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2
七年级历史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c79c6ba417866fb94a8e0c.png)
七年级历史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依据1、依据课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甲骨文与青铜器》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
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本学期的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它。
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2、依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源源。
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3、依据学生的学情。
教材面对的是刚从小学跨入中学校门的初一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对历史学科的认识程度等条件。
因此,他们的好奇心特强,认识事物往往侧重于感性而对枯燥无味、抽象简单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
在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大量生动感性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再者,初一学生对历史学科是陌生的,对学习历史的方法更是知之甚少。
因此,我们老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
如在这一课中,可以对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精、准度上进行训练,如,“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再如,学习比较法“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
总之,学习历史若能从初一就注意对学法的指导和培养,那样我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
[课文的重点和难点]1、在讲授“发现甲骨文的意义”、“商朝青铜制造业的发展”、“司母戊鼎的意义”时,虽然答案就在课本上,但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就直接划在课本上。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a958225fbfc77da369b128.png)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汤仁斌铜陵县流潭中学【教材依据】本课是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内容。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可以拓展开来,充分发挥文化史感性史料丰富的特点,尽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小黑板、挂图、多媒体展示形象图片,利用铜陵特有的铜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再现历史的能力。
初一学生尚未接受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和培养,因此教学中宜采用简单明了和运用身边感性史料来讲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搜集5个甲骨文方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搜集青铜器照片和铜陵金牛洞大炼渣的有关资料(或李白描写铜陵冶炼的诗篇),进行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重点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根据第6课学生已初步接触甲骨文和金文,教师可选择5个易辨认的甲骨文,让学生找到其对应的今天的汉字,从而使学生理解甲骨文的构字方法为象形文字,从而阐述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青铜工艺:利用多媒体投出实物图或利用书中的三个青铜器图观察其高超的工艺并推断其铸造方法,从而了解古代中国青铜工艺成就,也可利用铜陵大炼渣遗址和李白的诗句,让学生想象当时宏伟的冶炼场面。
难点青铜铸造的辉煌成就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当时青铜工艺的发展,从侧面反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折射出当时的国力盛衰问题。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6836a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a.png)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化内涵•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色•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地位青铜器代表了夏商周时期的高度文明,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文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制作工艺及历史意义;认识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历史地位及与汉字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物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01020304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实物形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青铜器的发展历程80%80%100%青铜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夏朝晚期至商朝早期,青铜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出现大量礼器、乐器、兵器等。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逐渐传播至长江流域等地区。
起源时间早期发展地域分布商朝青铜器西周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制度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继承商朝传统,创新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如毛公鼎、大盂鼎等。
青铜器成为礼制的象征,反映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以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器型丰富,工艺精湛,如司母戊大方鼎等。
风格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如吴越地区的铜剑、铜镜等。
春秋青铜器战国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变革工艺更加精湛,器型更加奇特,如曾侯乙编钟等。
北师大版七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北师大版七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d21a170d55270722192ef73f.png)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1.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和金文吗?2.我国哪个朝代青铜器的产量最大,质量最好?3.“金文”是刻在金子上的文字吗?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商代使用的文字是——,后来在青铜器上又出现了一种铭文,我们称之为——。
5.甲骨文是——在龟甲或其他动物骨头上的一种文字( )A.写 B.刻C.印刷 D.摹6.金文是( ) 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A.写 B.刻C.印刷 D.铸刻7.“金”在中国古代除指金子以外,还指( )A.铁 B.锡C.铅 D.铜8.甲骨文是中国一种很古老的文字,今天它仍然具有( )A.使用价值 B.实用价值C.艺术价值 D.推广价值9.铜和锡的性质较软,而铅的性质较脆,然而三者合成的青铜器的性质却很硬,这说明商朝的人已经懂得了知识。
10.甲骨文大量出土于殷墟,即今河南安阳,但近年来在山东地区也有少量出土。
经分析比较,两地出土的甲骨文内容和形式大体一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1.在出土的青铜器上,有的有文字,有的没有文字。
你认为哪一种对我们今天了解历史更有帮助作用?为什么?12.看图分析:哪个青铜器大?青铜器的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
最常见的有煮、盛食物用的鼎,饮酒用的爵等。
青铜兵器有戈、矛、钺(yuē)、镞(zú)等。
青铜工具有刀、斧等,但数量不多,主要用于手工业生产。
那时候,青铜是贵重金属,很少用来铸造农具。
不少青铜器铸有装饰花纹,花纹以兽面纹为主,如虎纹、象纹、龟纹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司母戊铜方鼎青铜立人像(高1.33米,重800多千克) (高2.62米,重180多千克) 13.你认为甲骨文对研究商代历史有什么作用?14.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青铜器每件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活动与探究15.临摹一幅甲骨文和金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6bcda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8.png)
