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症结分析(作者:马明良)

合集下载

详解2023年《巴以冲突》PPT课件

详解2023年《巴以冲突》PPT课件

PART 04
5 施工现场的各种消防设施要按要求进行设置,并有专人管理; 公司各级领导须将质量方针传达到管理、执行、验证和作业等层次,使公司全体员工正确理解并坚决贯彻执行。 建筑结构复杂程度较大,结构交接位置多, 幕墙收口面积大,现场情况变化大。
工作场所(监理办公室)、设备和工具(包括测量、检测、记录、计算、电脑、照相机等)、软件(监理管理软件、计算机网络、标准、规范)、支持性设施(水、电、煤供应)、通讯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办公和生活设施等。 c. 人力资源部和项管部应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业绩的评价,可随时对有关部门员工进行现场抽查,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及时暂停其工作,安排培训或转岗,使其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l 经工程师确认后执行。因项目经理的原因导致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不符,项目经理无权就改进措施提出追加合同价款。
此次巴以大规模冲突前发生了什么?
装饰结构组合应用:为体现建筑装饰特点,各种不同的装饰结构组合应用与不同的建筑装饰中。选用材料档次高,对于成品与半成品的保护要求高。 发包人收到项目经理验收报告后28天内不组织验收,从第29天起承担工程保管 3 作业层要做到工完料清,未使用完的材料必须堆码整齐,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巴以冲突何以愈演愈烈?
在巴勒斯坦内部
在以色列内部
l B).群体工程中单位工程分期进行施工的,项目经理应按照发包人提供图纸及有关资料的时间,按单位工程编制进度计划,其具体内容双方在专用条款中约定。 1.3项目部负责对建设单位提供财产的保管。 d.货车抵达现场后,采用叉车将货箱逐件卸下,置于现场规范场地。卸货时要确认货物的数量、规格以及是否有运输时造成的破损。有破损则及时与工厂或供应商联系。
巴以冲突何以愈演愈烈?
检查预埋件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采用化学锚栓和膨胀螺栓时应在现场进行抗拉拔试验,经业主及监理认可后方能使用。 l 当承包单位提交最终的工程延期申请表后,应复查工程延期及临时延期情况,并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最终延期审批表; 为验证建设单位提供财产符合合同的规定,满足开展监理服务的需要,并且对建设单位提供财产给予良好的保护,明确验证、保管、维护要求,特制定本程序文件。

巴以冲突症结分析

巴以冲突症结分析

巴以冲突症结分析
马明良
【期刊名称】《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牵扯到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圣城耶路撒冷归属、巴难民回归等诸多棘手的问题;此外还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以色列当局的逆向思维;二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需要;三是阿拉伯世界自身的弱点.
【总页数】5页(P117-121)
【作者】马明良
【作者单位】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0-053
【相关文献】
1.巴以冲突:理论构建与前瞻分析 [J], 王京烈
2.巴以冲突的层面分析 [J], 王利文
3.巴以冲突中巴方弱势地位分析 [J], 刘辉
4.巴以冲突的历史起源和问题症结 [J], 王健
5.欧盟在未来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析 [J], 汪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巴以冲突的调查报告

关于巴以冲突的调查报告

巴以冲突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和政治问题,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领土争端、宗教信仰、民族冲突、经济利益等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当前局势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巴以冲突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一、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巴以冲突源于历史、宗教和领土争端等多个因素。

自1948年以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张关系和冲突。

巴勒斯坦人寻求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国家,而以色列则寻求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边界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紧张关系逐渐升级为全面战争和持续的冲突。

二、当前巴以冲突的局势目前,巴以冲突仍在持续,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以色列继续在其南部边境地区部署军队,以应对可能的袭击。

同时,巴勒斯坦人也在加沙地带和其他地区发动了一系列袭击,试图破坏以色列的安全。

三、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巴以冲突,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双方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和争端。

国际社会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其次,双方应该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以色列应该尊重巴勒斯坦人在其领土上的权利,巴勒斯坦人也应该尊重以色列的安全需求。

此外,双方应该寻求经济合作和发展机会,以减轻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减少社会和政治紧张局势。

最后,国际社会应该加强监督和制裁措施,以确保各方遵守国际法和人权标准。

对于任何违反国际法和人权的行为,应该采取适当的制裁措施,以确保各方承担其责任并采取纠正措施。

四、结论巴以冲突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和政治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

通过对话和协商、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寻求经济合作和发展机会以及加强国际社会的监督和制裁措施,我们可以为解决巴以冲突做出贡献。

希望双方能够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寻求和平解决方案,并共同致力于建立一个稳定、和平的地区。

最全面的巴以冲突局势分析

最全面的巴以冲突局势分析

最全面的巴以冲突局势分析冲突的直接导火索:美国与沙特达成协议,推进沙特以色列两国按照“一国方案”关系正常化,也就是外交上承认以色列,而这意味着巴勒斯坦将实质上成为以色列附庸。

冲突发起者:1、哈马斯2、背后支持哈马斯的未知“神秘大国”,提供军火等冲突地带: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聚集地之一,另外一个聚集地是约旦河西岸)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欧盟、美国、印度、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乌克兰、塞尔维亚、、格鲁吉亚等国。

支持巴勒斯坦的国家:伊拉克、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阿富汗、卡塔尔、科威特、也门等国。

中立国家:埃及、俄罗斯、沙特、马耳他、土耳其、巴西、约旦、等国。

两国人口数量:巴勒斯坦总人口1350万,不在国土的难民820万,剩下的530万分布在加沙200万,约旦河西岸310万。

以色列总人口966万(截至2022年底),其中犹太人711万,占比73.6%,阿拉伯人204万,占比21.1%,其他人口51万。

以色列部队数量:国防军,16.8W,预备役,40.8W,总数 57.6W巴勒斯坦部队数量:1、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约4W人,活动范围约旦河西岸,在前30多年的斗争中遭到严重打击,90年代达成和平协议。

