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_龙_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
![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d3f3e0f7cd184254b35352c.png)
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华夏民族,龙的传人。
提起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虽然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龙是一个荒诞不真实的形象组合体,但它真实地存在于东西方的文学中。
在文学和艺术的世界里,它有着各种截然对立的性格形象,在东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学范畴里,充满着传奇,却又相互关联。
本文将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历史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东西方文学中的龙形象及其差异,从而更好地揭示其产生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一、中国文学中的龙形象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
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
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的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在上下数千年中,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除了在中华大地上继承传播之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
因此,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龙成为华夏民族的代表,中国的象征。
那么他是怎么产生的呢?又是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呢?它的本质内涵又是什么?1、龙的起源关于龙的起源,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他的形象及其名字的来历。
在早期,古人面对大自然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亦对自然反应感到无能为力,于是就寄托于外物,在虚幻的想象中,龙,这一综合各种动物特点的形象便产生了,成为了原始社会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在古书的记载中,它的形象丰富。
从早期的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到《荀子·劝学》里的蛇没有脚而能飞,再到有鳞者称蛟(jiāo)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qiu),无角的叫螭(chī)等的分类,再到《论衡》“龙之像,马首蛇尾。
”到后来的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e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
到《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
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80d1b67af45b307e87197a9.png)
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对现代中国人来说,龙的形象更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人们激动、奋发、自豪。
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
“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伟大中国人们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
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它曾作为先民们与神沟通的工具而存在,担负着村落的兴衰。
它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器皿,承担起天神代言人的角色。
人们还用泥沙土石在田里制成龙的形象,以此求雨。
姑且把巫术与宗教因素撇开,龙的起源与原始图腾信仰也能找出不少联系。
图腾,源于印地安语,原意是“他的亲属”或“标记”。
原始氏族,对周遭的自然物象知之甚微,这样,他们就凭借着猜测,认定有那么一种具有超凡主宰能力的物种,它与降雨息息相关,控制着世界的秩序,而他们,又与这种特定的物种有着亲缘关系,因此,他们将这种动物作为本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并将其取名为龙,遂自称为“龙的传人”。
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是有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的,从远古时期黄帝、炎帝的子孙到尧、舜、禹的族人,以至再后来的吴国、越国的子民。
这些关于龙的神话虽已经过后人的修改和加工,但仍然涵载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约26世纪,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战,传说中,黄帝派出了“应龙”参与对战,应龙是一种可以掌管风雨,长有翅膀的巨龙。
在中国神话里,龙到底长一个什么样子,似乎没人能说得清。
在宋代,古人明确提出了一个龙的形象:“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到了当代,龙的形象可塑性更强,在卡通、电影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为什么东西方文化中都有“龙”这一形象?
