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的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共58页
矿井巷道布置-2
![矿井巷道布置-2](https://img.taocdn.com/s3/m/68fe8f3b9b6648d7c1c7468b.png)
3) 煤、岩巷垂直布置的优越性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改革后的采区巷道布置形式, 除克服了传统的采区巷道布置形式的种种弊端外,还显 现出以下优越性: (1) 煤岩垂直布置比煤岩平行布置,采区掘进率降低 15~2Om/万t,其中岩巷掘进率降低11~14m/万t。 (2) 由于在采区内回采顺序由跳采改为阶梯式接替,接 替综采工作面铺设胶带输送机的运输顺槽在实体煤一侧 掘进,便于大断面煤顺槽的维护。
③ 采区生产能力提高。采区生产能力基本上是采区内回 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总和。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回采工作 面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3) 巷道布置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过扩大采区尺寸,工作面等长切割和改用无煤柱开 采等手段,对采区巷道系统进行合理化、规范化改革后, 采区岩石集中巷布置方式的主要缺陷是: ① 岩巷掘进率太高,采准巷道的岩巷掘进率一般在25m/ 万t左右。 ② 采区上山至工作面平巷需经过两个坡度270的联络巷, 系统复杂、占用设备多,效率低。 ③ 下部的岩石集中巷要受上部3个分层上下相邻采煤工 作面的6次采动影响,岩石集中巷维护条件差。
② 取消与煤层平巷平行重叠布置的采区轨道岩石集中巷 和胶带输送机岩石集中巷。
③ 在采区的上部布置采区的岩石轨道运输巷,与各组中 间上下山相联通;在采区下部边界布置岩石疏水巷;距 切眼60~80m内侧布置边界疏水岩石巷道并联通采区上 部的岩石轨道运输巷和采区下部的岩石疏水巷,构成一 个大回路和几个分组小回路,以使煤流、通风和疏水等 形成系统。解决采区内各岩石巷道的独头通风问题。
山和岩石集中巷布置模式为原型,通过扩大采区尺寸, 工作面等长切割和改用无煤柱开采等手段,对采区进行 合理化、规范化改革。改革后的巷道系统适应初期综采 开采的需要,回采巷道维护良好,安全生产设备完备、 可靠,很快移植到新建井的设计。
采准巷道布置
![采准巷道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754ff9acdd3383c4bb4cd235.png)
2.矿井准备方式分类
2.1按煤层赋存条件分类 • 分类:采区式、盘区式及带区式。 2.2井田划分为阶段 • 采区:广泛采用; • 分段:急倾斜煤层开采 • 带区:12以下煤层 多个分带组成带区。 2.3井田不划分为阶段,而直接划分为盘区 • 盘区应用:近水平煤层
矿井采区准备方式示例
3. 采准巷道布置的原则
2.通风影响
为使采区内生产有较好的大气环境,采区通风 要求: ①至少两条上山(一进一回),特殊情况(高瓦斯 矿井等级以上)另设专用回风上山; ②若工作面需风量大,可采用双巷进风、双巷回风 等措施。 ③采准巷道风速要求 采区进、回风巷: 0.25~6m/s 回采巷道: 0.25~4m/s 联络巷: 0.25m/s
2.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
• 定义:几个近距离煤层共用一套采区上山、 硐室、车场(包括区段集中平巷)等巷道,并 用适当形式的巷道将各煤层联系起来,构 成了联合布置采区。 • 示例: 煤层倾角 ,M1 2.0m,M2 4.5m, 层间距较小。 M1整层开采,M2倾斜分层 分两层开采。
8'
9 3 4 6
14 10 7 8 9 2
7'
•
单一煤层采区准备
3 12 1
4,5
' 8' 9
1. 薄及中厚煤层单层采区布置
• 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
• 利用石门联系各单层采区巷道
9 8 5,6 5,6
4
2
7 m1 m2
3
7 1
1.薄及中厚群单层采区布置
1.1采区内巷道掘进顺序 • 原则:①巷道掘进尽快构成通风系统;② 尽量采用平行作业。 • 双巷掘进:同时掘进本区段运输平巷和下 区段回风平巷,沿走向间隔80~100m 掘两 巷的联络斜巷。 • 单巷掘进:仅掘出本区段运输平巷。下区 段回采前,再掘下区段回风平巷, 两巷间 不发生联系。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34fb923010661ed9ad51f3d9.png)
第三章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1、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因为绿水洞煤矿为高瓦斯矿井,所以布置两条上山及一条瓦斯尾巷可满足运输、行人和通风的要求。
由于煤层间距较大且属于倾斜薄煤层所以采用采区联合准备方式,即两层煤共用一组上山。
下面列出三条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三条岩石上山,将三条上山都布置在2#煤层底板岩石中,其中轨道上山和回风上三布置在同一层面(距离底板10m处),运输上山布置在下煤层15m处。
