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1
历史渊源
巴蜀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交通不便,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 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的船有几个船工,大的有二三十个船 工。艄翁又称驾长,是一船之主,众船工皆听艄翁指挥。在明、清时期,是由艄翁 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 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 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 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 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时,要唱音调悠扬,节奏不快,适合扳桡慢动作的号子,也是船 工在过滩、礁的紧张劳动后,得以体力精力上的劳逸调剂; 闯滩时,唱音调雄壮激烈,具有强烈的劳动节奏特点的号子,以适应闯滩的行船需 要; 船行上水拉纤时,要唱一般旋律性强的号子,拉纤时船工很累,为缓解紧张情绪、 统一脚步和力点集中的需要而形成了音乐特点; 过险滩时,要唱激烈、雄壮的号子。
艺术特色
号子腔调:四平腔数板、懒大桡数板、起复桡数板、快二流数板、落泊腔数板等不同 的腔型类别。 唱腔特色:这些腔调中,号子头的领唱部分,节奏在规范中又有变化,小腔花音使用 较多,带有一定的即兴成分,故有十唱十不同的说法,但总体上具有雄壮激越的音调, 又有悦耳抒情的旋律,在行船中起着统一摇橹扳动作和调剂船工急缓情绪的作用。给 在三面临水、一面朝天的环境中,给贫苦的船工带来一点欢乐。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要介绍
流传地域: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 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 流传原因:这一带航道曲折,山势险峻,水急滩多,全程水位落差较大, 特别是经险要的三峡出渝,船工们举步维艰。川江号子正是在这种特殊 的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特色: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 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扛号 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 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因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 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
新选修《川江号子》课件
你能读出感觉?
赏析
两节诗分别写什么内容?
第一节是写大自然的春天
第二节写生命的春天
既写出大自然春天的迷人 也写出生命春天的焦虑与迷惘
诗中的“春”被赋予了许多肉欲化的具体感性形象
“绿色的火焰”是草的欲·望,他渴
春风也有欲·望,“吹来烦恼,或者快乐”,透 窗而望,满园全是“美丽的欲·望”。
再用一个比喻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将号子与生命勾连起来
第二部分 作者的笔触朝向了船夫
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写出了 木船的急速行驶 “雨点”意象转化为“千年血泪” 由“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作沉默无声的鱼”
读出了 船夫们充满悲慨的心声
后四行(第三部分) 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春天的欲·望被紧锁在园子里,而我们青春的 欲·望则被紧闭在“二十岁”的“肉体”里 。
诗人从春天巧妙地过渡到青春,又以许多感性 形象来比喻青春的渴望和焦虑、幸福与痛苦。
青春虽被点燃,却无处归依,“一如那泥土做 成的鸟的歌”
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一、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富于朝气
二、充满了无尽的渴望和追求 三、对“禁锢感”显示出强烈的反抗或叛逆意 识 四、在“被点燃”后“无处归依”而陷入迷惘
1940年穆旦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后赴缅甸 抗日战场担任翻译工作一年多,回国后展转 于昆明、贵阳、沈阳等地工作。
他的第一本诗集《探险队》1954年由昆明出版社出版