![为什么东西方文化中都有“龙”这一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cbe500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3.png)
为什么东西方文化中都有“龙”这一形象?东西方的龙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的龙,主要是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作为敌对神(或魔)的形象出现,以强大的肉体力量破坏人类的文明,最后被代表上帝的基督教骑士杀死。
有种说法,是说龙的出现和灭亡实际上影射了基督教在原始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原始宗教之间的冲突,最终这些宗教都倒在了基督教作为官方宗教的强大武力(骑士)上。
龙的源头,似乎出自圣经,一只七头十角的红色巨龙,象征神之敌撒旦。
而且圣经中说那龙便是古蛇,所以说在西方传说的早期,也是龙蛇不分的。
最著名的西方龙故事莫过于乔治屠龙了,讲的就是骑士乔治与龙的战斗,也是勇者斗恶龙这一俗套模式的鼻祖之一。
东方的龙,最早是作为一种有智慧的怪兽出现的,比如黄帝驾六龙,说明龙如马一般可以被驯化,又比如禹治水时有应龙(一种有翅膀的龙,不过从形象上看应该是鸟的翅膀而不是蝙蝠的翅膀)为其开通水路。
古代传说中的龙形象也并不确定,有龙生九子一说,九子之中的狴犴、饕餮、赑屃、嘲风等等在后来的建筑装饰中都有体现,并不是现在常见的四脚蛇形象。
当然龙的主要形象还是与蛇比较接近,在战国时期的雕刻和挂件设计上体现出来的龙,与红山文化的玉龙相差并不多,只不过多了四只脚而已(当然一说红山文化的玉龙实际上是猪崇拜的衍生产物)。
东方比较著名的龙的故事是柳毅传,其中的龙可以变换外形,养一种叫雨工的羊形宠物,而且性情很暴力。
此外大家对龙的认识更多的来自西游记,其中龙是各种水体中(连井中也算)的一种强力生物,通常统治着其他水生生物,而且爱好收集闪亮的东西(比如金箍棒)。
看起来跟西方的龙有点相像了。
不过在西游记里,龙是有职业的,那就是降雨。
这一点跟西方以火为主要属性的龙就相去甚远了。
其实在其他文化圈里也有蛇崇拜(由于这些地方并不管它们叫龙,所以只是蛇崇拜)。
南美洲的玛雅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神就是羽蛇的形象。
(有没有觉得跟中国古代那条挖水沟的应龙有点像?)印度教传说大地的基石是一条蛇,其上是乌龟,乌龟上是大象,大象背上有一个盘子,所以这种世界观就叫碟形世界(特里普拉切特著)。
龙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精品文档资料
![龙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精品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8c00f881a37f111f1855bd8.png)
龙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龙是一种令人敬畏的、由人们拼凑出来的生物,世界各地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神话传说或故事。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在欧洲,龙被描绘成一种喷着火的蜥蜴般的大型爬行动物,人们不喜欢它,却又害怕它。
人们相信,在每个毁灭周期过后,它能让世界重新开始。
一、中西方龙的起源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
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
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
于是,作为对未知的自然的形象的具体化的中国龙便诞生了。
在中国的龙出现1000年左右,西方的龙才开始出现在神话传说中。
在希腊神话中,较早被提及的龙是与众神之神宙斯作战的龙形巨人,这些龙形巨人是大地女神盖亚与天神乌拉诺斯所生,他们面目狰狞,须发杂乱,身后拖着一条带鳞的尾巴。
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这样的反抗者角色,完全和中国龙高贵睿智的形象截然相反。
至于中西方对于龙的认知差距的产生原因,一般认为,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希腊文明诞生在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的地中海北岸地区,那里遍地丘陵,土地贫瘠,气候多变,物产稀缺,与华夏文明诞生地优越的自然条件相去甚远。
在相对恶劣的农条件下,西方人的祖先把目光投向了大海,这就注定了他们成为海洋民族。
而由于航行过中往往会遇上蛇,蜥蜴,鳄鱼,甚至是鲨鱼,大王乌贼之类猛兽,就形成了以这些猛兽为板的龙的邪恶形象。
对比也可以知道,中西方的龙的形象差距是很大的。
中西方文化映射下的龙的变异
![中西方文化映射下的龙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355deaf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2.png)
中西方文化映射下的龙的变异中西方文化映射下的龙的变异龙,是中西方文化中丰富多彩的神奇生物,一直以来被人们所神秘化和崇拜。
在中西方文化中,龙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形象,更是一种象征,体现着人们对力量、智慧和神秘力量的追求和崇拜。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中的龙形象在外貌、特征和寓意上产生了显著的不同和变异。
首先,中西方文化中的龙在外貌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龙被描绘为蛇形的神奇生物,有着长长的身体和鳞片。
它的眼睛圆而大,口中露出尖锐的牙齿,身上生有金黄色的龙鳞。
中国人认为龙有祥瑞之气,是吉祥和权威的象征。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则常常被描绘成有翅膀、四肢的怪兽,长有尖锐的爪子和锐利的牙齿。
西方人认为龙是邪恶和破坏力的象征,龙的形象通常伴随着火焰和烟雾。
