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学 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学史:137亿年前的奇异点大爆炸开始造就宇宙,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8亿年后简单生命(古细菌类)出现,历经30多亿年演化而呈现今日之生物多样性。在漫长的生命史中现代人直系祖先于15~20万年前在东非大裂谷现身,但可追溯的文明史不过1万余年,面包和酿酒等与微生物相关的应用几乎在文字产生的同时就有记载。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Leeuwenhock)首次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并报道了微生物,19世纪中叶巴斯德(Pasteur)推翻生命自然发生说,提出生源论(胚种学说),则标志着微生物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其后经许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学科体系,例如科赫(Koch)建立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法则,丹麦医生革兰(Gram)发明革兰氏染色法,弗来明(Fleming)发现青霉素,等等,200多年来的微生物科学、技术学和工程学的发展为现代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 概述:细小的人类眼睛看不见(看不清、不能分辨)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是单细胞或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生物总称,类群十分庞杂。微生物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名词,在传统五界分类系统中分别归入植物界、动物界、菌物(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在当代三域分类系统中分别纳入细菌域、古菌域、真核生物域。
3. 共性:微生物体型微小的通性,可进一步分解为五个共性:(1)体积小、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变异易,(5)种类多、分布广。
4. 名称:细胞类微生物命名采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53年提出的双名法,用拉丁语命名,如荧光假单胞菌纤维素亚种的学名是Pseudomonas (属名)fluorescens(种名)subsp. Cellulosae (变种名)Cohm(命名人)。非细胞微生物病毒的命名采用俗名,如烟草花叶病毒的学名就是Tabacco Mosaic Virus,一般习惯于缩写成TMV。
5. 生长:生长速度估计是植物的千倍,动物的万倍,大肠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理论上培养4~5天产生的大肠杆菌的重量将和地球相仿。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用对数函数表示,一般分为4个时期:1延缓期,2对数期,3稳定期,4衰亡期。
6. 营养:从利用C源利用角度分为无机营养型(只利用CO2),和有机营养型(利用有机物);从利用能量的角度分为光能营养型(利用太阳光为能源,如蓝细菌、硫细菌、藻类有类似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营养型(利用化学能为能源,如亚硝酸细菌的硝化作用);从生活习性上分为寄生微生物,腐生微生物和兼性寄生微生物;从对氧气的需求方面分为好氧微生物(氧气是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厌氧微生物(氧气对其有毒性),兼性厌氧微生物(气态环境中只能含2-10%的氧气)和耐氧微生物(生存不需要氧气,但氧气对其无毒)。
7. 代谢:微生物能量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的方式多样,代谢强度高。直链淀粉打断α-1,4糖苷键、支链淀粉打断α-1,6糖苷键、纤维素打断β-1,4糖苷键,完全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进一步降解为小分子的醛()*、酮()*、酸()*、醇()*,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称为呼吸,否则均可认为是广义的发酵,在面包、酿酒、制醋、酸乳、酱油等食品行业应用广泛。(注:*表示填结构通式)
8. 生态:微生物是地球生物圈的主导性成员,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常见互生、共生、寄生等三类。也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性平衡者,在维持C、N、P、S、K等多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循环起重要作用,其化学形态循环的象征性通式为:XH4 - XH3 -XH2 –XH –X –XO -XO2 -XO3 -XO4。
9. 遗传:上世纪中叶,通过三个经典试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试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重建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确定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双螺旋直径是2nm、螺距是3.4nm、上下两碱基的距离是0.34nm、每个螺旋含10个碱基。两链之间通过氢键结合,碱基配对有特异的互补关系,A和T形成2个氢键配对,G和C 形成3个氢键配对。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称为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一种生物的全套基因称为基因组。大肠杆菌K-12 DNA的总周长约为1.5 mm,碱基数有4639221bp,构成4288个基因,另外还存在染色体外的遗产物质,大多是小分子环状DNA,称为质粒。DNA上的三联密码子通过转录成mRNA密码后与氨基酸相对应,起始密码子是AUG,代表甲硫氨酸或甲酰甲硫氨
