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高分子聚集体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两亲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广东化工 2013年第1期· 54 · 第40卷总第243期两亲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蔡晓新,郝阿辉,刘秋霞,陈振远,吴世易,吴旭*(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文章对两亲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两亲聚合物可通过胶束共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主链接枝法等方法合成。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成膜材料、药物运输、降低稠油粘度、稳定金属胶体、处理污染体系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两亲聚合物;合成方法;应用[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3)01-0054-01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mphiphilic PolymersCai Xiaoxin, Hao A’hui, Liu Qiuxia, Chen Zhenyuan, Wu Shiyi, Wu Xu*(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mphiphilic polymers were reviewed. The amphiphilic polymers could be synthesized via micelle copolymerization,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and matrix polymerization. Amphiphilic polymers were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like membrane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of medicine, viscosity reducer, disposing polluted solution and so on.Keywords: amphiphilic polymers;synthesis;application两亲聚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分子骨架的双亲高分子结构,结构中可控结构参数众多,主链的长短及刚柔性质可以通过单体类型和聚合度的调节而改变;功能性侧链的种类、长度及密度也可以变化,可帮助人们实现从分子水平上调控两亲分子性能的愿望,具有强大的功能可塑性和可控性。
第九章 两亲性生物材料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精]
5、由于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和离解速率,体系表现出相当 好的热力学稳定性,长期静置不会发生凝聚,且经脱水长 期停放后能恢复原有的胶束结构
一.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实际上是一种大分子表面活性剂,与低 分子表面活性剂有很大的不同 低分子胶束 核是液态;如烷基苯磺酸盐、季铵盐,具有独特的性能:
1、受胶束保护,药物能延长在血液循环中的停留时间,避 免RES的吞噬或肝脾等组织的吸收,有利非肝位病灶的治疗
2、小尺寸和大表面积/体积比,能增强药物对肿瘤组织血 管壁的渗透,促进细胞内药效发挥,实现靶向释药
3、对难溶于水的疏水性药物有明显的增溶效果
高分子胶束
高分子胶束是研究得较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 载体,主要用于对疏水难溶药物的增溶作用。 高分子胶束是高分子自组装领域的一大热点。从 化学角度来讲,就是在一个体系中,由于非共价 键力驱动而自发形成有序结构,胶束。
可形成胶束的聚合物分子结构分为疏水区和亲水区两部分 。
在水溶液中,聚合物分子在低浓度时独立存在;当浓度超 过CMC时由于疏水、静电、氢键等分子间作用力,疏水区 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高分子胶束,而亲水区则形成 亲水的外壳如图所示。
高分子材料概述
• 高分子材料早己被应用于药物剂型的设计,从小分子药物 的载体到长效药物释放的装置。使得药物可以到达欲治疗 的靶位;增加药物的生理与化学稳定性,使得药物治疗有 较好的效果,并减低药物的副作用。
• 高分子材料可以应用在 主动调控药物释放的速率, 增加血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视窗窄小或疏水性的药物设计
• 预期在医药治疗应用上将有更佳的效果与益处,例如高分 子凝胶材料已被应用于包覆药物或是涂抹披覆于治疗部位 上。
聚合物胶束用作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聚合物胶束用作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作者:曾星李强林徐绍娟徐雯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7期摘要: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具有“核- 壳”结构的聚合物胶束,其亲水嵌段形成外壳,能保护胶束体系免受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RES)的捕获而延长其体内循环时间,疏水嵌段则形成内核,可作为疏水性药物、基因、蛋白质等的贮库,完成对药物的增溶与包埋,在药物传递系统方面展现出非常好的应用潜力。
本文概述了聚合物胶束的特点,介绍了其组成、制备方法以及聚合物胶束用作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聚合物胶束;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药物载体;靶向治疗聚合物胶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载药率,可实现靶向给药及药物的缓控释放,被普遍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药物传递系统之一。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是由亲水嵌段和疏水嵌段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当这种聚合物在水中达到临界聚集浓度(CAC)时,便在分子间作用力的驱使下,自组装形成胶束聚集体。
嵌段共聚物也是目前最普遍用于制备聚合物胶束的材料[1],随着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研究不断深入,聚合物胶束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传递系统也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本文概述了由嵌段共聚物制备的聚合物胶束的结构特点、组成、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1;;;; 聚合物胶束的特点增溶疏水性药物。
聚合物胶束在结构上由疏水内核及亲水外壳组成,疏水内核可利用药物与疏水嵌段的作用力及疏水嵌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将药物紧紧包载其中,不仅能增溶药物,还可避免药物被体液、酶等破坏,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
亲水外壳则对内核具有保护作用,包载药物时,亲水外壳可将药物与外层媒介隔开,防止药物在体内循环时被溶解和吸收,提高其稳定性与疗效。
耐稀释特性,延长药物循环时间。
聚合物胶束的亲水外壳可避免胶束被RES非特异性吸收,降低了胶束内核中药物的泄露,延长了药物的血液循环时间;聚合物胶束的CAC值很低,进入体内被血液稀释后也能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即使浓度降至CAC以下,离解速度也较慢,具耐稀释特性。
