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涡旋式压缩机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摘要——

该涡旋式压缩机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涡旋式压缩机企业856家,从业人员4280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涡旋式压缩机产值113892.02万元,较2016年103097.69万元增长10.47%。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48612.03万元,较去年41598.52万元同比增长16.86%。

......

工业4.0的目标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将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融合、产品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形成一种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新生产模式。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投资、出口、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势必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基础、条件和动力在于:一方面,我国经济有巨大潜力和内在韧性。这种潜力和韧性来自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所蕴含的扩大内需强劲需求;来自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且产业类型多样,经济的支撑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来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来自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积累的丰富经验;来自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不断提高的宏观调控能力。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方面改革呈现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持续强劲的

动能。能不能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面对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地各部门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2、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必须着力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做好“六稳”工作,是在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证。

二、宏观产业政策

1、试点推广企业用水等核定和确权,完善用水、排污权的等级、抵押、流转等配套制度。实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落实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治理主体责任,推动污染治理技术升级改造和污染物减排。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和执法力度。

2、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并非单纯比较优势引导下的产业

集群转移,而是对既有产业的再升级。姚树洁表示,中国的整体产业技术、效率和环保能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相比此前沿海地区的发展,在生产技术、企业管理、产业布局等方面也已有了明显的改观和提升。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薄宏教授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不仅呈现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展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这对于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

1、去年以来,我省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全省产业集聚发展势头初显,但产业小而全、小而散的现象依然存在。当前,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要处理好增量与存量、“大”与“小”、扩张与集聚的关系。既要注重发展好现有企业,达到现实生产力的最大化,又要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潜在生产力的最优化。既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大产业和大企业,着眼培育一批百亿元企业和千亿元产业,又要围绕产业集群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做精做优中小微企业。既要抓住国家稳增长政策,大力推动各类投资,又要强化要素集约,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2、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快速工业化,中国已毫无争议地成为工业大国。然而,尽管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

“大而不强”却是中国工业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工业发展进入了加速“重化工业化”的阶段。由于中国重化工业的推进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和外延式特点,导致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严重的负面影响迅速放大,加之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刺激政策为部分行业的落后产能提供了生存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业转型的步伐,加大了工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难度。通过“十一五”和“十二五”连续两个五年计划实行强制性节能减排,虽然单位产出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业能源消耗、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的总体水平仍然偏高。现阶段中国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国内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难以长期支撑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要突破中国工业由大转强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依靠全新的模式和机制,而绿色发展正是对工业技术创新、资源利用、要素配置、生产方式、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次全面、深刻的变革,必将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工业的整体素质和质量。绿色发展既顺应了新工业革命下实体经济领域创新提速的潮流,也符合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方向,对于促进工业发展方式由“高增长高污染高消耗”向“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转变,形成发展新动能,应对全球低碳竞争,保障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四、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一)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本地区生产总值2753.32亿元,比上年增长8.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27亿元,增长10.40%;第二产业增加值1707.06亿元,增长7.90%第三产业增加值826.00亿元,增长5.5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9.93亿元,同比增长9.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2.39亿元,同比增长8.65%。国税收入375.48亿元,同比增长8.47%;地税收入亿元72.13,同比增长9.54%。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7%。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97%,衣着上涨1.01%,居住上涨0.9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8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13%,医疗保健上涨0.7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91%,交通和通信上涨0.87%。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40.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14.10亿元,比上年增长8.54%。

规模以上AA、BB、CC、DD(含涡旋式压缩机)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092.57亿元,增长10.12%。AA完成增加值493.87亿元,增长7.49%;BB完成工业增加值323.39亿元,增长10.78%;CC完成工业增加值233.97亿元,增长5.78%;DD完成工业增加值121.28亿元,增长 5.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