这种明显的形象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在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其次,中西方文化对龙的特征和寓意的理解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上天赐予的吉祥之物,象征着皇权和君主的权威,被人们尊崇为神圣的存在。
中国人相信龙可以带来宏伟壮丽的景象,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常常被描绘为恶龙或巨龙,被认为是邪恶和破坏的象征。
西方人相信龙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带来混乱和灾难。
这种特征和寓意上的差异与中西方文化对权力和神秘力量的追求及对世界观的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中西方文化对龙的崇拜方式和庆祝活动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龙舟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划龙舟以庆祝这个节日。
而在西方文化中,尽管龙的形象常常被用于相关符号和庆典中,但没有像中国般丰富的形式和庆祝活动。
这种差异可能与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中西方对龙的崇拜方式和庆祝活动的重视程度的差异。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映射下的龙的变异可以从外貌、特征和寓意、崇拜方式和庆祝活动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来。
这些差异不仅仅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反映了中西方文化背后不同的传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差异。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文化比较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文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b8332fdaef8941ea76e058c.png)
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班级:2011级汉硕课程名称: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任课教师:韩鉴堂姓名:赵晓青学号:11111105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众多具有代表中华精神意义的事物中,龙的地位尤为彰显。
中国人敬龙,爱龙,把龙奉为图腾,在许多事物上将龙作为装饰,用来表示福祉。
中国有数千年的龙文化,海内外数亿中国同胞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将中国文化称为“龙的文化”。
九州大地上,“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称为中国文化的凝聚和沉积,龙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传人”无疑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并且为每个人喜欢,随着世界越来越小,对龙的这样的特殊感情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内,龙是最多并最引起注目的饰物,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类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跨文化交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未来促进跨文化交际,人们开始对中西方龙文化进行比对,很多人都认为而这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它们都是没有考证的传说之物,体积庞大,都能飞翔,能力无边,都是想象中充满传奇色彩的动物,又都在文化中长久的保存下来。
但事实上,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
Dragon一词与龙的对译正如phoenix与凤凰的强行对译,这样的强行对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笔者试图从中西方文化中dragon和龙的不同起源和发展背景,探索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和意义。
一、中国龙一)龙的形象关于龙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川。
”《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月螭(chi)龙。
”宋人罗愿的《尔雅翼·释龙》:“角似鹿、头似驼。
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辞海》解释“龙”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中西方龙文化的差异作文
![中西方龙文化的差异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cc264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c.png)
中西方龙文化的差异作文
一说起龙,那可真是个神奇又神秘的存在。
不过呢,咱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那差别可大了去了!
先瞧瞧咱中国的龙,那可是自带光环,威风凛凛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里,
龙那就是祥瑞的代表,能呼风唤雨,保一方平安。
