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
CAN协议规范解析
![CAN协议规范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73f7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c.png)
CAN协议规范解析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是一种高性能、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
它最初是由德国Bosch公司为汽车电子系统开发的,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等领域。
CAN协议规范完整,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CAN协议的物理层使用两根信号线CAN_H和CAN_L构成差分传输线路。
CAN_H线接收高电平信号,CAN_L线接收低电平信号,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数据的传递和接收。
这种差分传输方式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物理层还包括传输速率的定义,CAN协议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常用的有1 Mbps、500 kbps、250 kbps、125 kbps等。
选择不同的传输速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上层应用发送的数据封装成CAN帧,并在总线上进行传输。
CAN帧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起始位(SOF)、标识符(ID)、数据域(Data)和CRC校验码。
起始位用于同步接收方的时钟,标识符用于区分不同的数据帧,数据域用于传输应用数据,CRC校验码用于检测数据的传输错误。
CAN协议支持标准帧和扩展帧两种类型的数据帧,标识符的长度不同,标准帧为11位,扩展帧为29位。
扩展帧可以提供更多的ID范围,适用于大规模网络通信。
数据链路层还包括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机制。
CAN协议采用一种优先级机制,不同的数据帧有不同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数据帧可以打断正在传输的低优先级数据帧。
这种机制能够保证高优先级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CAN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通信,包括数据的路由和过滤。
CAN网络支持多个节点的连接,节点之间可以通过总线进行双向通信。
每个节点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帧,通过标识符来区分不同节点的数据帧。
网络层还包括数据的过滤和控制,可以根据接收节点的ID进行过滤,只接收符合条件的数据帧。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391192b52acfc788ebc994.png)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定义一一BMS一、握手阶段:(098765)2、ID:180256F4( 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 s,需要通二、充电参数配置阶段:1、ID:1806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动力蓄电池配置参数,数据长度13个字节,周期500ms, 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三、充电过程:2、ID:181156F4( 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总状态,数据长度9个字节,周期250m s,5、ID:181556F4 ( 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单体电压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6、ID:181656F4 ( 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温度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7、ID:181756F4 ( 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预留报文,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1、 BMS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所需求的SOC目标值(00:未达到,01:达到需求,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达到总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总电压设定值,01:达到设定值,10:不可信状态);c)5~6位:达到单体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01:达到,10 :不可信状态)2、 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绝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输出连接器过温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BMS原件、输出连接器过温(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d)7~8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 :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e)9~10位:电池组温度过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 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过大(00:正常,01:电流超过需求值,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电压异常,10:不可信状态)1、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充电机设定的条件中止(00:正常,01:达到设定条件中止,10:不可信状态)b)3~4位:人工中止(00:正常,01:人工中止,10:不可信状态)c)5~6位:故障中止(00:正常,01:故障中止,10:不可信状态)2、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充电机过温故障(00:温度正常,01:充电机过温,10:不可信状态)b)3~4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 :连机器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充电机内部过温故障(00:内部温度正常,01:内部过温,10:不可信)d)7~8位:所需电量不能传送(00:传送正常,01:不能传送,10:不可信)e)9~10位:充电机急停故障(00:正常,01:急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不匹配(00:电流匹配,01:电流不匹配,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异常,10:不可信状态)四、充电结束阶段:。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9c3d24b90d6c85ec3ac6a6.png)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说明:多字节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电流方向:放电为正,充电为负。
一、握手阶段:1、ID:1801F456(PGN=256)(充电机发送给BMS请求握手,数据长度8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辨识结果(0x00:BMS不能辨识,0xAA:BMS能辨识)BYTE1充电机编号(比例因子:1,偏移量:0,数据范围:0~100)BYTE2充电机/充电站所在区域编码,标准ASCII码BYTE3BYTE4BYTE5BYTE6BYTE72、ID:180256F4(PGN=512)(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BMS通信协议版本号,本标准规定当前版本为V1.0,表示为:byte2,byte1---0x0001,byte0---0x00BYTE1BYTE2BYTE3电池类型,01H:铅酸电池;02H:镍氢电池;03H:磷酸铁锂电池;04H:锰酸锂电池;05H:钴酸电池;06H:三元材料电池;07H:聚合物锂离子电池;08H:钛酸锂电池;FFH:其它电池BYTE4整车动力蓄电池系统额定容量/A·h,0.1A·h/位,0A·h偏移量,数据范围:0~1000A·hBYTE5BYTE6整车动力学电池系统额定总电压/V,0.1V/位,0V偏移量,数据范围:0~750V BYTE7BYTE8电池生产厂商名称,标准ASCII码BYTE9BYTE10BYTE11BYTE12电池组序号,预留,由厂商自行定义BYTE13BYTE14BYTE15BYTE16电池组生产日期:年(比例:1年/位,偏移量:1985,数据范围:1985~2235)BYTE17电池组生产日期:月(1月/位,偏移量:0月,数据范围:1~12月)BYTE18电池组生产日期:日(1日/位,偏移量:0日,数据范围:1~31日)BYTE19电池组充电次数,1次/位,偏移量:0次,以BMS统计为准BYTE20BYTE21BYTE22电池组产权表示(0:租赁,1:车自有)BYTE23预留BYTE24~40车辆识别码(vin)二、充电参数配置阶段:1、ID:180656F4(PGN=1536)(BMS发送给充电机,动力蓄电池配置参数,数据长度13个字节,周期50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单体动力蓄电池最高允许充电电压(比例:0.01V/bit,偏移量:0)BYTE1BYTE2最高允许充电电流(比例:0.1A/bit,偏移量:-400A)BYTE3BYTE4动力蓄电池标称总能量(0.1Kw·h/bit,偏移量:0)BYTE5BYTE6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BYTE7BYTE8最高允许温度(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9整车动力蓄电池荷电状态SOC(比例:0.1%/bit,偏移量:0)BYTE10BYTE11整车动力蓄电池总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BYTE122、ID:1807F456(PGN=1792)(充电机发送给BMS,时间同步信息,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