世俗派。

背后势力,逊尼派的沙特、埃及。

2、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约1W4000人,活动范围加沙地带,80年代从法塔赫中分离,继承法塔赫的战斗意志。

激进派。

背后势力,什叶派的伊朗。

其他,杰哈德等武装组织,约6000-1W人,散布民间。

以色列内部派系:1、宗教左派,哈瑞迪犹太人,128W人,巨能生,数量急剧膨胀,每12年翻一倍。

不工作、不纳税、不服兵役,由世俗派供养。

拒绝世俗化。

由于一人一票的投票制度,哈瑞迪犹太人话语权越来越高。

2、世俗犹太人,分为右派利库德集团和极右派前进党,奉行锡安主义也就是犹太复国主义,不到600W人。

坚持一国方案,反对巴勒斯坦在这个区域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巴以冲突的根源分析解析

巴以冲突的根源分析解析

belligerent adj. characteristic of an enemy or one eager to fight eg: The boys found it hard to get along with Tom, because he always said some very belligerent things. subordinate n. an assistant subject to the authority or control of another v. make subordinate, dependent, or subservient eg: He subordinated his wishes to the general good of the group.
articulate: expressing yourself easily or characterized by clear expressive language eg: I'm a little deaf, please articulate your words carefully.
consolidate: make firm or secure; strengthen; unite into one eg: The two companies consolidated last year.
While his visit was certainly the triggering event, this particular insult might well have been dismissed as another cynical political maneuver by Sharon were it not for what preceded it: thirty-three years of belligerent occupation during which Palestinian interests were subordinated by military force to Israel’s territorial ambitions, and seven years of peace negotiations that delivered neither freedom nor opportunity to the Palestinian people. trigger n. lever that activates the firing mechanism of a gun; v. put in motion or move to act dismiss v. bar from attention or consideration eg: She was dismissed as a dreamer.

巴以冲突症结分析(作者:马明良)

巴以冲突症结分析(作者:马明良)

(作者:马明良教授)每当我们翻翻报纸或打开电视关注国际新闻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几乎天天出现,似乎成了一条永恒的新闻,即巴勒斯坦问题:一方开着飞机、坦克,狂轰滥炸,横冲直撞,一方不是举着标语游行示威,就是向对方坦克投掷石块,偶有所谓“自杀性爆炸事件”发生——面对强敌,巴人青年身怀炸弹与对方以死相拼,同归于尽。

这就是巴以冲突的一幅典型场景。

为了解决巴以冲突,国际社会出台了谁也数不清的方案,包括美国等四方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都无济于事,问题依旧,冲突不断。

有人说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政策是冲突的根源,也有人说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抵抗活动是冲突的真正内因,还有人说美国扶以抑阿的中东政策才是问题久拖不决的深层原因。

那末,人们不禁要问:巴勒斯坦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巴以流血冲突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笔者观察中东问题多年,想就此换一种视角谈谈个人的浅见,并由此看看中国穆斯林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一、巴勒斯坦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巴勒斯坦问题源于犹太复国主义,而犹太复国主义源于犹太民族的特殊历史。

公元前1800年(距今约4000年)前,犹太人在其首领、古代先知伊布拉欣(亚伯拉罕)的率领下从两河流域移居巴勒斯坦。

后因天灾等原因前往埃及生活。

先知穆萨(摩西)由于不堪忍受埃及法老的迫害,率领族人(犹太人)过红海经西奈半岛回巴勒斯坦。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先知达吾德(大卫)和苏莱曼(所罗门)当国王的时代是该王国最辉煌的时期。

然而,到了公元前586年,两河流域新崛起的新巴比伦帝国灭了犹太王国,并将数万名犹太人押回巴比伦城,史称“巴比伦之囚”,开始了犹太人第一次大离散的时代。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横扫亚非欧,迫使犹太人背井离乡,流落到南欧、北非和中亚各地,这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残酷迫害并镇压犹太起义者,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巴勒斯坦,从此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的生存历史,开始了第三次大流散时代。

巴以冲突分析

巴以冲突分析

巴以冲突升级:导火索与复杂根源的剖析近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再次升级,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场冲突似乎突如其来,但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本文将探讨这次冲突的导火索及背后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地区和世界局势的影响。

一、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巴以冲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家园。

此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加剧。

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引发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和抵抗。

自此以后,巴以冲突断断续续,给地区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影响。

二、冲突的导火索这次巴以冲突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几个月前。

当时,以色列政府计划在耶路撒冷扩建犹太人定居点,这一举动遭到了巴勒斯坦人的强烈反对。

随后,以色列在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附近修建隔离墙,使得巴勒斯坦人无法进入该地区。

这一举措引发了巴勒斯坦民众的不满和抗议,成为了冲突的导火索。

三、冲突的起因这次冲突的起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历史遗留问题:巴以之间的土地纠纷、宗教冲突等问题的积累导致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加剧。

2.政治因素:以色列政府希望通过扩建犹太人定居点来巩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而巴勒斯坦人则认为这是对其领土主权的侵犯。

此外,双方在政治体制、民族认同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外部势力干预也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原因3.经济因素:巴勒斯坦经济发展滞后,失业率较高,而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大部分资源和经济,导致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水平低下。

这种经济不平衡是导致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冲突事件经过自冲突爆发以来,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

以下是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经过:1.当地时间2023年5月17日,以色列国防军进入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附近地区进行清理行动,试图清除巴勒斯坦人设置的障碍物和路障。

