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145个概念,看完都懂了!复习课程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总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和经济模型。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通货膨胀率衡量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失业率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3.宏观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宏观经济学的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等。
4.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不断波动和循环;-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5.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6.宏观经济学的货币和金融:-货币是社会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存储和价值尺度的作用;-金融市场通过提供资金的融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7.宏观经济学的政府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量;-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总量;-结构政策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8.宏观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有重要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9.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通过研究政策的影响和效果来提供政策建议;-经济政策评估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群体和宏观经济目标的权衡。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总复习要点,包括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供给与需求、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货币和金融、政府政策、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政策评估等内容。
通过熟悉这些要点,可以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对相关的考试或研究。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
•
•
•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以领土为统计标准,在本国国土范围内的财产和劳务获得收入计算在内的。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GDP是指最终产品的总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2: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GDP是指当年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6:GDP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最终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最终产品---劳务。
2.存货:视为企业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
(往年生产当年销售的不计,本年生产未出售的计入)3.最终产品: 一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4.中间产品:指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或现期生产出来的但是进入了其他产品或劳务的产品或劳务。
5.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的三个主要指标。
6.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的局限性:1.他不反映分配是否公平2.非市场活动得不到反映3.有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无法得到反映。
4.它把所有市场交易活动反映到GDP中来,并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者获得的福利状况。
5.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GDP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7.GDP增长率:指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8 GDP紧缩指数:是给定时期的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所有商品在基期与当期之间的价格变化情况。
9. 支出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支出法计算GDP公式:GDP=C+I+G+(X-M) C为居民消费支出,I为企业投资支出,G为政府购买性支出,X为出口,M为进口。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学科,它关注整个国家、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框架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对宏观经济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了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价值总和。
生产总值不仅包括消费者支出、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包括净出口。
2.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就业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高失业率通常与经济衰退和低增长相关。
3.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商品和服务的总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政府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4.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使用货币工具来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以达到稳定经济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率等手段,央行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
5.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通货膨胀。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总需求与总供给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核心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处于通胀状态;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经济处于通缩状态。
2. 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实际生产总值在一段时间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创新和增加投资来实现。
3.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通过对综合国民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下面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复习知识点。
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它等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地区实际GDP增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或提高生产要素效率来实现。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降低购买力、干扰资源配置等。
4.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大于求,即有劳动力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现象的指标,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5.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平衡状态。
贸易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而贸易逆差则表示进口大于出口。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消费、投资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来刺激或调节经济。
8.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周期内的波动。
经济周期通常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9.政府债务:政府债务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债务。
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导致财政危机。
10.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有助于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市场规模和推动经济增长。
1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跨越国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合作。
宏观经济学核心知识点梳理
宏观经济学核心知识点梳理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读者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总量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货物和劳务的总值,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度量。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通常用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一种货币单位内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即物价普遍上涨。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需求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市场上的总需求总和,总供给则指的是同一时期内的总供给总和。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决定了经济稳定与否。
2.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经济长期均衡状态下的增长机制,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等因素。
3.货币理论:货币理论主要研究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包括货币的数量理论和货币的价值理论等。
4.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波动和周期性的原因,包括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等因素。
三、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工具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等。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持金融稳定等。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重点产业来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
四、全球宏观经济问题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跨境交换,对于全球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汇率问题: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影响着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3.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和经济活动的跨国化,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年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旨在通过分析经济系统的总体行为,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分析方法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从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会影响居民的实际收入和财富分配,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就业市场的紧张程度,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因素。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通过价格机制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国民收入由生产要素的供给决定,政府干预经济往往会导致资源错配。
2.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失业和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3.货币主义: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政府应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维持价格稳定。