酸,终止密码子有UAA、UGA、UAG。
10. 变异:微生物的繁殖相对稳定,也会产生一些变异,通常原始的菌株称为野生型菌株,变异株称为突变型菌株,变异的原理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例如单个碱基突变(点突变)、缺失和错位,细菌单个基因的突变频率约为十万至一亿分之一,与DNA聚合酶的错误率基本相当,是生物演化(进化)的根本性基础。细菌的基因重组能够通过接合(如纤毛融合、细胞打孔、PEG处理),转导(如溶原型噬菌体感染),和转化(如利用质粒为媒介将特定DNA转移到菌体内表达)等三种方式进行。
11. 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就是在体外对不同来源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将此重组DNA引入合适的细胞内,并使之复制和表达。基因工程制药的表达系统有原核和真核之分,前者用大肠杆菌,后者用毕赤酵母菌。单子叶植物转基因常用基因枪技术,双子叶植物转基因常用Ti质粒介导的转化技术,最成功的案例有抗虫棉、抗除草剂大豆等等。
12.病毒:病毒是非细胞生命,专性的严格的寄生生物,主要包括真病毒(由外壳蛋白包裹核酸组装成病毒粒子)、类病毒(具有侵染性的RNA分子)、拟病毒(存在于植物“真病毒”颗粒中的环状RNA分子)、阮病毒(目前发现的疯牛病病原)等四类,分类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组织,其缩写是ICTV。
13. 细菌:原核单细胞生物,习惯上分为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卵球菌等四大类群。细菌个体的基本外形为球形、杆状(或弯杆状)、螺旋状。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繁殖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形态称菌落。细菌最普通的繁殖方式是裂殖。球菌分裂后如果不立即分开,按照每次分裂面的相互关系的不同而形成各种群体状态,如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鉴定最重要的工具书是由美国微生物学会组织编写的《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则》,主要依据16S rRNA 序列同源性建立分类体系,形态和生化下降为次级指标,将原核生物分为2个域,下设26门、41纲、88目、240科、1194属、6466种。
14.放线菌:放线菌是具多核的单细胞革兰氏阳性细菌,典型的放线菌除发达的气生菌丝,还有发达的基生菌丝和孢子丝,主要通过无性孢子繁殖,也可以靠菌丝片断繁殖;常见的类群有链霉菌(Streptomyces)、小单孢菌(Micromonspora)、诺卡氏菌(Nocardia)、弗兰克氏菌(Frankia)、分枝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等。发现的5128种抗生素中,有3165种为放线菌所产生(占总数的61.7%),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中的首位(占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中的90%以上)。
15.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具有放氧性光合作用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现知有2000种蓝细菌,分属于140个属,代表类群主要有4个:.微囊藻(Microcystis) 、颤藻(Oscillatoria)、鱼腥藻(Anabaena)、念珠藻(Nostoc)。
16.古菌:古细菌主要是极端环境微生物,通常分为四个类群: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热菌、无细胞壁的古细菌。
17.植原体:Kirkpatrick和Sears概括把一个软球菌纲成员用植原体(Phytoplasma)这个俗名称呼时应满足的条件:i. 透射电镜发现无细胞壁的多形性原核生物的存在;ii. 在筛管中被找到并且一般来说与有衰退症状、叶子黄化和或发育崎形,特别是花器的发育和分生组织发育异常的病害相关;iii. 通过韧皮部取食的叶蝉、光蝉和木虱传播;iv. 对青霉素有抗性,对四环素高度敏感;v. 基因组小(600~1200kbp),G+C含量低(23~30%);vi. DNA序列分析显示系统发育上与其它软球菌纲成员有亲缘(相似性,同源性)关系。
18.菌物:真菌是指具有细胞壁,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靠腐生或寄生方式生活的一类真核微生物,一般归为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等五个大类。真菌分布很广,种类繁多;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形成疏松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丝状真菌),由大量菌丝紧密结合形成的子实体称为蕈子(大型真菌)。真菌的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其无性孢子有:节孢子、游动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其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