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介绍和协议

合集下载

RFID通信协议(全)

RFID通信协议(全)

1.数据格式1.1数据格式数据格式(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可以根据通讯的需要由软件1.2数据包格式数据包格式,命令包是由主机发送到读写器,返回包是由读写器返回主机。

命令包格式(主机到读写器):(BCC) = STATION ID ⊕DATALENGTH⊕CMD⊕DATA [0] ⊕… ⊕DATA [n], where ⊕is the “EOR”.(BCC) = STATION ID ⊕DATA LENGTH⊕ STATUS⊕ DATA [0] ⊕… ⊕DATA [n], where ⊕is the “EOR”.COMMANDS(命令)3 System Commands3.1 SetAddress (0x80)发送数据:DATA[0]: 要设置的新地址,十六进制表示。

正确返回:STATUS: 0x00 – OKDATA[0] 设置的地址错误返回:STATUS: 0x01 –FAILDATA[0] 参考错误代码表描述:为读写器设置新的地址,读写器返回设置好的地址.比如:发送命令:02 00 02 80 02 80 03回执数据:02 00 02 00 02 00 033.2 SetBaudrate (0x81)发送数据:DATA[0] 波特率0x00 – 9600 bps0x01 – 19200 bps0x02 – 38400 bps0x03 – 57600 bps0x04 – 115200 bps> 0x04—9600 bps正确返回:STATUS: 0x00 – OKDATA[0] 设置的波特率代码.错误返回:STATUS: 0x01 –FAILDATA[0] 参考错误代码表描述: 设置读写器与主机通讯的波特率. 这个波特率将被保存到EEPROM内并作为新的默认波特率.设置好新的波特率后,系统开始使用新的波特率,而不需要复位。

比如:发送命令:02 00 02 81 01 82 03回执数据:02 00 02 00 01 03 03 (设置波特率为19200,N,8,1)3.3 SetSerNum (0x82)发送数据:DATA[0..7]: 8个字节的读写器序列号正确返回:STATUS: 0x00 – OKDATA[0] 0x80(表示操作成功)错误返回:STATUS: 0x01 –FAILDATA[0] 参考错误代码表描述: 设置8个字节的序列号。

RFID协议射频识别的通信协议解析

RFID协议射频识别的通信协议解析

RFID协议射频识别的通信协议解析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物流、供应链管理、智能交通等。

射频识别的核心是通信协议,它定义了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与解析。

本文将对RFID协议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通信机制和功能特点。

一、RFID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RFID协议是指在RFID系统中,标签和读写器之间数据传输的规范和标准化方式。

根据国际上的标准,RFID协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理层协议、中间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

物理层协议主要涉及射频信号的传输和调度;中间层协议则负责数据传输的传输控制、安全认证等;应用层协议则决定了数据的具体应用和业务功能。

二、RFID协议的通信特点1. 非接触式通信:RFID技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进行通信,标签与读写器之间无需物理接触,实现了非接触式的数据传输。

2. 同时读取多个标签:相较于条形码等传统识别技术,RFID技术可以同时读取多个标签的信息,大大提高了数据读取的效率。

3. 双向通信:RFID协议支持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双向通信,标签可以主动向读写器发送信息,读写器也可以向标签发送指令进行控制和读取数据。

4. 高速通信:RFID协议的通信速率较高,可以在短时间内读取和写入大量数据,适用于需求频繁的场景。

5. 实时性和可靠性:RFID协议的通信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三、RFID协议常用的通信标准1. EPC协议: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协议是一种用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RFID标准。

它支持标签的唯一识别和全球统一编码,可实现对物品的精确追踪和管理。

2. ISO/IEC 14443协议:ISO/IEC 14443是一种非接触式智能卡标准,常用于支付、门禁等领域。

它定义了射频信号的传输规范和数据格式,确保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准确和安全。

RFID基本原理与协议

RFID基本原理与协议

RFID基本原理与协议RFID,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识别和跟踪标签上的物体。

它通过无线电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实现了对物体的追踪和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RFID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协议。

一、RFID基本原理RFID系统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读写器(Reader)、标签(Tag)和中间件(Middleware)。