1.分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话题:各小组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1)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时期的用途和意义;
(2)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文化中的地位;
(3)甲骨文与青铜器对后世的影响。
3.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论,记录讨论结果。
4.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发展特点及其在商朝时期的文化价值。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研究过程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地位;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及其象征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了解历史背景。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历史价值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承文明的价值观。
3.通过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甲骨文的构成特点;
(2)简述青铜器的分类、造型和纹饰特点;
(3)分析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反馈: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2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2](https://img.taocdn.com/s3/m/27bef71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0.png)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识别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明白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绩,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进程及用途,培育历史想象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搜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熟悉。
搜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至宝的熟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绩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长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聪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学会识别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明白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绩。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明白得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熟悉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绩和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方式:图片演示法谈话法教学进程:导入:(多媒体视频导入)播放十运会揭幕式出色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
请学生依照影视片段谈谈揭幕式这段场景象征着什么?提问:揭幕式上的青铜大鼎是件仿造品,它的原型是什么?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①要求全班带着问题齐声朗诵第一段文字,生字注意卜(问题一:什么叫做甲骨文?问题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问题三:甲骨文的发觉有什么价值?)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③说明“可考”,可资考证、研究、证明,即从商朝起咱们的历史就可凭借文字资料来考证研究了。
联系商朝成立的时刻和西周成立的时刻。
④全班朗诵文字资料“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上古之书,我国古代较为闻名的古书之一,这条料告知咱们,商朝就有书册了,有书册就必然有文字,文字确实是甲骨文,书册确实是龟甲、兽骨,读照片“龟甲刻辞”“牛骨刻辞”,这就应该是《尚书》所指的书册,而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确实是甲骨文,那么,什么是甲骨文? ——(学生可能答)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
七年级历史上册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2524e68bd63186bdebbc06.png)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导入:简单的任务传递(说话、肢体语言、文字)文字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也是承载历史的重要载体。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新课学习:(一)1.在人类不发达的远古,人们遇到例如打雷闪电等这些他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时,往往进行占卜活动。
因此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
王室贵族遇事大小如征战、狩猎、疾病等,都要占卜以问吉凶。
占卜的结果是如何记载的呢?2.甲骨文的出土地点在哪里呢?3.甲骨文的内容:甲骨文目前发现有10万片甲骨,4500个单字。
这些甲骨文的内容极为丰富,反映了商王的政治、经济情况,涉及到商朝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4.通过“车”字的演变,请大家看一看今天的“车”字与甲骨文中的“车”字有什么关系?5.文字的出现,我国从此进入文明时代。
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文字都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过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一种。
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举世闻名的青铜器。
(二)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铜,铜的材质较软,为解决铜软的特性,又降低铜的熔点,聪明的商朝工匠研究出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在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中,铜、铅、锡按一定比例1000℃烈火熔化——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金属液体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
1.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比例合理,工艺精湛、种类繁多,艺术价值很高。
2.青铜器代表兵器:有戈、矛、钺、镞;生产工具:刀,斧;生活器具:炊具、食器、酒器、礼器等。
3.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
引导学生观察司母戊鼎的造型并进行描述,并解释司母戊鼎名称的由来、发现、影响。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303017581b6bd97f19eafc.png)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是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内容。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老师以出示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小小故事家、小小考古家、小小研究员、小小造字王、小小收藏家、小小描述家六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搜集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记录内容、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学生搜集青铜器种类的有关资料,学生进行展示,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学生搜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资料,结合学校实物模型为学生进行描述介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辨认甲骨文,了解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难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如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白板课件、青铜器模型学生准备:收集甲骨文与青铜器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的思想主要就是锻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证据意识。
