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逻辑学绪论
![第一章 逻辑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e49ff96e011ca300a6c390b1.png)
逻 辑 学 的 性 质 和 作 用
基础性: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学科 分类中,逻辑学列于七大基础科学中,位居第 二。“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 工具性:提供逻辑手段和方法;“思维的文 法”;《工具论》、《新工具》 无阶级性或全人类性:自古以来,中国、印度
和西方都曾对逻辑这门学科的发生、发展作出
逻辑学的产生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 中国、印度和希腊都同时产生了逻辑科学。
逻 辑 学 简 史
先秦名辩:名学和辩学的合称。主要指先秦诸子关于 名和辩的逻辑思想和理论,泛指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
整个先秦逻辑思想就是一个以正名为重点,包括名、
辞、说、辩在内的古代逻辑学说。《墨经》之《小 取》,是中国古典逻辑的一个纲要,比较集中完整地 讨论了逻辑的基本内容。
什 么 是 逻 辑
逻辑变项 ——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部分,
表示思维的内容。
找出下列句子的逻辑常项和变项
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 所有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 所有商品是劳动产品。 共同的形式结构:所有S是P,其中“所有…… 是……”是逻辑常项,“S”、“P”是逻辑 变项。这里是词项变项,可以代入不同的词项,
在任意带入下,都表达真实的思想内容,这类思维形
式结构称为逻辑规律。另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 代入下,都表达虚假的思想内容,称为逻辑矛盾。还 有一类在有的代入下,表达真实的思想内容,有的代 入下,表达假的思想内容。
逻辑学运用逻辑规律排除逻辑矛盾,使人的思维具有
结构上的正确性,即合乎逻辑。
思 维 、 语 言 和 逻 辑
逻辑学的对象 思维、语言和逻辑
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逻辑的多义性
逻辑的语源学:逻各斯、Logic、名学、辩学 等。 “逻辑”的多义性: 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例如:“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指人类的思维规律
逻辑学资料
![逻辑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9be7c68a45177232f60a293.png)
第一章,绪论一、逻辑,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元语言,对象语言,形式语言等概念。
(1)、逻辑“逻辑”一词的主要涵义有四种: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的主要涵义有四种:①,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指一种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
③,指人的思维的规则和规律。
④,指逻辑的科学即逻辑学。
逻辑以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规则、逻辑规律和逻辑方法的科学。
一般地把上述定义简单表述为:逻辑是研究推理形式的科学。
(2)、逻辑形式.逻辑形式是用逻辑变项和逻辑常项表示的思维结构。
(1),逻辑变项,它是思维内容的符号表示,在逻辑形式中代表可以变化的经验内容,也可以看作一种“空位”;对于一个逻辑形式而言,在空位上填入什么“内容”不会影响逻辑形式的特征。
(2),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如果逻辑常项(个体常项除外)不同,逻辑形式的性质也就不同。
因此,逻辑形式的性质是由逻辑常项决定的(3)、逻辑规律逻辑规律如果广义的理解,它是有效推理或者能够提高推理可靠性的所有逻辑形式。
(4)、元语言元语言是用来表述对象语言的语言;元语言是陈述语言的语言。
(5)、对象语言对象语言是用来表示思维对象的语言对象语言是被陈述的语言(6)、形式语言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句子或符号串的有限或无限的集合。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语言层次理论。
(1)、逻辑学得研究对象逻辑以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规则、逻辑规律和逻辑方法的科学。
一般地把上述定义简单表述为:逻辑是研究推理形式的科学。
(2)、语言层次理论对象语言和元语言的层次可以层层分析,可能是有“无限”的层次。
在一个层次上,P是对象语言,P'是元语言,在另一个层次上P'可以是对象语言,P''是P'的元语言。
第二章,概念一、概念,概念的内涵,外延,集合概念,普遍概念,定义,划分,语词定义和实质定义等。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属性的逻辑范畴。
逻辑学课后答案(前五章)
![逻辑学课后答案(前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8c51b0f149649b6648d747f0.png)
第一章绪论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
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
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
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
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35d43c76137ee06eff91856.png)
逻辑学第一章绪论1.普通逻辑=形式逻辑2.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现代形式逻辑)3.逻辑=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思维的规律性+逻辑学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和思维基本规律以及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2.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
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现象,部分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4.感觉是我们对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知觉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客观对象整体性的直接反应,是感觉的综合,提供事物整体的外部形象。
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5.整个感性认识阶段有“表面性”和“直觉性”的特点6.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或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就是思维。
7.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与语言密不可分。
8.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它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思维一定要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二什么是思维形式的结构1.普通逻辑以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
思维的内容是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和属性。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们思维过程中用来反映客观现实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形式,也就是思维形式,即表现思维内容的方式。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形式的组成要素之间一定的联结方式,是各种具体思维形式中最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由于思维的具体内容全部凝聚在各种不同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里,思维形式结构自然也就表现在不同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中3.(1)思维形式结构是从各不相同内容的判断和推理中抽取出来的,共同具有的形式结构,它是普通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
(2)思维形式的结构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逻辑学课程课件)第一章绪论
![(逻辑学课程课件)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f1a500d524de518974b7daa.png)
一、形式逻辑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辅助工具
资料:形式逻辑的作用———从未知到已知的方法
二、形式逻辑是论证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必要工具
例如:有一份关于重大责任事故案的判决中写道:“李XX在这次事故中 不负责任”。
还有一份判决书中:“由于被告王XX长期与流氓鬼混,经常旷工,致使 该厂连续3个多月没有完成生产任务。”
第二节 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
辩证逻辑
逻 辑
形式逻辑
归纳逻辑 演绎逻辑
传统的演绎逻辑 现代的演绎逻辑
数理逻辑 内涵逻辑
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
数理逻辑是近三百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数理逻辑在它发展的初期,是 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形式逻辑中的某些问题。例如,用数学中原来代表数量的变 项“x”、“y”、“z”来代表概念,用数学中原来代表数量运算的符号“+”“”、“X”来代表概念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由概念构成的判断形式转变为类似数 学的公式。