读写器通过射频信号与标签进行通信,中间件处理标签信息并将其与其他系统集成。

1. 标签RFID标签由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构成。

芯片储存着标签的识别号码和其他相关数据,而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

标签分为主动式标签和被动式标签两种。

- 主动式标签:内置电池供电,能够主动发射信号。

这种标签射频信号的范围较大。

- 被动式标签:通过读写器的射频信号供电,并利用读写器的电磁场进行通信。

这种标签射频信号范围较小,但成本较低。

2. 读写器读写器是RFID系统的中心控制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射频信号。

它一般由射频模块、控制单元和接口模块组成。

读写器向标签发送命令并接收标签的响应数据,实现与标签的通信。

3. 中间件中间件是RFID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用于处理标签信息、数据传输和系统集成。

它负责解析和分发标签传输的数据,并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二、RFID协议RFID系统中常用的协议有全球射频标准协议(GS1)、标准电子产品代码(EPC)、ISO 14443等。

1. GS1GS1是应用广泛的全球射频标准协议。

它规定了物品的全球唯一标识编码和数据交换格式。

GS1协议同时支持主动式和被动式标签,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 EPC标准电子产品代码是一种针对供应链管理的RFID协议。

它基于EPC编码体系,用于唯一标识和追踪物品。

EPC协议主要用于物流、库存管理和零售领域。

3. ISO 14443ISO 14443是一种与近距离通信技术相关的RFID协议。

它定义了射频接口和通信协议,适用于智能卡、公共交通票卡等领域。

RFID防碰撞协议原理分析

RFID防碰撞协议原理分析

RFID防碰撞协议原理分析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

它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从标签传输到读写器,实现物品的快速识别和跟踪。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多个标签同时进入读写器的通信范围,会产生碰撞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发展了RFID防碰撞协议。

本文就要对RFID防碰撞协议的原理进行详细分析。

RFID防碰撞协议主要是为了解决RFID系统中的碰撞问题。

碰撞是指在同一时间点有多个标签同时向读写器发送数据,导致数据的干扰和丢失。

尽管RFID技术的快速识别和追踪功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场景中,由于标签数量众多,存在碰撞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解决碰撞问题,RFID防碰撞协议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协议:1. ALOHA协议ALOHA协议是最早应用于无线通信的一种简单协议。

在RFID系统中,ALOHA协议通过不间断传输数据的方式实现碰撞检测和恢复。

当标签准备好发送数据时,会以一定概率进行传输。

如果发生碰撞,读写器能够检测到冲突并通过反馈机制通知标签重新发送。

虽然ALOHA协议简单易用,但是由于数据冲突率较高,效率较低。

2. Slotted ALOHA协议为了提高RFID系统的效率,Slotted ALOHA协议在ALOHA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该协议将时间划分为时隙,标签只能在特定时隙传输数据。

这样做可以减少碰撞率,提高系统吞吐量。

但是,在高标签密度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较高的碰撞概率,效果有限。

3. 查询控制协议查询控制协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RFID防碰撞协议之一。

该协议主要分为两种:二进制查询算法(Binary Tree Algorithm)和动态查询算法(Dynamic Framed Slotted ALOHA,DFSA)。

二进制查询算法将标签标识号码划分为不同的区间,通过逐级查询检测和区分标签。

首先,读写器发送一个询问帧,包含当前查询的区间信息。

RFID协议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通信协议

RFID协议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通信协议

RFID协议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通信协议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物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实现无须接触即可对物体进行识别和跟踪的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RFID系统的正常运行,通信协议被引入以确保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的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RFID 协议的基本概念、通信流程以及常见的RFID协议类型。

一、RFID协议的基本概念RFID协议是指标签和读写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它规定了射频标签如何响应读写器的请求以及如何传输数据。

