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子测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中子测井(Neutron log)
利用中子与地层相互作用的各种效应,来研究钻井地质剖面的一类测井方法统称中子测井。它是利用岩石的另一种特性,即岩石中的含氢量来研究岩石性质和孔隙度等地质问题。这种测井方法在于将装有中子源和探测器的井下仪器下入
井中,由中子源→中子→进入岩层,同物质的原子核发生碰撞将产生减速、扩散
和被俘获几个过程,到达探测器。
在这些过程中,探测器周围的中子分布状况,以及中子被俘获后所放出的伽马射线强度,与仪器周围的岩石性质,特别是岩石的含氢量有关。
而储集层的含氢量又取决于它的孔隙度,因此,中子测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
种孔隙度测井。根据中子测井的记录内容:可以将它分为中子-中子测井和中子-伽马测井。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中子—中子测井又可分为中子-超热中测井(SNP)—井壁中子测井中子-热中子测井(CNL)—补偿中
子测井
一、中子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1 中子和中子源
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一种不带电荷的中性粒子,其质量与氢核的质量相近。中子与物质作用时,能穿过原子的电子壳层而与原子核相碰撞,所以它对物质的穿透能力较强。
通常中子与质子以很强的核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原子核。要使中子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就必须供给一定的能量。如果使原子核获得的能量大于中子结合能,中子就可能从核中发射出来。
可以用α粒子、氘核d、质子p或γ光子轰击原子核,引起各种核反应,使中
子从核内释放出来。这种产生中子的装置称中子源。
一、中子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因为不同能量的中子与原子核作用时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通常根据中子的能量大小,可以把它分成几类:
高能快中子:能量大于10万电子伏特;
中能中子:能量在100电子伏特—10万电子伏特之间;
慢中子:能量小于100电子伏特;
其中0.1—100电子伏特的中子为超热中子;
能量等于0.025电子伏特的中子为热中子。
一、中子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1 中子和中子源
中子测井所用的中子源有两类:
即同位素中子源和加速器中子源。
同位素中子源:如镅—铍(Am-Be)中子源,利用镅衰变产生的α粒子去轰击铍原子核,发生核反应而放出中子。产生的中子的平均能量约5MeV。
该类中子源的特点是连续发射中子。
加速器中子源:(亦称脉冲中子源),如D-T加速器中子源,用加速器加速氘核(D)去轰击氚核(T)产生快中子,其能量是14MeV。
该类中子源的特点是人为控制脉冲式发射中子。
二、中子与物质作用几种作用形式:
(1)非弹性作用:高能快中子与原子核碰撞
(2)弹性散射:高能快中子经一、二次非弹性散射后,能量降低,继续碰撞原
子,降低能量和运动速度,而总能量不变,经多次碰撞,能量损失,速度降低,最后变为热中子。
(3)辐射俘获:能量低的热中子在其他物质附近漫游,很容易被其他物质俘获而被吸收,其他物质由于俘获中子后则处于激发态,在由激发态向稳定态转变时,则易放出r射线。
二、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由中子源发射出来的快中子与组成物质的原子核发生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平均能量约4Mev的高能快中子→碰撞原子核-->发生弹性散射——>中子一部分能量→传给原子核,成为原子核动能,中子本身的能量减少,运动速度降低-->继续碰撞其它原子核.反复多次,能量不断损失,速度不断减慢,最后中子成
岩石中不同元素对中子产生弹性散射几率(散射截面)不同,H元素弹性散射截面最大。不同元素减速能力不同,轻原子核对中子减速起主要作用,特别是氢原子核与H碰撞,减速成热中子过程最快,因此,高含H岩石中,快中子将很快减速成热中子。
1.
在减速过程中,中子与原子核正面碰撞一次可损失的最大能量ΔE为式中E l中
子碰撞前的能量
式中A为原子量对于氢元素,质量A=1,因而a=0,ΔE=E l,即中子与氢核发生碰撞时,中子就失去全部能量。对于碳元素,A=12,a=0.716,中子与碳核碰撞时,中子损失的最大能量为0.28E1。显然A越大的元素,中子与它碰
撞时能量损失越小。在实际的弹性散射过程中,中子与靶核并不总是正面碰撞,因此,每次碰撞后,中子损失的能量并不相同,这与散射角有关。当快中子与原
子核碰撞多次,使中子能量降低为0.025电子伏特时,这时的中子为热中子。中
子变为热中子之后,就象分子热运动一样在物质中进行扩散,当它再与原子核发生碰撞时,失去和得到的能量几乎相等。
1.
一个中子与一个原子核发生弹性散射的几率称为微观弹性散射截面δs,单位为巴(10-24cm2)。
1cm3物质的原子核的微观弹性散射截面之和叫宏观弹性散射截面Σs。通常可以利用宏观弹性散射截面来描述这个减速过程。此外,还可用“减速长度Ls”来描述快中子变为热中子的减速过程。减速长度定义为由快中子减速成热
中子所经过的直线距离的平均值,单位为厘米。
下表为沉积岩中常见元素的散射截面和每次碰撞的最大能量损失以及中子能量由2百万电子伏特减速为热中子所需的平均碰撞次数。
1.
从表中可以看出,沉积岩中不同元素对中子产生弹性散射的几率(散射截面)不
同,氢元素的弹性散射截面最大。另外,不同元素对中子的减速能力也不同,和氢核相碰撞,能量损失最大,减速成热中子的过程也最快。因此,在含氢量高的岩石中,快中子将很快减速成热中子。
介质含氢越多,减速长度越短,这也说明氢元素对快中子的减速能力最大。氢是所有元素中最强的中子减速剂,这是中子测井法测定地层含氢量及解决与含氢量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的依据。
2.热中子的扩散及被俘获
快中子减速成热中子之后,同气体分子的扩散类似,便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扩散。热中子扩散时,由于速度较慢,在原子核周围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因而很容易被原子核俘获。标准热中子能量为0.025MeV,速度为 2.2×
105cm/s。热中子被元素原子核俘获的几率取决于元素的俘获能力,通常用“宏观俘获截面Σa”来量度。单位为巴。下表给出了沉积岩中常见的几种元素的微观俘获截面。
氯元素特别是硼的俘获截面很大。在油、气井中,氯元素是常见的,因此,它的存在将使热中子被俘获的几率显著增加,热中子扩散的过程或扩散距离将缩短。所以含有高矿化度水的岩石比含油的同类岩石宏观俘获截面大。
2.热中子的扩散及被俘获
描述热中子扩散及俘获特性的参数有扩散长度L d、宏观俘获截面Σa和热中子寿命τt参数。扩散长度:从产生热中子起到其被俘获吸收为止,热中子移动的距离。物质对热中子俘获吸收能力越强,扩散长度L d就越短。
微观俘获截面δ:一个原子核俘获热中子的几率称之。
宏观俘获截面Σa:1cm3物质中所有原子核的微观俘获截面之和称之为宏观俘获截面。
热中子寿命τt:从热中子生成开始到它被俘获吸收为止所经过的平均时间叫
热中子寿命,它和宏观俘获截面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