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摘要] 妇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标志。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必须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因而所受的确良苦难最深重。
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妇女问题始终给以极大的关注。
故其在作品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作者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的生活有的同时,也为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特别关注他们的命运,因此在鲁迅的《呐喊》、《彷徨》中有很多妇女题材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有着鲁迅对广大妇女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深入思考,描写和揭示了封建思想对妇女精神的奴役和毒害,期待妇女觉醒起来争得做人的资格。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始终以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
鲁迅的小说深刻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并映射当前社会的各种弊病。
对这课题的研究,不乏出色的学者,但各有各的视角,这遍论文主要从鲁迅作品中的妇女本身和外部因素去分析造成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并探讨使妇女解放的道路。
一、具体来说,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有以下几种类型:
1、愚昧、麻木的、未觉醒的妇女形象。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勤劳、善良,同时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祥林嫂被婆婆卖到深山坳里,后来又被大伯收去房子赶出贺家。
她第二次到鲁镇的遭遇极其悲惨,封建礼教认为寡妇再嫁伤风败俗,何况她死了两个丈夫,更是不祥之物。
封建卫道者鲁四爷就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祭祀时沾手。
同时,鲁镇的人们也“又冷又尖”的态度对待她,祥林嫂精神上受到歧视,柳妈又告诉她死后要被阎罗王锯成两半给两个男人,使她极端痛苦,灵魂得不到安宁。
祥林嫂为自己的命运奋斗挣扎,但她的一切努力得不到封建势力的承认和原谅。
当她听从柳妈的话捐出门槛赎罪后,被四婶的一声“你放着吧,祥林嫂”,给予她精神上最后一击。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敢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叫她走开时,她才走开。
”她在鲁镇的祝福之夜,倒毙街头。
“作品通过祥林嫂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
压迫她的是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物质到精神,从阳间世界到阴间世界,从鲁四爷、四婶到婆婆、大伯,甚至还有柳妈和鲁镇的群众都参与这样一个周密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
”
另一个愚昧、麻木、未觉醒的妇女形象是《明天》中的单四婶子,她勤劳善良,但同样被浓厚的封建思想所包围。
在丈夫死后,“便须专门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儿子是她唯一的希望。
然而,厄运却向她袭来。
宝儿生病,求签、许愿、吃单方,但宝儿的病就是不见好转,最后她只得把希望押在庸医何小
仙身上,但是这最后的希望还是破灭了,宝儿死了!从守寡后的支撑这个家庭,到儿子的病死,希望在梦中见到宝儿而终不得见,最后只有自己“苦苦的复习经过了静和大的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这一过程,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将她慢慢围困的过程,但却听不到营救的声音,使其始终孤独地对抗封建社会的残忍,包括同样苦难的人群也是如此的冷漠,由此,单四嫂的“明天”我们可以清楚地想见了,等待她的必然是更大的痛苦。
从祥林嫂、单四婶这两个妇女可以看出封建思想的禁锢已使她们变得这么愚昧、麻木,相信上天安排好一切,自己只是接受这些安排,不反抗,从另一个角度说,造成她们悲剧的原因是自己。
2、妇女中的“庸众”,杀人者的“帮凶”。
具有这一特征的人物之一是《风波》中的七斤嫂。
作为被统治者的一员,她却糊里糊涂地崇奉封建皇权,一听皇帝又坐上了龙庭(张勋复辟),就很兴奋:“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但当她知道大赦需要有辫子,而七斤又无辫子时,不由得对七斤怨恨起来。
她对当地遗老赵七爷也十分迷信,听他听“书上写着”,便完全绝望了,大声骂七斤“你这活死尸的囚徒……”当八一嫂走过来劝解她,并说她过去曾说过“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之类的话时,她“恨棒打人”,把气发泄在女儿六斤的身上,把六斤拿的空碗打落在地,并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由此可见,七斤嫂善良朴实的一面消失了,势利的一面占了上风,她不仅愚鲁,粗俗,而且无贞操,甚至卑怯,欺软怕硬。
她身上的国民劣根性,表现得力较为鲜明。
《祝福》中的柳妈是封建卫道者鲁四爷心目中的“善女人”,她“吃素,不杀生的”,极为虔信鬼神,柳妈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论地位,她只是个年节里在鲁四老爷家干活的短工;论相貌,她长着一双“干枯的小眼睛”`“打皱的脸”笑起来“使她蹙缩得象一个核桃”。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吃素`不杀生”的人会去伤害祥林嫂,把她送上死地。
但不幸的是,确实是她的一句话从精神上扼杀了祥林嫂,是她,为祥林嫂走向死地推了一把力。
那么,是否可以据此就说她是一个恶女人呢?不!恰恰相反这正是从另一方面表现了她对祥林嫂的同情。
她确实为祥嫂着想的,确实是想把祥林嫂从苦痛中解救出来,确实是不想叫活着受了一辈子罪的祥林嫂死后再被“阎罗大王”锯开。
