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伤脓毒症免疫调理策略的思考
进一步提高对脓毒症免疫机制及调理策略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对脓毒症免疫机制及调理策略的认识
姚咏明;黄立锋;林洪远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7(9)1
【摘要】脓毒症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随着脓毒症的进展,机体可能经历免疫抑制状态,表现为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呈现以Th2型反应为主的免疫反应、大量淋巴细胞凋亡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障碍等,从而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近年来关于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与脓毒症关系方面的研究渐成热点.深入探讨脓毒症中免疫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进一步阐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调理策略,为其预防和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总页数】4页(P4-7)
【作者】姚咏明;黄立锋;林洪远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北京,100037;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北京,100037;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
【相关文献】
1.关于创伤脓毒症免疫调理策略的思考 [J], 李磊
2.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机制的影响 [J], 康健;周雯慧;沈景桂;
周思佳;龚平
3.脓毒症治疗新策略:免疫调理研究新认识 [J], 姚咏明;张卉;李春盛
4.老年脓毒症合并免疫抑制患者免疫调理治疗策略 [J], 何峻;彭静;伍松柏;吕爱莲;戴瑶;黄康;方向;吕建磊;刘敏;张权
5.脓毒症免疫抑制机制及免疫调理治疗新进展 [J], 陈建平;李小悦;傅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免疫调节治疗在脓毒血症中的研究进展

免疫调节治疗在脓毒血症中的研究进展【摘要】脓毒血症患者存在不同的免疫状态,免疫抑制是由于抗炎细胞因子占优势所致。
最近研究发现了脓毒血症死亡主要与免疫抑制有关。
关于免疫刺激治疗药物的相关实验发现提高免疫力对脓毒血症的治疗是获益的。
因此,我们推测免疫调节治疗将为脓毒血症治疗的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脓毒血症;免疫抑制;治疗脓毒血症发病率为0.3%,死亡率为25%,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为80%[1]。
因此探索脓毒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建立规范的治疗方案成了当务之急。
脓毒血症及癌症有很多相同的免疫缺陷,因此最近几个在癌症中免疫抑制药物的成功为脓毒血症的免疫抑制治疗提供了希望。
1 脓毒血症与细胞因子机体发生脓毒血症时,各种细胞因子,如TNF、白介素1,在体内迅速大量产生。
研究发现在脓毒血症中促炎性因子及抗炎性因子的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2]。
Likewise等[2]刺激单核细胞后对其产生炎性细胞因子的比例进行计数,发现在脓毒血症组中低于5%的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而在对照组中所占比例约为15-20%。
Van Dissel等[3]对脓毒血症患者研究发现,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0的量相较于促炎性细胞因子来讲增加明显,且白介素10与死亡率密切联系。
总之,研究发现当病人患有脓毒血症时快速产生促炎性因子和抗炎性因子,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量较对照组均降低,其中抗炎性因子的量占优势。
2 脓毒血症与免疫功能紊乱脓毒血症的初期表现为明显的炎性反应,随后发展进入免疫抑制阶段。
超过70%的脓毒血症病人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开始3天后,许多是发生在几周后,也就是免疫抑制阶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免疫抑制在脓毒血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对死于脓毒血症的病人进行快速组织学检查,发现病人先天及后天的免疫系统均降低,发生了典型的免疫细胞诱导凋亡[4]。
对脓毒血症的儿童及新生儿尸检研究结果显示同样缺乏大量免疫细胞[5]。
因此,在各个年龄段脓毒血症的患者都发现普遍严重的免疫效应细胞减少。
儿童脓毒症的免疫炎症损伤评价与干预完整版