500ms)BYTE0秒(压缩BCD码)BYTE1分(压缩BCD码)BYTE2时(压缩BCD码)BYTE3日(压缩BCD码)BYTE4月(压缩BCD码)BYTE5年(压缩BCD码)BYTE63、ID:1808F456(PGN=2048)(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最大输出能力,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最高输出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BYTE1BYTE2最低输出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BYTE3BYTE4最大输出电流(0.1A/bit,偏移量:-400)BYTE54、ID:100956F4(PGN=230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数据长度1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BMS是否充电准备好(0:BMS未准备好,0xAA:BMS完成充电准备)5、ID:100AF456(PGN=2560)(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输出准备就绪,数据长度1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充电机是否完成充电准备(0:充电机未完成准备,0xAA:完成准备)三、充电过程:1、ID:181056F4(PGN=4096)(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需求,数据长度5个字节,周期50ms)BYTE0充电电压需求(0.1V/bit,偏移量:0V)BYTE1BYTE2充电电流需求(0.1A/bit,偏移量:-400A)BYTE3BYTE4充电模式(0x01:恒压充电;0x02:恒流充电)2、ID:181156F4(PGN=4352)(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总状态,数据长度9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充电电压测量值(0.1V/bit,偏移量:0V)BYTE1BYTE2充电电流测量值(0.1A/bit,偏移量:-400A)BYTE3BYTE4最高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及其组号(1~12:蓄电池电压,0.01V/bit;13~16:动力蓄电池电池电压所在组号:1/bit,偏移量:1)BYTE5BYTE6当前SOC(1%的比例,偏移量:0)BYTE7估算剩余充电时间(1min/bit,大于600分钟按600分钟发送)BYTE83、ID:1812F456(PGN=4608)(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充电状态,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50ms)BYTE0充电电压输出值(0.1V/bit,偏移量:0V)BYTE1BTYE2充电电流输出值(0.1A/bit,偏移量:-400A)BYTE3BYTE4累计充电时间(1min/bit,最大为600min)BYTE54、ID:181356F4(PGN=486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状态信息,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最高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所在编号BYTE1最高动力蓄电池温度(1度/bit,偏移量:-50)BYTE2最高温度检测点编号BYTE3最低动力蓄电池温度(1度/bit,偏移量:-50)BYTE4最低动力蓄电池温度检测点号BYTE5Bit0-bit1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过高/过低(00:正常;01:过高;10:过低)Bit2-bit3整车动力蓄电池荷电状态SOC过高/过低(00:正常;01:过高;10:过低)Bit4-bit5动力蓄电池充电过电流(00:正常;01:过流;10:不可信)Bit6-bit7动力蓄电池温度过高(00:正常;01:过高;10:不可信)BYTE6Bit0-bit1动力蓄电池绝缘状态(00:正常;01:不正常;10:不可信)Bit2-bit3动力蓄电池组输出连接器连接状态(00:正常,01:不正常,10:不可信)Bit4-bit5充电允许(00:禁止;01:允许)5、ID:181556F4(PGN=5376)(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单体电压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1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BYTE1BYTE22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BYTE3BYTE43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BYTE5、、、、、、、、、、、、BYTE511256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6、ID:181656F4(PGN=5632)(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温度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动力蓄电池1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1动力蓄电池2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2动力蓄电池3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3动力蓄电池4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4动力蓄电池5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5动力蓄电池6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N动力蓄电池N+1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7、ID:181756F4(PGN=5888)(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预留报文,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预留BYTE1预留BYTE2预留BYTE3预留BYTE4预留BYTE5预留、、、、、、预留BYTEN预留8、ID:101956F4(PGN=6400)(BMS发送给充电机,BMS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10ms)BYTE0BMS中止充电原因BYTE1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BYTE2BYTE3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说明:1、BMS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所需求的SOC目标值(00:未达到,01:达到需求,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达到总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总电压设定值,01:达到设定值,10:不可信状态);c)5~6位:达到单体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01:达到,10:不可信状态)2、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绝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输出连接器过温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BMS原件、输出连接器过温(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d)7~8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e)9~10位:电池组温度过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过大(00:正常,01:电流超过需求值,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电压异常,10:不可信状态)9、ID:101AF456(PGN=66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10ms)BYTE0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BYTE1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BYTE2BYTE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说明:1、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充电机设定的条件中止(00:正常,01:达到设定条件中止,10:不可信状态)b)3~4位:人工中止(00:正常,01:人工中止,10:不可信状态)c)5~6位:故障中止(00:正常,01:故障中止,10:不可信状态)2、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充电机过温故障(00:温度正常,01:充电机过温,10:不可信状态)b)3~4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连机器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充电机内部过温故障(00:内部温度正常,01:内部过温,10:不可信)d)7~8位:所需电量不能传送(00:传送正常,01:不能传送,10:不可信)e)9~10位:充电机急停故障(00:正常,01:急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不匹配(00:电流匹配,01:电流不匹配,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异常,10:不可信状态)四、充电结束阶段:1、ID:181C56F4(PGN=7168)(BMS发送给充电机,BMS统计数据,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中止时SOC值(比例:1%,偏移量:0)BYTE1动力蓄电池单体最低电压(比例:0.01,偏移量:0)BYTE2BYTE3动力蓄电池单体最高电压(比例:0.01,偏移量:0)BYTE4BYTE5动力蓄电池最低温度(比例:1,偏移量:-50)BYTE6动力蓄电池最高温度(比例:1,偏移量:-50)2、ID:181DF456(PGN=7424)(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