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材料分析题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75d027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0.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概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名行业专家,我认为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进行简要分析。
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1.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原则和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组织形式等。
这些概念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框架。
1.2 教育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内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1.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权益的法律规范。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法律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育教学能力分析2.1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能力。
这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等环节。
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2 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和调控的能力。
这包括维持课堂秩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优秀的课堂管理能力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评价与反馈能力评价与反馈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的能力。
这包括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评价过程、分析评价结果、给出反馈建议等环节。
具备良好的评价与反馈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能力》辨析、简答和材料分析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能力》辨析、简答和材料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921c5b41bb4cf7ec4afed0b0.png)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简答题一、辨析题1.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2.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3. 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还有练习巩固,从课的类型上分,这是一节综合课。
4.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5、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6、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7.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都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8、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9、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10、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1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1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二、简答题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3.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5.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6.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7.简述学生的本质特征。
8.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作简要的说明。
9.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10、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11、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2、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三、材料分析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少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1-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名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问题:请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知识,在学习策略方面对小王加以指导。
(18分)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07ad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8.png)
一、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对象、方法和功能。
2.教育的目标:个人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标。
3.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名教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
4.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德育为先等。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发展的阶段、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目的。
2.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感知与知觉、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
4.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结构和特征。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教育法规1.国家教育制度与管理: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教育计划、教育制度与管理。
2.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校章程、学生手册等。
3.学科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材规划、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组织等。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法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教学评价的准则和标准。
五、教育问题研究1.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定义与测量、智力差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学习困难与教育: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校园心理教育的实施等。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归纳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3735f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9.png)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归纳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是重要的一部分。
该科目涵盖了广泛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包括教育原理、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
其中,材料分析题是该科目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该科目材料分析题的考点进行归纳。
教育原理是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的基础,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过程等。
在材料分析题中,可能会涉及到教育原理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运用教育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是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各种教学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等。
在材料分析题中,可能会要求考生运用某种教学方法分析实际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心理、心理辅导等方面。
在材料分析题中,可能会要求考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学生的学习问题或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等。
在材料分析题中,可能会要求考生运用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法律意见或建议。
教学案例分析是材料分析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它主要涉及对一个教学案例的分析和评价。
在解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案例,理解其中的问题和矛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归纳主要包括教育原理、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案例分析等方面。
在备考时,考生需要认真学习这些内容,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还需要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和未来的教育工作。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是针对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综合性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7f2a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d.png)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②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③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发现。
三)因材施教原则①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研究特点;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③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四)循序渐进原则①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②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③注重知识的温故知新,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五)交互性原则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②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③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六)启示性原则①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②注重启示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③注重启示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教学规律是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
其中,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体现为学生以研究间接经验为主,但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并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避免两种倾向。
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呈现出互动性。
2.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实践中,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所遵循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
其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是教学原则中的重要内容。
巩固性原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并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循序渐进原则要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量力性原则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的把握教学难度。