儿童脓毒症的免疫炎症损伤评价与干预完整版儿童脓毒症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1]。
2016年成人脓毒症3.0提出了脓毒症是免疫失调性疾病。
虽然最新的《2024年国际共识标准: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不再强调感染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但免疫失调所致炎症反应仍然在脓毒症病理生理学中起关键作用[2]。
患儿往往出现全身或局部过度炎症和后期的免疫抑制状态。
如何调节和降低这种反应,虽然目前已有多种免疫调节治疗方法,但抑制或刺激脓毒症患者免疫系统的尝试迄今未能改善患儿的预后。
潜在的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未能识别对特定免疫干预的应答,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复杂病理生理学,这不仅是由免疫紊乱引起,还包括内皮系统、凝血系统、实质器官的功能障碍[3]。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宿主本身的免疫功能异质性关乎患儿的疾病进展和预后,根据宿主反应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分层可能会帮助开展更有效的治疗。
1 脓毒症免疫炎症反应的机制脓毒症的免疫反应最初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感应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和内源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来激活。
模式识别受体的激活会启动固有免疫,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大量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 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等促炎细胞因子,触发细胞因子级联反应。
在感染的局部形成炎症反应,当治疗不及时或无效时,激活的固有免疫系统持续产生促炎细胞因子,炎症反应扩散到全身,即广泛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4]。
SIRS过程中释放的促炎细胞因子可以刺激白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产生大量一氧化氮,同时促进了白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然后将其迁移到炎症位置。
脓毒症的免疫调理治疗:主要针对CARS

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免疫调理治疗可以显著改 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降 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降低炎症反应
免疫调理治疗可以降低脓 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减 轻组织损伤和多器官功能 障碍。
提高生存率
免疫调理治疗可以显著提 高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 后。
04 未来研究方向
脓毒症的免疫调理治 疗主要针对CARS
目录
CONTENTS
• 脓毒症概述 • CARS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 针对CARS的免疫调理治疗 • 未来研究方向 • 结论
01 脓毒症概述
脓毒症的定义
01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 炎症反应综合征,通常伴随细菌 或真菌感染。
02
脓毒症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循 环障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对CARS更深入的理解
深入研究CARS的发病机制
01
了解CARS在脓毒症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免
疫调理治疗方法。
探索CARS与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02
研究CARS与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巨噬细胞等的相互作用,
有助于揭示脓毒症的免疫病理过程。
探索CARS在不同类型脓毒症中的表现
03
了解CARS在不同类型脓毒症中的表现,有助于针对不同类型脓
05 结论
CARS在脓毒症中的重要地位
CARS(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是 脓毒症中免疫系统的一种反应,其作用是补偿过度激活的促炎反应,但 也可能导致免疫抑制,增加感染风险。
CARS在脓毒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 后密切相关。
专题笔谈│脓毒症免疫动力学与免疫抑制

专题笔谈│脓毒症免疫动力学与免疫抑制专题笔谈│脓毒症免疫动力学与免疫抑制李宁1,曾其毅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 Vol.32(6):408-413摘要脓毒症是危重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发病后的长期免疫抑制是其远期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
认识脓毒症免疫动力学及其免疫抑制,对防止和减轻免疫抑制,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脓毒症早期呈高炎症反应状态,在炎症损伤组织细胞的同时,也引起免疫细胞损伤致免疫抑制,这是脓毒症免疫抑制的基础;中期呈混合性免疫状态,炎症和抗炎机制相互抗衡,炎症损伤继续,免疫功能进一步抑制;后期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免疫抑制严重,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并最终发展成免疫麻痹。
依据免疫动力学和免疫抑制的应对尚未有特效疗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脓毒症;免疫动力学;免疫紊乱;免疫抑制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志码:A作者单位: 1.东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广东东莞 523325;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广东广州 510280通讯作者:曾其毅,电子信箱:**************脓毒症(sepsis)是许多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如烧伤、创伤、胰腺炎等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是儿童危重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病死率高,耗费资源高,治疗困难。
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罹患脓毒症,其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主要死亡病因。
美国2008~2012年脓毒症发病率346/100 000~436/100 000,病死率17.5%~22.2%,平均每年用于脓毒症相关性疾病的医疗费用高达170~200亿美元[1-2]。
更为严峻的问题是脓毒症发生后会使机体产生严重的免疫紊乱,导致近期和中长期的免疫抑制,对健康带来严重伤害。
因此,脓毒症导致的免疫紊乱和免疫抑制越来越引起强烈关注。
脓毒症曾被认为是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随着对脓毒症认识的深入,免疫动力学异常在脓毒症病理生理学中的地位愈显重要。
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措施