RFID协议通常包括标签选择、读写器激活、数据传输等过程。

标签选择是指读写器通过发送选择命令来选择特定的射频标签。

选择命令中通常包括标签的唯一编码,用于标识特定的标签。

读写器发送选择命令后,周围的射频标签将通过判断自身的唯一编码是否与选择命令中的编码匹配来确定是否响应。

读写器激活是指读写器通过发射电磁波来激活射频标签。

激活过程中,读写器会发送激活命令,并向周围的标签传输电磁波能量。

射频标签接收到电磁波能量后会自动启动并返回响应数据。

数据传输是指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

读写器会通过发送指令,要求标签回传数据或修改标签中的数据。

标签接收到指令后会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结果返回给读写器。

二、RFID协议的通信流程在RFID系统中,标签通常处于被动状态,即只在读写器的主动调度下才会进行数据交换。

下面是RFID协议的通信流程:1. 读写器发送选择命令。

该命令包括标签的唯一编码,用于选择特定的标签。

2. 标签接收到选择命令后,通过比对自身的唯一编码与命令中的编码来判断是否响应。

3. 若标签匹配成功,则进入激活状态,等待读写器发送激活命令。

4. 读写器发送激活命令并向周围的标签传输电磁波能量。

5. 标签接收到激活命令并获取到足够的能量后,启动并返回响应数据。

6. 读写器接收到标签的响应数据后,可以发送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低频rfid系统的通信协议

低频rfid系统的通信协议

低频rfid系统的通信协议低频RFID系统通信协议在物联网应用中,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品追踪、库存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

RFID系统由读写器和标签组成,其中读写器负责与标签进行通信。

而低频RFID 系统通信协议则是指在低频(LF)RFID系统中,读写器与标签之间通信所采用的协议。

低频RFID系统通信协议通常是一种基于半双工通信方式的协议,也就是说读写器和标签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通信协议一般包括帧结构、数据传输方式、数据格式和通信流程等方面的规定。

帧结构是低频RFID系统通信协议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帧结构由起始标志、帧长度、数据域、校验码和结束标志等字段组成。

起始标志用于标识帧的开始,结束标志用于标识帧的结束。

帧长度字段指示了整个帧的长度,数据域存储了实际的数据信息,校验码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数据传输方式是低频RFID系统通信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频RFID系统通常采用载波幅度调制(ASK)或者载波频率调制(FSK)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ASK方式是通过调制载波信号的幅度来表示数字信号,而FSK方式则是通过调制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

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系统要求。

数据格式也是低频RFID系统通信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据格式通常包括标签ID、命令码和数据域等信息。

标签ID是唯一标识一个标签的信息,命令码用于标识读写器要执行的操作,数据域则存储了具体的数据信息。

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不同的数据格式,因此数据格式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通信流程是低频RFID系统通信协议的核心。

通信流程一般包括初始化、数据传输和终止等阶段。

在初始化阶段,读写器会发送一系列的初始化命令,以便与标签建立起稳定的通信连接。

在数据传输阶段,读写器和标签之间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终止阶段则是通信的结束,读写器发送终止命令,标签也会做出相应的响应。

rfid安全认证协议书

rfid安全认证协议书

rfid安全认证协议书
一、目的与范围
本协议的目的在于规定RFID系统的安全要求,确保所有参与方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权得到充分保护。

本协议适用于所有使用RFID技术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RFID标签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终端用户等。

二、安全要求
1. 数据加密:所有通过RFID系统传输的数据必须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未授权的第三方截取或篡改。

2. 认证机制:RFID系统应实施有效的认证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设备和人员才能访问系统中的数据。

3. 访问控制:必须对RFID系统的所有访问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追踪到责任人。

4. 定期审计:RFID系统的使用者应定期进行安全审计,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能符合最新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三、责任分配
1. RFID系统的提供者负责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能符合本协议的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

2. RFID系统的使用者负责遵守本协议的规定,合理使用系统资源,并及时报告任何可能影响系统安全的问题。

四、违约责任
违反本协议规定的任何一方,应当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法律责任。

具体责任由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五、争议解决
因本协议引起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如果协商不成,可提交至双方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协议生效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除非双方另有书面约定,本协议的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可自动续签。