1948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1951年获硕 士学位,1953年回国,在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 从那时起,开始大量翻译诗歌,至1958年共翻译出版了 普希金、雪莱、拜伦、济慈等人的诗集十余种。1958年, 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错判为“历史反革命”(1979年 平反)直至逝世前,穆旦仍在不懈的翻译和创作,翻译
川江号子作文提纲
川江号子作文提纲《川江号子:激昂的生命之歌》一、川江号子的起源川江号子是啥?嘿,这可是咱们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起源于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是那些在川江上拉纤的船夫们喊出来的。
想象一下,那汹涌澎湃的江水,那陡峭险峻的峡谷,船夫们为了让力量汇聚在一起,为了让船只在这艰难的航道上前行,就喊出了这充满力量的号子。
这难道不像是一场与大自然的激烈战斗吗?二、川江号子的特点川江号子那可真是有特点!它的节奏,时而急促,就像那暴风雨中的闪电,一闪而过;时而缓慢,仿佛是夕阳西下时的悠闲步伐。
那旋律,高亢激昂的时候,能让你的心都跟着飞起来;低沉婉转的时候,又能让你感受到无尽的忧伤。
这不就像我们的心情,有时兴奋得像小鸟,有时又低落得像被雨打湿的花朵?而且,川江号子的歌词也特别有意思。
有的是诉说着船夫们的辛苦,有的是表达着对家乡的思念,还有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写作文,有开心的事,有难过的事,啥都能写进去。
三、川江号子的传承“哎呀,川江号子现在可面临着传承的难题哟!”爷爷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摇着头说道。
我好奇地问:“为啥呀?”爷爷叹了口气:“现在科技发达啦,都是机械船,拉纤的少咯,会唱川江号子的人也越来越少喽。
”我着急地说:“那可怎么办呀?难道就让这么好听的川江号子消失吗?”妈妈走过来说:“咱们可以多宣传呀,让更多的人知道川江号子的魅力。
”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对,还可以开办培训班,教小朋友们唱。
”我握紧小拳头,坚定地说:“我也要学,我要把川江号子唱给更多的人听!”四、川江号子的意义川江号子不仅仅是一种声音,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船夫们的勇敢和坚韧,代表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就像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要勇往直前!它也是咱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咱们的宝贝呀!如果把咱们的文化比作一个大花园,川江号子就是那朵独特而又美丽的花。
要是这朵花凋谢了,那该多可惜呀!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川江号子,让它永远在我们的耳边响起,让这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我的观点是:川江号子是咱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消失。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资料川江号子是川渝地区川江流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传统民间歌唱形式。
四川东部和重庆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2006年5月20日,川江号子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中文名川江号子遗产类别传统音乐申报地区四川,重庆非遗级别国家级批准时间2006年遗产编号Ⅱ-24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
这一带航道曲折,山势险峻,水急滩多,全程水位落差较大,特别是经险要的三峡出渝,船工们举步维艰。
川江号子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
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因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
[2]历史渊源巴蜀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交通不便,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的船有几个船工,大的有二三十个船工。
艄翁又称驾长,是一船之主,众船工皆听艄翁指挥。
在明、清时期,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
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
