
烘干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等参数的选择取决于物料的特性和干燥要求。
较高的烘干温度可以加快水分蒸发速度,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物料变质或热损失。
湿度的控制可以通过调节进入烘干室的空气湿度来实现。
空气流动速度的调节可以增强水分传质和热量传递效果,但过大的空气流动速度可能会带走物料中的颗粒。
烘干法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烘干法常用于脆化、干果制作、面粉生产等。
在化工领域,烘干法常用于固体物料的干燥、颗粒物料的制备等。
在冶金行业,烘干法常用于矿石的烘干、矿石的预处理等。
在医药领域,烘干法常用于药物的干燥、药片的制备等。
总之,烘干法是一种常见的物料干燥方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等参数,利用热量将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掉。
烘干的原理
烘干的原理
烘干是一种通过加热和通风来除去衣物上的水分的过程。
具体原理如下:
1. 热空气的产生:烘干机中通常配备了一个加热元件(如电加热器或燃气燃烧器),通过加热源产生高温的空气。
2. 空气循环系统:烘干机内部设置有一个循环系统,用于将空气进行循环以达到更好的烘干效果。
通风系统会将刚刚加热的空气引入烘干室,同时将湿度高、水分被蒸发的空气排出。
3. 湿衣物的除湿:当衣物放入烘干机后,热空气会通过烘干室内的风机和通风系统进行循环。
热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吸收到运送回去的湿空气中,并通过排出口排出。
4. 温度控制装置:为了确保烘干的效果和安全,烘干机还配备了一个温度控制装置。
这个装置可以监测和控制热空气的温度,以防止过热和起火等意外。
总的来说,烘干的原理是通过高温空气的加热和通风,将衣物上的水分蒸发,并将湿度高的空气排出,从而实现衣物的干燥。
这个过程非常高效,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衣物的烘干。
《化工原理》干燥
《化工原理》第九章干燥§1 概述一、概念干燥是利用热能除去湿固体物料中湿份(水分或其它液体)的操作。
二、干燥与蒸发的区别蒸发:溶剂分子从料液表面进入气相。
料液表面溶剂蒸汽分压始终是饱和蒸汽压,蒸发速率由传热速率控制。
干燥:溶剂分子从湿物料表面进入气相。
湿物料表面溶剂蒸汽分压不一定是饱和蒸汽压,干燥速率同时由传热速率和传质速率所控制。
三、干燥操作进行的必要条件干燥是热质同时传递过程,干空气将热量传给湿物料;湿物料将湿份传给干空气。
湿物料表面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干燥湿物料表面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等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平衡湿物料表面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小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增湿(回潮)干燥操作进行的必要条件:湿物料表面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必需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
四、干燥分类1、按操作压力的大小分类常压干燥和真空干燥2、按操作方式分类1) 传导干燥(间接加热干燥)2) 对流干燥(直接加热干燥)3) 辐射干燥4) 介电加热干燥(高频加热干燥)3、按操作流程分类连续干燥间歇干燥§2 湿空气的性质一、水蒸气分压P w湿空气 P 总 = P a + P w饱和湿空气 P 总 = P a + P S二、湿度(湿含量)H定义:单位质量绝干空气中所含水分的质量。
w w a w a w a a w w p P p p p M M n M n M H -⋅=⋅=⋅⋅==2918量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湿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湿空气的湿度:w w p P p H -⋅=622.0饱和湿空气的湿度:S S S p P p H -⋅=622.020o C 233.2m kN p S =,绝干空气水kg kg H S 015.033.23.10133.2622.0=-⨯=80o C 24.47m kN p S =,绝干空气水kg kg H S 55.04.473.1014.47622.0=-⨯=例:求20o C 下mmHg p w 54.17=时的H 和H S 及50o C 下mmHgp w 35=时的H 和H S 。
气流干燥的原理
气流干燥的原理
气流干燥是利用高速气流将湿物质表面的水分快速蒸发,达到去除水分的目的。
其原理如下:
1. 高速气流:气流干燥通常使用具有较高速度的气流,例如压缩空气等。
高速气流对湿物质表面形成较强的冲击力和牵引力,有助于水分分子的快速挥发。
2. 空气温度:干燥空气的温度比湿物质表面温度高,形成温差,促使水分向低温的气流传输。
热空气能增加水分蒸发速率,使湿物质迅速干燥。
3. 湿物质表面:湿物质表面水分的蒸发速率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表面温度、湿度、风速和湿物质的吸湿性。