皇帝都自称是“真龙天子”,穿着龙袍,坐在龙椅上,那叫一个霸气!咱老百姓也都盼着龙能带来好运气,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国龙的模样也特别神气,长长的身子,威武的龙角,
还有那闪闪发光的鳞片,一出场就自带仙气,让人忍不住要顶礼膜拜。
再看看西方的龙,那可就有点不一样了。
在西方的故事里,龙往往是邪恶
的象征,守着一堆宝藏,还到处喷火捣乱,给人们找麻烦。
长得也比较“磕碜”,大大的翅膀,粗壮的四肢,看着就挺凶猛吓人的。
感觉就是个喜欢惹事
的“捣蛋鬼”,等着英勇的骑士来打败它,成就一番英雄伟业。
中国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美好的向往。
而西方的龙呢,更像
是一个制造麻烦,等着被解决的“大反派”。
这就好比一个是温柔善良的仙女,一个是张牙舞爪的恶魔。
还有啊,中国龙在各种节日庆典里那是常客,舞龙舞狮热闹非凡。
西方的
龙呢,多数是在奇幻小说和电影里出现,给主角们增加点挑战难度。
所以说,虽然都叫龙,但中西方的龙文化那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也正
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不知道未来,中西方的龙文化会不会相互融合,碰撞出更奇妙的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龙文化的差异:为何东方的龙是祥瑞,西方的龙是邪恶
![龙文化的差异:为何东方的龙是祥瑞,西方的龙是邪恶](https://img.taocdn.com/s3/m/352c7f2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1.png)
龙文化的差异:为何东方的龙是祥瑞,西方的龙是邪恶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龙文化”,龙以其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本领、尖利的巨爪和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感成为所有历代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我们至今还自称为“龙的传人”,古代皇帝也将自己视为龙在人间的化身,所用之物皆与“龙”有关。
皇帝的座椅叫“龙椅”,身体叫“龙体”,甚至是床也叫“龙床”,可见经过历代的发展,龙在中国人的心中,已经成为了尊贵、高傲、强大的象征。
无独有偶,龙这一形象也曾出现在西方,且和我们东方的龙一样流传了近千年,唯一不同的是,西方的龙一直以来都是邪恶的象征,而中国的龙则成为祥瑞。
那么,这么巨大的差异因何而来?一、首先我们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东方与西方,龙文化分别有着怎样的起源东方关于龙的记载很早就散见于《山海经》、《诗经》、《楚辞》等文献中,《说文解字》对龙的解释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构建出了对“龙”这一生物的基本认识,那就是龙为天下鱼和虫之首,并且形状多变,春季飞升上天,到了秋天就潜藏进水里的基本特点。
而《礼记》中对龙这一生物的地位抬得更高,直接说它是“龙、鳞、凤、龟”之首,因此在历代中国人的心目中,龙以其稀有性和能力的强大性、地位的尊贵性成为祥瑞的象征。
但是如果要深究龙文化的起源,历史学家们的观点更倾向与图腾说,即认为龙是蛇、鳄鱼、等图腾的综合,其中,又以蛇图腾为主体。
在远古氏族社会,生产力还很低下的时候,蛇图腾的家族不断征服其他家族,所以在图腾方面也接受和容纳了其他氏族的图腾,最后形成了龙。
在上世纪末的时候辽宁曾出土过一批玉龙,经过鉴定发现这应该是夏王朝时期的,由此可见早在夏朝的时候百姓就已经有了对龙这一形象的具体概念。
随后,人们将未知的事物或无法解释的异象都与龙这一神秘的生物联系到了一起。
周朝的褒姒也曾记载是踩到了龙涎的宫女后怀孕所生,可见龙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可谓是万能。
西方文化中的龙
![西方文化中的龙](https://img.taocdn.com/s3/m/0a7dae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1.png)
西方文化中的龙
西方文化中的龙与中国的龙有着不同的起源和象征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龙通常被描述为一种邪恶的生物,代表着黑暗、邪恶和破坏。
在欧洲的古代神话和传说中,龙常常被描绘成一种巨大的、有着鳞片和爪子的爬行动物,能够喷火、飞行和吞噬人类。
这些传说往往与英雄主义和骑士文化相关联,龙常常被视为一种需要被英雄击败的邪恶力量。
在基督教文化中,龙也被视为一种邪恶的生物,常常被描绘成恶魔或撒旦的象征。
在《圣经》中,龙被描述为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邪恶生物,需要被上帝的子民所击败。
除此之外,西方文化中的龙也常常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例如,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龙被视为一种野蛮、粗犷和残暴的生物,需要被文明和教化所驯服。
而在现代文化中,龙则常常被描绘成一种神秘的、有着超凡力量的生物,能够给人们带来好运、财富和智慧。
总之,西方文化中的龙与中国文化中的龙有着不同的起源和象征意义。
它通常被描述为一种邪恶的生物,需要被英雄或神灵所击败或驯服。
同时,西方文化中的龙也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代表着黑暗、邪恶、破坏等多种意义。
浅析中西方龙文化对比
![浅析中西方龙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4300da2bb4cf7ec4afed06f.png)
浅析中西方龙文化对比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引言在没有此研究之前,人们很容易的把中国龙和西方的dragon等同起来,认为是种动物。
但是真的是小一样。
西方屠龙历史悠久。
在西方非常受欢迎的动画片《驯龙高手》里就讲到了屠龙,和以龙为坐骑。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希卡普的维京少年,他住在博克岛,对抗巨龙是家常便饭。
这个少年的思想很前卫他另类的幽默感也小能讨好他的村落的村民和大家长。
他参加了屠龙训练营,他就觉得这是他证明自己是个屠龙高手的机会。