如,“逻辑性强”,“不合逻 辑”。
(4)逻辑学。
如,“逻辑讲座”。
练习题
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逻辑”一词的含义 1. 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同,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
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 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客观事物的规律) 2. 写文章要讲逻辑。(思维的规律性) 3. 在某些人看来,清官比贪官还要坏,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特殊的理论、观点) 4. 关于思维过程本身有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逻辑学) 5. 干部要学点逻辑与文法。(逻辑学)
(1)三种基本思维形式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式
(2)四种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 律)的内容和逻辑要求;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8992c4f581b6bd97f19eabf.png)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85a66eba300a6c30d229f2c.png)
《逻辑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课内外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它课程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什么是“逻辑”?汉语中“逻辑”一词有几种用法?)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明确4个基本概念1、思维2、思维的逻辑形式(什么是常项,什么是变项?)3、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4、简单的逻辑方法二、逻辑学的性质第二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重点与难点)本章要重点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并能区分逻辑常项与变项。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了解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概念与词语三、概念的作用第二节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一、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二、什么是概念的外延(内涵和外延各自的关注点是什么?)三、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第三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这两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一、概念的限制二、概念的概括(限制和概括的极限分别是什么?)三、限制概括不当(限制概括不当的错误有哪些?)第四节概念的种类(划分概念种类的标准各是什么?)一、单独与普通概念二、集合与非集合概念(什么是集合体?组成上和属性上有哪些特征?)三、实体与属性四、肯定与否定概念第五节概念间的关系(概念间的关系主要分析的是哪方面的关系?)一、相容关系1、同一关系2、属种关系(属种关系需要特别注意的3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属种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逻辑关系?)3、交叉关系二、不相容关系1、矛盾关系2、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三、关于并列关系(并列关系特殊在哪?)第六节定义一、什么是定义二、定义的方法(熟记常用方法)三、定义的规则(十六字规则)(违反规则的错误有哪些?)四、定义的作用第七节划分一、什么是划分(熟记常用方法)二、划分的方法(十六字规则)三、划分的规划(违反规则的错误有哪些?)四、划分的作用(重点与难点)学习本章,要理解概念的定义及其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
《形式逻辑》课程笔记
![《形式逻辑》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ead80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9.png)
《形式逻辑》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逻辑学的内容与对象1.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推理、论证、概念、判断、命题等思维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逻辑规律。
2. 逻辑学的对象包括:(1)思维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
(2)思维内容:如命题的真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
(3)思维规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
二、逻辑学的性质与作用1. 逻辑学的性质:(1)逻辑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为其他科学提供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2)逻辑学是一门工具科学,为实际应用提供逻辑分析和论证方法。
(3)逻辑学是一门交叉科学,与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密切相关。
2. 逻辑学的作用:(1)提高思维品质:通过学习逻辑学,可以培养严密的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2)指导科学研究:逻辑学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帮助科学家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论证。
(3)促进人际沟通:逻辑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使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
(4)辅助决策制定:逻辑学为决策者提供逻辑分析工具,帮助做出合理、明智的决策。
三、逻辑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1. 逻辑学的研究方法:(1)形式化方法:将自然语言中的逻辑关系抽象为符号系统,研究符号系统中的逻辑结构。
(2)语义分析方法:研究逻辑形式的真假含义,探讨逻辑形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3)辩证法:分析事物之间的矛盾和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 逻辑学的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系统学习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逻辑案例,加深对逻辑学理论的理解。
(3)实践应用:将逻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4)交流探讨:与他人交流逻辑学观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二章推理概述一、推理的构成成分1. 推理是由前提、结论和推理形式组成的思维形式。
推理的目的是从前提出发,通过推理形式得出结论。
2. 前提:是推理中提出来的,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
逻辑学课堂笔记
![逻辑学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d576ac9da38376baf1fae38.png)
逻辑学课堂笔记logic郝云青Hao Yunqing 第一章绪论1、“逻辑”一词来源于英文的“logic”的音译,源自希腊语(逻各斯),理性、规律之义。
2、逻辑学三大源流: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客观规律3、逻辑三中意思思维规律形式逻辑通常“逻辑”或“逻辑学”仅仅指形式逻辑4、形式逻辑:(1)、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研究对象:人的理性认识。
思维通过语言表达,但逻辑学不是语言学。
(3)、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4)、性质:工具性、普遍性、抽象性、非政治性(5)、意义:a、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与能力b、思维创新的前提c、理解、论说的基础工具备注:1、所有的“s”都是“p”:其中“所有”和“是”是逻辑常项,s和p 是逻辑变项。
2、如果p那么q=除非p否则非q=只要p就q3、或者p或者q4、只要p才q5、“要么p要么q”不等于“或者p或者q”:前者是不相容的,后者是相容的。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述1、对象的属性:是指对象的性质的对象间的关系的统称。
(1)、本质属性:是一类对象共同具有,且仅为该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
(2)、偶有属性:仅为其中部分成员所具有的属性。
(3)、固有属性:是该类对象全部成员所具有的属性。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1)、区别: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是抽象的思想形态;语词是概念的存在形式,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2)、联系:任何概念都由语词表达,但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概念可由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语词也可表达不同的概念。
1抽象的(是什么样的):质2、外延:概念对事物范围的反应:量3第二节概念的种类1、普遍概念:概念外延包含的分子多于一个。
(例:自然数、国家)2、单独概念:概念外延包含一个分子。
(可以是专名表示:中国;也可以是摹状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3、空概念:概念外延布不包含分子。
(例:永动机、孙悟空)1、实体概念: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实体。
