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a48a1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7.png)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9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 1(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三)、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背景图),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时留下了千古佳句。
今天,高老师就带来了两首古诗,一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另一首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你知道这两首古诗是写哪儿吗?来,同学们,看着手中的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1.指导学生读《题西林壁》题目,解题: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
2.学生读《游山西村》正音浑豚重三、学习《题西林壁》一、二句:1.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配乐课件)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2.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请大家在书上圈圈画画。
3.“横看”是怎么看?(课件,横:①使物体成横向。
②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相对。
③纵横杂乱。
④汉字由左到右的笔形。
)让学生判断选择。
4.从正面看,你看见了什么?“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这是怎样的山岭?(课件显示连绵起伏的山岭)指导读“横看成岭”。
5.从侧面看,你看见了什么?(课件)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峰?(陡峭)指导读第一句。
6.那么,从远处看庐山是怎样的?(课件显示远近高低的图片)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是危崖险岩,从高处向低处俯瞰是幽谷深涧,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以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7.(课件显示六张庐山图片)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看看你能把庐山的美读出来吗?(个别读,集体读,配乐读)真是百看不厌,越看越美呀!四、学习《题西林壁》三、四句:1.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究竟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他找到原因了吗?2.是呀,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_____,视野受到局限。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23a82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d.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游山西村教案。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记录旅游见闻的诗,这节课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写了哪些见闻。
2、同样,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和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过和同情人民苦难。
这首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住在绍兴市的三山乡时写的。
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二、自学,交流。
1、自由朗读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课文插图、词语手册自学这首诗,把自己的收获和理解标注在课文旁边。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1)对题目的理解;(2)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莫(不要)、浑(浑浊不清)、足(充足、备足)、豚(猪)疑(以为,疑心)(3)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案《游山西村教案》。
三、难点点拨1、师点拨: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富的饭食)特别是哪个字看出"丰富"(足)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2、第三、四句写什么?(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这"又一村"指什么?(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
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3、正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民风如此淳朴,使作者深受感动。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e45a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c.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山村景色的描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来感受诗歌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山村景色的描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直观教学法:通过描绘画面,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美。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
2. 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山村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游山西村》。
(2)分句教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诗句。
3. 理解与感悟:(1)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翻译诗句。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4. 描绘画面:(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2)展示学生的描绘作品,进行互动点评。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推荐相关的古诗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山村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游山西村》,分句教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诗句。
3. 理解与感悟: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翻译诗句。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游山西村》(精品)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游山西村》(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d951d5d84254b35effd3422.png)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字务观,号 放翁,山阴(现浙江 省绍兴市)人。一生 留下九千多首诗。是 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背景
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 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 投降派罢归故里。居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诗题中 “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人心中当 然愤愤不平。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 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 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 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 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 了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足鸡豚 鸡豚足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宋]陆游
如何欣赏诗歌?
体会诗人的情感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大体把握诗意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理解词义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 腊酒:这里指腊月酿的酒。古人有腊月
酿酒的风俗。 豚:猪。 疑:以为,怀疑。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https://img.taocdn.com/s3/m/0923a40c866fb84ae45c8d74.png)
4.我会填空:
《游山西村》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人以一个()字作为贯穿全诗的主线,表现了诗人()的真挚感情。这首诗的千古名句是()。
综合评定:
学习力三层级能力达标训练题
1.比一比,再组词:
腊()浑()豚()莫()
蜡()挥()啄()漠()
疑()凝()壁()璧()
2.你明白带点字的意思吗?请写在括号里。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3.解释句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完成随堂笔记二)
对学:
分享:检查自研成果,给出等级评定、
交流:互读古诗
四人小组:
学科小组负责
冲刺:流利的朗读古诗。
挑战:本诗的语言用完整语言串讲。
八人共同体:
科研大组长负责
预展:
针对展示方案,分组进行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过关。
听写生字新词,当堂过关。
正确地朗读古诗,并理解诗意。
展示主题一
朗朗诗韵浓
1.带领全班了解诗人资料及从诗题中获得的信息。
注意,浑(hún)、豚(tūn)、疑(yǐ)的读音。二读诗文,借注注释和课文插图理解诗文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诗意。
(完成随堂笔记一)
学法2
入诗境,悟诗情
当你看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景象,你对农家人有怎样的情感?
