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 课程 总结
药物分析实验期末总结

药物分析实验期末总结引言药物分析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通过实验了解药物的化学性质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本次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制备药品、药品质量分析、药物含量测定和药物质量控制。
本文将对这四个部分的实验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制备药品本次实验中,我们制备了几种常用的药品,如糖衣片、颗粒、口服液等。
通过制备这些药品,我们了解到了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掌握药物的质量控制要求,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通过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制备过程中需要精确称量药物原料和辅料。
由于实验室天平的误差较大,导致称量结果不准确,影响了药物制剂的质量。
其次,药物制剂需要进行烘干处理,以去除水分。
但是,实验室的烘干设备质量不佳,无法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因此,药物制剂的烘干过程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实验室更新天平设备,提供准确的称量结果。
同时,应该修复或更新烘干设备,以保证药物制剂的烘干质量。
此外,我们还可以探索新的制剂方法,以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药品质量分析药品质量分析是药物分析实验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评估药物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质量分析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光谱法(IR)等。
通过实验比对药物样品与标准样品的检测结果,我们可以评估药物的质量。
在药品质量分析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实验条件的选择对质量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例如,对于一些易挥发的药物,需要在低温下进行测定,以防止挥发损失。
其次,药物样品的制备过程需要注意。
样品的制备不当可能导致杂质的混入,进而影响质量分析结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实验条件选择的培训,提高学生对不同实验条件的了解和选择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对样品制备过程的培训,以确保药物样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药物分析技术实验总结

药物分析技术实验总结药物分析技术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在药物分析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药物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本次药物分析技术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药物分析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的原理和方法。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了常用的药物分析技术方法,如比色法、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每个实验都是按照实验操作流程进行,首先是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准备、试剂准备和样品处理。
然后是实验操作过程,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标定、调整参数和进行实际分析。
最后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分析。
比色法实验是本次实验的第一个实验,通过比色法测定药物的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需要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吸光度,然后通过吸光度和标准曲线的关系来确定样品的含量。
这个实验让我体会到了比色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学会了如何准确地测定药物的含量。
滴定法实验是本次实验的第二个实验,通过滴定法测定药物的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酸碱滴定反应来测定药物的含量。
首先,我们需要将药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加入指示剂,并通过滴定计定量加入酸或碱溶液,直到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显著变化。
这个实验让我理解了滴定法的原理和方法,并学会了准确地进行滴定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是本次实验的第三个实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色谱仪来分离和检测药物样品中的活性物质,并根据峰面积和标准曲线的关系来确定样品的含量。
这个实验让我掌握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学会了如何准确地测定药物的含量。
质谱法实验是本次实验的最后一个实验,通过质谱法测定药物的分子结构。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质谱仪来分析药物分子的质量和结构,并根据质谱图的特征峰来确定药物的结构和含量。
这个实验让我了解了质谱法的原理和常用的质谱仪,学会了如何准确地分析药物分子的结构。
通过本次药物分析技术实验,我深入理解了药物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药物分析期末网课总结

药物分析期末网课总结1.引言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现代药物分析技术与方法,了解药物的性质、构造和化学反应过程。
本学期,我选择了在线网课的方式学习药物分析,通过自主学习和网络视频教学,我深入了解了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点。
通过本文总结,我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成果,总结学习经验,并对今后的学习提出一些建议。
2.学习内容回顾2.1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在本学期的第一堂课中,我学习了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药物分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以及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通过对药物成分和性质的分析,可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此外,药物分析还可以用于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2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学习了药物分析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质谱分析等。
在色谱分析中,我学习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原理和应用。
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药物的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
电化学分析包括电解分析和电化学方法,如电导法、电位滴定法和电位法等。
质谱分析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物代谢研究。
2.3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药物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