方案二:两条煤层上山,一条岩石上山,两条上山都布置在2#煤层中,巷道下部在煤层中,上部在煤层顶板中。
方案三:一条煤层两条岩石上山,将回风上山布置在2#煤层的煤层中,其中轨道上山和回风上三布置在同一层面(距离底板10m处),运输上山布置在下煤层15m处。
方案可行性比较由《井巷工程概算指标》可查得各种巷道的掘进和维护费用:如下表技术经济比较:表1-6 掘进费用表表1-6 维护费用表表1-6 辅助费用表表1-6 费用总汇表表1-7 技术比较表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两煤一岩上山所需费用最少,在经济上更为合理,沿煤层掘进具有超前探煤的作用,再加上现在我国煤巷支护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完全可以满足煤层上山的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定在2#煤层中布置两条上山。
即:选两条煤层上山方式布置生产系统。
2、上山的倾角、高程、断面、支护及用途;上下山与水平运输大巷及回风大巷的联系方式。
上山的倾角与煤层的倾角基本一致,标高近似等于采区的标高:上山由于是布置在岩层里,采用三心拱形断面,用锚喷,砌碹或金属支架支护。
运输上山主要用于煤的运输,轨道上山主要用于行人、通风、运料及出矸。
运输上山通过煤仓与水平运输大巷联系,通过回风石门与回风大巷联系;轨道上山通过下部绕道车场与水平运输大巷联系,通过采区上部平车场与回风大巷联系,上煤层与下煤层通过区段石门和溜煤眼联系。
3、采区车场布置采区上部车场:由于311采区,绞车房布置在回风巷标高以下,维护比较困难,,通风条件较差,因此选择顺向平车场。
煤矿开采学1第四章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方法-1
![煤矿开采学1第四章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746531ed69dc5022aaea00f9.png)
I
9
8
13
7
15
11 14
12
A 10
11' 14'
12'
5
64
பைடு நூலகம்
10'
17
A
18
3
21
18 3
1,2
I
I
I
11 10
11'
12
10'
4,5,6
12'
16
9 7
13 8
(2)巷道布置特点 上山、区段平巷、联络巷布置在煤层中; 车场及硐室布置在岩层中。
18 3
1,2
11 10
10' 11'
12
4,5,6
1、工作面通风的要求
符合安全规程,防止上隅角瓦斯聚积;
防漏风; 通风系统简单;
上隅角
风巷断面足够。
2、通风方式 1)U型通风 通风系统简单,漏风少, 风流线路长,变化大。
适用: 瓦斯不太大,我国常
用; 瓦斯大,设瓦斯尾巷
通风、排放上隅角瓦斯。
2)Z型通风 顺流通风方式,风路短, 通风效果比U型好。 需沿空留巷。
5
64
10' 17
2、区段倾斜长度
巷
柱
面
巷
区段
区段斜长:L区 = L面+ 2L巷+ L柱 区 段 煤 柱 宽 度 : 双 巷 布 置 与 掘 进 一 般 8-20m , 无
(小)煤柱护巷0-5m。
区段巷道宽度:一般2.5-5.0m,炮采、普采面一般 2.5-3.5m,综采面一般3.5-5.0m。
我国煤矿长壁工作面长度一般120-400m。炮采 面长度一般小于普采和综采面长度,综采面长度不 宜小于150m。
综采工作面“三巷布置”方式在成矿井的应用
![综采工作面“三巷布置”方式在成矿井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45477f2aef8941ea76e0558.png)
中图分类号 : D 2 T 82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8—8 8 f0 2 0 — 0 l 3 10 8 12 0 ) 1 0 4 一0 为适应建设 高产高教工作 面的要 求 , 计 了第 一个 长距 设
一
、
概 述
离综 采放顶煤工作面 . 3 0 工 作面 ( 图 1 。考虑 到该 工 即 33 见 )
及( 下 为依据 , 采用四巷 布 试验工作面 。该 工作面走 向距离 短 , 不需移 泵站 , 、 进 回风巷 戈 分图》 三盘 区上 、 山布置关 系图》
27 25 30 付巷兼 均采用了 l 的断面 . 26 尾巷利用了北 翼总回风巷 。由于进 置方式。工作面进风巷为 30 付巷及 30 巷,27
回采过程中 . 我们发现陷落柱较多 , 给下分层回采 造成 了极 大 见 ) 的难 度。针对这 种 情况 , 结音 矿井 煤质 较 软 、 容易放 煤 的特 布置( 图 1。
点, 采用“ 一进 两回” 的方式 布置 了成 庄矿 第一个 综采放 顶煤
车工作面以《 #煤 层采掘工程 平面 图》 3 3 和《 #煤 层盘 区
工作面瓦斯尾巷 。 工作面巷道断面特征及支护形式见表 l 。
收 稿 日期 :o 1 2 3 2 0 —1 一O
作者简 介: 张福瑞 (9 0 ) 吾城 煤业集团公 司计划处 主任 工程 椰。 16 .
维普资讯
I 1 G A L G ' UX E 【 NX  ̄ A Ⅷ T U N l NI B U YJ L B0 A
维普资讯
山 西 煤炭 管理 干部 学 院学 报
20 0 2年第 1期
稼 采 互碑 “ 三巷 席 置” 式 在 成应矽 井的 应 用 方
《煤矿采矿学》复习题
![《煤矿采矿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602d750b4e767f5acfce95.png)