但是当他遇到并结交了一只受伤的龙,他的人生就完全改变,而原本是希卡普证明自己的机会,却成为改变整个部落的未来的机会。
可见,在西方龙是邪恶的象征,人人都想杀死它。
西方dragon 是一种可怕的怪物,它有长长的尖爪,巨大的翅膀,会游泳会喷火,脾气暴躁。
龙代表了丑陋的黑暗势力,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人们向往的是光明。
而在中国,龙是神兽,它能呼风唤雨,无所小能。
在著名的古代小说里,中国民问有四海龙土,在《西游记》中也曾经提过。
即东海龙土、南海龙土、西海龙土、北海龙土。
它能上天入海,能管降雨,为干涸的土地带来雨水。
它是权威的神圣的象征,在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
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带有龙图腾的东西,百姓用是要杀头的。
而龙的矫健,高高在天,是人们膜拜的对象。
它有神力,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安宁。
在中西方文化里面,我们简单的把中国龙和西方dragon对等起来是小可取的,会让人们产生文化上的误会。
事实上,中国龙和西方dragon并小是同一种龙。
中国龙是美好的为人们带来祥和的吉祥神物。
而西方dragon却是丑陋黑暗势力的化身,它能飞越万里,能喷火,咬死人类。
人们希望战胜它,差异巨大。
西方龙有很多种类,有黑龙耐萨里奥,红龙阿莱克斯塔萨,绿龙伊瑟拉,黄龙诺兹多姆。
它西方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是邪恶的使者。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8b10471daaea998fcd220e0e.png)
dragon.”“I will starve him to death,the son or a dragon.”与 龙相联系 的 词 组 或 句 子 大 都 是 贬 义 的。古 希 腊 神 话 中 “Dragons teeth”代 表 着 憎 恨 和 战 争 的 起 源 。 “To sow dragons teeth”意味着摧毁一切。甚 至 龙 曾 经 出 现 在 旗 帜 中 成为战争的象征。在西方的文化中,龙 一 直 是 邪 恶 的 怪 物 形 象,但其也有正面 积 极 的 含 义。 西 方 龙 是 非 常 智 慧,善 于 言 辞,代表知识,力 量,忠 诚 的 守 护 者。 在 神 话 中,赫 拉 克 勒 斯 是希腊神话的英雄,他 的 父 亲 宙 斯 想 让 他 永 生,天 后 赫 拉 却 不喜欢他,要求赫拉 克 勒 斯 必 须 先 完 成 十 二 项 可 怕 的 考 验。 其中第十个考验是偷走巨龙拉冬看守的金苹果。巨龙拉冬 有一百个头,日夜守 候 在 金 苹 果 树 下,帮 夜 神 的 女 儿 看 守 果 树,忠心耿耿从不睡觉。赫拉克勒斯 为 了 对 付 他,煞 费 苦 心, 最后请别人催眠了拉冬,才杀死拉冬 并 偷 得 了 金 苹 果。 而 在 另一个希腊神话金 羊 毛 的 故 事 中,也 有 一 条 看 守 宝 物 的 龙。 英雄伊阿宋为了拿到圣林中的金羊毛,让 爱 人 美 狄 亚 祈 求 睡 神斯拉芙,并请来地 狱 女 神,才 使 一 直 警 惕 的 龙 警 卫 昏 昏 欲 睡。接着伊阿宋又 把 魔 液 洒 在 龙 的 眼 睛 里,令 它 昏 迷 不 醒, 才 拿 到 了 金 羊 毛 。 不 过 这 条 龙 比 较 走 运 ,没 有 被 杀 死 。 四 、东 方 龙 和 西 方 的 异 同 点 :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098d11e184254b35eefd34b6.png)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
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
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1. bat邪恶的bat 与吉利的蝙蝠。
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
蝙蝠令人厌恶, 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 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 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
2. bat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它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 “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eeb6fa0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2.png)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秘而庄严的形象,其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高尚的品质。
许多中国人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因为“龙”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着崇高的地位。
与此不同,西方的“龙”文化则比较古老而神秘,通常被视为邪恶和野蛮。
接下来我们将比较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文化差异。
首先,中国的“龙”文化与西方的“龙”文化具有完全不同的起源和传承。
中国的“龙”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据考究,人们早期是将与龙相似的动物封建慑或图腾,表示对这种物种的信仰和崇拜。
再加上医药和会书,龙就成为了众人信仰的神话。
而西方的“龙”文化则主要源于希腊文学和北欧神话,其形象多被描绘成勇猛而残暴的怪物。
这种巨大的怪物在西方的文化中代表了恶魔和魔鬼,通常用于描述不可捉摸和难以征服的敌人。
其次,中国的“龙”文化被视为华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其形象长期被视为权威和尊崇,有时被视为国家的象征。
许多帝王都在自己的宝座上雕刻个人的龙图案。