七、其他事项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RFID协议介绍

RFID协议介绍

1.物理接口
PCD向PICC
0
• 数据编码(脉冲间隔编码,PIE)
1
符号
编码持续时间
2Trai
0
Tari
SOF
1 SOF EOF
2 Tari Tari 后跟 3 Tari
4 Tari
1Tari
Taq
3Tari
EOF
Trai
3Trai
4Trai
帧格式 调制:ASK
静默
最新课件 B
SOF
B
B
命令
B EO2 F
• b1 = 0时,b2b3b4命令标志的定义
位 标志名称 位值
描述
b2 选择标志 b3 寻址标志 b4 RFU
0 任一寻址标志为 1 的应答器执行命令
1
命令仅由处于选择状态的应答器执行,寻址标志应为 0,命 令中不包含 SUID 域
0 命令不寻址,不包含 SUID 域,任一应答器都应执行此命令
1
命令进行寻址,包含 SUID 域,仅 SUID 匹配的应答器执行 此命令
1
有 AFI 域
0
应答器在应答中不含 SUID 域,返回它的存 储器中前 128 位的数据
1
应答器在应答中包含 SUID 域
最新课件 7
ISO/IEC 18000-6标准
5. 响应 • 应答器的响应格式
• 标志域的编码

标志名称
b1
错误标志
• 错误码
b2
RFU

描述
0
无错误
1
检测到错误,需要后跟错误码
• READ BLOCKS命令 • GET SYSTEM INFORMATION命令 :获取应答器的有关系统信息

rfid标签协议书

rfid标签协议书

rfid标签协议书甲方(供应商):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需求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为专业的RFID标签供应商,乙方需要采购RFID标签用于其业务运营,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RFID标签的采购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产品描述1.1 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以下RFID标签产品(以下简称“产品”):- 产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格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条质量保证2.1 甲方保证所提供的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且无缺陷,性能稳定。

2.2 甲方应提供产品的合格证明和质量保证书。

第三条交付3.1 甲方应在乙方支付定金后____天内,将产品送达乙方指定地点。

3.2 乙方应在收到产品后____天内完成验收,如有质量问题,应在验收后____天内书面通知甲方。

第四条价格与支付4.1 产品的价格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乙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____天内支付定金,金额为产品总价的____%。

4.3 余款在产品交付并验收合格后____天内一次性支付。

第五条违约责任5.1 如甲方延迟交付产品,应按延迟天数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延迟交付产品总价的____%/天。

5.2 如乙方延迟支付货款,应按延迟天数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延迟支付货款金额的____%/天。

第六条保密条款6.1 双方应对本协议内容及在履行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保密,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RFID简答

RFID简答

一.名词解释。

1.RFID:RFID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并交换数据。

2. CRC:即循环冗余校验码;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差错校验码,其特征是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

循环冗余检查(CRC)是一种数据传输检错功能,对数据进行多项式计算,并将得到的结果附在帧的后面,接收设备也执行类似的算法,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 FIFO:是一种先进先出的数据缓存器,他与普通存储器的区别是没有外部读写地址线,这样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但缺点就是只能顺序写入数据,顺序的读出数据,其数据地址由内部读写指针自动加1完成,不能像普通存储器那样可以由地址线决定读取或写入某个指定的地址。

4. EPC:EPC的载体是RFID电子标签,并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EPC 旨在为每一件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从而有效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EPC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综合的系统。

5. 反向散射调制:电磁波从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会遇到不同的物体。

到达这些物体的电磁能量一部分被吸收,另一部分以下同的强度散射到各个方向上去;反射能量的一部分最终返回到发射天线。

6.m序列:是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是一种伪随机序列、伪噪声(PN)码或伪随机码。

可以预先确定并且可以重复实现的序列称为确定序列;既不能预先确定又不能重复实现的序列称随机序列;不能预先确定但可以重复产生的序列称伪随机序列。

7.TDMA:时分多址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

8.电感耦合: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的能量和信息通过电感电容(LC)谐振回路以及电感线圈产生变磁场的方式互换交换,这就是电感耦合。

rfid安全认证协议书

rfid安全认证协议书

rfid安全认证协议书甲方(认证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被认证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为专业的RFID安全认证机构,乙方为需要进行RFID安全认证的实体,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乙方的RFID系统及产品进行安全认证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认证范围1.1 本协议所指的RFID安全认证,是指甲方对乙方提供的RFID系统及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保护、隐私保护、抗干扰能力、防篡改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1.2 认证的具体范围和内容,由双方根据乙方的RFID系统及产品特性另行确定。

