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陆俨少山水艺术之云_水技法

合集下载

《陆俨少山水画“云法”运用与实践研究》范文

《陆俨少山水画“云法”运用与实践研究》范文

《陆俨少山水画“云法”运用与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作为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云雾的描绘技巧尤为关键。

本文以著名画家陆俨少的山水画“云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画作的分析和实操经验的总结,深入探讨“云法”的运用与实践。

二、陆俨少及其“云法”概述陆俨少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其山水画作品以云雾缭绕、气势磅礴见长。

而其独特的“云法”更是为后世所传颂。

所谓“云法”,即画家在描绘山水时,运用独特的笔墨技巧和构图方法,将云雾的形态、动势以及与山水的互动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云法”的笔墨运用1. 笔法:陆俨少在运用笔法时,善于运用中锋、侧锋、逆锋等手法,使云雾的形态多样,富有层次感。

其中,中锋运笔使云雾线条流畅,具有动态感;侧锋则使云雾边缘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质感。

2. 墨法:墨色的深浅、干湿、浓淡是表现云雾的关键。

陆俨少善于运用淡墨表现云雾的轻盈,同时通过干湿、浓淡的对比,使云雾与山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四、“云法”的构图与布局在构图与布局方面,陆俨少善于运用虚实相生、远近结合的手法。

虚实的处理使云雾与山体相互映衬,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远近的结合则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纵深感。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留白的手法表现云雾的飘渺和动态。

五、“云法”的实践运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模仿陆俨少的笔法和墨法,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表现云雾的形态和动势。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运用构图和布局的手法,将云雾与山体、人物等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在实际创作中,我们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灵活运用“云法”,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六、结论陆俨少的“云法”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它不仅体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

通过对“云法”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技巧,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同时,“云法”的运用也可以为现代绘画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陆俨少是中国当代山水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大自然风光的美妙和神韵,处处透露着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本文将从画面构成、造型语言、色彩运用和意境表达四个方面对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

画面构成方面,陆俨少的山水画小巧玲珑,画面布局合理,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他善于在非正方形的画幅中创造出自然的变化和整体的平衡,使画面产生一种迷幻的意境。

画中山、水、云、石等自然景象被处理得非常细腻,形成一副互相协调、井然有序的自然图景。

其次,在造型语言方面,陆俨少尤其重视笔画的变化和节奏,他的作品线条流畅自然,既能体现大自然的力量与张力,又能展现出山水的柔和与婉约。

他使用的笔法更多地表现为苍劲有力的干笔,同时他也运用湿笔来表现水、云等流动的形态,使作品产生一种深厚感情和诗意。

色彩运用方面,陆俨少的山水画色彩柔和、清新自然,富有和谐感和气氛感。

他通常使用的颜料都是自然而又鲜艳的颜色,如天蓝、碧绿、桃红等,这些颜色与山水互相映衬,互相衔接,营造出一个真实、良善而又充满温情、温馨的大自然图景。

他的作品中很少出现凌乱的色彩或者过于艳丽的色彩,总是能够创造出一种温暖、柔软的氛围,确立自己独特的色彩风格。

最后,从意境表达方面来看,陆俨少的山水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

他所表现的自然景象不是简单的自然描述,而是隐含着丰富的象征和意义,他试图以大自然的神态来传达自己对神秘和伟大人生的理解。

同时,他也通过山水画,向人们展示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完美结合,使画作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气息和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主要表现在画面构成、造型语言、色彩运用和意境表达四个方面。

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个性、情感和文化内涵,是当代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之一。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摘要】陆俨少是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他的作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笔墨清丽、构图精致,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多变,运用水墨技法巧妙、富有创意,刻画山水情致、传达情感,注重意境营造、具有深厚内涵。

他的山水画作品独具特色,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创作魅力,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陆俨少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珍贵遗产,为后人传承和发扬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展现了他对艺术的高度热情和执着追求。

【关键词】陆俨少、山水画、创作特征、笔墨清丽、构图精致、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水墨技法、创意、山水情致、情感、意境营造、内涵、独特特色、审美追求、传承、发展、艺术家、中国传统绘画、积极推动。

1. 引言1.1 介绍陆俨少山水画的背景陆俨少(1901-1964),字耕云,号楼湖,江苏无锡人,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家,创办了南京国艺专科学院,培养了一大批画家和艺术教育家。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被誉为“北斗九星之首”。

他擅长以山水作画,作品构图严谨,笔墨清丽。

陆俨少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地位显赫,被誉为“近代画坛一帝”。

他的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风格独特,富有诗意。

陆俨少继承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在山水画创作中不拘泥于传统,大胆尝试新技法,赋予作品更多的创意和现代感。

陆俨少的画作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独特的艺术美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大受推崇,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为中国传统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探讨陆俨少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陆俨少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的传统,对于中国绘画的发展和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陆俨少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而广受好评。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在艺术界备受推崇,深受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展现出了他独特的创作特征。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他善于捕捉自然山水的神韵,用水墨表现出山的雄浑与水的柔美,表现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独到观察和细腻感受。

