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2 年第 6 期
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启示
○ 裴慧利
( 郑州大学 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摘 要] 实用文体翻译教学应突出其实用性,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核心,本文将功能翻译
理论引入实用文体翻译教学,对实用文体翻译教学提出了四点建议: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 意识和语篇意识,鼓励并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实用文体; 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610( 2012) 06 - 0149 - 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之间各方面交流的不断深入,我 国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当前,我国翻译实践的现 状是实用文体翻译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文学翻译,因此,越 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实用文体翻译的课程,开始注重培养大 量的能承担实用文体翻译的外语人才。然而,我国目前的实 用文体翻译教学似乎忽略了“实用”二字变得与一般的翻译 教学无异。本文将把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实用文体翻译教学, 从中获得些许启示。
此后,莱斯的学 生 弗 米 尔 发 展 了 她 的 学 说,正 式 提 出 了 “目的论”( Skopos theory) 这一概念。Skopos 一词来源于希腊 语,意思是目的。这 里 的 目 的 指 的 不 是 原 文 的 目 的,而 是 译 文要实现的目的或译文的功能,弗米尔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的翻译标准不再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 能,而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下所要实现的一个或多个交际 功能。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它使翻译摆脱了原文 中心论以及对等概念的束缚。弗米尔还认为翻译不仅仅是 语言过程,而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由语言和非语言 因素构成的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一项须考虑读者和客 户想要实现的译文的目的人机互动交往行为。因此,译者必 须使自己的译文在译入语的文化背景下能被译文的使用者 和受众接受才能实现译文的功能,达到翻译行为的目的。也 就是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背景知 识和译入语文化情境的规范和要求,使译文能与译入语的文 化和交际情境一致从而被译入语读者理解并接受,这就是弗 米尔提出的“连贯法则”。
在弗米尔的目的和连贯法则下,原文变成了实现译文目 的的信息源,其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于是出现了功能派理论 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诺德。与弗米尔相比,诺德强调了原文的 重要性,认为原文和译文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把“忠实” 原则引入了功能主义理论,提出了“功能加忠实”。这里的忠 实不同于传 统 意 义 的 忠 实,指 的 是 原 文 和 译 文 之 间 的 联 系 性,而具体的几分忠实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即译者在翻译过 程中有责任尽量协调原文作者、翻译活动发起者和译文读者 之间的一致关系。如果忠实法则与目的法则相违背,则以满
【参 考 文 献 】
[1]方梦之. 译学辞典[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方梦之,毛忠明. 应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4. [3]Nord Christiane. 1997.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4]陈小慰. 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贾文波. 应用翻译功能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6]黄忠廉. 翻译变体研究[M]. 中国对外翻译 出 版 公 司, 2000. [7]秦秀白. 体裁分析概说[J]. 外国语,1997( 6) . [8]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 商务印书馆,2004.
[作者简介]裴慧利,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外语学院。
— 149 —
教学研究
裴慧利 / 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启示
足目的法则为先。 在两代人的努 力 下,功 能 翻 译 理 论 日 渐 完 善,其 主 要 观
点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在这一行为中应 按照顺序遵守目的、连贯和忠实的法则。
四、结 语
随着社会对实用文体翻译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加,在功能 能目的论的指导下,教师在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应重 视其实用性,选取真实的语篇作为翻译的材料,并将自己的 讲解与学生将译文的目的作为标准对译文进行的讨论结合 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并鼓励和指 导他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来实现译文的目的。
— 150 —
三、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启示
功能翻译理论对“目的”法则的重视是实用文体翻译教 学中的实用性不谋而合,实用文体翻译的教学可以从中获得 一些启示。