统计数据,数据长度5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累计充电时间(比例:1min,偏移量:0,范围:0~600)BYTE1BYTE2累计输出能量(比例:0.1kw·h,偏移量:0,范围:0~1000)BYTE3BYTE4充电机编号五、发生错误:1、ID:081E56F4(PGN=7680)(BMS发送给充电机,BMS统计数据,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Bit0-Bit1接受SPN2560=0X00充电机辨识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it2-Bit3接受SPN2560=0XAA充电机辨识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YTE1Bit0-Bit1接受充电机的时间同步和充电机最大能力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it2-Bit3接受充电机完成充电准备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YTE2Bit0-Bit1接受充电机充电状态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it2-Bit3接受充电机中止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YTE3Bit0-Bit1接受充电机充电统计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2、ID:081FF456(PGN=793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Bit0-Bit1接受BMS和车辆的辨识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YTE1Bit0-Bit1接受电池充电参数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it2-Bit3接受BMS完成充电前准备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YTE2Bit0-Bit1接受电池充电总状态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it2-Bit3接受电池充电需求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it4-Bit5接受BMS中止充电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YTE3Bit0-Bit1接受BMS充电统计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六、多包发送过程:1、0x1CEC56F4(BMS请求建立多包发送,周期50ms)BYTE0请求控制字0x10BYTE1需要发送的总字节数BYTE2BYTE3需要发送的包数BYTE40XffBYTE5所装载数据的参数组群号,即其PGNBYTE6BYTE72、0x1CECF456(充电机应答多包发送请求,周期50ms)BYTE0回答控制字0x11BYTE1可发送的数据包数BYTE2接下来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号BYTE30xFFBYTE40xFFBYTE5所装载数据的参数组群号,即其PGN BYTE6BYTE73、0x1CEB56F4(BMS发送多包信息,周期根据国标定义) BYTE0包序号(1到N)BYTE1需发送的内容BYTE2需发送的内容BYTE3需发送的内容BYTE4需发送的内容BYTE5需发送的内容BYTE6需发送的内容BYTE7需发送的内容4、0x1CECF456(充电机响应完成多包接收,周期50ms) BYTE0请求控制字0x13BYTE1接受到的总字节数BYTE2BYTE3接受到的总包数BYTE40XffBYTE5所装载数据的参数组群号,即其PGN BYTE6BYTE7深圳市聚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武继坤整理。
can协议完全讲解
![can协议完全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bd781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2.png)
can协议完全讲解CAN协议完全讲解。
CAN协议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缩写,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
CAN协议的特点是高可靠性、实时性强、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CAN协议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总线的通信方式,即多个节点通过共享同一条总线进行通信。
CAN总线上的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可以通过这个标识符来识别节点。
当一个节点发送消息时,其他节点可以根据消息的标识符来判断是否需要接收这个消息。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通信冲突,提高通信效率。
其次,CAN协议采用了差分信号传输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抵抗电磁干扰。
在传输过程中,CAN总线上的信号由两个相互反向的差分信号组成,这样可以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对干扰的抵抗能力更强。
因此,CAN总线可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稳定地工作,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另外,CAN协议还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CAN总线上的消息可以根据优先级来进行传输,优先级高的消息可以在总线空闲时立即发送,从而保证了消息的实时性。
这对于一些对通信时延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非常重要,比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此外,CAN协议还支持多主机系统,多个节点可以同时发送消息,而且不会发生冲突。
CAN协议采用了非破坏性位冲突检测和重发机制,可以确保消息的可靠传输。
这对于需要多个节点同时进行通信的系统来说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CAN协议作为一种高可靠性、实时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的串行通信协议,在汽车、工业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总线的通信方式,采用了差分信号传输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支持多主机系统的特点。
希望本文对CAN协议有所了解,对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有所帮助。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b91e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4.png)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该协议主要定义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规范,包括消息格式、数据内容、命令和应答等方面。
下面将对该协议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在消息格式方面,新国标充电CAN协议采用了基于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通信方式。
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总线标准,具有高可靠性、高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在数据内容方面,该协议定义了一系列数据域,包括车辆标识、充电设备标识、充电类型、充电状态、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充电设备的控制和监测起着关键作用。
在命令和应答方面,协议定义了一系列命令和相应的应答消息。
例如,充电设备可以向电动汽车发送启动充电的命令,而电动汽车则通过应答消息告知充电设备是否接受该命令。
这些命令和应答消息的交互可以实现电动汽车与充电设备之间的有效通信。
此外,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还规定了充电设备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范。
后台服务器可以通过网络与充电设备建立连接,进行充电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该协议定义了充电设备和后台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和通信接口,确保了充电设备在远程监控和管理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的应用可以带来很多优势。
首先,通过规范的通信协议,可以实现不同厂家的充电设备和电动汽车之间的互通性。
这意味着消费者在任一充电站都可以使用自己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大大提升了充电设备的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此外,该协议的应用还可以为电动汽车行业的监管和管理提供便利。
通过与后台服务器的通信,可以对充电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包括充电设备的控制、故障诊断和统计分析等。
这有助于提高充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
总之,新国标充电CAN协议是中国汽车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用于规范电动汽车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
该协议在消息格式、数据内容、命令和应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可以实现充电设备的互通性和远程管理。
国标直流充电标准
![国标直流充电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9d936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7.png)
国标直流充电标准摘要:一、国标直流充电标准的概述二、新旧国标直流充电标准的区别三、新国标直流充电标准的要点四、新国标直流充电标准的注意事项五、总结正文:一、国标直流充电标准的概述国标直流充电标准是指在我国范围内,用于规范直流充电设施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充电过程的标准。
