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情况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
单亲家庭案例分析
单亲家庭案例分析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有效措施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对于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个案进行分析,并对今后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单亲家庭;高校辅导员一、案例介绍王某,男性,身高165cm,江西应用科技学院15级学生,家庭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其母亲身体不好,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其父亲,家境贫寒。
该班级同学来自全国各地,部分学生家庭情况较好。
该生在大一刚入校时比较低调,不喜欢与别人沟通和交流,一方面源自于自己的个头较小,身高不占优势,比较自卑;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境贫寒。
大二下学期的一次意外其父亲不幸身亡,家庭的负担一下子全落到了其母亲身上,该生产生了辍学的思想,想趁早的出去工作补贴家庭,更加的封闭自己,他甚至觉得因为家庭的状况,他跟其他同学相比差距很大,特别是在一次登记信息的过程当中,班级其他同学得知他的家庭情况,他觉得很失落,认为其他的同学都会瞧不起他。
在班级同学,寝室室友邀约他一起出去玩,或去参加各项活动的时候都是直接拒绝,且多次表示期望自己是透明人,不愿与人交流;自信心不够,不相信能够突破自我,发展意愿不足。
二、案例分析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父母中一方去世而成为单亲家庭的,另一种是因为父母离异而成为单亲家庭。
案例中王某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因为父亲的一次意外去世,家境的贫寒导致的自卑、自闭、敏感等心理上、性格上的问题。
1、心理辅导员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
大部分学生心理问题都是长时间积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案例当中的王某因为家庭的变故使其缺乏父爱,在学校没有成就感,只有责任,由此产生出辍学的想法。
2、经济贫困家庭大学生多来自偏远较穷的地区,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的经济差距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使他们在大学生活、学习及心理上极不适应。
单亲特殊家庭孩子心理辅导教案
单亲特殊家庭孩子心理辅导教案教案标题:单亲特殊家庭孩子心理辅导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单亲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2. 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帮助单亲特殊家庭孩子应对心理困扰。
3. 培养单亲特殊家庭孩子的自尊心和适应能力。
教案步骤和活动:1. 引入活动:- 向学生介绍主题,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单亲特殊家庭吗?你们认为这些孩子可能面临哪些心理困扰?”-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2. 知识讲解:- 向学生介绍单亲特殊家庭的定义和常见类型。
- 解释单亲特殊家庭孩子可能面临的心理困扰,如缺乏安全感、孤独感、自卑等。
3. 心理辅导策略:- 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鼓励孩子表达情感,倾听他们的问题和困惑,给予肯定和理解。
- 培养自尊心: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 建立社交支持系统:引导孩子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参加社区活动或俱乐部,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
- 提供适当的心理工具:教授孩子应对压力和情绪困扰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
4. 实践活动:- 分组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模拟单亲特殊家庭孩子与心理辅导者的对话,演练心理辅导策略的应用。
- 播放相关影片或纪录片:选择与单亲特殊家庭孩子相关的影片或纪录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5. 总结与评估:- 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总结学生对单亲特殊家庭孩子心理辅导的理解和体会。
- 分发问卷,评估学生对心理辅导策略的掌握程度和对单亲特殊家庭孩子心理需求的认识。
教案延伸活动:1. 邀请专业心理辅导师或社会工作者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心理辅导的经验和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单亲特殊家庭服务机构,了解他们的工作和资源。
3. 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为单亲特殊家庭孩子提供志愿服务,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心态。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心理辅导策略。
2.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问卷中对单亲特殊家庭孩子心理辅导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一、个案的基本情况姓名:小W 性别:女年龄:17外貌特征:身体发育正常,黑而俏丽,属瘦高型,眼睛大而明亮。
头发有黄色挑染,有层次感的中短发,头顶上方扎洋葱辩。
时常在右手无名指上带戒指,眼睫毛画得又黑又长。