在药物分析中,我们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对药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符合要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确定质量标准,制定合理的检测方法和监控参数。
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可以确保药物的生产质量和临床使用效果。
3.学习经验总结3.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线网课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因此我充分利用网上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视频,密切关注学习进度。
另外,我还会利用各种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便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药物分析总结

药物分析总结引言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物化学成分、质量和效力的科学。
药物分析的目的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以及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本文将对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应用进行总结和说明。
药物分析原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药物分离、定量分析和结构鉴定。
药物分离是指将药物和其他成分分离开来,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萃取、蒸馏、析出、结晶等。
定量分析是测定药物中成分的含量,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等。
结构鉴定是通过化学反应、光谱分析等手段确定药物的化学结构。
常见药物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通过观察和检验样品的化学性质,确定药物的成分。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气味分析、显微镜观察、染色反应等。
定量分析则是测定药物中成分的含量,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重量法、体积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
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是通过分析药物中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药物的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
光谱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色谱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是将药物中混合物分离成单一成分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
色谱分析方法可以分离和定量各种药物成分,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药物分析结果的应用药物分析结果的应用包括确定药物的纯度、研究药物的稳定性和贮存条件、监测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
纯度分析药物的纯度分析是确定药物中各成分含量的重要方法。
通过药物分析可以确定药物中杂质和掺杂物的存在,以及其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药物的纯度分析结果可以用于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稳定性研究药物的稳定性研究是评估药物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方法。
执业药师药物分析总结

执业药师药物分析总结作为执业药师,药物分析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对各种药物的特性、副作用、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和合理的用药建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下我的执业药师工作中所做的药物分析,希望能够对初入行的药师有所帮助。
一、药物特性分析药物特性分析主要是对药物的生理学、药理学等特性进行评估。
首先需要熟知药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以便于分析其作用机理。
其次,需要了解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其中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的信息。
最后,要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分析该药物在不同疾病、患者群体中的药理效应,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用药方案。
二、药物副作用分析药物副作用分析旨在评估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首先需要对该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包括轻微的和严重的。
其次,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药物过敏史等。
最后,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慎重考虑,确定用药的方式、剂量和频次,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三、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是对一种或多种药物使用时对其他药物的影响进行评估。
首先需要对该药物与其他药物的潜在相互作用进行了解。
其次,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用药的时间、频次和剂量,并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时间间隔。
最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别是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下。
四、药物治疗方案分析药物治疗方案分析是将药物特性、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信息综合考虑,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疾病病情和治疗史进行了解,确定是否存在药物耐药问题。
其次,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方式。
最后,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干预。
总结:作为一名执业药师,药物分析是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不同的药物分析需要侧重于不同的方面,从药物特性、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角度进行全面考虑,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和合理的用药方案。
药物分析学期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本学期的药物分析课程已接近尾声。
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感收获颇丰,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更对药物分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药物分析学习的总结。
一、理论知识学习本学期,我们系统地学习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从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样品制备、定性鉴别、定量测定等方面,逐步深入地了解了药物分析的整个过程。
通过课堂讲解、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我对以下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1. 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药物分析的定义、目的、分类、方法等。