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措施一般而言,机体创伤后免疫功能表现为,以抗感染的免疫防御功能减弱,包括吞噬细胞的趋化活性下降,吞噬杀菌功能降低,抗原呈递功能减弱,IL-2合成和释放减少造成淋巴细胞活性受抑等,因而易于并发创伤感染或脓毒症;同时,机体又表现出以TNF,IL-6升高为代表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当创伤程度较轻时,上述变化并不明显,炎症反应往往局限于局部,抗感染的免疫防御功能变化不大,甚至可能出现略有增强的现象。
然而当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后,机体常表现为典型的双向性功能紊乱,且创伤程度愈重表现愈为显著,由此而导致的创伤并发症也愈为严重。
脓毒症的免疫调理治疗曾经使人们对改善脓毒症的预后寄予极大希望。
但鉴于对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过度炎症反应”及其促炎细胞因子的认识, 在实施长达10 年之久, 耗资近10 亿美元, 多达200 余项抗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后, 并没有在临床获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造成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免疫调理治疗的研究陷入了低谷。
在对这一“失败”反省的过程中, 美国学者Bone 提出了著名的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 se syndrome, CARS) 假说[1], 指出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是机体促炎与抗炎机制失衡所致, 在两者交替制衡后, 抗炎机制往往占优势, 并导致免疫抑制。
按照该假说, 免疫调理治疗的任务是恢复促炎与抗炎机制的平衡, 逻辑上通过上调促炎机制, 或下调抗炎机制则有望逆转脓毒症的免疫抑制状态。
CARS 假说似乎能够解释抗炎治疗“失败”的原因,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临床研究的支持。
1996 年Volk 等[2]报告,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HLA- DR)水平能够可靠地鉴别脓毒症免疫抑制状态。
以30% 的HLA- DR/CD+14 作为阈值, 患者预后明显不同。
此外, 用免疫刺激剂干扰素γ( IN F-γ) 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免疫状态, 在HLA-DR/CD+14被提升的同时, 也观察到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 释放增加。
脓毒症机体免疫变化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机体免疫变化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王鹿杰;薛庆亮;刘杜姣;余树青【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3(018)002【总页数】3页(P325-327)【作者】王鹿杰;薛庆亮;刘杜姣;余树青【作者单位】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呼吸内科;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呼吸内科;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呼吸内科;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脓毒症(Sepsis)为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观念认为脓毒症是过度炎症反应的一系列综合征,也就是灭活病原体的机体免疫反应被过度活化, 炎症反应失控, 导致机体自身损伤, 从而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和死亡。
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机体并不是处于一成不变的免疫状态,可能同时存在免疫亢进和免疫抑制,抗炎/ 促炎反应的强弱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本文就脓毒症与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免疫状态作一综述,旨在为脓毒症不同免疫阶段实施干预措施提供新思路。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感染均可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但是由于病原体数量、毒力及机体防御能力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一些感染者表现为炎症局限并消散吸收,而部分感染者则诱发剧烈的具有破坏性的全身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炎症扩散,直至发生脓毒症。
有观念认为脓毒症是过度炎症反应的一系列综合征,也就是灭活病原体的机体免疫反应被过度活化, 炎症反应失控, 导致机体自身损伤, 从而造成(MODS)和死亡[1,2]。
引起脓毒症的主要致病菌有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还有不易检出的内毒素、外毒素等,所以脓毒症的发病是多样化的;2005 年 Fannin 等[3] 研究发现, 脂多糖( LPS) 处理后2 h, 大鼠有226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 这些基因的功能包括急性期反应、炎症、细胞黏附和氧化呼吸。
关于创伤脓毒症免疫调理策略的思考

关于创伤脓毒症免疫调理策略的思考摘要】:目的:研究对创伤脓毒症进行免疫调理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迈普新和乌司他丁。
结果:治疗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联用迈普新和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可显著降低TNF-α及IL-6的水平,对于患者免疫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对脓毒症采用免疫调理治疗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创伤脓毒症;免疫调理;乌司他丁;胸腺肽Thinking about the strategy of immune regulation in traumatic sepsisWangjia1.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wuhan university, 4300712.ji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emergency surgery, 434000【 abstract 】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mune conditioning treatment on traumatic sepsis feasibility. Methods: 24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control group routin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routine treatment plus new mpe and ulinastatin.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related index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new mpe and ulinastatin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evel of TNF alpha and IL - 6, have a great effect to the improvement of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for the treatment of sepsis with immune control is feasible.【 key words 】 : wound sepsis; Immune regulating; Ulinastatin. uct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5年8月~2016年2月,某医院外科ICU、急诊科ICU内的严重脓毒症病人共2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介于19-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3岁。
外科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的监测及调理策略