二、个案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父51岁,30年前文化大革命平反后狱中释放,与一外地打工妹结婚,育有两女儿。
小X是小女儿,比姐姐小3岁。
姐姐就读职校。
父的身体常年不好,腿脚不便,没有经济来源。
母亲没有文化,靠洗衣服等做钟点工来维持家庭生活。
姐姐在大学里打工赚生活费。
住在不足60平米的政府救济房,拿低保。
姐妹俩靠减免学杂费,政府补贴维持学习。
2、受教育情况:个案进入初中时,被老师认为是较聪慧的学生,但学习态度不明确,成绩在班级中下游,在初三中考前三个月,凭借补缺补差冲刺考入高中,是全班考入高中的三个学生之一,也是父亲的骄傲。
初中时,已显个性张扬。
无论老师和家长如何着急,但她一点不在意。
她说“我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考入高中”。
过度的自信也让家长无可奈何。
学习上,理科成绩较差,没兴趣。
文科成绩还不错,特别是作文,有一手的好字和文采。
个案特别喜欢绘画。
个案曾与初中的老师发生冲突。
班主任老师指责个案不努力学习,还要减免学费。
个案极度的反应过度,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在班级里拉拢部分学生一起“造反”,在学校领导和家长面前指责老师的言语不当,因此自己不想学习。
初中前,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还是很严,规定时间放学到家,在校外逛街迟一点都要遭到父亲的责骂,甚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往往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
母亲几乎不过问教育问题,由于没有文化,母女感情比较淡漠。
3、家长的期望:对个案的健康发展显的没有信心,个案在校内校外的表现也管束不到,仅仅是希望个案能不要在社会上结识不良青年,在学校要遵守规章制度,最好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考不到也没辙,只能提早工作了。
三、测试与观察1、测试:根据个案的抵触心理较强,做任何心理问卷调查都不利于下一步的辅导,而个案对绘画有很大的兴趣,因此采用心理投射测验——《房·树·人》。
单亲家庭个案辅导记录
单亲家庭个案辅导记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单亲家庭是一种特殊的家庭结构,通常指由一位单身家长独自抚养子女的家庭。
由于家庭中缺乏另一位父母的陪伴和支持,单亲家庭的孩子们可能面临更多的心理、情感和行为问题。
对于单亲家庭的子女来说,个案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我在一所中学担任心理辅导员,接触到了一位叫小明的学生,他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
小明的父母离异多年,由于父亲工作繁忙,他被母亲独自抚养长大。
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并不理想,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缺乏自信心,经常感到焦虑和沮丧。
经过几次与小明的交流,我决定给他进行个案辅导,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开始辅导之前,我先了解了小明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
他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和谐,经常产生矛盾和冲突。
小明感到被控制和束缚,他渴望独立和自主,但又害怕失去母亲的支持和关爱。
在课堂上,他经常表现得推诿责任,不愿承担失败和挫折,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
在与小明的沟通中,我发现他内心充满了不安和恐惧,需要倾听和理解。
在辅导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治疗和解决问题技能训练等方法,帮助小明逐步认识和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我与他一起分析了他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帮助他找到问题的根源。
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思维模式,并学会用更积极的方式来面对挑战和困难。
我教导他一些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冲突处理等,帮助他更好地控制情绪,解决困难和冲突。
在个案辅导的过程中,我和小明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互相信任和尊重。
我不仅是他的辅导员,还是他的朋友和倾听者。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小明逐渐变得开朗和自信,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表现也更加积极和主动。
他学会了面对挑战和失败,勇敢地尝试新事物,拥有了更多的朋友和支持者。
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与母亲沟通和理解,建立了更加健康和和谐的家庭关系。
通过这次个案辅导,我深刻体会到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性和需求。
个案心理辅导设计 (1)
个案学生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厌学个案心理辅导一、案主的基本情况:姓名:陈性别:男年龄:14岁年级:六年级家庭情况:父母以事业为重,无心教育孩子,家庭经济实力较强。
个性特点:抽烟、喝酒、懒散、厌学、爱打游戏机、喜怒无常但对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事情能做得很好。
二、案主的社会适应情况:1、学习:懒散、厌学、排在全班倒数的名次。
2、交往: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和同学很好的相处,但有时也会一个人孤独的发呆,表现还算循规蹈矩。
3、品行:爱说粗口,略带攻击性,嬉皮笑脸。
4、身体:身材健壮,不爱运动微胖。
5、心理健康:健康。
三、当前面临或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当前面临心理问题及表现:家长不抱有希望,混到毕业为止,根本不管不问。
学生逐步表现出厌学的情绪,不喜欢学校的管理,上课睡觉或和其他同学聊天,影响老师上课是他的目的。