例如,中国的皇帝就称为“龙”,在中国的宫廷文化中,龙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与之相反,尽管西方也有描绘“龙”的文化,但西方人并没有把“龙”文化作为国家的象征。
相反,西方文化中的“龙”常被描绘成猛烈而野蛮的独立存在。
最后,就“龙”的外表而言,中国人比较喜欢宝石和龙鳞的使用,通常用这些宝石和龙鳞来装饰龙的身体。
中国龙一般都在东方文化中被描述为长长的身体,形似蟒蛇带有爬行虫类的特点,有几只爪子并有鱼鳞。
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龙被视为一种美丽而和谐的形象,并且通常被用来代表优美的中华文化。
与之相反,在西方的文化中,“龙”通常被描述为残忍和丑陋的怪物,有着翅膀和长长的尾巴,常被用于描绘神话和恐怖的场面。
总的来说,中国的“龙”文化和西方的“龙”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龙”文化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特点和精髓,被视为国家的象征;而西方的“龙”文化则主要是神话和传说中的形象,通常代表着邪恶和野蛮。
龙在东西方的不同含义
![龙在东西方的不同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dd3b1e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9.png)
龙在东西方的不同含义
龙在东西方文化中具有显著不同的含义。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个充满积极和建设性意义的象征。
它被视为一种司水灵物、通天神兽、吉祥瑞符,代表着皇权、智慧和和平。
同时,龙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根脉象征,与中国的起源、形成、发展和进步紧密相连。
中国人常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显示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则通常与负面和破坏性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在许多西方神话和传说中,龙被描绘为喷火怪兽、害人邪魔,常常作为英雄或勇士的对手出现。
虽然西方龙也有正面的形象,如守护宝藏和公主,但这并不是其主要的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龙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诠释的多样性。
[整理版]“龙”意象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整理版]“龙”意象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e6d456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d.png)
“龙”意象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比较文学中的主题学研究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中的不同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处理,主题学既属于实证性影响研究,也是对并无事实联系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相同主题进行比较研究。
它强调的是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母题、情境、意象、题材的不同处理。
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龙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国龙具有神秘的色彩,代表着正义的神的形象;而在遥远的西方,龙虽然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却常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
对于“龙”(dragon)这,词语,中国人认为龙象征吉祥.毫无贬义汉语中“望子成龙”就是指家长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成就一而在西方人看来.龙是象征邪恶.是魔鬼的化身.具有贬义在美国电影“The Woman Wears Prada”《时尚女魔头》1中那个孤僻,苛刻的女老板就被她的员工私底下叫做“Dragon Lady”,喻意为一个女魔头般的人物造成这种附加意义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即是“龙”的意象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首先,来看看中西方龙的起源。
从文字资料看, 最早的字典《说文》已收入“龙”字并做了解释。
龙的观念和形象当出现在这个资料产生之前, 也即春秋战国时代之前。
从考古资料看, 从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有“龙”字了。
中国“龙”的形象当出现在殷朝之前。
那么西方龙生于何时? 《圣经》中有数处说到龙。
这本经写于公元前 10 世纪。
那么, 龙肯定产生于这个时期之前。
神话中的龙一定产生在此之前, 也即希腊的原始社会时期。
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埃利都遗址发掘出的男女泥塑像头部都呈蜥蜴或蛇形。
这恐怕是龙形象的一种变体吧。
这样看来, 我们似可以说中国龙和西方龙产生在大约相同的时期。
“龙”的起源虽然是在同一时期,但是它的形象确实截然不同的,中国的龙是“龙生九子,每子不同”,而西方的龙则是“龙生百子,每子不同”。
中国龙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 大体上分, 既有恶者也有善者, 还有不恶不善者, 有的龙性格有变化和发展。
中西方动物寓意的差异
![中西方动物寓意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245d3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6.png)