两亲性及全亲水性嵌段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
2009年春博政考核姓名:李昌华学号:SA07020003系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0)Email:chli@日期:二零零九年六月两亲性及全亲水性嵌段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水溶液中嵌段聚合物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研究报道,它们在药物释放,影像,遥感,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除了嵌段单元的序列长度,分子量,溶剂和链结构都能极大地影响它们在一些选择性的溶剂中的自组装性能。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两亲性和全亲水性嵌段聚合物(DHBCs)的非线性链拓扑结构,包括杂臂星形嵌段聚合物,树状嵌段共聚物,环状嵌段共聚物,梳状共聚物刷。
发展脉络众所周知,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可以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的多种形态,包括:球状,棒状,片状,囊泡,大型复合胶束或囊泡【1-5】。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嵌段共聚物组装体在药物释放【6-8】,成像【9-14】,遥感【15, 16】和催化【17-21】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而这一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全亲水性嵌段聚合物(DHBCs)是一类特殊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由化学性质不同的两嵌段或多嵌段组成,每个嵌段都有水溶性。
大多数情况下,全亲水性嵌段聚合物其中的一个嵌段的水溶性足以促进聚合物的溶解和分散,另一个嵌段为环境敏感水溶性聚合物。
当外部环境如pH值,温度,离子强度和光照发生变化时,其由水溶性的嵌段转变为不溶性的嵌段并出现胶束化行为【22-26】。
某些环境响应性的DHBCs甚至可以表现多重胶束化行为,通过调节外部环境条件其可以形成两种或多种具有反转结构的纳米尺度聚集体【22, 23, 26-32】。
DHBCs在稀水溶液中独特的环境敏感自组装行为成为近年来高分子自组装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关于其的研究将进一步扩大嵌段聚合物组装体的应用范围。
该部分主要介绍领域发展的基本脉络,主要集中描述近几年来两亲性和全亲水性嵌段聚合物超分子自组装体具有的非线性链拓扑结构,包括杂臂星型聚合物,树枝状嵌段聚合物,环状嵌段聚合物和梳型嵌段聚合物。
综述-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
综述-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摘要: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由于具有多种潜在的用途而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的概念,组成,分类,合成方法以及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共聚物;胶束;脂质体;纳米粒两亲性聚合物是指同一高分子中同时具有对两种性质不同的相(如水相与油相,两种油相,两种不相容的固相等)皆有亲和性的聚合物。
pH敏感性聚合物是其溶液相态能随环境pH、离子强度变化的聚合物。
已有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内及分子间交联作用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氢键、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力[1]。
在pH响应体系中四种作用力共同起作用引发pH敏感性,其中离子间作用力起主要作用,其它三种作用力起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
一般来说,具有pH响应性的高分子中含有弱酸性(弱碱性)基团,随着介质pH值、离子强度改变,这些基团发生电离,造成聚合物内外离子浓度改变,并导致大分子链段间氢键的解离,引起体相分子构型或溶解度的改变。
1.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的分类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有两大类:一是聚合物中包含弱酸、弱碱基团和聚电解质的化合物;二是聚合物中有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连接段[2]。
1.1包含有可离子化的弱酸、弱碱基团的聚合物和聚电解质化合物羧基是典型的弱有机酸聚合物取代基。
这一类可在较低pH下接受质子并在中性和较高pH下放出质子,如聚丙烯酸(PAA)或聚甲基丙烯酸(PMAA)。
弱有机碱聚合物如聚(4-乙烯基吡啶)在较高pH下接受质子,在较低pH下放质子,如聚[甲基丙烯酸-2-(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侧基带有取代氨基,因而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可获得质子[3,4]。
药物载体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聚合物中pH敏感基团会水解断裂或极性发生变化,使得聚合物纳米粒子破裂,同时负载其中的药物会被释放出来[5-7],释放过程中没有药物和载体之间没有化学键的变化。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_张琰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张琰1,2,汪长春1,杨武利1,沈锡中3,府寿宽1*(1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2安徽大学现代实验技术中心,合肥230039;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32)摘要: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综述了形成聚合物胶束的两亲性共聚物的组成、聚合物胶束的形成、形态以及近些年来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两亲性;共聚物;药物载体前言两亲性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各个链段的溶解性的不同能够发生缔合形成聚合物胶束。
由于聚合物胶束具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以及能够形成纳米粒子等特点因此在分离技术[1]、纳米反应器[2]以及药物载体[3,4]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很多用于治疗的药物通常具有毒性,溶解性能较差,因此,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减少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医药学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聚合物胶束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较大的增容空间,结构稳定并且依据聚合物疏水链段的不同性质可以通过化学、物理以及静电作用等方法包裹药物。
因此聚合物胶束在药物载体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两亲性共聚物的组成和性质两亲性共聚物的亲水和疏水链段可以通过无规、嵌段和接枝三种方式排列,在临界胶束浓度(C M C)之上形成聚合物胶束。
从药理学角度出发,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形成的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5,6]。