四、诊断分析与辅导对策:1、诊断分析:这名学生这样的行为表现,跟他的父母小时候惯宠和缺少沟通有关,他对老师给他的关爱,他是表现出很别扭的,有时不理睬,有时又感觉他很懂事能理解老师的辛苦教育。
但他性格又不是孤僻的,他跟同学很玩得来。
2、对策:不以老师的身份跟他相处,平常的课间多跟他接触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也好,让他感觉到老师也是可以跟他一起玩的。
多和他沟通,探索他内心的想法,时刻关注他的言行举止。
在玩与沟通中慢慢拉近彼此间距离,让他喜欢上我,喜欢上我的课。
课堂上偶尔也让他睡睡觉,作业太难的也不要求他一定要完成,给他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好的方面,他能和老师沟通,也能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比较简单的作业。
五、辅导过程的记录(后半段学期开始):第10周:找出孩子厌学的原因,帮助其克服做事拖拉、散漫的习惯帮助其建立短期的目标(如下次考试多少分老师表扬你等)。
第11周:与其分析学习上存在的不足,多在平时的托管课中帮他补一下以前的知识打好基础,提高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
第12周:与家长沟通,说明孩子与家长的关心沟通有关,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家长也能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孩子,这样就可以形成家庭与学校的双重心理辅导。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个案指导记录表
3.对于学习问题,和其谈话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其认识到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辅导效果
通过和母亲以及学生交流,学生近期再没有发生无故的身体疼痛,学习上,考虑到特校的学习氛围和学生长期以来的学习状态,不能过于着急,要长期做思想工作。
辅导时间:
学生心理健康个案辅导记录表
基本情况
姓名
小P
性别
男
年龄
14
障碍类型
智力障碍
班级
辅导老师
lld
主要问题
1.学习态度消极,求知欲低。
2.人际交往困难。
问题表现
1.不能完成作业,随意应付,不愿学习。
2.与教师、同学、父母交流困难,说话声音小,不愿意说,和父母共同页支支吾吾表述不清。
分析诊断
1.儿童智力上有障碍,即使面对降低难度的学习任务也是手足无措,长此以往,面对学习获得“习得性无助”,自我放弃,不愿意动脑不愿意学习。
3.建议各个学科教师上课时多提问该儿童,鼓励其无论对错大声讲出来,同时要加强监督和学习任务的落实,多鼓励少批评。
辅பைடு நூலகம்效果
通过一些简单任务的执行,学生比之前积极一些,同时个别化辅导安排一些2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计算,相较之前作业的完成度要好一些。
辅导时间:
学生心理健康个案辅导记录表
基本情况
姓名
XXX
辅导效果
通过教师的提醒和班内同班的监督和关怀,近期该生没有拉肚子。由于基础差,跟不上集体教学的内容,为其降低了作业的难度和量,作业完成度较好一些。
辅导时间: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理疏导个案分析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理疏导个案分析一、个案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家境普通,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独生子女。
在学校里,小明的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三名,但是最近几个月,他的成绩突然下降了,并且开始表现出焦虑、自卑的情绪。
学校老师觉得需要对小明进行家庭教育心理疏导。
二、问题分析1.学习问题:小明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主要体现在数学和语文这两门主科上。
从分析,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或者遇到了难题导致学习动力下降。
2.心理问题:小明表现出焦虑和自卑的情绪,这可能是在学习困难面前自己无法应对造成的。
三、评估1.学习态度:小明以前是一个非常努力上进的学生,但现在对学习表现出消极态度,没有上课专心听讲,回家也不愿意做作业。
2.家庭环境:小明的父母工作较忙,经常加班,平时照顾孩子的时间有限。
3.学业压力:小明所在学校注重学业成绩,班级竞争较大,逐渐增加了小明的学业压力。
四、目标设定1.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力。
2.减轻小明的焦虑和自卑情绪,增强自信心。
3.培养小明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干预方法和计划1.探究学习困难原因:与小明一对一交流,了解他在学习困难时的感受和想法,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原因。
2.学习方法指导:针对小明的学习问题,教导他合理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良好的时间管理、整理复习笔记等。
3.心理调适:通过一些心理干预的方法,如放松训练、自我肯定等,帮助小明减轻焦虑和自卑感。
4.培养学习动力:通过家长的鼓励和奖励机制,培养小明积极的学习动机。
六、干预过程1.探究学习困难原因:与小明进行心理交流,了解他在学习困难时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与小明的班主任、学科老师沟通,了解他在学习中的表现和问题。
2.学习方法指导:根据小明的学习问题,指导他合理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听讲、做好课后作业等。
同时,通过与小明共同解决一些困惑性问题,帮助他提高学习效果。
3.心理调适:采用放松训练、情绪管理等心理干预方法,帮助小明减轻焦虑和自卑感。
特殊群体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特殊群体学生心理辅导记录概述:心理辅导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对于特殊群体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着特定的困境和挑战,因此需要定制化的心理辅导服务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个人发展和学业需求。