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
![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fb55d8a7e21af45b207a8d0.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逻辑释义二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关于思维及其形式规律的科学形式逻辑——古典形式自然语言分支辩证逻辑——现在形式符号语言三研究对象:抽象思维形式,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1.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人脑的作用有目的的对认识对象进行概括。
形象思维可感觉分类灵感思维借助于外物偶然概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理论思维判断推理特点①概括性②间接性2.思维形式内容不同的命题与推理具有相同结构逻辑变项①概念变项②命题变项即可用自然语言,又可用符号语言(SAP)3.思维形式(思维准则)确定基本规律(同一、矛盾、排除)一致一般规律明确4.一般(简单)逻辑方法第二节逻辑性质作用一性质工具性二逻辑与语言,修辞的关系三作用➢有助于人们进行正确思维,避免逻辑错误,克服思维混乱➢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准确地表达,严密的论证思想➢揭露谬论,批驳诡辩第二章命题逻辑(上)第一节命题与推理概述一命题语句判断1.命题含义: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想特点:①必须有判定②有真假2.命题与语句的关系➢语句是命题的载体➢语句和命题不一一对应比较:①属于不同科学领域②并非所用的语句表达命题③同一个命题可用不同的语句表达④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命题(语境不同)3.命题与判断判断是被判断者断定了的命题二命题的分类性质命题(A、B)简单命题关系命题非模态命题联言命题复合命题选言命题条件命题模态命题负面题三推论及分类➢推理定义:以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新命题的思维模式前提➢结构结构推理形式➢推理的逻辑性是否正确推理形式是否正确符合推理规则4.推理种类演绎推理第一种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必然性推理第二种或然性推理第二节复合命题及推理一直言命题(性质命题)➢主项:被判断的事物 S➢谓项:被判断事物的性质 P➢量项:全称特称单称➢连项:肯定(是)否定(否)二联言命题及推论(一)联言命题(判断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问题)1.客观根据2.定义:判断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问题 3.逻辑形式并列性①自然语言表达:P 并且Q 转折性 虽然…但是 递进性 不仅…而且②符号语言:P ∧Q (合取)判断几种事物同时存在(p 、q 为联言命题) 4.逻辑特征(真值表)(二)联言命题的推理1.定义:前提或结论是联言命题的推理 2.形式:①分解式 (P ∧Q)├ P(Q) 三 选言命题及推理 (一)选言命题 1.客观依据 2.定义及构成定义:断定事物的几种可能中,至少一种存在情况的命题 构成:选言支:一般用P,Q,R,S 等来表示 相容性质(至少一种) 选言连结词不相容性质(有且仅有一种) 3.选言相容命题⑴.定义:断定事物的几种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的命题⑵.逻辑形式:P Q 或P,或Q P 或Q ∨(折取) P ∨Q 也许…也许 可能…可能 或许…或许 ⑶.逻辑特征4.⑴.定义:断定事物的几种情况中可能情况中仅有一种情况存在的问题 ⑵.逻辑形式:要么P 要么Q 不是P 就是Q ∀不相容析取 宁可P 也不Q 与其Q 不如Q ⑶.逻辑特征(如上) ㈡相容推理支命题组合与联言命题相符合时真,否则为假1.相容选言推理⑴.定义⑵.规则: A肯定一个选言支,不能断定其它选言支B否定一个选言支,就要肯定其它选言支⑶.推理形式否定肯定式(P∨Q)∧⌝P)├Q(P∨Q)∧⌝Q)├P2.不相容选言命题(1).定义:以不相容选言命题为前提,以不相容选言命题推理为准则(2).规则:A肯定一个选言支,就要否定其它所有选言支B否定其它选言支,就要肯定这个选言支(3).形式:①肯定否定式 ((P∀Q)∧P)├⌝Q②否定肯定式 ((P∀Q)∧⌝P)├P(三).注意的问题⑴.选言支要相对独立(不相容,不交叉)⑵.否定肯定式((P∧Q∧R)∧⌝P)├(Q∧R)三.假言命题及其推理㈠.假言命题1.客观根据2.定义及结构①定义: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外一事物存在的条件关系的命题②结构:支命题+逻辑连接词条件→前件P 结果→后件Q3.充分条件假言命题①定义”断定某一事物情况是另外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有之必然,无之未必然)②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P→Q“一旦,就”“假如,就”“有…,就有…”“要有…就…”“若…就会…”“不P,不Q”“没有P,没有Q”③逻辑特征4.必然而不充分条件①定义: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可也②逻辑形式:只有P才Q P←Q除非P否则Q 仅当P才Q必然P才Q 不P不Q5.充分条件假言命题⑴定义: 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⑵形式: 当且仅当P才Q只需而且必须P才Q⑶逻辑特征⑷作用认识作用推理作用㈡假言命题推理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①定义②规则➢如果命题为真:肯定前件必肯定后件为真,肯定后件不肯定前件为真➢如果命题为真: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前件否定③推理形式➢肯定前件式((P→Q)∧P)├Q➢否定后件式((P→Q)∧⌝P)├⌝P2.必然条件推理形式①定义②规则:肯定后件则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则能否定后件③推理式 A 肯定前件式((P←Q)∧Q)├PB 否定前件式((P←Q)∧⌝Q)├⌝P四.负命题1.客观依据2.定义:对一个命题的否定,否定一个命题的复合命题3.逻辑形式:非P ⌝P 无、不、没等连接词4.真值表5.种类①⌝(P∧Q)↔(⌝P∨⌝Q) ②⌝(P∨Q)↔(⌝P∧⌝Q)③⌝(P∀Q)↔(P∧Q)∨(⌝P∧⌝Q)④⌝(P→Q)↔(P∧⌝Q) ⑤⌝(P←Q)↔(⌝P∧Q)五.其他复合命题推理㈠纯假言命题推理1.定义: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假言命题为前提,根据假言命题的特征进行推理过程2.特征:①前提和结论都是假言命题②前提间具有逻辑关系(后一个假言命题是前一个假言命题的后接3.充分条件纯假言推理➢肯定式((P→Q)∧(Q→R)├(P→R)➢否定式((P→Q)∧(Q→R)├(⌝R→⌝P)4.必要条件纯假言推理➢肯定式((P←Q)∧(Q←R)├(P←R)➢否定式((P←Q)∧(Q←R)├(⌝R←⌝P)㈡.二难推理(P41)1.定义:以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一个具有两个选言支的选言命题为前提并根据假言命题推理逻辑特征进行推理的前提2.特征:前提上: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个选言支结论上:简单命题或选言命题3.形式①简单构成式:[﹙P→R﹚∧(Q→R﹚∧﹙P∨Q﹚]├ R特例:[﹙P→R﹚∧(⌝P→R﹚∧﹙P∨﹚⌝P]├ R②简单破环式: [﹙P→R﹚∧(P→S﹚∧﹙⌝R∨⌝S﹚]├⌝P③复杂构成式:[﹙P→R﹚∧(Q→S﹚∧﹙P∨Q﹚]├ (R∨S)④复杂破坏式:[﹙P→R﹚∧(Q→S﹚∧(⌝R∨⌝S]├(⌝P∨⌝Q)4.怎么样反驳错误的二难推理⑴.指出前提虚假➢假言前提虚假➢选言前提虚假⑵.指出二难推理的形式不正确⑶.再构二难推理反驳错误二难推理六.多重复合命题1.联言型2.选言型3.假言型第三章词项逻辑第一节:词项一.词项的定义及特征1.定义:在主谓式的语句中充当主谓项的语词主项:对象谓项:要判断的性质、特征2.词项、语词、概念词项更注重逻辑意味3.词项或概念的逻辑特征词项与概念具有抽象性词项与概念具有概括性内涵:描述概念反应质的特征外延:4.概念(词项)与语词的区别内容与形式内容概念语气形式一个语词表达不同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由不同语词表达二. 词项的种类1. 根据外延的数量(P72) 单独词项、普遍词项2. 集合词项,非集合词项(P73) 3. 正词项,负词项三.词项间的外延关系(P74-P75) 全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P75-P76 1. 矛盾关系 2. 反对关系四. 词项的限制与概括 ㈠.逻辑依据和逻辑前提 1.前提 同一属种序列2.依据 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㈡.限制 P76(属词项 种词项) (属词项+内涵) 种词项 作用:㈢.词项的概括种词项 内涵 属词项 ㈣.注意问题1. 限制和概括必须在同一属种关系序列内 2. 限制都是有一定极限的3. 在多级限制和多级概括中要注意被限制和被概括前后的属种序列,使其成为一个重要关系。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3e414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b.png)
第一章绪论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
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
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
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
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逻辑学教程》课件第一章 绪论
![《逻辑学教程》课件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01a952a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6.png)
第一章 绪论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古希腊的斯多噶学派着重研究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推理形式,提出不 同类型推理的规则和逻辑公式,充实了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内容。