4.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配置效率。
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降低政府干预等手段,激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实现经济增长。
5.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相结合,认为市场经济在长期内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波动。
宏观经济学 重要概念(二)(2024)
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既能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又对经济决策和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将围绕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展开讨论,为读者介绍和解释这些概念的含义和作用。
正文内容:一、国内生产总值(GDP)1.GDP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GDP的作用和意义3.GDP的测算原则和分类方法4.GDP与国民收入的关系5.GDP的局限性和扩展二、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原因2.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3.通货膨胀的类型和程度4.通货膨胀的测量方法5.通货膨胀的控制策略三、失业率1.失业率的定义和解释2.失业率的测量方法3.失业率的分类和影响因素4.失业率与经济周期的关系5.失业率的政策应对四、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的概念和意义2.经济增长的测量方法3.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4.经济增长的模型和理论5.经济增长的政策调控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2.财政政策的工具和实施方式3.财政政策的经济影响4.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目标5.货币政策的工具和实施方式总结: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货膨胀则是影响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
失业率反映了经济中的劳动力闲置情况,而经济增长则是国家长期繁荣的基础。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控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量来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了解和熟悉这些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宏观经济学复习:基本概念、原理共11页文档
宏观经济学概念与原理1、国民收入核算本单元习题主要体现下列概念和原理。
1.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主要靠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来衡量和表现.它包括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1)、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其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国内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时期作为基础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4.国内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是重要的。
5.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6.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区别。
后者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价值,而不管这些要素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生产的价值,属国民概念。
前者指一国范围内所生产的价值,属地域概念.其中包括一部分外国的生产要素在国内生产的价值,即不管价值是由国内还是国外的所有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
若定义国外支付净额(NFP)为本国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则GDP=GNP-NFP,或GNP=GDP+NFP。
7.产出总等于收入:产出指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价值,亦即新生产的财富和价值,它总等于要素收入的总和,其所以如此,关键是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售价扣除工资、利息、地租等成本后的余额,即利润是收入的一部分。
8.产出总等于支出:指最终产品价值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其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把企业没有卖掉的存货价值看成是企业自己在存货投资上的支出。
9.国内生产总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和两部门的、三部门的和四部门的模型。
在收入的循环流动中,储蓄、税收、进口都属于滑出,而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都是注入。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主要指标和政策工具等方面,带您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指标,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和规模大小。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它表示就业人口中没有工作但是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变化会反映出经济的景气状况。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1. 宏观经济增长率宏观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通常用GDP年度增长率来表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增长率越高,代表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2.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情况,常见的价格指数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
价格指数的变化可以表明通货膨胀或通缩的程度。
3.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衡量消费者信心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状况和个人财务状况的判断和预期。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高低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水平。
三、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工具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问题进行调控。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可以对经济增长、就业等产生影响。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调控外汇市场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概述复习
宏观经济学概述复习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事前变量(计划量、意愿量):是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取值。
事后变量(实际量、统计量):是指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
事前变量和事后变量分析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相当重要。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1.2 GDP的几方面意义1. GDP是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不计入其内。
3. GDP是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不是所销售的最终产品价值。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不是存量。
5.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则是一个国民概念。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GNP的概念: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 在一个封闭经济中,与其他国家不发生任何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GDP与GNP的值是相等的。
2 GNP以国籍为界,GDP以国界为界。
3 GNP= GDP + NFPNFP(Net factor payment) —净要素收入NFP=本国公民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外国公·民从本国获得的要素收入4 目前,大多数国家采取GDP指标。
我国依据收入法统计GDP分四项:(1)劳动者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三部分。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因为从事生产活动使用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3)固定资产折旧:为了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
(4)营业盈余:经济活动增加值在扣除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余额,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
宏观经济学(全)
AD—AS模型的政策意义。
六、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演进脉络
所用教材把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分为三个阶段,即宏观经济思想早期发展阶段、 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阶段、当代宏观经济学的进 一步发展阶段:
精品课件
1. 宏观经济思想的早期发展:
a. 古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b.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c. 重农学派的宏观经济思想 d. 斯密的宏观经济思想 e. 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边际革命和均衡分析方 法 f. 20世纪初一些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分析和理 论的贡献
精品课件
2. 凯恩斯革命——现代宏观经济学的 形成:
a. 30年代初的大危机 b. 1936年<<通论>>发表标志现代宏 观经济学的形成 c.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在战 后的影响和演变
转移 进口
支付
酬
居民户
政府
税收
支出 支付要素报
精品课件
购买产品劳务
4. 收入流量循环模型的特征: a. 简化了市场和市场主体; b. 强调了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精品课件
三、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经济 总量)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2. 名义GDP和实际GDP: 3. 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 4. 流量与存量: 5.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精品课件
d. 总需求曲线:反映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 间关系的曲线即总需求曲线。在产量与价格水 平的座标系中,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 斜的曲线。
e.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精品课件
2. 总供给: a. 总供给含义: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经济 社会全部生产者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和劳务 的总量。 b. 总供给构成:由于供给取决于各种要素, 从收入角度看,总供给可以由用于消费(C)、 储蓄(S)、税收(T)和进口(M)的收入构 成。
2024年宏观经济学课件(绝对全)
宏观经济学课件(绝对全)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课件将全面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国民收入和产出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的总量,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国民收入和产出。
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从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收入总和。
产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生产单位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1.2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变化反映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
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水平的变化对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1.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失业率通常意味着经济不景气。
1.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和改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2.1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