较高的表面温度和风速以及较低的湿度和吸湿性将促进水分的快速蒸发。
4. 水分扩散:湿物质中的水分会自内部向表面扩散,然后在高速气流中蒸发。
通过不断循环高速气流,将湿物质表面的水分带走,以实现干燥的目的。
总而言之,气流干燥的原理是通过高速气流冲击湿物质表面,形成温差和空气流动,促使水分分子快速挥发,达到干燥的效果。
干燥的原理是什么
干燥的原理是什么
干燥的原理是通过去除物质表面或周围的水分来实现的。
干燥的过程中,水分从物质中脱离出来,使其变得干燥。
干燥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吸附:干燥剂以其高吸附性能吸附水分子,接触物体的表面,将水分子固定在干燥剂上,从而将水分从物体中去除。
2. 蒸发:通过提高物体表面的温度,使水分子快速蒸发,从而使物体表面变得干燥。
3. 过滤:利用过滤器等装置,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水分子从物质中分离出来,实现干燥。
4. 冷凝:通过降低物体表面的温度,使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从而使物体表面干燥。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干燥原理。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物质特性,可以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
干燥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干燥的原理和实际应用01干燥的定义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分(水分或其他溶剂)汽化,水分或蒸汽经气流带走(流化床干燥等)或由真空泵将其抽出以除去(真空干燥),从而获得干燥固体产品的操作。
02干燥的分类按照热能传给湿料的方式,干燥分为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和介电加热干燥以及其中两种或三种方式组成的联合干燥。
(1) 传导干燥:载热体(加热蒸汽)将热能以传导方式通过金属壁传给湿物料, 由于湿物料与加热介质不是直接接触的, 所以又称为间接加热干燥,传导干燥中热能利用较高, 但是金属壁面接触的物料在干燥时易形成过热而变质。
(2) 对流干燥:载热体(干燥介质)将热能以对流方式传给与其直接接触的湿物料, 故又可称为直接加热干燥。
以沸腾流化床干燥为例, 散状颗粒加入干燥锅后, 空气经加热后 自分布板下端通入,在沸腾床内, 热能以对流的方式由热空气传 给呈沸腾状态的湿物料表面,水分由湿物料表面汽化,水汽自物 料表面扩散至热空气主体之间。
通过干燥, 热空气的温度下降而其中水汽的含量增加, 空气由沸 腾流化床排风口排出, 水分同时被带走。
作为干燥介质的热空气,既是载热体又是载湿体,对流干燥中热空气的温度调节比较 方便,物料不会过热,但是热能利用率较低, 热空气离开时同时 会带走大部分热能。
(3) 辐射干燥: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器发射, 入射至湿 物料表面被吸收而转变为热能,将水分加热汽化达到干燥的目的, 辐射器用电能和热能两种, 发射的是红外线, 又称为红外线 干燥, 生产强度大, 产品洁净干燥均匀,但电能消耗大。
(4)介电加热干燥:将湿物料置千高频电场中,由千高频电场的交变作用使物料加热达到干燥的目的。
03对流干燥原理对流干燥中,通常使用的介质是空气,湿物料中被除去的湿分是水分,空气经预热升温后,与湿物料直接接触,热气流将热能传至物料表面,再由物料表面传至物料内部,这是—个传热过程。
与此同时,水分从物料内部已液态或气态扩散,透过物料层到达表面,然后水汽透过物料表面的气膜扩散至热气流的主体,这是—个传质过程。
化工原理干燥
化工原理干燥
在化工原理中,干燥是一种常见的操作过程,用于去除物料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
干燥的目的是提高物料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也有助于后续的加工和储存。
干燥的原理可以根据物料和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常见的干燥方法包括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
在热风干燥中,通过加热空气并将其送入干燥室,物料与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
这种干燥方法适用于水分含量较高的物料,可以快速去除大部分的水分。
真空干燥是在低压下进行的干燥过程。
通过降低环境压力,使物料中的水分在较低温度下蒸发,从而减少热量对物料的影响。
真空干燥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物料,可以保持其原有的质量和活性。
喷雾干燥是将物料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喷雾进入干燥室,通过热空气的作用使水分蒸发,从而干燥物料。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颗粒度要求较高的物料,可以获得均匀的干燥效果。
冷冻干燥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干燥过程。
