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成功的一节数学课
我最精彩的一堂初中数学课
我最精彩的一堂初中数学课一堂好的初中数学课,不仅能让师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充分互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知识和技能;而且也能让教师在愉悦教学中充分体验到教书的快乐,获得教书带来的成就。
如何设计好一堂精彩的初中数学课呢?首先,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情感,丰富想象,积极思维,导入是否新颖有趣,能否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次是课程内容与导入的知识应当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课的结尾处理得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本课时教学任务的完成水平,而且影响到下一节课的教学。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能否组织好教学,能否设计好板书,能否运用好语言表达都决定一堂课的好坏,因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作为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如何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些都决定了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和大家商榷。
一、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情感,丰富想象,积极思维,导入是否新颖有趣,能否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
1.是以提出新奇有趣的问题导入提问是老师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除了有巩固知识,信息反馈的作用,还有启发、引趣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同学在他放学时,爸爸带他去吃拉面,拉面师傅一次拉一碗面条,师傅把一根又粗又长的面对折了一下拉长,又对折了一下拉长,反复这么拉了9次,他和爸爸看得津津有味,后来一碗面条端上来,爸爸问他:“你知道这样一碗面条有多少根吗?”他拿出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儿后,他就说有512根,爸爸笑着点点头。
同学们,你们能得到他说的512 根吗?如果拉10次够几碗呢?这个故事既常见,又精短,原本有些喧闹的课堂一下子寂静下来,学生都陷入深深地思考中,接下来的教学中,课堂气氛又开始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地开始议论开来,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基调,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我最成功的一堂数学课
我最成功的一堂数学课。
从教以来,对我来说可喜的收获就是教学理念有了变化,如果说能顺利的授完一节课,课后测试效果好就是一节成功的课,我觉得这样想法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意味走进了教育的死胡同,会使自己固步不前。
所以,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不仅仅是教师充满活力地顺利授课,它还应该是学生对该节课敢质疑,会质疑,学生自己有想法,并且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在课堂上充满自信,敢说话,不怕说错,师生关系和谐,能让学生活动起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能很好的调控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学得轻松,压力不大,学生之间有问题可争论,甚至下课后,能让学生意犹未尽。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例我最成功的一节课是讲的合并同类项这一节。
我开头一节选用引例:小猫和妈妈去市场买菜,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小猴和小兔。
小猴问他:“小猫,你们买了什么菜啊?”小猫不假思索的地说:“买了三只鱼鸡!”小猴和小兔哈哈大笑。
小猫赶紧改口说:“不,不,是三只鸡鱼!”小猴和小兔笑得在地上打滚。
小猫见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这时学生马上回答鸡和鱼是不一样的东西,不能合在一起说。
于是,我马上进行小结:俗语说:“物以类聚”。
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相同的东西才可以放在一起,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合并同类项。
通过这个生动的引例使学生马上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学习效果良好。
经过一节课的讲解,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不过第二天上课再继续讲这节课时,一个学生就问我:“老师,为什么要合并同类项。
”我笑了笑,说:“看来,你还不明白我昨天举的例子的意思。
我最认真的一节数学课作文
我最认真的一节数学课作文“哎呀,这道数学题好难啊!”我愁眉苦脸地对着同桌说道。
那是一节再普通不过的数学课,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安静而又紧张的氛围。
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着一道道复杂的算式,我的眼睛紧紧盯着黑板,心里却在打鼓。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这道题。
”老师的声音响起。
我赶紧集中精神,拿起笔,准备大干一场。
同桌凑过来小声说:“我感觉我要懵了。
”我白了他一眼,“别废话,好好做题。
”
老师开始在教室里巡视,我紧张得手心出汗。
突然,老师停在了我旁边,看着我的解题过程。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完了完了,是不是我做错了?”我心里暗暗叫苦。
老师却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不错,继续努力。
”我松了一口气,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我更加认真地做着题,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数学的世界。
周围的同学有的在苦思冥想,有的在奋笔疾书,大家都在为了这节数学课而努力着。
“哎呀,我怎么算不出来啊!”后桌的同学懊恼地说道。
我转过头去,“别着急,慢慢想。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终于做完了所有的题目。
我抬起头,看着老师,老师也正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鼓励。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最棒的。
这节数学课虽然很普通,但是对我来说却意义非凡。
它让我明白了只要认真努力,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我会永远记住这节数学课,记住那种认真的感觉。
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更加认真,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去年,我上的《可能性》一课,我是最成功的一堂课。
