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术语汇总
人力资源术语
![人力资源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bec8f8e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3.png)
人力资源术语人力资源术语是指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常见的术语、词汇和表达方式等,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才招聘、薪酬福利、员工培训发展、绩效管理、离职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
下面就人力资源常用术语做一个详细介绍。
一、Talent Acquisition(人才招聘)这是指企业为寻找并吸引合适的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企业通过制定薪资体系、岗位需求分析、人才搜索等方式,将自己的人才需求传达给外部候选人,并采用多种渠道吸引合适的人才加入企业。
二、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薪酬福利)薪酬福利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它涉及到员工的薪资、奖金、津贴、保险、退休金等方面。
目的是为了满足员工的收入和福利需求,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
三、Training and Development(培训发展)企业为了提高员工技能、知识和能力而开展的各方面活动。
此项活动在员工培训、知识传递、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产业顶尖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Performance Management(绩效管理)为了对员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技能和效率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估和管理。
通过考核制度和绩效评估,推动员工获得培育、进阶和提升的机会,同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与运营效益。
五、Leaves of Absence(休假)休假常常是员工因个人原因而需要离开工作岗位的时间。
企业需要管理和记录员工在不同类型的休假中所占用的天数和时间,以便确定员工的福利或督促员工按照规定的休假时间进行请假。
六、Organizational Culture(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企业创建和培育的一个全球性的概念,它由组织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政策规范、语言、传统地位等构成。
组织文化被认为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影响员工的行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七、Employee Relations(员工关系)员工关系是企业与其员工之间重要的联系和沟通,涉及到员工工作时所需的交流、反馈和支持等方面。
人力资源术语
![人力资源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3c36e6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c.png)
人力资源术语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中负责管理和开发人员资源的部门或职能。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术语,下面将会对其中一些常用的术语进行介绍。
一、招聘和招聘渠道招聘是指企业为满足人员需求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吸引并筛选合适的人才。
招聘渠道是指企业使用的各种渠道和平台,如招聘网站、社交媒体、校园招聘等,用于发布职位信息和吸引求职者。
1. 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对职位的详细描述,包括工作职责、资格要求、薪酬等信息,用于吸引合适的候选人。
2. 简历(Resume):求职者提供的个人履历和工作经历的文档,用于评估求职者的背景和能力。
3. 面试(Interview):招聘过程中企业与求职者进行的面对面交流,用于评估求职者的技能、经验和适应能力。
4. 入职(Onboarding):新员工加入企业后的一系列流程和活动,包括签订合同、培训、入职手续等,帮助新员工快速适应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
5. 离职(Offboarding):员工离开企业时进行的一系列流程和活动,包括离职手续、交接工作等。
二、培训和发展培训和发展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提升员工的技能、知识和能力,以适应工作需求和个人职业发展。
1. 岗位培训(Job Training):新员工入职后接受的对具体岗位职责和技能的培训。
2. 职业发展(Career Development):为员工提供晋升、成长和发展机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计划。
3. 培训评估(Training Evaluation):对培训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确定培训成效和改进培训活动。
4. 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用于管理和提供在线培训课程、资料和学习资源的系统。
5. 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管理和评估员工表现和工作成果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反馈等。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257b3c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8.png)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1.人力资源规划: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需求,确定组织所需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制定相应的招聘和培训计划。
2.招聘:指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如网上招聘、校园招聘等,吸引合适的候选人申请岗位。
4.培训和发展:指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升其技能和知识,满足组织的需求。
5.绩效评估: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以确定其表现和贡献,并据此制定激励计划和奖励措施。
6.员工福利:指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和福利计划,如健康保险、退休金和奖励计划。
7.员工关系管理:指与员工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管理活动,包括员工投诉处理、员工参与和员工满意度调查等。
8.薪酬管理:指制定和管理员工的薪资和福利政策,以确保公平和合理。
9.组织发展:指组织内部的变革和发展活动,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10.员工流失:指员工离开组织的情况,包括主动离职和被解雇。
11.领导力发展:培养和发展组织中的领导者,使其具备领导团队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12.组织文化:指组织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对员工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
13.雇佣合同:雇主和员工之间的协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4.离职程序:指员工离开组织时需要遵循的程序和规定,包括提前通知、交接工作等。
15.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人力资源信息的电子系统,能够提供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功能。
16.多元化:指组织中员工的多样性,如性别、种族、文化等。
17.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活动的公司,需要管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
18.雇佣法律:规范雇佣关系的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
19.职业生涯发展:员工在组织中的职业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包括培训、晋升和跳槽等。
20.组织效能:组织实现目标的能力和效果,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术语的汇总,这些术语在组织中起到指导和支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作用,有助于提升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汇总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5a2ba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b.png)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汇总一、招聘与选拔1、招聘:指企业为了满足其人力资源需求,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吸引并选拔合适的人才的过程。
2、校园招聘:指企业通过在校园内举办招聘会、宣讲会等形式,直接从在校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招聘方式。
3、社会招聘:指企业通过在社区、网络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吸引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求职者的一种招聘方式。
4、内部推荐:指企业通过员工推荐、内部人才挖掘等方式,选拔现有员工中具备潜力的人才的一种招聘方式。
5、面试:指企业通过与求职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个人素质、能力和潜力的一种选拔方式。
6、背景调查:指企业在面试过程中,对求职者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等信息进行核实的一种选拔方式。
二、培训与发展1、培训:指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的有目的的教育和训练。
2、在职培训:指企业在员工在职期间,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其进行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育和训练。