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
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时,要唱"莫约号子"、"桡号子"、"二流摇橹号子"、"龙船号子"等,此类号子音调悠扬,节奏不快,适合扳桡的慢动作,也是船工在过滩、礁的紧张劳动后,得以体力精力上的劳逸调剂;闯滩时,唱"懒大桡号子"、"起复桡号子"、"鸡啄米号子",此类号子音调雄壮激烈,具有强烈的劳动节奏特点,以适应闯滩的行船需要;船行上水拉纤时,要唱"大斑鸠号子"、"幺二三号子"、抓抓号子"、"蔫泡泡号子",此类号子一般旋律性强,拉纤时船工很累,为缓解紧张情绪、统一脚步和力点集中的需要而形成了音乐特点;过险滩时,要唱"绞船号子"、"交加号子"、此类号子以激烈、雄壮的音调为特点。
川江号子——跨越时空的千古绝唱
前 ,重 庆 至宜 昌区 间 的 660千米 航 道 上 就
有 险 滩 311处 ,这 些 险 滩 或 为 石 岸崩 塌 所
致 ,或 为石 梁 巨礁 构 筑 。
古 往今 来 ,不 少 文人 骚 客过 往 川1江险
滩 时 都 留下 了诗 文 墨 宝 :唐 代 自居 易 赋诗
西 陵峡 险滩 “黄狗 次 黄 牛 ,滩 比 竹 节 稠 。
人 文
昌 ,全 长 1000多千 米 的 江 段 俗 称 川 江 。
Jl I江 号 子
川1江 号子 正 是 』1 I江 流 域船 工 们 为了 统 一动 作和 节 奏 ,由号工 领 唱 、众 船 工帮 腔 、进
而 合唱 的一 种 民 间歌 唱 形式 。重庆 和 四川
跨 越 晒空 硇千 古 绝 唱 东部 是 川 江号 子 的主 要 发源 地 和传 承 地 。 自古 以来 ,巴 蜀境 内 山峦 叠嶂 ,江 河
这 些 简 朴 、粗 犷 的 号 子 声 给 古 代 文 艺 家 们 留 下 了深 刻 的 印象 :南 朝梁 简 文帝 萧 纲 诗云 “巫 山七 百 里 , 巴 水三 回 曲 ”;唐 代 诗 人 王 建在 《水 夫 谣 》 中 描 述 纤 夫 “逆 风 上 水 万斛 重 ” “齐 声 腾 踏 牵 船 歌 ”; 明 代 杨 慎 作 《瞿 塘 行 舟 谣 》 “上 峡 舟 航 风 浪 多 ,送 郎 行 去 为 郎歌 ”,并 注 有 “蜀 江三 峡 ,最 号竣 急 ,四 月五 月大 险 ,故 行 者 歌 之 ”;清 人 龚 维 翰 更 是 诗 赞 “凌 晨 水 映 月如 钩 ,打 浆 推 桡 客 路 愁 。 一 十 六 只 飞 燕 子 ,号 声 吼破 蜀 江秋 ” ……
路 穿天 地行 ,人续 古 今 愁 ”;元 代 周 巽 吟
川江号子推荐语
川江号子推荐语
川江号子是经过全面优化设计,赋予精准活动定位性能的无人气垫船。
采用专业海洋结构设计方案,保证船只整体稳定性及安全性能优异;船只形态及尺寸采用高度设计美学配合优化外型;本船采用中央控制推进系统,实现全方向无死角航行,航速可调节,操控及监控均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实现半自动或全自动模式操作,可以自主调整前进方式,便于实现任务完成。
川江号子具有可靠性高、安全性能优异的特点,采用高功率的发动机,从而在推进力大的同时,可以将能耗降到最低。
船体为空心多部件构成,质量轻便,节省设计和制造成本。
船只整体结构紧凑,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能够实现稳定与准确的航行,同时配备自动油门及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定速前进,能够避免因意外情况而导致的不必要的损失。
川江号子综合了一系列领先的技术,旨在增强船只整体性能,提高驾驶、操作和安全性能。
满足船只高效运行、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要求,是近海活动的理想装备。
《川江船夫号子》赏析
《川江船夫号子》赏析原文《川江号子》:蔡其矫你碎裂人心的呼号,来自万丈断崖下,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一支桨四个人;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歌声远去了,我从沉痛中苏醒,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声回答你的呼吁。
1958年赏析这首诗源于游长江的感受。
借助《河上之歌》感人的版画,表达了对英雄船夫及其生命活力的敬仰。
在诗中,宋和船夫这两个意象融为一体,共同塑造了一个强大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
诗的原稿的末尾本来还有几句:“歌声远去了,∕我从沉痛中苏醒,∕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声∕回答你的呼吁”,后来把它们删去了,用省略号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
此诗的首行,就以“碎裂人心”将川江号子的撼人魂魄的音色展现了出来;随后两行中的“万丈断崖”和“飞箭般的船”,交代号子的“源地”,凸显了号子的陡峭与迅疾。
接下来的三行指明了号子的去向——“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它们在结构上与前三行相同,写到号子的“回声”的“震荡”,里面渗透着悲音,“悬岩”和“漩涡”进一步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
