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逻辑门电路可以实现各种逻辑运算,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逻辑门电路并进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运算的实现过程。

实验二,寄存器和计数器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原理和应用。

寄存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而计数器则用于实现计数功能。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三,存储器实验。

在实验三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原理和分类,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存储器的认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和数据传输原理。

实验四,指令系统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了解了指令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指令的编写和执行方法,加深了对指令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五,CPU实验。

在实验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学习了CPU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掌握了CPU的工作过程和运行原理。

实验六,总线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了解了总线的分类和各种总线的功能,掌握了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时序控制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对逻辑门电路、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指令系统、CPU和总线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组成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算数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算数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组成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组成原理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组成原理是研究电路中元件组合及其性能的原理。

在电路中,元件可以串联、并联或混联,从而实现电路的功能。

组成原理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电路元件在不同组合方式下的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路实验箱2. 电阻器3. 电容器4. 滑动变阻器5. 电源6. 电压表7. 电流表8.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和连接线。

(2)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线的正负极。

(3)连接电源,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2. 测量元件参数(1)测量电阻器的阻值。

(2)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

(3)测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3. 串联电路实验(1)将电阻器、电容器、滑动变阻器按照串联方式连接。

(2)闭合开关,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4. 并联电路实验(1)将电阻器、电容器、滑动变阻器按照并联方式连接。

(2)闭合开关,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5. 混联电路实验(1)将电阻器、电容器、滑动变阻器按照混联方式连接。

(2)闭合开关,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串联电路实验数据(1)电阻器阻值:R1 = 10Ω(2)电容器电容值:C1 = 100μF(3)滑动变阻器阻值:R2 = 20Ω(4)电流:I = 1.5A(5)电压:U = 15V2. 并联电路实验数据(1)电阻器阻值:R1 = 10Ω(2)电容器电容值:C1 = 100μF(3)滑动变阻器阻值:R2 = 20Ω(4)电流:I1 = 1A,I2 = 0.5A(5)电压:U = 15V3. 混联电路实验数据(1)电阻器阻值:R1 = 10Ω,R2 = 20Ω(2)电容器电容值:C1 = 100μF(3)滑动变阻器阻值:R2 = 20Ω(4)电流:I1 = 1A,I2 = 0.5A(5)电压:U = 15V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总电流等于各分支电流之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32位ALU设计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32位ALU设计实验

实验三32位ALU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学生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基本构成,掌握Logisim 中各种运算组件的使用方法,熟悉多路选择器的使用,能利用前述实验完成的32位加法器、Logisim 中的运算组件构造指定规格的ALU 单元。

二、实验原理、内容与步骤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参考:1、32位加法功能的原理与设计1)设计原理1,被加数A(32位),2,被加数B(32位),3,前一位的进位CIN(1位),4,此位二数相加的和S(32位),5,此位二数相加产生的进位COUT(1位)。

要实现32位的二进制加法,一种自然的想法就是将1位的二进制加法重复32次(即逐位进位加法器)。

这样做无疑是可行且易行的,但由于每一位的CIN都是由前一位的COUT提供的,所以第2位必须在第1位计算出结果后,才能开始计算;第3位必须在第2位计算出结果后,才能开始计算,等等。

而最后的第32位必须在前31位全部计算出结果后,才能开始计算。

这样的方法,使得实现32位的二进制加法所需的时间是实现1位的二进制加法的时间的32倍。

2)电路设计32位加法功能2、32位减法功能的原理与实现1)变减法为加法的原理1.在Y引脚处使用求补器(32位),即可变减法为加法2.用构造好的32位加法器。

Y各位取反,C0取1,即可达到减法变加法。

无符号数的减法溢出,带加减功能的ALU的进位取反后表示,有符号数的减法溢出,仍然用最高位和符号位是否相等来判断2)电路设计32位减法功能3、加减溢出检测的设计(不考虑乘除法)1)有符号数溢出的设计有符号数溢出的设计2)无符号数溢出的设计无符号数溢出的设计4、移位的原理与设计1)逻辑移位逻辑移位2)算术移位算术移位5、逻辑运算功能的原理与设计2)与、或、异或、或非逻辑6、大于、等于、小于功能设计大于、等于、小于功能设计7、AluOP的控制原理与设计1)原理:AluOP的控制原理与设计8、总电路设计图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三、实验结论及分析(实验完成功能情况、存在问题分析或改进思路、自己的心得体会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存储系统设计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存储系统设计实验