外科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的监测与调理策略2014-08-15 11:27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作者:姚咏明栾樱译字体人小-I+长期以来,由于临床医师对于烧(创)伤、外科手术等应激打击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的关键环节及其在脓毒症屮的作川认识不足,临床上缺乏切实可行的免疫状态监测方法和免疫调理策略。
新近的研宄结果显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参与了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严重感染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多器官损害的结局。
1外科脓毒症的免疫功能改变及其状态监测严重烧(创)伤、外科大手术后随着炎症反应的加剧,机体自身存在着针对炎症刺激的有效负反馈调控机制,此时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并非主要是炎症介质对机体的损害,宿主免疫调节失衡,特别是机体抗感染免疫防御能力严重受到抑制,成为病情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
在此过程屮,不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亚群发挥着重要调控效应。
1.1中性粒细胞屮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外来微生物入佼的第一道防线,是天然免疫系统屮重要的效应细胞。
严重脓毒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减弱及凋亡延迟,导致细菌清除率下降,感染部位的损伤程度得不到有效缓解,加剧了脓毒症病程的发展。
屮性粒细胞迁移能力障碍促进了腹腔渗出液及血液屮细菌数量的增多,伴随组织损伤和系统性炎症反应。
这样通过测定表达调理素结合受体的屮性粒细胞数量及屮性粒细胞对吞入异物的杀火能力有助于判断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
新近的研宄结果显示:屮性粒细胞可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包括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井在内毒素血症患者外周血屮观察到成熟的CD16high hCD621ow屮性粒细胞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同时在部分严重创伤患者体内也发现这种免疫抑制性中性粒细胞。
因此,屮性粒细胞作为重要的天然免疫反应细胞,其募集和迁移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外科脓毒症的发展与结局,密切监测其病理生理变化将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及千预治疗。
1.2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作力机体免疫反应屮的抗感染细胞及关键抗原提呈细胞,在脓毒症的免疫调节过程屮发挥重要作川。
【述评】严重脓毒症免疫调节治疗:从免疫抑制走向免疫增强.pdf

【述评】严重脓毒症免疫调节治疗:从免疫抑制走向免疫增强脓毒症(sepsis)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所有引起居民死亡的病因中脓毒症排在第10位[1]。
早期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失控的、持续放大的全身性炎症反应(SIRS)是引起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但随着支持治疗手段的提高,绝大部分患者能够度过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阶段即免疫亢进期,进入更加复杂的免疫抑制(麻痹)期。
近年来对死亡的脓毒症患者进行尸检发现,脓毒症后期表现为严重的免疫麻痹,且持续数天甚至数周。
免疫麻痹导致后期出现继发性感染,大部分感染的病原体是多种耐药的细菌或真菌,无法控制的感染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尽管早期液体复苏、感染灶的及时清除、抗生素的早期使用及器官功能支持的“集束化治疗” 是脓毒症治疗的基石,但脓毒症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因此,不断探讨和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理念迫在眉睫。
近年来已经认识到免疫麻痹是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期有多项研究证实免疫增强(刺激)治疗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提高生存率。
本文将总结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研究的最新认识,探讨脓毒症免疫增强治疗的可能性。
1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的传统认识当病原微生物突破皮肤、黏膜等入侵到人体后,机体快速启动非特异性(固有)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致病微生物。
固有免疫反应不仅是机体抵御外界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在诱导和激活获得性免疫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宿主细胞通过表达几类病原模式识别受体(PRRs)来识别病原体的保守结构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
常见的PAMPs包括脂多糖、肽聚糖、鞭毛蛋白及微生物的核酸分子等。
PRRs主要包括定位于炎症细胞膜和内体膜上的ToII样受体(TLRs)和C型凝集素受体(CLRs)、胞浆内的NOD样受体(NLRs)、视黄酸诱导基因I解旋酶(RIG-I)样受体(RLRs)和HIN200蛋白等。
除识别PAMPs外,这些受体同时也可以识别由于组织损伤和细胞死亡而释放的内源性物质如热休克蛋白、DNA和RNA片段等内源性的危险信号。
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