他的作品中山水融为一体,蕴含着浓厚的诗意和迷人的韵味,给人以超脱尘世的美好感受。

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这种情感表达使他的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演绎。

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潜心研究古人的山水画作品,吸取了前人的精华,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山水画技法,而是注重表现内在的意境和审美情趣,从而使他的作品更加具有时代的内涵和神韵。

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古人山水画的痕迹,但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审美理念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与超越。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艺术风格。

他在创作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规矩,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大胆表现内心的情感和追求艺术的理想。

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随性而起的笔触和丰富多彩的色彩运用,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特色。

他的作品富有变化和活力,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审美的情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

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吸引力,更在精神上给人以启迪和沉思。

他善于运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将自己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到作品中,使其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为深刻的意义。

他的作品给人以思考和启示,使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展现出了他对自然、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画坛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备受瞩目。

陆俨少山水画——勾云勾水,极尽线条之美,达出神入化之境

陆俨少山水画——勾云勾水,极尽线条之美,达出神入化之境

陆俨少山水画——勾云勾水,极尽线条之美,达出神入化之境
陆俨少(1909~1993)
现代著名山水画大家。

擅画山水,尤擅勾云勾水。

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陆俨少先生的山水画,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对云和水的线性表现。

其单线勾勒的云和水,形成屈曲重复的样式,回环综绕,竟能把江河湖水的烟波浩渺、汹涌澎湃描绘得淋漓尽致、意蕴无穷,无不令人称绝。

中国绘画历来就重视线条的使用,南宋画家马远就有关于线条画水的著作,如《水图十二法》等等。

但真正将勾云勾水之法,融于现代山水的却是陆俨少。

他参酌古法,结合传统的祥云装饰图案里秩序化、规律化、节奏化的特点,绘出云水的新样式。

他的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有繁有简、有粗有细。

得其动势,达神妙毫端、出神入化之境,从而成就了陆俨少别具一格的、具有神奇线条的“陆家云水”。

就勾云而言——
用综绕屈曲之线条,表现云的阴背之处;
再以流畅而略带波浪之线条,表现云的阳面,首尾相接、顾盼有致。

遂行笔自如,流畅飞扬,线条凝练而圆转,既得自然之趣,又成江水浩荡之势。

就勾水而论——
以密集排练的长线条,勾勒出峡江水量浩大和水势的猛烈;
以自远而近线条的无数大小弯曲,勾勒江水流向的变化莫测;
以卷绕成圈的线条,圈圈相套,勾勒出剧烈旋转的水流。

“陆家云水”,以行云流水般的气韵,于勾云勾水间,展现云雾缭绕的仙峦意境,充满超凡脱俗的精神灵性。

所以,在陆俨少的山水画里,云和水的线性的表现,已经成为他独特的绘画语言,这使他在整个山水画坛独树一帜,从而登上了山水画的又一峰巅。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陆俨少(1895年-1970年),江苏如皋人,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重要画家之一,尤以山水画闻名。

他的山水画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特征,以下是对其创作特征的分析。

陆俨少的山水画着力于意境的营造。

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深远的意境。

他采用静默、克制的笔墨,通过淡雅的色彩和自然的构图,表现出山水的丰富内涵和悠久历史。

他善于运用留白和虚实相间的手法,将观者引入画面中去感受其中的意蕴和气韵。

陆俨少的山水画具有深远的传统文化底蕴。

他深入研究山水画的传统艺术技法和意境,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进行创新和变化。

他擅长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如墨色渲染、线条勾勒,能够将水墨的韵味和灵动性发挥到极致。

他又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观念和技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作品具有时代感和独特性。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富有生命力和创作力。

他善于通过笔墨描绘山水的变幻和气韵,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

他通过大胆的搭配和排列,将山、石、水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画面构图。

他善于运用视觉错觉和变态的手法,使作品更具想象力和冲击力。

他还善于运用光与暗、真与虚的对比,塑造出空间感和形态感,使作品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

陆俨少的山水画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

他对自然景观和自然力量的描绘充满热情和感受力。

他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出山水的雄浑与秀美,天地的广阔与深远,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无尽。

他同时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人在自然中的渺小和融入感,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意境的营造、深远的传统文化底蕴、生命力和创作力的展现,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

这些特征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1916-1991),字退堂,世称泰州世家,祖籍浙江象山县,后迁居江苏泰兴。

陆俨少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是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
院特殊津贴。

他的画风独特,创作了一批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表现手法的山水画作品。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在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上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他的画作注重造型
的简练和力度的表现。

他擅于捕捉山水景色中的动态和韵律,通过简单而凝练的笔触,将
山水景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富有节奏感。

他的画作中常常运用大胆的提纲和粗放的笔法,
通过快速、流畅的线条勾划出山川河流的轮廓,体现了他对山水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他在画作中强调情感的传达和主题意境的表现。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常常富有诗意和
哲思,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心设计的画面构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艺术追求。

