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1cd40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9.png)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
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
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
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
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
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
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
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
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归类及示例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归类及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9dd78d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a.png)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归类及示例初中物理研究方法归类及示例1.观察法,指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认真观察,再归纳总结出规律等。
如通过对水沸腾实验的观察得到水沸腾的特点,从而推出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的特点。
2.实验法,人们使用仪器,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使自然现象、过程再现出来。
它是物理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通过实验可发现定律、规律,如欧姆通过实验发现欧姆定律;通过实验验证假说,如布朗通过“布朗运动”的实验验证分子动理论假说;通过实验测定物理量,如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定出大气压值。
3.猜想法,是探索物理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它是用已知的物理规律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规律做出的科学预见。
猜想法和实验法律相结合使用,先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是目前探索物理经常使用的方法。
如初三物理(沪科版)中研究“通电导体放出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先要求大家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就是采用“猜想+实验”的方法。
4.等效法,狭义等效法是根据同一性质的几个量与一个量之间效果相同而建立的方法。
如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引入合力。
广义等效法指自然界中不同物质之间存在着的联系而建立的原理或方法,如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它们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
5.建立模型法,从自然界中抽取更为本质的、概括了的类似物的方法,如连通器、光线。
6.转换法,是指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者不容易直接去测量的物理量,用一些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的方法。
如用电流的效应去判断电流的存在,用扩散现象去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7.类比法,指两个或两类对象有某些共有的相同或者相似的属性,推出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或另一类现象已经具有的属性。
如研究电流概念时用水流作类比。
8.替代法,在研究物体的某一物理量时,由于这一物理量难于测量,可用便于测量的其他物体的相同物理量来测定代替。
如曹冲称象用的就是替代法。
9.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某一物理量与其他几个物理量关系时,可先研究这一物理量与几个中的一个量的关系,然后逐一研究这一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关系,研究时,每次都要保证除研究的那两个物理量外,其他物理量保持不变,最后将这些单一关系综合起来,如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用的就是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74072c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5.png)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直接观察物理现象或数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2. 模型法: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化,便于理解和分析。
3. 控制变量法:在多因素问题中,通过控制某些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物理现象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4. 理想实验法:通过想象和推理,设计理想状态下的实验,得出结论或推导规律。
5. 归纳法:通过对多个具体事例的分析和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物理规律或结论。
6. 演绎法:根据已知的物理规律或定理,推导出具体的结论或解释特定的现象。
7. 类比法:通过比较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便于理解和记忆。
8. 比较法:通过对不同事物或现象的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理解、记忆和区别。
这些研究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c51fa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5.png)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归纳引言初中物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自然规律。
因此,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
而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世界。
科学探究方法1. 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提出问题。
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水的密度和温度有关系吗?为什么天上的云会下雨?通过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实验和探究。
2. 调查资料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需要进行资料调查。
资料调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问题的背景知识和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学生的探究方向和实验设计。
资料调查的方法可以包括查阅教科书、参考资料、互联网查询等。
3. 假设和预测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我们需要根据已知资料和问题提出假设和预测。