免疫功能紊乱加重 脓毒症:免疫功能
2 紊乱导致机体对病 原体的清除能力下 降,加重脓毒症的 病情。
治疗策略:针对脓 毒症与免疫功能紊
4 乱的相互作用,采 取综合性治疗策略, 包括抗感染、免疫 调节等措施。
4
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的治疗
抗感染治疗
01
抗生素:选择敏感抗生素, 控制感染
02
抗病毒药物:针对病毒感染, 使用抗病毒药物
04
器官功能支持治疗:针对受 损器官进行支持治疗,如呼 吸支持、肾脏替代治疗等
06
心理支持治疗:提供心理支 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 惧等负面情绪
谢谢
03
抗真菌药物:针对真菌感染, 使用抗真菌药物
04
免疫调节药物:使用免疫调 节药物,调节免疫功能紊乱
免疫调节治疗
1
免疫球蛋白:通过静脉注射 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免疫
力
2
细胞因子:使用细胞因子, 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调节免疫功能
3
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抑制 剂,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
等,抑制过度免疫反应
4
免疫细胞疗法:通过输注免 疫细胞,如T细胞、NK细胞
等,增强免疫功能
综合治疗策略
01
抗生素治疗:针对病原菌进 行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03
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充足的 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恢复免 疫功能
05
预防并发症:预防脓毒症并 发症,如血栓、器官衰竭等
02
免疫调节治疗:使用免疫调 节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 疫球蛋白等,调节免疫功能
心率加快:心率增加,可能伴有 心悸
意识障碍:可能出现意识模糊、 昏迷等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腹泻等症状
严重脓毒症免疫调节的新策略:个体化评估和治疗

严重脓毒症免疫调节的新策略:个体化评估和治疗近年来,尽管对脓毒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均有了明显的进展,但其病死率并无实质性改善。
目前研究已证实,严重脓毒症发病的本质是机体过度释放的炎症介质引起免疫反应的失控,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因此,如何调节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认为大量释放的炎症介质介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脓毒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且动物实验证实炎症介质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改善脓毒症大鼠预后;但抗炎症治疗的临床实验均以失败而告终[1-2]。
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不是简单的线性模型,而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3-4]。
因此,只有正确地监测和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根据免疫状态的类型进行个体化的调节治疗,才能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1 严重脓毒症免疫反应的复杂性和非线性严重脓毒症免疫调节治疗的成功依赖于对脓毒症发病机理的正确理解和免疫状态的正确评估。
传统观念认为,严重脓毒症是由炎症/抗炎症介质介导的一种失控的、持久性炎症反应。
但随着临床上大量抗炎治疗脓毒症的失败和基础研究的进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并非总是处于一成不变的炎症激活状态(SIRS)。
机体在炎症反应启动的同时,会生成大量的抗炎症介质抵消过度增强的炎症反应,如果抗炎症反应的过度增强即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则处于免疫麻痹状态,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和凋亡。
更为复杂的是有些脓毒症患者或脓毒症的某一阶段机体表现为SIRS和CARS并存,即混合抗炎症反应综合征(MARS)[5-6]。
1996年美国学者Bone[7]指出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呈现出动态性变化,即病程早期因促炎症反应占优势,因此呈现过度的炎症反应即免疫亢进;在病程中、后期则转化为抗炎症机制占优势而导致免疫麻痹。
但有研究发现大部分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反应变化没有明显的时效性。
免疫调理治疗改善脓毒症炎症因子、体液和细胞免疫以及预后的作用