聚乙二醇(PEG)是具有生物相容性、得到了FD A认证的非离子水溶性聚合物,对人体具有较低的毒性,是目前最广泛用来作为聚合物胶束亲水链段的聚合物。
PEG功能化的聚合物胶束可以避免粒子被内皮网状系统(RES)吞噬,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7]。
聚(22乙基222唑啉)在酸性水溶液中能够与羧酸(如:丙烯酸)氢原子之间形成氢键,因此在聚合物中引入聚(22乙基222唑啉)形成聚合物胶束后,可以对其亲水壳层进行进一步的结构改性[8]。
聚乙二醇在药剂学方面的应用
聚乙二醇在药剂学方面的应用综述之答禄夫天创作摘要本文就聚乙二醇在药剂学方面的近5年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同时深化个人对聚乙二醇在药剂学方面重要作用的理解与掌控。
关键词聚乙二醇(PEG)药剂学应用引言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一种pH中性,无毒,水溶性较高的亲水聚合物,其呈线性或支化链状结构。
聚乙二醇是迄今为止已知聚合物中蛋白和细胞吸收水平最低的聚合物,由于聚乙二醇无毒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乙二醇已被FDA批准可作为体内注射药用聚合物[1]。
目前,聚乙二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药剂学领域,本文主要对近5年聚乙二醇在药剂学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相关文章进行综述。
聚乙二醇由于其聚合度差别,分子量通常在200~35 000之间,其化学通式为HOCH2(CH2 OCH2)n CH2OH。
总的说来,在药剂学方面聚乙二醇主要可被用作为药物溶剂,药物附加剂或辅料,增塑剂和致孔剂,药物载体,修饰资料和渗透促进剂等[2,3]。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聚乙二醇的在药剂学上的广泛用途,不但如此,聚乙二醇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临床、生化和药用植物等方面[4]。
下面就对聚乙二醇在药剂学各方面的应用分点举例论述。
1.聚乙二醇用作药物溶剂PEG200~PEG600分歧浓度的水溶液是良好的溶剂,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且对水不稳定的药物有稳定作用,故可用作为注射用溶剂[3]。
如盐酸苄去氢骆驼莲碱注射液以PEG200作为溶剂,平平稳定,贮放2a坚持性质不变。
另有研究标明,以PEG400为溶剂制成的吲哚美辛滴眼剂,其稳定性优于Span80处方[2]。
2.聚乙二醇作为附加剂或辅料2.1 潜溶剂聚乙二醇在液体附加剂中可以与水形成潜溶剂,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个人认为聚乙二醇水溶液的溶剂作用包含了潜溶作用,如聚乙二醇的水溶液可以溶解许多水不溶性有机药物[3],也就提高了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2.2 黏合剂和润滑剂PEG4000、PEG6000是片剂中经常使用的水溶性黏合剂和润滑剂,用聚乙二醇作为黏合剂制得的颗粒,其成形性好,片剂不变硬,适合于水溶性与水不溶性物料的制粒[3]。
两亲化合物名词解释
两亲化合物名词解释在化学中,两亲化合物(amphiphile)是指具有两亲性质的分子。
这类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在同一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这种分子结构使得两亲化合物在溶液中能够同时与水和其他有机溶剂相溶。
两亲化合物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如洗涤剂、化妆品、药物输送、生物材料等。
一、定义两亲化合物,又称为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在同一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化合物。
亲水基团通常是指能够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的原子或基团,如羟基、磺酸基等;亲油基团则是指能够与非极性有机溶剂相互作用的原子或基团,如长链烃基、酯基等。
由于两亲化合物在同一分子中兼具亲水亲油性质,因此能够在不同环境中自由扩散,如在水中扩散到空气中,或在有机溶剂中扩散到水中。
二、分类根据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数量和类型,两亲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单组分表面活性剂:这类化合物仅包含一个亲水基团和一个亲油基团。
例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硫酸钠)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如磷酸酯)。
2. 双组分表面活性剂:这类化合物包含两个不同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例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醇)。
三、应用两亲化合物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洗涤剂:两亲化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水中的表面张力,使油渍更容易从衣物上去除。
此外,它们还能够降低水与空气之间的界面张力,有助于泡沫的产生和稳定性。
2. 化妆品:两亲化合物在化妆品中用作乳化剂、增稠剂等,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
例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于洗发水中,有助于去除头发上的油脂和污垢。
3. 药物输送:两亲化合物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的组织或细胞中。
例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将药物输送到带负电荷的细胞表面,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
4. 生物材料:两亲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如纳米纤维、纳米颗粒等。
PLGA药物载体
⑥粒径在7~12μm的微粒可被肺机械性滤阻而摄取 ⑦粒径大于12μm的微粒可被阻滞与毛细血管床
2021/10/10
5
普通的纳米粒子的疏水性强烈影响其余血
液中调理素的相互作用,一旦进入血液系 统会被快速调理素化,从而被人体内的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大量清除。而PLGA药物载 体是可降解的两亲性聚合物共聚物组装成 纳米粒,亲水能力好,能减少纳米药物载 体在血液内被调理素化,从而延长了在体 内的循环时间,提高药物的靶向能力
药物的控制释放
时间控制 使药物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断地释放出来 分布控制 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靶向释放
2021/10/10
9
2021/10/10
10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
——医用药物载体材料
2021/10/10
1
PLGA纳米粒
脂肪族聚酯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生物降解性和可塑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工等领域。 PGA 的分子结构规整和高度结晶性使其分子链间排列紧密,具有许 多独特的化学、物理和力学性能。PGA 不溶于绝大多数有机溶剂, 仅溶于六氟异丙醇、六氟丙酮倍半水合物。PGA 降解是由其主链上 不稳定的脂肪族酯键水解引起的,如果PGA结晶性不高,其水解速度 将快得多。PLA虽然降解速度较快但其线形结构僵硬、机械性能较差。 因此。选择LA与GA单体共聚,以改善聚合物的机械性能、调节共聚 物的降解速率。由此聚合而成的聚乳酸-乙醇 (PLGA)是一种重要的生 物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可在生物体内外降解等 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材料、植入材料和组织工程等医用高分 子领域中。PLGA的降解主要通过水解裂解酯键,较少通过非特异性 酶的水解作用。其作为水溶性聚合物,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溶胀,降解 反应主要发生在材料表面,称为“溶蚀”作用,因此药物的释放速率 趋于稳定。决定水解率的主要是单体组分的结晶性和拒水性,其它因 素通过影响两者而起作用。以此可以通过改变聚和工艺来调控水解速 率。