《煤矿采矿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矿井巷道按服务范围及其用途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2、井田人为境界的划分方法常用的有(垂直划分)、(水平划分)、(按煤组划分)、(按自然条件形状划分);3、阶段内的划分一般有三种方式:(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4、井底车场常用的调车方式有(顶推调车法)、(甩车调车法)、(专用设备调车法);5、轨道运输大巷的轨距一般有(600mm)和(900mm)两种;6、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分层大巷)、(集中大巷)和(分组集中大巷)三种;7、矿井计划开采的可采储量划分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8、采煤工作面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9、根据岩层移动特征,可将煤层的上覆岩层分为(垮落带)、(断裂带或导水断裂带)和(弯曲带或整体移动带);10、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采区巷道布置的总体需要,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方式有(机轨分煤岩巷布置)、(机轨双岩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11、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的进刀方式主要有(直接推入法进刀)、(工作面端部斜进刀)、(综采面中部斜切进刀)、(滚筒钻入法进刀);12、综采面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有(单架连续式)、(分组间隔式)、(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13、岩层的产状要素有()、()和();14、综采面端头支护方式主要有(单体支柱加长粱组成的迈步抬棚)、(自移式端头支架)、(用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护端头);15、《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倾角大于()时,液压支架必须采取放倒、防滑措施;16、综采设备的拆除顺序,一般是先拆(输送机得机头或机尾),后拆(采煤机)和(输送机机槽)。
17、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18、电动机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
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煤机
![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煤机](https://img.taocdn.com/s3/m/82a1e07ceff9aef8951e0615.png)
电牵引采煤机的优点
具有良好的牵引特性 既可以使机器克服阻力移动,又 可在机器下滑时发电制动。
可用于大倾角煤层 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防止采煤机下 滑的制动器,制动力矩是电动机恶地额定转矩 1.6~2.0倍, 可用于40°倾角的煤层。
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 反应灵敏,动态性能好 如过载减速,三倍过载自动后
4、改革开放以来,是采煤机械化发展的 重要阶段。
采煤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
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发展趋势是:高产、高效、重型、大功率以 及对各种煤层地质条件的适应性等。 1、采煤机技术发展的趋势 2、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发展趋势 3、液压支架发展趋势
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工作过程
第一讲 采掘机械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
序言 建国以来,我国的煤矿生产技术面貌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已被普通机械化 和综合机械化采煤所取代。目前我国的综合机械 化程度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都有了很大发展, 国产的综采工作面设备和高档普采设备在缓倾斜 中厚煤层采煤工作面的年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 高。这充分地显示了我国采煤机械化和掘进机械 化程度的发展状况。
电牵引; 3)按牵引机构:链牵引、无链牵引。
采煤机的结构组成