这一行动引发了巴勒斯坦民众的强烈抗议和示威游行。

2.同日,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多枚火箭弹,试图对以色列进行打击报复。

人道主义危机巴以冲突中的人道主义问题解析

人道主义危机巴以冲突中的人道主义问题解析

人道主义危机巴以冲突中的人道主义问题解析人道主义在巴以冲突中的问题在巴以冲突中,人道主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人民面临着失去家园、生活条件恶化以及人道主义危机等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巴以冲突中的人道主义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巴以冲突对巴勒斯坦人民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巴以冲突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在这个过程中,巴勒斯坦人民遭受了多种形式的人道主义危机。

首先,很多巴勒斯坦人失去了家园,在冲突中无家可归。

其次,由于冲突带来的恐惧和破坏,巴勒斯坦的基础设施遭受了严重损失,例如供水、供电和医疗等领域。

此外,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贫困加剧也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人道主义压力。

二、巴以冲突中的战争罪行与人权侵犯在巴以冲突中,双方都曾经采取过极端手段,导致了一系列战争罪行和人权侵犯。

以色列方面涉嫌使用过度武力,直接导致大量巴勒斯坦平民伤亡。

同时,以军方对巴勒斯坦人民进行封锁和限制,严重侵犯了他们的人权。

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巴勒斯坦人民的人道主义状况。

三、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人道主义问题的回应国际社会对巴以冲突中的人道主义问题给予了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向巴勒斯坦提供了紧急救助和人道援助。

联合国也多次呼吁各方保护平民人权,减轻人道主义压力。

然而,目前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因此人道主义问题仍然存在。

四、解决巴勒斯坦人道主义问题的途径解决巴以冲突中的人道主义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各方应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避免使用过度武力导致平民伤亡。

同时,国际社会应加大对巴勒斯坦的援助力度,帮助其重建基础设施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此外,各方还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合作和发展,减轻贫困和失业问题,从而改善人道主义状况。

五、巴以冲突中的人道主义问题的深层原因巴以冲突中的人道主义问题的深层原因也值得关注。

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人民的权益未得到充分保护,导致他们面临种种困境。

因此,解决人道主义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推动公正和持久的解决方案,实现巴以双方的和平共处。

巴以冲突的根源与出路马克思主义视角的分析

巴以冲突的根源与出路马克思主义视角的分析

巴以冲突的根源与出路:马克思主义视角的分析巴以冲突源远流长,两国互掷战火已有多个世纪。

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悲剧的根源在于复杂的阶级矛盾与殖民迫害叠加所造成的恶果。

要彻底解决冲突,必须正视其根源,而非仅仅把问题简单化。

一、巴以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每一个社会都存在着阶级分化,统治阶级将会利用各种手段维护自身权力和利益。

巴以社会也不例外。

在各自国内,存在着强烈的阶级对比。

一小部分上层贵族垄断了绝大部分资源,却将战争灾难的重担强加于普通老百姓头上。

无论是贫富悬殊、民生艰辛还是战乱频仍,背后都有着阶级矛盾的影子。

具体来说,以色列的统治集团长期依靠向美国献媚和军事打击来巩固权力,却不关心普通百姓的死活。

同时,巴勒斯坦的精英分子也热衷于利用民族主义来获取支持,把对内的不满外部化到以色列身上。

在双方精英制造仇恨的同时,可怜的普通人成为真正的受害者。

他们不得不承受战争带来的创伤、痛苦与不安。

最直观的来说,在巴以两国,统治阶级和普通民众之间的矛盾对比尤为强烈。

以色列的统治集团中,有些是资本家,控制了银行、高新技术等领域,靠与美国的联盟获得利润。

还有些是政客,为了选票不择手段,动辄以战争来迎合民族主义情绪。

他们生活奢靡,却将战争灾难的痛苦留给普通人承受。

许多以色列年轻人不得不加入军队,随时准备战斗,却得不到应有的医疗及生活保障。

在巴勒斯坦方面,一些宗教极端分子靠散布仇恨思想获得支持,却不关心人民疾苦。

腐败问题也普遍存在,一些官员侵吞援助资金。

而广大百姓生活艰难,水电供应不足,经济机会渺茫。

失业率居高不下,青年人前景黯淡。

这种强烈的对比充分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虚伪、狭隘与无能。

他们既无法保障民生,也无法推动和平,更不具备超越谎言与仇恨的视野。

广大民众的利益被严重牺牲,但是他们缺乏力量改变现状。

普通人才是这场冲突的无辜受害者,他们值得更好的生活。

二、外部殖民势力的渗透与操纵巴以地区的阶级矛盾之所以会如此激化,与外部殖民主义势力的长期操控也有很大关系。

解决巴以冲突的难点及其相关思考

解决巴以冲突的难点及其相关思考

解决巴以冲突的难点及其相关思考解决巴以冲突的难点及其相关思考一、引言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解决巴以冲突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诸多难点,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对解决巴以冲突的难点及其相关思考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二、巴以冲突的复杂性1.历史渊源解决巴以冲突必须要全面了解其历史渊源。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宗教、文化和领土等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分歧。

了解历史,对于寻求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2.宗教和领土问题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在于宗教和领土。

犹太人和穆斯林对同一块土地有着不同的信仰和认知,这导致了两个民族之间的难以调和的矛盾。

3.外部势力的介入巴以冲突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的大量干预和影响,这加大了解决难度。

各方利益的交织与重叠,使得协商解决方案更加困难。

三、解决难点的思考1. 和平谈判的重要性和平谈判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必由之路。

各方必须通过平等和充分的谈判,寻求最终的解决方案。

在谈判中,需要保持理智和冷静,共同寻求最大公约数。

2. 国际社会的斡旋和引导国际社会在解决巴以冲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美国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应该积极斡旋,为双方提供平台和桥梁,推动巴以双方就和解问题进行对话。

3. 调整国际社会对于中东地区的态度和政策国际社会对于中东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刻板印象和政策思维,这使得很多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对中东地区的政策和态度,为解决巴以冲突创造有利条件。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巴以冲突中,双方应该坚持对话解决问题的原则,寻求和平共处的最佳途径。