生物材料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生物材料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
生物材料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物递送系统的目标是将药物精确、有效地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副作用。
而生物材料的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首先,天然生物材料如胶原蛋白、明胶和壳聚糖等在药物递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胶原蛋白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它可以被制成纳米颗粒、水凝胶等形式,用于负载药物。
例如,将抗癌药物包裹在胶原蛋白纳米颗粒中,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明胶是胶原蛋白的部分水解产物,同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它可以被制成微球或薄膜,用于口服药物的递送。
壳聚糖是一种从甲壳类动物外壳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抗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它可以通过化学修饰来改善其溶解性和载药性能,用于鼻腔给药或眼部给药等。
除了天然生物材料,合成生物材料如聚酯类、聚醚类和聚酰胺类等也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
聚酯类材料如聚乳酸(PLA)和聚乙醇酸(PGA)及其共聚物(PLGA)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之一。
它们可以通过调整分子量和共聚比例来控制材料的降解速度和药物释放速率。
例如,PLGA 纳米粒可以用于包载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保护药物免受体内酶的降解,并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
聚醚类材料如聚乙二醇(PEG)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
将PEG 与其他材料结合,可以改善药物载体的血液循环时间和稳定性。
比如,PEG 修饰的脂质体可以减少脂质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聚酰胺类材料如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具有高度规整的结构和大量的表面官能团,可以高效地负载药物。
同时,通过对表面官能团的修饰,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生物材料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
两亲高分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亲高分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两亲高分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两亲高分子是具有亲水及亲疏水两端的化合物,其结构特点使得其在水中形成特殊的聚集态,具有很强的自组装性质。
而表面活性剂则是一类常用的功能性化合物,其分子具有亲水性头部和亲疏水性尾部,可以在水中形成胶束及其他微结构,广泛应用于制备纳米材料、药物载体等领域。
然而,两亲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研究较为有限,尤其是针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目前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更为普遍。
因此,深入研究两亲高分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纳米材料及药物载体的制备工艺,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对两亲高分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两亲高分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行为及微观结构特征;(2)两亲高分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究;(3)两亲高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质表征。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包括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法对两亲高分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核磁共振(NMR)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并最终制备两亲高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
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计可以深入探究两亲高分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揭示作用机制,并制备了两亲高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
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纳米材料及药物载体的设计、制备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预期结果可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超分子结构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
超分子结构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药物传递系统的发展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将药物准确、高效地输送到病灶部位,同时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是药物研发中的关键问题。
超分子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在药物传递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超分子结构是指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等)自组装形成的有序结构。
这些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相对较弱,但在多个分子共同作用下,可以形成稳定且具有特定功能的超分子体系。
超分子结构在药物传递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药物载体的构建。
常见的超分子药物载体包括胶束、脂质体、纳米粒等。
以胶束为例,它是由两亲性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核壳结构。