因材施教原则要坚持课程计划与学科标准的统一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尽可能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6610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7.png)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2. 教育心理学知识- 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 学习的类型和因素- 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3. 教学设计与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利用-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4. 课堂管理与组织- 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行为管理的策略- 课堂组织与课堂氛围的建设 - 学生参与与合作的促进5. 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社会与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艺术与体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6. 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伦理与教育的关系- 教师职业发展与提升7. 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发展与个性特点的认识- 学生心理健康与解决方法- 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与帮助总结: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堂管理与组织、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以及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等方面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是一名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论述、材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26cdedeefdc8d376ee32de.png)
第一部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一、教育概述(重要程度:中)二、教育学概述(重要程度:高。
单选)三、教育目的(重要程度:高)四、教育的基本规律(重要程度:高)五、教育制度(重要程度:高)六、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重要程度:中。
单选)一、教育概述(重要程度:中)辨析题1、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2、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二、教育学概述(重要程度:高)(单选)三、教育目的(重要程度:高)辨析题1、2、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3、教育目的在确立的时候只考虑人的因素就可以。
简答题1、教育目的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我国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3、教育目的的作用?4、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五、教育的基本规律(重要程度:高)1、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所以应先发展政治经济,后发展教育。
(辨析题)2、简述遗传物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简答题)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简答题)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辨析题)5、遗传素质决定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
(辨析题)六、教育制度(重要程度:高)1、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依据有哪些?参考答案: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③受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④人口发展状况⑤国家的文化传统⑥国内外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六、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重要程度:中。
单选)第二部分:中学课程一、课程概述(重要程度:低)1、简述活动中心课程理论主要观点。
(简答)二、课程编制(重要程度:高)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制的主要依据。
(辨析题)2、简述课程标准的意义。
(简答)重要3、教材编写的原则有哪些?①强调不同学科的特点,提现科学性和思想性②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④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⑤兼顾同一年级各学科和不同年级同一学科的衔接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程度:高)1、简述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改革的要求。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894c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6.png)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项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下面是本科目的重点笔记知识点。
一、教育教学理论基础1.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等。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等。
二、小学教育与教学原理1.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启发思维、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因材施教、兴趣为中心、循序渐进等。
2.课程理论与教学设计:结构化课程设计、问题导向课程设计、任务型教学设计等。
3.小学教学特点与方法:儿童中心教育、体验教育、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学等。
三、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1.教育评价的概念与目的: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的目的及原则等。
2.学生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常用的学生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测验评价、观察评价、作品评价等。
3.教师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常用的教师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教学观察、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
四、课程教学与教材分析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定义、相互关系及实施中的策略。
2.教材分析:教材的功能、性质、内容结构和使用方法等。
3.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故事法等。
五、教学组织与管理1.教学组织形式:讲授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
2.学校教育与管理: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组织等。
3.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校外教育与教学管理等。
六、教育教学与创新1.课程与发展:课程目标的设定与调整、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发展、课程实施的与改进等。
2.教学与发展: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编排、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
以上只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e0a16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b.png)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重点笔记知识点
1. 教育教学理论
- 教学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 教学目标的分层及其作用
-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评价原则
2. 教育教学原则
- 个别差异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
-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原则
- 知识结构的渐进性原则
- 实践性教学原则
3. 教学设计与教具使用
- 微教学设计的要素
- 教学设计中的课堂组织形式
-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方法
- 教学设计与教具的搭配和使用
4. 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 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心理的矫正与引导
5. 课程标准与教材使用
- 中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 教材分析与教材评价
- 教材使用中的教学策略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应用
- 合作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 讨论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
7.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
-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以上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32条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32条](https://img.taocdn.com/s3/m/faa19fd365ce050877321339.png)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32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材料: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教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教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书表演,又不太好。
”学生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就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教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学生的头。
果然,这个学生表演的非常出色。
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该教师的做法。
这位教师的做法保证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热爱、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教育学生是,教师既利用权威,也利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和品德;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
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师生交往较多,互相支持配合,关系融洽、密切。
材料中,教师耐心倾听并肯定学生的意见,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体现了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其次,该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的这一做法使得学生在表演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也使得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该教师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材料中,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肯定了其想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保证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
教学做为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其过程自然具有预设性。
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
教学方案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
教师理解和钻研教材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作者编写教材的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023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主要考点
![2023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主要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ecdec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8.png)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重要考点教育知识与能力, 整张卷面中, 共有两道材料分析题, 每题18分, 共36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重要考点如下:1学生观学生是发展旳人, 学生是独特旳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旳人。
2教学旳原则与措施①学四大基本规律: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②教学八大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联络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
巧妙记忆教学八大原则教学原则是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旳基本原则,因此, 在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中是一种重要考点。
在此, 我们对教学原则进行梳理: 第一, 怎样巧妙地记忆考纲中出现旳八条教学原则;第二, 通过关键词法使大家深入明确每一原则旳内涵。
巧妙记忆教学原则我们需要掌握旳教学原则有八个: 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因材施教、系统性(循序渐进)、量力性(可接受性)、理论联络实际、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
教学原则记忆诗: 直观启发巩固性因材系统又量力理论一定联实际科学教育要统一二、运用关键词理解教学原则1.直观性。
关键词: 直接感知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操作。
例如: 直观教具、PPT。
2.启发性关键词: 积极积极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索、积极学习。
例如: 不直接展现问题答案, 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自己得出问题答案。
3.巩固性关键词:复习这一原则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复习, 在复习旳基础上学习新知。
例如:温故而知新。
