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莱尔马赫敬虔主义宗教初探_以_论宗教_为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3期2010年3月

经济与社会发展

ECONOM I C AND SOC I A L DEVELOP MENT

VOL.8.N o.3

MAR.2010

施莱尔马赫敬虔主义宗教初探

以 论宗教为中心

黄小洲

!![摘!要]施莱尔马赫的敬虔主义宗教核心在于抛开一切外在的知识与形式的束缚,彰显人内心本有的对上帝的敬爱之情。人性是宗教的最高圣殿,一切宗教皆有着深刻的人性基础。凡有敬虔主义的情感之人,必定在行为中合乎道德,因为一切美德都是从敬虔的情感中涌现出来的。

[关键词]敬虔主义;情感;施莱尔马赫;人性;道德

[作者简介]黄小洲,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讲师,武汉大学2008级博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B51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3-0083-05

!!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宗教在唯物主义无神论者如霍尔巴赫等人重击之下,几乎奄奄一息;而理性的思辨神学把宗教窒息在形式主义的、理智化的、教条主义的外在枷锁之中,使宗教失去其活泼的人性情感根基。面对宗教这样一种困厄之境,施莱尔马赫作为德国敬虔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产儿,他在1799年的 论宗教中对宗教作出了新的诠释,把宗教置于人的本性与情感的基础之上,从而开启了宗教的当代转型。本文试图以施莱尔马赫的早期重要著作 论宗教为中心,阐发其敬虔主义宗教的理论构架。

理性的思辨神学坚持宗教,但不是一般的宗教,而是基督教,认为它就是最高知识,它不但在尊严性上,即在形式上,都与形而上学的思辨相一致,而且甚至是最成功和最卓越的思辨。而凡不达至同样结果的一切思辨,例如它们不能引出三位一体,就算失败了。理性神学还主张上帝是科学的顶点,是一切认知和一切知识的根基,因为上帝是一切自然法则的立法者。

然而理性的思辨神学经由康德的批判之后,基本上就站不住脚了。海涅说,康德砍下了自然神论的头颅。正是因为康德的强有力的批判,宗教便彻底退出了科学知识的领地。对此,施莱尔马赫是认同的。他说:∀我不能主张宗教是最高知识,甚或是任何知识##知识只是附属于宗教的东西罢了。∃[1](P111)宗教不是知识或科学,虽然宗教承认科学与知识的存在,因为那不是宗教的本身所在。一个人拥有越多的科学知识并不必然导向对上帝的信仰,所以知识的数量并不是敬虔的数量。尤其法国启蒙运动之后,科学知识与宗教就根本地对立着,以至于宗教成为蒙昧野蛮的象征。一切欧洲有教养的高级知识分子无不对宗教表示轻蔑。在这股不可阻挡的启蒙大潮中,宗教再自诩自己独占着科学知识的最高宝座已经显得十分的不合时宜了。然而,理性神学仍然执着于这点,这在施莱尔马赫看来无疑是很不可取的。

∀去责难那些把宗教腐化的,用公式和定义的武力淹没它的,企图拿它投入所谓系统的枷锁中的人吧。∃[1](P55)施莱尔马赫如是说。施莱尔马赫指责那些顽固的思辨神学家为∀系统狂∃,认为他们把宗教置于公式与定义等等这一套系统的枷锁之中,完全窒息了宗教的生命力,是使宗教腐化的罪魁祸首。∀这可哀的对系统之嗜好,排弃凡新奇的,常常不顾其理由如何,因为,假如那新奇的取得了它的地位,就不免摧毁那系统的结连,而捣乱了它那精致的一贯性。∃[1](P70)

为了回应理性的思辨神学对宗教所作的体系

83

化与理智化束缚,施莱尔马赫把宗教的本质奠基于人的敬虔直觉,而这种敬虔直觉是个人的一种真切的情感体验。∀它(指宗教)是一种情感,是对无限者在有限者中之一启示,在这启示里头它看见了上帝,而在上帝里也看见那启示。∃[1](P54)因而情感才是宗教的本质。显然,施莱尔马赫的敬虔主义强调人的内心情感而不是外在的知性的形式论证才是宗教的真正源泉。路德宗强调∀唯有圣经∃,人可以通过直接阅读圣经而达到与上帝同在,而无需经由教会的训导。施莱尔马赫的敬虔主义宗教更进一步,强调圣经的阅读也还是外在的东西,宗教直接生根于人的内在敬虔之情。可见,施莱尔马赫把宗教内在化、情感化了,从而把人的情感上∀唯独信仰∃作为宗教的根基。