免疫调理治疗改善脓毒症炎症因子、体液和细胞免疫以及预后的作用目的探讨免疫调理治疗脓毒症在改善炎症因子、体液和细胞免疫等方面的价值,并分析免疫调理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重症监护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重症监护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调理治疗。
比较两组入院时、入院第3d、入院第7d的TNF-α、IL-10、IgG、补体C3、CD4+、CD8+和住院期间的死亡率。
结果观察组入院3d和入院7d后的TNF-α分别为1.34±0.59、1.08±0.47ng/ml,观察组入院7d时的IL-10为(208.25±20.73)ng/ml,观察组入院3d时的IgG为(18.76±7.18)g/L,观察组入院7d的CD4+和CD8+分别为34±16.0%、24.0±10.0%,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37.5%(15/40)、65.0%(26/40),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3.764,P <0.001)。
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体液和细胞免疫状况,提升患者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该种治疗方法。
标签: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改善效果脓毒症是烧伤、感染、大手术常见的并发症[1]。
脓毒症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诱发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免疫调理治疗是临床改善脓毒症的主要方法[3]。
近年来,我院在脓毒症的治疗中,采用免疫调理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确诊的脓毒症患者共80例为对象。
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7例;年龄18~76岁,平均(54.9±13.8)岁;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9.4±3.6)分。
免疫调节疗法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

、
短 效氧 离子 不 稳 定极富 反 应性 减 少细 胞 A T P
。 、
,
可破坏 及 钙水
IA
是 一 种 主要 来 自人粪 ( 9 8 % ) 的 抗 内毒 素
IgM
,
细胞 间质膜 平
,
、
谷 胧 甘肤 储备
。
,
脂质A 区的
0 0m g 量为 1
5 4 3例 疑似 l
单抗
其 半衰期 1 6小 时
3
,
另 据 报道
。
过 氧 化氢
次 氯 酸等 氧 化 代 谢产 物
,
以及
症病 例 E 具 有 改 善 作 用 可产生抗
H A
一
、
E
。
使 用安 全
然 而盯 % 病 例
。
细胞 质 系统 释 放 的 蛋 白酶 等多种酶 发 挥 其抗 微生 物作 用
。
E
。
犯 G 抗体
。
,
是 反 复应 用 E
的 不利 因 素
。
这 些长
。 0 14
。
.
死亡率减少3 9 %
一
H A 一 I A 组 优 于对 照
,
由 于 活 化的 中性 粒 可 保 护 中 性粒 细
。
其余非 G
20
细 菌 感染 病例
两组 死 亡率
日痊 愈 者 H A
0
,
无 显著 差 异
一
例 中1 2
3例
有 并 发症
、
,
7
胞释 放其 中的有 毒 物 质 免 于 遭受 循 环 中 的抗 蛋 白酶 及
I A
2 % 组6
、
2023脓毒症患者的免疫治疗(全文)

2023脓毒症患者的免疫治疗(全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肿瘤发病率上升及侵入性医疗手段的增加,脓毒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每年全球新增数百万脓毒症患者,其中超过1/4患者死亡。
经各国学者的深入研究,目前对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取得长足进步,临床诊治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免疫损伤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既往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大多可以度过早期的全身炎症反应期(SIRS),但后期代偿性抗炎反应期(CARS)引起的免疫麻痹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宿主应对各种刺激因素的免疫功能紊乱和免疫反应失调是脓毒症发病的关键机制。
早期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在炎症反应过度激活阶段,中性粒细胞大量产生可损伤正常机体组织,M1型巨噬细胞以及DC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的表达均可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炎细胞因子,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最终形成“炎性因子风暴”,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
后期免疫抑制/免疫麻痹随着脓毒症的进展,逐渐出现免疫抑制,主要表现为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细胞数量的减少及免疫功能障碍。
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增加,M2型巨噬细胞分泌大量抗炎细胞因子,同时,未成熟DC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与分泌IL-10、IL-35、转化生长因子β等抑制性细胞因子。
获得性免疫细胞也是引起免疫抑制的重要成分,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的凋亡增加、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分化增加、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 h2)比例失调。
上述机制共同作用,使机体丧失正常的免疫功能,逐渐进入免疫麻痹或者免疫抑制阶段(见图1)。
(图1 脓毒症免疫麻痹的生物标志物免疫紊乱与自噬)免疫紊乱与自噬脓毒症发生时,自噬功能障碍导致细胞代谢废物和生物大分子无法得到及时清除,免疫细胞线粒体损伤影响能量的正常生成,线粒体自噬障碍无法及时降解损伤的线粒体,加重了机体的免疫紊乱。
脓毒症的免疫治疗策略早期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早期学者认为脓毒症是基于过度炎症反应机制,因此抗炎治疗、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免疫调理策略被用于脓毒症治疗。
脓毒症治疗新策略:免疫调理研究新认识