接着的三行,先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化,然后用一个比喻“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十分形象(“浪潮”和后面的“流来,流来”,恰好与江、号子同时取得了联系)地将号子与生命勾联起来。
这一部分从不同侧面刻写了川江号子的气势,及其带给诗人的听觉上的震撼。
传承重庆非遗川江号子作文
传承重庆非遗川江号子作文重庆,这座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城市,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众多的非遗项目中,川江号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川江号子,那是一种源于长江流域,特别是重庆到四川宜宾这一段川江航道上的劳动之歌。
想象一下,在波涛汹涌、险象环生的江面上,一艘艘木船逆流而上,船夫们光着膀子,喊着整齐而有力的号子,那场面,别提多震撼了!我曾有幸亲眼目睹过一场关于川江号子的表演。
那是在一个江边的小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我费力地挤到前面,只见一群身强力壮的汉子们站成一排,他们穿着传统的粗布衣衫,腰间系着宽宽的腰带,脚蹬草鞋,个个精神抖擞。
随着领唱者的一声高喊,号子声瞬间响起。
“哟嗬——哟嗬——”那声音仿佛是从胸腔中直接喷发出来的,带着一种原始的力量。
领唱者的声音高亢而激昂,他的面部表情丰富极了,眉头紧皱,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圆圆的,每一个音符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其他的船夫们则跟着应和,“嘿咗——嘿咗——”他们的声音整齐划一,节奏感十足。
我注意到他们的手臂随着号子的节奏有力地挥动着,仿佛正在拉着那看不见的纤绳。
他们的身体微微前倾,脚步扎实地踩在地上,仿佛在与江水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搏斗。
号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那汹涌的江水,湍急的漩涡,还有那陡峭的江岸。
船夫们拉着沉重的船只,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
他们的汗水如雨般落下,滴在滚烫的甲板上,瞬间蒸发。
但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只有坚定和执着。
在号子声的间歇,领唱者会唱出一些描述航行中情景的词句,比如“左边有个大石头,右边有个险滩头”,其他船夫们则回应着“拉稳哟——莫松手——”这些词句简单而直白,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劳动的智慧。
看着他们的表演,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关于川江号子的故事。
据说,在过去,川江上的船夫们全靠这号子来协调动作,统一力量。
号子不仅能够让大家齐心协力地应对江上的各种困难,还能给枯燥而艰苦的劳动带来一丝慰藉。
如今,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川江号子已经渐渐从实际的劳动中淡出。
川江号子作文
川江号子作文《川江号子:那来自江上的激昂之声》川江号子,那可是咱川江上独特又震撼的存在。
就像江水一样,一直在我的记忆里奔腾回荡。
我小时候住在江边的小村落里。
村子不大,但是离川江近,所以那川江号子就如同村里的鸡鸣犬吠一样平常,却又震撼非凡。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没完全把江面照亮的时候,就会传来隐隐的号子声。
顺着声音找过去,就能看到江上那些大大小小的船。
船上的纤夫们,光着膀子,皮肤黝黑得跟江中石头差不多,肌肉像小丘一样一块一块的,那是长期拉纤磨砺出来的。
有一回,我近距离观察了一次拉纤。
那船看着特别大,装得满满的货物就像小山一样。
那些纤夫们把纤绳往自己厚实的肩膀上一套,大脚丫子踩在江边那坑洼不平的石头路上。
他们喊起号子的模样可认真了。
号子声起的时候,像是把江上所有的风都召唤来了。
号子的声音高低起伏,领头的纤夫嗓子就像是被江水打磨过一样,沙哑却极有力量。
“哟嚯——哟嚯——”他喊一句,后面的纤夫就齐声跟着,那声音在峡谷之间来来回回地冲撞,江水似乎都因为这个声音更加汹涌地流淌着。
这些纤夫们一边用力拉着纤绳,身子都快跟地面平行了。
脸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滴,可那号子声从没有间断过。
他们的脚步一步一步很有节奏,那些粗糙的手脚,仿佛和船还有川江融为了一体。
哪怕路上有石头磕绊,他们的身躯晃一下,继续稳稳地拉着,号子声也更加激昂起来,似乎是在和江风和礁石宣战。
这川江号子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就是这些纤夫们生活的一部分,累了能给自己加油,遇到险滩了相互之间打气。