假设是对问题的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假设应当简单、确切、明确,并且可以进行验证。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会降低。
4. 实验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应当合理、准确、可重复,并且应当符合科学原则。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假设进行对照实验、变量实验等,以验证我们的假设。
5. 实验数据分析在实验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数据应当进行整理、处理,并且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数据的分析有助于验证我们的假设和预测,并且可以发现实验中的规律和问题。
6. 得出结论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应当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客观、准确的总结和归纳。
同时,对于不确定的结论,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以进一步确认和验证。
7. 提出新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根据已有的成果和结论,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13400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5.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物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物理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知问题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和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光的传播时,可以引入“小孔成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物理现象的神奇。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例如,在教授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例如,在教授欧姆定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太阳能的利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太阳能装置,并实际操作进行实验。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团队中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观点。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3e37b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0.png)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科学研究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论和逻辑规则,对现象、问题或假设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以达到获取新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理论分析法三大类。
本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概述。
一、观察法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观察现象,收集和记录相关的数据,获取科学事实,并根据观察结果初步判断和分析。
观察法具有简单、直观、直接的特点,常用于初中物理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例如,在学习热传递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热杯中的水温变化来研究热的传递规律。
记录不同时间下水的温度,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以观察和分析热的传递过程。
观察法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二、实验法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建立合适的实验装置、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进行人为控制和观察现象的方法。
实验法可以控制变量、重复观测和准确测量,帮助我们揭示物理事实,验证理论假设。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装置,如光线经过玻璃板时的折射角的测量,来验证折射定律。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调节入射角度,测量出射角度,并计算折射指数,用来验证折射定律。
实验法需要准确测量和仔细记录数据,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方法。
三、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是指基于已有知识和理论模型,通过思考、推理和计算来解释现象和问题的方法。
通过运用物理学定律和公式,进行数据处理和数学分析,可以进行深入的物理问题研究。
例如,在学习力学平衡时,我们可以通过应用力的平衡条件和杠杆原理,分析和计算杠杆系统的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方程来解决问题。
理论分析法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原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综上所述,观察法、实验法和理论分析法是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观察法直观直接,有助于了解物理现象;实验法可以精确测量和控制变量,验证理论假设;理论分析法能够深入思考和解释问题。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6634f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0.png)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那可是超有趣的一门学科呀!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有好多科学探究方法呢!就拿控制变量法来说吧,这可是个厉害的家伙。
咱先确定要研究的问题,比如研究电阻大小跟啥有关。
然后就像玩游戏一样,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的都不变。
你想想,要是不这样,那不是乱成一锅粥啦?这多清楚明白呀!注意事项呢,得找准要控制的变量,可不能瞎搞。
要是搞错了,那不是白忙活一场嘛!安全方面,一般没啥大问题,只要不瞎捣鼓电器啥的,就稳稳当当的。
稳定性也不错呀,每次都按这个套路来,结果都比较靠谱。
那啥时候用控制变量法呢?比如研究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这时候就派上大用场啦!你说是不是超好用?再说说转换法,有些物理量不好直接测量,咱就想办法转换一下。
就像你想知道一个人心里咋想的不好办,但是看他的表情和动作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比如研究电流大小,咱就通过看灯泡亮度来判断。
这多巧妙呀!也没啥危险,稳稳当当的。
用在好多地方呢,像研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咱就看小纸片在发声的扬声器上跳动。
这不是很妙嘛!还有类比法,把新的知识跟咱熟悉的东西类比一下,一下子就好理解了。
就像你认识了猫,再去认识老虎就容易多了。
比如把电流类比成水流,电压类比成水压。
多形象呀!也很安全,没啥风险。
在理解一些抽象概念的时候,那可太管用啦!你说这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是不是超棒?简直就是打开物理世界大门的钥匙呀!