中西方动物寓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龙: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吉祥、高贵、神圣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常常被描绘为邪恶、凶残的生物。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对于龙的认知和想象不同所导致的。
2. 狗: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视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常常与忠诚、友爱等积极情感联系在一起。
而在中国文化中,狗有时会被赋予贬义,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等表达。
这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对于狗的角色和地位认知不同所导致的。
3. 熊:在中国文化中,熊常常被赋予勇猛、力量的象征意义,而在西方文化中,熊则更多地被描绘为可爱、憨厚的形象。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对于熊的描绘和想象不同所导致的。
4. 狐狸:在中西方文化中,狐狸都具有狡猾、奸诈的象征意义,但在中国文化中,狐狸还有神秘、灵性的意味,如“狐狸精”等形象。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对于狐狸的认知和想象有所重叠但也有所区别所导致的。
总的来说,中西方动物寓意的差异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动物的认知和想象的不同方式和角度。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
浅析中西方龙文化对比
![浅析中西方龙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4300da2bb4cf7ec4afed06f.png)
浅析中西方龙文化对比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引言在没有此研究之前,人们很容易的把中国龙和西方的dragon等同起来,认为是种动物。
但是真的是小一样。
西方屠龙历史悠久。
在西方非常受欢迎的动画片《驯龙高手》里就讲到了屠龙,和以龙为坐骑。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希卡普的维京少年,他住在博克岛,对抗巨龙是家常便饭。
这个少年的思想很前卫他另类的幽默感也小能讨好他的村落的村民和大家长。
他参加了屠龙训练营,他就觉得这是他证明自己是个屠龙高手的机会。
但是当他遇到并结交了一只受伤的龙,他的人生就完全改变,而原本是希卡普证明自己的机会,却成为改变整个部落的未来的机会。
可见,在西方龙是邪恶的象征,人人都想杀死它。
西方dragon 是一种可怕的怪物,它有长长的尖爪,巨大的翅膀,会游泳会喷火,脾气暴躁。
龙代表了丑陋的黑暗势力,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人们向往的是光明。
而在中国,龙是神兽,它能呼风唤雨,无所小能。
在著名的古代小说里,中国民问有四海龙土,在《西游记》中也曾经提过。
即东海龙土、南海龙土、西海龙土、北海龙土。
它能上天入海,能管降雨,为干涸的土地带来雨水。
它是权威的神圣的象征,在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
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带有龙图腾的东西,百姓用是要杀头的。
而龙的矫健,高高在天,是人们膜拜的对象。
它有神力,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安宁。
在中西方文化里面,我们简单的把中国龙和西方dragon对等起来是小可取的,会让人们产生文化上的误会。
事实上,中国龙和西方dragon并小是同一种龙。
中国龙是美好的为人们带来祥和的吉祥神物。
而西方dragon却是丑陋黑暗势力的化身,它能飞越万里,能喷火,咬死人类。
人们希望战胜它,差异巨大。
西方龙有很多种类,有黑龙耐萨里奥,红龙阿莱克斯塔萨,绿龙伊瑟拉,黄龙诺兹多姆。
它西方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是邪恶的使者。
中西方文学中龙形象差异的根源探究
![中西方文学中龙形象差异的根源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011417f18583d049645938.png)
中西方文学中龙形象差异的根源探究摘要:中西方都存在龙的形象,中国龙与西方龙字面概念虽相同,但形象、象征意义以及文化内涵却泾渭分明。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龙的形象进行比较的方法,阐述了两者的差异,论证了产生差异的根源。
得出了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不卑不亢地秉持一份民族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以保持龙文化的理念和民族文化内涵, 促进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龙形象;中西方;差异;根源;他者一中国是龙文化的发源地, 龙文化源远流长。
龙在汉语文化中是最尊贵的超自然生物形象之一, 在华夏民族的文明史中,有关龙的图案和传说可以一直上溯至遥远的古代。
关于龙的形貌,其原形有多种说法,许慎《说文解字》讲“龙,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 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儿潜渊”,《辞源》说, 龙是“四灵”之一, 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 为鳞虫之长。
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龙,其形有九,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汉语的“龙”概念意义上是: 龙是一种“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的能“登天”能“潜渊”,人可骑可驭的温驯动物。
