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福建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福建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俗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中国的一个民俗文化资源富集区,福建省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吸引力。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开发福建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拟开展福建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福建省的民俗文化资源,提高其整体的文化旅游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可以推动民俗文化知识的传承和推广,加强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文化软实力。
三、研究的内容和步骤
1. 福建省民俗旅游概况:介绍福建省的民俗文化和旅游现状,包括名胜古迹、传统民居、民间工艺、文化节庆等,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福建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提出福建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策略,包括利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推广旅游产品、合理规划旅游路线等。
3. 福建省民俗旅游的市场分析:分析福建省民俗旅游的市场现状和需求,为福建省民俗旅游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市场依据和参考。
4. 福建省民俗旅游的管理与保护:探讨福建省民俗文化旅游的管理和保护问题,包括保护和利用民俗文化遗产、提高旅游企业的自律能力、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等。
四、研究的意义
福建省的民俗旅游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促进福建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和传承福建省的民俗文化遗产,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心,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破坏、文化消失、社会矛盾等。
因此,如何评价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对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研究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3.探究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4.提出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三、研究内容1.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3.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4.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着重研究现有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和方法,并对乡村旅游进行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提出相应建议。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2.构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3.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4.从政策、人才培养、资金扶持等方面提出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六、研究进度安排1.前期调研和策划:1个月2.文献查找和阅读:2个月3.问卷设计和调查:2个月4.数据处理和分析:2个月5.案例分析和推论:1个月6.撰写论文和论文修改:2个月七、论文大纲1.绪论2.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4.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5.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6.总结和展望注:以上为该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仅供参考。
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四川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民俗文化为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关注。
四川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传统技艺为四川的旅游业增添了独特的风景线和景点,成为四川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基于此,本文选择了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四川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民俗旅游的开发和创新,以推动四川旅游业的发展。
二、选题意义1.挖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
在全球旅游中,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
四川民俗文化作为四川旅游的重要资源,其传统技艺、文化传承等方面,将为四川的旅游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吸引力。
2.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民俗文化作为当地特色文化的代表,其保护和传承是当地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对四川民俗文化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其传承、发展等方面的探讨,为保护和传承四川民俗文化提供有利的建议和支持。
3.调动民俗文化创新活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是四川的一大特色,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创意项目。
而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国内一种蓬勃发展的产业,通过对四川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挖掘本地文化创意的潜力,可以为四川的文化产业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三、选题内容和研究方法1.选题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四川民俗文化和民俗旅游的开发和创新进行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四川民俗文化概述:包括四川民俗文化的定义、分类、特点等。
2)四川民俗文化发展历程:从历史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不同时期四川民俗文化的发展演变。
3)四川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的研究:分析四川民俗文化中传统技艺的类型、特点、艺术价值等。
4)四川民俗旅游开发现状分析:研究四川民俗旅游现有的开发项目和旅游产品,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四川民俗旅游创新发展策略研究:以四川民俗文化传统技艺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创新开发四川民俗旅游产品,提高四川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题报告
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了全球性的经济产业,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产业。
而旅游所带来的人口流动、环境破坏、文化融合等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如何将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成为了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古镇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已经成为了中国旅游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古镇包括各种类型,如北方的皇家园林古镇、水乡古镇、客家山寨古镇等,地域性特征非常突出,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娱乐设施不可避免地进入其中,而保护传统古镇文化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因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古镇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问题,充分发挥古镇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研究古镇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对古镇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探讨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而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推进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理论研究- 古镇旅游业的概念与特征-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古镇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 问题分析- 古镇旅游业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人口流动问题等问题分析- 古镇旅游业中存在的文化问题、建筑保护问题等问题分析3. 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古镇旅游业中的应用- 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4. 对策与建议- 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对古镇旅游业的管理建议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古镇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后续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提供理论支持。