双方需要平等对待、相互尊重,以谈判解决矛盾,达成共识。

国际社会应该在中东地区问题上起到应有的作用,积极引导各方沟通,促进和平解决巴以冲突。

五、结尾解决巴以冲突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认真总结历史教训,全面思考问题的根源,善于借鉴国际成功案例,合理规划解决方案。

通过合作和努力,相信巴以冲突的难题最终能够迎刃而解。

对巴以冲突的分析

对巴以冲突的分析

对巴以冲突的分析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

而巴勒斯坦地区不断的武装冲突却一直充当着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主旋律下的插曲。

巴以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有宗教的、民族及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的因素。

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

由此看出巴以问题的焦点集中在领土主权、民族、宗教以及大国势力干涉四个方面。

一、领土主权问题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在国际法上是指国家有独立自主的处理内外事务的权利。

主权是一个国家所固有的,并非外界所赋予。

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对内的最高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领土外的本国人享有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二是对外的独立权,即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是自主的和平的。

以色列于1 9 4 8年5月14 日宣布独立建立起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

其为避免他国给本国的主权带来“威胁”多次对邻国进行“自保”。

1967 年6月5日早晨 7时45 分以色列以“保护国家主权安全”为名出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机场进行侵略袭击。

《联合国宪章》规定国家行使自保权应以遭到武力攻击为条件,不得对他国造成威胁,更不得以自卫为名,行侵略之实。

宪章的这项规定准确的给这次战争定性,同时从国际法其他规定来看这种做法显然有违“主权平等原则”,“禁止以武力相威胁原则”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以色列的这种做法严重威胁到中东地区国家的主权安全。

包含在国家主权的对内最高权中的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享有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利,包含所有权和管辖权两方面的内容。

领土主权问题是巴以问题持续至今的根本原因,以色列的“领土”多以征服他国的方式取得。

按现代国际法的观点,领土的取得和变更必须符合国家主权原则和民族自决原则才是合法的。

以色列这种以侵占、武力征服的方式取得国家领土是侵占他国领土进而行使领土主权排他性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他国的领土主权。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

一巴以冲突的原因,前景和启示1 原因就我个人的理解,认为巴以冲突的原因从开始的民族/文化冲突为主(窝里斗)逐渐变为资源争夺战(真正意义上的两国之战).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文化的不认同,战争的遗留问题,美国等大国的政策态度是巴以冲突的主要原因.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

以色列建国的过程,从法律上基本上是符合国际法的。

合法而不合情理,终于导致几十年的冲突。

而且冲突一直被西方大国、苏联、一些阿拉伯国家当权者所利用,更趋复杂化。

其本质在于双方对领土的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争夺,而不仅仅是民族、宗教领域存在的先天冲突。

两个民族之间所积淀的恩怨太深太重,只有巴以领导人之间的和平共识变为两个民族之间的和平共识,中东和平才会真正实现。

冲突宗教化、极端化,增加了解决冲突的难度2 前景和启示1、发展才是真理!很多国家呼吁巴以双方保持克制,停火再谈!我们看到是什么?是以色列在海陆空全方位的打击加沙,而哈马斯仅仅是一天发几枚火箭弹?停火?谁停火?印证的是小平说的一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为了国家的利益,肯定是要牺牲弱者!2、2009年必将是冲突与摩擦不断的一年!从巴以冲突是一场年尾到年头的冲突,应该是完全不对称的战争或者是侵略!3、内耗是一个民族的致命要害!以色列之所以能够海陆空全面打击哈马斯,这得与其说是得益与其强大的国家经济、军事实力,以及幕后老板的支持,不如说是得益犹太民族的特性!看看,巴勒斯坦,甚至是阿拉伯世界,谁不是个内耗专家?一个长年内耗的民族如何能抵挡爱国心强烈、向心力强、凝聚力的以色列?一个区区675多万人口,土地多为荒漠,十分贫瘠,严重缺水的小国,能够短短半个世纪,能大量出口欧洲国家;信息、通讯、电子、化工、生物技术、医疗设备、精细加工不但达到国际水平,在一些高科技领域还跃居世界领先地位;武器出口已居世界第五位。

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二如何发展中美关系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中美关系的特点,有利于把握中美关系的全局及其走势,既不消极悲观也不盲目乐观,从而理智地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以造福于两国和两国人民。

巴以冲突:理论构建与前瞻分析

巴以冲突:理论构建与前瞻分析

文章编号:1004-5104(2006)01-0008-07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巴以冲突:理论构建与前瞻分析王京烈内容提要巴勒斯坦问题的理论框架由4个理论支点构成:1、巴勒斯坦问题的性质,即巴勒斯坦民族运动是20世纪席卷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部分,具有正义性与合理性;2、阿以冲突的历史分期,即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全面对抗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政治解决阶段;3、阿、以在矛盾冲突中的角色和作用,目前以色列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导冲突的发展进程;4、有关巴以冲突重大制约要素的分析。

可以肯定的是,巴勒斯坦问题必须解决,以色列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只是时间问题。

而以色列政府能否改变其扩张主义政策成为解决冲突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巴以冲突;全面对抗;战略相持;政治解决作者简介王京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07)。