[1]中国龙是经过八千多年的发展, 融合了自然现象和多种动物的特征, 从最初的物象之龙发展到动物之龙再到图腾之龙, 最后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
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它的形象突出地反映出中国古代先民驾驭自然的愿望, 反映出中华民族生机蓬勃的创造精神和和谐综合的文化理念。
[2]西方文化中的龙形象与中国龙大相径庭,它以毒蛇形象为主, 在此基础上还综合了其他种种令人产生恐怖感、厌恶感的动物特征, 如鳄鱼、蜥蜴、蝙蝠、癞蛤蟆等等, 不一而足。
有的居住深海;有沉睡于火山;有的狡诈;有的怪模怪样。
在西方, 早在古埃及和古希腊,西方龙的身影已经出现, 希腊和罗马神话中就有许多关于龙的记载。
Dragon源自表示看守之义的希腊语。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8baa91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0.png)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1. 引言1.1 介绍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龙,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传说中,龙是中国传统神话文化中的一种神秘生物,被视为吉祥、权力及神灵的象征。
中国古代帝王称自己为“龙”,龙被当作是帝王的象征,体现了尊贵与权威。
龙在中国文化中还象征着力量、智慧和勇气,同时也被当作是保护祥瑞的象征。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非常尊崇,被广泛用于文学、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中。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的“龙”则具有截然不同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在西方传统中,“龙”常常被描绘为一种具有恶意的生物,经常是魔法与黑暗的象征,被视为邪恶与毁灭之力的代表。
西方文化中的龙常常被描绘为巨大的有翼怪兽,常常被英雄所驱逐或打败。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的对比,不仅展示了不同文化对于神秘生物的不同理解,也显示了文化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中国“龙”与西方“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及传统观念。
【2000字】1.2 阐明比较研究的重要性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的对比分析,认识到不同文化对同一符号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差异,进而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增进我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比较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深入探究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以及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惜中国“龙”与西方“龙”这一共同的文化遗产,推动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促进文明的共同进步。
2. 正文2.1 中国“龙”的起源与象征意义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中西方龙文化
![中西方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67e110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e.png)
中西方龙文化
一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龙文化实际上颇有不同。
从中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中,龙被认
为是一种可以保护人类财富的神圣动物,另一方面,在西方传统文化中,龙则是一个不可
捉摸的野生动物。
在中国,龙被认为有控制天气、引导雨洒及播散吉祥福气的力量,堪称中国古代神话
和传说中最为标志性的动物之一。
据古老的中国历史记载,中国传统社会将国家最高权力
帝王视为“真龙天子”,以示尊崇。
在很多历史文献中,我们都会看到宫殿、宗祠、生肖
和封禅帝王用龙所表达的“满国皆督,一言为贵”的心意。
此外,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而甚广的地位,龙纹也就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变得
流行起来,从古代到现在,龙纹已在中国历史上UI活跃的担当着许多重要的角色。
其中
最重要的当属于千百万的龙纹在各种绘画、雕像、刻石、泥塑、陶器等中出现的现象,并
成为中国工艺品制作的标志之一。
另一方面,在西方民间传说中,龙大多被描绘成一条拥有仁慈及恐怖两面性的宏伟野兽,传说其有着几乎不可战胜的力量与勇气,但通常是一些贪婪、不友善的动作让龙被当
成一个具有危险力量的怪物,所以在传说故事中,龙常常是与骑士们一起搏斗以及被杀死的。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的龙文化实际上大不相同,中国传统上,龙既是一种神圣的保
护财富的动物,也是一种展示贵族象征的象征;而在西方,龙则被描绘为一种可怕的怪物,具有极具破坏性的力量。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中西方龙文化上的差异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