2. 实地考察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镇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古镇旅游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获得一手资料。
玉溪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玉溪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多地发展旅游经济的新兴产业,也是发展农业、扶贫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日益壮大,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研究如何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双赢,并保护当地环境、文化和社区利益,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玉溪市作为云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在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开展针对玉溪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研究,将对促进其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初步评估玉溪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为当地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玉溪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评估其可持续性;2. 分析玉溪市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利益格局,探讨其与当地社区的关系;3. 评估玉溪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环境、社会和文化问题;4. 分析玉溪市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5. 提出促进玉溪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玉溪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和借鉴经验,促进其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为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参考。
3)为实现旅游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玉溪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2. 玉溪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分析和评价3. 玉溪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评估4. 玉溪市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和环境问题分析5. 玉溪市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分析6. 促进玉溪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1. 文献调研:搜集相关文献,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政策、理论和实践。
射阳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射阳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到乡村休闲、度假、景观观光等活动。
射阳作为江苏省南部的一个县,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
然而,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射阳县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管理不善导致的社会问题,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等。
因此,本人选择研究射阳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旨在为射阳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射阳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射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 分析射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并确定发展方向。
3. 探讨射阳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提出射阳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查法:收集相关文献,包括射阳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业政策法规、乡村旅游案例等。
2.问卷调查法:设计相关问题,针对游客、民宿业主、乡村居民等不同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3.实地调查法:对射阳县的乡村旅游景区、农家乐、民宿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环境及设施等情况。
4.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绘当前射阳县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研究内容和目标任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射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2.射阳县乡村旅游的可行性研究。
3.射阳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4.射阳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任务安排如下:任务一:文献调查和资料收集1.收集射阳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及旅游政策法规等相关文件。
2.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和问题。
任务二:问卷调查1.制定问卷,对游客、民宿业主、乡村居民等进行实地问卷调查。
2.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任务三:实地调查1.对射阳县的乡村旅游景区、农家乐、民宿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环境及设施等情况。
民俗题材论文开题报告
民俗题材论文开题报告民俗题材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和文化特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研究民俗题材的论文正逐渐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
本文将以民俗题材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和个体认同方面的意义,旨在通过对民俗的深入研究,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民俗题材的分析和解读,探讨其在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和个体认同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民俗的定义和特点:对民俗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特点和内涵,明确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2. 民俗的文化传承:探讨民俗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形式的重要性,分析其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
3. 民俗的社会发展:研究民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民俗与经济、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关系,分析如何通过挖掘和利用民俗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4. 民俗对个体认同的影响:分析民俗对个体认同的塑造作用,探讨民俗如何影响个体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社会角色认同,以及如何通过民俗传承增强个体的文化认同感。
三、研究方法和途径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民俗的定义、特点和历史演变过程。
其次,进行实地调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传统和变迁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和材料。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某一具体民俗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和个体认同方面的具体作用和意义。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文的预期成果是通过对民俗题材的研究,揭示其在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和个体认同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民俗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明确了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呼伦贝尔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呼伦贝尔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呼伦贝尔是中国境内最大的牧区,因此也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
而在当今社会,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因此,对呼伦贝尔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呼伦贝尔的文化品牌形象。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呼伦贝尔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方法,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
1. 了解呼伦贝尔旅游资源现状;
2. 分析呼伦贝尔民俗文化的特点和优势;