川江号子的声音,就这么顺着江水,陪着江风,传了很远很远,成了我们这片江上,最有活力最震撼人心的乐章。
《再探川江号子:旧时光里的力量之音》在江村长大的我,川江号子就像一个熟悉无比的老友。
它的每一个曲调,每一句歌词,都和那江上的每一波浪、岸边的每一块石头紧密相连。
记得有一年江水涨得很厉害,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都去帮着江上的船运物资了。
那一艘艘船都被江水冲得东摇西晃的,很是危险。
川江号子简介
川江号子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
重庆到宜昌1000多公里的长江江段俗称川江,航道艰险,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
重庆和四川东部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1.地区介绍巴蜀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交通不便,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的船有几个船工,大的有二三十个船工。
艄翁又称驾长,是一船之主,众船工皆听艄翁指挥。
在明、清时期,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
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
重庆市和四川东部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
这一带航道曲折,山势险峻,水急滩多,全程水位落差较大,特别是经险要的三峡出川,船工们举步维艰。
川江号子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2.内容形式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
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因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
代表曲目有《十八扯》、《八郎回营》、《桂姐修书》、《魁星楼》等。
《拉纤号子》、《捉缆号子》、《橹号子》、《招架号子》、《大斑鸠》、《小斑鸠》等。
3.历史沿革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
重庆、四川自古有舟楫之利,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
近年来,在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都印证了川江水路运输行业的久远历史。
而川江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船运中的以歌辅工之俗,无论在民间歌谣还是在杜甫、李白等文人的诗歌中都是久用不衰的题材。
川江号子词
川江号子词
开船咯嘿咗嘿嘿咗嘿
四川省水码头要数重庆,开九门闭八门十七道门: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千厮门花包子雪白如银;临江门买木柴树料齐整,通远门锣鼓响抬埋死人;南纪门菜篮子涌出涌进,金紫门对着那镇台衙门;储奇门卖药材供人医病,太平门卖的是海味山珍;东水门、白鹤亭香火旺盛,正对着真武山古庙凉亭。
正月就把那龙灯耍啊二月就把那风灯札三月的清明把人挂哟四月的秧子田中插哟五月就龙船下河拔哟陆月手中就扇子来七月亡人就回家下哟八月中秋就看月华哟九月就把那重阳话哦十月你来就看金瓜冬月间罗布生长大哟腊月就把那猪儿杀哟。
川江号子
人,福建晋江人。有诗集《回声集》《涛声 集》《倾诉》《蔡其矫诗选》等。
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的诗歌作品,对新诗 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追求和探索,对新诗的贡 献很大。他在新诗界的影响不是一般诗人所能 企及的。新诗人杰出代表舒婷等便是他亲手培 养成长的。
蔡其矫1957年冬天来到武汉 的长江水利规划办公室,一边任 职,一边体验长江及其支流建设 工地的生活,当他看到川江船夫 们的真实场景时,深受触动与震 撼,写下了《川江号子》等诗作。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 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众和式 的民间歌唱形式。
2006年5月20日,川江号子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四八月天气长,情妹下河洗衣裳; 清水洗来米汤浆,情哥穿起好赶场,嗬……”
“哟——嗬……哟——嗬——嗬……一 声号子我一身汗,一身号子我一身胆”
纤夫石
1 纤夫脚印 纤夫在纤道上行走留下印迹 的岩石。 2 纤绳印迹 拉船时留有纤绳磨损印迹的 石头。 3 栓船石 留有栓船印迹的石头。
每当盛夏河涨水,一条船停在险 滩急流之上,一队纤夫在岸上拖不动, 力量平衡到纤夫即使累得吐血,船只 还是会翻。船只一旦翻掉,纤夫往往 非死即伤。
作者简介
总揽全诗
本诗按照内容可划分几个层次?