物料先被冷冻,然后通过升温使水分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从而干燥物料。
冷冻干燥适用于对物料品质要求较高的情况,可以保持原有的味道、香气和营养成分。
除了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外,干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
参数,如温度、湿度、干燥时间等。
恰当地控制这些参数可以避免物料过热或过干,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总之,干燥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操作过程,在化工原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和优化干燥参数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效果至关重要。
冷冻干燥的原理
冷冻干燥的原理冷冻干燥是一种常用的物质保鲜和制备干燥样品的方法。
它通过将物质在低温条件下冷冻并施加真空,使水分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从而达到去除水分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冷冻干燥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冷冻干燥的原理冷冻干燥的原理主要基于三个基本过程:冷冻、升温和干燥。
1. 冷冻:物质在冷冻过程中,温度迅速降低至冰点以下,使水分凝结成冰晶。
冷冻过程中的温度和速度对后续的干燥效果有重要影响。
2. 升温:升温过程中,将物质加热至略高于冰点,使冰晶从固态转变为液态。
这个过程称为融化。
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速度也对后续的干燥效果有影响。
3. 干燥:在升温后,通过施加真空,将冰晶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即升华。
这个过程称为干燥。
干燥过程中的真空度、温度和时间等参数需要精确控制,以保证干燥效果。
二、冷冻干燥的应用冷冻干燥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
1. 食品领域:冷冻干燥可用于保鲜食品,如水果、蔬菜、肉类等。
冷冻干燥可以在保持食品营养成分和口感的同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 制药领域:冷冻干燥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制备和储存。
冷冻干燥可以使药物长期保存,同时保持药物的活性和稳定性。
3. 化工领域:冷冻干燥可以用于化工原料的制备和储存。
冷冻干燥的优点是可以制备高纯度的化工原料,并保持其稳定性。
三、冷冻干燥的优点和缺点1. 优点:(1)保持物质的原始形态和活性:冷冻干燥过程中,物质在低温下迅速冷冻,减少了物质结构的变化,保持了物质的原始形态和活性。
(2)良好的溶解性和可溶性:冷冻干燥后的物质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可溶性,便于溶解和使用。
(3)长期保存:冷冻干燥可以将物质中的水分去除,从而延长物质的保质期。
2. 缺点:(1)昂贵的设备和能源消耗:冷冻干燥设备价格较高,并且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增加了成本。
(2)处理时间较长:冷冻干燥的过程相对较长,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3)高技术要求:冷冻干燥的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真空度和时间等参数,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原理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原理
干燥实验是一种将湿润或含水物质转化为干燥状态的过程。
在化工工艺中,干燥是一项重要的操作,它可以用于去除物质中的水分或其他挥发性成分,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干燥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加热、通风、压缩等。
干燥的原理主要涉及湿润物质中水分或其他挥发性成分的蒸发和扩散。
当湿润物质受热后,水分或其他挥发性成分会转化为气态,并从物质中逸出。
而通过通风或压缩,可以加速气态成分的扩散和远离物质表面,从而降低物质的湿度。
干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方法验证和确定最佳的干燥条件。
这些条件可以包括温度、湿度、通风速度、压力等。
通常,实验中会通过称量、加热、定时等方法来监测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干燥过程。
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最佳的干燥条件,以提高干燥效率和质量。