2. 样品制备:包括样品采集、处理、储存等环节。
3. 定性鉴别:学习了一系列鉴别方法,如显色反应、沉淀反应、光谱分析等。
4. 定量测定:学习了容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5. 药物分析在药品生产、检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技能提高在理论学习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
以下是我参加的主要实验:1. 药物样品的制备:学习并掌握了不同类型药物的样品制备方法。
2. 显色反应实验:通过观察不同药物与试剂反应后的颜色变化,进行定性鉴别。
3. 沉淀反应实验:学习并掌握了不同药物与试剂反应后的沉淀现象,进行定性鉴别。
4. 定量测定实验:通过滴定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方法,对药物进行定量测定。
通过这些实验,我不仅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还培养了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三、药物分析的重要性认识本学期,我深刻认识到药物分析在药品生产、检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性。
以下是药物分析的重要作用:1. 保障药品质量:通过药物分析,可以检测药品中的杂质、降解产物等,确保药品质量。
2. 预防药品滥用:通过药物分析,可以检测药物中的非法添加物质,预防药品滥用。
3. 优化治疗方案:通过药物分析,可以监测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总之,本学期的药物分析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药品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药师药物分析重点总结汇报

药师药物分析重点总结汇报药师药物分析重点总结汇报药师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对患者用药情况、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副作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工作。
药师药物分析的重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药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包括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病情的严重程度等。
在此基础上,药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并评估药物的疗效,以确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2.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药师需要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而影响药效和安全性。
药师需要分析这些相互作用,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和效果不佳的情况。
3. 副作用风险评估:每种药物都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药师需要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可能的副作用并评估其发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避免副作用的出现。
4. 用药合理性评估: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特性,评估患者用药方案的合理性。
这包括剂量的选择、给药途径的合理性、用药时间的安排等。
同时,药师还需要评估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以及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个体化用药评估: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对用药方案进行个体化评估。
这包括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孕妇或哺乳期女性的特殊情况、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等。
个体化评估可以提高用药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药师药物分析的重点是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性。
药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副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设计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药师药物分析的重点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用药体验,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药物分析期末总结文案

药物分析期末总结文案一、引言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研究药物质量、药效和药理等方面的科学与技术。
通过对药物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有效评价药物的质量、纯度和安全性,为药物研发、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旨在总结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成果,回顾所学知识,探讨药物分析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个人的学习感悟和展望未来的学习计划。
二、课程学习与实践1.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分析的基本原理、化学计量学和仪器分析原理等,课程中对其进行了详细讲解。
同时,学习了一些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了解了它们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2.实验操作与技能培养通过课程实验,学习了药物分析的实验操作和技能。
比如,采用色谱法测定药物中物质的含量,掌握了色谱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借助光谱法测定药物的质量、纯度和结构信息,了解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的应用;探究了电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锻炼了操作电化学设备的能力。
3.药物分析实践课程的参与参加药物分析实践课程,了解和掌握了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学习了常见的药物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提高了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习了药物质量控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认识到药物分析在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三、药物分析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1.现有技术的应用目前,药物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药品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
例如,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分析和药物质量控制中,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的成分和含量;光谱法可以提供药物的结构信息,为药物设计提供依据;电化学法能够判断药物的氧化还原性质等。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药物分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发展趋势和挑战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高灵敏度分析技术、快速分析技术和微量分析技术。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1篇P440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或胶囊剂等普通制剂)中的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中也称为释放度第三节注射剂分析1 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 2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90%的乳滴粒径应小于1um,且不得有粒径大于5um的乳滴。