他的画作中融入了许多文人意境和诗词雅趣,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领悟和感悟。

通过画作所传递出的情感和意境,观者可以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宁静、遥远和宏伟,这种情
感表达和主题意境的塑造使他的山水画作品更富于内涵和魅力。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还常常采用对比和变化的手法,使画面更具生动和张力。

他常常
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对比和变化的处理手法,营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

他通过色彩的对比、形态的互动、明暗的变化等手法,将画面分为前景、中景和远景,使画面层次分明,丰富多样。

这种对比和变化的处理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给观者
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沈焱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云作为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构成元素,被历代中国山水画家所重视,如宋代的“米氏父子”、当代的陆俨少等画家,皆以云烟表现为主要风格特征,著称于世。

云作为自然界中无形的,又能被肉眼所见的物质,古往今来,不乏运用云烟造境之高手。

不同的云烟表现技法创造出不同的意境美与情感美。

本文以云法为主题,通过对前人的优秀绘画理论及优秀作品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对云的表现方法进行梳理。

关键词:山水画云法表现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051-02一、云法种类云法:即画云的表现技法。

云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被历代画家所重视,画家们通过艺术实践总结出了表现云的诸多绘画样式,概括说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勾云法:以线条勾勒出云的轮廓动与形态。

此画法中,短线多用于体现云的聚积,所以短线刻画之处应多层次密集才能显示出云的厚度,较长的笔线则用来表现云的流动,所以长线刻画之处层次应少为好,以表现出云的轻柔飘忽。

云分为云头与云脚,也可叫做阴阳之分,云头为上则阳,云脚为下则阴,云头刻画之处应笔线较为简单概括,云脚笔线则相反,应较为繁密。

运用勾云法画出的云,不仅富有体积感,也富有韵致。

在使用此云法时,所画线条应具有流动感,富有变化,用笔自然流畅,线条灵动活泼。

此法在工笔山水与写意山水中皆有运用。

(二)染云法:此法与勾云法不同,不以线条为主,而是运用水墨关系烘染出云的变化,表现出云的轻柔与厚重。

在烘染云气的过程中切记不可随意涂画,时刻注意画面中云的形态、大小,应相互呼应,整体不可零碎,表现手法需协调一致。

与此同时笔墨的干湿,浓淡程度也极为重要,亦可采取由淡而浓,还可浓淡兼施。

(三)勾染结合法:顾名思义,此法以勾云法与染云法相结合,运用线条勾勒出云的结构与轮廓,再通过染云表现云的体积与质感。

陆俨少山水画云水法的分析与借鉴

陆俨少山水画云水法的分析与借鉴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陆俨少具有自己的绘画风格,与李可染一起被誉为“北李南陆”。

陆俨少在笔墨技法上的创新,突出表现在画云和水上。

陆俨少的绘画风格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笔者主要分析陆俨少山水画云水法的艺术特点和作画风格,探讨陆俨少山水画中笔墨语言的具体应用。

一、陆俨少山水画云水法的艺术特点1.陆俨少山水画的风格特征陆俨少跟随冯超然学画,跟随王同愈学习古诗、书法,后拜师吴湖帆。

陆俨少最具风格的表现手法是勾云和留白,他用水墨表现的云水充满视觉感,表现的山石、树木气势磅礴,令人惊叹。

陆俨少山水画的构图简单明了,但又不失气势,他将自身的情感和大自然巧妙地联系起来,为画面增添了许多美好的元素。

陆俨少山水画中的色彩简单、优雅,将景物和情感巧妙结合在一起,使画面充满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时代灵气。

在三峡,陆俨少将临摹和写生相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创作技法和个人风格。

云水、留白的结合为陆俨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为后来者研究山水画云水画法提供了捷径。

2.陆俨少云水法的特点与表现方法陆俨少在表现山水和山石的时候能做到画面兜着转,从章法的构成来看,这有着重要的意义。

陆俨少的构图经验除了来自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绘画实践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来自对笔墨形式构成的探索。

他主要通过虚实对比突出主题,用浓墨处理画面中太散的内容,留白处于画面中许多小的空隙之中,用来映衬、凸显整个画面。

陆俨少注重营造气势,对大起大落之处都会细致刻画。

他的许多山水画中有层叠的气势,众多山峰向上走,基本都朝着一个方向倾斜,从而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雄浑气势。

留白在陆俨少的作品中大多用来表现云雾,以及泉水、山体和浪花。

陆俨少用勾云和留白进行表现,显得更加自然与流畅。

他利用留白手法表现出来的各种景物形状变化无穷,让观者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陆俨少创造了用勾云法进行堆积以表现墨块的方法。

陆俨少将大江大河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不管是激流险滩还是旋涡飞溅,他的笔墨技法都是那么有力、自然,线条变化多,但十分流畅。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一、融合南北画风陆俨少的山水画融合了南北两种不同的画风,体现了他独到的视角与创作技巧。