实验中还可能涉及到干燥曲线的绘制。
干燥曲线是指在不同时间下,物质湿度与干燥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绘制干燥曲线,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并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之,干燥实验是一种用于确定最佳干燥条件和了解物质干燥特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可以为化工工艺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以实现高效、质量优良的干燥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燥的原理
BM切片干燥设备的特点
▲ PET切片的特性
我们都知道,PET聚合物是由EG (乙二醇)和PTA (对苯二甲酸)作用形成的酯,学名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酯合成过程,实际上即二元酸和二元醇脱水缩聚的过程,其主要特征就是聚合物分子链逐步增长,形成分子量高于3000以上的大分子链。
下面简单描
述一下聚酯合成的过程:
1、对苯二甲酸(HOCO-A-OCOH )中有二个羧基(H),其中A 为对苯二甲酸分子式中的苯环不参与反应。
2、乙二醇(HO-B-OH )中有二个羟基(OH ),其中B为乙二醇分子式中的(CH2CH2)不参与反应。
3、聚合过程中,对苯二甲酸中的羧基(H)与乙二醇中的羟基(OH )
反应,脱水后成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HOCO-A-OCO-B-OH )。
4、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还有一个羧基(H)和一个羟基(OH ),N个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相互间的羧基(H)和羟基(OH )反应脱水,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H- { OCO-A-OCO-B } n-OH )。
上述反应过程,可理解为二元酸中的羧基和二元醇中的羟基发生反应脱水后,两分子连接成链,生成了酯。
当分子相互间的羧基和羟基不断反应脱水,分子链也就越来越长,从而完成了PET的聚合。
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可逆平衡反应的过程。
聚合过程中,正反应(聚合)和逆反应
(降解一一分子链断裂)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是由于聚合条件的存在(催化剂、温度等等),正反应远远大于逆反应而已。
在聚合完毕,
生产出聚酯切片后,正反应则逐渐减弱,而逆反应(降解)却会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大起来,如在一定温度下(温度越高),特别是在熔融状态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水会发生剧烈的逆反应(水降解)。
因此,在聚酯加工时,严格控制其中的水分,减少切片降解的发生,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 PET切片干燥的特点
一、切片干燥的作用
如前所述,由于PET分子结构中存在着亲水基因酯基,熔融状态下极易与水发生逆反应(热水解),使分子链断裂,分子量下降,影响拉膜质量,造成破膜等。
因此生产BOPET双向拉伸膜时,就必须
严格控制PET切片中的含水率,对于拉膜行业,应保证切片含水在30ppm以内。
此外,对于PET切片这样的结晶聚合物来说,未干燥(结晶)时
其内部结构是无定形的,分子排列为无序的排列方式,其表现为软化点较低,70〜80 C就变软发粘。
这样切片熔程变长,由此造成熔体质量不均匀,可塑性差等,影响拉膜质量。
二、切片中的含水
切片中的含水主要包括下面两部分:
1、表面吸附水分一一切片中90%以上都是这些水分,它存在于
切片表面及细孔中。
该部分水分在恒速干燥阶段(予结晶阶段),就能很容易地去除。
减少空气中水气的浓度,适当提高干燥温度,采用对流传导及不断更新切片干燥表面等措施提高对流传导系数,是恒速干燥阶段除去大量表面水分的关键因素。
2、切片内部分子间的结合水分当切片中大量的表面水分除
掉后,切片中剩余含水大概有80〜100ppm的微量水分,是以化学键的形式存在
的,是比较难于除掉的,我们称这个阶段的干燥为降速干燥阶段(平衡渗透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在不断建立切片表面和内部水分之间的微压力差的条件下,使水分从内部扩散到表面,进而蒸发,被干燥介质带走。
因此切片的脱水需要完成两个平衡,切片内部与表面的平衡,以及切片表面与干燥介质的平衡。
后一种平衡是必须有充分的时间做保证的。
所以切片的含水指标与干燥空气的平衡环境以及平衡时间有关(平衡环境包括风量、风温及空气露点等三个要素)。
三、切片干燥的品质
切片干燥品质优劣由三个重要的指标一一含水率、降解率、粉尘率来衡量。
切片的含水,通常干燥处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用加热的方法,使原料中含水率降低的过程,对于PET切片这样的结晶聚合物来说,干燥过程除了降低含水率外,也是充分结晶的过程。