3. 探讨呼伦贝尔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和方式;
4. 提出呼伦贝尔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 确定研究范围和选题方向;
2. 收集呼伦贝尔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民俗文化资源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现状等相关资料;
3. 分析呼伦贝尔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前景和现状;
4. 借鉴其他民族地区的成功案例,探讨呼伦贝尔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和方式;
5. 对呼伦贝尔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和建议进行研究;
6. 结合实地调研和市场调查等方法,对呼伦贝尔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深入分析。
四、研究的预期结果和贡献
本研究预期通过对呼伦贝尔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提出专属于呼伦贝尔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方案,为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同时提高呼伦贝尔在旅游行业的文化品牌形象,为民俗旅游的发展做出贡献。
云南民俗旅游开题报告范文
云南民俗旅游开题报告范文云南民俗旅游开题报告范文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云南的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云南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特色和潜力,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
第一部分:云南民俗旅游的背景和概况1.1 云南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多样性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东临贵州、广西,南接老挝、缅甸和越南,西濒印度和尼泊尔。
这个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云南具有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
云南境内有25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1.2 云南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云南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音乐舞蹈、传统手工艺、民间节日等各个方面。
这些民俗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展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云南的傣族人民以其特色的舞蹈、服饰和美食而闻名,彝族人民则以其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第二部分:云南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和特色2.1 云南民俗旅游的发展历程云南民俗旅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云南民族地区逐渐向外界开放,吸引了一批游客的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云南民俗旅游逐渐成为了热门的旅游项目。
2.2 云南民俗旅游的特色和亮点云南民俗旅游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结合。
在云南,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雪山、神秘的峡谷、原始的森林以及丰富多样的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制作。
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还保存着许多原汁原味的传统村落和建筑,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当地文化的机会。
第三部分:云南民俗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3.1 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融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云南民俗旅游需要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通过创新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
通过推出云南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体验,结合当地的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制作,可以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3.2 加强云南民俗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云南民俗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对于吸引更多的游客至关重要。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虽然乡村旅游市场火热,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开始浮现,如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等。
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引和措施。
研究内容:
1. 乡村旅游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3. 乡村旅游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4. 探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5. 建立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1.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现状及问题;
2. 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乡村旅游从业者和旅游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程度和需求;
3. 通过实地考察,调查和对比案例,对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4. 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建立和验证。
意义: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开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工作,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同时,也将研究结果推广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
湘西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湘西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目录摘要 2参考文献综述 3一.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旅游业(一)国际旅游业 4(二)中国旅游业 4(三)旅游方式 5二.概念界定 5(一)民俗的概念 5(二)民俗旅游的概念 5三.湘西民俗旅游发展的优势 6四.湘西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五.实现湘西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8湘西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肖慧涛,2007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摘要:民俗旅游是当今国际旅游业中一道新兴的亮丽风景线。
中国,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国,具备了开发民俗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
从湖南湘西的旅游资源来看,民俗旅游资源是其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但民俗旅游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是湘西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首先介绍了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旅游业及其民俗旅游的概念界定,然后分析了湘西民俗旅游发展的优势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实现湘西民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民俗;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in Western Hunan (Xiao Huitao,Graduates of History and Culture,2007)Abstract:Folk Tourism is a kind of young bright scenery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tourism. China, as a tourism resources giant, has a big potential to exploit folk tourism mark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Western Hunan, folk tourism resources is its specialized and advantageous resources, but the exploitation of folk tourism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so how to exploit folk tourism resources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tect folk culture resources is the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world tourism of 21st century and definitions of folk tourism, and then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of folk tourism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finally put forwards a number of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in Western Hunan.Keywords:Folk Custom; Folk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参考文献综述:历史上湘西包括的范围甚宽,现在的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湘西州、怀化市、邵阳市和益阳市的安化等地都属于其范畴。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缓解农村人口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规划不合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管理混乱等,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选题内容和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以我国某地的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1.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历程,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局限性。