前九行
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
中间七行
写搏斗在激流上的船夫
最后四行 作者发出几许无奈的感慨
第一部分
听觉:号子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句------川江号子 -------展现撼人心魄的声音 2、3句------号子源地------号子的陡峭与迅疾
4—6句------号子去向------号子的旷远与激越
川江号子解析
川江号子解析
川江号子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形式之一,源于川江流域。
川江号子中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是一种具有文化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
以下是对川江号子的一些解析。
川江号子的演奏形式
川江号子是一种管乐,通常由一些在高山峡谷间居住的少数民族奏响。
演奏的乐器包括笛子、唢呐、铜管和骨笛等。
在川江号子表演过程中,乐手们根据曲子的不同部分融合不同的乐器,营造出丰富的声音效果。
川江号子的旋律特点
川江号子的旋律节奏十分活跃,常使用流畅的快节奏,增添了音乐的热情和韵味。
在演奏中,乐手们常常在模拟大自然的声音,如流水声、鸟鸣声以及山间回声等等,营造出浑然天成的自然气息。
川江号子的创作主题
川江号子的社会意义
川江号子是一种代表当地历史文化的民间音乐形式,其演奏和流传对于保护和弘扬当地文化尤为重要,同时也可以引领当地社会的文化生活。
尤其对于一些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川江号子的流行和保护可以推动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总体来说,川江号子是一种融合生活和文化的民间音乐形式,它通过音乐表达了当地人们的情感和生活,创造了独特的音乐文化。
在当今社会中,推广和保护川江号子的音乐文化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川江号子
来说是令人痛心的一段历史,“大跃进” 的风潮席卷全国,举国上下蔓延的是一种 浮躁、盲目的情绪,诗人蔡其矫不被功名 所遮眼,用自己的双眼与思索,探究中国 的现状与走向,深深感到担忧,并为自己 无人理解而苦闷,在一次游览长江的经历 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川江号 子》。
+ 《川江号子》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
刻写,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 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塑就了一尊强悍而 悲壮的生命雕像。
+ 他们上上下下,走个不停,“嗨哟,啊嗬”,那
节奏分明的喊声,就像他们的辛劳一样,永无休 止。他们光脚赤膊,汗流浃背。他们的歌唱是痛 苦的呻吟,是绝望的叹息,是凄惨的悲鸣:简直 不是人的声音。而是无限忧伤的心灵的呐喊,只 不过带上了点旋律和谐的乐音,而那收尾的单调 才是人的最后一声抽泣。生活太艰难,生活太
+ 在这种孤寂与悲慨中,作者结束了本诗,
让人心中激荡不已,又引人深思。
诗中主要有两类意象: 一类是听觉意象,如“呼号”“回声”“吆 喝”“长啸”,用来描写号子;
一类是视觉意象,如“悬岩”“漩涡”“木 船”“桨”“云”“树”“野庙”等一部分 用来直接描写船夫,一部分用来侧面烘托号 子。 在阅读过程中,这两类意象交汇在一起, 给人以视听的双重震撼。还有些意象也属 于视觉意象,如“闪电”“雨点”“血 泪”,但是虚写,因为包含了比喻和想象 的成分。
残忍,歌唱是绝望的最后抗议,这就是江 上歌声。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 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 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 总体上具有雄壮激越的音调,又有悦耳 抒情的旋律,在行船中起着统一摇橹扳 动作和调剂船工急缓情绪的作用。在三 面临水、一面朝天的环境中,给贫苦的 船工带来一点欢乐。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川江号子课件(18张)
01课前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蔡其矫,1918 年生于福建晋江。1930 年入培元中学,并在学校 壁报《激流》上首次发表文章;1938 年 11 月,入延安鲁迅文学院文 学系。受普希金和雨果作品的影响开始写诗。后受惠特曼《草叶集》 影响写成《肉搏》。1956 年起陆续出版多部诗集,代表作品有《回声 集》《涛声集》《祈求》等。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以上都是
选项
A B C D
学生
市民
[来源:学。科。网 Z。
X。 X。 K]
20.23% 22.62%
9.83% 1%
调查显示,学生和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
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
请以“我仰望星空”开头,续写下面这首诗的三、四节。每行语
