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第四讲 人际关系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教学单元首页】第 4 次课授课学时 2
第四讲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导入
通过引言“戴尔?卡耐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为人处世能力。”导入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了解自我)
别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自己的优缺好坏。观察别人的言行,可以从中观照、了解自己。在我们的交往活动中,有时候两方面的评价会有一定的差距,不少人会因此而产生烦恼。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调节两方面的评价,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2、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化进程(了解他人)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团队协作和共赢的社会,早已没有达芬奇(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式的大家,靠个人力量很难实现自我价值。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网络关系以及人们所担当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发展也无从谈起。人际交往与我们密不可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贯穿生命的始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将来在社会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
3、人际交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实现价值)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我们掌握更多社会的信息,了解自己的生活和需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活动中直接的心理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程度。是人们在交往中关系的深度、密切度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联系程度的反映。
组成结构:认知、情感、行为。
二、人际交往
又称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接触,从而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互相影响的过程。通常人际交往有赖于以下条件:
1、传送者和接受者双方对交往信息的一致理解。
2、交往过程中有及时的信息反馈。
3、适当的传播通道或传播网络。
4、一定的交往技能和交往愿望。
5、对对方时刻保持尊重。
三、衡量人际关系的指标: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是指交往过程中个体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与他人在地理空间上保持的距离。
游戏互动演示:
1、教师在讲课时,信步走入学生中间,在靠近某位学生时,学生会有觉醒反应(表情紧张、不自然等)和阻挡反应(身体的躲、让)。通过演示,导入人际距离的概念。
或:2、点两个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刚上台时学生的距离,在教师反复发出“走近一些”的指令后,学生的反应。通过演示,导入人际距离的概念。
解释:人类学家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间情感的亲疏不同,而不自觉地保持不同的距离。此种因情感亲疏而表现的人际间距离的变化,在心理学上称为人际距离(interpersonal distance)。显然,人际距离的变化,是由双方当事人沟通时,在肢体语言上的一种情感性的表示;彼此熟悉者,就亲近一点,彼此陌生时,就保持距离。如一方企图向对方接近,对方将自觉地后退,仍然维持相当的距离。
人际距离实际上是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的“缓冲地带”,一旦受侵犯,就会产生两种本能反应:觉醒反应:(arousal reaction)又称唤起反应,从平静状态中进入警觉状态。
阻挡反应:用言语或非言语(身体语言)姿态,阻挡、阻止或躲避。
人际距离的判断:
亲密距离:亲密距离的近程为0—15CM,亲密无间;远程为15—45CM,表现为亲密关系。
个人距离:有一定的分寸感,便于亲切友好地交谈,近程为45—75CM,出现于朋友间的交往或情侣在公开场合的交往;远程为75—120CM,出现于熟人间的交往。
社交距离:社交性或礼节性的较正式的交往。近程为—,如在工作环境或社交聚会上;远程为—,如上下级交往或商务谈判等场合。
公众距离:在公共场合的人际距离,近程为—,如演讲或讲课等;远程为以外,是几乎容纳一切人的空间,如集会。
第二节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个人与学校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
1、学业型:大学生在学业方面人际关系又有三种基本类型:同班级的学业型人际关系;同学科(专业)的学业型人际关系;相关专业的学业型人际关系。其中第一种是大学中最常见的、持续时间最长、最牢靠的人际关系;第二种是由于专业的原因,很容易形成共同的话语,并时常打破年龄和年级界限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学术交往,从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比较松散的人际关系;第三种是由于学业关系,也不时聚在一起进行学术的交往,并形成一种沙龙式的人际关系。
2、同乡型:地域方面的人际关系,也称老乡关系。这种关系随着时间的延续,大学生参与了多种业余活动后,纯粹老乡之间的交往便逐渐减少而被其它人际交往所取代。
3、兴趣型:由于情趣相同,在课余生活和社团活动中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
4、同室型: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班级集中的人际关系的表露更自然,更具体、更直接。这种关系一般有三种基本类型:友好关系型、淡漠关系型和对立关系型。影响宿舍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以及自私、固执、任性、不守信用等不良个性品质,而纯粹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因素,则处于次要地位。
5、情缘型:大学生异性之间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异性大学生之间正常的交往,对于大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6、网友型: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简称网际关系,就是以网络和数字符合信息为中介,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具有虚拟化和不确定的特点。
二、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文化因素:举例:东西方打招呼的文化差异,东方人(作揖、鞠躬等避免身体接触的方式)和西方人(握手、拥抱、亲吻等身体接触的方式)
2、情境因素:原本的陌生人在特殊情况下互相救助,如512汶川地震、723温州地铁事故、927上海地铁事故
《上海地铁追尾之危情与温情黑暗中相互搀扶》
9月27日下午,上海轨交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后,在救援人员到达前,乘客们相互间展开自救,避免了慌乱的发生。
记者在瑞金医院遇到了伤者施先生,他事发时在前辆列车的第三节车厢。他说,事发前列车广播通知有“信号故障”,便在豫园至老西门的区段内停了半个多小时,谁料之后突然一声巨响,“我们以为是爆炸。”乘客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从后方而来的冲击力,车厢内随即发出尖叫声,有乘客开始往前跑,车厢内乱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