实验四存储系统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训项目帮助大家理解计算机中重要部件—存储器,要求同学们掌握存储扩展的基本方法,能设计MIPS 寄存器堆、MIPS RAM 存储器。

能够利用所学习的cache 的基本原理设计直接相联、全相联,组相联映射的硬件cache。

二、实验原理、内容与步骤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参考:1、汉字字库存储芯片扩展设计实验1)设计原理该实验本质上是8个16K×32b 的ROM 存储系统。

现在需要把其中一个(1 号)16K×32b 的ROM 芯片用4个4K×32b 的芯片来替代,实际上就是存储器的字扩展问题。

a) 需要4 片4个4K×32b 芯片才可以扩展成16K×32b 的芯片。

b) 目标芯片16K个地址,地址线共14 条,备用芯片12 条地址线,高两位(分线器分开)用作片选,可以接到2-4 译码器的输入端。

c) 低12 位地址直接连4K×32b 的ROM 芯片的地址线。

4个芯片的32 位输出直接连到D1,因为同时只有一个芯片工作,因此不会冲突。

芯片内数据如何分配:a) 16K×32b 的ROM 的内部各自存储16K个地址,每个地址里存放4个字节数据。

地址范围都一样:0x0000~0x3FFF。

b) 4个4K×32b 的ROM,地址范围分别是也都一样:0x000~0xFFF,每个共有4K个地址,现在需要把16K×32b 的ROM 中的数据按照顺序每4个为一组分为三组,分别放到4个4K×32b 的ROM 中去。

HZK16_1 .txt 中的1~4096个数据放到0 号4K 的ROM 中,4097~8192 个数据放到 1 号4K 的ROM 中,8193~12288 个数据放到2 号4K 的ROM 中,12289~16384个数据放到3 号4K 的ROM 中。

c) 注意实际给的16K 数据,倒数第二个4K(8193~12288 个数据)中部分是0,最后4K(12289~16384 数据)全都是0。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以及如何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原理,并且掌握了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二:逻辑门电路设计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于实现不同的逻辑运算。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通过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了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是由多个逻辑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多个逻辑门的组合。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掌握了逻辑电路设计的技巧,并且了解了组合逻辑电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实验四: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触发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存储和控制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存储和控制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技巧。

实验五: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计算机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和运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指令系统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基本的指令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指令系统设计的基本技巧。

实验六: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华工计组实验报告

华工计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计算机各个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器材: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3. 计算器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内容:一、实验一: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1. 实验目的: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实验箱的硬件组成,识别各个硬件部件。

(2)了解各个硬件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CPU负责处理数据,存储器负责存储数据,输入输出设备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

二、实验二:CPU工作原理1. 实验目的:了解CPU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周期、时钟周期、数据通路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实验箱的CPU模块,识别各个部件。

(2)了解CPU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进行指令周期和时钟周期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CPU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周期和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是指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时钟周期是指CPU中时钟信号的周期。

实验数据表明,CPU通过数据通路进行指令的执行,完成数据处理。

三、实验三:存储器工作原理1. 实验目的: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实验箱的存储器模块,识别各个存储器。

(2)了解存储器的功能和特点。

(3)进行存储器读写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存储器包括RAM和ROM。

RAM具有读写功能,而ROM只能读。

实验数据表明,存储器通过地址译码器进行寻址,实现数据的读写。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文将结合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详细论述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实际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模块,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验证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系统的搭建,包括CPU的设计与实现、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等;第二部分是对已搭建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包括寄存器的读写、指令的执行等。

1. CPU的设计与实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处理单元,它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状态。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冯·诺依曼结构的单周期CPU设计,包括指令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等组成部分。

通过在实验中的操作和执行,我们深入理解了指令的编码方式、运算的过程等。

2. 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存放指令和数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存储器,采用了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结构。