一、研究背景1. 特殊群体学生的定义和分类2. 特殊群体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二、设计目标与原则1. 设计目标: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2. 设计原则:个性化、差异化、可持续性三、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1. 心理咨询流程与方法选择a) 初步咨询与评估: 了解个案信息,建立信任关系。
b) 辅导方案设计: 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针对性方案。
c) 辅导过程实施: 运用多种适宜技术和方法进行心理辅导。
d) 效果评估与后续支持: 定期评估辅导效果,并提供必要的后续支持。
2. 辅导成果与受益a) 提高学生自信心和自尊感:通过心理辅导,特殊群体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
b) 促进社交能力发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c) 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指导和训练,特殊群体学生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四、案例分析1. 体育天才儿童的焦虑问题解决方案2. 学习障碍儿童的动机激活策略五、经验总结与展望未来1. 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挑战与反思2. 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研究背景:特殊群体学生在心理方面往往面临着与常规学生不同的困境。
根据个人行为特点和需求,我们将他们分为多个子类,如高智商儿童、学习障碍儿童以及情感障碍儿童等。
这些学生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原因感到焦虑、自卑或者缺乏社交能力,从而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表现产生严重影响。
设计目标与原则:我们进行特殊群体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针对个案的特定需求,我们遵循三个设计原则:个性化、差异化和可持续性。
通过了解每位学生在学习、情感及社交等方面的特点和需要,我们能够制定适合他们的心理辅导方案,并提供持续性支持以确保成效。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而能适合于新世纪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方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
学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学校教育需要从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世界挑战的人才目标出发,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对学生实行集体或个别的心理辅导,是使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实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
现在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所以,如何对这些学生实行准确的心理教育和引导,树立他们信心、自立、自强的健康人格,培养他们对人生和未来的追求和奋斗,以便使他们能健康成长,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小梅(请允许我隐去她的名字,用她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称谓),女,16岁,独生子女,离异型家庭。
个子瘦小,行为迟钝,智力反应也很一般。
上课不敢发言,作业质量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属于较差的。
忧郁、胆小、孤僻,看不到她脸上的笑容,看不到她与同学交往,在班级中她没有要好的朋友。
做是、任何事都显得信心不足。
在对她实行家访以后,了解到小梅在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居住。
母亲有一男友同住,周末有父亲接去住,孩子的学习,生活主要有母亲来管。
但事实上母亲没有很好地负起教育照顾孩子的任务。
孩子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备忘录经常没人签名。
多次跟她家长联络,均无回音。
在备忘录上留言,也无法见到小梅家长的踪影。
后经多次催促小梅,母亲才来了一张回条,声称工作忙,连孩子的晚饭也常常无暇顾及,更不用说关心她的学业了,没空到学校来联系。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造成小梅性格和学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家庭。
父母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
心理辅导个案记录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
心理辅导个案记录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案主基本情况】该生基本情况:李某某,女,17岁,高一学生。
是单亲家庭的独生女儿,个子高挑,五官秀丽,漂亮的外表深得人喜爱。
问题行为表现:该生在学校自觉遵守纪律,没有迟到、旷课等现象。
但上学、放学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在教室里也是一个人独自在座位上发呆,很少与同学交谈,上课经常开小差,心不在焉。
平时遇到老师同学也不打招呼,总是回避别人的目光。
总之,那副可怜楚楚的样子与她漂亮的外表极不相称。
【背景调查】小李的童年是幸福的。
父亲是市电机厂的职工,母亲是幼儿园的老师,虽然经济上并不很富裕,但那种小康生活也让一家人其乐融融。