Abstract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has been continuing more than half century, also I have been engaging in the studies about three decades. Now I could say, the system of theories on Arab-Israeli conflict had set up during long time of studies. The frame of theory on analyzing Palestine issue consist of four basic parts: 1.On nature of Palestine issue, namely Palestinian national movement with just and right is a part of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swept whole globe in 20 century.2.Defining phases of Arab-Israeli conflict that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rategic phases: A) phase of all-roundconfrontation, B) phase of strategic stalemate, C) phase of political solution. 3.The role and effect of Arab countries and Israel in the conflict, Israel is superior side of contradictions dominating evolution of conflict and particularly in Palestine issue. 4.Analyzing relating factors of conflict, such as UN resolutions or international law, leadership or government, major means of confrontation, military, diplomacy 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conomy and public will. Israel still cannot occupy Palestinian territory forever. Israel’s illegal occupation will only lead to more violent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 sides. It is a time issue that Israel recognizes Palestine State. The peace could come soon if Israeli government changed its policy of expansionism.Key Words Palestine-Israeli Conflict; All-round Confrontation; Strategic Stalemate; Political Solution2005年8月中旬随着以色列开始从加沙撤出,一些媒体又一次喊出,“中东迎来了和平的新曙光”。

深度解析巴以冲突的人道危机与难民问题

深度解析巴以冲突的人道危机与难民问题

深度解析巴以冲突的人道危机与难民问题巴以冲突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给该地区的人道危机和难民问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巴以冲突是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争议和对立。

这场冲突始于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当时许多巴勒斯坦人被迫离开家园,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难民流离失所。

二、人道危机的影响巴以冲突导致了人道危机的爆发,对当地的居民和难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困扰。

以下是该危机的主要影响:1. 生活条件恶化:冲突导致了供水、食品和基础设施的破坏,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恶劣。

居民们不得不面临缺乏医疗设施和教育资源的问题。

2. 人权侵犯:冲突导致了大量的人权侵犯,包括暴力行为、强行驱逐和非法拘留等。

许多人在冲突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和自由。

3. 心理创伤:长期的冲突让人们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无辜的平民不仅身陷战乱之中,还要承受家庭成员丧失、分离和恐惧等不可磨灭的伤痛。

三、难民问题的挑战巴以冲突造成了许多巴勒斯坦难民,他们被迫离开家园,寻求安全和庇护。

难民问题带来了以下挑战:1. 安置问题:许多巴勒斯坦难民没有固定的住所,不得不生活在拥挤不堪的难民营中。

这给当地政府和相关组织带来了巨大的安置压力。

2. 教育问题:难民需要接受适当的教育,但在难民营中提供教育资源是一项巨大而困难的挑战。

许多难民儿童无法获得正常的教育机会。

3. 经济问题:难民的到来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负担。

当地政府需要提供援助和就业机会,以帮助难民重建生活。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巴以冲突带来的人道危机和难民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可能的解决方案:1. 和平谈判:各方应该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冲突,找到公正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需要在保障以色列国家安全的同时,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权益和尊严。

2. 国际援助:国际社会应该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帮助解决人道危机和难民问题。

这包括为难民提供紧急救援、改善生活条件和提供教育机会。

巴以冲突边境安全与人道主义危机的平衡

巴以冲突边境安全与人道主义危机的平衡

巴以冲突边境安全与人道主义危机的平衡巴以冲突:边境安全与人道主义危机的平衡近年来,巴以冲突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场冲突涉及到边境安全和人道主义危机两个方面,而寻找二者的平衡成为了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巴以冲突中边境安全和人道主义危机之间的平衡问题。

一、边境安全:巴以冲突的首要问题巴以冲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双方在领土争端、安全问题等方面的分歧不断加剧。

对于以色列而言,确保边境的安全是其首要任务,这也是以色列不断采取军事行动和加强边境防御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些举措往往引发激烈的反抗和冲突,给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困扰。

二、人道主义危机:巴勒斯坦居民的苦难长期以来,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经历了贫困、失业、基础设施薄弱等种种困境。

以色列的安全措施限制了穆斯林信徒前往耶路撒冷参加宗教活动,难以满足他们的宗教需求。

同时,战争和冲突也导致了大量无家可归的人,人道援助成为了巴勒斯坦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找寻平衡:寻求解决巴以冲突的途径巴以冲突的解决需要寻找边境安全和人道主义危机的平衡。

首先,国际社会应调解双方的分歧,推动和平谈判,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其次,以色列可以通过改善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途径,减轻人道主义危机对巴勒斯坦居民的影响。

同时,也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共同协助巴勒斯坦地区重建和发展。

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面对巴以冲突解决巴以冲突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和努力。

各相关国家应本着公正、中立的原则,加强对巴以冲突的调解和推动。

国际组织应加大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援助力度,提供人道主义救援和发展支持。

另外,各方也应共同努力达成长期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方案,以实现边境安全和人道主义关切的平衡。

总结:巴以冲突的边境安全和人道主义危机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

为了实现双方的平衡,需要通过国际社会的调解、以色列改善巴勒斯坦地区的生活条件、加强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

巴以冲突的历史症结——原创(研一期末公共任选课结业论文)

巴以冲突的历史症结——原创(研一期末公共任选课结业论文)

巴以冲突的历史症结摘要:本文以世界重要热点问题之一的巴以冲突为选题,从政治学角度,通过对巴以冲突的历史沿袭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得出关于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关系本质的相关结论,并以史为鉴,为国际关系的处理提供历史参考。

关键词:巴以冲突,历史。

一条约旦河,隔开了两个族群,血的历史演绎着人类的悲欢离合,万千生灵离乡背井,又有万千生灵惨遭屠戮,新仇加旧恨,矛盾此起彼伏却从未间断,这就是近百年来世人目光集聚的地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地区冲突。