通过实验中的存储器读写操作,我们了解了存储器的寻址方式、数据的存取过程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的搭建和测试,我们成功完成了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并验证了其基本功能。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之处,例如CPU的时钟频率过低导致指令执行速度较慢,存储器的容量不足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四、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动手搭建和操作实际的计算机系统,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应用的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计算机的设计和实现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工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如硬件的选择与优化、指令的设计与调度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知识。

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2. 掌握计算机的运行原理,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3. 学习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进行实际的硬件连接和操作。

实验过程:1. 实验一:组装计算机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从零开始组装一台计算机。

首先,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硬件组件,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等。

然后,我们将这些硬件组件逐一安装到计算机箱中,并连接好电源线、数据线等。

最后,我们将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设连接到计算机上。

2. 实验二:安装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组装完成后,我们需要安装操作系统。

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Windows 10作为操作系统。

首先,我们将Windows 10安装盘插入计算机的光驱中,并重启计算机。

然后,按照安装向导的指引,选择安装语言、时区等相关设置。

最后,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安装方式,并等待操作系统安装完成。

3. 实验三:编写并执行简单的汇编程序在计算机组装和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编程实验。

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汇编语言作为编程工具。

首先,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汇编程序,实现两个数相加的功能。

然后,我们使用汇编器将程序翻译成机器码,并将其加载到计算机的内存中。

最后,我们通过调试器来执行这个程序,并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组装了一台计算机,并安装了操作系统。

在编写并执行汇编程序的实验中,我们也成功地实现了两个数相加的功能。

通过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我们发现计算机能够按照指令的顺序逐条执行,并得到正确的结果。

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报告实验六 模型机与机器指令执行实验一 实验目的 1 实验目的(1) 掌握控制器的工作原理(2) 掌握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组成的模型机的工作原理 (3) 通过运行各种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和微指令的关系 2 实验要求(1) 做好实验预习和准备工作,掌握本次实验所用指令系统功能 (2) 将实验用汇编语言源文件编译成机器语言的目标文件 (3) 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 (4) 故障分析与排除(5) 实验结束时完成实验报告,并将报告提交服务器。

二 实验原理模型机的逻辑框图如图所示。

其指令系统和微指令系统可参看资料。

在本实验中,模型机作为一个整体工作。

所有微程序的控制信号由微程序存储器uM 输出。

而各寄存器,运算器的控制端口与uM 联接。

三 实验内容 在实验前,先用8芯电缆连接J1和J2,控制方式开关拨到“微程序控制”方向。

将计算机串口与实验仪串口相连,启动COP2000软件,并用快捷图标“设置”功能打开设置窗口,选择实验仪连接的串行口,然后再按“连接COP2000实验仪”按钮接通到实验仪。

实验1 数据传送/输入输出实验1. 在COP2000软件中的源程序窗口输入下列程序:MOV A ,#12H计算机组成原理机A W T D L RST R3R2R1R0MAR keyinportout PC mem_a mem_dIR Control24ALU DBUS ABUSIA IBUS INT_CODE Display Input SRAM。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主题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对运算器的实验进行研究和探究,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计算机的运作原理。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算器的组成和运算过程,并且了解运算器在计算机中的位置和给计算机的工作。

二、实验原理1、硬件部分运算器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运算器包含一个算术逻辑单元(ALU),一个累加器和一些寄存器。

运算器可以在CPU 中实现简单的算术操作。

运算器由三部分组成: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和累加器。

ALU 是计算机CPU中负责完成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分;寄存器是计算机中用来暂时存放数据的小型存储器,它是CPU中数据存储的主要形式;累加器是CPU中的一种特殊寄存器,在运算过程中用于存储运算结果。

2、软件部分计算机编程中常常涉及到算术和逻辑运算,进行这些运算的方法是在程序中调用运算器中的算术逻辑单元(ALU)。

ALU是计算机CPU中负责完成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分,用于进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如加、减、乘、除、与、或、非、移位等。

三、实验过程— 1 —本次实验的实验步骤如下:1、打开实验设备,将电源线插进插座,将设备的开关打开,在设备前方的显示器上能够看见下划线。

2、按下NORM键,增益调整。

将x的值设置为“0011”,将y的值设置为“1101”。

3、操作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操作符。

例如选择ADD操作,将其输入。

4、按下RUN键,运算器开始计算。

5、运算结束后,在屏幕上将显示运算结果。

本例中,结果为“1000”。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运算器实现了不同运算的计算过程,并且也成功地输出了运算结果。