那时,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小李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然而在小李读五年级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她的妈妈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
这一打击犹如晴天霹雳,给年幼的小李带来重大的创伤。
从那以后,小李变得郁郁寡欢,不愿与他人交往,越来越不合群。
学习上也因自卑孤独而使成绩一落千丈。
随着后母的出现,小李这种情况更加变本加厉。
【问题诊断】小李患有轻度自卑封闭症。
这种心理症状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孤僻,拒绝与外界交往,做事缺乏自信。
【原因分析】导致小李患有此症状的直接原因是家庭的变故。
根本原因是缺少关心和爱护。
处在花季时期的小李,渴望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爱护和理解,而此时的父亲由于继母的出现而忽视冷落了小李,终日闷闷不乐的她在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后,渐渐地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
【矫治措施】1.谈话、谈心。
为了让小李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关心她、爱护她,我经常找她交谈,古今中外,大事小事,无所不谈,而且尽量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使她觉得亲切温暖。
我还找一些同学主动接触小李,与她交朋友,消除小李的自卑孤独的心理。
2.用古今一些出生贫寒而意志坚定,不怕困难,刻苦努力,最终成就事业的成功例子去激励小李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如我跟她讲“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故事。
3.让她多参与班级活动,多担当社会工作,如鼓励她参加学校合唱队、参加班级文艺表演,主持班会课等,使她觉得自己对班集体、对学校有贡献,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的案例分析
——一例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的案例分析江苏常州电大选送案情陈述:虽说我们班单亲家庭的孩子不止他一个,但他真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孩子。
原来的他,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温馨的家,爸爸妈妈纯朴善良,对他呵护倍至。
在学校,他乖巧懂事,聪明可爱,一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
可是自从三年级的暑假妈妈被查出患有癌症起,他整个人就变了,变得不遵守课堂纪律,油嘴滑舌。
四年级的暑假,妈妈永远地离开了他。
于是,这个曾经优秀的孩子开始对什么都满不在乎,成绩更是直线下降。
找他谈过几次话后,我便黔驴技穷了,因为他根本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而且说多了,也怕他心里留下阴影。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的奶奶找到了我,告诉我在家里他和爸爸的关系已经非常冷漠,只要爸爸对他严厉一点,他就会把妈妈的照片找出来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不知是对妈妈的思念,还是对爸爸的示威。
问题分析:案例中孩子表现出成绩下降,性格古怪,对父亲和老师的抵触。
实际上产生这些后果的原因在于孩子突然失去母亲后表现出无助、无望,安全感缺失,从而引发情绪低落、焦虑。
当失去母亲后家庭几乎解体,而此时父亲又忙于生计,忽视了和孩子的交流,从而造成孩子心理产生一系列变化:(一)不安全感失去母亲后,孩子没有安全感。
父亲忙于生计,无意减少了对孩子的注意、关心,孩子会觉得被人遗忘或不受重视。
当孩子需要帮助时,他也不知道去找谁。
这种不安全感,会使孩子处于感情脆弱、经不起打击的状态,做事畏首畏尾。
(二)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指由于惧怕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的一种明显的焦虑情绪。
突然失去母亲使孩子产生分离焦虑,在这样的情绪下,孩子无法专心学习、做事,课上常常开小差,作业时常拖拉甚至不做。
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逆反心理由于温暖家庭的解体,孩子一时无法接受,心理失去平衡,易形成逆反心理,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表现为毫无理由地拒绝他人的要求,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辅导策略与过程:辅导过程:正当我对这个特殊的孩子束手无策的时候,“知心叔叔”李昌林老师应邀为我校六年级学生上《感动班会》课,并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特地为我们班、也为他再上了一堂《感动班会》课。
特殊学生教育个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基本情况卢X琪,父母是个体户。
上课比较容易开小差,不集中注意力。
乐于为班集体做事。
问题表现该生性格较偏激、倔强,脾气很大,心理脆弱,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建议。
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或是受到老师批评时,只要不顺意,就会出现大哭大闹,无理取闹,冲出校门,甚至攻击他人等不良行为,情绪难以控制。
原因分析该生父母及其爷爷对其教育方式较简单粗暴,于是便产生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行为上表现出暴力、与师长对立等。
内心的不愉快在家里不便宣泄,在学校便极力寻找宣泄的市场,这是他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究其原因是缺少关爱和正确的引导。
辅导对策(1)开学初期,快速的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她交流,沟通,进入她的世界。
当其闹过脾气之后,教师会独自与她交谈,耐心的教导。