但是,同情却结出了恶果,这是柳妈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祥林嫂这样的一个善良的生命在柳妈之类的人物的“对号入座”中,被套上了无以洗刷的罪名,带着滴血的灵魂走进了地狱,结束了她那悲惨的一生。
揭露了在封建宗法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
可以说,封建的道德、习俗、礼教,是真正杀害祥林嫂的元凶,而柳妈却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
3、具有反抗意识的妇女形象。
《伤逝》中的子君,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不顾家庭的阻挠和社会的非议,勇敢地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
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但是胜利的喜悦却是悲剧的起点,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势力的压迫。
封建势力视青年自由恋爱为伤风败俗,局长一纸解职令导致涓生失业,经济的重压加强了涓生和子君感情的分裂。
但主人公信奉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子君追求的只是恋爱婚姻的自由,奋斗的目标实现了,就把狭窄的小天地当做整个世界,把小家庭生活当做整个人生意义。
每天只是留连于两盆小花草,四只小油鸡和一只花白的叭儿狗;涓生也只好与之灯下对坐,强装笑容作“怀旧谭”。
于是失业、贫困这些旧社会势力施予的打击,使他们精神空虚,夫妻隔阂,互相交织,内外夹攻,使他
们既失去了精神上的骄傲,又失去了物质上的依靠,彻底毁掉他们的爱情生活。
这样,人的性格也就会变得庸俗空虚,胆怯虚弱,爱情也因此渐渐褪色。
最后,涓生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分离,毁掉作为个性解放思潮之结晶的家庭,以“救出自己”。
因而使子君在“她父亲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下凄惨死去。
这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
个性解放思想虽有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问题。
小说抨击了旧的社会制度,家族制度和伦理观念残酷地毁灭了初步觉醒的青年一代的青春,幸福和美好的追求,揭示了不同社会解放相结合的个性解放思潮的狭隘、孤单、脆弱,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没有远大的前途。
正如鲁迅在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中说的,社会制度没有变革,也没有经济权,即使像娜拉似的个性觉醒而走到社会上去了,恐怕也只有堕落或回来两条路。
子君走出封建家庭,走进了小家庭,在旧势力压迫下,又回到封建家庭,在无爱的人间抑郁而死,个性解放思想和“未了褪尽旧思想”是子君悲剧的主观方面的原因。
《离婚》中的爱姑,虽然她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她最终也变成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从外表看,她泼辣任性,连丈夫和公公都敢骂,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
因此,她与丈夫家的人“已经闹了整整三年,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了。
爱姑的悲剧,深刻地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强大,对妇女压迫的惨重,启示人们反封建的重要性及长期的艰巨性。
同时,作品也表现了爱姑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对七大人之流还抱有幻想,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
二、鲁迅作品中妇女形象的思想意义。
鲁迅笔下众多的妇女,都逃脱不了悲剧性的命运,他的这种悲剧艺术的创造,主要是要“画出这沉默的国民的灵魂”,“直面惨淡的人生”:
1、造成中国人民落后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彻底反封建是鲁迅小说的共同主题。
在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中,鲁迅的小说中清晰地描写道,封建宗法制度及其伦理道德是造成妇女痛苦的根源。
由于解剖的准确性和彻底性,它成了鲁迅小说创作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
鲁迅小说里描写的众多的“不幸的人们”,都是被封建反动势力吞噬的弱小者。
鲁迅致力于表现被损害的劳动妇女的命运,同表现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是密切相关的。
《祝福》中的祥林嫂勤劳善良,安分守己,却受尽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摧残,带着恐惧的心情死去,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明天》中的单四嫂子和《离婚》中的爱姑,都是在不同的压迫环境中被吃掉了的小人物。
中国的劳动妇女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所受的压迫和苦难最为深重,封建主义的恶魔以大量地吞吃这些弱小者为其生存的基础。
鲁迅描写这些独立无援者任人鱼肉的悲剧命运,正是为了更有效地揭露黑暗社会的冷酷和残忍。
如果把祥林嫂的遭遇同爱姑遭遇对比起来看一下,那就更能看到鲁迅的描写是意味深长的。
祥林嫂毫无反抗能力,在她身上体现了“四权”威逼的暴虐姿肆;爱姑在自己的意识中自以为并非任人摆布,有如网中一条不安分的鱼,她冲撞了许多网眼,但最后还是被摆上了被吃的筵宴。
鲁迅不是一般地去描写苦难,而是把进击的矛头指向整个封建制度本身。
他启示人们,如果不对整个社会制度进行彻底的变革,人民的悲剧命运是不会改变的。
他还昭示人们,在封建社会中,无数的“吃人”的悲剧不单是由几个直接的压迫者制造而成的,由于封建社会的思想腐蚀,许多被吃者实际上也在有意无意中参与了“吃人”的行动。
许许多多被剥夺了受教
育权利的群众,被封建统治阶级制造的模式压制成规范的社会人。
使人民群众去掉愚味麻木的精神状态,卸下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也是改变他们的不幸处境的必由之路。
从鲁迅的这一昭示,读者清楚地看到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如同整个封建制度一样,是必须彻底改变的。