2.当你看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古传诵的名句时,想想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举例说明。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农村丰年的欢悦及农民淳朴,好客品行。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https://img.taocdn.com/s3/m/0e16d43f4431b90d6c85c73e.png)
游山西村一、谈话复习导入,引出课题1、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题西林壁》这首诗歌,同学们一起来把它背诵一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来同学们课后都很用功,记得很清楚。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
板书:游山西村二、作者、解题目这首诗的作者是?(陆游)能谈谈你对诗人陆游的了解吗?出示课件: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一生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来齐读课题:游山西村结合注释了解山西村在什么地方,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那么“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陆游在山西村游玩。
山西村只是一个山村,陆游去一个山村游玩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呢?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课文中标的音节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诗读准确、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
课件:腊浑豚哪位同学把这几个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正确了。
同学们一起把每个字读两遍。
三、抓字眼,明诗意。
好同学们齐读这首诗。
接下来自由朗读并思考你从中读到了什么?课件:前两句作者游山西村,他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游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当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出示写作背景:诗人陆游,他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
诗人回归故里,他此时非常沮丧,非常郁闷,途经山西村时受乡亲们的热情邀请而去山西村做客。
这首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由此可知作者应该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在游山西村?请同学来说说。
我们知道了陆游此时很郁闷,沮丧。
但诗句中描绘的景象又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我们一起带着疑问读这两句:莫笑。
结合注释或同桌讨论,在读完这两句后你看到了什么?(原来一群纯朴的乡亲们在热情的招待陆游,杀鸡宰猪其乐融融的画面。
)同学们再读,你从哪个字体会到了村民的热情?预设:“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食物充足) 同学们想一想,在作者眼里,足难道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村民的热情,好客,淳朴)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足足的表达出来吗?(要突出“足”个人读,齐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651531a04a1b0717ed5dda4.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渔歌子》张致和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邓娟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屏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2、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准备:猫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课时一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PPT图片欣赏)欣赏完图片,喜欢吗?想说点什么?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猫是那么的可爱,可是要用文字具体地写出它的特点,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8ab8e25ef7ba0d4a733b23.png)
5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体会诗人在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记录旅游见闻的诗,这节课学习陆游 的《游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写了哪些见闻。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 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 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的诗歌中, 总的主题是抗金复过和同情人民苦难。这 首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住在绍兴市的三山 乡时写的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 的村落。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 为“三苏”。
题西林壁
苏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
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
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这首诗作者究竟是在哪里写的,请同学 仔细听解读。
1、诗的前两句写的什么内容?
描绘了庐山的千姿百态、移步换形的美丽风光。
2、后两句告诉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已经陷入困境,看起来已经绝望了,而忽然又绝处逢生,出现新的
人教版四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2bb4b5fba0d4a7302763af9.png)
【小学四年级】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c0aba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1.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由两首宋诗构成,一首是苏轼《题西林壁》,一首是陆游《游山西村》。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因为。
【莫】不要。
【识】认识,了解。
【多音字组词】重:chóng(重复、重新)zhòng(重量、重担)只:zhǐ(只有、只好)zhī(船只、一只鸡)【反义词】远──近高──低真──假暗──明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课文《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句子赏析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这是作者由看到的景象产生的联想,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的意思是,来时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水,还以为前面没有了路,可是走着走着,前面又出现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村庄,于是悟到一条人生哲理: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突然出现坦途。
《题西林壁》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
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2d104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c.png)
教案编辑专员: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教材分析:《游山西村》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作者游玩山西村所见所感。
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图画的看法。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说出字词的意思。
2. 学生组内交流,互相提问字词的意思。
3.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
四、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
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生活画面?2. 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理想中的乡村生活。
3.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课文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2)作者为什么喜欢山西村?(3)课文中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生活画面?2. 练习书写生字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二首游山西村题西林壁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二首游山西村题西林壁](https://img.taocdn.com/s3/m/f647ce7431b765ce05081466.png)
背一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
拓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人。他在诗、词 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做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 豪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 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 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 集》。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识字学词。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
题西林壁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潘阳湖, 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 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 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 庐山南北长约 25 公里,东西宽约 20 公里,以 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 、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 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历 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 篇佳作。
拓展阅读: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 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 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 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 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 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 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 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 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游山西村》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游山西村》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3512a7aee06eff9aef807e1.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游山西村》说课稿导读:一、说教材《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首古诗,本组教材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游山西村》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风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本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本诗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会这个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二、说学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会背许多古诗。