采煤机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1、牵引部:包括牵引机构和传动装置; 2、截割部:包括机头减速箱、摇臂和滚筒;
电牵引采煤机取消了机头减速箱; 3、电气部分:包括电动机及其控制; 4、附属装置:包括底托架、摇臂调高装置、防滑装置、
调斜装置、电缆拖移装置、冷却喷雾降尘装置等。
二、滚筒采煤机牵引部
(一)牵引部的组成及特点 1. 组成:牵引部由牵引部传动装置和牵引
机构组成。 2.牵引部的特点:无级变速 (二)牵引部传动装置 1.机械牵引 2.液压牵引 3.电牵引 (三)牵引机构 1.链牵引机构 2.无链牵引装置
电子课件-《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第二版)》-A10-3488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电子课件-《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第二版)》-A10-3488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f46b10338e9951e79b892758.png)
53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21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二、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的选型
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的程序和方法
22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1. 采煤机选型 (1) 采煤机选型原则 (2) 采煤机选型主要影响因素及内容 (3) 采煤机选型方案
23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2. 液压支架选型 (1) 液压支架选型原则 (2) 液压支架选型主要影响因素及内容 (3) 液压支架选型方案 3. 刮板输送机选型 4. 桥式转载机选型 5. 破碎机选型
26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3. 综采设备几何尺寸配套 (1) 综采工作面设备纵向配套尺寸
采煤机几何尺寸 A—采煤机机面高度 C—采煤机机身厚度 D—采煤机滚筒直径 E—采煤机过煤高度 S—采煤机机槽高度 L—采煤机摇臂长度 U—采煤机底托架高度 x—采煤机下切量
αm 、βm —采煤机摇臂向上及向下的最大摆角 Mm —采煤机最大采高
段回风平巷 22—联络巷 23—上区段回风平巷 24—开切巷 25—采煤工作面
第一节
6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一、采区的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1. 采区的巷道布置 (1) 该采区巷道的布置及掘进顺序 1) 从采区运输石门 1 接近煤层处→开掘采区下部车场 3→ 轨道上山 4、运输上山 5 至上部边界→采区上部车场 6→采区 回风石门 2→形成通风系统。
47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2) 利用刮板输送机运送。 3) 利用绞车运送 ①沿煤层底板拖入。 ②沿轨道运送。 ③用导向滑板拖运。
48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液压支架沿轨道运送 1—临时轨道 2—平板车 3—液压支架 4—小绞车 5—刮板输送机 6—乳化液泵站 7—桥式转载机
12502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2502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c718134f111f18583d05ace.png)
1 工作面概况1.1 工作面范围内外及上、下层的采掘情况12502工作面位于南五采区北东翼,西南为南五2#煤材料斜坡及910东大巷,北东侧实体间隔30m为12108采空区,北西侧58m 为12112采空区。
1.2 地表位置及影响本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杏园芪梁东部,主要露地层为n2地层,盖山厚度340~401m,平均389m。
该工作面地表无重要建筑物,回采对地面影响不大。
1.3 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二迭系下统山西组2#煤层,煤层厚3.10~3.60m,平均厚度3.38m;煤层倾角1 °~12°,平均2°;属稳定可采近水平中厚煤层,煤层结构复杂,结构为0.31(0.24)2.83。
工作面工业储量为436895t,可采储量372524t,煤的容重1.32t/m3。
1.4 顶、底板情况附:综合柱状图(见附图1)1.5 地质构造情况煤层产状较平缓,平均倾角2°,最大倾角12°;本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共揭露6条正断层,2条逆断层,其中F12502—4、F12502-5、F12502-6对回采影响较大。
1.6 水文地质本工作面轨道巷里程23m~488m外侧32m为12108采空区,经探放,已无积水,受2#煤老顶S5砂岩及上部K4砂岩含水层影响,工作面局部有淋滴水现象,在工作面及轨道巷低洼处汇聚,对生产运输产生一定影响。