疏水的内核可以装载疏水性药物,而亲水的外壳则增加了整个体系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通过对胶束的组成和结构进行精确调控,可以实现对药物的控释和靶向传递。
脂质体也是一种常用的超分子药物载体。
它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类似于细胞膜的结构。
药物可以被包裹在脂质体的内部水相中,或者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够减少药物的毒性和免疫原性。
此外,通过在脂质体表面修饰特定的配体,如抗体、多肽等,可以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靶向传递,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超分子纳米粒可以通过高分子聚合物之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
这些纳米粒可以对药物进行包载和保护,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同时,纳米粒的表面可以进行功能化修饰,实现药物的主动靶向传递和刺激响应性释放。
超分子结构在药物传递中的另一个应用是智能响应性药物释放系统的设计。
这种系统能够根据体内的生理环境变化(如 pH 值、温度、酶浓度等)自动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
例如,在肿瘤组织中,由于代谢旺盛,通常存在酸性环境。
基于这一特点,可以设计 pH 响应性的超分子药物载体。
在正常生理 pH 值下,药物载体保持稳定,药物释放缓慢;而当载体到达肿瘤组织的酸性环境时,载体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药物快速释放,从而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增强治疗效果。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RAFT法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RAFT法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RAFT法合成及其应用研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提出并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这些材料中,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是由两个互不相容的单体组成的高分子,其中一端具有亲水性,另一端则具有亲油性,这种结构使得嵌段共聚物在各种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潜力。
比如,它们可以用作界面活性剂、聚合物电解质膜、药物载体等。
然而,合成这类高分子材料的传统方法多为自由基聚合,其合成条件难以控制,导致产品结构分散度大,分子量大小分布广,分子形态不稳定等不利因素。
因此,寻求合成这类高分子的新方法具有极大的意义。
近年来,RAFT(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聚合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自由基聚合分为两个部分:链生长和链传递。
RAFT技术正是通过控制链传递步骤,使得产物结构塑形能力得到了提高。
与自由基聚合的最大区别在于,RAFT聚合技术可控性更强,可以得到更高的产物纯度和更窄的分子量大小分布。
因此,RAFT聚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本研究将尝试利用RAFT聚合技术合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首先,通过对RAFT聚合机理的研究,确定适当的反应条件,寻求最佳合成方法,最终得到结构单一、分子量窄分布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然后,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中的药物载体。
在药物输送过程中,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用作药物包载体,通过它们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可以有效地将药物输送至靶标区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不仅可以提高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以为药物输送和传输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合成结构单一、分子量窄分布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并研究其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
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纳米科技的深入发展,两亲性聚合物作为一种特殊的聚合物材料,在诸多领域如生物医学、药物传递、涂料和表面活性剂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分析其在不同应用背景下的性能特点,以及研究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文章将首先介绍两亲性聚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然后详细阐述其合成过程,包括各种常用的合成方法和技术。
接着,本文将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探讨两亲性聚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溶解度、稳定性、自组装行为等。
文章将总结两亲性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两亲性聚合物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两亲性聚合物,也称为双亲性聚合物或两性聚合物,是一类同时含有亲水性和疏水性链段的特殊聚合物。
其独特的性质使其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药物输送和表面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合成两亲性聚合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合成方法。
乳液聚合:乳液聚合是一种常用的合成两亲性聚合物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疏水性单体和亲水性单体在水油两相体系中同时聚合,生成的两亲性聚合物通过稳定剂(如乳化剂)的作用,稳定存在于乳液中。
通过调节单体比例、乳化剂种类和聚合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结构和性能的两亲性聚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ATRP是一种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可以精确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利用ATRP,可以方便地合成结构明确、性能可调的两亲性聚合物。
通过选择适当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单体,以及控制聚合条件,可以得到具有不同链段长度和组成的两亲性聚合物。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RAFT聚合也是一种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与ATRP相比,RAFT聚合具有更广泛的单体适用性。
利用RAFT聚合,可以方便地合成各种结构复杂的两亲性聚合物。
可控聚合制备两亲性聚合物及应用研究
1 【 州
R- M ’+ M x Mn ・ +M n 十 l X 』
.