在南画方面,他借鉴了南方画派的写意风格,以极简主义的手法刻画山水景致,营造出诗意般的氛围。

而在北画方面,他则注重结构的稳定性和层次分明的对比,画面中的构图、笔墨也更加严谨精细。

他在两种不同的画风之间取长补短,产生出独特的艺术味道。

二、独具匠心的用墨用墨是山水画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对于每一位山水画家而言都至关重要。

在陆俨少的作品中,他以独具匠心的手法掌握用墨的精度与质感。

他的墨色饱满,奔放自如,流畅自然,能够赋予画面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他擅长运用低调的墨色来表现深远的意象,令人折服。

三、形神兼备的画面特征陆俨少想要创造出“既是景色,又是情景”的山水画,所以他在重视画面的意境营造的同时十分注重画面的形神较量。

他的山水画具备了独特的形式美和意象美,在形象的运用上更加注重意象的表现,表达出了画家自己撷取自然景色,萃取其中的精华,提取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四、强烈的极致追求陆俨少画山水画是热爱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希望用笔把美的一切记录下来。

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对象山中景色、水中景色以及人物形象的深刻感受。

陆俨少的画作展现出他追求极致的艺术努力,所以他的画作不但在技巧上精湛,更在审美上表现出完美的境界和极致的追求。

综上所述,陆俨少的山水画兼具南北画风,以独具匠心的笔墨和形神兼备的画面特征赢得了良好口碑,其广泛受欢迎的原因在于他的真、善、美的理念。

在艺术创作中,他以人生观为指导,融合了多个艺术流派的技巧和风格,使自己的画作更具时代感,又可以赋予群众以美好心灵。

这就是陆俨少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所在。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

他的山水画创作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富有诗意的山水笔墨
陆俨少的山水画呈现出一种诗意境界,他的笔墨飘逸洒脱,极富感情和抒情色彩。

他在笔墨中不追求刻意的展现真实的物象,而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创造出一种自然的笔墨神韵。

他尤其擅长用墨渲染气氛,创造出一种神秘、宁静、空灵的境界,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想象空间。

二、赋予山水画以文人气质
陆俨少的山水画别具一格,不同于其他山水画家的画作,他赋予自己的山水画以文人气质,用墨勾勒出一种深邃、幽雅的氛围。

他在传统文人画中寻找启示,注重画面的认知和审美价值,力求将绘画发挥到极致,突出山水画的文人气质特点。

三、运用现代艺术手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陆俨少在山水画创作中往往运用令人惊叹的现代艺术手法,如手写、拓印、水粉以及立体构造等,将传统文人画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他善于从古人笔墨、构图及色彩等方面与现代技艺相结合,创造出富有现代感与传统魅力相互辉映的独特风格。

四、追求自我表现和生命体验
陆俨少的山水画不仅展现出他对自然景观的抒发和表现,更是他对生命体验的表现和追求。

他在作品中通常注重自我表现和贯彻自我感受,将自己的情感与世界融为一体,抒发心灵情感,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陆俨少的山水画创作特征表现出了极富诗意的笔墨、文人气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自我表现和生命体验等方面的独特性。

他的山水画作品以其深邃奥妙、高远恢弘、富有诗意和思想内涵而著称,成为中国当代山水画艺术中的瑰宝。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陆俨少是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其作品在中国山水画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的画作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韵味,同时又融合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艺术大师的作品。

一、笔墨运用陆俨少的山水画以其饱满的笔墨和精湛的技巧而著称。

他擅长使用浓淡疏密、虚实相生的墨色表现山水意境,形成了独特的画风。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用笔“淡而不妄、浓而不踰”的特点,同时运用传统的勾勒、点染和渲染等技法,使得作品既有写意的气韵,又能表现出细腻的层次和变化。

在墨色的运用上,陆俨少善于掌握水墨的渗透性和扩散性,通过变化的墨色层次和浓淡来凸显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使得作品更加富有变化和张力。

二、构图结构在构图结构上,陆俨少的山水画充分传承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传统,同时又融入了新的表现手法和思路。

他善于捕捉山水自然的神韵和气息,将自然界的景致融入画面之中。

他的构图多以峰峦叠嶂、江河湖海为主题,通过精准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自然山水的壮美和变化,同时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对比营造出画面的平衡和和谐。

他的画作常常能给人一种开阔、豁达和慑人的艺术感受,体现出中国山水画的高度境界。

三、意境与情感在意境与情感方面,陆俨少的山水画更显得深沉和饱满。

他注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常常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的景致相融合,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他擅长通过笔墨,营造画面的光影和氛围,使得作品既有独特的情感共鸣,又具有深远的艺术内涵。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感受到“意境高远、萦绕悠长”的精神表现,给人以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慰藉和鼓舞。

四、艺术风格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既具有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新思维。