凯恩斯经济学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总需求不足,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2.2货币主义货币主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稳定经济。
2.3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率的提高。
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减少政府干预和促进市场竞争来提高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2.4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派别。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信息的不完全性,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政策来纠正市场失灵,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或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经济总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宏观经济基本概念1. 产出(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潜在产出(或自然产出):指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不引起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
3. 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反映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4. 失业:指愿意工作并以某一工资水平工作的人未能找到工作的现象。
5.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产出增长和收缩的路径波动。
6. 总需求: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7. 总供给: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二、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2.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3. 收入政策:通过影响工资和价格水平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三、宏观经济模型1. 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两部门模型(家庭和企业)、三部门模型(加入政府)、四部门模型(加入国外部门)。
2. IS-LM模型:描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产出和利率的模型。
3. AS-AD模型:描述潜在产出和物价水平如何受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4.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效果。
四、宏观经济问题1. 经济增长: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富有、增长更快?2. 失业与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3. 经济周期与波动:什么因素引起了经济周期的波动?4. 财政危机与债务:国家如何管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5. 国际贸易与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汇率决定、国际资本流动。
五、宏观经济理论发展1. 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经济学理论,强调自由市场和劳动价值论。
宏观经济学复习内容
宏观经济学复习内容一、名词解释国民收入、3、流动偏好陷阱、5经济周期6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
7GDP gap:即国内生产总值缺口。
指潜在国民收入和实际的均衡收入之间的差距。
8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折现率或贴现率。
这一折现率使一项资本资产的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恰好等于该资产的供给价格(或成本)。
9Monetary base:即货币基础或基础货币、高能货币。
指商业银行的储备总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
10.利率效应:指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11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K=△Y/△I12.Philips cure:菲利普斯曲线。
原本描述货币工资上涨率和失业率的负相关的关系,后被延伸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替代关系。
1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4.Crowding out:即挤出效应。
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时,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上升,私人投资收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
15.摩擦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简答题、简述IS曲线的定义及其移动的原因。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的状态(画图说明)。
、简述功能财政思想和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国民生产总值有哪两种常用核算方法?.什么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有哪几类?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经济学家将失业主要区分为哪些类型,每种失业的含义是什么?.简述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什么是IS曲线、LM曲线?并结合图形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何时实现同时均衡?9.写出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外贸乘数的数学表达式,并比较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乘数的大小。
答:支出乘数K g=1/1-b(1-t) (1分)税收乘数Kt=-b(1-t)/1-b(1-t) (1分)转移支付乘数Ktr= b(1-t)/1-b(1-t) (1分)外贸乘数K f=1/1-b(1-t)+m(1分)两部门投资乘数大于三部门政府支出乘数大于四部门对外贸易乘数,即1/1-b>1/1-b(1-t) >1/1-b(1-t)+m(1分)10.在两部门经济条件下,使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如何决定均衡收入?在几何图形上如何表现?答:使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的代数表达式均为:Y=a+i/1-b(1分)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如图1和2所示:(各2分)C I S I SE C+I E IC0 Y0Y450Y0Y11.画出四部门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揭示投资与储蓄的恒等关系。
经济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梳理
经济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梳理在经济学专业考研复习中,宏观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科目。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对于把握经济形势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进行梳理。
一、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长率1. 国内生产总值(GDP):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2. 国民收入(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本国和本国居民在本国和海外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3.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关系:GDP = GNP - 对外付给 - 对外净收入。
4. 增长率:反映一个经济指标在两个时期之间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比。
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阶段1. 捕捉经济发展的特征:可持续性、动态性、相对稳定性。
2. 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传统经济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高成长阶段。
3. 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创新。
三、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1. 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供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
2. 生产函数:描述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出递减法则。
四、经济增长理论1. 经典增长理论:着重分析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新古典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3. 新古典增长模型:由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三个要素构成。
4. 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和知识作为内生变量,强调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五、货币与金融1. 货币的经济功能:交换手段、价值尺度和价值储藏。
2. 货币供应与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与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有关。
3.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央行货币政策、政府财政政策和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
4. 货币需求:受到人们收入、财富、价格水平和利率等因素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课件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为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率。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反映了货 币价值和购买力的变化,过高或过低的通货膨胀率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 生负面影响。
0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CHAPTER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定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 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定义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 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和手段。
经济政策的类型
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产业政策等,这些政策工具 的运用可以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
或间接的影响。
经济政策的目标
经济政策的目标通常是促进经济 增长、稳定物价、创造就业机会 等,政府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 来调整政策取向,以保持经济的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通过 比较不同时期的GDP数据,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 和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劳动力素质、技术进 步、资本投入、资源利用效率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经 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性。
经济周期
1 2
关系。
06 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政策主张
CHAPTER
货币主义学派
总结词
强调货币供应和利率在调节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主张货币政策应该成为政府调节经 济的最主要手段。该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货币政策应该根据货 币供应量和通胀目标来进行制定和调整。
CHAPTER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
国家通过干预外汇市场,使本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 优点是减少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缺点是可能引发货币投机的风 险。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
其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而非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最后,GDP 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
