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地质(第三章地下水的循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二、蒸发排泄
地下水的循环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河北省石家庄的实验观测数据显示潜水埋藏深度对蒸发量的影 响。当埋深大于5米时,潜水蒸发近于零,埋深愈浅,岩土中水 分蒸发愈大。因为地下水埋藏浅,包气带则薄,水分交换运移 路程短,水分扩散迅速,所以水量损耗多。若潜水位埋深近于 地表,潜水面上毛管水上升可直达地面,水汽输送通畅,供水 条件好,地下水蒸发强度可达到甚至超过水面蒸发强度,所以 可用水面蒸发量(Eo)近似代替埋深为零的潜发量,即为陆面 蒸发能力的表征。当潜水埋深超出土壤毛管上升高度及植物根 系吸水深度时,则潜水蒸发量趋于零。此时的潜水埋深称为潜 水蒸发的极限埋深。
第三章
一、降水入渗补给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第三章
二、地表水的补给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地表上的江河、湖泊、水库以及海洋,皆可成为地下水的补给 水源。现以河流为例,说明地表水的入渗补给的一般规律。 河流对于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取决于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相对 关系。这种关系对于大江大河来说,在不同河段往往存在明显 的差别。 ①通常上游山区河段,河流深切,河水水位常年低于地下水位, 河水无法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水; ②进入山前地带,地下水为埋藏较深,河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发生补给地下水的现象。
第三章
二、蒸发排泄
地下水的循环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潜水蒸发是浅层地下水消耗的重要途径,潜水蒸发主要是通过 包气带岩土水分蒸发和植物的蒸腾来完成的。其蒸发的强度、 蒸发量的大小与气象条件、潜水埋藏深度及包气带的岩性有关。 气候愈干燥,相对湿度愈小,岩土中水分蒸发便愈强烈,而且 蒸发作用可深入岩土几米乃至几十米的深处。
第三章
一、泉排泄
地下水的循环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含水层或含水通道出露地表发生地 下水涌出之现象。通常山区及山前地带泉水出露较多,这是与 这些地区流水切割作用比较强烈、蓄水构造类型多样及断层切 割比较普遍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泉的分类方法有多种,1、按泉水出露时水动力学性质可将泉水 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两大类。上升泉一般是承压含水层排泄承 压水的一种方式,泉水在静水压力的作用下,呈上升运动,相 对来说这种泉水的流量比较稳定,水温年变化较小;下降泉是 无压含水层排泄地下水的一种方式,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溢出 地表,水量、水温等往往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第三章
三、凝结水的补给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四、含水层的补给
第三章
五、人工补给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人工补给在地下水各种补给来源中愈来愈重要。在国外有些国 家里,用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量已占到地下水利用总量的30% 左右。人工补给可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类修建水库、引水 灌溉农田,城市工矿企业排放工业废水以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 因渗漏而补给地下水,这是一种无计划的盲目的补给,虽然可 以增加地下水的贮量,但常常引起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地下 水遭到污染的矛盾;另一类则是人类为了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地 下水资源,改善水质,控制地下漏斗以及地面沉降现象的出现, 而采取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人工回灌。
第三章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三节、 地下水的径流
(一)地下水径流方向与径流强度 地下水的径流方向与地表上河川径流总是沿着固定的河床汇流 不同,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具体形式则视沿程的地形,含水 层的条件而定。当含水层分布面积广,大致水平,地下径流可 呈平面式的运动;在山前洪积扇中的地下水则呈现放射式的流 动,具有分散多方向的特点;在带状分布的向斜、单斜含水层 中的地下水,如遇断层或横沟切割,则可形成纵向或横向的径 流。但这种复杂多变性,总离不开地下水从补给区向排泄区汇 集,并沿着路径中阻力最小方向前进,即自势能高处向势能较 低处运动,反映在平面上,地下水流方向,总是垂直于等水位 线的方向。
第三章
五、人工补给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Fra Baidu bibliotek