第二条认证标准2.1 甲方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甲方的认证程序,对乙方的RFID系统及产品进行安全认证。

2.2 认证标准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最新安全要求,确保乙方的RFID系统及产品在安全性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3.1 乙方应向甲方提供完整的RFID系统及产品技术资料、使用说明等文件。

3.2 甲方在收到乙方提供的资料后,将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初步审查。

3.3 甲方将根据审查结果,制定详细的认证计划,并通知乙方。

3.4 乙方应配合甲方的认证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现场配合。

3.5 甲方完成认证后,将出具认证报告,明确认证结果及建议。

第四条认证费用4.1 乙方应按照甲方规定的标准,支付相应的认证费用。

物联网常见通信协议RFID、NFC、Bluetooth、ZigBee等梳理

物联网常见通信协议RFID、NFC、Bluetooth、ZigBee等梳理

物联⽹常见通信协议RFID、NFC、Bluetooth、ZigBee等梳理1 概述在上⼀篇⽂章《物联⽹常见通信协议与通讯协议梳理【上】-通讯协议》中,对物联⽹常⽤通信协议和通讯协议作了区分,并对通讯协议进⾏了分享;本⽂将对常⽤的通信协议进⾏剖析,重点⾯向市场上使⽤率较⾼的,且⼜不是诸如TCP/IP之类⽼⽣常谈的。

2 近距离通信协议2.1 RFIDRFID的空中接⼝通信协议规范基本决定了RFID的⼯作类型,RFID读写器和相应类型RFID标签之间的通讯规则,包括:频率、调制、位编码及命令集。

ISO/IEC制定五种频段的空中接⼝协议。

(1)ISO/IEC 18000-1《信息技术-基于单品管理的射频识别-第1部分:参考结构和标准化的参数定义》。

它规范空中接⼝通信协议中共同遵守的读写器与标签的通信参数表、知识产权基本规则等内容。

这样每⼀个频段对应的标准不需要对相同内容进⾏重复规定。

(2)ISO/IEC 18000-2《信息技术-基于单品管理的射频识别-第2部分:135KHz以下的空中接⼝通信⽤参数》。

它规定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通信的物理接⼝,读写器应具有与Type A(FDX)和Type B(HDX)标签通信的能⼒;规定协议和指令再加上多标签通信的防碰撞⽅法。

(3)ISO/IEC 18000-3《信息技术-基于单品管理的射频识别-第3部分:参数空中接⼝通信在13.56MHz》。

它规定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物理接⼝、协议和命令再加上防碰撞⽅法。

关于防碰撞协议可以分为两种模式,⽽模式1⼜分为基本型与两种扩展型协议(⽆时隙⽆终⽌多应答器协议和时隙终⽌⾃适应轮询多应答器读取协议)。

模式2采⽤时频复⽤FTDMA协议,共有8个信道,适⽤于标签数量较多的情形。

(4)ISO/IEC 18000-4《信息技术-基于单品管理的射频识别-第4部分:2.45 GHz空中接⼝通信⽤参数》。

它规定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物理接⼝、协议和命令再加上防碰撞⽅法。

RFID技术合作协议

RFID技术合作协议

RFID技术合作协议协议编号:XXXXX签订日期:XXXX年XX月XX日本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由以下各方(以下简称“合作方”)共同订立,内容如下:一、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确立合作方之间关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合作事宜,以共同推动RFI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升合作双方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合作内容1. 技术共享:双方将就各自的RFID技术进行深入交流和分享,包括但不限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经验和资源。

2. 项目合作:双方可以共同开展RFID相关的项目合作,包括但不限于研发新产品、应用案例验证、市场推广等方面。

3. 人员培训:双方可以派遣技术人员互相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三、技术保密1. 合作方应确保对对方提供的商业机密和技术资料严格保密,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或使用。

2. 合作方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访问、加密存储、控制复制等,以确保对方的商业机密和技术资料不被泄露或非法使用。