2、其他相关指标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指标。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与 GDP 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是本国国民的生产,而不管生产活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 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个人收入。
DPI 则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即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来计算 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来计算 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宏观经济学的个概念,看完都懂了
【知识】宏观经济学的145个概念,看完都懂了!还不懂经济学知识?别着急,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宏观经济学的145个常用概念,学习,走起↓↓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③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④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⑤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用支出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8.消费支出(指居民个人消费)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9.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
10.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11.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自主投资利率r为零势能有的投资量。
13.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S;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
14.折旧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的145个概念,看完都懂了!【知识】宏观经济学的145个概念,看完都懂了!还不懂经济学知识?别着急,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宏观经济学的145个常用概念,学习,走起↓↓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③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④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⑤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用支出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8.消费支出(指居民个人消费)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9.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 表示)。
10.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11.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自主投资利率r为零势能有的投资量。
13.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S;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
14.折旧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15.政府购买即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16.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
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17.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18.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商品用的产品。
19.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20.个人可支配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后的个人收入。
2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2.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23.储蓄函数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的关系。
2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25.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6.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27.平衡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28.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29.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
30.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31.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32.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33.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是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34.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35.投资边际效率(MEI)由于资本品供给价格上升而缩小的利息率的数值。
36.偏好(流动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37.加速数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38.加速原理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
39.投资税抵免的政策即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它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40.产品市场的均衡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41.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42.LM曲线是这样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并且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43.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用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或相同的。
44.菜单成本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或费用,正和饭馆由于价格改变而重新印制新菜单价目表一样。
45.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都属于增加总需求的膨胀性财政政策,而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都属于降低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46.货币的需求就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47.货币的交易需求出于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的货币需求。
48.货币的投机性需求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即利率上升)而需要把货币保留在手中的情况。
49.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50.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指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51.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52.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53.狭义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1表示)。
54.广义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2表示)。
55.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银行定期存款、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
56.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57.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58.凯恩斯极端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59.古典主义极端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水平线而LM曲线为垂直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十分有效。
60.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61.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62.效率工资为了保持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厂商愿意支付比平均工资稍多一点的工资。
63.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原有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64.失业率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65.劳动力参加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66.摩擦失业志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67.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68.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69.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可看作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
70.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71.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72.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7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审时度势而主动采取的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一些财政措施。
74.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膨胀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75.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76.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77.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78.功能财政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这种思想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
79.货币创造乘数不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加上超额准备率的倒数。
80.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硬币和纸币)。
(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是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81.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的货币。
82.法定准备率在现代银行中,由政府规定的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
83.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
84.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85.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86.债券①广义的: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等)。
②狭义的:仅指资本证券,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
87.证券交易的程序(开户、委托、竞价、成交、清算交割、过户)开户:一指为投资者开设证券交易专用账户(证券账户),二指为投资者开设资金账户。
委托:指投资者将证券交易的要求告知券商,券商受理后代为进场申报,参加竞价成交的过程。
成交:指买卖双方的价位与数量合适,达成交易的过程。
清算与交割是买卖双方结清价款的过程。
过户:投资者到证券发行机关或指定代理机构变更证券所有者的手续。
88.“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指排出利息率、信贷流泪、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惟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89.总需求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90.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91.利率效应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9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