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3m3/h,最大涌水量为5m3/h。
1.7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煤尘爆炸指数本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23.73 m3/min,煤尘爆炸指数为23.3%,属Ⅰ类自燃煤层,自燃发火期为60天。
1.8 巷道布置及工作面参数皮带巷经转运巷、南五2#煤皮带下山、南五2#煤煤仓、910东大巷、910南大巷形成运煤系统。
轨道巷经12502转运巷、12502运输联巷、南五2#煤进风轨道下山、南五1#暗斜与910东大巷、南大巷形成运料系统。
附:工作面平面图(见附图2)两巷断面图(见附图3)2采煤方法2.1 采煤方法本工作面采用倾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煤矿企业与生产概况:综采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
![煤矿企业与生产概况:综采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https://img.taocdn.com/s3/m/c83515f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4e.png)
3000
15000
C
C
液压支架
刮板输送机
采煤机
刮板输送机
289
764
CC 最大控顶距
900
1089
764 600
区段运输平巷断面图 D—D
250
920
2000
800
800
1100
D
单体液压支柱
1500 500 600
800 5100
1200
D
250 3000
3000
6000 3000
75°
综采工作面运输巷 (顺槽)
(二)进刀方式
不留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方式的工艺过程为: (1)采煤机割煤至端头后,前滚筒下降,后滚筒上升,反向沿输送机弯曲段割入煤壁直 至进入直线段; (2)采煤机停止运行,等进刀段推直输送机后,调换滚筒位置,反向割三角煤至端头; (3)再调换滚筒位置,清理进刀段浮煤,并开始正常割煤。 这种采煤方式采煤机端头停机转向次数较多,其中转向割三角煤必须等输送机机头(机尾) 前移完毕后进行, 因而停机等待时间长,但能实现双向割煤,是最常用的进刀方式。 留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方式具体工艺过程请各位学员自行学习,这里不进行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留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方式采煤机在端头只需转向一次,移机头(机尾) 与采煤机反向清理浮煤平行作业,停机等待时间少,但只能单向割煤。适用于工作面较短、 煤层倾角大、装煤效率低、滚筒降尘效果差的工作面。
27—刮板输送机控制按钮
1500
500
600
800 5100
1200
教学矿井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设备布置平面图与 巷道断面图如图所示,断面形状为矩形,巷道支 护形式为锚网梁索支护。
综采工作面回风巷 (顺槽)
1909规程(最新版)
![1909规程(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542b1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d.png)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内外情况一、井上位置1909工作面位于本掘进工作面位于蔡家沟村山地,工作面为第三、四纪黄土覆盖,掘进对地表无影响。
工作面切眼距本矿矿界20米,地表地形复杂多为坡、沟耕地。
预计回采会造成地表裂缝塌陷,但影响不大。
地面标高:1040~1123m二、井下位置1909工作面位于本矿南采区。
北部为1909轨道顺槽;南为实体煤区;西接南采回风下山巷(轨道下山、皮带下山);向东掘进1574m (与本矿矿界相隔20m)。
工作面标高:950~900m 平均盖山厚度:90m第二节煤层赋存一、煤层赋存1909工作面可采的9#煤属石炭系太原组中段煤层,根据掘进巷道揭露及工作面临近钻孔分析,本煤层平均厚度2.2米,含2~3层夹矸,厚0.20米,该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属稳定的I类I型,煤层倾角2°~6°,平均4.5°,容重1.35T/m3,摩氏硬度2~3级。
四、储量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一、 顶、底板情况顶底板名称厚度(m )硬度 岩性类别 顶板 基本顶30.2 4 灰黑色细、中砂岩 直接顶 6.0 3 泥岩、砂质泥岩 伪顶 0.2 1 黑色泥岩 底板 基本底1.63黑色泥岩、细砂岩附图1:综合煤层柱状图第四节 工作面内地质构造一、地质构造:1909轨道顺槽在掘进到87m 时遇到一个长约45m 的陷落柱,,在748m 时遇到一长约43m 长的陷落柱。
倾角2°~7°,本工作面切眼基本按倾向布置,回采按走向推进,易于破煤,工作面出现零星陷落柱等。