3. 对于发生因保密义务违反而造成的损失,违约方应承担赔偿责任,并赔偿因此给守约方造成的一切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四、知识产权1. 合作方通过合作共同研发、设计的RFID产品或技术成果,属于双方共同的知识产权,且双方应共同享有权益。

2. 双方同意在相关合作项目中保护对方的知识产权,不得侵犯或非法使用对方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权益。

3. 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发现任何可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应及时告知对方,并共同协商解决方案。

五、合作期限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XXX年。

双方同意在合作期满前至少XXX个月书面通知对方,以确认是否继续合作。

六、合作责任1. 合作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履行各自的合作责任,共同推动RFI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 合作方应积极配合对方进行合作项目的推进,及时交流沟通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rfid加工协议书

rfid加工协议书

RFID加工协议书1. 引言本协议书旨在明确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加工服务的相关事宜,包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方式以及保密条款等。

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2. 定义•甲方:指RFID加工服务的委托方,以下简称为“甲方”。

•乙方:指执行RFID加工服务的供应商,以下简称为“乙方”。

3. 加工内容及标准1.甲方在本协议项下委托乙方进行RFID芯片的加工、生产和测试等工作。

2.乙方将按照甲方提供的技术要求和产品规格书进行加工,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3.乙方应确保所有加工过程均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 交付和验收1.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交付时间将加工完成的产品交付给甲方。

2.甲方有权对加工完成的产品进行验收,若产品不符合甲方要求或存在质量问题,乙方应及时进行整改并重新交付。

3.甲方验收合格的产品将正式交付,并由甲方签署确认。

5. 保密条款1.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可能涉及商业机密和技术秘密,因此双方同意在本协议有效期内以及合作结束后仍对相关信息承担保密义务。

2.甲方不得将乙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加工方法和产品规格等信息泄露给任何第三方,同时乙方也同样对甲方的技术资料和商业机密承担保密义务。

6. 合同期限及解除1.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

2.在合同期限内,如一方违反了本协议的规定,对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追究违约责任。

7. 知识产权1.甲方委托乙方加工的产品,其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

2.乙方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可以协商纳入甲方的知识产权范围内,但需经双方另行书面协议确认。

8. 付款方式1.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及时间向乙方支付加工费用。

2.乙方应提供详细的加工费用清单和相应的发票,以供甲方核对。

3.如有罚款或赔偿条款,双方同意在相应款项产生后进行支付。

9. 不可抗力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如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战争等,致使一方或双方无法履行协议的,应及时通知对方,双方互相协商解决办法。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服务协议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服务协议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服务协议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服务协议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希望利用乙方提供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服务来提升其业务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乙方具备提供相关服务的能力和经验,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一、服务内容1、乙方将为甲方提供包括但不限于RFID 标签设计、生产、安装,读写设备供应、调试,以及相关软件系统的开发、部署和维护等服务。

2、乙方将根据甲方的业务需求和实际场景,制定个性化的 RFID 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并确保其稳定运行。

二、服务要求1、乙方提供的 RFID 标签和读写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2、乙方开发的软件系统应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操作简便,功能齐全,能够满足甲方的业务管理需求。

3、乙方应确保服务的稳定性,系统故障的平均修复时间不超过_____小时,系统的可用性不低于_____%。

三、服务期限本服务协议的有效期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

服务期满后,双方如无异议,则本协议自动延续_____年。

四、服务费用及支付方式1、甲方应按照以下标准向乙方支付服务费用:服务费用总额为人民币_____元(大写:_____)。

费用明细包括:RFID 标签费用_____元,读写设备费用_____元,软件系统开发费用_____元,系统维护费用_____元等。

2、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的_____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服务费用的_____%作为预付款;在服务完成并验收合格后的_____个工作日内,支付剩余款项。

RFID加工协议书

RFID加工协议书

RFID加工协议书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加工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需要对RFID标签进行加工,乙方具备相应的加工能力和资质,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RFID标签加工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产品描述1.1 产品名称:RFID标签。

1.2 规格型号:[具体规格型号]。

1.3 技术参数:[具体技术参数]。

第二条加工内容2.1 乙方应根据甲方提供的技术要求和规格,对RFID标签进行加工。

2.2 加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标签的打印、编码、测试、包装等。

第三条质量要求3.1 乙方应保证加工的RFID标签符合甲方提供的技术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