直流充电是指将直流电源通过充电设施传输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
根据充电方式和充电功率的不同,直流充电可以分为快充和慢充两种方式。
二、新旧国标直流充电标准的区别新旧国标直流充电标准的主要区别在于通信协议和充电过程的管理。
旧国标直流充电标准中,充电机和电池管理系统(BMS)之间的通信采用CAN 总线协议,而新国标中则采用了CCS(充电通信协议)和CAN 总线协议的结合。
新国标直流充电标准中,握手阶段由充电机首先发起,而旧国标中则由BMS 发起。
此外,新国标还对报文长度和参数信息进行了增加。
三、新国标直流充电标准的要点新国标直流充电标准的要点包括:1.握手启动阶段:新国标中握手是由充电机首先发起的,充电机不握手,BMS 不做任何动作。
2.通信协议:新国标中采用CCS(充电通信协议)和CAN 总线协议的结合,以提高通信效率和安全性。
3.充电过程管理:新国标对充电过程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管理,包括低压自检、充电can 报文、硬线信号等。
4.充电功率和电流:新国标对充电功率和电流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新国标直流充电标准的注意事项在执行新国标直流充电标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充电设备和充电设施需要兼容新国标中的通信协议和充电过程管理要求。
2.充电过程中需要对充电功率和电流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对于旧国标直流充电设施,需要进行改造和升级,以符合新国标的要求。
4.对于充电桩不能充电等状况,大部分可能是因为BMS 和充电机的连接标准问题,需要对连接标准进行检查和修正。
新国标下的交流充电桩电源及信号接口解决方案
![新国标下的交流充电桩电源及信号接口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6cfc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a.png)
新国标下的交流充电桩电源及信号接口解决方案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充电设施的配套建设也变得愈发重要。
新国标下的交流充电桩电源及信号接口解决方案在确保安全性和质量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加便捷和智能的充电体验。
本文将从电源和信号接口两个方面介绍新国标下的解决方案。
首先,新国标对充电桩的电源接口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交流输入接口和直流输出接口。
交流输入接口是用于从市电电源方提供电能给充电桩的接口,其规范了电源的输入参数和接口标准,确保充电桩的正常运行和电能的安全供应。
新国标规定了220V/380V交流输入电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用电场景的需求。
同时,接口标准采用了工业级的插拔接口,提高了接口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交流输入接口还规定了接地电阻、漏电流等电气参数,以确保充电桩的安全使用。
在直流输出接口方面,新国标规范了输出电压、电流等参数,以适应电动车不同型号和不同充电需求。
新国标规定了200V/400V直流输出电压,同时提供了不同功率(如20kW、60kW等)的输出选择。
充电桩的直流输出接口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插拔接口,方便电动车用户进行充电。
该接口还规定了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精度范围,确保充电桩能够提供稳定的电能输出。
其次,新国标对充电桩的信号接口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通信接口和控制接口。
通信接口是用于与电动车或充电桩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其规范了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
新国标采用了国际通用的CAN通信协议,实现了充电桩与电动车之间的数据交换。
通信接口还提供了充电桩运行状态、电能计量等信息,方便用户进行监控和管理。
控制接口是用于控制充电桩启停、调节电压和电流等功能的接口,其规范了控制信号和接口参数。
新国标采用了数字控制技术,实现了充电桩的智能化控制。
控制接口还规定了控制信号的电平范围和通信速率,以确保充电桩能够准确和稳定地接收控制信号。
总之,新国标下的交流充电桩电源及信号接口解决方案将充电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放在首位,同时满足了电动车不同型号和不同充电需求的要求。
can协议解析
![can协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ff5a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7.png)
can协议解析CAN协议解析。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最初由德国Bosch公司开发,用于汽车内部的通信,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CAN协议具有高可靠性、实时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在汽车、工业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CAN协议采用了非对称的差分信号线路,即CAN-H和CAN-L线,这种差分信号线路可以有效地抵抗电磁干扰,保证通信的稳定性。
此外,CAN协议还采用了非返回零制,即在一个位时间内,如果发送的是逻辑0,则保持总线电平不变;如果发送的是逻辑1,则在中间的时间段内翻转电平,这种编码方式可以减小总线上的电磁辐射,提高抗干扰能力。
其次,CAN协议支持两种工作模式,标准模式和扩展模式。
标准模式下,CAN帧由11位标识符组成,用于传输标准数据帧;扩展模式下,CAN帧由29位标识符组成,用于传输扩展数据帧。
这种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通信需求,提高了CAN协议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此外,CAN协议还采用了基于优先级的非冲突数据传输机制。
在CAN总线上,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消息优先级,优先级高的消息会立即发送,而优先级低的消息会被暂时搁置。
这种机制可以保证重要数据的及时传输,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另外,CAN协议还具有自动差错重发机制。
在CAN总线上,如果发生了数据传输错误,接收节点会发送一个错误帧进行通知,并且发送节点会自动重发数据,直到接收节点正确接收为止。
这种机制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CAN协议作为一种高可靠、实时性强的串行通信协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
它的差分信号线路、非返回零制、标准模式和扩展模式、基于优先级的非冲突数据传输机制、自动差错重发机制等特点,使得CAN协议在复杂的电磁环境和高可靠性要求下,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新国标非车载充电机与BMS通信协议详解
![新国标非车载充电机与BMS通信协议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daa13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c.png)
新国标非车载充电机与BMS通信协议详解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非车载充电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保证充电的安全和效率,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BMS)之间需要进行通信。
因此,新国标出台了非车载充电机与BMS通信协议。
新国标的通信协议主要包括通信协议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首先是物理层,物理层主要定义了通信所需要的硬件电气特性,包括电压、电流、传输速率等。
新国标规定了通信的电压范围为9V到40V,电流范围为0A到50A,传输速率为250kbps到2Mbps。
其次是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数据包的传输和错误检测。
新国标使用了CAN总线作为数据链路层的传输介质,CAN总线能够提供可靠的传输和错误检测。
数据包分为两种类型:命令帧和数据帧。
命令帧用于控制充电机的行为,数据帧用于传输电池的状态。
数据包还包括校验码,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最后是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定义了充电机与BMS之间的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中包括了多个命令和数据的定义,用于实现充电机和BMS之间的功能交互。
其中,命令包括启动充电、停止充电、查询电池信息等;数据包括电池的电量、电流、电压等信息。
通信协议还定义了命令和数据的格式和长度,以及对应的数据类型和单位。
总的来说,新国标的非车载充电机与BMS通信协议详细规定了通信的物理特性、数据传输方式和通信命令的定义。
这样一来,充电机和BMS之间可以进行可靠、安全、高效的通信,提高了充电的效率和充电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此协议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充电设备的互操作性和标准化,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国标充电协议解读
![国标充电协议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90a27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8.png)
国标充电协议解读
国标充电协议是指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和充电接口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和充电接口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标识和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充电设备和充电接口的安全、可靠、兼容和互换性。
具体来说,国标充电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充电设备的分类和技术要求:规定了充电设备的分类和技术要求,包括交流充电设备和直流充电设备等。