我新授的《可能性》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节课,我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通过阿凡提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然后通过请学生猜测“硬币在哪只手中?”的活动教学事件发生的确定性;运用请学生从盒中取出小魔方的活动,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且运用大量生活实例及元旦活动的安排,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
这样,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推测”的过程,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大胆猜想、踊跃发言。
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小小设计师”的实践活动,请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一个小魔方,学生学习兴趣高,参与面广。
首先,我运用情境导入,点燃学生的求知激情。
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往往担负着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便是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都能学而不厌、乐在其中。
我在新课开始使用“看,是谁来了?”的导语,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出示“阿凡提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同时也在开动脑筋。
这时我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节奏,适时引入课题“可能性”,为之后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其次,我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说”。
我在教学新课之后,马上提出指向性很明确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吗?”,把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不仅乐于学,还乐于说。
在交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善于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
正是我的巧妙引导,学生的发言无比精彩“四边形不可能有五条边”、“钝角一定比直角大”、“时间一定不会停止”、“我可能考上大学”……灵动的课堂是属于孩子的,而一个灵动的课堂的创造与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
再次,我的热情为课堂增色不少。
我整堂课都是微笑着面对学生的。
当学生说完“四边形不可能有五条边”时,我笑着评价“你能联系数学知识来说,真棒!”当有一个学生的回答不是很理想时,我便走到他的身边,先给他一个灿烂的笑容,然后鼓励他说完整。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在讲授的这些课中,令我最满意的是“10的分与合”这一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0~10各数以及2~9各数的分与合之后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生认数操作的重点内容。
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
10的分成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认为,学生既然有了拆分9、8、7等数的经验基础,10的分成是最后一个数的分解,同时也是拆分方法最多的一个数,所以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肤浅停留于过去的方法上,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上有所提高和升华,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孩子主动、有序、系统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对本节课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以情景导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编故事复习9的分与合:妈妈买回来一些苹果,想考考大头儿子,9个苹果,现在要分给我们两人,可以怎样分?有几种方法?妈妈又添了一个苹果,大头儿子挠挠头,沉思中……。
大家能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帮大头儿子吗?第二部分:学生同桌两人一组,主动探究,一人用小棒分一人记录,比一比哪组更厉害,能找出所有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脑想怎么分动手分,动嘴说,还要动笔写,更要动脑想分法全了没有)。
当学生有了很多的方法想汇报时,我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请你想办法给你们组的各种分法排排队,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一听就能记住。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整理,最后进行汇报。
学生能从小到大或一对一对的方法来进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有序思考问题,达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知识)。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
先来做“找朋友”游戏,每个学生扮演一个数字,播放《找朋友》歌,学生开始找朋友,握手、敬礼……跟着音乐起舞,在玩中学。
然后完成课本41页例题与“想想做做”第3题。
第四部分:小结.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几点:(1)整节课的氛围很好,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探索新知,积极动脑思考。
最成功的一课作文
最成功的一课作文
《最成功的一课》
从小到大,我上过好多好多的课呀,但要说到最成功的一课,还得是那次特别的经历。
记得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有一天,我们班正上着数学课呢,数学老师那讲得是热火朝天的。
突然,一只小鸟不知咋地就飞进了教室,这可把我们这群孩子给兴奋坏了呀。
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从黑板上转移到了这只小鸟身上。
那小鸟在教室里扑棱扑棱地飞着,还叽叽喳喳地叫着。
老师一看这情形,也没办法继续讲课了呀,就笑着说:“哎呀呀,你们这群小鬼,都被这小鸟给迷住啦!”我们听了都嘿嘿傻笑。
然后老师说:“那这样吧,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这只小鸟。
”哇哦,这可太棒啦!我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小鸟的羽毛好漂亮,有的说小鸟飞起来的样子好好玩。
老师接着引导我们观察小鸟的动作、形态啥的,我们都特别认真。
然后老师又问我们从这只小鸟身上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嘿,这可把我们难住了。
不过大家还是努力地想啊想,有人说可以算小鸟飞的路线有多长,有人说可以看看小鸟飞的速度有多快。
老师听了直点头,说我们想得都很有道理呀。
就这样,本来一堂平平常常的数学课,因为这只小鸟变得超级有趣。
等小鸟飞走了,我们还意犹未尽呢。
从那以后呀,我发现原来学习也可以这么好玩,不一定要死死板板地坐在那里听老师讲。
那只小鸟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奇的大门,让我们明白了知识其实无处不在呀。
这堂课可真是我上过的最成功的一课了哟,到现在我都忘不了呢!