Mn — X+ Mt n 移 “ 活 性 ”自由基 聚 合 ( A T R P ) 反 应
Fi g .1 Th e r e a c t i o n o f a t o m t r a ns f e r r a di c a l p o l y me r i z a t i o n
原子转 移 自由基 聚合 法可有 效地 对 聚合 物 的分
子结 构进 行设 计 , 制 备 出结 构 确 定 的并 且 具 有 特 殊
功 能的 聚合 物 以及 有 机 无 机 杂化 材 料 。A T R P的独 特之 处在 于使 用 了 卤代 烷 烃 作 引 发剂 , 并 用 过 渡金 属催 化剂 或退 化 转 移 的方 式 , 有 效 地 抑 制 了 双基 终 止反 应 。其合 成原 理如 图 1 所示 。 O i k o n o m o u 等人用 连 续 的 A T R P法 成 功 合 成
点之一 。
出了一 系列两 嵌段 和三嵌 段 的两 亲性 聚合 物 。他 们
先 用 甲基4. 溴 乙基苯 甲酸盐 ( I )、 苯 乙烯 基 磺 酸钠 、 C u B r 和2 , 2 一 联吡 啶合 成 了 大分 子 引 发 剂 I - P S S N a , 用a , a I _ 二溴 二 甲苯 ( I I ) 、 甲基 丙 烯 酸 甲酯 ( MM A) 、 C u B r 和2 , 2 一 联吡 啶合成 了大分 子引 发剂 P MMA — I I —
P MMA; 然 后再进 一步 用 A T R P法 合成 了两 亲性 的 两
2 两 亲性 聚合物 的可控聚合
聚合物纳米囊泡
聚合物囊泡作为新型纳米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摘要]很多药剂学纳米载体,如纳米球、纳米囊、脂质体、胶束、囊泡等,已经被用于治疗性和诊断性物质的实验性或临床性递送[1]。
聚合物囊泡是由合成或天然改性的双亲分子自组装的一种超分子聚集体,类似于细胞膜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载体具有很多的优势,能够通过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及物理化学敏感等方式递送药物至靶位并控制释药,稳定性好、渗透性高、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等,应用广泛[2]。
本文首先对聚合物囊泡的基本特性和制备方法等进行简单介绍,并举例了聚合物囊泡作为一种新型纳米载体在肿瘤治疗与诊断方面的应用,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聚合物囊泡,纳米载体,肿瘤治疗,自组装[引言]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度在0.1~100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其迅速渗透到生命科学、材料、化工等各个领域并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大分子自组装技术的飞速发展,聚合物囊泡作为一种新型纳米载体,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积极关注,成为当前分子自组装新型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
1、聚合物囊泡的制备方法在许多的自组装制备聚合物囊泡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是溶剂切换技术和聚合物再水化技术。
溶剂切换技术即溶剂置换法,是将两亲性共聚物先溶解在良溶剂中,然后溶于水相并充分水化成囊泡。
聚合物再水化技术即无溶剂法,是先将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除去有机相形成聚合物薄膜,加水使薄膜水化,自组装形成聚合物囊泡[3、4]。
最近几年还有文献[5]报道层-层静电自组装法和改变pH值诱发的自组装和氢键诱发的自组装微囊泡。
层层自组装技术是基于静电相吸原理,即聚电解质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形成聚电解质多层膜[6]。
滕伟[7]等人发现载基因载基因脂多糖胺纳米囊泡/透明质酸通过层层自组装构建具有独特三维纳米结构的聚电解质多层膜,其增长方式为指数型,具有纳米级粗糙度和非致密性的特点。
包合高分子长链后的环糊精可构建成一端疏水一端亲水的两亲性环糊精衍生物,这种两亲性分子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双层环糊精囊泡体系[8]。
PEG在辅料中的应用
聚乙二醇的应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由环氧乙烷与水或乙二醇逐步加成聚合而得到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水溶性聚醚,聚乙二醇由于其聚合度差异,分子量通常在200~35 000之间,其化学通式为HOCH2(CH2OCH2)nCH2OH。
总的说来,在药剂学方面聚乙二醇主要可被用作为药物溶剂,药物附加剂或辅料,增塑剂和致孔剂,药物载体,修饰材料和渗透促进剂等。
聚乙二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两亲性,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聚乙二醇的在药剂学上的广泛用途。
作为一种两亲性聚合物,PEG既可溶于水,又可溶于绝大多数的有机溶剂,且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免疫原性低等特点,可通过肾排出体外,在体内不会有积累。
此外,PEG具有一定的化学惰性,但在端羟基进行活化后又易于和蛋白质等物质进行键合,键合后,PEG可将其许多优异性能赋予被修饰的物质。
作为表面修饰材料,聚乙二醇在体循环中的优点还有能防止与血液接触时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沉积,有效延长被修饰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提高药物传递效果。
PEG获得了FDA的认可,被中、美、英等许多国家药典收载作为药用辅料。
长期以来,PEG在软(乳)膏剂、栓剂、滴丸剂、硬胶囊、滴眼剂、注射剂、片剂等各种药剂中有着广泛应用。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PEG在新型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多。
1 PEG修饰的纳米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也称纳米控释系统,包括纳米微球(Nanospheres)和纳米胶(Nanocapsules),它们是直径在10~500nm之间的固状胶态粒子,活性组分(药物和生物活性材料等)通过溶解、包裹作用置于纳米粒的内部,或者通过吸附、附着作用置于纳米粒表面。
纳米给药系统具有降低药物毒副作用、防止药物失活、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和靶向给药的效果,从而既可提高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又可减少对机体其它部位的损害,提高药物的有效利用度,因而成为较理想的药物传输体系。
目前,纳米给药系统的载体材料一般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如以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癸二酸酐(PSA)为代表的聚酯、聚酸酐、聚氰基丙烯酸酯、聚氨基酸、聚原酸酯等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的聚合物。