但学生在理解诗句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
对于语文能力较好的学生就不觉得诗句难以理解,能够基本领会诗句的含义;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到位,因材施教。
同时为了更好的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引导学生阅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此诗的背景。
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进行交流,说给同学听,这样不仅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和优越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懂得多的学生有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使发言少的同学也能感到获取知识的满足感。
三、说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感悟诗意。
理解富有哲理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富有哲理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启示。
四、说思路:回忆旧诗,总结学法依据学法,理解内容拓展资料,读写结合五、说过程:一、回忆旧知,提出学法学生已有以前学习古诗的积淀,所以采用先回忆以前学过的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的诗:《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游山西村》-课件
![《-游山西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8910a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b.png)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 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 诗中代指猪肉。
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笑话 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 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诗人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
表现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 光和农村的人情里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 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佳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 水绕,花团锦簇,春光 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 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 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 令人回味无穷。现在多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 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铁夜 尚僵 马阑 思卧 冰卧 为孤 河听 国村 入风 戌不 梦吹 轮自 来雨 台哀 。, 。,
十 一 月 四 日 风 雨 大 作
疑:似;好像。
庄色 然 正 一 后 出明 在 疑 重 两 现媚 一 惑 重 句 在的 片 无 山 诗 眼地 绿 路 , 的 前方 柳 可 又 意 。, 成 走 一 思
一荫时道 是 个,,道 : 村花忽水
,
佳丰月
理解肴诗收句意里思 款的酿不 待年制要 客头的笑 人有酒话 。丰浑农 足浊家 的,腊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 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 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 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 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两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d897f61ba5e9856a561260e0.png)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惠崇〈春江晓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其诗歌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
主要作品:《示儿》《书愤》《卜算子•咏梅》《诉衷情》等。
1.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2.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海 豚hǎi tún腊(là nà )酒 浑( hún hùn )水摸鱼 莫( mò mè )笑 海豚( tún tén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山西村,正植社日临近,农民 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 来,热闹非凡.诗人陶醉在山野 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 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思考:人生上并非一帆风顺,当你遇
到困难和挫折时,只要你鼓足勇气挺挺,你就会 越过道道坎坷,体会到_山_重__水_复__疑_无__路___,柳_暗__花 ___明_又__一_村___.的真正含义.
颔联 村庄景色诱人
柳山 暗重 花水 明复 又疑 一无 村路 。,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 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农家虽衣冠简朴,但 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
❖ 箫鼓:n.作v.,吹箫击鼓. ❖ 古风:古老的乡俗.
颈联 乡村民风古朴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但愿从今以后,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 能随时拄杖,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 1.衣沾不足惜(值得) ❖ 2.丰年留客足鸡豚(丰足) ❖ 古今异义词
❖ 春社近:古义“土地神”,今义一种集体组织。 ❖ 词类活用
❖ 拄杖无时夜扣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诗词赏析
莫 笑 农 家 腊 酒浑
4,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因其富于生活哲理,给人以鼓舞和希望,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
人们喜爱,流传甚广。
谢谢观赏
||
首
头年腊月所酿的酒 浑浊,酒以清为贵
联
解释:
不要笑话农家酒味薄。
农
家
丰年留客足鸡豚。
盛 情 款 待
|| 丰足 泛指猪
解释: 他们待客的情意却十分深厚。
❖ 在青翠的山峦见漫步,清碧 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淙淙 穿行,草木愈渐浓茂,蜿蜒 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
❖ 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 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 于花木空疏之间,顿觉豁然 开朗。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
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 由衷的感叹。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
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涵着希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游 山西村》
作者简介
❖ 陆游(1125年—1210年),字 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 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 史学家、爱国诗人。代表作有 《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 微雨》、《病起书怀》、《关 山月》、《夜泊水村》、《书 愤》等。
文言知识
❖ 一词多义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讨论下列问题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 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 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 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 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此联展开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描摹 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 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显示了 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
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 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 访,恋恋不舍之情益于言表.一个热爱 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 纸上.
尾联 再来农家作客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鉴赏: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 宁静,欢跃的情景.这两句是说农家 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 厚.“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 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 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 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 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 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 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 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 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 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游山西村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
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
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疑无而实有, 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 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 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 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