2. 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比如规划不合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管理混乱等,并探讨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3.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以某地为例,介绍该地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实践经验,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成效,并借鉴其经验,从政策、规划、资源利用、环保等方面探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实地走访和居民、游客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三、预期研究结果1. 可以全面了解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为制定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参考。
2. 可以借鉴已成功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探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3. 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可编辑)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可编辑)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1、研究意义: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
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
从旅游产业角度看,文化是旅游的“根”,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文化做基础,旅游将只是一种泡沫经济,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最终只会给后人留下一个躯壳,一份没有内容的寄望。
因此保护民俗文化至关重要。
2、预期目标:通过研究旅游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找出处理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之间矛盾的方法,为其他地区旅游开发及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依据。
同时让游客和目的地居民认识到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让民俗文化资源更好的为旅游服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
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
民俗旅游开题报告
民俗旅游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在中国长时间的封闭状态下,各地的民俗文化变化较少,仍然在原来的传承和发展中。
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民俗旅游是以农村和城市的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
通过民居、美食、民俗表演、土特产等旅游产品,来满足游客对于与自然、与民间文化交流的需求,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而作为一个国家多元文化的见证者,民俗旅游可以把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下去,也可以为那些在全球化大潮中难以保留自身特色的地区注入新生命。
二、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1. 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民俗旅游是以游览各地区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它融合了文化、历史、建筑等多个要素,具有人文性、文化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强调对于自然、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的体验和认识。
2. 民俗旅游的主要形式传统民俗游、农家民居、民间手工艺等是民俗旅游的主要形式,其中传统民俗游是以某种特定的契机或场合作为出发点,游览相应的民俗文化和风景名胜,例如中国的春节、情人节、中秋节等。
农家民居强调游客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农村生活的体验,活动内容包括采摘、露营、烧烤等;民间手工艺是以民俗手工艺为主题的旅游形式,强调游客对于当地传统文化手工艺品的了解和体验。
3. 民俗旅游的影响因素民俗旅游的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文化遗产、人文历史、环境自然等方面。
地理位置是影响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景区的方位、气候、地形等问题都会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是不同地方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包括传统建筑、文物古迹等。
人文历史也是民俗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传统风情、节日庆典、乐器音乐等沉淀下来的人文价值都是民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环境则作为民俗旅游发展的大前提,山水、河流、铺天盖地的高山峰顶和茂盛林木都为民俗旅游注入绿色、清新的元素。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重点关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城乡居民对于民俗旅游的认知和旅游体验,研究内容包括:1. 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各地区的民俗旅游现状,研究各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和产品,探讨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发展方式,在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成为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乡村旅游能够丰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然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破坏、文化冲击、资源消耗等。
为了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二、选题意义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文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也可以为乡村旅游从业者提供指导和经验,促进各方共同努力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乡村旅游的特点和与城市旅游的区别。
(2)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对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途径: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4)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包括政府角色、企业责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建议。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乡村旅游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外典型的乡村旅游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方法。
(3)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和发放问卷,收集各方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4)专家访谈法:通过与乡村旅游从业者、学者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获取他们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见解和建议。
四、预期目标与成果1. 预期目标(1)全面了解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状况。
(2)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乡村民俗旅游发展研究
加入乡村振兴建设事业上,激发年轻人的热情,发挥老年人的余热;相关部门更要制定农业农村干部人才长效引进规划,注重干部人才的教育发展,定向培养农业农村发展的实用性、科技型、创新性干部人才。
4.加快构建农业农村发展强有力的带头人选拔、激励、培育机制。
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带头人。
通常农村致富“能人强人”植根于农村、创业于农村、献身于农村,对农业农村富于感情。
他们了解村情,往往根据乡村实际情况找准项目,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成功创业,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头雁。
发挥农村致富“能人强人”的“灯塔”作用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独特模式。