在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些北方省区,以及过量开 采地下水的大中城市,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如河北省的南 宫“地下水库”回灌工程,设计总蓄水量达4.8亿米3,可调蓄 水量达1亿米3以上。上海市采用人工回灌方法,控制由于过量 开采深层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工补给地下水还可以储冷(冬灌夏用),储热(夏灌冬用)。 回灌方式主要有地面、河渠、坑池蓄水,井孔灌注。
第三章
一、降水入渗补给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在平原地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可根据降水入渗系数进行估算。 所谓降水入渗系数,即是在同一面积上降水入渗量占降水量的 百分数。即= qx/X。 qx为年降水入渗补给含水层的量mm。 X为年降水量mm。 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公式: Q=1000XF 式中F为补给面积km2。
另外还有含水层之间的排泄以及人工排泄。
第三章
一、泉排泄
地下水的循环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含水层或含水通道出露地表发生地 下水涌出之现象。通常山区及山前地带泉水出露较多,这是与 这些地区流水切割作用比较强烈、蓄水构造类型多样及断层切 割比较普遍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泉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泉水出露时水动力学性质可将泉水分 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两大类。上升泉一般是承压含水层排泄承压 水的一种方式,泉水在静水压力的作用下,呈上升运动,相对 来说这种泉水的流量比较稳定,水温年变化较小;下降泉是无 压含水层排泄地下水的一种方式,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溢出地 表,水量、水温等往往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第三章
一、降水入渗补给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由此可见,降水的入渗过程是在分子力、毛管力以及重力的综 合作用下进行的。而地下水自降水获得的补给量除了与降水本 身的强度、降水总量等有关外,还与土层蓄水能力有关。只有 降水入渗量超过土层的蓄水能力,多余的降水才能补给潜水。
此外,地形、植被等对大气降水的补给也有影响
第三章
一、降水入渗补给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其补给的一般过程是: 如雨前土壤相当干燥,则到达地面的降水先被土壤颗粒表面吸 附力所吸引,形成薄膜水,可称薄膜下渗。当土壤吸附的薄膜 水达最大持水量时,继续下渗的雨水将被吸入细小的毛管孔隙, 形成毛管悬着水,形成毛管下渗,当包气带土层中的结合水、 毛管悬着水达到极限以后,后续的雨水将在重力作用下,通过 静水压力的传递,不断而稳定地补给地下水。在地下水埋藏较 深的地方,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第三章
地下水的循环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地下水失去水量的过程,就是地下水的排泄。其排泄方式有点 状排泄(泉)、线状排泄(向河流泄流)及面状排泄(蒸发)3 种。在排泄过程中,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及水位均相应的发生 变化。其中蒸发排泄仅消耗水分,盐分仍留在地下水中,所以 蒸发排泄强烈地区的地下水,水的矿化度比较高。
第三章
二、地表水的补给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补给量的大小除了与河床的透水性能,河床的周界有关外,主 要决定于江河水位高低以及高水位持续时间的长短。江河对地 下水的补给与降水入渗补给还存在明显的不同点:前者的补给 局限于河槽边界,呈线状补给,补给面比较窄;而降水补给呈 面状,在一次降水期间普遍而均匀,但雨停后,降水补给亦很 快停止,所以时间上断断续续;江河的补给,只要河水位高于 两岸地下水位,就可持续进行。
第三章
二、蒸发排泄
地下水的循环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河北省石家庄的实验观测数据显示潜水埋藏深度对蒸发量的影 响。当埋深大于5米时,潜水蒸发近于零,埋深愈浅,岩土中水 分蒸发愈大。因为地下水埋藏浅,包气带则薄,水分交换运移 路程短,水分扩散迅速,所以水量损耗多。若潜水位埋深近于 地表,潜水面上毛管水上升可直达地面,水汽输送通畅,供水 条件好,地下水蒸发强度可达到甚至超过水面蒸发强度,所以 可用水面蒸发量(Eo)近似代替埋深为零的潜发量,即为陆面 蒸发能力的表征。当潜水埋深超出土壤毛管上升高度及植物根 系吸水深度时,则潜水蒸发量趋于零。此时的潜水埋深称为潜 水蒸发的极限埋深。
第三章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为补给,补给按来源的不同可 分为: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补给、凝结水补给、来自其他含 水层的补给以及人工补给等。 在以上各种补给来源中,凝结水的补给量有限,但对降水量稀 少、昼夜温差大的沙漠干旱地区,凝结水的补给具有重要意义; 至于来自其他含水层的补给,则是发生在地下水内部的一种水 量交换过程。 所以从整体上说,地下水的主要来源,还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的入渗补给,而人工补给则随着人类活动日益扩展,其重要性 与日俱增。