3、脱产培训:指企业将员工离开工作岗位,送至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育和训练。
4、职业生涯规划:指企业根据员工的个人特点和职业需求,为员工制定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和路径。
5、继任计划:指企业为了确保关键职位的空缺能够得到及时填补,而制定的关于内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计划。
三、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指企业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业绩和贡献进行评估和管理,以达到企业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
2、绩效评估:指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表现、业绩和贡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过程。
3、360度反馈:指企业通过上级、同事、下级等多个角度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的一种绩效评估方式。
4、KPI(关键绩效指标):指企业根据战略目标和业务重点,制定的关键绩效指标的一种绩效评估方式。
5、PBC(个人绩效承诺):指企业要求员工根据岗位职责和公司战略目标,制定个人绩效目标并承诺达成的一种绩效管理方式。
四、薪酬福利1、薪酬:指企业为了回报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和其他形式的报酬。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fb0964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1.png)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汇总 Author and Reviewer人力资源管理术语汇总HR常用公式的汇总:1.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 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一、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术语1、职位分析是对职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综合;其成果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职位说明书;另一种为职位分析报告..2、职位说明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职位描述;主要对职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概括;包括职位设置的目的、基本职责、组织图、业绩标准、工作权限等内容;二是职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主要对任职人员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概括;包括该职位的行为标准;胜任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个性特征以及对人员的培训需求等内容..职位说明书的这两个部分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通过客观的内在逻辑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3、职位分析报告是对职位分析过程中所发现的组织与管理上的问题和矛盾的阐述;以及为这些矛盾和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具体包括:组织结构与职位设置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流程设计与流程运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组织权责体系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工作方式和方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4、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在职位说明书之中..例如;接听电话..5、任务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职责的进一步分解..例如;回答客户的电话咨询..6、职责细分职责细分既可以作为职位分析中完成职责的主要步骤而成为职责描述的基础;也可以以履行程序或“小职责”的身份出现在职位说明书中..例如;处理客户的电话咨询与投诉..7、职责是指为了在某个关键成果领域取得成果而完成的系列任务的集合;它常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的目标来加以表达..例如;维护客户关系;以保持和提升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8、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它常常用“具有批准……事项的权限”来进行表达..例如;具有批准预算外5000元以内的礼品费支出的权限..9、任职资格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要求..它常常以胜任职位所需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加以表达..10、业绩标准是指与职位的工作职责相对应的对职责完成的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的客观标准..例如:人力资源经理的业绩标准包括员工满意度、空岗率、培训计划完成率等..11、职位是指承担一系列工作职责的某一任职者所对应的组织位置;它是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职位与任职者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存在职位空缺;那么职位数量将多于任职者人数..例如销售部经理周平..12、职务是指组织中承担相同或相似职责或工作内容的若干职位的总和..例如;销售部经理..13、职级是指工作责任大小、工作复杂性与难度以及对任职者的能力水平要求近似的一组职位的总和;它常常与管理层级相联系..比如;部门副经理就是一个职级..14、职位族根据工作内容、任职资格或者对组织的贡献的相似形而划分为同一组的职位..职位族的划分常常建立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例如:管理职位族、生产职位族、营销职位族等..15、人均劳效率即人均劳动效率=税前销售额/总人数16、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形式..第2楼汇总二:一、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术语1、人力资源SWOT分析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人力资源SWOT分析是指企业为了提升人力资源的竞争力;而进行的对人才选、用、育、留等方面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的分析..2、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事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3、人才需求规划是指对实现企业战略所需人才的数量、质量的规划;并结合企业当前的人才现状明确未来一段时间所面临的人才缺口..4、人才供给规划是指对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的人才供结进行预测;从而明确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人才供结总水平;并明确企业内部的人才培育和开发规划;以保证人才内部供给的目标达成..二、组织设计类术语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2、编制指公司或部门为了完成未来或过去的任务而确定的公司或部门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其对人员的实际配置工作产生指导和约束作用..3、部门职能指一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的职责总和;即在一个组织中;一个部门应该做什么的问题..4、事业部制事业部制是总公司下面按产品、地区、业务范围划分事业部分公司..事业部分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其特征是:决策权并不完全集中于公司最高管理层;而是分权给事业部;有利于它们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公司最高管理层摆脱了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进行重大决策的研究;公司的适应性强;适于规模大;产品种类多;经营范围广;分地区经营;技术上;生产上可以相互独立进行的企业;管理层次多;管理费用高;各事业部协助比较困难;易产生各自为政、本位主义的倾向..5、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是直线制与职能制的结合..它是在组织内部既有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直线部门;也有按专业分工设置的职能部门;但职能部门在这里的作用是作为该级直线领导者的参谋和助手;它不能对下级部门发布命令..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吸取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的优点:一方面;各级行政负责人有相应的参谋机构作为助手;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管理的作用;另一方面;每一级管理机构又保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但在实际工作中;直线职能制有过多强调直线指挥;而对参谋职权注意不够的倾向..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具有以上的优点;使得它在各国的组织中被普遍地采用;而且采用的时间也较长..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甚至机关、学校、医院等一般也都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结构..汇总三:一、招聘类术语1、结构化面试所谓结构化面试就是首先根据对职位的分析;确定面试的测评要素;在每一个测评的维度上预先编制好面试题目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面试过程遵照一种客观的评价程序;对被试者的表现进行数量化的分析;给出一种客观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评价者使用相同的评价尺度;以保证判断的公平合理性..2、人才测评就是以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通过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对人员的素质状况、发展潜力和个性特点等特征进行客观地测量和科学地评价..3、评价中心测评法评价中心测评法将各种不同的素质测评方法相互结合;通过创设一种逼真的模拟管理系统和工作场景;将被试人纳入该环境系统中;使其完成该系统环境下对应的各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主试人采用多种测评技术和方法;观察和分析被试人在模拟的各种情景压力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工作绩效;以测量评价被试人的管理能力和潜能等素质..