这一过程与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运算器的定义、作用及组成都有密切的关系。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中该重要部分的理解。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运算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字扩展与位扩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字扩展与位扩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理解存储器的功能掌握运用Proteus软件设计ROM和RAM的方法掌握存储器地址空间映射的原理完成指定字长的存储器电路及ROM和RAM的数据读写操作 二、实验设备TD-CMA实验箱Proteus仿真软件三、实验原理四、实验箱实验1.实验目的①可以熟练操作试验箱完成指定地址单元的数据存取操作。

②可以解释地址和数据的区别,以及在存储器中的作用。

③可以解释读写控制逻辑的转换过程和作用。

④可以画出存储器位扩展和字扩展的原理图。

2.实验过程①依照电路图连接电路②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中的KK1、KK3置”运行”档,KK2置为“单步”档。

③将CON单元的IOR开关置1(IN单元无输出,避免总线竞争),然后再打开电源开关,如果听到有长鸣的“嘀”声,说明总线竞争,需要立即关闭电源,检查连线。

④按动CON单元CLK按钮,将运算器当前数据(例如:寄存器A、B及FC、FZ)清零。

⑤(设置存储地址)关闭存储器读写数据信号:WR、RD。

⑥设置数据送到存储器地址:IOR置0。

⑦IN单元D7……D0形成一个8位二进制数地址,设置地址输入控制信号LDAR,将选取一个指定的地质单元,按动ST产生T3脉冲,指定地址被放入地址寄存器(AR)中。

⑧(存储数据)IN单元D7……D0形成一个数据,设置数据写入控制信号WR=1、RD=0、IOR=1,按动ST产生T3脉冲,数据存入指定的存储单元中。

⑨(读取数据)设置数据写入控制信号IOR=1、WR=0、RD=1,数据总线上的数据即为从指定的存储单元中取出的数据。

3.实验结果。

1.当按下CLK时,总线中的数据清空,所有指示灯熄灭,存储器以及寄存器中的数据清空。

2.在IN中设置一个八位二进制地址(00100110)同时将IOR置0、WR置0、RD置0、LDAR置1,按下ST产生脉冲。

此时暂存器中保存该八位二进制的地址,同时将该地址传送到AR中。

3.在IN中设置一个八位二进制数据(01101001),同时将IOR置1、WR置0、RD置0、LDAR置0,按下ST产生脉冲,将该数据保存到该地址中。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和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探究了这些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

1. 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和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掌握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执行过程、数据传输过程等;- 学习使用性能评估工具,对计算机组成部分进行性能评估;-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

3. 实验设备和材料- 计算机硬件: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实验软件: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 实验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等。

4. 实验方法4.1 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打开计算机并登录操作系统;2) 启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3)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任务;4)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5) 关闭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6) 关机并退出操作系统。

4.2 实验内容本实验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 CPU性能评估:通过实验软件模拟CPU的运行过程,使用性能评估工具记录CPU的运行时间、指令执行速度等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2) 存储器性能评估:通过实验软件模拟存储器的读写过程,使用性能评估工具记录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延迟等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3) 输入输出设备性能评估:通过实验软件模拟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过程,使用性能评估工具记录输入输出设备的响应时间、传输速度等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所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使用门电路,我们可以实现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运算。

我们首先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和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然后根据实验要求,使用逻辑门电路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加法器电路,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加法器电路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二:数字逻辑电路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实现。

通过使用多路选择器、触发器等数字逻辑元件,我们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

我们首先学习了多路选择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器电路,并通过数字逻辑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4位二进制加法器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三:存储器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设计和实现。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首先学习了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8位存储器电路,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8位存储器能够正确地存储和读取数据。

实验四: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我们首先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

实验仪器和材料:1.计算机硬件:CPU、内存、硬盘、主板等。

2. 操作系统:Windows。

3. 实验软件:C++ 编程语言、IDE(如Visual Studio)。

4.实验文档:笔记本电脑。

实验原理:1.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所有数据的处理和执行。

2.内存: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是计算机系统的临时存储器。

3.硬盘:主要用于长期存储计算机程序、数据和操作系统等。

4.主板:是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承载了CPU、内存、硬盘等主要硬件,并提供各种接口和插槽。

