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1-4章)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国文化的雏形期—先秦时期 原始文化:200万年前,远古猿人; 旧石器文化:170万年前,元谋人、蓝 田人、山顶洞人等; 新石器文化:约70万年前,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等;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炎帝); 五帝:颛顼、黄帝、帝喾、唐尧、 虞舜;
青铜器文化:夏商周时期,货币、文字, 历法、青铜、玉器等,从神本走向人本;
3、继承优秀传统,创造美好未来。 马克思:“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 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 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 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 条件下创造。” 梁漱溟:“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 方法:实事求是,辨证分析, 历史主义,批判继承。
名师之言:

“社会科学是改造社会的学问,是修身 齐家、经世济民、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中国有出息的知识分子向来以天下为己 任。”“社会科学教你化腐朽为神奇, 教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教你指点江 山,纵论天下,它同自然科学一样,是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1949年与 1978年中国社会的变化,都记载着社会 科学的巨大贡献。”
二、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文化:中国疆域内从古到今、世代 相传的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 “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刘熙: 《释名》) “统,继也。”(颜师古:《汉书》) 1840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艺术、 习俗、制度、科技等;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民族自身; 2、有助于更好地提高个人素质; 成功名人与传统文化: 毛泽东“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博,更增 加了他的伟大。”(周恩来) 杨振宁70岁时诵词:“形骸已与流年老, 诗句犹争造化工”(陆游) 贝聿铭、钱学森等;
多元文化: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术 思想界的众多学派,儒、道家等; 2、中国文化的定型及强化期—秦至明 秦文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大一 统文化,汉民族文化成为主体文化; 汉文化:开拓进取、有容乃大,汉代经学; 魏晋文化:多元文化,宗教、五言诗、书 法、绘画等,魏晋玄学;
隋唐文化:科技、唐代诗歌、书法、绘 画、音乐、隋唐佛学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一、历史地理环境:一个极有回旋余地 的半封闭性大陆 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水文、 植被、海陆分布等; 人文地理环境:疆域、政区、民族、 人口、城市、交通等; 地理特点:地处东亚大陆、疆域辽阔、负 陆面海
1、文化的形成: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遗址: 旧石器时代:蓝田人、河套人等;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夏、商、周时期:长安、洛阳、开封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遗址: 元谋人、长阳人、河姆渡遗址、屈家岭 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一、“文化”界说 1、“文化”的含义 文:各色交错的纹理——“物相杂,故 曰文”(《易 · 系辞下》) 化:生成、改易、造化——“北冥有鱼, 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庄子 · 逍遥 游》)
“文化”的并联使用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 成天下。”(《易 贲 象传》) “以文教化” 西汉后:“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说苑 指武》)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补亡诗 由仪》)
社会人群的结合方式: 血缘:宗族亲戚; 地缘:邻里乡亲; 业缘:社会分工; 血缘宗法制度: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 成熟于西周时期; 1、嫡长子继承与家天下的延续 天子:嫡长子、大宗 诸侯:庶子、小宗 (大夫、士类推)
2、家族制度与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 构上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 为基础的共同性。 3、专制制度严密 血缘宗法制度使中国人重视家庭生活、 亲族交往、道德规范、崇拜祖先、注重传 统。
宋明文化:宋词、绘画、瓷器、话本、 杂剧、小说、科技、宋明理学; 3、中国文化的转型期—清朝 考据学,《康熙字典》、《全唐诗》、 《四库全书》; 文字狱;如:“一把心肠论浊清” 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章
中国古代哲学
一、中国远古哲学思想 萌芽于殷周之际,发展于春秋时期; 《尚书》:中国最早的帝王术; 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 五行相生相克:“五行无常胜”(孙子)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 生木; 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 克水;
2、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选择了不同的生 活方式,如农业、打猎、采集、林业等; 3、文化的半封闭性: 一方面由于地理障碍,阻隔了中国文化 的对外开放; 另一方面由于内部地理条件优越,自给 自足,无求于人,优越感和自我陶醉感禁 锢着中国人。
二、社会经济基础:农业自然经济
1、农业经济是社会的主体经济,农业文 化成为文化的主要形态: “有道帝君”以农业为怀;“禹、稷躬 稼而有天下”; 2、农业文明长期延续,保证了中国文 化的持续性: 原因:历代统治阶级重视农业,重农 是基本国策;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从武力 上的征服者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
拉丁文:cultura (动) 耕种、练习、
英语:culture 栽培、种植、锻炼 agriculture 农业 horticulture 园艺 “文治教化” 文明:“睿智文明”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孔颖达: 《尚书 · 舜典》) 文化实质性的含义:人化、人类化;
2、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又称为 “大文化”; 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 之有价值的共业也。”(《什么是文 化》) 狭义文化: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又称 “小文化”。
3、农业经济中的多元化成分,使中国 文化具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性
纵:远古村社经济--明清乡族经济; 秦汉的贵族分封--明代的藩王勋戚; 横:农业内有手工业、商业等; “农家以粟易械器,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之。”(孟子) 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地域:齐鲁、荆楚、吴越、三晋文化等;
三、社会政治结构:血缘宗法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