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一开始只是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甲骨文与青铜器方面的资料,但是收集到的资料太笼统、太杂。
所以,在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老师必须给予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收集。
例如,收集关于甲骨文记录内容这一块时,就让学生去收集这块的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效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257ed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1.png)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自主预习】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文化。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1d5c27866fb84ae45c8d9c.png)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2、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1.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
〔直观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
为上好本课建立良好的开端〕2.请学生根据影视片段谈谈开幕式这段场景象征着什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3.提问:开幕式上的青铜大鼎是件仿制品,它的原型是什么?〔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导入到新课的学习,进入司母戊鼎的教学环节〕【二】探求新知〔25分钟〕【一】青铜器1.司母戊鼎被国家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收藏。
但是最近去国家博物馆参观的人却发现司母戊鼎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国宝失窃了吗?〔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2.多媒体出示新闻“司母戊鼎回乡,为殷墟申遗助力”。
【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北师大版
![【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134379fad6195f302ba64f.png)
2、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1.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
(直观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
为上好本课建立良好的开端)2.请学生根据影视片段谈谈开幕式这段场景象征着什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3.提问:开幕式上的青铜大鼎是件仿制品,它的原型是什么?(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导入到新课的学习,进入司母戊鼎的教学环节)二、探求新知(25分钟)一、青铜器1.司母戊鼎被国家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收藏。
但是最近去国家博物馆参观的人却发现司母戊鼎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国宝失窃了吗?(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2.多媒体出示新闻“司母戊鼎回乡,为殷墟申遗助力”。
同时创设出情景:请你做小导游,为来到安阳殷墟的游客解说司母戊鼎。
(学生自主学习司母戊鼎相关内容,为解说司母戊鼎做好准备。
学生上台演讲时的表现可能尚显稚嫩,但教师应以鼓励为主)3.学生上台解说后,由其他学生向小导游提问题,并解答。
(通过学生自主质疑和答疑,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并引出难点)4.关于司母戊鼎的制作方法,在学生充分想象和猜测之后,教师出示教具和图片,破解疑难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a8961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5.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
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
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
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图片展示教师:结合教材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教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学生:祭祀、酒具等。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2)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ee175bc304a1b0717ed5dd3d.png)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是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内容。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可以拓展开来,充分发挥文化史感性史料丰富的特点,尽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形象图片,再现历史。
初二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的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和培养,因此教学中宜采用简单明了和运用身边感性史料来讲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搜集甲骨文方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搜集青铜器照片和冶炼青铜器的有关资料,进行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重点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根据第6课学生已初步接触甲骨文和金文,教师可选择易辨认的甲骨文及十二生肖甲骨文字,让学生找到其对应的今天的汉字,从而使学生理解甲骨文的构字方法为象形文字,从而阐述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青铜工艺:利用多媒体认识青铜器的制作过程,观察其高超的工艺并推断其铸造方法,从而了解古代中国青铜工艺成就。
难点青铜铸造的辉煌成就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当时青铜工艺的发展,从侧面反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折射出当时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2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9c6485f228ea81c759f57802.png)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来源:]1.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来源:]二、能力目标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来源:学优中考网][来源:]教学重点:甲骨文、青铜器。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楚;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课型设计:新授课、活动课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有关商朝、西周青铜器的资料,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有关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资料。
各小组将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示使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商朝的甲骨文教师首先做商朝占卜的模拟试验,并告诉学生,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
然后提问学生: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学生肯定会回答: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有关甲骨文的内容并出示甲骨文的图片给学生以增强感性上的认识。
然后请第一小组展示有关甲骨文的资料: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e8b5d20740be1e640e9abf.png)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甲骨文与青铜器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适于的学段/年级:七年级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文化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通过对商朝文化的学习,可体现出商朝作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大国的气魄,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商朝。
