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2.建筑物倾斜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详细](11页)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详细](11页)

沉降观测方案审核:XXX项目负责:XXX编写:XXX校对:XXX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观测任务与目的 (1)三、观测依据 (1)四、观测方案 (2)4.1方案概述 (2)4.2高程基准 (2)4.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2)4.4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2)4.5沉降点的观测 (4)五、观测精度 (4)5.1 其他要求 (4)5.2 内业精度评定与数据处理 (5)5.3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7)六、观测周期及判定标准 (7)6.1沉降观测周期 (7)6.2建筑在稳定阶段的安全性标准 (7)七、资源配备计划 (8)7.1 组织机构 (8)7.2 各职能人员的责任范围 (8)八、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8)九、上交成果资料 (9)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市XX镇,北至XX村;西至XX村;南至XX村;东至XX村;占地386亩(257468.13平方米)。

项目由情景洋房、电梯洋房、商业、17层高层组成,对应的基础形式分别如下:a、四层情景洋房,位于原土区时为独立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位于回填区时调整为筏板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b、6层和7层电梯洋房,均为筏板基础,位于回填土区时,基底以下可能增加CFG桩基,最终以施工图为准,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c、商业,位于原土区时为独立基础,位于回填区时调整为筏板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d、17层高层,均位于原土区,采用CFG桩+筏板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其中,位于回填区的楼号为商业6#、7层和10层电梯洋房140#-143#、146-152#、155#-156#、3层情景洋房157-163#。

以上所有信息若与正式施工图不一致时,则以正式施工图为准。

二、观测任务与目的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郑州恒大山水城四区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时间为3年,共有建筑物52栋,处于深厚回填区的建筑物周围同时布设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点,通过对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沉降观测,真实的反映建筑物在建设使用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根据规范要求判定建筑物在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为了监测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需要制定一个观测方案,下面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观测方案,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监测区域划分:根据基坑周围建筑的布局和相关要求,确定监测区域的边界和重点监测区域。

2.建立测点网格:确定监测区域内合适的测点位置,按照规定的间距建立测点网格。

网格的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

3.建立参考基准:确立监测的参考基准,可以选择周围没有重大建筑活动且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作为参考。

4.安装测点设备:在确定的测点位置上,安装测点设备。

测点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仪器、测量杆、标尺等。

5.测点设备校准:在安装设备前,对测点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6.监测频率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每月进行观测,以及白天或夜间进行观测。

7.数据采集和记录:在每次观测时,对测点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仪器和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记录。

8.数据分析和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使用专业的软件或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到沉降情况的具体数值和变化趋势。

9.报告和沟通:根据观测数据,及时撰写监测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设计、施工方进行沟通和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10.监测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的结果,确定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是否达到安全限值,如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如加固、支护等。

11.回顾和总结:在工程结束后,进行观测方案的回顾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以上是一个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的大致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方案的细节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人员的资质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基沉降观测方案

地基沉降观测方案

地基沉降观测方案1.引言地基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基础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下沉的现象。

地基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不稳定和损坏,因此对地基沉降进行准确的观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地基沉降观测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内容。

该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科学、可靠的地基沉降观测方法,为工程施工和监测提供参考。

2.观测方法2.1 定点观测法定点观测法是地基沉降观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地面上选择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利用高程测量仪器对这些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以确定地基沉降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观测点:在地基附近选择一定数量的稳定点作为观测点,这些点应具备稳定性和代表性。

2. 安装观测仪器:在每个观测点上安装高程测量仪器,确保仪器的稳定和准确。

3. 定期观测:按照一定的观测周期,对每个观测点进行高程测量,并记录观测数据。

4.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得出地基沉降的数值和趋势。

2.2 连续监测法连续监测法是一种较为先进和精确的地基沉降观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地面上布设连续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 1. 安装监测设备:在地基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沉降监测设备,包括倾斜仪、激光测距仪等。

2. 数据采集: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地基的沉降数据,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出地基沉降的数值和趋势。