他的画作不仅在形式上力求传承和创新,同时在艺术风格上也有很高的独特性和辨识度。

他擅长将写意和工笔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浑然天成”艺术风貌。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分析陆俨少(1918-2012)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是南京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特征而受人赞誉。

下面是对陆俨少山水画的创作特征的分析。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

他的作品常常以宁静、空灵的意境来表现大自然的恢宏景色。

他善于运用水墨的柔和效果,巧妙地创造出温柔、深邃的山水画面。

他注重捕捉山水之间的气氛和神韵,通过简练的笔墨表现,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之美。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具有极强的写意风格。

他不拘泥于形态的真实,而是以笔墨的表现力来描绘景物,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常常通过勾勒出一些简单的线条,再通过墨的渲染来表达山水的变化和纹理,以及整个画面的空灵和深邃。

他运用浓淡干湿的墨色对比,巧妙地表现出山水画作品的层次感和意境。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抒情性。

他通过山水画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思考。

他常常将自然景象与自身情感融合在一起,通过表现山水的雄奇和宁静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受,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融。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还注重创新和突破传统。

他善于吸收中外绘画的精华,将西方的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他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加入了当代的观念和元素,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个人特色。

他的作品既展现了中国山水画传统的魅力,又体现了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特征而受人赞誉。

他的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具有极强的写意风格和艺术抒情性,并且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传统。

通过运用水墨的柔和效果和简练的笔墨表现,他成功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之美,让人们感受到山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融。

跟着云水大师陆俨少学山石皴法与云法

跟着云水大师陆俨少学山石皴法与云法

跟着云水大师陆俨少学山石皴法与云法陆俨少(1909年-1993年)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

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

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后执教于浙江美术学院,并任浙江画院院长。

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

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

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

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

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在山水画传统中,皴法是画山石最重要的技法,学者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免去空、乱、薄、脏的毛病。

皴法分两大类披麻和斧劈所有其他皴法都由此两派演变派生出来长披麻皴短披麻皴长披麻皴全用中锋画,要有条理,但也要有变化,演变而为卷云皴、解索皴、荷叶皴。

短笔披麻,其势似长披麻,但用短笔,连续出之,演变而为豆瓣皴。

小斧劈皴大斧劈皴斧劈皴全用侧锋画,以其用笔大小繁简,有大斧劈、小斧劈之分。

其主要表现山石,演变而为刮铁皴。

后又演变而为折带皴,不尽是石,也可表现坎岸,因受流水冲击,呈塌陵之状。

荷叶皴云头皴折带皴钉头皴破网皴每一片山,在造山运动时,结构相同,所以它的外形多相似。

因之画远山也要和近山类型相近,如桂林山多拔地而起,远山近山多类似;北方黄土高原上,山多平头,远近也一样。

但因构图的需要也有例外,如近山多尖顶细碎,用一个大远山包围着,以团其气。

反之近山太实,须画细碎的远山以松通其气。

山峰连绵,其势如龙,号为龙脉,其山头折叠而进,按照透视,远山不宜画在二山凹处的正中,如此极不合理且不美。

山顶上梦茸一片丛树,大致可用圆点,须有层次。

一层深,一层浅,一层干,一层湿,逐层相间,合成一片。

有时也可一层圆点,一层细松针点或介字点,总之要层次分明,但又须融洽统一。

在一幅画中,尽可用上几种点苔法,湿点中间,可有一二处用渴苔点,以避免平的毛病。

浅谈陆俨少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浅谈陆俨少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浅谈陆俨少山水画的表现手法!陆俨少山水陆俨少(1909年-1993年),现代画家。

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

1926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

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

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

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

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

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

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陆俨少山水陆俨少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在两位先生处,看到不少历代名家真迹。

抗日战争期间,陆俨少流寓内陆,1946年回归故乡。

在此之前,陆俨少的作品大部分是对古代传统的消化和吸收。

返乡途径三峡的经历,引发了他的创新意识,开始将以前局部改造传统转换为有意识地建立个人风格。

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席;在此期间,其绘画个性得以发展,最终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陆俨少秋山萧寺陆俨少的山水由'四王'正统派入手,后上溯宋元诸家。