5.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协调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和功能。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搭建计算机系统。

将CPU、内存、硬盘等硬件安装到主板上,连接好相应的电源线和数据线,确保硬件正常工作。

2. 启动计算机,在操作系统中打开C++编程语言的IDE(如Visual Studio)。

3.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例如输出"Hello, world!"。

4.进行编译和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5.运行程序,观察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情况。

6.分析程序的运行结果,查看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占用情况。

7.修改程序,并再次进行编译、链接和运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计算机系统,并在操作系统中编写、编译和运行了一个简单的程序。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在屏幕上正确地输出了"Hello, world!"。

根据程序的运行情况,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系统的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和硬盘读写速度等性能指标。

在修改程序并重新运行后,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运行结果,进一步分析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占用情况。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组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2、熟悉计算机指令的执行流程和数据的传输方式。

3、掌握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4、培养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逻辑分析仪、示波器以及相关的实验软件和工具。

三、实验内容1、运算器实验进行了简单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如加法、减法、与、或等操作。

观察运算结果在寄存器中的存储和变化情况。

2、控制器实验模拟了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执行过程。

分析不同指令对计算机状态的影响。

3、存储系统实验研究了内存的读写操作和地址映射方式。

考察了缓存的工作原理和命中率的计算。

4、总线实验观察数据在总线上的传输过程和时序。

分析总线竞争和仲裁的机制。

四、实验步骤1、运算器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设备,将运算器模块与计算机主机相连。

打开实验软件,设置运算类型和操作数。

启动运算,通过逻辑分析仪观察运算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记录运算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2、控制器实验步骤连接控制器模块到计算机。

输入指令序列,使用示波器监测控制信号的产生和变化。

分析指令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状态转换。

3、存储系统实验步骤搭建存储系统实验电路。

进行内存读写操作,改变地址和数据,观察存储单元的内容变化。

分析缓存的替换策略和命中率的影响因素。

4、总线实验步骤连接总线模块,配置总线参数。

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观察总线的仲裁过程。

测量数据传输的时序和带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运算器实验结果加法、减法等运算结果准确,符合预期。

逻辑运算的结果也正确无误。

观察到在运算过程中,寄存器的值按照预定的规则进行更新。

分析:运算器的功能正常,能够准确执行各种运算操作,其内部的电路和逻辑设计合理。

2、控制器实验结果指令能够正确取指、译码和执行,控制信号的产生和时序符合指令的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2.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3.熟悉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指令的取址、译码和执行;4.通过实验,巩固对计算机硬件及其工作方式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CPU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输入/输出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三、实验装置和材料1.计算机主机2.显示器3.键盘4.鼠标5.实验板6.逻辑门集成电路7.示波器8.万用表四、实验步骤1.将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连接好,并确保正常运行;2.连接实验板和逻辑门集成电路,搭建一个简单的逻辑电路;3.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测量逻辑电路的信号波形和电压;4.编写一个简单的汇编程序,包括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过程;5.使用计算机主机执行编写的汇编程序,并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简单的逻辑电路,并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对其进行了测量。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信号的电压和波形符合预期。

这说明逻辑电路的组成是正确的,能够正常工作。

在编写的汇编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输入的数据被存储到内存中,并经过CPU的处理后,最终输出到显示器上。

这验证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即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工作原理和指令执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逻辑电路,并对其进行测量和观察。