4. 报警机制:如果发现地基沉降超过预设的阈值,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仪器设备地基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仪器设备来进行测量和监测。

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 - 高程测量仪器:用于对地面的高程进行测量,以确定地基沉降的情况。

- 倾斜仪:可以实时监测地基的倾斜情况,进而推测地基的沉降状况。

- 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地基的沉降量,具有快速、精确的特点。

4.数据处理地基沉降观测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地基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在工程监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工程
地基的沉降情况,从而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设置、数据处理等内容。

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仪法和全站仪法两种方法进行。

水准仪法适用于平面小
面积的场地,全站仪法适用于大面积地域,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2. 仪器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杆等仪器设备。

对于高要求的沉
降观测,应选择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根据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
点的设置应覆盖整个工程地基区域,保证对工程地基沉降情况的全面监测。

4. 数据处理
在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

通过数
据处理,可以得到工程地基的沉降速率、趋势等关键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法和
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监测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而基坑边坡沉降是这些工程项目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针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于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能够合理、准确地进行观测工作。

1.观测方法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定点法、集中法和连续法。

其中,定点法是指选取特定位置的标志物进行测量,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基坑工程;集中法是指在基坑周边设置多个观测点,进行统一的监测管理,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基坑工程;连续法是指通过连续监测系统对基坑周边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适用于大型基坑工程。

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设备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设备主要包括测距仪、水准仪、GPS等。

其中,测距仪用于测量标志物的位移变化;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变化;GPS用于实现定位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

在采购观测设备时,需要选择品质优良、准确可靠的产品,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频率4.观测内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地面高程变化、标志物位移变化等。

具体来说,观测应包括基坑周边的固定点和控制点,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测量,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观测数据应进行分析比对,及时掌握基坑边坡的沉降情况。

5.数据处理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在确保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核、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基坑边坡沉降的具体情况,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6.报告编制三、总结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观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事故,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为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提供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观测方法和设备,严格执行观测方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终达到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的目的。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背景在基坑开挖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土壤会受到挖掘和施工荷载的作用,此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变形,对基坑和建筑物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对基坑边坡沉降进行观测和评估,是保证基坑和建筑物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

观测方案应该根据工程情况,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建筑形式、荷载类型和工程周期等因素,设计适合的观测方案,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参数基坑边坡沉降观测参数包括:•沉降量•沉降速率•沉降变形模态•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旋转位移观测参数应该根据工程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同时结合地质勘探数据和工程设计,分析和预测地下水位变化、固结沉降等因素对基坑边坡沉降的影响。

观测设备基坑边坡沉降观测设备包括自动水准仪、测斜仪、水准面仪、位移监测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变形趋势,为基坑边坡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

观测方案数据采集基坑边坡沉降观测应该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数据采集操作。

观测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观测点的位置,根据地质特征、工程设计和观测参数需求,选择合适的观测点位。

2.安装观测设备,确保设备安全、牢固、稳定,同时保证与地面和周边环境的隔离。

3.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建立数据记录表格,进行观测记录。

数据处理与分析基于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判断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2.预测边坡沉降的变形趋势和规律,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基坑和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3.确定基坑边坡沉降区域和范围,以便采取监测和加固措施。

总结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是确保基坑和建筑物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从观测参数、观测设备、观测方案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提出一些基本的观测方案建议。

但是,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详细设计和方案优化。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一、观测目的本基坑开挖深度为13.7m,在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期间应对支护体系位移以及周围路面及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及时掌握位移及沉降情况,以便确保周围蒋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安全,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二、观测项目1.支护系统变形位移观测;2.支护系统周围建筑物及地面沉降观测;三、观测法1.支护系统变形位移观测方法支护体系位移观测方法为视准线法,即在基坑边沿翻边的延长线上布置两个基准点,将观测点布置在两基准点确定的直线上,用经纬仪和钢尺进行位移测量。