3.2 乙方应保证加工的RFID标签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交货时间和地点4.1 乙方应在收到甲方订单后[具体时间]内完成加工并交付产品。

4.2 交货地点为甲方指定地点。

第五条验收标准和方法5.1 甲方应在收到货物后[具体时间]内完成验收。

5.2 验收标准按照本协议第一条和第三条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价格和支付方式6.1 每件RFID标签的加工费用为[具体金额]。

6.2 甲方应在乙方交付合格产品后[具体时间]内支付加工费用。

6.3 支付方式为[具体支付方式]。

第七条违约责任7.1 如乙方未能按时交付合格产品,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延迟交付产品加工费用的[百分比]。

7.2 如甲方未能按时支付加工费用,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未支付加工费用的[百分比]。

第八条保密条款8.1 双方应对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予以保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D BasicsIntroductionThe requirementInventory seems to be vanishing into thin air, or simply cannot be traced. You have to meet legal stipulations about the frequency w ith w hich your products are used, or you are interested in product life cycle. Sec urity is a must in your operations, and you w ant to know who has access to your premises -- w ithout bothersome issue and management of keys. The r ight control of material flow and monitor ing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could mean huge cost savings. Front-to-end documentation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is a quality management requirement. You w ould very much like to know w ho is using your w ork aids in case they are returned in poor shape. Goods acquisition in a matter of seconds -- precise and proof against manipulation. Theft and loss are words that you no longer w ant to see or hear in your bus iness vocabulary. Time and attendance r ecording --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w ithout tedious paperw ork. Fast recognition of product piracy and trademark counterfeiting so you can initiate counter measures. Immediat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product faults.The remedyCreate transparency and new know ledge through identity. Identity is usually understood as the sum of characteristics by w hich one individual or objec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s.Smart tags make it possible to give an identity to persons or items, by infor mation that can be reproduced, expanded and evaluated. This means of assigning information allow s you to gain new findings, and immediately turn them into an economic benefit by taking the right decision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cost savings are virtually guaranteed.The technologySmart tags or RFID labels assign any object a reproducible identity in the for m of a code that is uniqueworldw ide. Such a label may also hold additional infor mation like production data. Contactless trans mission of the data by w ireless w ill w ork reliably even w ithout line of sight, making this technology more flex ible and productive than conventional identification systems.cking and access applications during the 1980s.These w ireless AIDC systems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allow for non-contact reading and are effective in manufacturing and other hostile env ironments w here bar code labels could not surv ive.RFID has established itself in a w ide range of mar kets including livestoc k identification and automated vehic le identification (AVI) systems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track moving objects.What is RFIDRFID stands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his technology allow s transmission of data w ithout contact and line of sight from a data medium, w hat is called a tr ansponder, to a reader and vice versa. The ter m transponder is for med from the tw o w ords transmitter and responder.The reader functions as a trans mitting and receiving unit, and produces an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is is detected by the antenna of the tr ansponder and charges its energy storage mechanis m. As a result, the microchip contained in the transponder is activated and can receive commands from the reader through its antenna and also trans mit. When it responds, the transponder does not emit a magnetic field of its ow n, instead it modulates the magnetic field of the reader. This process is repeated for as long as the transponder and reader have a certain proximity to one another, or a connected system issues the appropriate command.History of developmentOver the years, th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w ere further developed and applications expanded. In the 1970s for example, RFID w as already being used to identify railroad cars or automobile parts in paint shops. Shortly afterw ards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appeared, the first large-scale system of its kind on the market. Its main purpose w as to guard against theft of goods and clothing.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use of RFID w as continuously expanding, into toll systems, subw ay tickets, as implants for animal identification and as an electronic immobilizer. The technology became know n to a w ide public a few years ago w hen largesuper mar ket concer ns decided to document the delivery chain of their goods by means of RFID. Since then there have been many reports on RFID in the media, and its use has also frequently been the subject of controversy.ElementsA conventional RFID system is made up of three components:a reader,an antennaa transponder (or tag) electronically programmed w ith unique data.TransponderThe nucleus of an RFID system is a data carrier -- the transponder or tag. It consists of a s mall chip and an antenna integrated in a package like a glass rod or an adhesive label. There is often a