2. 充电接口的技术要求:规定了充电接口的技术要求,包括充电接口的形状、尺寸、材料、电气特性等方面的要求。
3. 充电设备和充电接口的测试方法:规定了充电设备和充电接口的测试方法,包括电气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等方面的要求。
4. 充电设备和充电接口的标识和标志:规定了充电设备和充电接口的标识和标志,包括产品型号、生产厂家、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等方面的要求。
5. 充电设备和充电接口的包装、运输和储存:规定了充电设备和充电接口的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包括包装材料、包装方式、运输方式、储存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国标充电协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标准体系,涵盖了充电设备和充电接口的各个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同时,国标充电协议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需要及时关注相关的更新和变化。
can协议完全讲解
![can协议完全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eb5a0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2.png)
can协议完全讲解Can协议完全讲解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领域的通信协议。
它不仅仅是一种传输数据的方式,更是一种完整的通信体系,具备高度可靠性和实时性。
本文将从Can协议的基本原理、数据帧的结构、消息传输方式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Can协议的基本原理Can协议是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通信协议,它通过在总线上广播消息的方式进行通信。
Can总线上的所有节点都可以同时接收到发送的消息,但只有符合特定标识符的节点才会对消息做出响应。
这种方式使得Can协议具备高度的并发性和实时性。
二、数据帧的结构Can协议的数据帧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起始位、标识符、控制域和数据域。
起始位用于标识一个数据帧的开始,标识符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类型,控制域用于控制数据帧的传输方式,数据域则是实际的数据内容。
三、消息传输方式Can协议采用了一种先进先出的消息队列机制来进行消息的传输。
每个节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消息,但发送的消息需要经过总线的仲裁机制来确定优先级。
如果多个节点同时发送消息,那么优先级高的节点将会获得总线的控制权,优先发送消息。
四、应用领域Can协议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汽车的各个系统之间的通信,如发动机控制、制动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
Can 协议还可以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如机器人控制、传感器数据采集等。
总结:Can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领域的通信协议,它具备高度可靠性和实时性。
Can协议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事件驱动的通信方式,通过在总线上广播消息的方式进行通信。
数据帧的结构包括起始位、标识符、控制域和数据域。
Can协议采用了先进先出的消息队列机制进行消息的传输,通过仲裁机制确定消息的优先级。
Can 协议在汽车和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各种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以上就是对Can协议的完整讲解。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Can协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CAN协议解析
![CAN协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1ac4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2.png)
CAN协议解析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控制、工程机械等领域的串行通信协议。
它主要用于在不同的控制单元之间进行高速实时通信,以实现车辆和设备的协调动作。
本文将对CAN协议的基本原理、数据帧结构、通信速率等进行详细解析。
一、CAN协议的基本原理CAN协议是一种事件驱动的通信协议,其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 主从架构:CAN总线上的设备被分为主控端和从控端,主控端负责发起通信请求,从控端负责响应请求并进行数据交换。
2. 基于广播通信:CAN总线上的消息是以广播的形式发送的,每个节点都能接收到所有的消息,但只有目标节点会对消息进行处理。
3. 冲突检测和处理:CAN总线上可能会发生数据冲突的情况,即多个节点同时发送消息导致冲突。
CAN协议通过位优先级和非破坏性的位操作,实现了高效的冲突检测和处理。
二、CAN数据帧结构CAN数据帧是CAN通信过程中的基本数据单位,其结构包括以下几个字段:1. 帧起始标志(SOF):用于标识数据帧的起始点。
2. 帧类型和格式位:包括数据帧、远程帧、错误帧等,用于指示数据帧类型及格式。
3. 标识符(ID)字段:用于唯一标识消息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包括标准帧和扩展帧。
4. 控制字段(Control):用于指示帧的类型和用途,如数据长度、数据的远程请求等。
5. 数据字段(Data):承载实际的信息数据,长度可变。
6. 校验字段(CRC):用于校验帧数据的完整性,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
7. 确认字段(ACK):用于确认数据的接收情况,包括ACK槽和ACK位。
8. 帧结束标志(EOF):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点。
三、CAN通信速率CAN总线的通信速率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实时性。
根据通信需求和系统要求,CAN总线的通信速率可以选择不同的值,常用的通信速率有以下几种:1. 125 Kbps:适用于低速通信,如车载娱乐系统。
GBT国标充电协议CAN报文
![GBT国标充电协议CAN报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df0f68ee06eff9aef8077d.png)
G B T国标充电协议C A N报文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GB/T 27930-2011新国标充电CAN协议定义说明:多字节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电流方向:放电为正,充电为负。
一、握手阶段:1、ID:1801F456 (PGN=256) CRM(充电机发送给BMS请求握手,数据长度8个字节,周期250ms)2、ID:180256F4 (PGN=512) BRM(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二、充电参数配置阶段:1、ID:180656F4 (PGN=1536) BCP(BMS发送给充电机,动力蓄电池配置参数,数据长度13个字节,周期50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2、ID:1807F456 (PGN=1792) CTS(充电机发送给BMS,时间同步信息,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500ms)3、ID:1808F456 (PGN=2048) CML(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最大输出能力,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250ms)4、ID:100956F4 (PGN=2304) BRO(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数据长度1个字节,周期250ms)5、ID:100AF456 (PGN=2560)(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输出准备就绪,数据长度1个字节,周期250ms)三、充电过程:1、ID:181056F4 (PGN=4096) BCL(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需求,数据长度5个字节,周期50ms)2、ID:181156F4 (PGN=4352) BCS(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总状态,数据长度9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3、ID:1812F456 (PGN=4608) CCS(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充电状态,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50ms)4、ID:181356F4 (PGN=4864) BSM(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状态信息,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250ms)5、ID:181556F4 (PGN=5376) BMV(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单体电压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6、ID:181656F4 (PGN=5632) BMT(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温度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7、ID:181756F4 (PGN=5888) BSP(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预留报文,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8、ID:101956F4 (PGN=6400) BST(BMS发送给充电机,BMS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10ms)说明:1、BMS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所需求的SOC目标值(00:未达到,01:达到需求,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达到总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总电压设定值,01:达到设定值,10:不可信状态);c)5~6位:达到单体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01:达到,10:不可信状态)2、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绝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输出连接器过温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BMS原件、输出连接器过温(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d)7~8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e)9~10位:电池组温度过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过大(00:正常,01:电流超过需求值,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电压异常,10:不可信状态)9、ID:101AF456 (PGN=6656) CST(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10ms)说明:1、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充电机设定的条件中止(00:正常,01:达到设定条件中止,10:不可信状态)b)3~4位:人工中止(00:正常,01:人工中止,10:不可信状态)c)5~6位:故障中止(00:正常,01:故障中止,10:不可信状态)2、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充电机过温故障(00:温度正常,01:充电机过温,10:不可信状态)b)3~4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连机器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充电机内部过温故障(00:内部温度正常,01:内部过温,10:不可信)d)7~8位:所需电量不能传送(00:传送正常,01:不能传送,10:不可信)e)9~10位:充电机急停故障(00:正常,01:急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不匹配(00:电流匹配,01:电流不匹配,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异常,10:不可信状态)四、充电结束阶段:1、ID:181C56F4 (PGN=7168) BSD(BMS发送给充电机,BMS统计数据,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250ms)2、ID:181DF456 (PGN=7424) CSD(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统计数据,数据长度5个字节,周期250ms)五、发生错误:1、ID:081E56F4 (PGN=7680) BEM(BMS发送给充电机,BMS统计数据,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250ms)2、ID:081FF456 (PGN=7936) CEM(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250ms)六、多包发送过程:1、0x1CEC56F4(BMS请求建立多包发送,周期50ms) TPCM2、0x1CECF456(充电机应答多包发送请求,周期50ms) TPCM_CHG3、0x1CEB56F4(BMS发送多包信息,周期根据国标定义) TPCM_DATA4、0x1CECF456(充电机响应完成多包接收,周期50ms)。
新国标:非车载充电机与BMS通信协议详解
![新国标:非车载充电机与BMS通信协议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eaf3e0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d.png)
新国标:非车载充电机与BMS通信步骤详解一.握手阶段(ID:1801F456)其中第一个Byte为00(表示此时充电机主报文((1)充电机发送CRM报文动发送识别,请求握手)。
(2)当BMS收到充电机的CRM报文后,启动数据传输协议TCPM(由于数据长度大于8,共41)传输电池组身份编码信息BRM: ①首先BMS发送RTS报文(ID:1CEC56F4),通知充电机准备发送多少包数据。
据。
②当充电机收到BMS发送的RTS报文后,作出应答信号,回复CTS给BMS(ID:1CECF456)。
③当BMS接收到充电机的应答报文CTS后,开始建立连接发送数据DT(数据长度为41Byte,共分为6包,ID:1CEB56F4)。
④当充电机接受到了接收完BMS发送到数据报文DT后,回复CM给BMS用于消息结束应答(ID:1CECF456)。
(3)当充电机接收到了BMS发送到电池身份编码信息BRM后,回复辨识报文CRM给BMS (ID:1801F456第一个Byte为AA)。
(4)若上述3步中任何1步骤出现异常,通讯将不能往下进行,等待超时复位。
步骤出现异常,通讯将不能往下进行,等待超时复位。
握手阶段CAN卡接收数据解释:帧格式帧类型数据长度数据帧ID 帧格式帧类型数据长度数据1801F456 数据帧扩展帧数据帧扩展帧 0x08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CRM02 00 TPCM_RTS 1CEC56F4 数据帧扩展帧数据帧扩展帧 0x08 10 29 00 06 ff 00 02 00 TPCM_CTS 1CECF456数据帧扩展帧数据帧扩展帧 0x08 11 06 01 ffff 00 1CEB56F4 数据帧扩展帧数据帧扩展帧 0x08 01 00 01 00 04 8c 0a f8 1CEB56F4 数据帧扩展帧数据帧扩展帧 0x08 02 15 ff ff ff ff ff ff TPCM 1CEB56F4 数据帧扩展帧数据帧扩展帧 0x08 03 ffffff ff ff ff ff TPCM_DT1CEB56F4 数据帧扩展帧数据帧扩展帧 0x08 04 ff ff ff ff ff ff ff1CEB56F4 数据帧扩展帧数据帧扩展帧 0x08 05 ff ff ff ff ff ff ff 1CEB56F4 数据帧扩展帧数据帧扩展帧 0x08 06 ff ff ff ff ff ff ff 02 00 TPCM_EM 1CECF456 数据帧扩展帧数据帧扩展帧 0x08 13 29 00 06 ff 00 1801F456 数据帧扩展帧数据帧扩展帧 0x08 aa 01 00 00 00 00 00 00 CRM二.参数配置阶段(1)BMS发送蓄电池充电机参数BCP给充电机,启动数据传输协议TCPM(由于数据长度大于8,共13)。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85b2695f0e7cd185253616.png)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定义——BMS一、握手阶段:(098765)2、ID:1802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二、充电参数配置阶段:1、ID:1806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动力蓄电池配置参数,数据长度13个字节,周期50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三、充电过程:2、ID:1811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总状态,数据长度9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5、ID:1815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单体电压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6、ID:1816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温度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7、ID:1817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预留报文,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1、BMS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所需求的SOC目标值(00:未达到,01:达到需求,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达到总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总电压设定值,01:达到设定值,10:不可信状态);c)5~6位:达到单体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01:达到,10:不可信状态)2、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绝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输出连接器过温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BMS原件、输出连接器过温(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d)7~8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e)9~10位:电池组温度过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过大(00:正常,01:电流超过需求值,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电压异常,10:不可信状态)1、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充电机设定的条件中止(00:正常,01:达到设定条件中止,10:不可信状态)b)3~4位:人工中止(00:正常,01:人工中止,10:不可信状态)c)5~6位:故障中止(00:正常,01:故障中止,10:不可信状态)2、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充电机过温故障(00:温度正常,01:充电机过温,10:不可信状态)b)3~4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连机器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充电机内部过温故障(00:内部温度正常,01:内部过温,10:不可信)d)7~8位:所需电量不能传送(00:传送正常,01:不能传送,10:不可信)e)9~10位:充电机急停故障(00:正常,01:急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不匹配(00:电流匹配,01:电流不匹配,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异常,10:不可信状态)四、充电结束阶段:五、发生错误:六、多包发送过程:。