脓毒症治疗新策略:免疫调理研究新认识姚咏明;张卉;李春盛【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年(卷),期】2017(038)004【摘要】脓毒症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研究发现,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随着疾病进展,机体免疫系统调节机制失衡,易于出现免疫抑制状态.这是造成患者二次机会感染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针对机体紊乱状态的免疫调理治疗,开展了以各类免疫细胞为调节靶点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多种重组细胞因子、抗体及制剂等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部分药物现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且在改善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等方面取得初步疗效.因此,免疫调理治疗具有重要研究前景和临床意义.%The morbidity of sepsis gradually elevates every year with a high mortality.Decades of study reveal a complicated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psis.The balance of regulation by immune system appears to be lost during sepsis,and is prone to immunosuppression,which result in secondary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and even death.Recently,immunomodulatory therapy aiming to regulate host immune response attracts more attentions.In latest 20 years,amounts of study and clinical trials targeted to regulation of various immune ceils fun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Several recombinant cytokines,antibodies and chemical reagents perform well in biological activity.Some of them have already entered into clinical trials and shownsatisfied effects to improve immune functions.Immunomodulatory therapies possess widely prospects in investig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总页数】5页(P28-31,42)【作者】姚咏明;张卉;李春盛【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5.3【相关文献】1.基于免疫调理的中药抗炎合剂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 [J], 杨兴才;韦红;郑天虹;张亚楠;卜建宏;闫国良;李越华2.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远期评价[J], 黄顺伟;管向东;陈娟;欧阳彬3.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研究进展 [J], 周国勇;胡森;盛志勇4.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免疫调理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J], 张丽;丛树国;李和翠5.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杨桂香;杜晓刚(综述);陈雪梅(审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脓毒症免疫调节治疗的共识与争议(全文)