总体而言,本次实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非常有帮助。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观察,我们对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1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
ALU主要完成对二进制数据的定点算术运算(加减乘除)、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以及移位操作。在某些CPU中还有专门用于处理移位操作的移位器。
通常ALU由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整数单元有时也称为IEU(Integer Execution Unit)。我们通常所说的“CPU是XX位的”就是指ALU所能处理的数据的位数。
置S3、S2、S1、S0和Cn的数值,并观察数据总线LED显示灯显示的结果。如置S3、S2、S1、
S0为0010加法运算。
如果实验箱和PC联机操作,则可通过软件中的数据通路图来观测实验结果(软件使用说明
请看附录一),方法是:打开软件,选择联机软件的“【实验】—【运算器实验】”,打开运算器
实验的数据通路图,如图1-1-6所示。进行上面的手动操作,每按动一次ST按钮,数据通路图
会有数据的流动,反映当前运算器所做的操作,或在软件中选择“【调试】—【单节拍】”,其作
用相当于将时序单元的状态开关KK2置为‘单拍’档后按动了一次ST按钮,数据通路图也会反
映当前运算器所做的操作。
重复上述操作,并完成表1-1-2。然后改变A、B的值,验证FC、FZ的锁存功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基本运算器实验
一、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3.深刻理解运算器的控制信号
二、
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1.(思考题)运算器的组成包括算数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浮点运算单元FPU(Floating Point Unit)、通用寄存器组、专用寄存器组。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该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来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报告将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的分析和讨论。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学习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的软件工具。

2. 实验环境:本实验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如下:- 硬件环境:一台支持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计算机;- 软件环境: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的软件工具,如Xilinx ISE、ModelSim等。

3. 实验步骤:本实验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3.1 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计算机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和功能。

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指令集、寄存器、运算单元等。

3.2 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

设计包括指令集的设计、寄存器的设计、运算单元的设计等。

3.3 系统实现在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实现。

具体步骤包括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进行电路设计,使用Xilinx ISE进行逻辑综合和布局布线,最终生成bit文件。

3.4 系统测试在系统实现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测试。

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功能测试主要是验证系统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性能测试主要是测试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运行速度、吞吐量等。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

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指令集:支持基本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寄存器:包括通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等;- 运算单元: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和控制单元。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计算机硬件各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2. 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与功能3. 存储器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4. 输入/输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5. 总线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三、实验步骤1.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1)观察计算机硬件系统,了解各模块的名称和功能。

(2)分析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结构。

2. 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与功能(1)观察CPU模块,了解其内部结构。

(2)分析CPU的各个部件,如寄存器、控制器、算术逻辑单元(ALU)等的功能。

(3)理解CPU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的获取、译码、执行和存储等过程。

3. 存储器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观察存储器模块,了解其内部结构。

(2)分析存储器的基本单元,如RAM、ROM等的功能和特点。

(3)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地址译码、数据读/写等过程。

4. 输入/输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观察输入/输出模块,了解其内部结构。

(2)分析输入/输出设备的类型和功能,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3)理解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传输、控制信号等过程。

5. 总线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观察总线模块,了解其内部结构。

(2)分析总线的类型和功能,如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3)理解总线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传输、同步信号等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实验结果显示,计算机硬件系统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等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计算机的运行。

2. 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与功能实验结果显示,CPU由寄存器、控制器和ALU等部件组成,负责指令的获取、译码、执行和存储等过程。

3. 存储器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实验结果显示,存储器由RAM、ROM等基本单元组成,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科目:计算机组成原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一Hamming码1.实验步骤(1)、先连接JTAG线和USB线,然后接实验箱电源线,最后才可以打开电源。

(切记:不能带电插拔Jtag口,否则会损坏实验设备)(2)、安装ByteBlaster:Quartus tools>programmer HardwareSetup(在打开programmer窗口的左上角或从Edit菜单—> HardwareSetup亦可打开)选Hardware Settings点击Add Hardware Hardware type Altera ByteBlaster ok 即可(若已安装,此步可省);Mode选Jtag。

(3)、打开Quartus tools programmer AddFile,将hamming.sof(在C盘的相应目录下)下载到FPGA中。

注意进行programmer时,应在program/configure下的方框中打勾,然后下载。

(4)、在实验台上通过模式开关选择FPGA独立调试模式010。

2.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1).输入的8位操作数对应开关SD15~SD8,编码后的hamming码在灯A0~A12上体现。