他20岁的临摹作品,即被冯超然认为可以乱真。

他还临过王石谷、王原祁、戴醇士等明清真迹。

这些临本,功力殊深,格调高雅。

在他看来,'四王'的作品,平心而论还是有存在的价值,有许多宋元遗法,赖'四王'而流传下来。

他对画史上的大名家,也不是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择优而取。

他认为石涛的一种生拙烂漫的笔墨,新奇取巧的小构图,有过人之处,但其大幅,经营位置每多牵强窘迫,未到行云自如、左右逢源的境界。

他学吴湖帆,并不因其名重一时,又是他艺术生涯中领路的前辈而奉为圭臬。

陆俨少白梅读陆俨少的山水画,常给人一种清新隽永、古拙奇峭的感觉。

陆俨少云水法

陆俨少云水法

陆俨少云水法>> 画云法 <画云主要有二法:其一用水墨淡淡烘染而成,不露笔墨痕迹,用以表现春山晴蔼,是一种静止的云。

其二用线条勾画而成,利于表现有动势的云,当然也可表现静止的云。

山水画传统画法中有大勾云、小勾云两种画云法,但历来多作灵芝状,少有变化,无生气。

我对照自然云的形态,参酌古法,加以变化成之。

陆俨少壑谷楼台大小勾云粗细繁简不一,而画法相同。

参照山石环境适当用之,以求统一。

片云在天,其下为云根,上为云面,上轻而下重,以分阴阳明暗,寓透视原理于其中。

勾云分上下两面,上为阳面,下为阴面,上面笔简,下面笔繁。

云朵互相之间有疏密关系,笔墨要有浓淡虚实变化。

云根每依附石林木以成其重,尚感不足,可用浓墨于淡墨线之上,依迹重勾点醒,以求不平。

陆俨少春山白云图古语有"重若崩云"、"云蒸霞蔚"、"风起云涌"之说,可见写云要有动势,而惟有勾云法能达此要求。

勾云能表现云的动势,所谓崩云或奔云,只有用线才能写出它的动态和动向,用渲染的方法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云与山头的取势布局须相互呼应。

云漫山头之外,取其险势。

陆俨少雁荡风景山头平正,无出奇之姿,如在顶上面云一簇,以取其势,东坡所谓"岭上晴云披絮帽",则立破平正,此构图之一法也。

飙云捷走,缘山脊而上,似惊涛阵马,陡增气势。

云漫山腰,得其虚实变化。

太行山势,山石方折,满目觚棱,画云亦宜带有方形,方得一致。

云与山头的用线,既要有变化又要协调统一。

平头云用以表现云海。

于高处下瞰,铺银拥絮皛然一色,如对大海,浪涛滚滚。

偶然出山头,如海中岛屿。

陆俨少荫山阁看云一幅山水画之中,画云要有呼应,既有大面积的云,也要有小面积的云,相互呼应。

白云在山,随风流驶,来如兵阵,大小相属,虚实映带,要有呼应。

不必勾出云体,先画丛树,青苍重迭,中间白气回环,层层深入,推至远处。

白云可利用四围物体以成其形。

陆俨少画水法,受教了

陆俨少画水法,受教了

陆俨少画水法,受教了陆俨少(1909-1993年)本篇水法是陆俨少先生根据泉瀑、湖水、江水、海水的不同特征及表现形式配图来加以说明讲解的,我们整理出来,希望能给朋友们帮助。

▼泉瀑山有泉瀑而活,画瀑布须审度上面山岭竹树,是否有此水源。

水源深远,则倾泻而下,是悖于情理的。

在画面上有两条以上的瀑布,平行泻下,不宜长短、阔狭以及形象完全相同,要有变化,以免刻板之病。

▼湖水水有江水、海水、湖水之分。

湖水的画法不是拉长线条,而是利用短线条来表现湖面有风,扇起波澜,浩淼生姿。

湖水弥漫广远,水波微动,通常用网巾水来表现。

画网巾水线条宜用中锋,一用侧锋即扁。

平拉过去,有规律的屈曲,上线曲向下,下线曲向上,互相连接,组织如网状。

画时执笔宜高,正坐悬腕,自左向右拉出线条,运用中指作有规律的屈曲。

▼江水江水浩瀚东去,一泻千里。

当今三峡之中,虽经整治,但礁石暗滩,不能尽去。

回流曲折,甚至形成漩涡,漩涡之旁,涌出水沫,画时留出空白,以破江水之平。

江水从平面侧看,弧线宜偏扁,方合透视,而不致把江水画得站起来。

画水配舟,画面更为具体,两者相得益彰;画江水急流,用线的聚散组合尤为重要。

▼海水海水汹涌澎湃,激起巨浪,要有隆洼凹凸之感,浪头水花留白,贵有动势。

交易担保微店+ 古画U盘:一部中国美术全集小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LLIGENCE人 文 论 坛浅析陆俨少山水艺术之云、水技法嵊州市三界中学 张科能摘 要: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是多面、多元、多方向的。

陆俨少一生创造了多种画云的技法,有勾云、留白、墨块三大类;画水法众多,皆精妙至善,尽工尽巧。

他运用云水两种形态巧思妙用,把云和水作为虚用,以调和变化画中诸物,使空间布置出奇,独树一帜。

关键词:山水画 云 水 笔墨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是多面、多元、多方向的,其中水墨写意画派无疑是发展最快的,成绩斐然、卓然独立,傲然于山水画千八百年历史长河上。