( 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法则,译文的目的成为翻译是 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翻译公司或个人在接到某个翻译任务 时,会同时收到客户的翻译要求( translation brief) ,然后按照 该要求找出翻译的目的在进行翻译,而且不同译者给出的译 文也不尽相同。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翻 译练习时一般并不说明翻译的目的,学生也就没有明确的方 向,只能把对原文语言层面的理解表达出来,追求译文和原 文的对等,教 师 对 学 生 译 文 的 讲 解 以 所 谓 的 参 考 译 文 为 标 准,这与市场上实 用 文 体 翻 译 的 情 况 截 然 不 同。因 此,为 了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以及翻译思维,教师在教学方式 上可以进行新的尝试。首先,实用文体翻译教学课堂上所用 的练习材料可以脱离教材与现实接轨,采用真实的语料,比 如说刚出炉 的 一 则 新 闻 报 道,某 个 旅 游 景 点 正 在 使 用 的 介 绍,某个公司刚刚签订的转让合同,某种设备的实用说明等。 其次,教师在布置翻译练习时,应说明翻译的目的或者译文 的用途,让学生 可 以 据 此 确 定 自 己 的 翻 译 策 略。再 次,教 师 可以把自己对译文的讲解与学生对不同译文好坏的讨论相 结合。学生们按照就译文是否实现了客户的翻译要求这一 标准对译文的质量进行讨论,接着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 行点评,给出学生在翻译过程及译文语言层面的指导。这样 一来,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情况与市场保持了一致,其课堂 效率也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 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根据翻译功能理论的观点,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 为,为了实现该行为的目的,译文必须能被译入语读者理解 并接受,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译入语文化的情境 要求。将这点运用到实用文体翻译教学方面,教师必须注重 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避免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特别 是在汉译英翻译练习时不考虑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而给出 让英语为母语的人摸不着头脑以英文译文。 为此,教师首先 要 加 强 自 己 的 文 化 修 养,将 跨 文 化 意 识 贯穿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其次要多鼓励学生多拿自己的译 文给译入语读者看看让他们谈谈对译文的理解是否与译文 要实现的目的一致,并逐渐养成在翻译时自觉地考虑译入语 文化规范的习惯,提高对跨文化意识的敏感度。 ( 三) 注重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 根据翻译功能理论,翻译的过程应该是先“自上而下”后 “自下而上”的,即译者的理解过程首先要根据翻译的目的确 定译文的功能,译文要实现的功能决定了译文文本的类型和
为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翻译练习要改变以句子为主的状 况,转而以完整的语篇为单位,同时在对学生们的译文进行 评价的时候也要站在语篇的角度,给他们进行“自上而下”的 分析和“自下而上”的讲解。
( 四) 鼓励并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由于学生深受对等理论的束缚,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比 较拘谨,不敢落下对一个词的翻译。但是这种全译的方法对 某些文本来说并不合适,教师在课堂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并指 导学生采取除全译之外的不同的翻译方法( 包括节译、编译、 改译等) 以实现译文的目的。 为此,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布置新闻、广告、宣传介绍等分 别适合编译、改译等方法的文本给学生进行练习,打破学生 对翻译方法的局限性认识,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功能理论的指导下,以上的四点建议充分考虑到了实 用文体翻译教学的实用性,将翻译教学与市场上对实用文体 翻译需求的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课 堂效率的提高。
1971 年莱斯出版了《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把功能的范畴
一如翻译批评的模式,按照文本的功能将文本分为表达型、 信息型、呼唤型,认为译者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要尽力创造 同等的审美效果,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 以实现语义的对等,在翻译呼唤型文本时要力图获得对等的 说服力。
鉴于实用文体翻译的上述特点,在实用文体翻译的教学 过程中其实 用 性 或 者 译 文 的 目 的 和 功 能 也 应 该 收 到 重 视。 笔者认为产生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能为实 用文体翻译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二、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莱斯 ( Katharina Reiss) ,弗 米尔( Hans Vermeer) ,诺德( Christian Nord) 。
体裁,文本的体裁和类型又决定了其语言的宏观结构( 布局 谋篇) 和微观特点( 组词造句) ,而译者的表达过程则是选用 某种文本类型所特有的语言范式以实现译文的功能达到翻 译的目的。也就 是 说,在 整 个 翻 译 过 程 中,译 者 是 要 一 直 把 语篇作为一个单位,用译入语中某种语篇特有的形式实现其 功能的。因此,教师在实用文体翻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语篇意识。
一、实用文体翻译及其教学
实用文体翻译,也称“应用文体翻译”,是与文学翻译相 对而言的,“几乎包括除文学及纯理论文本以外的人们日常 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 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1],常见的有科技翻译、商务翻 译、法律翻译、旅 游 翻 译、新 闻 翻 译、广 告 翻 译、公 式 语 翻 译、 政论翻译等等。这些实用文体都有各自固定的语篇特征,其 写作必须遵循其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以完成一种内部结 构特征明显、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实践,实现特定的交际目 的。因此,其译文也必须符合译入语文化背景下那种文体的 语篇特征,实现 译 文 的 交 际 目 的 或 者 功 能。于 是,目 的 和 功 能是实用文体翻译的依据和依归。[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2 年第 6 期