一种两亲性肽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两亲性肽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平,王翔,支三军,胡华友,韦长梅
申请号:CN201610426489.8
申请日:20160616
公开号:CN106083634A
公开日:
201611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两亲性肽分子及其制备方法,该两亲性肽分子结构包括棕榈酸为端基、二聚乙二醇单甲醚为侧链的谷氨酸肽分子,具有基于该肽分子中端位棕榈酸分子烃基链的疏水性和谷氨酸侧基二聚乙二醇单甲醚链段的亲水性。
同时,本发明涉及的两亲性肽分子在制备多肽药物载体或试剂、药物的负载与温控释放制剂以及温度响应性的聚多肽或构建多肽水凝胶体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申请人:淮阴师范学院
地址:223300 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晓蕾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亲性高分子聚集体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尹常晴隋卫平*汪源浩(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济南 250022)摘要由于两亲性高分子独特的自组装性能,近年来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两亲性高分子所形成的几种自组装聚集体形式,如聚合物胶束、凝胶、微乳液、囊泡等的特点、制备及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关键词两亲性高分子药物载体聚合物胶束凝胶囊泡The Application of Amphiphilic Polymer Aggregates as Drug CarrierYin Changqing, Sui Weiping*, Wang Yuanhao(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Jinan University, Jinan 250022)Abstract As effective drug delivery system, amphiphilic polymers have generated tremendous interest due to their special self-assembling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the properties, prepar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amphiphilic polymer assembling aggregates such as polymeric micelles, gel, microemulsion, vesicle as drug carriers are introduced.Key words Amphiphilic polymer, Drug carrier, Polymeric micelle, Gel, Vesicle药物载体是指能改变药物进入人体的方式和在体内的分布、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并将药物输送到靶向器官的体系[1]。
由于各种药物载体释放和靶向系统能够减少药物降解及损失,降低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因而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寻找合适的药物载体,人们对各种体系如微球、脂质体、微乳液等进行了研究。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独特的两亲性结构,可以进行自组装,形成各种形式的聚集体,如胶束、微乳液、凝胶、液晶、囊泡等。
这些聚集体具有包载药物分子的能力,同时又对膜有良好的渗透性,成为药物载体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介绍了两亲性聚合物形成的胶束、微乳液、凝胶、囊泡等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1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两亲性高分子在选择性溶剂中发生微相分离,可以形成具有疏溶剂核与溶剂化壳的自组装结构——聚合物胶束[2]。
聚合物胶束是研究得较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载体,主要用于对疏水难溶药物的增溶作用。
1.1 聚合物胶束的特点聚合物胶束粒径较小,一般不超过100nm,具有纳米材料的特性,是近几年正在发展的一类新型的纳米载体[3],其载药范围广、结构稳定、具有优良的组织渗透性,体内滞留时间长,能使药物有效地到达靶点。
可形成胶束的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分为疏水区和亲水区两部分。
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相似,在水溶液中聚合物分子在低浓度时独立存在;当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由于疏水、静电、氢尹常晴女,25岁,硕士生,现从事两亲性高分子研究。
*联系人,E-mail: wpsui@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02BS108)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4B13)支持项目2005-08-14收稿,2005-12-22接受键等分子间作用力,疏水区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胶束。
由于聚合物的cmc比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小得多,所以聚合物胶束比小分子胶束稳定得多。
药物在胶束中的具体空间位置取决于其极性与疏水性;而亲水区则形成亲水的外壳,增强了胶束的稳定性。
1.2 聚合物胶束的分类聚合物胶束研究较多的为均聚物和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无规共聚物)胶束(图1),其中对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较为成熟。
构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亲水区的主要是聚乙二醇(PEG)[4,5]或聚氧乙烯(PEO)[5,6]。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无毒、亲水、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高度的水合作用和较大的空间位阻可阻止胶束进一步聚集形成二级胶束;溶液中胶束表面的水合PEG的运动可有效阻止蛋白质在胶束表面的吸附。
随PEG分子量或胶束结合数增加,胶束表面PEG的浓度升高,胶束更稳定。
聚甲基丙烯酸也可作为胶束的亲水区,但它的生物性质还不明确,因而应用不多。
疏水区则常常是聚氧丙烯、聚苯乙烯、聚氨基酸(如聚β-苯甲酰-L-天冬氨酸、聚γ-苄基-L-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等)和聚酯(聚己内酯等)[7],它们与PEG一起构成各种二嵌段或三嵌段的两性聚合物,可形成各种胶束,扩大了载药范围。