欧洲中世纪,西班牙彼得的《逻辑大全》对一些逻辑问题进行新的探讨,研究了语义悖论及其解决方法等。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培根的主要著作是《新工具》。在这部著作中, 培根批评了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陈述了“三表法”和“排除法”。 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首次使用“形式逻辑”这个名称,他对逻辑的一些看法对后世有一些影响。 此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系统阐述了寻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即契合法、差 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即“穆勒五法”,它丰富了传统逻辑的内容。 逻辑学的思维方式对西方科学和民主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现代逻辑的兴起和发展 有的学者把“现代逻辑”称为“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现代逻辑主要运用人工语言,即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的思想。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建立“逻辑代数”,把 莱布尼兹的逻辑思想变成了现实,成为数理逻辑的早期形式。20世纪初,罗素和怀德海建立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使数理逻 辑进一步系统和完善。本世纪30年代初,歌德尔证明的两条不完全性定理标志着数理逻辑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40年代以来, 数理逻辑得到迅速发展,其一是集合论、证明论、递归论和模型论应运而生并得到发展;其二是二值外延逻辑向非二值或非外
第一章 绪论
延逻辑发展,出现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多值逻辑、相干逻辑、模糊逻辑等。 在数理逻辑得到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的理论和体系开始建立起来。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研究人类辩证思维的形式和规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41bbc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9.png)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局部: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XXX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XXX入手下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言语,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XXX:(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逻辑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讨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daa1bbe02d276a200292edd.png)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基础教程(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逻辑学基础教程(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6e03e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e.png)
• 逻辑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和理论发展均有重要联系, 其中与哲学、语言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决策 学的关系尤为密切,现代逻辑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 智能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㈡传递性关系
传递性关系是指存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关系项之间的关 系(又称“多元关系”)。它所刻划的是在“aRb”真,且 “bRc”真的情况下, “aRc”如何。表示传递性关系的判断, 被称为传递性关系判断。
传递性关系包括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
⒈ 传递关系。 当aRb真,bRc真,则aRc必真。则“R”表示传递关
《逻辑学》·课程导学
一、《逻辑学》课程简介 • 中文中的 “逻辑”一词属外来语,它是英文“logic”一词
的音译。它具有多义性,主要是指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形式和 方法的科学。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大英百科辞典》的学科分类与 介绍,逻辑学被认为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科学知识进步 和人的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
一、逻辑学研究什么 • 柯比(Copi):“逻辑的研究就是用来区分对的
(好的)论证和错的(坏的)论证的方法和原理 的研究 。 ”
• 涅尔夫妇(W.knealeand M.Kneale)在《逻辑 学的发展》一书中说:“逻辑是研究有效推理及 其规则的。”
• 蒯因(Quine)说:“通常含混地说,逻辑是必 然推论的科学。
⒉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着三个性质判断。其中,两个作为 推理依据的、包含着一个共同概念的判断是前提 (分为大 、小前提),由两个前提推出的新判断是结论。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e48ec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4.png)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2.写文章要讲逻辑;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答:不具有;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3.“某罪犯或犯有走私罪,或犯有贪污罪”与“某罪犯既犯有走私罪,又犯有贪污罪”;答:不具有;前者的命题形式是“p或者q”,后者的是“p并且q”;4.“所有货币都是商品”与“没有共同犯罪不是故意犯罪”;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所有S是P”;五、试例示具有下列命题形式和推理形式的命题或推理1.所有S都不是P;2.要么r,要么s;3.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4.所有M都是P,S都是M,所以S都是P;答:1.所有乌鸦都不是白的;2.定居在海外的华人要么保留中国国籍,要么取得外国国籍;3.如果一个国家是法制国家,那么它在制度上是人人平等的;它在制度上不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它不是法制国家;4.所有民主国家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法国是民主国家,法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六、试分析下列两个命题哪个是事实真,哪个是逻辑真;1.所有金属都能导电;答:事实真;2.或者所有金属都能导电,或者有的金属不能导电;答:逻辑真;第二章词项与概念一、填空题1.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是,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2.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交叉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全异关系;注,更详细地说,“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反对关系;3.如果“凡A不是B”,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是不相容关系;如果“凡A是B并且凡B是A”,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是同一关系;4.在定义“犯罪就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中,种差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属是行为;5.一个定义项在外延上真包含于被定义项,则该定义犯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窄;6.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真包含关系,而子项与子项之间则具有不相容关系;7.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8.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外延,就会犯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外延,就会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 A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2.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 CA.全异关系B.同一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3.“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一对陈述,其中的“及格”与“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D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4.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 CA.概括和限制都对B.概括对,限制错C.概括和限制都错D.概括错,限制对5.“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 CA.动产B.土地C.财产D.企业6.若用“DS 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DA.DS 等于DPB.DS真包含于DPC.DP 真包含DSD.DS真包含DP7.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A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8.