number, uniqueworldw ide, stored on the chip that is linked to information in a database. In the meantime ther e are also passive transponders w ith memory capac ity of up to 2 kbits, enabling extra information to be stored.The most common distinction made betw een transponders is how they are pow ered. They come in both passive and active versions.Passive transponders have no voltage supply of their ow n, and obtain their energy by creating an induction field by means of the radio signals of the reader. Although the lack of an energy source means shorter range, it does allow smaller and lighter components. Further more, passive transponders need no maintenance and cost much less. They are used pr imar ily for product auth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and also as a data medium in access control systems. ctive transponders draw their energy from a built-in battery, so they can also send signals to trans mit data. Their integrated ener gy source makes them more expensive than passive counterparts,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ve a reading range of up to 100 meters. Their main use i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objects w ith a long lifetime and that are often reused.Transponders are available in many different sizes, designs and safety clas ses depending on w hat they are intended for. Common forms are, in particular, adhesive labels or chip cards. There ar e read-only versions that, as the name implies, can only be read, and read/w rite versions that allow both reading and w riting of the transponder.AntennaAn RFID antenna consists of a coil w ith one or mor e w indings and a matching netw ork. It radiates the electromagnetic w aves generated by the reader, and receives the RF s ignals from the transponder. An RFID system can be designed so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constantly gener ated, or activated by a sensor.Antennas also come in different sizes and designs, this depending very much on the environment into w hich a system is integrated. The required read and w rite range also play a role. Common for ms are r od or loop antennas. For gr eater reading range or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a transponder, a number of antennas can be arranged in one reader unit.ReaderDepending on the frequency that is used and its performance, an RFID reader sends radio w aves of betw een one centimeter and 30 meters or more. If a transponder enters this electromagnetic region, it detects the activating signal from the reader. The RFID reader decodes the data stored in the integrated circuit of the transponder (silicon chip), and communicates them, depending on the application, to a host system.The major ity of these devices can both read and w rite, so data transfer w ill also w ork 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from the system to the data medium or tag.The reader is consequently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system, respons ible for activating the transponder and thus for initiating data communication.RFID readers are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features, the main ones being stationary or mobile.Stationary devices are intended for firm incorporation in ex isting systems, and are the commonest type found. The necessary antenna is attached through an interface. Detected data can be conducted to a host on standard interfaces like RS232, E thernet or USB.Mobile readers serve for detecting data on var ious objects and are notable for their compactness. The antenna is integrated in the dev ice or directly attached to it. Data transfer to a host uses w ireless standards like W-LAN or DECT.StandardsGenerally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s is essential for cross-corpo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This also applies to RFID. Only standar dized products can communicate w ith one another across boundaries, and form the basis for netw orked systems.The major w orldw ide standardization bodies are the 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and EPCglobal (Electronic P roduct Code). The ISO is responsible for a variety of standards, regulating air interfaces, data protocols and applications for instance. The standard developed by EPCglobal is directed primar ily at trade, allocating different products a unique code similar to barcode. But the big advantage compared to barcode is that a single product of a series can be identified (e.g. a yoghurt tub) and that not just the series is classified.Her e is an overview of different RFID standards:Contactless SmartcardsISO 10373: test methods for smart car dsISO 10536: close coupling s mart cards (range up to 1 c m)ISO 14443: proximity coupling s mart cards (range up to 10 c m)ISO 15693: vicinity s mart cards (range up to 1 m)Container identification (logistics): ISO 10374Tier identificationISO 11784ISO 11785: FDX, HDX, SEQISO 14223: advanced transpondersTools: ISO 69873VDI 4470: anti-theft systems for goodsItem managementISO/IEC 18000Part 1: Reference architecture and definition of parameters to be standardizedPart 2: P ar 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below 135 kHzPart 3: P ar 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13.56 MHzPart 4: P ar 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 ions at 2.45 GHzPart 6: P ar 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Part 7: P ar ameters for active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433 MHz EPCglobal (Electronic P roduct Co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