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二)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三.教学重点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 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难点
难点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五.教学过程
设置物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情景,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1)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
(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
(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一、物质与元素的关系
让同学们阅读教材31页交流研讨,完成交流研讨中的问题
交流研讨知道这些元素还能组成哪些物质举例说明
问题探究1:找出组成元素;这些元素还能重新组合成哪些物质?
2、现有物质: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碳酸钠、甲烷。
(1)这些物质中含有哪种相同的元素?
(2)并按该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归类
【过渡】通过以上探究,我们了解到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密切,引导同学总结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⑴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每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物质—单质;
⑶一种元素不仅可以与其它种类元素组成化合物,而且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⑷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
【过渡】了解了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这么多的物质要想了解其性质和用途,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
引出第二个问题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2、氧化物的分类
归纳:最后总结物质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研究需要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氧化物的组成与性质、在水溶液和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溶解性等
[过度]有了物质的分类,我们就可以分类别研究物质的性质了,
[活动探究]
根据提供的试剂,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发生的反应:
单质: Fe 、Cl2 氧化物: CO2、 CuO 酸(稀): HCl 、 H2SO4 碱溶液:NaOH 、Ca(OH)2 盐溶液:NaCl 、 Na2SO4 、AgNO3、CuSO4 、
指示剂: 石蕊试液
首先让学生回顾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然后预测各类别物质的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物质的性质,完成学案
实验小结:通过以上分类别实验探讨,我们了解到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某一类物质与相关类物质的反应通常表现为这一类物质所具有的一般性质。
利用物质间 的反应关系,人们可以研究物质的性质、制备物质以及鉴别和提纯物质
【过渡】,以上我们分类别探究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知道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
那么我们还能从其他角度从物质化合价的角度来对物质进行分类进而了解其性质。
请同学们阅读P35内容,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不但可以分类别研究物质的性质,同时还可以从化合价的角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根据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单质 化合物
__________,如Na 、Mg 、Al
__________,如Cl 2、N 2、O 2
___性氧化物,例SO 2、CO 2
___性氧化物,例Na 2O 、CaO
氧化物 酸
碱
盐
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具有相同化合价的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要想进一步了解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性质的关系,我们要进行后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
好,我们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就学完了
课堂小结: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2、分类别研究物质的性质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板书】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每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物质—单质;
3、一种元素不仅可以与其它种类元素组成化合物,而且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
的化合物;
二、物质的分类
1、分类的依据
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状况: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酸、碱、盐的一般性质,知道了物质的类别如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但是,他们是一个一个地认识物质、探讨物质的性质的,没有认识到探讨一类物质性质的已学习电子得失、化合价等知识以及从得氧失高度,更没有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建立物质分类的观点,认识各类物质的一些通性。
这样,一方面可将初中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又可为后面大量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生能力情况:学生通过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不能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生长,是由同化和顺应构成的平衡过程”。
学生从一个一个孤立的认识物质上升到分类认识物质的高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老师应
合理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广义关系。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效果分析
1、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一种元素可以和多种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每种元素又可以形成单质,有的元素还可以形成多种单质。
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为什么110种元素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进而初步建立元素与物质世界的关系。
2、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从而为物质的分类打下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分类的依据。
使学生了解到物质分类的标准有多种,同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使同学们体会到分类的重要意义。
3、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物质的性质的了解,不同类物质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反应实现物质的相互转化。
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物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物质世界。
4、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5、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6、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使学生了解物质分类的重要意义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二)知识框架
(三)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二)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三.教学重点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 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难点
难点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物质 元素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液 浊液 胶体 氧化物 酸、碱、盐 电解质 非电解质 丁达尔现象 电泳
聚沉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测评练习
一、正误判断
1.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5.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6.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7.溶于水呈酸性的是酸,呈碱性的是碱()
8.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二、选择题
1.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
A.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
B.漂白粉
C.盐酸
D.碘酒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
4.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熟石灰、白磷
C.干冰、铜、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5.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组成 B.O4是一种单质
C.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D.O4是一种化合物
6.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酸性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Na2O2 C.碱:NaOH、KOH、Ba(OH)2、NH3·H2O D.铵盐:NH4Cl、NH4NO3、(NH4)2SO4、CO(NH2)2 7.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
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反思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反思成功之举、反思"败笔"之处、反思教学机智、反思学生见解、反思再教设计。
下面就《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一节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设置物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情景,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1)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
(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
(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这样设置,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然后让同学们趁热打铁阅读教材31页交流研讨,完成交流研讨中的问题
交流研讨知道这些元素还能组成哪些物质举例说明
问题探究1:找出组成元素;这些元素还能重新组合成哪些物质?
2、现有物质: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碳酸钠、甲烷。
(1)这些物质中含有哪种相同的元素?
(2)并按该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归类
通过以上探究,使同学们了解到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密切,从而引导同学总结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很容易接受,进而顺理成章的得出一下结论:
⑴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每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物质—单质;
⑶一种元素不仅可以与其它种类元素组成化合物,而且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⑷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锻炼了同学们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同学们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效果显著
了解了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这么多的物质要想了解其性质和用途,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
从而顺利的引出第二个问题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氧化物的分类
归纳:最后总结物质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研究需要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的研究物质的性质,首先让学生回顾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然后预测各类别物质的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物质的性质,
[活动探究]
根据提供的试剂,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发生的反应:
单质: Fe、Cl2 氧化物: CO2、 CuO 酸(稀): HCl、 H2SO4 碱溶液:NaOH、Ca(OH)2 盐溶液:NaCl、 Na2SO4 、AgNO3、CuSO4 、
指示剂:石蕊试液
实验小结:通过以上分组分类别实验探讨,使同学们了解到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某一类物质与相关类物质的反应通常表现为这一类物质所具有的一般性质。
利用物质间的反应关系,人们可以研究物质的性质、制备物质以及鉴别和提纯物质。
通过分组实验分工合作,锻炼了同学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分类别探究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知道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
那么我们还能从其他角度从物质化合价的角度来对物质进行分类进而了解其性质。
请同学们阅读P35内容,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不但可以分类别研究物质的性质,同时还可以从化合价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具有相同化合价的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要想进一步了解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性质的关系,我们要进行后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
好,我们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就学完了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认为在这节的教学中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开头创设了情景,元素与物质关系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实验攻破难点:不同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相互转化。
3、落到实处,讲练结合。
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经过反思,我受益非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课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