观测点在土钉墙翻边施工时,将标志钢筋浇筑在钉墙翻边内,观测点距离≤20m,在实际布设时的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基准点是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点,必须做到牢固可靠,应埋设于车辆少、行人少、通视方便、宜保存、且在变形区之外。

根据基坑形状,本基坑应布设10个位移基准点,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制成。

2.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使用水准仪,采用闭合路线或往返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沉降观测首先选好基准点,根据本工程特点基准点选择在师范学院门口及永久围墙上的两个点,观测点布设在基坑周围路面和建筑物上。

假定基准点标高为±0.000,在观测点和基准点布设完毕后确定出观测点原始标高,在以后观测中通过标高变化确定沉降情况。

四、技术要求1.支护体系位移观测技术要求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位移变形等级定为一级,位移点测量误差为3mm,预计最大位移为42mm,报警位移量为35mm。

观测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位移点的变化过程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位移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一般情况,开挖至-6.000米以前为一周观测一次,开挖至-6.000米以后为三天观测一次,在实际观测中可根据位移情况调节观测周期,以便及时分析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2.沉降观测技术要求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配合铟钢水准尺进行,进行沉降观测时,首先要对基准点进行检测,观测点要与基准点形成闭合路线,不能闭合时必须进行往返测量。

周围建筑物沉降报警值为30mm。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篇一:基坑沉降监测方案(2495字)一、监测意义:在基坑开挖期间,随着取土的深入,支护结构由于受到土压力和道路动载的作用,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形,如果超过一定范围,甚至会出现失稳情况,引起周围道路和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应配备高精度的施工监测队伍,及时提供变形数据,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

二、监测内容:几何变形监测部分:1)周围管线位移监测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3)支护桩桩体位移(倾斜)监测应力监测部分:4)支护桩桩体应力监测5)人字梁(3-3、4-4、4’-4’剖面)应力监测6)水平支撑5-5剖面轴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部分:7)水位监测三、监测实施方案:1)周围管线位移监测:在基坑北侧的蒸汽凝水管和蒸汽管上,每隔约12米布设一个监测点,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竖向位移)监测。

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1~2天监测一次,在挖土高峰期,若位移速率变化异常或位移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

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位移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位移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为止,监测约20次。

沉降监测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其基本思想为:在施工区域外建立基准点,基准点必须牢固稳定,基准点布设以三个点为宜,且构成一个基准网,通过对基准网的定期检测可得知各基准点的稳定情况,从而对不稳定的基准点剔除或进行修正。

每次监测时,通过精密水准测量将基准点的高程采用闭合水准测量引测到各监测点上,从而得到各监测点的绝对高程,根据监测点两次所测得高程之差即可得知监测点在这两次期间的沉降量。

监测过程中的限差要求、测量步骤、手簿记录和计算均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

在基坑开挖前布设监测点并进行首次监测,挖土期每隔1~2天监测一次,若沉降速率变化异常或沉降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

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沉降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沉降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为止,监测约20次。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基坑工程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常见项目,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进行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基坑四周地面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异常,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观测目标1.监测基坑施工前后地面的沉降情况。

2.发现并记录基坑施工期间可能导致沉降的因素。

3.提供数据参考,评估和优化基坑工程设计。

三、观测内容1.建立观测控制点:在基坑周边区域设置稳定的观测控制点,定期进行高程、平面测量,并记录与基准点的变化。

2.监测沉降井:沉降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沉降的设备,沉降井设置在基坑地面周围固定位置,通过观察沉降井插入的测量管与地面之间的高差变化,得出沉降情况。

3.监测测量管:在基坑边缘设置多个钢筋混凝土立管,通过测量管内的测点位置变化,监测周围土体的沉降情况。

4.观测地下水位: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点,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有一定的关联,能够辅助评估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方法1.建立起点:在基坑周边选择适宜的点位,进行高程测量,建立起点控制标志物,将其作为测量的基准点。

2.定期测量:根据工期安排,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不同阶段,定期进行测量观测。

观测频率视基坑施工情况而定,通常为每两周至一个月测量一次。

3.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与平面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下水位测量。