评价中心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情景模拟性;所以又被称为情景模拟测评..4、无领导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目的就在于考察应试者的表现;尤其是看谁会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自发的领导者..5、文件框测验将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碰到的各类信件、便笺、指令等放在一个文件筐中;要求被试者在一定时间内处理这些文件;相应地作出决定、撰写回信和报告、制订计划、组织和安排工作;以考察被试者的敏感性、工作独立性、组织与规划能力、合作精神、控制能力、分析能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等..6、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这里的所谓素质;是指那些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需要或与之相关的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个人特征;他们是以一定的质量和速度完成工作或活动的必要基础..7、天花板效应指测验题目过于容易;致使大部分个体得分普遍较高的现象..8、地板效应指测验题目过难;致使大部分个体得分普遍较低的现象..9、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10、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11、表面效度即从题目表面是否容易看出出题人的意向和答案倾向..12、社会赞许性即题目本身的答案反映了一般社会价值倾向;应答者很容易表现出反应偏差;投其所好;按照对题目的社会价值判断而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的倾向..13、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14、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改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15、情境压力测试即主体向被观察者布置一定任务和作业;借以观察个体完成任务的行为..工作样本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都可算作情境压力测验..16、模拟情境测验是指通过模拟一个尽可能接近真实工作情境的环境;要求被试完成某项任务;对被试完成任务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17、角色扮演法是指通过赋予被试一个假定的角色;要求其按照角色的要求表现自己的行为、观察、记录并评价角色扮演的行为;评价角色接近程度或胜任力..18、非结构化面试则没有固定的面谈程序;面谈者提问的内容和顺序都取决于面谈者的兴趣和现场应试者的回答..这种面试方法给谈话双方以充分的自由;面试考官可以针对应试者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提问;不同应试者所回答的问题可能不同..19、自我观察法是观察者在真实的生活或工作情境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在自然观察中;观察者不应该对情境做任何干预和改变;被观察者也不应该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这一事实..20、人岗匹配是指人和岗位的对应关系..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对任职者的素质有各方面的要求..只有当任职者具备多有这些要求的素质并达到规定的水平;才能最好的胜任这项工作;获得最大绩效..二、绩效管理类术语1、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员工和经理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然后通过过程的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经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总之;绩效管理是经理和员工的对话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使员工的努力与公司的远景规划和目标任务一致;使员工和企业实现同步发展..2、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对员工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目标等进行考核;是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同时考核结果为相关人事决策晋升、解雇、加薪、奖金和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提高等提供依据..绩效考核体系包括五个子系统:要素子系统——从哪些大的方面来考核、指标子系统——从哪些具体的指标来考核、计量子系统——权重和计分标准、评价子系统——考核主体和考核周期、应用子系统——如何对考核结果进行应用..3、 360度考核法“360度考核法”又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最早被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运用..该方法是指通过员工自己、上司、同事、下属、顾客等不同主体来了解其工作绩效..4、关键业绩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5、平衡计分卡BSCBSCbalance score card既是战略实施的工具;又是绩效管理的一种模式和工具;它通过将公司的战略落实到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上;目标设立的框架为:从具有因果关系的四个层面即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将公司的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和个人;最终跟企业的预算和个人的奖励挂起钩来;产生方向一致性的协同效应和业绩倍增效应..6、行为观察量表法BOS行为观察量表法是通过确认员工某种行为出现的概率或频次来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它要求评定者根据某一工作行为履行频率或次数的多少来对被评定者打分..7、图尺度评价法图尺度评价法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工作业绩评价技术之一.在进行工作业绩评价时;首先针对每一位下属员工从每一项评价要素中找出能符合其业绩状况的分数;然后分别将每一位员工所得到的所有分值进行加总;即得到其最终的工作业绩评价结果.8、强制分布法强制分布法与“按照一条曲线进行等级设定”的意思基本相同.使用这种方法;就意味着要提前确定准备按照一种什么样的比例将被评价者分别分布到每一个工作业绩等级上去;确定之后;即可对被考评者进行规定比例的绩效考核分布..比如;可按照下述比例原则来确定员工的工作业绩分布情况:业绩最高的—10%;业绩较高的—25%;业绩一般的—30%;业绩低于要求水平的—25%;业绩很低的—10%..9、关键事件评价法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主管人员将每一位下属员工在工作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同寻常的良好行为或非同寻常的不良行为或事故记录下来.然后在绩效考核进行期间;主管人员和其下属人员进行沟通;根据所记录的特殊事件来讨论后者的工作业绩..10、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作用下扩大到四周;相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的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光环效应也称为“以点概面效应”.. 1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是深刻而牢固的;对以后的人际知觉过程会产生指导性的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知觉具有综合的倾向..尽管产生第一印象所需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但人会自动地把这些不完整、不充分的信息用想象去予以填补;从而形成整体的印象;因而第一印象是容易出现偏差的..12、对比效应对比效应是指在绩效评定中;他人的绩效影响了对某人的绩效评定..比如;假定评定者刚刚评定完一名绩效非常突出的员工;紧接着评定一名绩效一般的员工;那么很可能将这名绩效本来属于中等水平的人评为“比较差”..对比效应很可能发生在评定者无意中将被评人新近的绩效与过去的绩效进行对比的时候..一些以前绩效很差而近来有所改进的人可能被评为“较好”;即使这种改进事实上使其绩效勉强达到一般水平..对比效应也是评定中难以消除的问题..好在这种误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有关员工绩效的更多信息而消失..13、趋中倾向趋中倾向是指评定者可能对全部下属做出既不太好又不太坏的评价..他们避免出现极高和极低的两个极端;而不自觉地将所有评定向中间等级靠拢..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评定结果失去价值;因为这种绩效评定不能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区别;既不能为管理决策的制订提供帮助;也不能为人员培训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要减少评定中的趋中倾向;关键是要让评定者认识到区分被评价者和评定结果的重要性..必要的时候;组织也可以明确要求评定者尽量减少选择中间等级的次数..薪酬管理类术语1、薪酬调查是指企业为了以合理的人力成本吸引所需求的人才而进行的了解竞争对手或同类企业的相同或相似岗位的薪酬水平的行动;薪酬调查的方式有:权威机构发布的薪酬调查报告、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薪酬调查等2、薪酬内部公平薪酬的内部公平;是指员工对自身工作在企业内部的相对价值认可..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将自己的付出、所得与企业内其他员工的付出、所得进行比较;进而判断自己所获薪酬是否具有内部公平性..当员工发现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其他员工的“收入—付出比”相同时;他就会获得薪酬的内部公平感;反之;则产生内部不公平的感受..3、薪酬外部公平薪酬的外部公平;是员工将自己的薪酬和本单位以外的人进行比较而获得的一种关于公平的感觉..企事业单位生存于各个行业、各地区中;员工不但会和本单位的人比较付出与收入;而且会和同行业、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进行比较..解决薪酬外部公平的基本思路是薪酬调查..通过了解外面单位是怎样做的、薪酬水平如何;在此基础上;来设计或调整本单位的薪酬水平;使本单位薪酬制度在外部具有竞争力..4、薪酬自我公平薪酬的自我公平是员工就自己的付出与所得进行衡量所获得的一种关于公平的感觉..