2019年脓毒症免疫调节治疗的共识与争议(全文)脓毒症(sepsis)是感染诱发失调的机体反应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
尽管近年在早期集束化治疗等取得长足进步,脓毒症仍是感染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2]。
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免疫炎症反应紊乱是其普遍出现的临床特征,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十分必要,并受到高度关注[3]。
然而临床上如何对脓毒症进行规范的免疫调节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
充分回顾脓毒症免疫调节治疗最新进展,深入思考该领域取得的共识和存在的争议,依据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对这些问题作简要的评述,厘清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一、脓毒症免疫调节治疗彰显前景尽管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对于脓毒症至关重要,但任何支持治疗都有限度,近期系列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研究均证实不能进一步改善病死率亦从侧面证实这一点。
愈来愈多的证据也发现,免疫功能监测指导下的免疫调节治疗可能为改善脓毒症预后开辟新的途径。
1.免疫炎症反应紊乱是免疫调节治疗的病生基础:随着脓毒症相关基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免疫炎症反应紊乱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系列临床研究的开展,现在认为免疫炎症反应紊乱可能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
目前已认识到,脓毒症是炎症反应亢进和免疫抑制几乎同时存在的过程,但两者的启动时间、诱因、机制及临床表型不同[4]。
脓毒症固有免疫激活、炎症反应亢进是介导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等器官损伤的关键因素;而不恰当的抗炎反应、免疫抑制是中后期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导致院内获得性感染及潜伏感染激活[4,5]。
无论是过度免疫激活还是严重免疫抑制都对患者不利,而针对脓毒症免疫功能状态变化进行的免疫调节治疗,恢复免疫功能稳态,理应是进一步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5,6]。
2.免疫监测进展使免疫调节治疗具有可行性:机体免疫功能监测包括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有助于评估免疫功能变化的性质和程度,评价免疫调节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预后[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 来 , 着现 代 创 伤 救 治理 论 和 技 术 的 不 断 随 提高 , 特别 是创 伤 急救 “ 金 时 间” 念 的提 出, 黄 概 其
伤 员早期 的死亡 率 明显 下 降 , 脓 毒 症 的 发病 率 以 但
初 , 致历 经 了 以下几 个 阶段。 大 1 1 现象描 述 阶段 上世纪 五 、 . 六十年代 人们 已经
a o ruma a d i mu t i h b g n i 9 b utta n m ni wh c e a n 1 70s n me y t e i iitr tg s rbig p n me a, rma t g y , a l h ntao sa e de c i n he o n p i r sa e y y
调整机体最佳的应激反应状态。
【 关键词 】脓毒症 ;创伤 ;免疫 【 中图分类号 】R 6 1 3 【 文献标识码 】A
Co i e a i n a u mm un t r p o e ss f lo ng t a m a nsd r to bo ti o he a y f r s p i o l wi r u
对 于 脓 毒 症 的免 疫 调 理 策 略 应 把 握 “ ” “ ” 顾 的 原 则 , 堵 、疏 兼 既对 脓 毒 反 应 的启 动采 取 拮 抗 的 防 治措 施 , 着 又
眼于提高机体抵抗力 , 特别是提 高机体 的应激反应 能力;早 期以“ ” 堵 为主 , 晚期 以“ 为主 , 疏” 同时注重 动态
sa e,h mmun mo ultn tg . Thre k y p i t h ul ai r t nt rn h m mu o o u ain o tg te i o d ai g sa e e e o n ss o d bep d mo e at i du i gt e i e on n m d lto f s pss Fisl b o k a d rl a e, ho l to y b o k t e n t t r r tig r fs p i b tas ee s n e i. rt y, lc n ee s we s ud no nl lc h iii os o rg e s o e ss, u lo r la e a d a prmo e t tb iain o n lmma o e it r n a g r u in lp o u e u ng s p i e pe i l o i o t he mea ol t fi fa z o tr m d ao sa d d n e o ssg a r d c d d r e ss, s cal t m— y i y prv h bi t n srs e p ns o e t e a l y i te sr s o e. S c n l prdo na ty bo k a a y sa e a d r las tl t tg i e o d y, e mi nl lc te r t g n e e ea ae sa e. Th rl l id y,
创 伤 外 科 杂 志 2 1 第 1 第 4期 0 0年 2卷
J ru aSr ,00, o 1 , o4 a m ug2 1 V 1 2 N . T .
・
2 9・ 8 Βιβλιοθήκη ・专 家论 坛 ・
文章 编 号 :0 9— 27 2 1 )4— 2 9— 10 4 3 (0 0 0 0 8 0 4
关 于创 伤脓 毒 症 免 疫 调 理 策 略 的思 考
李 磊
【 摘要 】 目的 有关创伤与免疫的研究始于 17 9 0年 , 经历 了现象描述 的起 始 阶段 , 创伤免疫抑 制及 其
机制 的初级 阶段 , 创伤 后免疫功 能紊 乱的发展 阶段, 以及 当前的创伤 后 免疫调理 防治脓 毒症 的第 四阶段。
【 s at T e eef rs gsi teet lh etd vl m n n vle et f h eerhhs r Abt c】 hr w r o t e s bi m n,eeo et deovm n o tersac io r e u a nh a s p a ty
ajs tei u es tsdnm cl r udneadrgl i f es et n. duth mm n t u ya iayf iac n eua o o pi t a a l og t n s s r met
【 ywod 】spi;ru ;imuooy Ke r s es t ma m nl s a g
L/L i e
( t eK yL b rt yfr ru a B r s n o bn d Ijr , ee rhI s t eo ug r , S t e a oa r a m , un d C m ie n y R sac tu f re a o oT a u n it S y T i la dc l nvri , h n qn 4 0 4 , hn ) hr Mit Me ia U ies y C o g ig 0 0 2 C ia d ir y t
f c sn tme h n s o o u i g a c a im fi mmu o u p e so d v lp n t g r p sn mmu e d s n t n n t n, n h o r n s p r s in, e eo i g s e p o o i gi a n y f ci oi a d t e fu t u o o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