句不与第一、二节完全重复,句式基本对应,大体押韵。
我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______________
那无穷的真理,
______________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______________
我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02课堂合作探究
下列对于《川江号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借助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 夫及其蕴含的生命活力的敬仰。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 体,共同塑造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B.全诗共 20 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九行为第一部分, 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 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 C.诗的最后四行,忽然插入“但是几千年来”一句,其中“但 是”既表示转折,又承续前面“我看见”三行的意绪;随后的一个设 问句“有谁……”,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壮。 D.这首诗采用了自由诗体,句式十分灵活,而且有严格的押韵, 读来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 解析:D 项,应为“没有严格的押韵”。
川江号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现代诗歌的语言更加凝练、意象丰富,而散文的语言更加平实 、自然。
现代诗歌与散文的代表作品赏析
现代诗歌代表作品:《再别康 桥》- 徐志摩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怀 念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语言 简洁优美,意象生动。
散文代表作品:《荷塘月色》朱自清
这篇散文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 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 思想,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 挚。
现代诗歌与散文的创作技巧与方法
现代诗歌创作技巧
散文创作技巧
运用意象、隐喻等修辞手法,创造独特的诗 歌意境,表达情感和感受。
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运用多种叙述手 法,使文章生动有趣。
现代诗歌创作方法
散文创作方法
多观察、多写、多修改,注重语言的锤炼和 意境的营造。
深入生活、多观察、多思考,注重情感的真 实表达和语言的自然流畅。
对听众的致谢与邀请
感谢各位听众对本课程的关注和支持,你们的参与和互动让 本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邀请各位听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到川江号子和中国现 代诗歌散文的传承和发展中来,让我们共同为保护和传承这 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THANK YOU.
川江号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04
川江号子的传承与保护
川江号子传承面临的挑战
现代化进程的冲击
01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逐渐
消失,川江号子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传承断层
02
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和新一代的传承人,川江号子面临传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川江号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引导民众积极参与保护 工作。
六年级上音乐-船工号子-川江号子人音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
常紧密,甚至领和重叠,和部又出
旳急促紧张、气势强烈旳《上滩号
现了呼哨,相互交错,构成了复杂
子》和《拚命号子》。
旳多声部合唱织体。整个号子旳音
乐丰富多变,有很高旳艺术性。
请欣赏——川江船夫号子 选段
歌词欣赏
领)咳呀呀咳咳,(合)咳 咳
(领)咳呀呀咳咳,(合) 咳咳
(领)清风吹来凉悠悠, (合)咳 咳
• 《川江船夫号子》是由《平水号 子》、《见滩号子》、《上滩号 子》、《拚命号子》和《下滩号子》 等八首不同旳号子联缀而成旳一种 既统一、又有变化对比旳大型号子