这些方法让咱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探索世界的奥秘。
咱可得好好掌握,在物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a842f1314791711cc79179e.png)
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1、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
(声学)2、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热)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力)4.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电)5.弹性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的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
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容易使学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出规律三.转换法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就是转换法。
1.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2.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3.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4.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5.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的多少来反应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很相似,有什么区别呢?转换法: 电流大小----à灯泡亮度;磁场----à小磁针偏转等效替代法: 分力----à合力小石块体积----à排开水的体积;小结:“等效替代法” 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5b3b19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7.png)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是指在初中物理学科学习中采取的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
下面是初中物理研究方法的一些主要内容:一、实践观察法。
这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二、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观察和测量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进行实验分析,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和思维能力。
三、问题探究法。
通过对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调研和探究,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进行问题研究和思考,并逐步解决问题。
四、模型建构法。
物理中的很多现象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来揭示和解释。
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提炼出物理现象的一般特点,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推演,验证和解释物理规律。
五、逻辑推理法。
初中物理学习需要运用逻辑推理思维。
可以通过逻辑分析,推理物理规律和结论,对问题进行论证和解决。
六、归纳与总结法。
通过总结归纳,将所学的知识有条理地整理和分类,梳理出知识的主线和关键点,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加深自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七、探究性学习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是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方式和科学研究思维的培养。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物理学习能力,并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果。
同时,初中物理研究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300ab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d.png)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总结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实验探究。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用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
第一种探究方法是观察实验。
观察实验是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发现规律、分析问题。
在观察实验中,学生要注意观察现象的特点、规律和变化趋势,要观察多次以增加观察的准确性,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例如,观察浸入水中的物体的浮力现象,可以发现物体的浮力与所浸入水的体积有关。
第二种探究方法是测量实验。
测量实验是用仪器测量或称量物理量的实验方法。
在测量实验中,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单位,进行准确的测量。
在进行测量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技巧,以获得准确且可靠的测量结果。
例如,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使用天平,并注意读数的精确度和标准。
第三种探究方法是比较实验。
比较实验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物体、现象或实验条件进行比较,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在比较实验中,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并观察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通过比较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例如,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时,可以将相同温度的热水分别倒入不同材料制成的容器中,观察冷却速度的区别。
第四种探究方法是变量实验。
变量实验是通过改变某个实验因素,观察其他因素随之变化的实验方法。
在变量实验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变量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改变该变量的取值,来研究其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变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机理,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研究物体质量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第五种探究方法是推理实验。
推理实验是通过推理和演绎的方法,从已知条件出发,推断未知结果的实验方法。
在推理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推理方法,进行合理的推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初中物理实验用到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用到的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554a9f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6.png)
初中物理实验用到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和技巧有:
1.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实验现象来获取数据,如测量长度、角度、重量等。
2. 常规实验法:根据实验教材中给出的步骤进行实验,如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等。
3. 计算法:通过已知的物理公式和已有数据进行计算来得出实验结果,如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利用力矩公式计算杠杆平衡位置等。
4. 对比法: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不同情况下的实验结果来得出结论,如比较不同材料导电性的实验、比较不同液体的密度实验等。
5. 示范法:通过观察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实验,并学习其实验方法和技巧,如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使用卡尺测量长度等。
6. 控制变量法:在进行实验时,除了研究的变量外,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控制温度、控制光线强度等。
7. 安全技巧:注意实验室安全,佩戴实验室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并按照实验教材中的要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8. 数据处理技巧:使用正确的单位、精确读数、有效数字等方法来处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
17种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解释
![17种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b27771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0.png)
17种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解释一、控制变量法1.定义: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因素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分别只研究该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化。
2.举例:(1)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将电阻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将电压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研究压力效果有关因素时,先让受力面积不变,研究与压力大小关系;然后再让压力不变,研究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二、转换法1.定义: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2.举例:(1)动能大小无法直接测出,但我们可以通过木块被撞出去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
(2)磁场看不见,撒上铁粉,通过铁粉的有序排列“看见”磁场并进行研究。
三、放大法1.定义:通过放大、扩大、变大或增加某些因素,从而使问题看得更加清楚,更容易解决。