也可用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及其衍生物等作为共聚物的疏水嵌段。
图1嵌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胶束示意图[2]Fig.1 Schematic represenration of block and random copolymer micelles[2]接枝共聚物胶束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天然高分子经两亲性化改性的衍生物如改性壳聚糖、纤维素衍生物的胶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壳聚糖是一种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天然聚多糖,通过羧甲基化、磺酸化或羟丙基化、乙二醇化得到水溶性的壳聚糖,在此基础上与酰氯、卤代烷及缩水甘油醚进行疏水改性得到两亲性的壳聚糖衍生物[8~10]。
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疏水缔合,其胶束大小与所用壳聚糖的分子量有关。
1.3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聚合物胶束常采用直接水溶解或透析法来制备。
这主要取决于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水溶性好的聚合物在浓度高于cmc时,常温或高温下可直接溶解于水,形成透明澄清的胶束溶液;水溶性差的聚合物则需先溶于由水与有机溶剂形成的混合溶液中,再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制成胶束。
在载药聚合物胶束制备过程中,药物的包埋与胶束、药物的性质有关。
由于疏水作用是药物增溶的主要驱动力,因而胶束疏水链增长及药物疏水性增强均会使胶束的载药量上升;但是过长的疏水链会使胶束粒径变大,易被网状内皮系统破坏,降低胶束稳定性。
载药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3.1物理包埋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包括透析法和油/水-液中干燥法。
前法是将药物与聚合物溶于同一种有机溶剂,再用水透析使有机溶剂完全除去,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药物和胶束会发生部分沉淀,影响了药物包入量及载药效率。
后法是将溶于有机溶剂的药物逐滴加入胶束水溶液中,挥发除去有机溶剂使药物进入胶束内核。
1.3.2化学结合法利用药物分子与聚合物的疏水链官能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将药物共价键合在聚合物上,然后用直接溶解法或透析法制备。
比如Yokoyama等[11]利用阿霉素的氨基与PEG-聚天冬氨酸共聚物的羧基在偶合剂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制得胶束。
1.3.3静电作用法利用药物与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胶束疏水区通过静电力而紧密结合,制得胶束。
此法制作简单,所得胶束稳定,但条件不易满足,使用不多。
1.4 聚合物胶束在药物上的应用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用载体可使难溶药物增溶,且具有靶向作用,能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毒副作用[12]。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嵌段聚合物,一般是通过透析法将疏水难溶药物包裹进入胶束内核而使溶解度提高。
载药能力受疏水链段影响较大,疏水链段越长含量越高则载药能力越强。
而包封率受到药物与两亲性高分子的比例的影响,一般载药后胶束粒径会比载药前增大,且载药越多粒径增大越多。
近年来对难溶性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的胶束增溶研究较多。
以前一般采用聚氧乙烯蓖麻油和乙醇溶解后通过静注给药,然而由于给药后存在严重过敏反应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毒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为消除毒副反应,提高紫杉醇在水剂中的分散性,可采用靶向给药技术和缓释技术来改善紫杉醇的给药方式和疗效。
综合近几年的研究,将两亲性高分子制成聚合物胶束,并用来增溶和包裹药物以达到增溶和缓释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图2 PECL111纳米胶束载药前后的透射电镜照片[13]Fig.2 TEM images of PECL111 nano-micelles before and after loading drug[13]董岸杰等[13]采用固相分散法制备的负载紫杉醇的聚乙二醇-b-聚(D, L-乳酸)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DLLA)核-壳型纳米囊(PMT)呈核-壳结构球形,粒径为纳米级,PMT随着PEDLLA中疏水链段相对分子质量或载药量的增大而增大。
Huh等[14]合成了聚2-(4-苯氧乙烯)二乙基烟碱(PDENA)-PEG 和聚(D, L-乳酸)-PEG和聚(苯丙酰胺)-PEG三种嵌段聚合物,并分别用透析法制成了胶束,对紫杉醇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各自达到37.4(wt)%、27.6(wt)%和14.7(wt)%,其中PDENA-PEG胶束粒径为30~50nm,载药后胶束变大到100~120nm。
Lee等[7]合成了两亲嵌段聚合物胶束聚2-乙基-2-唑啉-聚己内酯,并用透析法对紫杉醇进行包载。
研究表明,聚合物中的疏水链段含量越高所形成的胶束负载紫杉醇的能力越大;载药率随紫杉醇与嵌段聚合物的质量比增大而降低,且胶束的粒径分布比较集中,较小为18.3~23.4nm。
Miwa等[15]合成了月桂基羧甲基壳聚糖(LCC),通过控制合成过程中月桂基和羧甲基的取代度来控制其HLB值,制成了粒径小于100nm的胶束并用于疏水药物Taxol(紫杉醇)的增溶。
实验表明,增溶在胶束中的药物浓度可达2.3mg/mL,是其饱和溶液浓度的1000倍;且胶束增溶能力与亲水基疏水基的取代度及疏水链长度有关,其他条件不变疏水链越长增溶能力越强。
张灿等[10]将壳聚糖进行两亲改性得到辛烷基磺酸基壳聚糖并用透析法制成了负载紫杉醇的胶束,紫杉醇的溶解度由原来的1µg/mL增大到2.1mg/mL。
另外其它一些疏水难溶药物或是本身溶解较好但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如阿霉素等也可以选用聚合物胶束来作载体,一方面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控释缓释的作用。
Kwon等[5]制成了抗癌药物阿霉素的聚氧乙烯-天冬氨酸酯的聚合物胶束,并在患有胸腺癌的小白鼠身上作了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包埋在胶束内的药物在体内循环的时间比单独药物长;在24h后积累在病变部位的要比单独药物的多,且达到的最高要小得多,说明胶束作为药物载体使药物的靶向性更好。
潘仕荣等[16]合成了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EG-PBLG)两亲嵌段共聚物,采用透析法制备了萘普生/PEG-PBLG载药胶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