(2).开关SA0是控制位,待校验的13位数据对应SD7~SD0与SA5~SA1。

(3).比较的结果在灯R4~R0上体现。

如对8位数据10101100进行hamming编码和校验。

1、先手工计算校验位P5~P1=_10111_,编码后的hamming码为_1101001101011__。

2、拨动开关SD15~SD8输入10101100,观察灯A0~A12=_1101011001011__,看是否与自己手工计算的hamming码相符。

3、输入待校验的13位数据,假设输入1111001101011。

拨动开关SA0为1开始校验,拨动SD7~SD0,SA5~SA1。

观察灯R4~R0=_11011__,也就是校验结果的值。

4、比较编码后的hamming码和校验的hamming码,发现第_D7位数据错误,手工计算S=__00000__,和3中观察到的R4~R0是否相符。

5、可以输入其他位错误的校验数据观察结果值S是否正确。

6、1~5做完后,重新输入新的8位数据做实验,并填写表。

表1.1.43.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海明码和容错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海明码的编码技术以及海明码的校验方法。

对海明码的实现原理进行了更深的学习及理解,它通过在数据中加入几个校验位,将数据代码的码距比较均匀的拉大,并把数据的每一个二进制位分配在几个奇偶校验组中,当某一位出错后,就会引起有关的几个校验位的值发生变化,使得海明码成为较好的校验方法。

对海明码有了全面的了解。

实验二乘法器1.实验步骤(1)如果未安装ByteBlaster,参照实验一的配置文件的安装。

(2)连接JTAG和USB通信线,打开电源。

(3)打开Quartus->tools->programmer,将booth_multiplier.sof下载到FPGA中。

注意进行programmer时,应在program/configure下的方框中打勾,然后下载。

(4)在实验台上通过模式开关选择FPGA独立调试模式010。

(5)将短路子DZ3短接且短路子DZ4断开,使FPGA-CPU所需要的时钟使用正单脉冲时钟。

2.实验现象本实验实现4位数的Booth乘法(有符号数乘法)。

输入输出规则对应如下:1、输入的4位被乘数(multiplicand)md3~md0对应开关SD11~SD8。

2、输入的4位乘数(multiplier)mr3~mr0对应开关SD3~SD0。

3、按单脉冲按钮,输入脉冲,也即节拍。

4、乘积product(8位)p7~p0对应灯A8~A1,辅助位A0。

5、当计算结束时,final信号为1,对应灯R7。

一共需要0~8九个小步骤计算出结果。

本实验也是通过九个小步骤实现的,通过按单脉冲按钮输入脉冲,观察积寄存器的变化,掌握booth乘法器的原理。

1、拨动开关SD11~SD8输入4位被乘数(md3~md0)0010,SD3~SD0输入4位乘数(mr3~mr0)1101。

2、按动单脉冲按钮,输入脉冲,对照表2.5观察积寄存器即灯A8~A0的变化情况,当灯R7亮时,说明计算结束,灯A8~A1为最后相乘结果。

进行新的乘法运算时,或者说当上一次运算结束即灯R7亮时,输入新的被乘数、乘数(拨动开关),然后按动单脉冲开关即可观察正确的寄存器结果。

3.实验心得在这次实验中,对booth算法进行了更深的学习和理解,并把它用在了实际应用中。

对乘法器和booth乘法器的原理有了全面的学习研究以及实践。

在实验中,因为最初对booth算法的不熟悉和不理解,造成了一些错误,最后在实验指导书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了实验。

总之,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学到了很多,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4.思考题1、试述Booth乘法器的原理,即为什么可以用相邻两位的差来决定加减操作。

答:以前乘法器的第一步是根据乘数的最低位来决定是否将被乘数加到中间结果积,而Booth算法则是根据乘数的相邻2位来决定操作,第一步根据相邻2位的4种情况来进行加或减操作,第二步仍然是将积寄存器右移。

实验三时序部件实验1.实验步骤1、如果未安装(设置好)ByteBlaster,参照实验一的配置文件的安装。

2、连接JTAG,并按下并口转接口的A按钮,打开电源。

3、实验台上通过模式开关选择FPGA独立调试模式010。

2.实验现象(一)输入输出规则1、主频φ对应A15(当φ为1时A15亮(大约1秒),当φ为0时A15灭),D触发器的输出对应A14,R-S触发器的输出对应A13;2、节拍信号T4~T1对应A7~A4,节拍信号T4’~T1’对应A3~A0。

根据维持阻塞的原理可知,在T1~T4的任何期间启动控制逻辑,只有在T1~T4结束后,下一次循环开始时,才开始输出T1’~T4’;同理,停机时,T1’~T4’之间任何期间停机,只有在T1’~T4’本次循环结束时,才停止输出。