在①“中国人是勤劳的”和②“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C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C.在①中是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非集合概念D.在①中是非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集合概念9.所谓划分,是指 CA.把一个种概念分为若干属概念B.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C.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种概念D.把集合体分为个体10.划分与分类之间 CA.划分是分类的特殊形式B.并非所有分类都是划分C.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D.分类是划分的基础11.把“三国演义”限制为“温酒斩华雄”,概括为“长篇历史小说”,则 A A.概括正确,限制不正确B.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C.概括、限制都正确D.概括、限制都不正确12.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依据是 CA.概念的作用B.概念的内涵特征C.概念的外延特徵D.概念間的關係13.下列不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DA.中学生分为初中生和高中生B.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C.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D.华东师范大学分为中文系、哲学系、数学系等14.“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以下哪项最能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 A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否则不能说明什么是平反B.应该说明平反的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平反的主体应该具有足够的权威性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没有错误E.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三种: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15.某企业需要对职工的年龄做一个统计,为优化劳动组合提供参考;小张、小李和小王各设计一张统计表格;小张把职工年龄分为10-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小李的表格把职工年龄分为20不含20以下、20-34岁、35-54岁、55岁以上;小王的表格把职工的年龄分为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50-60岁、60岁以上;对他们设计的表格,正确的结论是 CA.三人的表格都正确B.小王的表格正确C.小李的表格正确D.小张的表格正确E.三人的表格都不正确三、双项选择题1.若A和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EA.同一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2.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CE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B.“中国”限制为“北京”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D.“论证”限制为“论据”E.“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3.“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这一议论对“划分”这一概念的说明是 CA.仅从内涵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C.仅从外延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E.并非都从内涵解析:属种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都主要是从外延上讲的;“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外延关系上讲的;4.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DEA.矛盾关系B.属种关系C.交叉关系D.反对关系E.全异关系5.“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占新生儿的五分之一”,其中“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属于 D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负概念D.普遍概念、负概念E.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解析:集合概念是一类非常奇特的概念,是指隐含地包含元素通常是指同类元素但在整体意义上使用的概念;否则,便是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不是集合概念,因为单独概念不包含任何元素;普遍概念也不是集合概念,因为根本不同于集合概念,普遍概念是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某类元素;显然,集合概念既不是单独概念,又不是普遍概念;这似乎是矛盾的;因为通常认为,一个概念要么是普遍概念,要么是单独概念;然而,这种普遍接受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上,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仅是非集合概念的二分划分的结果,而不是所有概念的二分结果;因为传统教材虽然把普遍概念定义为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元素,但又把它混淆为任何包含元素的概念,即既显在地包含元素又隐含地包含元素的概念;也就是说,普遍概念被混淆为真包含集合概念的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6.如果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则A与B的外延间可能是 ADA.A真包含B B.A真包含于B C.B真包含A D.B真包含于A E.A与B交叉7.“基本粒子泛指比原子核销的物质单元,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这个语句是 BDA.性质定义B.关系定义C.发生定义D.先说内涵,后说外延E.先说外延,后说内涵8.“词项”与“命题”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 CEA.属种关系B.交叉关系C.反对关系D.矛盾关系E.不相容关系9.“文学作品的叙述方法,不是顺叙,就是倒叙”,这一议论存在的逻辑错误有 BCA.误把矛盾关系当作反对关系B.误把反对关系当作矛盾关系C.划分不全D.子项相容E.划分根据不同四、多项选择题1.“中国知识分子一定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其中“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语词表达 EA.普遍概念,正概念B.单独概念,正概念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D.单独概念,集合概念E.集合概念,正概念参见第三题之“5”2.设A为一单独概念,B是一普遍概念,则A与B的外延不可能是 ACEA.全同关系B.A真包含于B 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E.A真包含B3.“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的“鲁迅”这一概念 ABCEA.是单独概念B.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C.不能进行划分D.与“中国伟大作家”之间为全同关系E.不能进行限制4.将“纺织品”概括为“商品”,限制为“丝织品”,其中 ADEA.限制正确B.限制不正确C.概括正确D.概括不正确E.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解析:纺织品不一定用来交换,不一定是商品;丝织品是纺织品,即丝纺织品;五、图解题一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句子中划有横线的概念的外延关系1.马克思主义哲学A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2.印度A地处亚洲B,这个亚洲国家C是发展中国家D;3.小明是小学生A,她表姐是中学生B并且是三好学生C,他爸爸是工人D;A, B12ABDCACBD3ABC45ABCD6BCD A 7A BC D B8AC4.一个人的知识A 不外直接经验知识B 和间接经验知识C 两种;5.科研工作者A 、教育工作者B 是脑力劳动者C,脑力劳动者也是劳动者D; 6.鲁迅A 是伟大的文学家B 、伟大的思想家C 和伟大的革命家D; 7.小说A 和剧本B 都是文学作品C;8.巴金A 是文学家B 而不是历史学家C,郭沫若D 既是文学家又是历史学家;解析:2.地域概念与国家概念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概念,它们之间是全异的;在这里“印度”是个国家概念,不是地域概念;如果把“印度”视为地域概念,那么虽然“印度”和“亚洲”都是地域概念,但它们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欧拉图不适用于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SP解:1.2.S 的内涵较多;因为它的外延较小;二已知所有S 都是P,并且有的P 不是S 1.用欧拉图表示S 与P 的外延关系; 2.说明S 与P 这两个概念哪一个内涵较多;六、分析题一指出下列语句在概念运用或表述方面存在的逻辑错误 1.他那炯炯有神思考似乎在洞察一切概念的限制;答:“炯炯有神”不是“思考”的内涵,不能用来限制“思考”; 2.节衣缩食者都是吝啬鬼概念的概括;答:“节衣缩食”与“吝啬鬼”不具有属种关系,不能把它概括为“吝啬鬼”;3.如果是古典文学作品,就不能是现实主义作品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古典文学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是交叉关系,古典文学作品也可以是现实主义作品;4.这部小说既非白话小说,也非文言小说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之间是矛盾关系,一部小说不可能既不是白话小说,又不是文言小说;5.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的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和水分等划分;答:水不是肥料,把概念“肥料”划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水”等,犯有多出子项的错误;6.