3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剂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中,原料药物的粒径应小于15um,粒径为15~2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2篇一般鉴别实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1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2有机酸盐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生成配位化合物,中性红色,弱酸紫色。
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盐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成银镜。
3芳伯氨基反应加稀盐酸煮沸,加等体积的亚硝酸钠和脲溶液数滴,振摇1分钟,滴加碱性B-萘酚试液数滴,生成由粉色到猩红色沉淀。
4托烷生物碱类发烟硝酸5滴,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粒,显深紫色。
5无机金属盐焰色反应钠盐鲜黄色钾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钡离子黄绿色绿色玻璃中透视蓝色铵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润湿的滤纸显黑色。
6无机酸根氯化物法一: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再次生成。
法二:加与供试品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慢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润湿的碘化钾试纸变蓝。
硫酸盐法一:加氯化钡试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硝酸或盐酸中均不溶解。
药物分析期末总结800字

药物分析期末总结800字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技术。
在本学期的药物分析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学期的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包括药物的化学特性分析、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物杂质分析等内容。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了常用的色谱、质谱和光谱等分析技术。
通过实验操作,我能熟练地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等仪器,进行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同时,我也学会了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和注意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课程中的实验对于我们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记得有一次实验是采用气相色谱仪来分析某药物的含量。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样品的含量过低,无法检测出结果。
经过思考和与同学的讨论,我决定采用固相萃取的方法来提取样品中的有效成分,再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通过这个改进,最终实验结果合理且准确。
这次实验让我意识到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不仅要掌握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实验设计和改进的能力。
除了实验操作,药物分析课程也有许多理论知识需要学习。
例如,我们学习了药物分析常用的评价方法,如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等;学习了药物质量控制中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学习了药物中常见杂质的检测方法和限量要求等。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日后从事药物质量控制和检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而且培养了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对药物分析的热情,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
同时,我也会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本学期的药物分析课程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使我对药物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的结合,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药品分析期末总结

药品分析期末总结一、引言药品分析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药品质量控制和分析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药品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技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深入了解了药品分析的各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本学期所学内容,并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出展望。
二、药品分析的概述药品分析是对药品质量的评价与控制,其中涉及到药品的理化性质、质量标准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
药品分析的目标是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药品的疗效,以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
三、药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药品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定性分析原理和定量分析原理。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检测药品中特定的成分或特征,确定药品的质量或纯度。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定量分析则是通过计算药品中某一特定成分的含量,来确定药品的质量或纯度。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比色法、滴定法、重量法等。
四、药品分析的常用技术药品分析的常用技术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色谱分析是通过溶质在固定或流动相中的分配行为来分离和检测化合物,常见的色谱技术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质谱分析是通过测定药品中化合物分子的质量和质量比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常见的质谱技术有质谱联用法等。
光谱分析是通过测定药品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确定其中的化合物成分和结构,常见的光谱技术有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药物在电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来检测和分析药物的成分和质量,常见的电化学技术有离子选择电极法、脱氢极谱法等。