本课重点是要求学生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本课难点是学生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课兴趣很高,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三、教学/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并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来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解疑”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
进行展览、讲解、想像,以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由学生亲自尝试体会,由此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着名考古学家夏鼐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了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觉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能力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摸索“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觉如何样表达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制造的,从而增
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甲骨文、青铜器。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晰;
教学方法:采纳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课型设计:新授课、活动课
课前预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要紧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一个小组要紧负责有关商朝、西周青铜器的资料,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有关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资料。
各小组将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现使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制造出来许多辉煌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
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商朝的甲骨文
教师第一做商朝占卜的模拟试验,并告诉学生,人们依照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定是凶是吉。
然后提问学生: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学生确信会回答: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教师连续提问: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有关甲骨文的内容并出示甲骨文的图片给学生以增强感性上的认识。
然后请第一小组展现有关甲骨文的资料: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小孩?是男呢依旧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
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
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确实是今天的安阳小屯一带,史称殷墟。
商灭亡后,殷都成为废墟。
甲骨文也被埋入地下三千多年,约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河南小屯村民发觉,搜挖甲骨为“龙骨”卖给药店。
一八九九年,王懿荣偶然发觉甲骨上的文字,遂进行收集。
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
当一八八九年他在北京发觉甲骨后,确定为“殷商故物”购得数千片,是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
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龙骨”变成了宝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幸免了我国这一古代文物连续大量人为地毁灭。
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图片的展现,使学生从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了解到甲骨文的发觉、名称来源和它是我国目前发觉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占卜的内容总结出,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
堪称是现存最早、最宝贵的历史文物。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商和西周的青铜器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要紧生产工具是用什么制造的?学生回答:青铜。
教师引导学生摸索,青铜是如何样冶炼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我国都有哪些闻名的青铜器呢?下面就请第二小组给我们介绍商潮和西周的青铜器
学生演示自制课件,介绍包括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毛公鼎等在内的几件有代表性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然后引导学生摸索问题1、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时期?2、代表作是什么? 3、商周的青铜艺术的特点是什么?估量学生能够毫无问题地回答出商朝和四羊方尊,然而特点可能概括不全。
教师应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加以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青铜器的制造技术,请本组同学加以介绍。
2、古蜀国青铜文明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商朝的统治区域,然后提问:商朝时期四川地区是不是商朝的一部分?学生回答:不是。
那么,那个地点的先民制造的文化又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请第三小组给我们介绍奇异的古蜀国文化。
学生演示自制课件,介绍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国青铜文化。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古蜀国青铜器与商朝青铜器有何不同?并引导学生讨论这种专门的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发?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古蜀国人的相貌特点、社会生活特点。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还了解了商朝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专门是古蜀国的青铜文化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
从那个地点,我们能够看到,在我国奴隶社会繁荣时期我们的祖先制造了辉煌辉煌的文化,我们的祖国不愧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
一。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祖先感到自豪,要努力学习制造更加辉煌的现代文明,如此才能成文一个合格的华夏子孙。
教案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活动项目,安排学生课前预备相关材料,通过主题发言、虚拟课堂等形式,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具体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依照出土文物想象古蜀国文化的差不多情形,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思维能力。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今约有( )。
A.3100年B.3600年C.2500年D.1100年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尧舜禹时代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差不多相当成熟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竹帛书显现于春秋时D.大篆显现于西周晚期
二、双项选择题
1.商周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甲骨文D.金文
2.南朝是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那时的青铜器的代表是( )
A.司母戊鼎B.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
C.四羊方尊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识图题
观看下图,请回答:
①此器皿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个朝代的青铜艺术?
②什么缘故说它是青铜器中名闻中外的精品?
答案
一、1.C 2.C
二、1.CD 2. A
三、①它是商朝的四羊方尊。
②因其造型雄奇,工艺精湛,是享誉中外的青铜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