这个罪犯的罪行,既不是故意犯罪,也不是过失犯罪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矛盾关系,一个罪行不可能既不是故意犯罪又不是过失犯罪;7.他在这篇作文中用错了五个词汇概念的种类;答:词汇通常用作集合概念,而这里应当用非集合概念;可以把“词汇”改为“词”;8.在这个城市里,饮食业、修理业、服务业的缺乏是众所周知的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饮食业”和“修理业”都是“服务业”的分子,是从后者划分出来的两个反对概念,不应当与后者并列使用;9.高等学校发给学生的毕业证书就是文凭定义;答:这个定义不相应相称,即定义项的外延不等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因为任何学校发给的毕业证书都是文凭,只不过不同种类的学校的文凭“含金量”不同而已;另外,学位证书也应当视为文凭;10.爱迪生发明了灯概念的限制;答:灯的种类很多;这里的概念“灯”应当限制为“电灯”;二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语言不是上层建筑;答:不对;因为定义不应当是否定的;2.机会主义者就是看机会而采取行动的人;答:不对;因为定义项不应该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3.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答:不对;因为定义不应当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4.奇数就是偶数加1而成的数,偶数则是奇数加1或减1而成的数;答:不对;因为定义项不应该间接包含被定义项;5.商品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答:不对;因为商品还可以通过货币以外的形式交换,犯有定义过窄的错误;6.正方形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答:不对;因为长方形等也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这里犯有定义过宽的错误;二下列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1.华东师范大学分为文科各系和理科各系;答:不对;因为华东师范大学与各系之间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2.文学作品分为古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答:不对;因为划分根据不统一,并同时导致多出子项和子项相容; 3.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答:不对;因为地球与南北两半球之间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4.中国的少数民族分为蒙、藏、回、满、维吾尔和汉族等五十多个民族;答:不对;因为汉族不属于少数民族,犯有多出子项的错误;5.期刊分为月刊和季刊;答:不对;因为除了月刊和季刊,还有周刊、双月刊等期刊,犯有划分不全的错误;6.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各种艺术成分;答:不对;因为戏剧与它的各种艺术成分之间不是属种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一、填空题1.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则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即SOP; 2.若SOP假而POS真,则S与P的外延关系是S真包含于P;解析:由下表可以看出,3.当S与P的外延间具有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时,SOP取值为假;4.已知“所有天鹅是白的”为假,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则“有天鹅是白的”为真假不定;5.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不周延,则这个命题的量是特称的;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则它的质是肯定的;6.根据逻辑方阵的差等关系,由SA P真可以推出SI P为真;7.若“有S不是P”为真,则“所有非P不是S”为假;解析:P ES SE P SAP,而SAP与SOP是相矛盾的;8.若“所有S不是P”为真,则“有些非P是S”取值为真;解析:P IS SI P SOP,而SEP与SOP是差等关系;二、单项选择题1.在直言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种类的是 C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联项和量项D.谓项和量项2.在S与P可能具有的五种外延关系中,下列命题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 DA.SAP B.SEP C.SIP D.SOP3.若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都相同,而逻辑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D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4.逻辑学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DA.前提的真假B.前提与结论间的内容联系C.结论的真假D.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5.已知“甲班有同学不是党员”,可必然推出 CA.甲班有同学是党员B.有些党员是甲班同学C.有些非党员是甲班同学D.有些党员不是甲班同学6.一个有效的换质位法推理的结论是PES,则其前提是 DA.SAP B.S AP C.S A P D.SA P解析:由先换位再换质得,PES SEP SA P;由先换质再换位得,PES PA S S IP;7.在表达判断的语句中, BA.不同语句只能表达不同判断B.不同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C.同一语句只能表达同一判断D.同一语句不能表达不同判断解析:从哲学上严格地讲,不同语句不能表达同一判断;因为一个判断不仅仅是一个断定,它还有载体,通常是指语句;也就是说,判断与它的使用的语句是一个整体;一个事物,如果它的任何要素发生变化,那么它就变成了其他事物;但是,人们通常忽略判断的语言载体形式,认为不同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8.下列各组命题具有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关系的是 BA.“疾病都会治好”与“疾病都不会治好”B.“有的城市是开放城市”与“有的城市不是开放城市”C.“没有河流是入海的”与“没有河流不是入海的”D.“所有人家都有彩电”与“没有人家有彩电”9.下列命题中可以用来驳斥“有交通事故没有原因”的是 BA.有交通事故有原因B.交通事故都有原因C.并非交通事故都有原因D.交通事故没有原因10.“某年级甲班有的学生是河南籍的”这一命题的主项是 DA.某年级甲班B.某年级甲班有的学生C.学生D.某年级甲班的学生理12.“参加自学考试的不都是干部”与“参加自学考试的没有一个是干部”这两个命题间的关系是 DA.不同真,可同假B.不同真,不同假C.不同假,可同真D.可同真,可同假13.在直言命题中,项的周延情况取决于 AA.逻辑常项B.逻辑变项C.语言形式D.思维内容14.朝阳汽车公司已发现有职工向地震灾区捐款;如果该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三个断定中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A1朝阳汽车公司没有职工不向地震灾区捐款;2朝阳汽车公司有的职工没有向地震灾区捐款;3朝阳汽车公司所有的职工都没有向地震灾区捐款;A.只有1和2 B.1、2和3C.只有1和3 D.只有2E.只有1三、双项选择题1.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DEA.全同关系B.A真包含B C.A真包含于B 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2.主项和谓项均周延的某个直言命题为真,则其主项和谓项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是 DEA.同一关系B.交叉关系C.真包含关系D.矛盾关系E.反对关系3.①“SAP├P ES”与②“PO S├S OP”这两个直接推理的有效性为 BC A.都有效B.①有效,②无效C.不都有效D.都无效E.①无效,②有效4.设SOP假,则下列为真的是 BCA.SI P B.SE P C.SIPD.SA P E.SEP5.当直言命题的主谓项为真包含于关系时,则 ADA.E假,I真B.A真,I假C.O真,I真D.A真,I真E.E假,O真6.下列根据直言命题之间差等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的正确式有 BDA.SAP├SIP B.SAP├SIP C.SOP├SEPD.SOP├SEP E.SIP├SAP7.以“有些刑事案件是不公开审理案件”为前提进行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CA.有的刑事案件不是公开审理案件B.有的公开审理案件不是刑事案件C.有的不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D.有的刑事案件是公开审理案件E.有的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8.设“有S是P”和“有S不是P”均真,则S与P可能具有的关系是 BE A.S真包含于P B.S真包含PC.全同关系D.全异关系E.交叉关系9.已知“有A不是B”为假,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CA.A真包含于B B.A真包含BC.全同关系D.不相容关系E.交叉关系10.若SAP与PAS恰为一真一假,则S与P的外延关系可以是 ABA.真包含于关系B.真包含关系C.全同关系D.全异关系E.交叉关系四、多项选择题1.当“没有S是P”为假时,则S与P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CDEA.真包含于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E.真包含关系2.运用命题变形法直接推理,以SEP为前提可推出的结论有 ACDEA.SA P B.SO PC.P IS D.PESE.P O S解析:由纯粹交替的先换质再换位得,SEP├ SA P├P IS├P O S由包括连续换位的先换质再换位得,SEP├ SA P├P IS├SI P├SOP由纯粹交替的先换位再换质得,SEP├ PES├ PA S├S IP├S O P由包括连续换位的先换位再换质得,SEP├PES├PA S├S IP├PI S├POS 3.以“侵害公民民主权利是伤害罪”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BDA.并非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B.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C.