(2)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家庭情况,通过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建立家庭与学校的共同教育平台。
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学会谦让和宽容,能够较好的融入班集体。
(3)对其常犯的错误,让她写保证书或是当心情平复后,对班里的孩子或老师道歉,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
让孩子学会勇于承担责任。
(4)经常一段时间的教育后,在后期,当孩子又无理取闹用大哭大闹来解决问题时,我们老师就采取冷处理的方法。
我认为,爱和耐心是她最需要的礼物。
该生其实也是一个善良的女孩,我们要走进她的心灵世界。
因此,在批评教育她时,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我与她推心置腹的平等对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谈笑中豁然醒悟,在爱的氛围中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多给予关怀,让教师的真正尊严和涓涓爱的溪流,通过一件件细微的小事,使她建立起对我的教育的信任,知识的折服和感情的依恋通过学习和课间活动,在和伙伴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她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她的个性得到完善。
二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二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第一篇:二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及时发现,改正不良习惯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一、基本情况1、辅导对象:董某某性别:男年龄:8岁年级:二年级2、家庭情况:其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没有正式工作,一有空就管自己玩麻将、打牌,极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但对孩子极其纵容。
3、在校表现:他是个很腼腆的男孩子,作业字迹马虎,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中等外,其他的在校表现还好二、案例描述该同学早上迟到了。
班主任从他姑姑那知道,他七点就离开家。
从他的家到学校,只有十分钟的路程。
经过班主任的再三追问,他才说出是去玩游戏去了。
三、分析诊断该同学的家庭虽不富裕,但他身边的零花钱还是有的,平时也偶尔去玩游戏,处于喜欢去游戏机店的状态。
这段时间,他的父亲不在家,母亲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所以他处于无人管教状态,无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开始“沉迷”与游戏中。
虽然早上仍回校上课,乃是班主任管理的比较严格。
这案例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辅导教育,纠正他不良行为。
四、辅导过程1、因为出现作业不完成现象,联系其家长,向他们反应他在学校的情况,并了解孩子在家学习情况。
通过交流,得知他晚上经常出去玩,至于去哪里玩,家长根本不知道。
把他玩游戏机的事告诉家长,建议家长零花钱少给些,还要家长配合监督,不让他再踏入游戏机店。
2、与他进行交谈。
问问他学习情况,让他说说自己这段时间表现差的原因,指出作业不做、成绩退步是玩游戏造成的。
然后和他说一些完游戏成瘾的故事,让他明白玩游戏的危害。
,能够纠正其不良行为。
3、给他安排个自制能力强的同学,每天陪他写作业,陪他玩,杜绝他上游戏机店的机会。
五、辅导反思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发现他还是能接受老师与家长的教导,虽然有时还会控制不住自己走向游戏机店。
孩子在改正的过程中有点反复也是正常的。
如果抓住了时机,就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作为老师,我们只能根据他在学校的表现来判断孩子的行为,对于孩子在校外的行为是无法控制的。
特殊家庭学生个案指导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特殊家庭学生背景与特点 • 个案指导原则与方法 • 特殊家庭学生个案指导案例 • 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干预与支持 •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政策与建议
01
特殊家庭学生背景与特点
特殊家庭的定义与类型
留守家庭
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地工 作或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在家 中。
总结词
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
详细描述
重组家庭学生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家长和老师需要 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总结词
需要关注心理健康和情感支持
详细描述
重组家庭学生需要关注心理健康和情感支持,家长和老 师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 持。
留守家庭学生个案
总结词
重组家庭
父母再婚,孩子与继父母共同 生活。
离异家庭
父母双方离婚,孩子随一方生 活。
单亲家庭
只有一位家长抚养孩子,另一 方已去世或离家出走。
贫困家庭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提供 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
01
02
03
04
自卑感
由于家庭背景特殊,部分学生 可能感到自卑,缺乏自信。
焦虑、抑郁
04
详细描述
单亲家庭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为他们 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06
详细描述