通过一套与时俱进的选拔、激励和培训机制,将能力强、意志坚、素质高、视野阔的农村致富“强人能人”精心遴选出来,对致富带头人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培训工作,帮助致富带头人开阔视野、拓展发展思路;注重致富带头人经营成果和致富经验的就地转化与推广普及,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使致富带头人成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精准扶贫脱贫、农民加快增收致富的主力军。
同时要最大限度发挥农业农村发展中强有力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
四、结语人才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当前实施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抓手。
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人才资源的困境,必须把人才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建立一套保证乡村振兴战略人才供给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1]蒲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90-93.[2]李宁.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人才强农战略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10):95-96.[3]谭金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才战略的理论内涵和制度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18(6):17-22.[4]方守红.浅议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引进和培育[J].工作研究,2018(12):3-4.●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生;新疆社会科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11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乡村民俗旅游发展研究*◎冯 耘 摘 要:文化逐渐成为旅游的核心资源。
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民俗,就是民间习俗的简称。
在巴兆祥主编的《中国民俗旅游》中认为,民俗旅游是属于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景宁,隶属浙江省丽水市,为“革命老区县”、“中国农村水电之乡”、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畲族文化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麻益军、麻益兵在《景宁畲乡的特色旅游与开发思路》中认为,景宁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有着非常优厚的旅游条件。
首先,它具有品牌优势,其次,具有区位优势:处于长三角经济周边,而且边上又有发达的市区。
再次,景宁畲族自治县以前是浙江省最穷的地方之一,扶贫也是政府机关最想做好的工作之一。
光是了解自己的旅游优势是不够的,徐爱萍在《宁德市畲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中指出,那里的畲族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有分布集中、文化丰富、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
当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畲族文物保护不当、品牌印象模糊、审美价值在不断变化等等。
认识到这些问题,当地部门也作出一些措施来保护它。
在与它的比较中,景宁畲族自治县也有它的旅游优势,汪梅、段然在《景宁畲族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中认为,景宁的旅游优势有独特的畲族文化,村落的历史遗迹明显,而且民居的建筑风格也比较具有他们的民族特性。
权小勇、邵林在《浙江景宁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解析》中认为,景宁的开发措施中,应当集中开发,建立畲乡旅游点;而且应当设立一个畲乡旅游线,如人文旅游、文化旅游等等。
当然,民俗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也有其不足之处。
其中有一点就是目的地居民的参与性有很大的差别。
在邱云美、封建林、莫艳恺的《景宁畲族地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中调查发现,参与旅游业的当地居民比例比较小且缺乏组织,而且男女悬殊(男多女少),社区居民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还有一点就是收入分配不均衡。
我国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我国的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还属于旅游研究的薄弱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本文对加强民俗旅游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旅游民俗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我国旅游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客源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特别是发展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城市逐渐变得热闹喧嚣,人们开始渴望回归自然,获取原始生态的文化财富。
民俗旅游正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古朴的民风民情,以及清新的空气和恬静的环境吸引着广大游客前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地旅游。
民俗旅游为游客创造了更为清新的休闲空间,它的出现满足了游客的休闲需求。
正是基于此,我国的民俗文化成为了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的资源。
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及其发展都大有成效,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
如何科学合理的发展民俗旅游,使其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由于民俗旅游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而己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
民俗也就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稳定的风俗,习尚。
国内有一些学者对民俗旅游进行了定义,虽然表述不大一样,然其实质是同一的。
陆景川认为,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欣赏的对象为人文景观,而非自然景观,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建筑风格、民间歌舞都是民俗旅游的珍贵资源与欣赏对象。
温锦英定义:民俗旅游就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它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巴兆祥界定:民俗旅游是指游客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提升济南市民俗旅游业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提升济南市民俗旅游业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济南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源,如五龙潭泉文化、千佛山文化、红叶谷文化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为济南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体验济南市的民俗文化,促进了济南市民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当前济南市民俗旅游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游客满意度不高、旅游设施和服务不完善等。
因此,对济南市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对于进一步提升济南市民俗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意义1.推动济南旅游业的发展。
济南市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元素,探索和发掘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推动济南市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文化+旅游”模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济南市的经济发展。
2.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研究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推动这些文化元素的传承和保护,促进济南市民俗文化的发展。
3.提升济南市旅游业的竞争力。
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地区的旅游资源都在积极开发利用,竞争日益激烈。
研究济南市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有助于提升济南市旅游业的竞争力,增强济南市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研究内容1.济南市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通过对济南市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
2.济南市民俗旅游资源分析。
对济南市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包括文化遗产、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为提出对策提供基础。
3.济南市民俗旅游的游客满意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游客对济南市民俗旅游的满意度,分析游客的需求和痛点。
4.济南市民俗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通过前几个环节的分析和了解,提出济南市民俗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对策,包括旅游设施和服务改善、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改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旅游管理
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旅游业尚处于一个发展阶段。