黄宾虹山水黑、密、厚、重,创多种墨法,“以明一而现千万”的妙法写浑厚华滋、意境深邃的山川神貌;傅抱石大笔一挥,细锋点睛,墨色淋漓,大气磅礴;张大千晚年一洗谨细熟练刻画之貌,泼墨泼彩,打破了传统手法中点线惯用之法,开拓了现代彩墨山水之新天地;李可染以写生入手,传统笔墨与生活紧密结合,硬是从传统束缚中开出一条生路,启示了一种全新的可能;而后起之陕西石鲁,以文人画之笔墨精粹,合陕北换土高原之风貌特质,出一种前所未见之黄土高原皱,创长安画风。

而江南陆俨少以笔精墨妙、变化多端、外柔内刚,以利用云水以使空间布置出奇,赖拓了山水画奇想妙构的全新之境,形成独立特异之风格。

陆俨少说:“创作的主要规律就在于解决虚实轻重之关系。

”他运用的具体手法在于云与水两种形态的巧思妙用,他把云与水作为虚用,以调和变化中的诸物,使混成一体,虚实相接,变化为形。

以虚为实,以实显虚,以黑映白,虚、白、空反为实。

宋代山水画大师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为求高而一味叠山拔锋,反不能高,反觉拥塞迫促,令人闷气。

而以云横其腰则高势即现。

以云来现其高,以云之虚现山之实,使虚实相映,各展其态。

“一两拨千斤”,云的巧用奇功由此可见。

郭熙还说,:‘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一味画水增波,以求水的运势气魄反而适得其反,让人觉得多余繁琐不流畅通气,而以云来浮动变化其中,不必满幅填满水之纹浪,而水的远意阔景反而更强,效果更好。

以少更多,以虚化实,云的功用可以说是变化无尽。

陆俨少就擅长此用,他说“解决虚实莫过于用云烟”,其诀窍只一个“间”字,所以他在画中用云“一层隔一层,大层隔大层,小层隔小层,或大层隔小层”,如此反复变化以至无穷。

如他作画,画以树石诸物为实,后即以云来为虚,于云后又布以山峰诸物为实,又再间以云为虚,如此层层相间,虽再三反复添加而不觉窘塞滞碍,画上物体位置安排自然适宜而自成章法,达到了如前所述的随心变化、水到渠成,艺术之最妙状态。

然此用云法之绝不仅在此,在于他的巧妙灵活,变化多端,更在于他创造了多种自己风格的云来表现形态面貌。

勾云法是传统山水画最多最常见的画法,自古以来,已有许多的表现方法,突破自创的难度非常大,当代山水画大家大都是通过吸收西画明暗效果,用留白法衬托来表现。

中年后的陆俨少渐渐化古人笔法为自己之笔法,打破古人惯用的“芝头”状,创造出了自家的路数,用不规则而缭绕屈曲之线条,表现云的阴背之处,再以流畅而略带波浪纹的线条画云的阳面其创造的“勾云”、“留白”、“墨块”等绘画技法,为传统之所未有,一扫柔媚之气,形成了苍润浑厚的风貌;他的山水画将云水、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陆俨少的勾云不仅有特色,而且变化多,所以他能画任何尺幅的云图。

他画勾云的长处还在于他的线条功夫好,走笔如飞,畅顺飞扬,凝练重拙,流畅圆转。

墨块云是陆俨少晚年独创的,他青壮年期作品以墨秀清逸为主,晚年作品以大墨块于大墨块间留下的白痕形成高光,产生云意。

如他自己所说“水墨间留白痕,缭绕萦曲盘旋山际,或是云烟,或是泉水,或是阳光,前所未有,无以名之。

其法先画几条大墨痕,蜿蜒屈曲,或相平行,或相结合,离合顾盼。

”墨块云的产生使陆俨少的画进入了新阶段新境界,进而奠定了大师的地位。

陆俨少画云手段之多、之妙、之奇,空前绝后,古今卓然一家。

所以陆俨少以如此多的云法来充实装点、变化。

他的山水世界,他的山水画之成就可以想象了。

所以说,云的创造及运用是陆俨少山水画体系构建的核心,是基础,是变剂。

在谈及陆俨少绘画风格特色时,水始终与云并提公论,因为水与云同样在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云一样,陆俨少画水亦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高才奇手,独树一帜。

画水在中国画里一直是个大题目,也是一个难题。

从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中就出现了表现水的技巧;唐宋时期绘制水法的大家辈出,当时对山水画就有“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说法,说明当时画山水费时颇长,而画水尤为时。

宋代马远有《水图》数十幅,尽状各种水态波势,堪称独绝,为后世钢范,后逐少人擅此。

而陆俨少之画水法众多,皆精妙至善,尽工尽巧。

画水之难,难在变化,难在出新。

观古今画水,方法不多,几乎不出马远图式。

陆俨少画水得心应手,笔随意转,一气呵成,从不凝滞;他画水以线勾为主,兼用渲染。

如他画《陕江险水》系列,其所画之水,离合聚散,屈曲流转,水势迅猛,喷薄回转,极显生气;其漩涡画法,波势湍急,转如车轮,余波四射,惊湍跳沫,一泻千里,极尽三峡奇险之状。