2.举例:(1)将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插到装满水的瓶口,显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2)电流表通过指针将偏转幅度放大,从而可以划分刻度值。
四、换元法(替代法)1.定义:通过将问题中的元素进行替换或代换,从而解决问题。
2.举例:(1)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平面玻璃代替平面镜进行研究。
(2)研究透镜时,用冰块去代替玻璃制作简易的透镜。
五、等效法1.定义: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上的效果完全一样,因此在解决这一方面问题时就可以完全替代。
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替代法。
2.举例:(1)为了让手暖和,在没有热水袋的情况下,可以双手互搓,达到完全相同的效果。
(2)用两个5Ω的电阻串联,去当做一个10Ω电阻用。
六、分类法1.定义:将许多事物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
2.举例:(1)将汽化现象按照发生地点和剧烈程度,分为蒸发、沸腾两类。
(2)将电路根据连接情况,分为串联、并联电路两种。
七、比较法1.定义:找到两种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
2.举例:(1)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比较实像和虚像的异同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ab7266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8.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1.示范实验法: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解释来探究物理规律。
2.比较实验法: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研究其规律性和差异性。
3.组合实验法:将多种实验装置和器材组合在一起进行实验,以便观察和研究多种物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4.接力实验法:将一个实验现象分成多个步骤,由不同的小组或学生依次进行,以实现实验效果的连续性。
5.逐步逼近实验法:通过逐步加大或减小一些变量的值,逼近一些目标值,研究这个变量与实验结果的关系。
6.自由探索实验法: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和素材,让学生自由探索并进行实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7.观测实验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研究物理规律和定律。
8.近似实验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简化或近似的方法,使实验过程更易进行和观察。
9.模拟实验法:使用模型或仿真软件来模拟实验,以便观察和研究一些现象和规律。
10.反证法:通过假设与实验结果相反的条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
11.计算实验法: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预测实验结果,并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12.分析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研究物理规律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13.对比实验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研究其差异性和影响因素。
14.推理实验法:通过实验结果的推理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和定律。
15.数量实验法:通过测量实验现象中的各种数量参数,研究其相互关系和物理规律。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15种实验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的要求,选取适合的实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22e99758fafab068dc0230.png)
初中物理探究方法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
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1537d23169a4517623a346.png)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要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初步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一、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教材中涉及到控制变量法的知识主要有:1。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3。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4.探究动能(或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5.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6.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7。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8.探究电功(或电热)跟什么因素有关;9.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0。
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11。
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等等。
二、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在保证某一方面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理想的、熟悉的、简单的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来替代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简言之,等效的方法就是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较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教材中涉及到等效替代法的知识主要有: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镜后未点燃的蜡烛代替镜前点燃蜡烛的像;2.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3.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时引入“等效电阻”的概念;三、转换法(间接推断法)物理学中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通过转换为容易观察或测量的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a012d071a37f111f0855b2e.png)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
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控制变量法。
如:弦乐器发音音调与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滑动f大小因素,导体电阻大小因素
等效替代法:如:等效电路,等效电阻,合力与分力,排水法测体积,研究平面镜成像中的“虚像”转换法:如: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转换成测变化的温度说明内能的变化;电热与电流,电阻因素时测液柱上升的高度;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测砝码上升高度;电流表,电压表,小磁针偏转反应电流大小,电压高低,磁场方向
理想模型法:如;光线,磁感线,力的图示,研究连通器原理中的液片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科学推理法: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研究实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
类比法:如: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
图象法:如:(不好意思,我不好画图象)
观察法:如: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电流表与电压表使用异同,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等。
初中物理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0b89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3.png)
初中物理探究方法
实验探究是最常见的物理探究方法之一、通过设计实验和观测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去揭示事物之间的规律、
关系和性质。
观察探究是观察和记录现象,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发现规律、
探索问题、推断结论的方法。
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或使用显微镜等工具
观察细微现象。
思维实验探究是通过思维实验的方法,用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的手段,通过构建假设、运用逻辑思维推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得到科学结论的
方法。
比如通过数学推导、图像模拟等方法。
模拟实验探究是使用物理模型或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验现象进行探究的
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模拟进行观察和讨论,从而揭示其规律、性质和
关系。
比较探究是通过对不同情况、不同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揭示事
物之间的差异、共性和规律的方法。
比如比较不同条件下实验现象的变化
和理解。
问题探究是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观察、实验和总结结论的方式来进
行探究的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主要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可以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
进行物理探究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知水平合理选择适合
的探究方法,并通过引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问题解决等能力。
初级中学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
![初级中学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24bde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9.png)
例: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
