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知识提纲(核心知识点)-【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提纲整理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八课主要的国际组织(核心知识点)1.国际组织的含义、地位、分类①.含义:是指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
②.地位: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③.分类:A、按成员性质分:政府间国际组织(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团体或个人)B、按地理范围:世界性国际组织(面向全世界)和区域性国际组织(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C、按职能范围:一般性国际组织(职能范围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和专门性国际组织(具有专业职能——主要:科、教、文、卫等)2.国际组织的机构①.议事和决策机构: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享有广泛的权力——制定和修改章程、接纳新成员、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审议个机构年度报告等②.执行机构:大会休会期间,部分成员组成执行机构,执行相关的决议,履行各种职能。
③.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物,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
④.司法机构:解决成员间的矛盾、纠纷。
3.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作用①.产生: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表明了人类交往的日益频繁和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②.作用A.积极作用: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B.交际作用——有局限性:个别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其成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4.联合国的地位、宗旨、原则①.地位:党建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②.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③.原则A.各会员国主权平等B.各会员国应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C.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D.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物理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E.各会员国对于联合过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F.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物。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全解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全解第一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单元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2.1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2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3 发展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单元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1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3.2 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3.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第四单元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4.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4.2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民主具有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4.3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第五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5.1 公民的政治生活-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5.2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民主决策- 民主选举- 民主监督- 民主管理5.3 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法参与选举,行使民主权利5.4 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5.5 依法参与民主监督-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途径5.6 依法参与民主管理- 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第六单元国际社会及其成员6.1 国际社会的构成-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6.2 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内容-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6.3 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和宗旨-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6.4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独立自主-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七单元经济生活7.1 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7.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我国的国际贸易与投资7.3 收入与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7.4 消费与投资-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投资与经济增长7.5 我国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7.6 财政与税收- 财政的作用- 税收的基本含义和种类7.7 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第八单元文化生活8.1 文化的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8.2 我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8.3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8.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和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8.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6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第九单元生活与哲学9.1 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哲学的功能- 哲学的任务9.2 哲学与时代精神-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9.3 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9.4 学会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9.5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创新的社会作用9.6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定义和作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上是对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的全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知识点总结txt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4)人民币升值后果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③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
⑤中国RMB国际地位提高。
负面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需求法则
(3)不同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电视、手机等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方法和技巧。
要想学好政治,须要奇妙记忆课本重点内容。
学会去总结每个章节的重要学问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驾驭重要内容。
以下我整理了人教版必修1的学问点,欢送阅读!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配置资源1、市场调整(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冲突确定的。
②人的须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必须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假如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削减。
为了尽量满意多方面的须要,社会必需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资源配置的根本手段:打算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根本手段。
(2)市场经济: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根底性作用的经济。
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改变,由市场来支配和调整的。
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给惊慌,人们就削减这种要素的运用。
市场中就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整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
价格涨落比拟刚好、精确、敏捷地反映出市场供求改变,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踊跃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①市场调整不是万能的:并非全部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整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应问题。
枪支弹药及危急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整。
因为假如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紧要危害公民的身心安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市场调整存在固有的弊端:A、市场调整的自发性。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基础知识填空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一、市场调节1.人的需要是,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的。
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有限的资源。
2. 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的一般规律。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由市场来调节的。
3.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传递,实现资源配置。
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从而推动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二、市场秩序1. ,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来维护。
2.市场规则以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规定。
要实行统一的,凡不符合市场准入制度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
要实行统一的,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反对地方保护,反对。
市场交易必须,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利暴力、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3. 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形成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
为此,要切实加强,建立健全,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的氛围。
4.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的规范和引导。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又能够。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遵守市场道德。
三、市场失灵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难以完全解决。
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物品,会。
2.市场调节存在等固有的弊端。
3.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甚至导致严重的。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结合在一起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
请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 结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步 :准确审题,明确考查范围
审清知识范围: 经济学
请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 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审清设问角度: 如何做
审清问题的内 容:海洋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步:回忆教材相关知识, 列出知识提纲
[典例] (2011· 福建高考)材料一 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 051公里,约占全 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 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统筹陆 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31∶16.7∶52.3转变为2010年的 产业结构优 海,统 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 化升级 筹区域 的比重仍然偏大。
看到成绩 找出不足
细审材料,找 出关键词
请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 结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对接教材,列出知识提纲
第三步:深度分析试题,逐步形成答 题要点
解答本题要分三小步:
一要注意如何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分析对象为“海洋经济”; 三要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把材料和理论有机结合起 来形成答案。
长效热点精品课件
长效热点(四)
[热点缘由]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长效热点, 从理论层面看,转方式调结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内在要求。从实践层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始终是近几年经济工作的主线。面对当前严峻的 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要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促 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党 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 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 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 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因此高考复习一定要重视加 快转变发展方式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A、基本职能:(1)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
(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例:到银行取工资。
必修一政治第四单元知识框架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要无限性的矛盾决定的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3.市场调节(1)方式: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的变化来调节(2)优点:①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走进社会主义(3)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经济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4)仅有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规范市场秩序,弥补市场调节不足。
(1)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2)市场规则:①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②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③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3)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其原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不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1)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主要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①经济手段: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