不要渲染中国是一个旅游大国,其实中国的旅游还处在一个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人们选择民俗旅游的目的一般也是被它的古老文化或者新奇的事物所吸引。
而今,特色旅游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民俗旅游就是属于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这也是近年来被人们所关注的比较多的旅游形式。
民俗旅游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全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而这种文化差异就是吸引游客的一个很好的旅游资源。
在浙江,也有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景宁,这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它被文化部授予中华民族艺术之乡。
而它作为浙江的一个民俗旅游景区,有着非常独特的旅游条件。
首先,它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具有品牌优势;其次,它地处长三角发达地区,有着非常丰厚的区位优势;最后,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它曾经是浙江省重点扶贫县之一,政府会全力支持,以此来发展经济,改善居民的经济条件。
畲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远从唐代就有居民从广东迁入。
畲族拥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现在他们多使用汉字来进行书写。
畲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它独特的婚嫁习俗、人物传说、服装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要使这些非物质文化稳定、有效的长期发展必须对其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实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既可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以此来发展当地的经济。
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加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使游客也参加到这个游程当中,增加了旅游的情趣。
但在实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比如,旅游所得的利益很难平衡的分给村民,村民会对此抱怨;民俗的展出有时间限制,有些民俗习惯不是每天都
能看到的,婚嫁习俗只能在结婚时有、“三月三”只有在每年的三月初三才会有等等;有些开发者为了经济利益,把一些习俗开发得过于商业化,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在与外来人员的接触过程中,它的一些习惯也慢慢地被外来文化所同化,比如,村民现在都不怎么穿畲族的民族服饰而改传汉衣。
最后村民也难以对待同一件事一直抱有同样的激情。
20世纪是全球经济大发展的世纪,但人类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
社会要发展,就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既发展了当代的经济,又不损害后代的利益。
而今,要想使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民俗旅游更加长远的发展,就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这样子,景宁的旅游会长久的存在并带来经济效益。
景宁旅游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对本地区的管理制度的改革、对村民的教育、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及丰富旅游内容等方面来实现。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通过对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的研究,了解它的开发趋势、发展现状、以及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来说明可持续发展对民俗旅游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
一、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民俗旅游及基本类型
(二)可持续发展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景宁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景宁旅游资源特点
(二)景宁民俗旅游的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三、景宁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满足游客的需求
(二)可以增进当地居民收入
(三)可以增强当地居民与游客的互动,增加旅游情趣
四、景宁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一)特色难以具体的展出或展出的时间有限
(二)过分商业化
(三)许多民俗习惯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四)村民的热情不足,或者参与人员的素质较低
(五)相关的配套设施
五、对景宁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所提的建议
(一)加强民俗生态旅游村的建设与管理
(二)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三)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四)开发具有畲族特色的旅游商品
(五)实行科教兴旅战略
六、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研究方法:本人将采用文献检索、网络检索、网络调查等方法来进行论文研究。
研究手段:本文通过对各种资料的查勘、收集和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提取,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另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介绍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旅游特色、旅游资源,在各个方面都深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得景宁的旅游能更加长远的发展,以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技术路线:
四、参考文献
[1] 葸小慧. 浅谈中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J].百家论苑.2006.第3
期,81-84.
[2]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M].福建人民出版社.10
[3] 田道勇.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1996.第2期.第11卷,12-15.
[4] 贾芸. 我国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管理与创新.177-178.
[5] 林德山、申作兰. 日照市民俗旅游优化提升发展研究[N].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第
2008.4期,第4卷,26-29.
[6] 徐爱萍. 宁德市畲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N].宁德师专学报.2007,第2期,36-39
[7] 邱云美、封建林、莫艳恺. 景宁畲族地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
家.2005,第6期,125-127
[8]麻益军、麻益兵. 景宁畲乡的特色旅游与开发思路.2002,92-95.
[9] 汪梅、段然. 景宁畲族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N].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第
9期,827-830.
[10] 权小勇、邵林. 浙江景宁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解析[J].经济·管理.
[11]徐健超.景宁畲族彩带艺术[J].民艺之窗.2005.第144期.104
[12] 吴晓萍. 浅析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某些限制性因素[J].旅游学刊.2000.第5
期,42-46
[13] 宋云飞. 现行民俗旅游开发的弊端及对策研究[N].广西大学梧州分院学报.2005.第1
期.第11卷,24-26.
[14] 张海鹰. 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4,第2期,第24
卷,67-69.
[15] 于辉. 关于民俗旅游资源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N].铜陵学院学报.2010,第1期,14-16
[16]cult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inistry of Education.
[17]Sustainability issues and socio-economic change in the Jingpo communities of China.
Sustainability issues.10-11.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一、前期工作,阅读各种参考文献和书籍,做好充分的写作准备。
二、2011年1月1日—1月15日,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
三、2011年1月15日—1月30日,完成开题报告。
四、2011年2月1日—3月1日,完成论文初稿。
五、2011年3月1日—4月25日,论文多次指导和修改。
六、2011年4月26日,完成论文定稿。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一、主要特色:
主要是通过对大量研究资料、研究文献的归纳总结,对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旅游开发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他地区民俗旅游的借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为景宁民俗旅游开发出一条长期可用的道路。
二、创新点:
大部分的文献研究都表示,当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受到了外界主流文化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没有少数民族的特色,且由于当地的保护不当,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民族特色的缺失,使得景宁越来越没有特色。
本文的创新点就是,通过对其他地区的分析,提出对景宁有利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使景宁更加具有自己的特色,能长期稳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