4.数据记录: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记录表中,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位、测量数值等信息。

5.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各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并绘制沉降曲线图。

五、观测异常处理1.对于出现异常的观测点,及时停止施工并进行检查,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检查施工工艺和材料,排除施工因素导致的异常。

3.如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变化,应及时对水源进行调查,是否与近期的污水排放、地下管道施工等有关。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基坑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沉降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本文将就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 观测点设置。

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基坑周边范围内,分布均匀的地点进行观测,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基坑的大小、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

基坑沉降的观测方法有多种,包括测量法、遥感法、地面变形法等。

在选择观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测,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

3. 观测频次确定。

观测频次的确定是基坑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观测频次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地质条件、监测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及时发现问题;而在基坑施工后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约成本。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编制是基坑沉降观测的最后一步。

在获取观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并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详细情况、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以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基坑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语。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观测方案能够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需要充分考虑观测点设置、观测方法选择、观测频次确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

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

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一、引言建筑工地的沉降量观测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使用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沉降观测能有效地监测地基的变形情况,为工地管理者提供早期预警和相应的措施应对。

二、观测目的1. 确定建筑工地的地基稳定性,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

2. 评估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效果。

3. 检测建筑工地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地基沉降情况,为运维提供依据。

4. 提供沉降数据支持,为建筑物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提供依据。

三、观测范围和周期1. 观测范围:建筑工地及其周边区域,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地基区域。

2. 观测周期:根据建筑工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周期性测量,使用期间根据需要进行定期观测。

四、观测方法与仪器1. 观测方法:a. 传统测量法:采用水准测量或经纬仪定点测量,适用于小规模建筑工地。

b. 建筑物位移监测法:使用总站仪、测量仪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适用于大规模建筑工地。

c. 定位测量法:采用GPS测量仪器,适用于大面积建筑工地。

d. 形变测量法:利用应变计等传感器进行监测,适用于特定建筑结构。

2. 观测仪器:a. 水准仪:用于传统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地面变形。

b. 自动水准仪:能自动记录测量数据,提高测量的效率。

c. 测量仪或全站仪:用于建筑物位移监测法,能够精确测量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

d. GPS测量仪器:用于定位测量法,能够快速获取建筑工地的准确位置。

e. 应变计:用于形变测量法,能够检测建筑结构的变形情况。

五、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观测数据的处理:a. 对于传统测量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或经纬仪定点测量时,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

b. 对于建筑物位移监测法、定位测量法和形变测量法,测量仪器会自动记录测量数据,无需额外处理。

2. 观测数据的分析:a. 分析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

b. 结合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对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确定是否超过安全范围。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日益频繁,其中涉及到地下结构的建设工程更是不容忽视。

而地下结构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沉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现象,它直接影响了地下设施的安全稳定性。

因此,沉降观测工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围绕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方案制定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目的、方法、步骤、仪器设备等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单位提供参考。

二、目的1. 确定地基沉降情况:通过观测工作,获取地基沉降的详细数据,为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续的维护提供准确的依据。

2. 监测工程安全性:通过观测数据对比,及时发现地基沉降的异常情况,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稳定。

3. 为工程验收提供数据依据:在工程完工后,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为工程的验收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三、方法1. 测点设置:在工程建设区域内,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布置情况等因素,合理设置观测测点。

一般情况下,测点应布置在工程的主体结构下方、周围及其影响区域内,并应覆盖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

2. 测量周期:观测测点的沉降情况需要定期测量,一般情况下,观测周期应该为月度,特殊情况下考虑缩短观测周期。

3. 数据处理:获取观测数据后,应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步骤1. 初步调研:在工程开工前,对工程区域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初步调研,以确定合理的测点设置方案。

2. 测点设置:根据初步调研的结果,确定工程区域内合理的观测测点,并确定测点的具体位置和布置方式。

3. 仪器设备准备:根据测点设置方案,准备好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 观测数据采集:按照测点设置方案和测量周期,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观测数据后,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6. 结果报告与应用:将观测数据处理结果转化为报告形式,并提交给相关工程单位,以供工程设计、施工及后续维护使用。