唱者又叫“号工”,也是劳动旳指挥 者。按船工作业旳种类划分,有"桨 号子"、"橹号子"、"篙号子"、"纤号 子"、"作缆号子"、"篷帆号子"、"锚 号子"等七种。
联套。其中有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 • 领、和声部旳交接也因劳动条件而
唱旳旋律舒畅、悠扬动听旳《平水
异,《平水号子》、《下滩号子》
号子》和《下滩号子》,又有当发
是唱完一句再交接旳,《见滩号子》
觉险滩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旳坚
句幅渐缩,交替渐紧,到了《上滩
定有力、充斥信心旳《见滩号子》, 号子》和《拚命号子》时,交接非
(领)连手推船下涪州, (合)咳 咳
(领)有钱人在家中坐, (合)咳 咳
(领)那懂得穷人旳忧和愁, (合)咳 咳
(领)推船人本是苦中苦, (合)咳 咳
(领)风里雨里走码头, (合)咳 咳
类号子以剧烈、雄壮旳音调为特点。
川江号子代表曲 目 代表曲目有《十
八扯》、《八 郎回营》、 《桂姐修书》、 《魁星楼》、 《拉纤号子》、 《捉缆号子》、 《橹号子》、 《招架号子》、 《大斑鸠》、 《小斑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目:《川江号子》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意象,把握情感:川江舟子以坚韧穿越苦难的精神,以生命活力与自然抗争的伟力。
2、以小见大,通过川江号子和川江舟子来感受长江边古往今来小人物的精神。
过程:
导入: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声浪靠边”,什么样的号子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今天,我们走进长江歌谣里的那首千古绝唱:川江号子。
诵读诗歌:自读,齐读。
诗中是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诉诸听觉还是视觉)?“碎裂人心的呼号、悲歌的回声、一声吆喝、一声长啸”,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川江号子的回声中震荡着悲音,呼喊中包含着力量。
究竟什么是川江号子?一起聆听来自长江深处的民间歌谣。
音乐欣赏《川江号子》、《峡江号子》。
纤夫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种,属于三峡船歌船谣的范围,为船工驾船闯滩常用的排号。
纤夫号子多为劳动呼喊声,由领唱、齐唱、喊唱等集合。
号子以激昂、豪迈、哀怨、缠绵的意境交替出现,既是一种呐喊,也是一种叹息。
它是船工们发自肺腑的纯粹的声音。
纤夫号子自然高亢、浑厚,富于力度和节奏感,反映了纤夫齐心协力、激流勇进,以及与峡江天险、惊涛骇浪搏斗的无畏精神。
川江号子是纤夫号子的一种,属于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它是当年川江船工与江水搏斗、与命运抗争的真实写照。
它既是技术,又是艺术,更是一首世世代代激励人们奋进的千古绝唱。
这样撼人魂魄的号子声来自哪里,又去往哪里?“万丈断崖”突出了环境的高、险,“飞箭般”突出了水流的湍急,悬岩、漩涡则展现了空间的旷远。
这一段船工们的“惊险江湖路”,我们能想象吗?请余老师带领我们去追寻川江影踪。
地理:了解川江险峻的天然环境。
川江在连绵起伏的群山峻岭间,野性十足。
它奔腾翻滚,卷起巨大的浪涛。
这里航道艰险,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
咆哮的江水和高亢的号子在这里交织、对抗,代代不息。
发出这声音的人是谁?
木船、桨、人,诗人的视线一点点聚焦,最后落到“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我们可以想象,这时的船工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然而诗人不只是看到了眼前,透过这闪电、雨点,还看到了“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为什么?因为一个船工就是一部历史啊,一个时代的川江舟子,折射出世世代代的川江群像。
美术:欣赏纤夫图。
好的作品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人的故事,让古往今来一个群体的故事浮出水面。
这样的一群纤夫,身上布满时间的创痕,却又饱含生命的力量。
他们背负苦难,却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多少年来,夹带泥沙的川江不知道吞没了多少船只,吞噬了多少船工。
但苦难的生活造就了纤夫号子们坚韧的性格。
他们在奔腾不息的川江上,在万夫莫开的激流险滩中,敞开嗓门,高昂豪迈的唱起号子,把一只只木船送到水势平缓的地方,向江河显示出不可战胜的伟力。
他们用勇气与力量,唱出了人类与大自然抗争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
如这江水一般,自西而东,穿过层层险阻,奔入广阔天地,川江边的这群人以坚韧穿越苦难,难道不正是长江精神的体现吗?历史长河中,长江两岸旁,当我们逆着时光去追寻川江往事,也许会有更多的感慨。
历史:川江抗战。
历史终成过去,长江依旧向东,时代不断向前。
科技改变了长江航运,川江号子在时代的洪流中渐行渐远,直至成为绝响;那满载苦难的坚韧身影也慢慢远去,只在耄耋老者的记忆力留下痕迹。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