但是什么是敬虔呢?施莱尔马赫指出:∀你们的情感,只要它按上述的样子表达那共通于你们和%一切&的本体与生命,只要你们承认它的各别霎那为上帝籍着世界所加于你们的运行而运行在你们身上的,就是敬虔。∃[1](P62)

因此我们得十分注意的是,当施莱尔马赫强调情感是宗教的本质时,他反对的是理性的思辨神学,这里明显可以看到浪漫主义所主张的∀对理性的憎恨∃的印记。显然,我们绝不能把施莱尔马赫所宣扬的情感当作一般的情欲,因为一般的情欲就其欲望的对象来说往往是指向物质性的东西的,因而常常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施莱尔马赫所说的情感是指向无限者的,即指向作为至高统一性的上帝,是一种在直觉与感情的统一中与永恒者合而为一的状态,这就是敬虔。上帝在施莱尔马赫所说的情感中获得直接性根源的存在,而无需通过圣经或者教会这些外在凭证。施莱尔马赫甚至说:∀对敬虔者来说,没有比不信更不圣洁的。∃[1](P207)如果我们撇开对上帝(无限者、永恒者、至高的统一性)的信仰来谈情感,那么我们就彻底误解了施莱尔马赫,乃至于离题万里了。这可以说是施莱尔马赫对浪漫主义的情感崇拜与敬虔主义的∀唯独信仰∃的一种综合。

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没有理性的神学知识的人同样可以不乏宗教的情感,也同样可以具有敬虔之心。∀健全而强壮的情感可能宿于许多人心中,例如,差不多所有妇女之中,而未必特别成为思考的对象,但是你不可以说他们缺少了宗教;实在只是缺少了宗教知识而已。##确切记住:人若不能表征这些原理和观念是在他自己里面产生了的,并为了是他自己情感的成果,而是对他特有的,则他无论怎样完全理解它们,无论怎样很信自己拥有它们在最清晰的意识之中,他也算不得是有敬虔心的。你们不要介绍它给我,说是敬虔者,因为他实在不是。他的灵魂是对宗教为一纸空白,而他的一些宗教观念,只不过是他因在内心感到自己的软弱所领养了的虚假子女罢了。∃[1](P63)也就是说,任何外在的概念推理或论证等诸如此类的形式教条,假如不进入自己个人的内心情感即自我意识之中,那么只是冷冰冰的毫无真正敬虔心的死东西,而这种人也不配称为是有宗教的。

因而,一个人有没有宗教、是不是敬虔的,绝不是看他是否拥有众多的宗教知识,而是看他是不是从内心里真诚地发出一种对于上帝的爱的情感。施莱尔马赫认为宗教绝不能,也决不会从纯知识的动机中产生出来。与此同时,敬虔的情感是拒绝模仿的,它不是从别人那里学习来的东西,正如知识那样是可以传授的。这里可以明显看到康德天才论美学的影响。施莱尔马赫肯定地说:∀宗教里的教导,若以之为敬虔本身是能教授的,乃是荒诞而无稽。∃[1](P131)

对于宗教的本质在于对上帝的敬虔情感这一总纲,施莱尔马赫总结道:∀总而言之,宗教的全部不外乎感觉着在其至高统一中那推动我们在情感里的一切,乃是一而非多;感觉着凡单独个殊的事只籍赖这个统一始可能存在;包括了我们的存在和生活,无非是宿于上帝而藉由上帝的一种存在和生活。∃[1](P65)

但是此时我们依然有疑惑不清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情感为何必然具有指向上帝的敬虔之心呢?比如唯物主义无神论者就会这样质问。面对这种可能的责难,施莱尔马赫把宗教提升到人性的高度,把宗教与人的敬虔情感说成为是人的本性使然。

∀人是生来赋有宗教的性能,像一切其他性能一样。只要是他对自己本性的最幽深处之直感不被粉碎,只要是他自身和元始本原的交通不被遮断(这无疑是宗教的两个本素),宗教就会照它自己的样子发展无坠。然而在我们今日,嗳!恰正相反的现象,大规模地发生。我痛苦地天天目击那种计算狂和理智分析狂怎样压抑直感。我看到一些事物都联合着把人绑给有限,且给有限的一个极小极小的部分,以致无限者尽可能从他们眼中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