五、药品分析实验操作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药品分析实验操作,如溶液的浓度测定、酸度测定、金属离子的分析等。
这些实验操作使我们熟悉了药品分析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还注意到了实验环境的安全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这对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总结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基本原理包括:样品的制备、分析方法的选择、仪器的选择和结果的判定。
1.1 样品的制备:药物样品的制备一般包括物理分离、去除干扰物和样品的转化。
物理分离包括固体药物的研磨和溶液样品的稀释;去除干扰物包括去除杂质和干扰物质;样品的转化包括将样品转化为适合分析的形式。
1.2 分析方法的选择:药物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
定性分析是确定药物种类和化学组成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纸层析法、薄层析法、气相色谱法等。
定量分析是测定药物含量和浓度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酸碱滴定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1.3 仪器的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选择不同的仪器,例如纸层析法可选择简单的层析仪,而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高性能的液相色谱仪。
仪器的选择应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1.4 结果的判定:药物分析结果的判定常用的方法有补偿法、对照法和比对法。
补偿法是将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根据差异判断样品的组成或浓度;对照法是将待测样品与已知纯品进行比较,根据相似性判断样品的纯度;比对法是将待测样品与已有的数据进行比较,根据相似性判断样品的成分。
二、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2.1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根据化学反应的滴定过程来测定药物中酸、碱度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测定药物中的含量和浓度。
2.2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测定物质溶液中光强的方法。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2.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基于样品中溶质的挥发性和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和测定样品中成分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挥发性物质和易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溶液中物质分离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测定药物中的非极性和极性物质的含量和浓度。
2.5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的方法。
药物分析工作总结

药物分析工作总结篇一:药物分析总结全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各种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的一门学科。
我们在进行药物分析方面的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略述一下。
在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方面的要求:对于药物分析工作者来说,在熟练掌握药物分析原理与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药典和药典中各项条文规定。
例如药典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各个条文的注意点,附录中规定的片剂通则中规定的重量差异是多少,对崩解时限有何规定,高效液相色谱中的用于反相层析的常用固定相,药典中标准品,对照品与试药的区别及选用原则;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熟悉药品质量制定的原则和内容,凡例中内容,例如药典采用的计理单位,符号与专门术语,如溶解度中的一些概念,药典中法定计量单位应如何表示;黏度如何表示;压力如何表示;什么是恒重;原料药含量百分数如规定100%以上时,应如何理解,等等都要熟练掌握,以及中国药典和其他各国药典的差异如美国药典,美国国家处方集,英国药典,日本药局方等等以及有代表性的外国药典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熟悉误差理论,掌握常用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和分析效能的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及范围以及耐用性)以及它们的意义。
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杂质是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物质。
杂质按来源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在药物的一般杂质项目包括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有机溶剂残留量、干燥失重等等,重点掌握砷盐、重金属检查方法的内容,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干燥失重测定法的热分析法具体方法及应用范围。
对一些公式的掌握,如比旋度的公式、标示量的公式、滴定度的公式等等。
在药物制剂分析方面,我们重点掌握片剂、注射剂、滴眼剂的稳定性考查,以及它们的检查项目。
掌握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掌握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检查法,掌握apc复方制剂分析法和乳酸格林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法。
自考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自考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1. 药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任务药物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对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质量等进行定性、定量和检验的过程。
其基本任务是解析和鉴定药物的成分和含量,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2. 药物的分析性质药物的分析性质是指药物在化学、物理及光谱分析中所具有的特性和表现。
药物的分析性质是分辨、定性、定量、验证药物的有效手段。
3. 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色谱分离、质谱分析、光谱法分析等。
其中,化学反应是药物分析的基础,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确定药物的组成和性质;色谱和质谱是常用的分离和鉴定药物的方法,光谱法则是通过物质吸收、发射、散射、透射等特性来分析药物的成分和含量。
二、药物分析仪器1. 常用的色谱仪器色谱是一种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适用于气体和挥发性样品的分离和鉴定;液相色谱仪适用于水溶性样品的分离和鉴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一种新型色谱仪器,其分离效率高,分辨率优秀。
2. 常用的质谱仪器质谱是一种分析化学和构造有机化合物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质子磁共振谱仪、质谱仪和质谱联用仪。
质子磁共振谱仪适用于有机物的结构分析;质谱仪适用于对物质分子的解离、碎裂、离子等进行检测和分析;质谱联用仪则是结合色谱和质谱技术,能够进行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