我们知道,切片在受热结晶的过程中,是在玻璃化温度(T g )以上进行的,在此温度下(170 C左右)切片结晶速率最快。
关于切片的含水率、降解率对拉膜过程的危害,前面已经说过,而切片中粉尘的多少,对拉膜质量的影响也很大,如这些粉尘在受热干燥中会发生增粘,衍化成高聚物,致使熔点提高,熔体中出现细微的凝结颗粒,这样拉膜时会出现疵点,造成破膜等等。
切片中的粉尘,一般可分成三部分,切片铸带造粒过程产生的,切片输送过程产生的,切片干燥过程产生的。
一般来说,前二种情况产生的粉尘是可以通过后道工序的处理得到有效控制的,如切片筛选分离、除尘器分离等等。
而去除切片干燥过程产生的粉尘则要困难的多,因为切片在予结晶的后阶段,由于流化沸腾的作用容易产生粉
尘,且切片沸腾的越剧烈产生的粉尘就越多,而切片沸腾时相互摩擦、撞击又会产生一定的静电,靠静电的作用,粉尘很容易附着在切片表面,并随着切片溢流到主干燥器中。
因此切片在予结晶后期阶段,减小沸腾、减少切片相互摩擦、撞击(但不能没有沸腾,否则会影响切片的热量对流、交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切片粉尘。
▲关于切片干燥设备几个问题
一、能耗问题
由前所述,根据切片自身的特性,切片干燥过程分成了两个步骤,即恒速干燥阶段(予结晶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平衡渗透阶段)。
从理论上来说,切片干燥需要的能量(Q)包括:
Q = Q PET + Q H2O + Qd —Qc
式中,Q PET为切片由常温升至干燥温度所需要的热量,它的大小与切片本身的比热特性有关,如果切片温度及质量一定,其吸收热量也一定;Q H20为水由常温升至干燥温度并蒸发带走的热量,它的大小与切片中初始含水多少有关,即切片初始含水越大所需能耗越大;Qd 为散热损失,系统温度越高,其向外散失热量越大。
一般来说系统保温层隔热效果好,Qd可以略去不计;Qc为结晶热能,它的大小与切片本身的特性有关。
此外,切片的加热方式和热交换效率也与总能耗有一定关系。
但在恒速干燥阶段(予结晶阶段),BM设备系统RS设备系统一样都
是循环系统,并且都作了保温层隔热。
无论在加热方式上(均为热空气加热),还是热交换效率上(均为通过热空气流体使切片流态化)都相同。
因此物料的加热升温,从低温升到高温,需要的热量是一定的,也即所需能耗是一定的。
BM设备予结晶系统加热器功率较大,是从
干燥工艺的角度来考虑的,是为了避免冷态因素瞬间的扰动造成结晶温度的波动偏差,但总能耗是不会增大的。
因为加热器的实际功耗还要取决于加热器的实际工作时间,标称功率大并不等于实际功耗就大,
在BM系统中,结晶加热器是间歇短时的工作的,其占空系数一般小于0.6。
二、结晶系统切片流态化
所谓切片结晶过程的流态化,说白了就是使切片固体液态化,具有液体样的各种特性,提高传热效率,(同时也防止了切片间的相互粘结。
)针对这个问题,传统的办法就是用机械搅拌等来实现(如搅拌桨式、转鼓式),但这些方法效率较低,同时产生的粉尘也较大,因此现在将逐渐被淘汰。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引进许多进口设备,如瑞士布勒(BUHLER )公司的BM 型干燥设备以及后来引进的英国ROSIN公司的干燥设备等,这些进口设备都是利用加热气流的作用,吹拂结晶器中的切片使之沸腾,具有了液体样的各种特性,从而达到切片流态化。
关于切片结晶流态化,实际并不悬奥。
所谓“切片完全流态和半流态”之说,只是国内各设备制造商以此作噱头,用以商业目的宣传而已。
三、BM和RS干燥设备的特点
BM设备和RS设备虽然在结晶原理上相同,但在制造形式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列举出来有下列几点:
1、从形式上,BM设备结晶器为卧式结构,在同等规格的设备
下,较之RS设备,BM结晶器面积大,结晶过程中,不需要太厚的切片料层,十分有利于切片结晶,切片结晶也充分。
如1500kg/h结
晶器有效面积为3.0m2,400kg/h结晶器有效面积为0.6m 2。
而RS设备为立式结构,结晶面积相对小,因此为了保证切片能有足额时间(一般为15〜20min )的结晶过程,切片料层都很厚,这样切片的沸腾幅度
就很大,溅花较严重,切片间的撞击也很剧烈,因此不可避免的切片粉尘也很大。
薄膜行业切片干燥不同于纺丝行业,一般情况都是两种以上经过混合的切片进行干燥,这样就会出现两种切片结晶速率不一致的情况,因而结晶器面积应相对大些,一定要保证足额的结晶时间,从这点来说,我们认为BM设备相对更适合。
2、结晶器内网板的区别
BM设备结晶网板由布满倾斜45度角斜孔制成,这样可以使切片沸腾有序,始终有规律地向前缓慢移动,保证每一粒切片先进先出,结晶均匀。
而RS设备结晶网板则是由直孔网制成,因而不难想象,结晶器中的切片沸腾状态,肯定是杂乱无序的,很难保证切片先进先出,结晶是否均匀?
3、切片结晶状态的可调性
BM设备将切片结晶过程分成了三段,其设计充分依据了PET切片受热结晶的机理,根据切片结晶几个阶段的反应过程,将结晶设备分为混合初结晶段、主结晶段和后结晶段。
且每段热风量可以单独调整,这样就能针对不同的切片,调整各个结晶段的热能分配,特别适合两种以上混合切片的同时结晶。
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后结晶段的风量,减少后结晶段切片的沸腾,使干燥过程产生的粉尘降到最低程度。
而RS结晶干燥设备则结构简单(没有可调整的地方)。
若二种以上切片同时在一个结晶器内结晶,就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切片的结晶状态,切片结晶均匀性就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