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D.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E.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解析:对于自然语言,“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通常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而“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则往往既可以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又可以理解为“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如果“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那么它也是正确选项;4.下列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形式为有效式的有 ACDEA.S A P├ PE S B.SIP├P OSC.SAP├P OS D.SOP├P O SE.SEP├S IP5.下列各组直言命题中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BDEA.SA P与SOP B.SA P与SIPC.SAP与SEP D.SEP与SO PE.“某S是P”与“某S不是P”五、分析题一下列语句哪些直接表达判断为什么1.祝你学习进步2.请大家回忆一下鲁迅先生的话吧3.一颗出了土的珍珠能不放光吗4.明天会下雨吗5.认识来自实践;答:语句3和5直接表达判断,因为语句3是反问句,语句5是直陈句;语句1和2都是祈使句,4是一般疑问句,都不能直接表达判断;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直言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1.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答:“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等于“所有资本家都是唯利是图的”,它属于全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2.没有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答:“没有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等于“所有人都不是不犯错误的”,它属于全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周延;3.有的金属不是固体;答:该命题属于特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有的劳动产品是商品;答:该命题为特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5.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答:该命题为单称肯定命题,也可以视为全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6.李白不是政治家;答:该命题是单称否定命题,也可以视为全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周延;三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为假,能否断定“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为真和“有些商品没有商标”为真答:“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与“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之间是反对关系;所以,由“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为假,不能断定“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为真;“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与“有些商品没有商标”之间是矛盾关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19d7ac64693daef5ef73d69.png)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 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 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 “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 原意:思想. 言辞. 理性. 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 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 知觉. 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 命题(判断). 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 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 公式. 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 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 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 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 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 阶级性)2. 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 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 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 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 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公元前322): 古希腊著名学者. 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 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第1章 绪论(逻辑学)
![第1章 绪论(逻辑学)](https://img.taocdn.com/s3/m/c16ec0fa7c1cfad6195fa796.png)
• 结论:甲应承担丙、丁的损失。 • 逻辑启示: • (1)针对问题,联系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 (2)结合背景,挖掘条件联系,进行引申思考。 • (3)关注条件的联系(直接或间接)和区别,选择求解方法。
1.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推理能力, 从已知去探求未知; 2.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准确地表达思想和严密地论证思想; 3.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识别能力, 识别谬误,揭露诡辩。
• 推证实例分析--专业应用训练: • 村民甲(18周岁)路过村民乙家门口时,用一块 石头向乙家所养并且卧在乙家门口的狗打去,该 狗立即扑向甲,甲因跑得快未被狗咬,狗咬伤了 甲旁边的行人丙。丙因躲避将路边丁叫卖的西瓜 踩碎三个。丙因治伤支付医疗费80元。丁的三个 西瓜价值36元。 • 问:丙、丁的损失应由谁赔偿?
•
•
• 甲-------乙家的狗--------甲(甲躲避)------丙(受 • (用石头打) • (踩坏) • 伤)------丁的西瓜
•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下述几点认识:
• 1、甲的行为有过错;
• 2、丙的受伤与甲的行为有间接的联系,与狗的行为有直接的联 系。
• 3、丁的西瓜损失与丙有着直接联系,与狗及甲的行为有间接的 联系。
主讲人:贺寿南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词 项 第三章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第四章 直言三段论 第五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第六章 归纳方法和归纳推理 第七章 类比推理 第八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第九章 思维的基本规律 第十章 论证与反驳 第十一章 谬 误
普通逻辑学知识系统 词项
知识
方法
命 题
直言 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逻辑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甚 至连反对学习逻辑的人,也在运用逻辑。 如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父与子》中,有一 个青年医生巴扎罗夫,他是“一个什么都 不承认的虚无主义者”。他反对学习逻辑, 他说:“逻辑对我们有什么用呢?当您肚 子饿的时候,我想,您用不着逻辑帮助您 把一块面包放进嘴里去吧。”其实他的逻 辑无用论也是借助逻辑推导出来的: • 凡不能帮助人把面包放进嘴里的东西都是 无用的/逻辑是不能……/所以逻辑是无用的。
• 刘培育的《逻辑与生活》中说到,“逻辑 是关于正确思维的理论,它必然与人类为 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不 在,无处不在。逻辑是人们言语交往的工 具,是人们求知的方法,是人们理性的支 撑点。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 维素质,就不可能有健全、成熟的理性, 就不可能积极有效地认识世界,也不可能 进行成功的交际。一个没有良好逻辑思维 素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思维的三个基本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和 语言密不可分。