3. 常用的光谱仪器光谱是一种以物质吸收、发射、散射、透射等光学性质作为分析手段的仪器,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适用于检测分子中的共振结构和吸收能量;红外光谱仪能够对物质的振动和转动性质进行分析;荧光光谱仪适用于对物质的发射光谱进行测定和分析。
三、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1. 药物分析的质量标准药物分析的质量标准是指药品的品质、规格、标志和要求等。
药物的质量标准包括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如外观、含量、纯度、稳定性等。
药物分析总结汇报

药物分析总结汇报药物分析总结汇报药物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药物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药物分析工作旨在对某种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以确保其质量和疗效。
以下是对此次药物分析工作的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对该药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分析方法,我们成功地鉴定了该药物的主要成分。
同时,我们还对该药物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该药物在每片中的含量。
其次,我们对该药物的不同批次进行了比较研究。
通过对多个批次药物的成分和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批次药物的成分相对稳定,含量也在合理范围内。
这表明该药物的生产工艺稳定,能够保持一致的质量和疗效。
进一步,我们对该药物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和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该药物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同时,我们也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和质量监控,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我们对该药物的疗效进行了评价。
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实践,我们得到了该药物在治疗特定疾病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建议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
总结而言,本次药物分析工作对该药物的成分、质量和疗效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通过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评估手段,我们对该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具有一定的把握,并对其进一步的改进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保证该药物的质量和疗效,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以上为本次药物分析工作的总结汇报,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帮助。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思考与体会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思考与体会药物分析课程是医药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涉及药物的性质,药物的制剂,药物的组成,药物的活性成分,药物的分析及药物的检测,药物的质量控制及分析,药物的安全性及检测,药物的稳定性及分析,药物的分析及标准的检测。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到药物的分析、鉴定及检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我们首先要学习药物的性质,包括药物的组成、活性成分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然后培养学生对药物的分析及检测的基本认识和技能,最后学习药物的质量控制、稳定性及分析及检测标准等知识。
课程教学既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又要注重实验室实践。
实验室实践是培养学生药物分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药物的组成、活性成分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以及实验室操作,熟悉药物分析技术,提高药物分析能力。
另外,课程教学还应注重学生敢于实践、分析推理、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理解药物的分析方法,学会在实际问题中独立思考,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药物分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在实际的药物分析实验中运用知识,拓展见闻,提高药物分析能力。
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医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以实践指导为主,注重结合实际情况,以理论指导实践,把药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正是这种教学思路,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系统地掌握药物分析知识,拓展见识,提高药物分析能力,掌握实践技能,为今后的药物实践、研究、分析、检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学分析期末总结

药学分析期末总结一、引言药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药物的性质、成分、剂量与制剂、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内容。
药学分析作为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期末总结将回顾本学期所学的药学分析知识,总结分析方法的应用和优势,并展望未来在药学分析领域的研究方向。
二、药学分析方法1. 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是药学分析的基础,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常见的定性化学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有光谱法、色度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分析药物的成分和污染物的含量,为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
2. 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生物化学分析方法主要通过测定生物体内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例如,通过分析血液中的药物代谢产物和酶活性,可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药效。
此外,通过分析尿液、唾液和头发等样品,也可以获得有关个体的生物学信息,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3. 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质质谱分析和细胞免疫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研究药物与生物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评价。
三、药学分析的应用领域1. 药物质量控制药物质量控制是药学分析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例如,通过分析药物的成分和污染物的含量,可以评估药物质量的合格性,并指导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2. 药物代谢研究药物代谢研究是药学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分析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和酶活性,可以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消除方式,为药物的剂量设计和用药策略提供依据。