基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一、监测意义基坑与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集中体现在土体的变位,边坡水平位移和沉降。

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增加,大面积降水的影响,以及静压桩施工引起土体位移,边坡周围土体会产生一些变化,如应力重新分布、渗排水后土固结等引起土体变位,动态跟踪变位监测,已成为基坑施工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

二、监测目的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开挖深度及位置,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一方面保护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不因土体地面过大位移和沉降而遭破坏,一方面对基坑边坡土体变形位移实施动态跟踪,使其一直处于受控范围之内,以保证基坑边坡安全,顺利进行工程施工。

三、监测项目周围建筑物沉降、基坑变形位移,地下水位升降等。

四、监测点的布置4.1、控制点的布置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程基点及联系点、检核和定向点等工作点,在选设和使用上应符合下列要求。

A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基准点应不少于3个。

B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连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

2.2.2、观测点的布设A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选设在建筑物四角,转角处及沿墙每10-15m处。

B水位观测点,为观测井内水位。

C具体观测点的位置见附图2.3观测方法及观测要求2.3.1、沉降观测:采用DS3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

精度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0mm。

2.3.2、每次观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采用相同的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

B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C固定观测人员。

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2.4观测周期2.4.1井点降水前,首先对观测点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在降水与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变化较大或突变时,应加大观测次数。

2.4.2当地下室砼浇筑完成或沉降变形较小后,观测周期可以作调整或加大间隔时间进行观测,一般可以5-7天进行观测一次。

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方案

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方案

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和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施工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安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确保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旨在探讨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的方案,以供相关工程参考。

二、观测目的1. 确保工程施工期间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防止因施工引起的沉降变形过大导致建筑物损坏。

2. 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为施工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3. 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采取措施提供预警。

4. 积累沉降观测数据,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三、观测依据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 相关设计文件和图纸4. 工程施工周边环境调查资料四、观测内容1. 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2. 周边地下管线的沉降观测3. 周边道路的沉降观测4. 施工现场本身的沉降观测五、观测方法1.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确保观测精度。

2. 采用铟合金尺作为水准尺,提高观测的稳定性。

3. 采用自动化观测系统,提高观测效率。

4. 采用连续观测方法,掌握实时沉降情况。

六、观测步骤1. 在施工前,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进行初始观测,获取基准数据。

2. 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沉降数据。

3. 当发现异常沉降情况时,及时进行加密观测,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4. 施工结束后,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进行最终观测,评估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七、观测人员及设备1. 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培训,熟悉观测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2. 配备精密水准仪、铟合金尺、自动化观测系统等先进设备,确保观测精度。

八、数据处理与分析1. 观测数据应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进行处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对观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实施,观测等级为二级。

仪器采用索佳自动安平水准仪,型号为SDL30o该仪器有优越的水平稳定性、耐寒、耐热性,是一种高精度水准测量仪器,每公里往返中误差为:±0.4mm0与水准仪配合使用的是高精度锢瓦水准尺。

它是施测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专用标尺,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完全适用于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1.基准点及测点设置:远离工程区域以外稳定地段设置三个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时利用其中一点作为基准点,另两点作为校核。

在近测点处均匀布设若干工作基点,以方便观测和保证精度。

测点应布设在对沉降反应敏感部位;2、测标埋设:沉降监测的标志,根据不同监测对象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地基)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

对于建(构)筑物,沉降点设置在房脚、角点等;对于道路(地下管线),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其正上方;对于基坑坡顶、地表,采用普通地面沉降标。

3、观测实施:1)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每次均由工作基点出发,尽可能一站直接观测,以减少转站误差。

在第一次观测时,应对仪器架站处、水准尺立尺处做以标记,在以后观测时严格做到一致,以减少水准仪i角等引起的固定误差;2)工作基点的校测:每次沉降观测前,应对工作基点进行校测,校测工作基点由基准点出发作往返测,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不得大于0.4∖Rι三,n为测站数。