2、提出了国人在精神上存在的种种利弊,并针对她们本身的弱点进行了批判。
欲使中国社会进步,改变国民精神是第一要素,这是鲁迅一贯的思想。
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是鲁迅小说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国民性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民族主体意识的自省,目的在于去掉自身的劣根性。
因此改造国民的劣根性,首先就得弄清楚劣根性的种种表现而加以揭示。
“五四”埋藏探讨这个问题的人很多。
在文学领域内,鲁迅以他的小说参加了这个本来是属于思想领域的探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如《风波》中的七斤夫妇受赵老爷的吓唬威胁;《祝福》中的祥林嫂害怕地狱的恐惧而惨死;以至《离婚》中的爱姑虽倔强而终于屈服,这些都说明了他们的愚味麻木的精神状态是有共同之处的。
通过这些的描写,鲁迅尖锐地提出了农民特别是妇女的觉悟和解放问题,这是变革中国社会最为紧迫的问题。
3、深入挖掘造成多层次悲剧的种种根源。
在上述悲剧故事中,有着鲁迅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惊人的发现和多层次的透视。
在祥林嫂的历史剧中,鲁迅写出了“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权的压迫。
祥林嫂除了受到鲁四老爷夫妇的歧视外,还受到婆婆和大伯的欺侮,受到鲁镇愚味群众的戏弄,受到柳妈并非恶意的恫吓,各式各样的软刀子都来戕害他,悲剧的根源是多方面的。
《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的悲剧也不是只由于爱子死亡而引起的,那令人窒息的黑暗环境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即使她的儿子不死,但“明天”如果不能到来,她也难于摆脱寂寞狐苦的命运。
祥林嫂所遭受的“四权”压迫,其实反映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妇女的处境。
三、关于妇女解放
鲁迅小说中关于妇女形象的描写,其核心就是妇女解放问题。
而在妇女解放的道路上,除了鲁迅外,还有大批先驱一直探索着,如:康有为、梁启超曾以禁缠足和兴女学为具体措施,倡导妇女解放;孙中山、蔡元培等则从民权与女权的角度谈到了妇女解放的问题,认为妇女要解放,必须走与民权相结合的道路不可;秋瑾女士提出了妇女解放必须结合全体妇女的力量去打碎旧体制的思想。
他们的探索,虽在促进妇女觉醒和社会进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解放道路的问题。
对前辈相比,鲁迅先生对妇女解放的探索,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借鉴的,他比较全面地描写了当时妇女的地位和处境,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可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无论哪一个时期的作品,还没有象鲁迅这样真正写出中国农村妇女的灵魂。
因而,鲁迅在这方面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
当然,当时的鲁迅还是一个进化论者,正如本文开篇所言,他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比如:妇女该如何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地位?妇女解放如何跟社会解放融合在一起?社会解放的出路在哪里?先生也未能指出明确的道路,正如李长之先生所说:“他的中心思想,是生物学的人生观”“人得活着,这是鲁迅先生的思想的根本点”①
但也正如《彷徨》扉页上引用屈原的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鲁迅先生对妇女解放问题,投入了苦苦的思索,留下了一个探索者的深深足迹。
在法国,也有名极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叫西蒙娜·德·波伏娃,她的《第二性》完整地探讨了妇女问题,她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造就而成的”。
②妇女的地位不是因为体力较差,是由夫权制的文化造成的。
所以,当生活需要体力时,女人自觉是弱者,对自由感觉恐惧,而男人用法律形式、道德约束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来,妇女要得到解放,就必须正视她们同男性的自然差异,同男人建立手足关系。
并认为妇女真正的解放必须获得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力,并向中性化过度,使男女平等,有平等的工作权力、经济权力和法律权力,妇女的地位才会提高。
封建的旧社会,旧制度是酿成社会和人生悲剧的一个总的根源。
鲁迅小说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中国才有光明的未来,中国人民的悲剧命运才会有收场的时候;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首先取得政治上的翻身,经济上的独立权;要达到解放的目的,必须推翻封建制度,必须进行深沉韧性的战斗。
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妇女还不能完全得到解放,地位还是很低下,在解放妇女的道路上,不应该只是鲁迅等一些前辈的事,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男人,都要以行动证明,妇女的地位是不容忽视。
当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要探索,其目标是让每一个妇女拥有真正的自由、权力、地位。
[注释]
①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84、85页
②西蒙·波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121页
[参考文献]
①党秀臣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
②林志浩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一版。
③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④西蒙·波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