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启示
○ 裴慧利
( 郑州大学 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摘 要] 实用文体翻译教学应突出其实用性,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核心,本文将功能翻译
理论引入实用文体翻译教学,对实用文体翻译教学提出了四点建议: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 意识和语篇意识,鼓励并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实用文体; 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610( 2012) 06 - 0149 - 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之间各方面交流的不断深入,我 国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当前,我国翻译实践的现 状是实用文体翻译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文学翻译,因此,越 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实用文体翻译的课程,开始注重培养大 量的能承担实用文体翻译的外语人才。然而,我国目前的实 用文体翻译教学似乎忽略了“实用”二字变得与一般的翻译 教学无异。本文将把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实用文体翻译教学, 从中获得些许启示。
此后,莱斯的学 生 弗 米 尔 发 展 了 她 的 学 说,正 式 提 出 了 “目的论”( Skopos theory) 这一概念。Skopos 一词来源于希腊 语,意思是目的。这 里 的 目 的 指 的 不 是 原 文 的 目 的,而 是 译 文要实现的目的或译文的功能,弗米尔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的翻译标准不再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 能,而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下所要实现的一个或多个交际 功能。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它使翻译摆脱了原文 中心论以及对等概念的束缚。弗米尔还认为翻译不仅仅是 语言过程,而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由语言和非语言 因素构成的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一项须考虑读者和客 户想要实现的译文的目的人机互动交往行为。因此,译者必 须使自己的译文在译入语的文化背景下能被译文的使用者 和受众接受才能实现译文的功能,达到翻译行为的目的。也 就是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背景知 识和译入语文化情境的规范和要求,使译文能与译入语的文 化和交际情境一致从而被译入语读者理解并接受,这就是弗 米尔提出的“连贯法则”。
在弗米尔的目的和连贯法则下,原文变成了实现译文目 的的信息源,其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于是出现了功能派理论 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诺德。与弗米尔相比,诺德强调了原文的 重要性,认为原文和译文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把“忠实” 原则引入了功能主义理论,提出了“功能加忠实”。这里的忠 实不同于传 统 意 义 的 忠 实,指 的 是 原 文 和 译 文 之 间 的 联 系 性,而具体的几分忠实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即译者在翻译过 程中有责任尽量协调原文作者、翻译活动发起者和译文读者 之间的一致关系。如果忠实法则与目的法则相违背,则以满
【参 考 文 献 】
[1]方梦之. 译学辞典[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方梦之,毛忠明. 应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4. [3]Nord Christiane. 1997.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4]陈小慰. 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贾文波. 应用翻译功能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6]黄忠廉. 翻译变体研究[M]. 中国对外翻译 出 版 公 司, 2000. [7]秦秀白. 体裁分析概说[J]. 外国语,1997( 6) . [8]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 商务印书馆,2004.
[作者简介]裴慧利,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外语学院。
— 149 —
教学研究
裴慧利 / 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启示
足目的法则为先。 在两代人的努 力 下,功 能 翻 译 理 论 日 渐 完 善,其 主 要 观
点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在这一行为中应 按照顺序遵守目的、连贯和忠实的法则。
四、结 语
随着社会对实用文体翻译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加,在功能 能目的论的指导下,教师在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应重 视其实用性,选取真实的语篇作为翻译的材料,并将自己的 讲解与学生将译文的目的作为标准对译文进行的讨论结合 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并鼓励和指 导他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来实现译文的目的。
— 150 —
三、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启示
功能翻译理论对“目的”法则的重视是实用文体翻译教 学中的实用性不谋而合,实用文体翻译的教学可以从中获得 一些启示。