27930-2023标准宣贯
![27930-2023标准宣贯](https://img.taocdn.com/s3/m/e6d4d6b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f.png)
27930-2023标准宣贯
GB/T 27930-2023是新国标充电CAN协议定义,该标准规定了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
在实施新国标充电CAN协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握手阶段:在握手阶段,充电机发送请求握手的数据包给BMS,BMS 需要对数据包进行辨识和确认。
如果BMS不能辨识数据包,则不能进行后续的通信。
2.通信协议:新国标充电CAN协议定义了通信协议。
包括数据格式、传输速率、消息类型等内容。
在实现通信时,需要按照协议规定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3.数据交互:在数据交互阶段,充电机和BMS之间需要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协商。
充电机需要向BMS发送充电请求和状态信息,而BMS需要向充电机发送电池状态信息和充电接受指令等。
4.安全性: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规定了通信数据的加密和认证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
在通信过程中也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和错误处理,以避免出现错误或异常情况。
总之,实施新国标充电CAN协议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制定:审核:批准:。
can协议完全讲解
![can协议完全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4d9069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5.png)
can协议完全讲解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协议是一种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通信的通信协议。
它最初是由罗伯特·博丁(Robert Bosch GmbH)在1983年开发的,旨在解决汽车电子系统中的通信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CAN协议逐渐被其他行业广泛采用,包括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
CAN协议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高度可靠性和实时性能,以及其简单而有效的通信机制。
CAN协议的核心概念是消息传输。
在CAN网络中,设备通过发送和接收消息来进行通信。
每个消息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ID),用于在网络中识别消息的优先级和内容。
CAN协议支持两种类型的消息传输:数据帧(Data Frame)和远程帧(Remote Frame)。
数据帧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而远程帧用于请求其他设备发送数据。
CAN协议使用一种基于冲突检测的机制来确保消息的可靠传输。
当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消息时,可能会发生冲突。
CAN协议通过检测冲突并选择一个优先级最高的消息来解决冲突。
如果冲突发生,设备将停止发送消息,并在一段时间后重新尝试发送。
为了提高通信的实时性,CAN协议使用了一种称为“帧分发时间(Frame Distribution Time)”的机制。
该机制将消息划分为多个时间段,并确保每个时间段只有一个设备可以发送消息。
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冲突,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除了可靠性和实时性,CAN协议还具有高度的扩展性。
CAN网络可以支持多达数百个设备,并且可以通过连接多个CAN网络来构建更大的网络。
此外,CAN协议还支持多种不同的传输速率,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CAN协议被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系统中。
在现代汽车中,CAN网络用于连接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以实现功能如发动机控制、刹车系统、座椅控制等。
CAN协议的高度可靠性和实时性使其成为汽车电子系统中的理想选择。
CAN协议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资料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4452f2a960590c69fc37605.png)
新国标充电C A N协议解析新国标充电CAN协议定义——BMS一、握手阶段:(098765)1、ID:1801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请求握手,数据长度8个字节,周期250ms)2、ID:1802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二、充电参数配置阶段:1、ID:1806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动力蓄电池配置参数,数据长度13个字节,周期50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2、ID:1807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时间同步信息,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500ms)3、ID:1808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最大输出能力,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250ms)4、ID:1009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数据长度1个字节,周期250ms)5、ID:100A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输出准备就绪,数据长度1个字节,周期250ms)三、充电过程:1、ID:1810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需求,数据长度5个字节,周期50ms)2、ID:1811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总状态,数据长度9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3、ID:1812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充电状态,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50ms)4、ID:1813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状态信息,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250ms)5、ID:1815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单体电压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6、ID:1816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温度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7、ID:1817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预留报文,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8、ID:1019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BMS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10ms)说明:1、BMS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所需求的SOC目标值(00:未达到,01:达到需求,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达到总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总电压设定值,01:达到设定值,10:不可信状态);c)5~6位:达到单体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01:达到,10:不可信状态)2、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绝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输出连接器过温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BMS原件、输出连接器过温(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d)7~8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e)9~10位:电池组温度过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过大(00:正常,01:电流超过需求值,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电压异常,10:不可信状态)9、ID:101A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10ms)说明:1、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充电机设定的条件中止(00:正常,01:达到设定条件中止,10:不可信状态)b)3~4位:人工中止(00:正常,01:人工中止,10:不可信状态)c)5~6位:故障中止(00:正常,01:故障中止,10:不可信状态)2、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充电机过温故障(00:温度正常,01:充电机过温,10:不可信状态)b)3~4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连机器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充电机内部过温故障(00:内部温度正常,01:内部过温,10:不可信)d)7~8位:所需电量不能传送(00:传送正常,01:不能传送,10:不可信)e)9~10位:充电机急停故障(00:正常,01:急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不匹配(00:电流匹配,01:电流不匹配,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异常,10:不可信状态)四、充电结束阶段:1、ID:181C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BMS统计数据,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250ms)2、ID:181D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中止充电,数据长度5个字节,周期250ms)五、发生错误:1、ID:081E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BMS统计数据,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250ms)2、ID:081F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250ms)六、多包发送过程:1、0x1CEC56F4(BMS请求建立多包发送,周期50ms)2、0x1CECF456(充电机回答多包发送请求,周期50ms)3、0x1CEB56F4(BMS多包发送信息,周期根据国标定义)4、0x1CECF456(完成多包接收,周期50ms)。