顺槽大致中间高两头低一点,坡度3°~7°。
在中部段宽缓凹陷,呈倒倾斜现象。
走向长(m ) 可采长(m ) 倾斜长(m ) 斜面积(㎡) 煤厚(m)溶重(t/m ³) 工业储量(Kt ) 采高(m ) 回收率(%) 可采储量(Kt )15121456 1607.042.21.35691.9 2.295657.3由于以上工作面1905、1907工作面回采后,导致采空区积水和压力增大,会对本工作面造成危害,所以在回采时要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加强顺槽支护及探巷排放水管理。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245cf9b52acfc788ebc9d8.png)
第十六页,共58页。
2.缺点(quēdiǎn)
1)岩石工程量大(设区段集中平巷及联络巷) 2)生产系统(xìtǒng)复杂。 3)同采工作面能力不易发挥。 4)初期准备时间长。
*
第十七页,共58页。
3.分层同采的适用(shìyòng)条件
随着机械化水平提高,综采放顶煤出现,以及非放顶煤单 层工作面生产能力加大,支护条件改善,分层同采的优点 已逐渐弱化,缺点(主要是岩石工程量大、生产系统复杂) 已日趋明显,分层同采已少用。
回采顺序:下行式(descending)— 先采顶分层,依次下行回采各 分层,垮落法管理(guǎnlǐ)顶板,称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
分层同采:在同一区段范围内,上、下分层工作面错开一定距离同 时采煤,称“分层同采”
分层分采 :在同一区段范围内,采完一个分层后再采下一个分层称 “分层分采”或“大扒皮”
各分层之间用水平巷道联系,各分层工作面长度基本一致。 材料运输(yùnshū)、行人和通风方便,分层运输(yùnshū)平巷易于
维护,分层回风平巷不易维护。 适用倾角20°~25°。
*
第二十三页,共58页。
3.垂直(chuízhí)式布置
分层平巷铅垂方向重叠(chóngdié)布置,区段煤柱呈近似矩形。 利于减少区段煤柱尺寸。 分层平巷易于维护。 下分层平巷沿假顶掘进,容易定向。 适用倾角8°~10°,近水平。
*
第十九页,共58页。
六、分层开采(kāicǎi)的采区巷道布置基本规律
1.纵向: 上山。 2.横向: 区段平巷 分层同采时,有区段集中平巷 分层分采时,可不设区段集中平巷 3.纵横(zònghéng)相联: 上、中、下车扬。 4.硐室: 煤仓、绞车房、变电所 5.附属上述巷道的联络巷
采区巷道布置及参数-有图片
![采区巷道布置及参数-有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cdc815dcc1c708a1284a44bc.png)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二、采区上山层位 联合布置的采区集中上山,通常都布置在下部
煤层或其底板岩石中。
主要考虑因素是适应煤层下行开采顺序,减少
煤柱损失和便于维护。
在下部煤层底板岩层距强含水层很近,不能布 置巷道时,只有考虑将采区上山布置在煤层群
的中部。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三、采区上山坡度
第二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四、机轨分煤岩巷布置 (二)区段集中巷与超前平巷的联系方式 1) 石门联系 (2)适用条件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准备倾角大于15°~20° 的煤层。
第二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四、机轨分煤岩巷布置
(二)区段集中巷与超前平巷的联系方式 2) 斜巷联系 斜巷联系方式,如图11-3(b)。 (1)斜巷联系的优缺点 优点:这种方式可以使煤炭自溜,少占设备。 缺点:施工条件差,辅助运输和行人不方便。 特别是综合机械化采煤时,工作面设备的吨位 重,体积大,通过斜巷运送比较困难。
2.适用条件
煤层多,储量丰富,瓦斯大、 水大的采区。
8~10m 3 10~15m
12~14m 1 10~15m 2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五、采区上(下)山运输
(一) 采区上山的任务
采区上(下)山担负采区的煤、矸、物料等运输;
通风行人、管线的通道。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五、采区上(下)山运输
(二) 运输上山 运输上山是为工作面出煤服务的。视上(下)山 倾角和产量,选运输设备。 1.上山设备能力:大于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产量之和。 2. 近水平、缓倾和倾斜煤层运输上山中的运输设备 胶带输送机; 刮板输送机; 自溜运输; 绞车或无极绳运输。
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 当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度; 为满足运输要求,岩石上山可穿层布置: 当1520时,“运上”调为15,胶带机; 2030 时,“运上”调为30,煤自溜。
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实施方案措施