同样要在每次观测中做到架站处立尺处一致。

如果发现某个工作基点高程异常,则需对该工作基点进行高程改正;4、观测精度: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执行,采用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限差为0.30、R刖(门为测站数)。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目的和原理1.沉降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基坑主体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

2.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通过在基坑主体上设置水平基准点,测量基准点沉降的高差,根据沉降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观测设备和工具1.观测设备(1)水平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沉降高差。

(2)经纬仪:用于确定基准点的坐标位置。

(3)GPS定位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纵向和横向位移。

2.观测工具(1)量程尺:用于测量沉降点的高差。

(2)水平尺:用于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三、观测点的选择和设置1.观测点选择观测点应选择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全面反映基坑沉降情况。

2.观测点设置(1)确定基准点:在基坑主体中心位置选取一个稳定的基准点,进行固定设置,作为测量的基准。

(2)设置观测点: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基准点为参照点,测量其高差,并记录下来。

四、观测方法和流程1.观测前准备(1)确定观测周期:根据工程条件和要求,确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2)清理观测点:在进行观测前,清理观测点及周围环境,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和可读性。

2.观测方法(1)调平水平仪:在基准点处设置水平仪,通过调平水平仪,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高差:使用量程尺在观测点处测量高差,记录下来。

(3)测量坐标位置:使用经纬仪和GPS定位仪,对基准点和观测点进行坐标测量,并记录下来。

3.观测流程(1)每次观测前,先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2)开始观测后,先测量基准点的高差,再测量观测点的高差。

(3)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数据处理(1)收集观测数据,并整理记录。

(2)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速率。

2.数据分析(1)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变化趋势。

(2)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措施。

六、观测报告和总结1.观测报告每次观测完成后,编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分析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
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土地利用日益增多,工程建设项目的密集开展导致地基沉
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工程质量及周边环境安全,沉降观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施工目的
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
掌握地表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三、施工方案
1. 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特征,合理布设观测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覆盖
面广。

2. 仪器选择
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仪器,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次
制定合理的观测频次,一般选择每天定时观测一次,突发情况下可随时增加观
测频次。

4.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需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定期制作观测报告,做好数据
备份与归档工作。

四、施工流程
1.勘察测量
2.测点布设
3.仪器调试
4.数据采集
5.数据传输与处理
五、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观测操作规程
2.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
3.观测数据交叉验证
六、安全措施
1.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2.观测场地需设置警示标志
3.遇到雷雨等恶劣气象情况需及时撤离
七、验收标准
1.观测数据准确,符合规定精度要求
2.观测报告清晰明了,数据可靠
3.施工过程中无影响观测的意外事件发生
结语
沉降观测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1#、5#、8#号住宅楼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康庄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9年2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4)
1.1.施工图纸 (4)
1.2.主要规程规范 (4)
1.3.其他 (4)
2.工程概况 (5)
3.施工部署 (5)
3.1.人员部署 (5)
3.2.监测管理程序 (6)
4.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 (6)
4.1.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6)
4.2.监测目的和内容 (6)
5.监测要求及准备 (7)
5.1.监测要求 (7)
5.2.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7)
5.3.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8)
5.4.主要测试设备 (8)
6.监测方法 (8)
6.1.肉眼观察 (8)
6.2.基坑外半永久性基准点的布置 (9)
6.3.水平位移监测 (9)
6.4.监测频率 (9)
6.5.变形控制标准 (9)
6.6.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10)
6.7.其它注意事项 (10)
6.8.监控报警值 (10)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3.施工部署3.1.人员部署
3.2.监测管理程序
项目部施工监测管理人员为岳秀记,负责本工程的基坑变形监测工作;分包单位的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一系列监测管理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4.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
4.1.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4.2.监测目的和内容
监测目的: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检测布置点详见附图)
监测内容: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要求,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周边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设施的安全,在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阶段需进行以下监测: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2)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等变形监测。