CAN协议完全讲解
![CAN协议完全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90bd38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4.png)
CAN协议完全讲解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
它最早由德国Bosch公司于1983年开发出来,目的是为了解决汽车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
CAN协议具有高可靠性、实时性强、带宽大等特点,在汽车以及其他领域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全面讲解CAN协议的原理、数据帧格式、通信方式以及应用。
首先,CAN协议基于冲突检测技术,使得多个设备能在同一总线上进行通信而无需主控制器。
CAN总线由两根线组成,即CAN_H和CAN_L,它们通过终端电阻进行终结。
CAN协议使用基于标识符的数据帧来传输数据。
CAN数据帧由四个部分组成:帧起始位(SOF)、标识符(ID)、数据域(Data Field)和CRC(循环冗余校验码)。
帧起始位用于标识一帧数据的开始,它的值为低电平。
标识符用于识别不同的数据帧,它包含了报文的类型(数据帧或远程帧)和地址信息。
数据域是实际传输的数据,它的长度可以是0到64字节。
CRC用于检测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
CAN协议有两种通信方式:基本帧格式(Basic Frame Format)和扩展帧格式(Extended Frame Format)。
基本帧格式使用11位标识符,适用于常规通信。
扩展帧格式使用29位标识符,适用于复杂通信场景。
两种格式的数据帧结构相同,只是标识符的长度不同。
CAN协议支持多个节点同时进行通信,并且能够有效地避免冲突。
它使用一种称为“非破坏性位多元仲裁”(Non-Destructive Bitwise Arbitration)的技术来实现冲突检测。
当多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时,CAN总线上的电平变化按位进行比较,优先级高的节点将会继续发送数据,而优先级低的节点则会立即停止发送。
CAN协议还具有很高的实时性。
每个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前会经过固定的延迟时间,这样可以确保数据能够在预定时间内传输到达目标设备,从而满足实时性要求。
can协议完全讲解
![can协议完全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40cdf1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c.png)
can协议完全讲解CAN协议完全讲解CAN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缩写,是一种多主机串行通信协议。
它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工业领域的各种控制系统中。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了解CAN协议。
一、CAN协议的特性1.具有高可靠性:CAN协议为多主机通信,即使一个主机发生故障,其他主机也能正常工作。
2.高实时性:CAN协议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可以快速响应实时变化的数据。
3.支持多帧:CAN协议支持多帧发送,能够传输较大的数据量。
4.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CAN协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设备,如汽车、工业机器人、电子仪器等。
二、CAN协议的基本结构CAN协议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CAN协议的物理层采用差分传输方式,即利用两条线分别传输CAN_H和CAN_L两个信号。
CAN_H信号的电压高于CAN_L信号的电压,两者之间呈现差分电压信号。
2.数据链路层:CAN协议的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CAN控制器、CAN收发器和总线。
3.应用层:CAN协议的应用层主要包括CAN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服务数据单元(SDU)和自定义协议数据单元(DAU)。
三、CAN协议的帧格式CAN协议的帧格式分为四种类型:数据帧、远程帧、错误帧和过渡帧。
其中,最常用的是数据帧和远程帧。
1.数据帧:数据帧是用于在CAN总线上发送数据的最常见格式,其长度最多为8字节。
数据帧包括四个部分:帧头、数据域、CRC域和帧尾。
2.远程帧:远程帧常用于向CAN总线上的其他节点请求数据。
远程帧与数据帧的区别在于,远程帧没有数据域。
3.错误帧:CAN总线上出现错误时,节点会发送错误帧来通告其他节点。
4.过渡帧:过渡帧是用于连接CAN总线上的不同速度的节点的,它包括了两个周期并且不能携带数据。
四、CAN协议的应用CAN协议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如发动机控制、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车身控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定义——BMS
一、握手阶段:(098765)
2、ID:1802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
二、充电参数配置阶段:
1、ID:1806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动力蓄电池配置参数,数据长度13个字节,周期500ms,
三、充电过程:
2、ID:1811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总状态,数据长度9个字节,周期250ms,
5、ID:1815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单体电压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
6、ID:1816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温度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
1、BMS中止充电原因:
a)1~2位:达到所需求的SOC目标值(00:未达到,01:达到需求,10:不可信状
态);
b)3~4位:达到总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总电压设定值,01:达到设定值,10:
不可信状态);
c)5~6位:达到单体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01:达到,10:不可信状态)
2、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
a)1~2位:绝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b)3~4位:输出连接器过温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c)5~6位:BMS原件、输出连接器过温(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d)7~8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e)9~10位:电池组温度过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3、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
a)1~2位:电流过大(00:正常,01:电流超过需求值,10:不可信状态)
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电压异常,10:不可信状态)
说明:
1、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
a)1~2位:达到充电机设定的条件中止(00:正常,01:达到设定条件中止,10:
不可信状态)
b)3~4位:人工中止(00:正常,01:人工中止,10:不可信状态)
c)5~6位:故障中止(00:正常,01:故障中止,10:不可信状态)
2、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
a)1~2位:充电机过温故障(00:温度正常,01:充电机过温,10:不可信状态)
b)3~4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连机器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c)5~6位:充电机内部过温故障(00:内部温度正常,01:内部过温,10:不可信)
d)7~8位:所需电量不能传送(00:传送正常,01:不能传送,10:不可信)
e)9~10位:充电机急停故障(00:正常,01:急停,10:不可信状态)
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
a)1~2位:电流不匹配(00:电流匹配,01:电流不匹配,10:不可信状态)
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异常,10:不可信状态)
四、充电结束阶段:
五、发生错误:
六、多包发送过程: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