第三章
地下水的循环
地下水作为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积极地参与了全球的 水循环过程,同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 下水自身通过不断地获得补给、产生径流而后排泄等环节,发 生周而复始的运动,形成相对独立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循环系 统的强度规模主要决定于补给与排泄这一对矛盾。如果补给充 足、排泄畅通,地下水径流过程就强烈;如果补给来源充足, 但排泄不畅,必然促使地下水位抬升,甚至溢出地表,并在一 定的环境条件下使地表沼泽化。反之排泄通畅,但补给水源不 足,迫使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逐渐减少,甚至形成枯竭,地下水 循环受到抑制,以至中断。由此可见,地下水补给和排泄,是 决定地下水循环的两个基本环节,是地下径流形成的基本因素, 补给来源和排泄方式的不同,以及补给量和排泄量的时空变化, 直接影响到地下径流过程以及水量、水质的动态变化。
第三章
三、向地表水排泄
地下水的循环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地下水通过地下途径直接排入河道或其他地表水体,称为泄流 排泄。泄流只在地下水位高于地表水位的情况下发生,泄流量 的大小,决定于含水层的透水性能、河床切穿含水层的面积, 以及地下水位与地表水位之间的高差。 旱季时,河水不断流,往往是地下水排泄所致。
第三章
一、泉排泄
地下水的循环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2、按泉的成因,可分为接触泉、侵蚀泉、溢出泉和断层泉;
第三章
一、泉排泄
地下水的循环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泉可以单个出现,亦可在特定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呈泉群出 现,泉水流量则相差悬殊。我国山东省济南市是著名的泉城, 在市区2.6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大小106个泉,总涌水量达8, 333米3/秒,成为济南市区的供水水源之一。 一些泉水温度较高(南京汤山温泉) 一些泉水含有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可用来做饮料。 另外一些泉本身就是旅游景点。
第三章
二、地表水的补给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③进入中下游地区,堆积作用加强,河床抬高,河水位一旦高 于地下水位,即可发生补给地下水的现象。但河水为低于地下 水位时,则地下水补给河水。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常层季 节性变化。
④黄河的下游,由于强烈的堆积作用,河床高出地表,形成 “地上悬河”。河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第三章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三节、 地下水的径流
(一)地下水径流方向与径流强度 至于地下水的径流强度,也就是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基本上与含 水层的透水性,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水力坡度成正比,对承压 水来说,还与蓄水构造的开启与封闭程度有关。 地下径流强度不仅沿程上有差别,在垂直方向上也不同,一般 规律是从地表向下随着深度增加,地下径流强度逐渐减弱,至 侵蚀基准面,地下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章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三节、 地下水的径流
(二)地下水径流类型 地下水是通过补给,径流与排泄3个环节来实现交替循环的。根 据水的交替循环途径的不同,可区分为垂向交替、侧向交替和 混合交替。其中垂向交替以内陆盆地为最典型,自降水或地表 水入渗得到补给,而后以蒸发方式垂直排泄,径流过程微弱; 侧向交替类型的补给来源多样,地下水的交替基本上在水平方 向上进行,径流比较发育;混合交替是介于上述两类之间的过 渡类型,自然界中实际交替现象,大都属这一类。
第三章
地下水的循环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四、含水层之间的排泄 五、人工排泄 抽取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基坑开挖抽水降低地下水位,北京、 西安等许多大中城市,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水源。
第三章
一、地下水的动态
地下水的循环
第三节、 地下水的径流
地下水径流是地下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环节,它将地下水的补给 区与排泄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整体。径流的强弱 影响着含水层的水量与水质的形成过程。 (一)地下水径流方向与径流强度 (二)地下水径流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