( 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法则,译文的目的成为翻译是 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翻译公司或个人在接到某个翻译任务 时,会同时收到客户的翻译要求( translation brief) ,然后按照 该要求找出翻译的目的在进行翻译,而且不同译者给出的译 文也不尽相同。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翻 译练习时一般并不说明翻译的目的,学生也就没有明确的方 向,只能把对原文语言层面的理解表达出来,追求译文和原 文的对等,教 师 对 学 生 译 文 的 讲 解 以 所 谓 的 参 考 译 文 为 标 准,这与市场上实 用 文 体 翻 译 的 情 况 截 然 不 同。因 此,为 了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以及翻译思维,教师在教学方式 上可以进行新的尝试。首先,实用文体翻译教学课堂上所用 的练习材料可以脱离教材与现实接轨,采用真实的语料,比 如说刚出炉 的 一 则 新 闻 报 道,某 个 旅 游 景 点 正 在 使 用 的 介 绍,某个公司刚刚签订的转让合同,某种设备的实用说明等。 其次,教师在布置翻译练习时,应说明翻译的目的或者译文 的用途,让学生 可 以 据 此 确 定 自 己 的 翻 译 策 略。再 次,教 师 可以把自己对译文的讲解与学生对不同译文好坏的讨论相 结合。学生们按照就译文是否实现了客户的翻译要求这一 标准对译文的质量进行讨论,接着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 行点评,给出学生在翻译过程及译文语言层面的指导。这样 一来,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情况与市场保持了一致,其课堂 效率也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 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根据翻译功能理论的观点,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 为,为了实现该行为的目的,译文必须能被译入语读者理解 并接受,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译入语文化的情境 要求。将这点运用到实用文体翻译教学方面,教师必须注重 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避免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特别 是在汉译英翻译练习时不考虑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而给出 让英语为母语的人摸不着头脑以英文译文。 为此,教师首先 要 加 强 自 己 的 文 化 修 养,将 跨 文 化 意 识 贯穿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其次要多鼓励学生多拿自己的译 文给译入语读者看看让他们谈谈对译文的理解是否与译文 要实现的目的一致,并逐渐养成在翻译时自觉地考虑译入语 文化规范的习惯,提高对跨文化意识的敏感度。 ( 三) 注重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 根据翻译功能理论,翻译的过程应该是先“自上而下”后 “自下而上”的,即译者的理解过程首先要根据翻译的目的确 定译文的功能,译文要实现的功能决定了译文文本的类型和
为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翻译练习要改变以句子为主的状 况,转而以完整的语篇为单位,同时在对学生们的译文进行 评价的时候也要站在语篇的角度,给他们进行“自上而下”的 分析和“自下而上”的讲解。
( 四) 鼓励并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由于学生深受对等理论的束缚,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比 较拘谨,不敢落下对一个词的翻译。但是这种全译的方法对 某些文本来说并不合适,教师在课堂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并指 导学生采取除全译之外的不同的翻译方法( 包括节译、编译、 改译等) 以实现译文的目的。 为此,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布置新闻、广告、宣传介绍等分 别适合编译、改译等方法的文本给学生进行练习,打破学生 对翻译方法的局限性认识,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功能理论的指导下,以上的四点建议充分考虑到了实 用文体翻译教学的实用性,将翻译教学与市场上对实用文体 翻译需求的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课 堂效率的提高。
1971 年莱斯出版了《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把功能的范畴
一如翻译批评的模式,按照文本的功能将文本分为表达型、 信息型、呼唤型,认为译者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要尽力创造 同等的审美效果,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 以实现语义的对等,在翻译呼唤型文本时要力图获得对等的 说服力。
鉴于实用文体翻译的上述特点,在实用文体翻译的教学 过程中其实 用 性 或 者 译 文 的 目 的 和 功 能 也 应 该 收 到 重 视。 笔者认为产生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能为实 用文体翻译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二、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莱斯 ( Katharina Reiss) ,弗 米尔( Hans Vermeer) ,诺德( Christian Nord) 。
体裁,文本的体裁和类型又决定了其语言的宏观结构( 布局 谋篇) 和微观特点( 组词造句) ,而译者的表达过程则是选用 某种文本类型所特有的语言范式以实现译文的功能达到翻 译的目的。也就 是 说,在 整 个 翻 译 过 程 中,译 者 是 要 一 直 把 语篇作为一个单位,用译入语中某种语篇特有的形式实现其 功能的。因此,教师在实用文体翻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语篇意识。
一、实用文体翻译及其教学
实用文体翻译,也称“应用文体翻译”,是与文学翻译相 对而言的,“几乎包括除文学及纯理论文本以外的人们日常 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 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1],常见的有科技翻译、商务翻 译、法律翻译、旅 游 翻 译、新 闻 翻 译、广 告 翻 译、公 式 语 翻 译、 政论翻译等等。这些实用文体都有各自固定的语篇特征,其 写作必须遵循其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以完成一种内部结 构特征明显、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实践,实现特定的交际目 的。因此,其译文也必须符合译入语文化背景下那种文体的 语篇特征,实现 译 文 的 交 际 目 的 或 者 功 能。于 是,目 的 和 功 能是实用文体翻译的依据和依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