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 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 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 动下去。
a b
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
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 c
木板表面
14
推理的方法同样用在“研究声音的传 播”实验中。在如图乙的试验中,现有的实 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 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 的
20
四、等效法:
➢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 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 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 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 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 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 求得解决。
21
书中实例:
等效电路 等效电阻 分力与合力等效 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 ……
8
例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 有关”的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液体蒸发的快慢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针对猜想一,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在玻璃板上,同时用酒精和水涂一个同样大的圆斑,观察发现 酒精圆斑先干了。
2
初中物理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有许多,例如观 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分类法、 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 法、推理法、比值定义法 、多因式乘积法、 放大法 、积累法、图象法、图表法、猜想法 等。下面我们介绍其中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
“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答十个问题。
”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
因此,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典例探究1】小明在探究“弹性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猜想一:弹性势能大小可能和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大小可能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针对猜想一,设计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把大小和形状相同的钢尺和塑料尺弯曲相同的程度,并弹开同一个纸团,观察到纸团被弹开的远近不同。
请回答:(1)小明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2)实验中“弯曲相同程度”其目的是:【答案】弹性势能大小可能和物体的材料有关, 控制变量,使之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1、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
(声学)2、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热)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力)4.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电)二.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例如我们学过的等效电路、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典例探究2】(2003陕西)如图所示,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面出现蜡烛的像。
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特点,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
仔细想想,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__________。
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_________的科学方法。
解析:虚像是无法用光屏承接的,因此虚像特点的研究成了实验的一个难题;为了准确的探究平面镜所成虚像的特点,实验中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和可透视的平面玻璃板采用等效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答案:另外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等效替代。
三.转换法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1.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2.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3.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4.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很相似,有什么区别呢?请观察:转换法: 电流大小 ----à 灯泡亮度;磁场----à 小磁针偏转等效替代法: 分力 ----à 合力小石块体积----à 排开水的体积;小结:“等效替代法” 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
四.理想模型法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1.光线(光线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就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2.磁感线3.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4.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5.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6.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典例探究3】以下是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2)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时,引人合力;(3)在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4)在研究光时,引入光线。
前面几个实例中,采用“建立理想模型法”的是()A.(l)(3)B.(2)(3)C.(1)(4)D.(3)(4)【名师点拨】把某一个类具体事物抽象为某个物理概念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如把路灯看成一个点光源等。
本题中从磁场中抽象出磁感线,从光中抽象出光线,用的都是“建立理想模型法”。
【标准答案】C五.科学推理法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图1【典例探究4】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如图1(乙)所示的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图1图1图1【名师点拨】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发现当阻力越小时,小车速度减小得就越慢,由此推理出,如果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将不减小,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图乙这个实验中,虽不能把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但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可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标准答案】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可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六.类比法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典例探究5】19世纪末,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了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
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解析:大家首先要在头脑中再现学习过的原子结构的模型,再与所给的四个选项比较,确定结构最接近的事物是太阳系。
这里原子核可以类比于太阳,核外电子类比于行星,它们在空间结构和运动方式上都是相似的。
七..图象法利用图象这种特殊且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各种物理现象的过程和规律,这种方法叫图像法.物理图象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还能表示出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内涵。
【典例探究6】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
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V/cm3m/gABC10202010A. ρA<ρB <ρCB. ρA<ρB >ρCC. ρA>ρB >ρCD. ρA>ρB <ρC【标准答案】C八、观察比较法在对各种物理现象、物理实验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和认定的标准(或对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的方法叫观察比较法【典例探究7】下面是小宇同学在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学习汽化现象时,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2)根据熔化过程的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3)比较电流表与电压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
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比较法”的为()A.(1)(3) B.(3)(4) C.(2)(3) D.(2)(4)答案:A小结:物理中涉及这种方法的内容很多,例如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等等。
总之,考生要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时要尝试运用各种物理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科学素质,这既是中考热点也是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