3.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药学分析的前沿领域之一。
通过分析药物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药物分析期末总结小班教师

药物分析期末总结小班教师1. 引言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通过分析和检测药物的组成、质量、效能等参数,为药物的研究、生产和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药物分析课程进行总结。
2. 学习内容在本学期的药物分析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具体包括药品质量控制、药品分析方法、药物毒理学、药物代谢与排泄等。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药物分析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实验操作本学期药物分析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多个实验操作,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通过这些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对药物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并提高了实验技能的水平。
同时,学习实验中,我们也注意了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增强了对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
4. 学习收获通过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深刻了解了药品质量分析的重要性,对药品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掌握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了解了不同的分析仪器和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此外,也对常用的药物毒理学和药物代谢与排泄进行了学习,对药物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5. 学习困难在学习药物分析课程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理论知识较多,内容相对复杂,需要不断地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进行学习。
其次,实验操作中需要注重细节和准确性,一些实验步骤需要进行多次反复的实验才能熟练掌握。
此外,药物分析课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这也是一个相对困难的环节。
6. 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药物分析课程,我采取了一些学习方法。
首先,认真听讲,及时记录重点知识点,并进行复习和总结。
其次,关注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尽量避免操作错误。
此外,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课后习题进行复习和巩固。
在学习中还需要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参与实验和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增强实验能力。
7. 总结通过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我对药物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析绪论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是一种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
国家药品标准: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的法定技术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现代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行政、技术监督管理各部门应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也是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缩写Ch.P)《中国药典》版次:2010 年版、2005、2000、1995、1990、1985、1977、1963、1953 年版1963年版至 2000年版分为一部、二部,2005年至今分三部。
①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
②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
③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
美国药典(USP)、美国国家处方集(National Formulary,NF)美国标准——最新版USP(33)-NF(28) 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eia,BP)2011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eia,Ph.Eur)日本药局方(Japanese Pharmacopeia ,JP)国际药典(InP)药品质量管理规范GLP :药品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GSP :临床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AQC :分析质量管理GCP :药品临床研究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药典概论中国药典的组成: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凡例:是制定和执行药典必须了解和遵循的法则。
“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名称及编排:名称《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英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N);结构式: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化学名:《有机化学命名原则》限度: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注明者外,均按重量计。
原料药的含量(%)若未规定上限,指不超过101.0% 标准品、对照品: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品。
标准品: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u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对照品:不包括色谱用的内标物质计量:液体的滴,系在20o C时,以1.0mL水为20滴进行计算。
溶液后标示的“(1→10)”等符号,系指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未指明何种溶剂时,均系指水溶液;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名称间用半字线“-”隔开,其后括号内所示的“:”符号,系指各液体混合时的体积(重量)比例。
精确度:正文:①品名;②有机药物的结构式;③分子式与分子量;④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⑤含量或效价规定;⑥处方;⑦制法;⑧性状;⑨鉴别;⑩检查;⑪含量或效价测定;⑫类别;⑬规格;⑭贮藏;⑮制剂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药品检验的法定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检验的法定机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各省、市、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取样(Sampling)→(观察性状)→鉴别(Identification)→检查(Detection)→含量测定(Assay)→检验记录和报告(Test result report)。
取样:要求: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