通过拨动启动和停机信号体会维持阻塞的作用。

3、CLR上电复位信号对应按实验台上的CPU复位按钮所产生的负脉冲。

启动信号对应开关SD8,开关SD8的初始状态的为1(朝上)。

需要产生负启动脉冲时,首先将开关SD8拨动向下,然后再将开关SD8拨动向上。

停止信号对应开关SD9,开关SD9的初始状态的为1(朝上)。

需要产生负停止脉冲时,首先将开关SD9拨动向下,然后再将开关SD9拨动向上。

(二)实验步骤及现象结果记录1、将短路子DZ3断开且短路子DZ4短接,在使FPGA-CPU所需要的时钟使用连续时钟。

并且将短路子DZ5短接,同时将DZ6~DZ8中的其他短路子断开,选择8MHz连续时钟作为启停逻辑电路的时钟。

2、打开Quartus->tools->programmer,将circuit.sof下载到FPGA中。

注意进行programmer时,应在program/configure下的方框中打勾,然后下载。

3、启停电路下载完成之后,首先按下CPU复位键,此时实验现象为停机状态;然后进行启动操作,在需要产生负启动脉冲时,使SD8开关执行1-0-1的操作;最后执行停止操作,在需要产生负启动脉冲时,使SD9开关执行1-0-1的操作。

通过拨动启动和停机信号可以体会到维持阻塞的作用。

4、观察现象结果,并把现象及结果值记录到上面表3.1中。

为了方便记录,以表格形式即是:表3.1 启停逻辑电路信息记录表:3.实验心得通过这次时序部件实验,我们加深理解了计算机控制器中时序控制部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我们在实验室中的实习操作,掌握了启停逻辑电路、节拍脉冲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对启停逻辑电路、节拍脉冲发生器等电路的结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实验器材的操作也更加熟练。

实验四CPU算术逻辑单元实验1.实验步骤和结果现象观察1)实验台设置成FPGA-CPU独立调试模块;REGSEL=0,CLKSEL=1,FDSEL=0.使用实验平台上的单脉冲,即STEP_CLK 短路子短接,短路子RUN_CLK断开;(2)将设计在Quartus II 下输入,在编译后下载到TEC-CA上的FPGA中;(3)输入A这个数:Sel=0(SA4),write=1(SA5),A数(SD15~SD0),按一下单脉冲按钮(单脉冲按钮),使之存入A寄存器;(4)输入B这个数:Sel=1(SA4),write=1(SA5),B数(SD15~SD0),按一下单脉冲按钮(单脉冲按钮),使之存入B寄存器;(5)输入功能码OP[210](SA2~SA0),按一下单脉冲按钮(单脉冲按钮);(6)观察16位运算结果result(A15~A0)及Z、C指示灯;(7)重复实验步骤(3)--(6)对以下4组数据进行表4.1的8种运算,把运算结果及标志位填写在表4.2中:A、对第一组数据进行8种运算,A为0xAAAA,B为0x5555;B、对第一组数据进行8种运算,A为0xFFFF,B为0x0000;C、对第一组数据进行8种运算,A为0x0000,B为0xFFFF;D、对第一组数据进行8种运算,A为0x8950,B为0x9863;表4.2 算术逻辑单元实验result A+Bresult A+1result A-Bresult A-1result A andBresult A orBresult not Bresult Bresult A+Bresult A+1result A-B result A-1result A and Bresult A or Bresult not B result B result A+B result A+1 result A-B result A-1result A and Bresult A or Bresult not Bresult B result A+B result A+1 result A-B result A-1result A and Bresult A or Bresult not Bresult B2.节拍发生器实验现象(一)输入输出规则实验中的节拍序列发生器是一个8相节拍序列发生器波形图,如图3.8所示。

输出对应A7~A0灯(φ8~φ1)。

(二)实验步骤及现象1、将短路子DZ3短接且短路子DZ4断开,使节拍序列发生器所需要的时钟使用正单脉冲时钟。

2、打开Quartus->tools->programmer,将sequence.sof下载到FPGA中。

注意进行programmer时,应在program/configure下的方框中打勾,然后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