单亲家庭学生需要引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 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能够自信地 面对未来的挑战。
重组家庭学生个案
总结词
面临适应新家庭环境的挑战
详细描述
重组家庭学生面临适应新家庭环境的挑战,需要适应新 的家庭成员和家庭规则,同时还需要处理与亲生父母的 情感关系。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一、研究目的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渗透、影响,我国国民固有的婚姻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这种反传统的新潮思想使得离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孩子的数量已成为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也是滋生问题学生的温床。
家是一个可以使孩子拥有安全感、归属感和爱的地方,它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许多心理学家指出:和睦、温暖、健全的家庭是保证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家庭的破裂、残缺往往会使孩子过早地品尝到人生的不幸,从而比一般的学生容易产生情绪和社会适应的问题。
因此,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基本资料姓名:小L性别:女年龄:15岁外形特征:体型壮实,身高168cm,体重90kg,无生理缺陷,视力正常。
爱好上网,逛街。
三、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XXX母亲因为工作性质,缺乏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且闲暇时间爱好麻将,忽视孩子心理开展,使得她心理叛逆,不平家长管束。
她母亲为弥补离婚对女儿的惭愧心理,对其各式宠爱,缺乏精确的教育准绳和方法。
XXX的舅舅也曾经是XXX学生,进入社会后仍有不良行为,先后入狱多次。
她因其舅舅,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并得到“庇护”,同学不敢招惹她,人称“金刚”。
2、受教育情况小L7岁进入小学就读,低年级时研究成绩较好,后遭家庭变故,四年级开始成绩严峻下滑,且逐渐丧失研究兴趣,阔别并敌视个别与之性格不和的同学。
进入初中,研究成绩更不睬想,后经原校教师奉劝,转入我校职教部接受职业教育。
由于被视作差生转到我校,她心有不甘,对老师冲突情绪较为严峻,对于喜欢的科目较认真,轻视不喜欢的科目及任课教师。
四、教师观察与分析校内小L研究成绩一般,有偏科现象;对各项集体活动显得较为冷淡,不愿意与同学合作;课间休息经常影响他人,同学鉴于其校外“朋友”,不敢招惹;对于不喜欢的科目注意力分散;容易与个别同学发生言语冲突,甚至有过激的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时还与教师对抗。
残疾学生的心理辅导记录
残疾学生的心理辅导记录引言:残疾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中的一员,面临着与正常学生不同的困境和挑战。
他们可能经历身体上的痛苦、无法融入社交圈子以及心理上的压力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心理辅导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残疾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本文将根据实际案例记录了一名残疾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并分析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I. 个案背景介绍A. 学生信息概述在此简要概述该名残疾学生的背景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伤残类型等。
B. 学习环境介绍描述该名学生在校内外所处的教育环境,包括就读的学校和课堂教育情况。
II. 初始评估与需求分析A. 心理评估工具选择与论述根据该名学生的困扰和情绪表现,确定适合其情况下进行心理评估需要采用的工具。
B. 初始需求分析通过评估结果,识别和整理该名学生的特殊需求,并了解他当前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III. 转化策略与干预方法A. 客观了解残疾学生的情感状态在开展辅导之前,帮助残疾学生建立起自我认知能力,深入探究他们目前的情感状态。
B. 建立积极情绪管理机制引导残疾学生采取适当的方式来处理负面情绪留给他们的压力,并培养积极思考模式。
C. 提供社交支持和技巧训练针对孤立感问题,提供相关社交技巧的辅导,并促进与同龄人或其他志愿者/教育者间的沟通。
D. 家长及教师参与与合作强调家庭和学校在支持中发挥了重要角色。
鼓励家长及教师向整个辅导过程中提供支持并积极参与。
IV. 心理辅导效果评价根据一定时间段内对学生心理状态变化进行评估,对辅导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和定性描述。
结论:残疾学生的心理辅导是促进他们积极发展和适应环境的关键一步。
注意到他们特殊的需求,提供一系列可行的干预方法,并让家长及教师参与其中,是实现这个目标必不可少的部分。
未来,在残疾学生心理辅导方面,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探索更加切合实际情况而又因材施教的策略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家庭情况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莘庄镇小学邹烨彬在学校辅导班中, 大多数都是由于先天性的智力障碍而无法与智商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的孩子学习的地方, 但是每次在我去辅读班活动区域护导的时候, 都会发现一个眼神灵活, 但是行为十分古怪甚至偏执的孩子, 经询问辅读班老师后, 得知这个孩子并不是因为智力障碍而在辅读班学习的。
智力正常的孩子为什么会在辅读班上课呢?这里有些其他什么原因么,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下这个孩子的情况。
一、基本情况
小徐,男, 9岁,辅导班学生。
性格上,好动、略有些自闭。
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差,吐字发音不清,经观察发现即使在辅读班里,也经常受到排挤。