基本原则:均匀、合理。
取三分量(检验、复检、存档)检查: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与安全性四个方面。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实验鉴别试验(identification test):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鉴别试验的项目和分类性状: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熔点、比旋度、吸收系数….)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依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鉴别方法:(要求——专属、重现、灵敏、操作简便、快速)化学鉴别法:呈色反应:三氯化铁呈色反应、茚三酮呈色反应沉淀反应:与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如利多卡因)、还原性基团的银镜反应(如异烟肼)、生成氧化亚铜红色沉淀(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葡萄糖)、氯化物的银沉淀、丙二酰尿类的硝酸银反应、苯甲酸盐类的三氯化铁反应、含氮杂环类的生物沉淀剂反应、磺胺类药物的铜盐反应….荧光反应:药物本身或衍生物产;与各种试剂(硫酸、溴、间苯二酚等)反应气体生成反应:含硫药物经强酸处理后,加热,发生硫化氢气体(硫喷妥);碘蒸气;氨气;乙酸乙酯香味….光谱鉴别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原子吸收、核核磁共振(NMR)色谱鉴别法: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FC)、质谱(MS)生物学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第三章杂质检查(Test for purity)药物的杂质(purity)是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药物纯度(purities of drugs):指药物的纯净程度。
主要从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稳定性方面考虑。
化学试剂中的杂质是指能够引起对化学使用目的有影响的物质。
药政管理部门规定,不能以一般化学药品及化学试剂代替药用规格,更不能把化学试剂当作药品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
检查项下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与安全性四个方面。
杂质的来源:生产过程中引入;贮藏过程中产生杂质的种类:按来源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一般杂质:指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成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特殊杂质:指在特定药物的生成和储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这类杂质随药物的不同而不同。
按毒性分为信号杂质和有害杂质:毒性杂质:如重金属、砷盐。
信号杂质:一般无毒,但其含量的多少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情况,如果药物中信号杂质含量过多,提示该药的生产工艺或生产控制有问题,如氯化物、硫酸盐。
按理化性质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及残留溶剂杂质限量杂质限量: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ppm)来表示。
限量检查(Limit test):药物中的杂质在不影响疗效和不发生毒性的原则下允许有一定限量。
通常不测定其准确含量,只检查杂质的量是否超过限量,所以称为杂质的限量检查。
药物的杂质检查法:按操作方法分为对照法(限量检查法)、.灵敏度法、比较法。
对照法:指取一定量的被检杂质标准溶液和一定量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比较反应结果,以确定杂质含量是否超过限量。
(比色、比浊、比色斑)灵敏度法:指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从而判断供试品中杂质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比较法:取供试品一定量依法检查,测得待检杂质的参数(如吸收度)与规定的限量比较,不得更大。
☆一般杂质检查: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硫化物、硒、氟、氰化物、铁盐、重金属、砷盐、铵盐、易炭化物、干燥失重、炽灼残渣、水分测定、溶液颜色与澄清度以及有机溶剂残留量等。
遵循平行操作原则☆氯化物检查法:原理:对照法。
利用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混浊液,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混浊程度比较,浊度不得更大。
Cl-+Ag+—>AgC l↓(白)注意事项:①氯化物浓度以50ml溶液中含50~80μg的Cl为宜,因为此时浊度梯度好。
②加硝酸可避免弱酸银盐如碳酸银、磷酸银以及氧化银沉淀的干扰,加速AgCl的生成并产生较好的乳光浑浊③酸度要求:50ml供试溶液中含稀硝酸10ml为宜④供试品溶液有颜色时的处理方法:内消色法:⑤供试品溶液显碱性的处理方法:先中和成中性后再检查(加硝酸)⑥供试品溶液不澄清的处理方法:过滤,之前要用硝酸冲洗滤纸。
☆硫酸盐检查法原理:药物中存在的微量硫酸盐与氯化钡在盐酸酸性介质中生成硫酸钡白色混浊,与一定量标准硫酸钾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混浊比较,浊度不得更大。
注意事项:盐酸可防止碳酸钡或磷酸钡等沉淀的生成,酸度过大可使硫酸钡溶解,以50ml供试溶液中含稀盐酸2ml为宜。
☆铁盐检查法方法:①硫氰酸盐法Ch.P、USP;②巯基醋酸法BP原理:铁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铵溶液作用生成红色可溶性的硫氰酸铁配离子,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用同法处理后进行比色。
Fe3+ +nSCN-→[Fe(SCN)n]3-n(n=1~6)注意事项:①准铁贮备液的配制:用硫酸铁铵[FeNH4(SO4)2•12H2O]配制成标准铁储备液,并加入硫酸防止铁盐水解,使易于保存。
②铁盐的最适检测浓度范围:目视比色时以50ml溶液中含有10-50μgFe3+为宜,所显色泽梯度明显。
③应在盐酸酸性条件下进行:加入盐酸可防止Fe3+水解,并避免弱酸盐如醋酸盐、磷酸盐、砷酸盐等的干扰④入过硫酸胺的目的:为了氧化Fe2+为Fe3+,同时可防止由于光照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
2 Fe2++(NH4)2S2O8→2 Fe3++(NH4)2SO4+SO42-⑤为了提高灵敏度或供试管与对照管色调不一致时,可用正丁醇或异戊醇提取后,分取醇层比色。
例:枸橼酸钠中铁盐的检查⑥硫氰酸铵过量:增加配位离子的稳定性,提高反应灵敏度,还能消除Cl-、PO43-、SO42-、枸橼酸跟离子等与铁盐形成配位化合物而引起的干扰。
☆重金属检查法: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如银、铅、汞、铜、铬、镉、铋、锑、砷、锌、钴、镍等。
以铅的限量表示重金属限度。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第二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第三法:硫化钠法;第四法:微孔滤膜法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适用范围: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
此法最常用。
原理: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条件(醋酸盐缓冲液pH3.5)下水解产生硫化氢,与微量重金属离子生成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物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PbNO3)经同法处理后所呈颜色比较,颜色不得更深(比色)。
CH3CSNH2+H2O—>CH3CONH2+H2S; Pb+H2S—>Pb S↓+2H+ (Ph3.5)注意事项:①本反应的pH对显色有很大影响。
用醋酸盐缓冲溶液控制pH值在3~3.5,硫化铅的沉淀比较完全。
酸度增大,呈色变浅甚至不呈色,强酸处理过的溶液必须先用NH3·H2O调pH值至中性。
②试品溶液有颜色的处理:内消色法、外消色法外消色法:在对照管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焦糖溶液(取蔗糖用小火加热后,再混悬于水中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