•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不仅能反映一个事物更能反映一类 事物,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抽取出 来,对其加以概括,并得出认识。例如商品。 • 间接性是指思维能通过一些表徵来推断事物,人们不必去 直接的接触某些信息,通过这些规律,便可以成功的揭露 出这些事物的本质。例如,警察在罪犯的犯罪现场,通过 寻找一些罪犯在现场留下的痕迹,就可以在脑中推断出罪 犯在现场作案时的场景。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是,通过病人 描述症状以及通过一些化验就可以得知病人的病情以及感 染的何种病毒。 • 超出感性的认识:以上两种属性使得思维超出了感性的认 识范围。例如人类是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原子核的变 化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寻找其活动的规律,并对相同的规 律加以概括,便可以间接的去理解它。 • 超出现实:例如,发明家可以通过已经存在的物品,通过 新的想象,对其加以改进,从而发明出新的物品。其能否 成功关键取决于思维的推断是否与现实相符。其实,这也 正是人类创造能力的来源。
的《工具论》为代表
论理学 古中国 形名之学 (以墨家的《墨经》 名辩学 为代表) 理则学
因明学
古印度 (以《正理经》为代表)
• 逻辑作为一门科学,主要有两大门类: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人们平常提到 逻辑学时,通常是指形式逻辑。在形 式逻辑中,又可以区分为传统形式逻 辑(简称传统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简 称现代逻辑,以数理逻辑为核心)。因 此传统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构 成逻辑学的三个分支。 • 传统逻辑主要包括以演绎推理为基本 内容的演绎逻辑,也包括以归纳推理 和类比推理为基本内容的逻辑。
所有团员都不是青年 所有这些逻辑形式属于同类的还有
有 的 S 是 P
如:有的人是团员
还有另外一类命题
有 的 S 不 是 P
有的人不是大学生 q
p
如果一个物体摩擦, 那么这个物体生热 如果你能办成这件事,那么我请你吃饭 按照操作定义,得出它们的逻辑形式是
其中替换内容的字母用了小写的p、q等
和语言密不可分 思维是怎样实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呢?马克思说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斯大林说“没有语 言材料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我们似乎 可以对一个只存在于大脑中的观念不赋予明确的 词语,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我们试图与别人 就某个观念进行沟通,语言就不可或缺。语言和 思想的匹配度越高,沟通就越清晰有效。因此, 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存在、 发展,人们在运用概念、做出命题、进行推理的 思维活动中,一刻也离不开语词、语句等语言形 式。因此逻辑在研究思维时,正是通过对语言形 式的分析来实现对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研究的。
2、思维的逻辑形式
• 思维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内容是思维所涉及的事物 对象,即反映什么。形式是内容赖以表达的方式,即你选 择何种方式反映事物。思维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 的基本类型分为概念(青年)、命题(青年要有远大理想) 和推理(所以你们也要有远大理想)。其中,概念是单一 思维形式(思维的细胞)命题和推理是结构性思维形式。 • 思维的逻辑形式也称为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思维形式(主 要指命题和推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组织结构方式。即 概念在命题中的联系方式,概念、命题在推理中的联系方 式。 • 逻辑形式:具有不同内容的思维(命题和推理)所共同具 有的形式或结构。操作定义:用抽象字母代换命题或推理 中的具体内容所得到的东西。
二、逻辑和逻辑学
(一)“逻辑”的含义 “逻辑”名称的由来 “逻辑”这个词是一个音译词,它音译自英语的 logic,源于希腊文的(逻各斯),这个希腊词原来 指言辞、思想、理性、规律等,后来专指研究运 用概念、命题去进行推理或论证的学问。在我国 的古代和近代,人们对以主要研究推理和论证为 对象的学科也给过许多不同的名称,如“名学”、 “辩学”、“名理学”、“理则学”、“论理学” 等。据有关学者考证,“逻辑”这个词在我国最 初是由严复1905年翻译《穆勒名学》时从英文 logic翻译过来的,但他也未加以提倡、推广,而 是选用名学作为译著的名称。到20世纪30—40年 代,“逻辑”译名才逐渐流行开来,并获得通用。
逻辑是智慧的开端,而不是终点。 —伦纳德· 尼莫依
逻辑学
人文学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和性质 •第二节 与方法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一、廓清迷雾,充分认识逻辑学的重要性
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人的思维存在逻辑问题。例如: (1)大学生都很书呆子气。 (2)《明斋小识》古时候有个叫黄学乾的人生长在富贵人家,一 个冬日的早晨,他看见一个乞丐正在发抖,他问手下人: “那人为什么发抖?”手下人说:“因为冷而发抖。”黄反 问道:“发抖就可以不冷了吗?” (3)据报道,随着城市中乞丐的增多,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法规意 欲规范,2003年12月北京市首先出台了关于地铁禁乞的办法 随后上海苏州长沙等地也采取了类似措施,一时间形成了一 场赶乞禁乞的运动。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据说最大的理由是 乞丐玷污了社会形象。 (4)一位市长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四个“围绕”的“项 目战略”,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四句话“围绕资源上项目、 围绕税收上项目、围绕就业上项目、围绕创收上项目”。一 位省报的记者采访这位市长。记者“贵市的什么资源最丰 富?”“土地”“打算上什么项目”“当然是农业了”“农 业是贵市最大的税源吗?农业能解决十几万下岗职工就业问 题吗?农业是贵市创收的亮点吗?”市长把脸一沉“你是哪
如果p那么q
只有耕耘,才有收获 只有p才q 只有发烧,才会患肺炎
要么武松死,要么老虎死 要么p要么q 生存,还是死亡? 这商品品质好,而且价格低
P 且 q 小张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不同类型的命题可组成不同类型的推理
如:
如果一个人患肺炎(p),那么他发烧(q),如果p,那么q 小张不发烧(非q), 非q 所以,他未患肺炎(非p) 所以,非p 要么你交钱(p) ,要么你交命(q) 你交了钱(p) 所以,你不用交命(非q) 要么p,要么q P 所以,非q
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现实的简单 的逻辑方法。 1.思维 • 人的认识活动有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外界的 信息通过感官来接受形成了我们的感觉,但感觉得到的往 往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而不足以 作为判断的依据。然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单凭感觉就做出 判断。来看一个故事: • 一位小姐下夜班走在街上,看见一个男人大张着双臂向她 走来。“流氓”小姐骂道,一脚向那个男人的腹部踢去。 只听“哗啦”一声,那男子无可奈何地叫道“天啊!第三 块玻璃还是没有能拿回家!” •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外部的认识,仅有感 性认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事物进行 全面的、本质的、内部的认识,这就是理性认识,即思维。 简单地说就是动脑筋想问题,规范表达就是:人脑借助于 语言材料,运用概念以作命题和推理的过程,它是对客观 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请分析下面 “逻辑”一词的含义。
不懂逻辑的斯大林说出这样的话便 是自然而然的了——他威胁列宁遗 孀克鲁普斯卡娅说,如果她不停止 对他的“批评”的话,那么党就将 宣布,列宁的妻子不是她。……权 力取消逻辑与缺乏逻辑导致权力绝 对化,两者互为因果。
(三)逻 辑 学 简史 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 逻辑学
“逻辑”一词的四种含义
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例如: 虚构、夸张是文学创作的必要手段,但它不曾离开现实生活的 逻辑。 2.指人类思维的规律、规则。例如: (1)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象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 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 (2)语言逻辑应该以事实逻辑为基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 法官路易斯) 3.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立场或方法。例如: 在这些人看来,清官比贪官还要坏,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4.指研究思维结构形式、思维规律与思维方法的科学。例如: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刻; 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英国培根)
命题的逻辑形式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所有我班学生都是大学生
S
P
所有团员都是青年 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以上四个命题具有不同的内容,但用抽象字母替换其具体 内容后,所得到的结构是:
所 有 S 是 P
类似地,以下命题也具有不同的内容
一切反动派都不是纸老虎 所有我班学生都不是大学生 品
但它们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
下面再举一个生活趣味逻辑的例子: 搬到新家的大学教授来到他的邻居家打招呼。 教授:你好,我是新来的邻居,在大学里教逻辑推论。 邻居:欢迎欢迎,逻辑推论?那是什么? 教授:给你举个例子吧,我看到你后院有个狗屋。 邻居:是的。 教授:由此我可以推出你有一个家。 邻居:没错。 教授:你有一个家这个事实可以让我推出你有一个老婆。 邻居:是的,也没错。 教授:你有一个老婆,推出你是异性恋。 邻居:是的。 教授:这就是逻辑推论。 第二天,邻居来到隔壁的另一位男士家里。 邻居:知道了吗?这儿有来了一位新邻居。而且他有一份有趣的工作。 男士:哦,是吗?什么工作? 邻居:他在大学里教逻辑推论. 男士:什么是逻辑推论呢? 邻居:给你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你家后院有狗屋吗? 男士:没有。 邻居:OK,你是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