据法新社报道,以色列人权组织B'Tselem在2009年的报告中称,1989年到2009年间,巴以冲突已造成8900人死亡。

在以色列境内及占领区,7398名巴勒斯坦人被杀害,其中包括1537名未成年人。

而巴勒斯坦人则杀死了1483名以色列人,其中包括139名少年儿童。

在以色列遇难人员中,有488人是军警人员,其余995人是在以色列境内与占领区冲突中丧生的平民。

这份报告还显示,有335名巴勒斯坦人未经法庭审判,就被以色列的军令关进大牢。

这个数字在1989年达到峰值,为1794人。

报告还称,以色列当局在过去20年中,摧毁了4300栋巴勒斯坦人的住宅。

除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外的大规模人员伤亡之外,这些数字无疑让人们震惊,到底是什么让一轮又一轮的冲突此起彼伏,让巴勒斯坦地区成为“地球上流血的伤口”?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迦南”的矛盾从人类进入文明史以来便从未间断,而要系统的分析是什么让居于世界重要战略位置的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相互仇视并不断爆发严重冲突,我们应该把焦点集中以下问题上来: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巴勒斯坦难民回归问题,耶路撒冷归属问题、巴以边界划定问题以及他国利益干涉——“刀俎鱼肉”的后果等问题。

一、古迦南的历史轨迹古迦南地区,延续至今便是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地区,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

巴以冲突的简要分析

巴以冲突的简要分析

总旨:①希望和平②必要时我们会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而战③表达再次呼吁和平的心声。

伊朗对巴以冲突的利益谋求:加沙只是弹丸之地巴勒斯坦地区的一个小地方,哈马斯也只不过是在前台跳舞的小角色,以色列所要大动干戈的也只不过是一个非政府武装。

一切的一切还要深入分析才能看清实质。

众所周之,阿拉伯世界可以按照对美国关系的亲疏分成两派:亲美的阿拉伯它包括埃及、沙特、约旦等;反美的阿拉伯它包括伊朗、叙利亚、真主党和哈马斯等(伊拉克以前坚定的站在这一阵营中,如今已经惨遭疼杀)。

近几年随着石油价格的一路高涨,伊朗实力大增,内贾德上台后,奉行着对抗美国、谋取阿拉伯世界霸权的政策。

随着阿拉伯世界的强者、两伊之一的伊拉克倒台,伊朗在半岛地区更加肆无忌惮。

看一看这一地区的伊朗的势力范围我们经清楚了:A 沙特东部省,叶什派人口众多且盛产石油,伊朗的影响越来越大B 对伊拉克趁虚而入,施加影响C 援助真主党,控制黎巴嫩D 叙利亚关系密切E 哈马斯的幕后支持者通过这些地区,伊朗选择了与美国关系密切的以色列为突破口。

一方面,利用阿拉伯人普遍的反美情绪,打掉这个美国的桥头堡。

另一方面可以排挤阿拉伯传统强国埃及、沙特在这一地区的势力,谋取阿拉伯霸权。

伊朗的动态:伊朗红新月会7日发表声明说,将向加沙地带派出3艘人道主义救援船,其中的两艘将于本周内启程。

此外,一架载有30吨医疗用品的飞机正准备飞往埃及,随后将择机前往加沙地带。

伊朗红新月会负责人表示,这3艘救援船将分别运送救援物资、工作人员和一个移动手术室,其中移动手术室将配有医生、护士和多种医疗设施,可提供急诊服务。

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伊朗人正在应征志愿者,希望搭乘救援船前往加沙。

有报道说,救援船上的物资也可能通过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进入加沙。

另据伊朗迈赫尔通讯社6日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伊朗革命卫队的代表什拉兹表示,“向被压迫的加沙民众输送人道主义物资是和平和自由的行动”,伊斯兰革命卫队受命于最高领袖,如果最高领袖发布护航命令,革命卫队海军“将动员一切力量为援助加沙的船只提供安全保护”。

巴以冲突中的分歧与内部斗争

巴以冲突中的分歧与内部斗争

巴以冲突中的分歧与内部斗争在巴以冲突中的分歧与内部斗争巴以冲突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这场长期的冲突涉及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地区争端,起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然而,这场冲突的复杂性不仅仅是双方之间的矛盾,更存在于双方内部的斗争和分歧之中。

本文将探讨巴以冲突中的分歧与内部斗争,并分析其对冲突解决的影响。

巴勒斯坦内部的分歧与斗争是巴以冲突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巴勒斯坦地区有着众多的政治派别和组织,由此带来了不同的利益和观点。

最显著的分歧之一是哈馬斯和法塔赫两个主要的政治组织之间的冲突。

哈馬斯是一个以武装斗争为手段的伊斯兰组织,而法塔赫则是一个主张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冲突的组织。

这两个组织之间的竞争与矛盾不仅使巴勒斯坦内部陷入动荡,还对与以色列的和谈和和平解决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巴勒斯坦内部还存在着地区内外的强权斗争。

加沙地带与西岸地区之间的分裂是巴勒斯坦国家建设中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

巴以冲突中的分歧与内部斗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加沙地带与西岸地区之间的分隔与对立。

这种分裂不仅加深了巴勒斯坦内部的分歧,同时也削弱了他们同以色列政府对话和谈判的立场。

在以色列一方,内部的分歧也对巴以冲突的解决产生了负面影响。

以色列的政治局势动荡,常常因不同政党的分歧而导致政治僵局,这使得制定和执行与巴以冲突解决相关的决策变得困难。

内政斗争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了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在以色列社会中蓬勃发展。

这种内部的分歧与斗争进一步加剧了巴以冲突的复杂性,并且使冲突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巴以冲突中的分歧与内部斗争并非不能被解决。

关键在于各方能否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机制,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首先,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应通过对话和协商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战略,以加强与以色列政府谈判的立场。

同时,以色列政治主体也应通过建立经济、文化和人道援助等领域的合作,减少内部的分歧,从而寻求巴以冲突的解决途径。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在巴以冲突的解决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三段历史的回顾!

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三段历史的回顾!