![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实施方案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fafaa02b7360b4c2e3f6472.png)
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公司为降低巷道掘进率,解决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困难,提高煤炭回采率,经研究决定在所有**公司所属的矿井推广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的方案,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一、推广使用矿井所有**公司所属的矿井,特别是煤层顶板较好、锚网支护、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非容易自然类型的矿井。
二、采用的支护方式在需要沿空留巷的巷道内,采取在原来支护的基础上,再采用钢网、锚索、锚杆、U型钢、π型钢架、单体液压支柱加喷浆支护的方式联合留巷,采空区侧帮采用叠袋+铺网联合再喷浆封堵,避免采空区漏风、瓦斯涌出、采空区发生煤自燃等作用。
材料准备说明:具体的材料、高度、长度、数量等需要根据各矿井的生产条件、支护方式等制定。
三、施工顺序及相关技术参数准备工作→加强支护→打眼放炮→推采支护→袋装矸石压网→喷浆→单体柱回收1、准备工作:提前调整工作面保持机尾端头支架上边平回风巷下帮边线,备足U型钢腿、π型钢梁、单体支柱、打锚索、打炮眼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2、加强支护:在原来巷道锚杆支护的基础上,再利用锚索加强支护:留巷巷道煤壁往外500mm打一排,间隔1.9m再打一排,矩形布置,间、排距 1900mm*3000mm,锚索长度6.5m,斜向边帮15°布置。
同时,工作面超前支护必须按规定同步完成。
具体的支护方式、支护数据、角度、长度等要根据矿井的条件具体计算确定。
3、打眼放炮:加强支护后沿回风巷(上顺槽)或进风巷(下顺槽)帮顶板与煤层交接处布置炮眼预裂爆破。
爆破超前工作面煤壁保持4米,炮眼要求与顶板保持60°、炮眼深度2.5米和4米间隔布置,间距0.5米,2.5米深炮眼装药量为半节(15克/节),4米深炮眼装药量为一节(30克/节)。
各矿井也可以根据各自条件确定是否需要爆破或爆破的数据。
4、推采支护:(1)推采过程中端头支架要注意与超前支护的单体配合工作,确保顶板支护到位,严禁出现空顶行为。
西铭矿北七采区大采长48702工作面的优化布置方案
![西铭矿北七采区大采长48702工作面的优化布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d6c05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3.png)
总第214期2021年第2期机械管理开发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Total214No.2,2021实践与应用D01:10.16525/l4-1134/th.2021.02.066西铭矿北七采区大采长48702工作面的优化布置方案岳鑫磊(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生产科,山西太原030053)摘要:分析了西铭矿北七采区大采长48702工作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构建大采长工作面的优化方案,从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两大方面对西铭矿北七采区大采长48702工作面的具体优化措施进行了介绍。
优化后减少了巷道施工工程量,提高了工作面生产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
关键词:大釆长大走向工作面经济效益生产效率中图分类号:TD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73X(2021)02-0152-021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北七采区回采8号煤层,现未采掘区域走向约1513m、倾向约693m。
原计划按220m有48704、48702.48700三个工作面,为构建大采长工作面,现将工作面长度放大至308m,可减少一个工作面,变为48702.48700两个工作面。
并在2020年10月份优先设计了第一个大采长48702工作面。
48702工作面选用MG500/1140-GWD型采煤机,SGZ-900/1400型中双链刮板输送机,ZY8000/25/50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通过选用大功率SGZ-900/1400型中双链刮板输送机,可满足308m 工作面生产需求。
48702工作面设计采长308m、大走向1397m,面积430276m2,可采储量1805093.81。
通过构建大采长工作面,在主要巷道工程量上减少进尺1905m,掘进期缩短95d。
工作面储量基本不变,工作面回采期缩短142do同时在48702和48700工作面中间布置了9号底抽巷,对9号煤瓦斯提前预抽,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