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②法律手段:经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神奇的货币1. 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货币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 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 信用工具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5. 外汇和汇率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二、多变的价格1.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 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多彩的消费1. 影响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其他因素:物价水平、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
高一政治必修一3,4单元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其他分配方式包括(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
分配方式与所有制相适应: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一定有按劳分配;个体经济一定是按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现代公有制经济中往往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4、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P66效率与公平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
一致性表现为:(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5、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P66 效率优先: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兼顾公平: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1、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税(最主要部分)、利、债、费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P69 经济发展水平(最根本)和分配政策3、财政支出按用途分为哪些内容?经济建设支出(占首位)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4、财政的作用是什么?P74-75(1)集中力量办大事:A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调控经济平稳运行;C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人民生活有保障:A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B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C 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第九课征税与纳税1、税收的特征是什么?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
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必要性 2、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加入WTO的客观要求 4、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1、政策: 2、方针 措施: 原因 引进来 措施
方式 走出去 措施 3、原则 4、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5、要有规则意识,利用好世贸组织规则 6、要有经济安全意识,积极应对别国的倾 销及反倾销
(个性)
加强宏观 调控
资源配置 的手段 市场 配置 市场调节 资源 的局限性
计划调节
地 位
市场调节 方式 优 点
不能做
做不好
表现 后果 法律:完善市场规则
市场秩序
原因
国家
如何规范 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社 制度: 会信用制度
企业和个人: 法律+道德
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
计划和市场
(2)措施:
促进三 大转变 B、依靠第二产业
C、增加物 质资源消耗
A、经济增长由依 靠投资、出口
消费、投资、 出口转变 第一、二、三 产业协同转变
科技进步、管理创新、 劳动者素质提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设 原因
措施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 能力 原因 措施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7.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手段 及其联系? (1)必要性: A、弥补市场调节的不是万能的; B、市场调节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C、市场调节的后果 D、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 标的要求。 (2)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手段 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 衡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联系:国家的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 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一、市场配置资源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①必要性: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②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③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④手段:法律手段——立法规范、司法打击行政手段—辅助手段,用得比较少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表现: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主要围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以下是对该单元知识点的详细解读。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即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上,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这种制度安排旨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集体经济则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农村经济、城市社区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证了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活跃市场、提高社会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采取鼓励、支持和引导的政策,为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其合法权益。
四、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要求我们既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同时,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监管,确保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公平、公正地参与,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首先,它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它能够保证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九课 每个社会都需要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为什么配置资源?资源的有限性和人 们需求的无限性 之间的矛盾决定怎样配置资源? 市场 方式(机制): 优点:局限性:计划我国怎样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宏观调控) 基本特征基本标志 _______________共同目标 _______________内在要求 _______________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调控的目标: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宏观调控的手段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如何评价总体小康?第十课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阶段:(三步走战略)1980 19902000 2010 2020 2050如何实现小康社会?第一要义A 指导思想:___________ 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经济目标:经济建设新要求:B 重大战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引进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国内产业的发展,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走出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形式,参与经济技术合作.✧创新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充分研究和运用反倾销策略,强化防范意识,维护国家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善内外联动机制、互利共赢,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四单元复习要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四单元复习要点篇一:高中政治必修一三四单元知识点汇总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什么(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含义: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地位: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3)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个体经济按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外资经济、私营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内容:劳动(私营、外资经济中员工工资)、资本(购买股票、债券等)、技术、管理、土地(房屋租赁)等意义: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1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为什么):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举措(怎样做):①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 商品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提示]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③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再也不是商品了。
④捐赠品不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仍然是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地位:自然属性, 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
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②价值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地位:社会属性, 商品的特有属性。
意义: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 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价值是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③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 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没有使用价值东西, 一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属于生产者和消费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为此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为此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 供小于求, 表现: 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影响: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 商品销售困难, 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 表现:物价下降, 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 使经济萧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导致市场消费不振, 对经济长远发展, 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 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 含义, 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 由于供不应求, 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即使提高价格, 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 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 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 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 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 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高一政治必修一考点(第四单元)
规范市场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现,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②形成道德为支持,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的治本之策。
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严惩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气。
P8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L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害人)、滞后性(时间差)、盲目性(害己)等固有弊端。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复原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
如何建设全面小康?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内涵:、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持续、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4321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升级。
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654321经济全球化:积极作用:①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③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佳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作用: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级分化更佳严重②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构成极大的威胁如何应对?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加,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必修1第四单元知识点
本单元将引领大家走进市场经济领域,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以及如今创建小康社会,追赶国际经济水平。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
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
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
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考点二、市场秩序
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1)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
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
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
3、市场交易原则:
(1)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
(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
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
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考点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1)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2)盲目性(3)滞后性。
考点4、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考点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5)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6)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
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2)贸易全球化将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3)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际风险。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3、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4、(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
1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我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出口不仅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且可以享受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贸易,我国可以利用谈判来解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上的摩擦,维护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信息,了解国际贸易的规模、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国际贸易变化的新动向。
2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2)中国"入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意义。
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