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三段历史的回顾!这一波巴以冲突进入第三天,今天稍微讨论点有深度的问题。

主要讨论了一下巴勒斯坦整个地区的一个历史。

采用倒叙主要有三个阶段。

(1)1947 年联合国决议以及长久的冲突(2)1917-1947 英国托管(3)1517-1917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也被称为1947年的分割计划,旨在解决当时的巴勒斯坦问题。

该决议提议将巴勒斯坦分为三个独立的区域:一个犹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家,以及一个由联合国国际控制的特殊区域,包括耶路撒冷。

下面是该决议的主要内容的总结:1)领土分割:将巴勒斯坦领土分为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各自拥有独立的领土。

犹太国家:占据了约56.47%的巴勒斯坦领土(不包括耶路撒冷),拥有498,000名犹太人和325,000名阿拉伯人的居住。

阿拉伯国家:占据了约43.53%的巴勒斯坦领土,拥有807,000名阿拉伯人和10,000名犹太人的居住。

2)国际化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将成为国际化的城市,由联合国直接管辖,以保护该地区的宗教和历史遗产。

该区域的人口包括100,000名犹太人和105,000名阿拉伯人3)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两个新国家应保障所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民主原则,不分种族、宗教或性别。

4)经济联盟:建议成立一个经济联盟以协调两国之间的关税和贸易政策,以及其他经济事务。

5)成立独立国家:在撤离英国军队后,两个新国家应立即宣布独立。

6)联合国援助:联合国应为此分割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可能的军事援助,以确保平稳过渡。

这个决议是在1947年11月29日通过的,但由于各方的反对和冲突,该计划未能实现,导致了随后几十年的冲突和紧张局势。

此计划未能执行的主要原因包括:1)地区反对:计划受到了区域内外的广泛反对,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他们拒绝接受这个划分计划。

2)战争和冲突:1948年,以色列独立宣言后,该地区爆发了战争,称为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或被称为独立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马明良教授)每当我们翻翻报纸或打开电视关注国际新闻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几乎天天出现,似乎成了一条永恒的新闻,即巴勒斯坦问题:一方开着飞机、坦克,狂轰滥炸,横冲直撞,一方不是举着标语游行示威,就是向对方坦克投掷石块,偶有所谓“自杀性爆炸事件”发生——面对强敌,巴人青年身怀炸弹与对方以死相拼,同归于尽。

这就是巴以冲突的一幅典型场景。

为了解决巴以冲突,国际社会出台了谁也数不清的方案,包括美国等四方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都无济于事,问题依旧,冲突不断。

有人说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政策是冲突的根源,也有人说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抵抗活动是冲突的真正内因,还有人说美国扶以抑阿的中东政策才是问题久拖不决的深层原因。

那末,人们不禁要问:巴勒斯坦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巴以流血冲突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笔者观察中东问题多年,想就此换一种视角谈谈个人的浅见,并由此看看中国穆斯林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一、巴勒斯坦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巴勒斯坦问题源于犹太复国主义,而犹太复国主义源于犹太民族的特殊历史。

公元前1800年(距今约4000年)前,犹太人在其首领、古代先知伊布拉欣(亚伯拉罕)的率领下从两河流域移居巴勒斯坦。

后因天灾等原因前往埃及生活。

先知穆萨(摩西)由于不堪忍受埃及法老的迫害,率领族人(犹太人)过红海经西奈半岛回巴勒斯坦。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先知达吾德(大卫)和苏莱曼(所罗门)当国王的时代是该王国最辉煌的时期。

然而,到了公元前586年,两河流域新崛起的新巴比伦帝国灭了犹太王国,并将数万名犹太人押回巴比伦城,史称“巴比伦之囚”,开始了犹太人第一次大离散的时代。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横扫亚非欧,迫使犹太人背井离乡,流落到南欧、北非和中亚各地,这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残酷迫害并镇压犹太起义者,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巴勒斯坦,从此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的生存历史,开始了第三次大流散时代。

伊斯兰教兴起,先知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

公元638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与守护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大主教进行谈判,从此整个巴勒斯坦归穆斯林国家管辖,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受到保护。

这种状态一直延续了1000多年(十字军东征时除外)。

自巴勒斯坦成为穆斯林国家的一部分以后,陆续迁入的阿拉伯人与当地的土著人(迦南人、腓力斯人)和后来迁入的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互相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人。

1000多年来,巴勒斯坦人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他们成了这块土地上的主体民族,而犹太人由于多次的大流散,其民族主体与这块土地失去联系,留在这里的犹太人所剩无几(如公元1170年左右,只有1400多名)。

到了中世纪中期,犹太人已成为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波兰等欧洲国家的重要少数民族。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即20世纪初)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共有1300万。

生活在奥斯曼哈里发帝国(公元15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初)境内的犹太人和生活在西方的犹太人的境遇大不一样。

在奥斯曼帝国,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生命财产得到保护。

而在西方基督教国家,犹太教被视为异端邪说,犹太教徒被当作祸水。

129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下令将所有的犹太人逐出英国;在此前后,法国三次驱逐犹太人。

1492年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把不愿改宗的20多万犹太人全部驱逐出境。

此前约100年,约有7万犹太人被迫害致死。

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慷慨地接纳了大批被西方各国驱逐而又无家可归的犹太人。

被西方世界迫害、驱逐的悲惨遭遇促使一些犹太人思考其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出路,而沙俄的排犹运动成了犹太复国主义产生的催化剂。

1881年,俄国犹太医生利奥.平斯克写了一本名为《自我解放》的小册子,指出,犹太人的出路只有一条:复国。

受其影响,产生了第一批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圣山热者”和“比路”。

1896年,匈亚利犹太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出版了《犹太国》一书,指出犹太人必须集体出走到一个犹太人自己的国度。

第二年,他在瑞士的巴塞尔组织了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通过了纲领:“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所保障的家园”。

单凭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回到几千年前的故土建立国家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先后得到英、美等大国的支持。

英国曾经是“日不落帝国”,而美国是后起的超级大国,这两个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都想称霸世界,都想控制拥有重要战略资源和具有战略地位的中东伊斯兰世界,而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则是实现这一战略意图的最佳途径。