或画平波万里,稳水缓流,用笔细柔圆和,流婉、灵巧,层层推进,逶迤、连绵,络绎不绝。

陆俨少画水不仅在于他善于学习传统,尊重古人,更在于他敢于突破。

他评马远《水图》说:“但总觉结构呆板,少有变化未尽流动喷薄189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190之状”,“画水贵在自然”。

还在于他以生活为艺术的蓝本、源泉。

他早年曾坐木筏顺长江急流而下,沿途险滩相接,汹涌澎湃,厉行数十日,得以窥见水之流动变化,而不是仅以古人画法为依据,主观臆断。

然中国山水画自诞生之初就以意境气韵为宗旨,而不是徒取形相躯壳,徒为摄景造观,以貌取人。

魏晋宗炳论山水就说“畅神”而已,完全是精神上的追求愉怡。

中国画评判的最高法则,谢赫的“六法”第一要义就是“气韵生动”,然而这意这韵,要靠什么来体现呢?形物只是构架,笔墨才是核心,要物精髓。

所以唐代大理论家张彦远早就深刻指出,画虽已气韵意境为目的,但终归于骨法用笔。

宋韩拙认为,山水画以笔墨成,“笔以立其形质,墨以风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成。

”董其昌认为,笔墨相得而气韵生。

只有笔墨品味高,诣趣深,作品才能传达出气韵,传达出深远悠然逸雅、超脱的意境,才能为好画。

陆俨少不仅技艺高超,而且他的笔墨技巧高雅、淡致、飘逸、含蓄,品味高,笔法变化无穷,丰富多样。

他用笔即起,随生第二第三笔,笔上生发,连贯不断,其间起落转合,提按顿挫,顺逆行止,相间并用,极尽笔法之变化。

陆俨少山水画之成就就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

陆俨少在艺术探索上始终不离传统,深扎传统。

他的山水画是从传统的山水画向现代迈进中,富有强烈时代感的艺术,达到了山水境界新的升华;他的云、水,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都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他那以“推新创意、化石为新”的艺术主张和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功力,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独树一帜。

陆俨少画云水之能,是形成其风格、构式最大特点、最大长处,并使陆俨少登上艺术之巅,成一家之言。

参考文献:[1] 《陆俨少研究文集》[2] 陆俨少《陕江云水图》手卷.艺术市场.2004年第04期[3] 陆俨少:《绘画艺术几市场行情》. 荣宝斋.2008年第03期[4] 《彩墨海韵惊涛骇浪》.美术报.2007年7月“一”生“道”解析三宅一生的设计艺术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张清心摘 要:三宅一生是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大师,他被喻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服装创造家。

三宅一生的设计作品体现了浓厚的东方哲思,将东方艺术思想的精髓体现在服装艺术当中。

他提出的“一块布的精神”赋予了面料新的生命,果敢的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探求新的服装材料,艺术作品中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和谐融合。

他的设计作品别具一格,不同于西方服装设计形式,正是他的东方哲学思想引领了他的艺术之路。

他的作品开拓了服装新的设计理念,对服装设计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三宅一生 “一”生“道” 东方哲学 一块布的精神当我们看到“我要褶皱”这句话时,就必然会想到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他的设计艺术打破了现存的服饰秩序,夸张的服装造型、独特的材料和色彩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他被喻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服装创造家。

艺术是相通的,美国画家劳申伯格对其评价说:“三宅是一个国际艺术家,是日本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他支持着整个世界。

”以褶皱作为设计手段被三宅一生应用得巧妙而独具美感,他创立了这种独特的服装风格,他的设计理念开启了新的时装思潮。

那么,三宅一生的创作本源来自于哪里呢?只有对他的艺术作品进行解析才可得知。

三宅一生自幼学习美术。

1964年毕业于东京多摩美术大学设计系,他抱着对服装的梦想远赴巴黎高级女装协会设计学校留学深造。

不同文化的差异使他重新认识东西方文化,西方服装“强调感官刺激,追求夸张人体线条”的观念没有让他受到影响,反而从东方服饰文化与哲学中寻找全新的理念,挖掘服装的功能与形式之美。

他打破常规,以褶皱为设计符号的出发点,而褶的伸展性既给人以宽松的活动空间,又可以充分展示着衣者的体态。

与常见服装不同的是,他的服装款式并不是以完整的造型出现,而是需要顾客穿着的行为完成其最后的造型任务。

其目的是解脱着衣者在服装结构中的束缚,使服装与人体的形态结合而形成独特的美。

将服装造型完成的一部分过程留给穿着者,即服装在人体的动作下产生丰富的变化,并且活动自如。

在他的艺术创造思想中,似有 “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这一点也正体现了东方的哲学思想。

有人把三宅一生的服装被称为是“东方遭遇西方”的结果。

三宅一生曾对自己的时装解释:我试图创造出一种既不是东方的风格也不是西方的风格的服饰。

我认为,三宅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