4.因材施教关键词: 差异性这一原则是说我们面对旳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 规定我们针对他们旳不一样特点进行教学。
例如: 在心理学中,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 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5.系统性(循序渐进性)关键词: 次序这一原则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两个次序: 一是学生身心发展旳次序;二是知识旳逻辑次序。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材料分析题重要考点梳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材料分析题重要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e3673b0c22590103029dd9.png)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资料分析题重要考点梳理小学阶段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在整张卷面中,共有两道资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分值较大,而且是考生中普遍失分较多的地点,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在于知识点答复不够准确,不明白资料到底想要考察哪一知识点,那么基于此,下文依据历年真题的考察规律以及学科知识特点,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中资料分析题的重要考点进行归纳。
一、学生观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用开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别性(乐观可能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开展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心(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二、教学的原那么与方法:(一)教学四大根本规律:直截了当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开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二)教学八大原那么: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性原那么;直观性原那么、稳固性原那么、启发性教学原那么。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在评价功能上,由着重甄别和选拔转向着重开展;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结果评价转向关注过程;评价主体上,要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元化;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响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良;评价内容上,全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评价方法上,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表达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四、妨碍问题解决的要紧因素:问题的特征、迁移、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强度。
五、马斯洛需求档次理论:生理需要、平安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六、成败归因理论: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操纵的因素(即能力)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
教资 教育知识与能力 材料题 知识点
![教资 教育知识与能力 材料题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05d9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c.png)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题知识点
在教育系统中,教师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被广泛认为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教资考试中,材料题作为评估教师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经常出现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题中的知识点。
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效果的学科。
在材料题中,可能会出现关于学生学习行为、发展阶段、认知过程等方面的信息,需要教师根据心理学理论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 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与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材料题中,可能会提供一些教学案例、学生反馈或者教学实践情境,要求教师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的有关教育事务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文件等。
在材料题中,可能会给出一些与教育管理、学生权益保护、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信息,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教育评价与诊断:教育评价与诊断是指为了提高教学和学生发展而进行的对教学成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系统收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在材料题中,可能会给出一些学生学习情况、考试成绩、评价结果等信息,要求教师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评估和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以上仅是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题中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具体的题目内容可能会涉及更多的细节和深入理解。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并运用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材料分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材料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cc7d8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0.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材料分析题1. 前言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养之一。
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教育知识和能力材料,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材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意义。
2.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材料分析2.1 《教育法》《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对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教育工作者需要熟悉该法律的基本条款,了解教育权益、学校管理、师德等方面的规定。
2.2 《教师法》《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法规,明确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教师的职业行为。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该法律,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 《学校性侵害案件预防与处理指南》《学校性侵害案件预防与处理指南》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份材料。
该指南详细介绍了学校性侵害案件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警惕,保护学生的安全。
2.4 《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该纲要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思想,为自己的教育工作定位和目标提供指导。
2.5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育工作者备课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
教育工作者需要熟悉所授课程的标准,了解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有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3.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材料的意义3.1 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材料是教育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指导依据,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履行职责,保护学生的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2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材料包含了广泛的教育知识和能力要求,掌握这些材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教育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3.3 为教育工作者的发展提供支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材料是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材料,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并为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提供支持。
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0b1a4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7.png)
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
考知识点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一个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1.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和方法
2.教育学的发展史、流派和理论体系
3.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教育学的实践意义和问题
二、教育学专业知识
1.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
2.儿童成长的各个方面特点和规律
3.儿童行为管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4.儿童与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关系
5.教育评价与测量的方法和原则
三、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
1.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育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组织
3.学生评价和激励的方法和原则
4.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策略和技巧
四、教育教学的研究与
1.教育教学的原则和途径
2.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3.寓教于乐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4.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和解决方法
五、课程与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1.教育课程的基本原理和体系
2.小学各学科课程的要求和特点
3.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4.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教育教学的政策与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
2.教育教学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准则
4.学校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以上归纳的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的主要考点,但仅仅知道这些知识点是不够的,还需要考生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a5242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2.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教育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新型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于开发的过程
教学时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2、新型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
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
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合作
3、新型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
创造性
主体性
示范性
延续性和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行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2、教师的职业素养
高尚的师德
宽厚的文化素养
专门的教育素养
健康的心理素质
3、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
进行教学反思
4、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教学实施
1、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行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量力性原则
2、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参观法
练习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