员工关于自己的业绩、表现有自己的认识;并就自己所获得的薪酬、晋升等进行比较;产生一种公平感觉..5、岗位工资制岗位工资制是根据职工所在岗位或所任职务的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劳动技能要求而确定的工资..6、技能工资制技能工资制确定员工工资水平的标准是员工的技能类型和水平;而不是其所任职位的特征..技能工资制与职位工资制相比有以下特点:技能工资评定的依据是技能特征而不是职位特征;员工技能掌握程度也要被评定;在技能工资制中;员工职位改变但工资可能不变;在决定员工工资水平时很少考虑资历因素;员工升职加薪的机会相对会更多..7、员工持股计划ESOP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即员工持股计划;又称之为员工持股制度;是员工所有权的一种实现形式;是企业所有者与员工分享企业所有权和未来收益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员工通过购买企业部分股票或股权而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并获得相应的管理权;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是使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8、股票期权计划股票期权;是指一个公司授予其员工在一定的期限内如10年;按照固定的期权价格购买一定份额的公司股票的权利..行使期权时;享有期权的员工只需支付期权价格;而不管当日股票的交易价是多少;就可得到期权项下的股票..期权价格和当日交易价之间的差额就是该员工的获利..如果该员工行使期权时;想立即兑现获利;则可直接卖出其期权项下的股票;得到其间的现金差额;而不必非有一个持有股票的过程..究其本质;股票期权就是一种受益权;即享受期权项下的股票因价格上涨而带来的利益的权利..9、工资总额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10、人工成本人事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和间接费用的总和..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通用术语
![人力资源管理通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e2fc40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5.png)
人力资源管理通用术语人力资源管理通常是指一个组织中负责管理和协调人力资源的部门或职能。
在这个部门中,有很多通用的术语被用来描述各种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活动和职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通用术语。
一、招聘与雇佣1. 招聘:指组织为了填补职位空缺而寻找合适人才的过程。
这包括发布招聘广告、筛选简历、面试和选拔候选人。
2. 雇佣:指确定并录用最合适候选人为组织的员工。
这包括签署雇佣合同、做背景调查等。
二、员工关系1. 员工参与:指组织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发表意见和提供反馈的行为。
2. 员工满意度:衡量员工对工作环境、待遇、管理方式和发展机会的满意程度。
3. 员工福利:指组织为员工提供的除了基本薪资外的其他福利,如健康保险、退休福利、带薪假期等。
三、培训与发展1. 培训需求评估:通过调查和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确定组织中哪些方面需要培训改进。
2. 岗位培训:为员工提供特定的技能和知识,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职责。
3. 绩效评估:评估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评估结果可能会影响员工的晋升和奖励。
四、薪酬与福利1. 薪资调查:对某个行业或地区的同类职位进行调研,以确定薪资水平和薪资福利的合理范围。
2. 绩效奖金: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表现,给予额外的奖金或奖励。
3. 离职补偿:当员工离职时,给予一定的金钱或其他福利,以补偿其在失去工作后的经济损失。
五、人力资源信息系统1. HRIS: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缩写,用于管理和处理与员工信息相关的数据,如员工薪资和个人资料。
2. 电子档案:将员工的个人和工作信息以电子形式存储,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检索。
3. 数据分析:利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并提供对组织人力资源状况的洞察和建议。
六、法律与合规1. 劳动法:规范在就业关系中双方权益和义务的法律法规。
2. 合规培训:为员工提供关于劳动法律法规和组织政策的培训,以确保组织在合规方面的运作。
3. 劳动争议解决:处理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劳动纠纷和争议,通常通过协商或仲裁来解决。
最全面人资术语-提升专业度
![最全面人资术语-提升专业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93e7dc5fbfc77da269b19d.png)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汇总)HR常用公式的汇总:1.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 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一、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术语1、职位分析是对职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综合,其成果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职位说明书;另一种为职位分析报告。
2、职位说明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职位描述,主要对职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概括,包括职位设置的目的、基本职责、组织图、业绩标准、工作权限等内容;二是职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主要对任职人员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概括,包括该职位的行为标准,胜任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个性特征以及对人员的培训需求等内容。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汇总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444df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9.png)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汇总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需要掌握大量专业术语和概念。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专业术语进行详细的汇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术语。
一、招聘和选拔1. 人力资源需求规划: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预测并确定所需的人力资源数量和类型。
2. 职位描述和职位说明书:明确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工作内容,为招聘和选拔提供依据。
3. 招聘渠道:指可以获取候选人的途径,如招聘网站、校园招聘、猎头公司等。
4. 社会化招聘: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招聘活动,以扩大招聘范围和提高效率。
5. 面试技巧:包括行为面试、案例面试、能力测试等,用于评估候选人的综合能力和适应性。
6. 背调和参考检查:对候选人提供的背景信息进行核实,了解其工作经历、能力和可靠性。
二、员工培训和发展1. 岗位培训:为新员工提供相关岗位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
2. 跨部门培训:为了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帮助其在不同岗位间转换或扩展。
3. 绩效评估和考核: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以确定其在组织中的贡献和发展方向。
4. 晋升和提拔:根据员工的绩效和潜力,将其从一个职位提升到更高级别的职位。
5. 岗位轮岗:将员工从一个岗位调动到另一个岗位,以拓宽其工作经验和视野。
三、薪酬和福利1. 绩效薪酬: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相应的薪酬奖励,以激励其更好地工作。
2. 薪酬调研:调查同行业或同类岗位的薪酬水平,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薪资体系提供依据。
3. 福利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健康医疗、养老金等员工福利待遇,旨在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福利满意度。
4. 奖金和激励计划:制定相应的奖金和激励计划,以激励员工超额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
四、员工关系管理1. 劳动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法等,为员工提供合法权益保障,并规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2. 员工沟通:通过定期会议、内部通知、员工调查等方式,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汇总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05f4b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2.png)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汇总1.招聘与选拔:招聘渠道、职位描述、面试、简历、内推、背景调查、入职程序、离职面试、面试评估等2.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员工培训、组织发展、职业发展、继续教育、导师制度、学习型组织等3.薪酬福利:薪资管理、薪酬体系、绩效奖金、社会保险、福利离职金、职工提前退休、退休金、年假、病假、带薪休假等4.绩效管理:目标设定、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排名、绩效激励、绩效反馈、薪酬调整、晋升、降职、辞退等5.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劳动法、劳动保障、劳动监察、劳动争议、劳动仲裁、社会保险、劳动关系调解等6.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需求分析、组织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预测人力资源需求、人力资源预算、人力资源指标等7.组织行为学:领导行为、激励理论、团队建设、组织结构、沟通效果、决策过程、职业道德、组织文化等8.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灵活工作时间、员工参与决策、多元化人才激励、员工满意度调查等10.职业道德与伦理:专业道德、保密、诚信、职业规范、道德决策、职业伦理等11.跨文化管理:文化差异、跨文化沟通、多元化管理、国际人力资源、海外派遣、全球人力资源管理等12.员工关系:员工福利、员工满意度调查、员工参与、员工投诉、劳动关系协商、工会等13.组织发展:组织变革、变革管理、组织发展策略、组织创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14.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人力资源数据管理、人力资源流程自动化、人力资源报表、人力资源分析等15.弹性福利:弹性工作时间、弹性休假、弹性福利福利、创新福利等这些术语是人力资源专业中常见的,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有助于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英文术语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英文术语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f5e80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f.png)