1917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并建立犹太国家。

在英国对巴勒斯进行所谓“委任统治”时期(1920——1948年),大批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涌向巴勒斯坦,尤其是希特勒实行残酷迫害犹太人政策期间,几十万犹太人离开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移居巴勒斯坦,至二战爆发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数达445457人,占居民总数的百分比从1918年的7%上升到29%。

[1](329)二战结束后,美国想取代英国来控制中东,称霸世界。

于是在它的操纵下,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即181号决议。

该决议将巴勒斯坦的57%的土质较好的区域划归人口比例低于1/3的犹太人,而将33%的土质较差的区域划归人口比例高于2/3的阿拉伯人[2](361)。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犹太人的复国梦变成现实。

16分种后,美国宣布承认以色列,阿拉伯各国自然不承认这个极不公正的决议,不承认这个国家,于是与以色列之间先后发生了四次大的战争,结果以色列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但保住了1947年联合国划定国土,而且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还侵占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西奈半岛、耶路撒冷旧城、戈兰高地等大片阿拉伯领土,所侵占的领土超过了联合国划定的国土的4倍。

后来联合国先后通过了上百个有关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被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但以色列置若罔闻,拒不撤军,而且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从而造成既成事实,试图使其成为大以色列国的一部分。

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通常,一国侵占别国的领土,被视为非法,国际社会在联合国的框架内会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武力)迫使其撤出所占领土,如1990年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将伊拉克赶出了科威特。

可是,在以色列的问题上,美国却采取了另一套标准——不但不制裁它,反而给予大规模的经济、军事、科技援助和舆论支持,以色列有恃无恐,国际社会无可奈何。

面对美国武装起来的具有绝对军事优势的以色列,阿拉伯各国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武装斗争接连受挫的情况下,无奈地选择了通过政治谈判解决阿以冲突的道路,并在谈判中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的让步和妥协,如默认1947年联合国通过的不公正的决议和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以前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只要求以色列遵守联合国242号决议,撤出1967年第三中东战争以来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

然而以色列寻找种种借口,或拒不撤军,或拒不执行双方业已达成的有关协议,拖延撤军。

被占领土上的阿拉伯人目睹家破人亡、山河破碎,悲愤不已,眼看军事对抗实力不济,和平谈判遥遥无期,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一些不愿做亡国奴的人,身怀炸弹,直奔对方,以死相拼,同归于尽。

反映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心态。

二、巴以冲突的症结何在?巴以冲突(确切地说是阿以冲突),如果从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算起的话,至今已有50多年了,期间双方打打停停,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尤其是阿方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数百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联合国就此问题作出的决议有上百个,国际社会提出解决方案多得谁也数不清,可是问题依旧,冲突依然,谁是谁非,众说纷纭。

人们不禁要问:巴以流血冲突为何没完没了?联合国决议为何得不到执行?其症结何在?对此,让我们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看起来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牵扯到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圣城耶路撒冷归属、难民回归等诸多棘手的问题,但透过这些表象,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其症结主要有三:一是以色列当局的逆向思维;二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需要;三是阿拉伯世界自身的弱点。

第一、以色列领导人的逆向思维(或反常思维)。

提起犹太人,人们就会想到他们那苦难的历史,尤其是他们所受到的德国法西斯的残酷迫害和无情屠杀(被杀者达数百万),想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状。

恻隐之心、同情之心,人皆有之,事过60多年,人们还以各种方式悼念当时的被害者,人们期望并祝愿曾经遭受过苦难的犹太民族能有一个自由、安宁的生活。

按说,一个曾经被人欺凌、侮辱和迫害过的民族最懂得其中的滋味,最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反思历史,规划未来的时候,既能珍惜和保护自己的自由与尊严,又能尊重他人的自由与尊严。

不然,就会造成历史的恶性循环,悲剧将会不断重演,只是导演和演员不同而已。

然而,也许是因为在历史上受到过太多的伤害和太多的不公正待遇,犹太民族的思维,特别是其中的精英阶层和领袖人物的思维,并没有沿着这种正常的方向发展,而是朝着反常的方向推进,即他们在总结历史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

用这种逆向思维,在科技领域,犹太人获得了举世公认的卓越成就,为人类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令人称道;而将这种逆向思维用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却给别的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种逆向思维的逻辑起点是:犹太人之所以曾经被人欺凌,那是因为自己太弱小;若要不被人欺凌,就必须强大;若想强大,就必须想方设法,不择手段,不惜以武力占领他人土地,扩大战略空间,先下手为强,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凭借科技和军事及外交优势(投靠美国),赖着不走;至于给他人(巴勒斯坦人)所带来的苦难,如被杀、被捕、被逐等等,则顾不了那么多了,谁叫你弱小呢?他们曾经是丛林规则(弱肉强食)的受害者,如今羽毛丰满,也开始奉行这个规则了。

以色列的开国领袖本.古里安曾针对有些幕僚的担忧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不要怕联合国作出什么决议和国际舆论作出什么反应;一切的一切不是取决于联合国说什么,而是取决于以色列做什么和怎么做”。

言下之意是:联合国的决议因美国的撑腰而会变成一纸空文,国际舆论的谴责因我行我素而成耳旁风,以色列失去的虽然是道义,而得到的却是事实在在的东西——大片土地。

以色列历届领导人的具体治国策略尽管有所不同,但其扩张主义战略却是一脉相承的。

尽管也有一些正直的犹太人,他们不赞成当局的扩张和屠杀政策,他们愿与巴勒斯坦穆斯林和睦相处,但不占主导地位,左右不了政府的政策。

中华民族曾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饱受侵略之苦的民族,尤其深受日本侵华之害,如今中国强大了,但她不但没有欺凌别的国家,反倒主动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崇尚“和为贵”的理念,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