5.监测要求及准备
5.1.监测要求
基坑监测工作须按照计划进行。

计划性是监测数据完整性的保证。

监测数据须是真实可靠的。

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

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原始记录任何人不得更改、删除。

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

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尽量做到当天报表当天出。

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对重要的监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值应包括变形或内力量值及其变化速率。

基坑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5.2.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观测期间使用同一仪器,同一人操作,不能更换。

5.3.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对当天测得的数据,当天整理上报。

上报的监测数据要以所附的各表格形式上报给项目技术负责人;每次将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

正常情况下,土方开挖期间每隔7天(土方开挖结束后每隔30天)进行观测成果汇总,每周五上午11点前向监理工程师上报观测成果汇总表和变形情况;项目技术负责人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观测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变形是否过大或是否趋于稳定,及时发现问题并确定是否需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5.4.主要测试设备
6.监测方法
6.1.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是凭经验观察获得对判断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有用的信息,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在进行其他使用仪器的监测项目前由有一定工程经验的监测人员进行。

主要观察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施工质量、围护体系是否有渗漏水及其渗漏水的位置和多少、施工条件的改变情况、坑边堆载的变化、管道渗漏和施工用水的不适当排放以及降雨等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对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关系密切的信息。

同时需密切注意基坑周围的地面裂缝、围护结构的工作失常情况、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裂缝、流土或局部管涌现象等工程隐患的早期发现,以便发现隐患苗头及时处理,尽量减
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这项工作每天早晚进行,并将观测到的内容详细地记录在监测日记中,同时记录施工进度与施工工况,重要的信息则需要写在监测报表的备注栏内,发现重要的工程隐患则要专门出监测备忘录。

6.2.基坑外半永久性基准点的布置
因为基坑坡顶观测基准点离坑上口一般较近,当基坑发生变形时,观测基准点也会随之变形,因此在距离基坑上口外侧2倍坑深的位置布置三个半永久性基准点,以便在每次观测时对观测基准点进行校核。

6.3.水平位移监测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基坑开挖后土钉墙施工阶段在翻边上布置位移观测点,位移观测点设置在土钉墙支护部位,边坡阳角及易发生位移的危险段位移观测应加强,位移观测点间距为20m左右。

6.4.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一步土方开挖都应观测,每天二次,基坑开挖完7天后,可由每天二次到两天一次,开挖完成15天后且当连续三次观测位移值累计增加量不大于2mm时,每三天观测一次;每次雨后连续观测两天,每天1次。

6.5.变形控制标准
观测时间:在土方开挖前,记录各观测点的初始数据。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一步土方开挖都应观测,每天二次,基坑开挖完7天后,可由每天二次到两天一次,开挖完成15天后且当连续三次观测位移值累计增加量不大于2mm时,每三天观测一次。

在基坑回填工作完成后停止观测即可认为边坡已经稳定。

该边坡的位移量报警值
取基坑深度的2‰(1#楼:15.16mm;1#楼:15.96mm;1#楼:
15.16mm;)。

如果观测数据超过此监控值,监测人员应立即向项目总工汇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则应立即通知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组织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商讨和提出解决措施,从而确保基坑边坡的安全。

6.6.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监控资料按照图表格式进行整理,凡在当天监测得到的数据,必须当天处理完毕。

如支护结构的变形量-时间曲线,并将数据和分析结果当天公布。

监测人员必须在当天向施工单位技术工程主管人员进行口头提醒,如有必要应向其主管部门进行通报。

监测变形分为安全、注意和危险3个等级。

每周将本周的报表进行处理,做成分析成果表进行周报,上报监理。

6.7.其它注意事项
基坑边5m内,均布荷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值。

基坑四周作好防、排水工作,严防地下管道渗水。

坑上轴线控制点或水准基点每1个月复核一次,以保证其精度。

6.8.监控报警值
北京地区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给出的监控报警标准值如下:
该边坡的位移量报警值取基坑深度的2‰。

附录
检测点布置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