人力资源管理英文术语汇总1. Workforce planning:人力资源规划2. Recruitment:招聘3. Talent acquisition:人才招聘4. Job analysis:职位分析5. Job description:职位描述6. Job specification:职位要求7. Candidate screening:候选人筛选8. Interview:面试9. Background check:背景调查10. Orientation:入职培训11. Onboarding:入职12.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培训与发展13. Performance management:绩效管理14. Performance appraisal:绩效评估15. Performance feedback:绩效反馈16. Goal setting:目标设定17. Employee engagement:员工参与度18. Employee satisfaction:员工满意度19. Succession planning:继任计划20. Leadership development:领导力发展21. Employee retention:员工保留23. Payroll:工资单24. Salary negotiation:薪水谈判25. Employee relations:员工关系26. Conflict resolution:冲突解决27. Grievance procedure:投诉程序28. Workplace diversity:职场多样性29. Work-life balance:工作与生活平衡30. Employee wellness:员工健康31.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员工援助计划32. Human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 (HRIS):人力资源信息系统33. HR metrics:人力资源指标34. Performance indicators:绩效指标35.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关键绩效指标36. Employee turnover:员工流动率37. Time and attendance:时间与出勤38. HR policies:人力资源政策39. Employee handbook:员工手册40. Labor relations:劳工关系41. Collective bargaining:集体谈判42. Grievance handling:投诉处理43. Workplace safety:职场安全44. Occupational health:职业健康45. Workforce diversity:劳动力多样性46. HR strategy:人力资源战略47. HR development:人力资源发展49. Change management:变更管理50. Employee motivation:员工激励这些术语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招聘、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大全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effe52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5.png)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大全1. 宽带薪酬: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
2. 股票期权:指公司给被授予者,即股票期权受权人按约定价格(行权价)和数量在授权以后的约定时间购买股票的权利。
3. 员工持股计划:即公司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股权,委托员工持股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员工持股管理委员会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参与按股分享红利.4. 自助餐式福利:企业向员工提供统一的基本福利,员工可在此基础上再选择自己喜好的额外福利,员工每年获得一个福利分数,按取得各项福利所需的福利分数,选取员工喜好的福利。
5. 工资结构线:工资结构线是一个企业的工资结构的直观表现形式,它清晰显示出企业内各个职务的相对价值与其对应的实付工资之间的关系.6. 绩效面谈:由参与考绩的上级主管将结果反馈给被考评的下级.7. BSC:可以平衡财务指标的精确性、完整性和未来绩效的动因的方法。
8. KPI:通过对组织运作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开发、分析、提炼和归纳,用以衡量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
9. MBO:以目标为中心的PDSF循环的管理过程,是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为目的的全面管理体系。
10.360度绩效考评:扩大考绩者人数与类型,使各类考绩者优势互补,结论公正而全面。
11.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的,指该项目在整体绩效考评中的相对重要程度.12.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是指在员工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建立每个员工不同的薪酬组合体系,并定期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13.谈判工资制:谈判工资制是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即根据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约定劳动合同期限内基本工资标准的一种分配制度。
14。
能力薪酬体系:是指企业根据员工的绩效行为能力来支付员工基本薪酬的一种薪酬体系。
人力资源HR专业词汇用语
![人力资源HR专业词汇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619f535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2.png)
人力资源HR专业词汇用语人力资源(HR)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功能,它涉及到人员招聘、培训、薪资、福利、员工关系等诸多方面。
在HR领域,有很多专业的术语和用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人力资源(HR)专业词汇用语。
一、人才招聘1. 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详细描述任职职位的职责、资格和所需技能。
2. 头猪(Headhunter):指专门招聘高端人才的人力资源公司及个人。
3. 求职市场(Job Market):指汇聚求职者和招聘公司的市场。
4. 辞退(Termination):雇佣关系中提前或因某种原因终止雇佣合同。
5. 面试(Interview):面试是企业用来了解求职者真实素质以及是否符合岗位要求的重要手段。
6. 录用(Offer):录用是指企业根据面试情况和求职者的个人情况、资格等条件,向求职者发出的聘请函。
7. 社交网络招聘(Social Recruiting):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来招聘人才的一种方式,例如微信公众号、LinkedIn等。
8. 雇佣周期(Employment Cycle):从招聘到员工离职整个雇佣期的过程。
9. 工作流(Job Workflow):从发布职位到招聘流程的各个阶段。
二、薪酬福利1. 社保(Social Insurance):雇主和员工依法缴纳的各类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2. 税前(Taxable Income):指员工税前收入。
3. 薪资报酬(Salary & Compensation):雇主向员工支付的各种货币和非货币福利。
4. 绩效工资(Performance Pay):根据员工的绩效来确定发放的薪酬形式。
5. 加班(Overtime):规定工作时间以外加班的员工所得薪资。
6. 薪酬调整(Salary Adjustment):为员工进行工资调整,以反映市场趋势和业绩的反馈。
7. 福利(Benefits):员工享受企业提供的各类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带薪假期等各种福利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8e6525a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9.png)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
1.招聘:指为组织寻找符合要求的人才,进行面试、筛选、评估等活动。
2. 培训:指为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3. 绩效管理:指评估员工工作表现,以便作出奖励、晋升和解雇等决策。
4. 工资福利:指雇主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如社会保险、健康保险、退休金等。
5.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指用计算机和软件管理和处理人力资源数据的系统。
6. 人才管理:指为组织引进、发展和保留人才的一系列策略和管理活动。
7. 组织文化:指组织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共同认知和行为模式。
8. 领导力发展:指为员工提供提高领导力的机会和资源,以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9. 员工满意度调查:指对员工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改进组织的政策和实践。