学习能力不差,对一些游戏、玩具往往一学就会,但是对于学习却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态度, 往往连老师布置的简单的写字作业都无法完成。
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小徐从小就被父母遗弃,由一对老夫妻抚养长大,但是由于这对老夫妻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又都是聋哑人,所以小徐从小连说话都没有人教,过着“野孩子”一样的生活,随着老夫妻年龄的增大,已经无法承担抚养小徐的重担,于是由莘庄镇镇政府出面, 安排了一位在某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作为小徐的养父及临时监护人,负责照顾小徐的衣食住行。
二、辅导过程
(一情况分析
小徐为什么会有现在这样的状况, 原因有很多。
最重要的就是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 而且又是被聋哑人抚养长大, 缺乏幼年时期必需的家庭教育, 导致其人格、心理发育的不健全, 作为一个“人” 的“社会性”下降,这也就直接导致之后一段很长时间内小徐表现出的“自闭症”症状,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和他人完全无法沟通交流。
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孩提时代的家庭教育过了这个年龄, 哪怕是亲生父母都很难补偿回来, 更何况是他人。
而其养父由于工作繁忙且没有对这类特殊儿童的教育经验, 时间久了也就淡漠了对小徐的管教,
导致小徐的人格、心理上的“缺陷”日益加重,所谓学好一年,学坏一天, 小徐在其生活中或者影视媒体中学会了很多骂人、说脏话等等不良习惯,而越是这样,他周围的人就越讨厌他并排挤他,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情感沟通
正巧由镇团委组织的“牵手雏鹰” 爱心活动需要志愿者对这类特殊儿童进行辅导和帮助,我和学校的几位团员老师参加了这项活动, 轮流在双休日去养老院辅导小徐, 希望能对小徐有所帮助。
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就借着每次去护导的时候,尝试和小徐进行一些交流,我想在展现出真诚和善意的情况下, 小徐也能逐渐地对我敞开心扉,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他谈心,进行情感沟通,在起初,花了 1个多小时都不一定能让他安静下来听我说话, 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 在每次辅导他的时候,我都抓住他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他的树立自
信心以及个人荣辱观,知道怎样做才是好的,并为之付出努力,辅导也并完全是教他写字等, 对于这样的孩子, 一味地强逼他学习会适得其反,我还常常给他将一些故事,或者带一些益智的小玩具给他玩, 或者教他下棋,或者带他到室外散步,在多次接触中,我发现其实小徐还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 特别是对于他感兴趣的事物, 他一学就会, 但问题就在于他这个兴趣不能持久而且对学习方面非常难激发他的兴趣, 这个难是多方面的, 由于从小缺乏教育, 不但语言沟通有障碍, 不会写字, 最基本的一些加减乘除什么他都不会, 所以类似以往使用的扑克牌算 24分什么的都不能用,但如果用一些工具去从最简单的加减法开始教起, 他又很难提起兴趣来, 所以只能从其他角度进行辅导。
(三家校合作。
在对小徐的辅导过程中, 我也多次与小徐的养父进行交流, 劝说他对孩子多关心,多交流, 及时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
我把小徐这几次辅导的学习情况、性格、人际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小徐的养父听, 建议他综合考虑小徐的实际情况, 适当地降低要求,对其要宽容、关爱,不要动则用打骂来对孩子,这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应该提出一些他能够做到的目标, 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
要注意观察他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同时,我也在平时经常和辅读班的老师交流, 关心小徐在学校里的情况。
家校合作,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是尤其重要的。
这样促进了这对养父子之间的
沟通, 有利于减轻孩子进行人际交往时的紧张感, 消除他们之间的隔阂, 多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 对于从小缺乏家庭温暖的小学来说, 这或许正是他最需要的。
(四同学关心
对于小徐这样情况的孩子来说, 与同龄孩子的交流尤为重要, 所以我平时还比较关注学校里他与同学间的关系及交往, 也在前去辅导的时候带上几位小朋友去和他一起玩耍, 并对镇团委相关负责人员联系,希望能阻止一些活动,让多一点孩子参加,增加小徐这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 小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 会写的字也多了很多, 在观察中发现, 在我在的时候他也能保持一定的注意力集中, 而不会像起初那样坐不定, 但是在学校里却还是比较沉默,依然调皮,但是却很少和他人对话,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更专业的心理辅导。
四.辅导感悟
1. 学生的不良习惯, 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而像小徐这样的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 更容易受到身边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 需要特别关注,如果一有表现出例如骂人、打架等情况一定要及时进行辅导,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其中辅导方法是很重要的。
2. 在辅导过程中要更用心, 而不是像应付一件差事一样, 诚心和善意是会被小孩子感受到并接受的, 这样一来, 辅导学这类特殊学生的进
展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