10. 人力资源规划: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需求,规划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
- 1 -。
人力资源常见术语
![人力资源常见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7b4eb9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7.png)
人力资源常见术语一、招聘与招聘渠道1. 招聘:指企业为了满足组织的用人需求,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吸引和选择合适的人才加入企业。
2. 人才招聘渠道:指企业用来发布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的渠道,如招聘网站、校园招聘、社交媒体等。
3. 猎头:指为企业寻找高层次、高薪酬职位候选人的专业服务机构。
二、面试与笔试1. 面试:指企业通过与求职者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其能力、经验、性格等方面,以决定是否录用。
2. 一面:指求职者与企业初次见面的面试环节,通常由人力资源部门或招聘经理负责。
3. 二面:指求职者通过了一面后,与企业进行进一步深入的面试环节,通常由部门主管或相关岗位负责人负责。
4. 筛选:指企业通过面试、笔试等环节,对求职者进行初步评估和筛选,以确定是否继续招聘。
5. 笔试:指企业通过书面形式的测试,对求职者的专业知识、能力等进行考察。
三、薪酬与福利1. 薪酬:指企业向员工支付的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等。
2. 绩效奖金:指根据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给予的额外奖励。
3. 年终奖金:指企业在每年年底向员工发放的一次性奖金,通常与个人绩效和企业业绩相关。
4. 福利: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除薪酬以外的各种待遇和福利,如社保、住房公积金、健康保险、带薪年假等。
5. 弹性工作制:指企业允许员工根据自身情况和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的制度。
四、人才管理与培训发展1. 人才管理:指企业对员工进行全面管理和激励,包括人才招聘、绩效评估、职业发展规划等。
2. 绩效评估:指企业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和考核,以评判其工作表现和贡献。
3. 岗位培训:指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和职责,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 职业发展规划:指企业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计划。
5. 转岗调动:指企业内部将员工从一个岗位调动到另一个岗位,以适应组织变化和个人发展需求。
五、员工关系与离职管理1. 员工关系: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关系,包括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员工沟通渠道等。
人力资源管理通用术语.doc
![人力资源管理通用术语.doc](https://img.taocdn.com/s3/m/6a413a3f79563c1ec4da7135.png)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清单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术语——职位分析、职位说明书、职位分析报告、工作要素、任务、职责细分、职责、权限、任职资格、业绩标准、职位、职务、职级、职位族、人均劳效、劳动定额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术语——人力资源SWOT分析、人力资源规划、人才需求规划、人才供给规划组织设计类术语——组织结构、编制、部门职能、事业部制、直线职能制招聘类术语——结构化面试、人才测评、评价中心测评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框测验、心理测量、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信度、效度、表面效度、社会赞许性、人格、动机、情境压力测试、模拟情境测验、角色扮演法、非结构化面试、自我观察法、人-事匹配绩效管理类术语——绩效管理、绩效考核、360度考核法、关键业绩指标(KPI)、平衡计分卡(BSC)、行为观察量表法(BOS)、图尺度评价法、强制分布法、关键事件评价法、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对比效应、趋中倾向薪酬管理类术语——薪酬调查、薪酬内部公平、薪酬外部公平、薪酬自我公平、岗位工资制、技能工资制、员工持股计划(ESOP)、股票期权计划、工资总额、人工成本(人事费用)、人事费用率、岗位评估、海氏工作评价法、要素计点法、岗位排序法、因素比较法福利管理类术语——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培训管理类术语——培训体系、培训、行动学习、岗位轮换制、教练技术、培训评估职业生涯管理类术语——职业生涯和职业生涯管理、职业性向、职业发展通道、职业生涯发展文件(PPDF)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合同、劳动派遣、劳动关系、劳动争议仲裁、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费、竞业限制、解除劳动关系、开除、除名、辞退、辞职、自动离职、退休、离休、标准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员工离职率、经济补偿金、学历、学位、职业资格证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术语——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激励、领导、管理沟通、群体、感觉、知觉、态度、价值观、员工满意度零售业行业术语——零售业态retailing format、连锁经营chain operation、直营连锁(正规连锁) company-owned chain、特许连锁(合同连锁、加盟连锁) franchising、直营店chain store、加盟店franchised outlet、超级市场supermarket、便利店(方便店) convenience store(Cv.S)、连锁公司chain corporation、总部headquarters、门店outlet、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单品stock keeping unit (SKU)、单品管理SKU control、客单价per customer transaction、ABC分析ABC analysis、商圈trading area、商品供应计划merchandising、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畅销商品fast selling merchandise、交叉比率cross ratio、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OS 系统piont-of-sale system、EOS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EDI 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ECR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店外条码out-store bar code、店内条码in-store bar code、POP广告point of purchase、条码bar code、计算机辅助订货(computer assisted ordering,简称:CAO)、POP (POINT OF PURCHASE ADVERTISING) 销售点广告、Direct Mail(简称:快讯商品广告)、堆头、称重标签、滞销、畅销、平销、报废、消磁、盘点、负库存、动线、孤儿商品、成本、先进先出、坪效、米效、经营费用率、工时产出率、工时效益率、投入产出比、投入效益比、库存、库存周转率、商品周转率、商品库存周期其他类术语——业务流程再造(BPR)、企业资源规划(ERP)、PDCA循环、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知识管理、素质模型人力资源管理术语界定一、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术语1、职位分析是对职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综合,其成果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职位说明书;另一种为职位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fa1ff0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5.png)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人力资源专业术语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我们需要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术语,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发展组织的人力资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人力资源专业术语,以帮助大家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部分:招聘与选拔1. 职位描述:是对某个职位进行具体描述,包括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和所需技能等。
2. 招聘渠道:是指通过哪些途径来吸引和获取潜在候选人,如职业网站、校园招聘等。
3. 面试:是通过与候选人的交流和考察,评估其在岗位上的适应能力。
4. 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定期评估和反馈,以便改进和提高员工绩效。
第二部分:培训与发展1. 培训需求分析:是对组织和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以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
2. 岗位培训:是指针对某个具体岗位的培训,以提高员工在该岗位上的工作能力。
3. 组织发展:是指通过改变组织的结构、文化和人员配置,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
4. 职业发展:是指通过提供培训和职业规划支持,帮助员工在组织内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第三部分:员工关系与福利1. 员工满意度调查:是对员工满意度进行定期调查和评估,以了解员工对组织的看法和反馈。
2. 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建立的一种法律关系,涉及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问题。
3. 福利计划:是指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和员工福利计划,如医疗保险、退休金、假期等。
4. 员工参与:是指员工在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参与和贡献,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第四部分:绩效管理与激励1.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目标、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以监督和改进员工的工作绩效。
2.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奖励和惩罚,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3. 薪酬管理:是指对员工薪酬进行管理和决策,包括薪资结构、福利待遇和绩效奖金等。
4. 职业发展规划:是指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最全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最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b7a59f24028915f804dc274.png)
名词解释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企业对于本组织的人力资源从获得、培养到配置、使用,以使人力资源在组织中与其它要素相结合、形成生产力,并取得预想的效率和效果的活动。
人力资源规划: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组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有效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前提。
员工招聘:是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通过合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寻找、吸引和获取组织所需的适合人员,并将其安排到适合的岗位的过程。
绩效计划:是由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制定并修正绩效目标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沟通,对员工的工作标准和目标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协议的过程。
绩效考评:(performance appraisal)是评估者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一定的考评方法考评和评价员工在确定时期内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与组织期望的一致程度的过程。
正式沟通:是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非正式沟通:渠道指的是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督,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收入:指某个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劳动者个人或其家庭凭借各种资源获得的全部报酬。
其中包括储蓄利息、债券和股票所得、接受馈赠和遗产等。
报酬:指员工为某一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他认为有价值的回报。
其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报酬分成不同的形式。
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涉及员工经济性报酬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包括组织薪酬的多种决策和组织实施内容和薪酬分配的持续而系统的组织管理过程。
基本薪酬:指企业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是员工自身所具备的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是员工从企业获得的最为稳定的经济报酬。
福利: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除工资、奖金之外的各种保障计划、补贴、服务以及实物报酬。
人力资源术语
![人力资源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fe24c1b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c.png)
人力资源术语人力资源术语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常用的术语和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到组织内部员工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在实践中需要运用到各种术语来指导和支持其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人力资源术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1.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RM)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合理规划、组织、指导、控制和激励等手段,以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 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nt)人才管理是指通过引进、培养和激励人才,以满足组织战略目标的需要。
3. 招聘(Recruitment)招聘是指根据组织的需求,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寻找并筛选适合岗位的人才。
4. 招聘渠道(Recruitment Channels)招聘渠道是指组织用来发布招聘信息和吸引人才的途径,如招聘网站、人力资源公司、校园招聘等。
5. 培训(Training)培训是指组织为员工提供系统性的教育和培训,以提升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6. 培训需求分析(Training Needs Analysis)培训需求分析是指通过调查和分析员工的能力和知识差距,确定员工的培训需求。
7. 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评估标准和进行绩效评估,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监控和评价。
8. 360度评估(360-degree Evaluation)360度评估是一种多方位评估方法,将员工的绩效评价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上级、同事、下属等。
9. 激励(Incentives)激励是指通过给予奖励、晋升、薪酬等方式,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10. 团队建设(Team Building)团队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和训练,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团队绩效。
11. 薪酬管理(Compensation Management)薪酬管理是指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绩效,制定和管理员工的薪酬政策和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255fde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6.png)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1.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指企业或组织在制定和执行方案时,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以及员工福利和员工关系等活动和制度的管理。
2. 人力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 Planning):指在企业战略目标及业务发展的前提下,对应的人力资源需求、人员构成、数量等方面进行规划,以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
3. 招聘(Recruitment):指企业为满足业务需求,通过内部或外部招聘渠道,吸引符合企业职位需求及要求的人才加入企业。
4. 培训(Training):指企业为提高员工技能、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设置的针对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
5.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aisal):指企业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达成目标和能力水平进行评估,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反馈。
6. 员工福利(Employee Benefits):指企业通过提供健康保险、带薪假期、餐饮及交通福利、雇佣保障等福利机制,旨在提高员工的生活状态和士气,增强员工余热情和忠诚度。
7. 员工关系(Employee Relations):指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建立的合理、和谐及互动型的人际关系,以达到员工高效工作和企业增强竞争力的目标。
8.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指企业为适应外部经济、技术和市场等环境变化,对企业结构、流程和战略方向等方面进行改变的过程。
9.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指员工通过对自身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设计符合自己职业目标的职业发展路径,并通过定期跟踪、评估和改进等方式来实现。
10. 薪酬管理(Compensation Management):指企业通过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计划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福利等激励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在员工调薪、晋升、离职等时刻给予合理的薪酬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汇总)HR常用公式的汇总:1.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 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一、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术语1、职位分析是对职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综合,其成果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职位说明书;另一种为职位分析报告。
2、职位说明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职位描述,主要对职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概括,包括职位设置的目的、基本职责、组织图、业绩标准、工作权限等内容;二是职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主要对任职人员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概括,包括该职位的行为标准,胜任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个性特征以及对人员的培训需求等内容。
职位说明书的这两个部分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通过客观的内在逻辑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3、职位分析报告是对职位分析过程中所发现的组织与管理上的问题和矛盾的阐述,以及为这些矛盾和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具体包括:组织结构与职位设置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流程设计与流程运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组织权责体系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工作方式和方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4、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在职位说明书之中。
例如,接听电话。
5、任务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职责的进一步分解。
例如,回答客户的电话咨询。
6、职责细分职责细分既可以作为职位分析中完成职责的主要步骤而成为职责描述的基础,也可以以履行程序或“小职责”的身份出现在职位说明书中。
例如,处理客户的电话咨询与投诉。
7、职责是指为了在某个关键成果领域取得成果而完成的系列任务的集合,它常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的目标来加以表达。
例如,维护客户关系,以保持和提升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
8、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
它常常用“具有批准……事项的权限”来进行表达。
例如,具有批准预算外5000元以内的礼品费支出的权限。
9、任职资格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要求。
它常常以胜任职位所需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加以表达。
10、业绩标准是指与职位的工作职责相对应的对职责完成的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的客观标准。
例如:人力资源经理的业绩标准包括员工满意度、空岗率、培训计划完成率等。
11、职位是指承担一系列工作职责的某一任职者所对应的组织位置,它是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职位与任职者是一一对应的。
如果存在职位空缺,那么职位数量将多于任职者人数。
例如销售部经理周平。
12、职务是指组织中承担相同或相似职责或工作内容的若干职位的总和。
例如,销售部经理。
13、职级是指工作责任大小、工作复杂性与难度以及对任职者的能力水平要求近似的一组职位的总和,它常常与管理层级相联系。
比如,部门副经理就是一个职级。
14、职位族根据工作内容、任职资格或者对组织的贡献的相似形而划分为同一组的职位。
职位族的划分常常建立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
例如:管理职位族、生产职位族、营销职位族等。
15、人均劳效率即人均劳动效率=税前销售额/总人数16、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劳动定额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形式。
第2楼汇总二:一、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术语1、人力资源SWOT分析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
人力资源SWOT分析是指企业为了提升人力资源的竞争力,而进行的对人才选、用、育、留等方面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的分析。
2、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事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
3、人才需求规划是指对实现企业战略所需人才的数量、质量的规划,并结合企业当前的人才现状明确未来一段时间所面临的人才缺口。
4、人才供给规划是指对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的人才供结进行预测,从而明确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人才供结总水平,并明确企业内部的人才培育和开发规划,以保证人才内部供给的目标达成。
二、组织设计类术语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2、编制指公司或部门为了完成未来或过去的任务而确定的公司或部门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其对人员的实际配置工作产生指导和约束作用。
3、部门职能指一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的职责总和,即在一个组织中,一个部门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4、事业部制事业部制是总公司下面按产品、地区、业务范围划分事业部分公司。
事业部分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其特征是:决策权并不完全集中于公司最高管理层,而是分权给事业部,有利于它们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公司最高管理层摆脱了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进行重大决策的研究;公司的适应性强;适于规模大,产品种类多,经营范围广,分地区经营,技术上,生产上可以相互独立进行的企业;管理层次多,管理费用高,各事业部协助比较困难,易产生各自为政、本位主义的倾向。
5、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是直线制与职能制的结合。
它是在组织内部既有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直线部门,也有按专业分工设置的职能部门;但职能部门在这里的作用是作为该级直线领导者的参谋和助手,它不能对下级部门发布命令。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吸取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的优点:一方面,各级行政负责人有相应的参谋机构作为助手,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管理的作用;另一方面,每一级管理机构又保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
但在实际工作中,直线职能制有过多强调直线指挥,而对参谋职权注意不够的倾向。
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具有以上的优点,使得它在各国的组织中被普遍地采用,而且采用的时间也较长。
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甚至机关、学校、医院等一般也都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结构。
汇总三:一、招聘类术语1、结构化面试所谓结构化面试就是首先根据对职位的分析,确定面试的测评要素,在每一个测评的维度上预先编制好面试题目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面试过程遵照一种客观的评价程序,对被试者的表现进行数量化的分析,给出一种客观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评价者使用相同的评价尺度,以保证判断的公平合理性。
2、人才测评就是以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通过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对人员的素质状况、发展潜力和个性特点等特征进行客观地测量和科学地评价。
3、评价中心测评法评价中心测评法将各种不同的素质测评方法相互结合,通过创设一种逼真的模拟管理系统和工作场景,将被试人纳入该环境系统中,使其完成该系统环境下对应的各种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主试人采用多种测评技术和方法,观察和分析被试人在模拟的各种情景压力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工作绩效,以测量评价被试人的管理能力和潜能等素质。
评价中心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情景模拟性,所以又被称为情景模拟测评。
4、无领导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
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目的就在于考察应试者的表现,尤其是看谁会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自发的领导者。
5、文件框测验将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碰到的各类信件、便笺、指令等放在一个文件筐中,要求被试者在一定时间内处理这些文件,相应地作出决定、撰写回信和报告、制订计划、组织和安排工作,以考察被试者的敏感性、工作独立性、组织与规划能力、合作精神、控制能力、分析能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等。
6、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
这里的所谓素质,是指那些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需要或与之相关的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个人特征,他们是以一定的质量和速度完成工作或活动的必要基础。
7、天花板效应指测验题目过于容易,致使大部分个体得分普遍较高的现象。
8、地板效应指测验题目过难,致使大部分个体得分普遍较低的现象。
9、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
10、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
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
11、表面效度即从题目表面是否容易看出出题人的意向和答案倾向。
12、社会赞许性即题目本身的答案反映了一般社会价值倾向,应答者很容易表现出反应偏差,投其所好,按照对题目的社会价值判断而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的倾向。
13、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