你说这是不是很有意思的一堂课呀?哈哈!。
我心目中的一堂数学好课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8【提要】数学好课应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乐于参与的高效课.数学好课的课堂学习目标要明确,导入新课应结合生活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作为课堂的引入材料,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数学好课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要及时,教学方法、手段、策略使用得当,分层教学应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当堂检测作为课堂重要一环,必不可少.【关键词】数学;好课;高效对于数学好课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我认为数学好课应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乐于参与的高效课.数学好课课堂氛围应该是宽松的,探究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数学好课应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对数学课堂着迷并有着深深的期盼.数学好课应该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对一堂数学好课的认识.一、学习目标要明确作为数学课,上课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以便学生抓住课堂的任务和要求.若目标不明确,学生上课很有可能漏掉课堂的重点,很难全面把握住课堂.学生通过课前目标的阅读,清晰地记住本节课他要达到的目标,能够有的放矢地听课、讨论、探究,进而抓住数学课堂的重点,突破难点.二、导入新课应结合生活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作为课堂的引入材料,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导入要遵循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和简洁性的基本原则.成功的导入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情景.三、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我听说了,我又忘记了,我看见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我才理解了”.学生自己参与、自主探究的结论更能记住,而且印象深刻.在数学课堂上应该放手让学生发现解题的方法步骤,注重定理公式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课堂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如何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课堂上教师的“越俎代庖”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老师要少讲、精讲,要讲学生的疑惑点、争论焦点、知识的重点、思想方法的升华点.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要及时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教师要当好观众、评委、指导老师等角色,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该给予表扬、肯定或提出质疑、否定,或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及时、准确的反馈评价对学生是一种正面的、强烈的刺激.回答正确的同学收到的是赞扬、肯定、激励与鼓舞,回答错误的同学收到的是反思、总结,以及下一步能力的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句激励的语言,也可以是一片热烈的掌声,还可以是老师和同学赞许的眼神.作为数学教师,不善言辞的我们一定要学会欣赏、学会激励.课堂上教师不要吝啬赞扬,你的一句不经意间的鼓励,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五、教学方法、手段、策略使用得当《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一堂数学好课应该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等方法组织教学,注重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自主研究、独立探索等教学策略.教师应该结合讨论、示范、展示、点评、点拨、质疑、启发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化.数学好课的“好”充分体现在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是否有效,质疑追问是否有价值,教师问题预设能否达到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效果上.六、分层教学应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坚持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不同,在前置作业的要求上有所区分;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上能力的差异,布置分层作业等.通过分层教学,使课堂成为每名同学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乐园.七、当堂检测作为课堂重要一环,必不可少当堂检测对数学学科尤为重要,它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还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它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检测后,教师可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怎样,能力提高到何种程度,哪些同学已达到了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下一步的教学指明方向.教师设置的当堂检测的数学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梯度、难易程度的把握.检测后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分析错因,同时要给予学生以肯定和鼓励,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数学方法、思想方面进行归纳,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好课是需要教师用“心”设计的,是师生对高效课堂不懈追求的结果.我心目中的一堂数学好课◎周宏强(山东省淄博中学,山东济宁255000).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上的最成功的一节课
我上的最成功的一节课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直尺?接着做一些题进行巩固。
然后出示一根长10厘米的绿色铅笔,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再出示带尺子的测量图片,让学生说出测量结果是10厘米,紧接着通过智慧老人的话向学生介绍“10厘米就是1分米,用字母表示dm”。
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有多长,找找身边1分米的物体,从而建立“分米”这个概念。
接着我出示折叠的同样长1分米的彩带,边打开边数“1分米是10厘米,2分米是20厘米,3分米是30厘米…”,一直数到10分米是100厘米,结合之前学到的“100厘米=1米”,让学生说出“10分米=1米”,完成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一课的第二个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认识“1毫米有多长”这个知识点。
我出示带尺子的红色铅笔,让学生读出铅笔的长度“6厘米多一点”。
趁机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间有10小格,并向学生介绍1小格是1毫米,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强调毫米用字母表示mm。
为加深学生理解1毫米,我让学生找找哪些物品的长大约是1毫米?第三个环节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1厘米、1分米。
让学生通过回忆整堂课的方式,说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总结出知识结构图,方便学生记忆。
第四个环节就是巩固练习所学知识,在做题过程中,发现学生知识的薄弱点,有针对性的练习。
在学生做题时,检查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必要时个别辅导。
整堂课都按照我设计的步骤有序进行,学生也学习认真,积极发言,让我惊喜的是有位学困生这节课也发言并正确回答问题。
当然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我在讲完毫米这个新知识后,留给学生消化的时间太少,导致后面学生做题时忘记毫米的字母表示。
在之后的教学,我会更加注意这方面。
我最精彩的数学课教学叙事
我最精彩的数学课教学叙事从刚走上讲台到现在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学生都喜欢上我的数学课,当然在教学中也发生了许多的事情,有时自己也非常的生气,但我对数学课却乐此不疲,钟爱有加。
小学数学在许多人眼中是简单的,是枯燥无味的。
但是在我眼里它有许多诱人之处。
我感谢校领导让我做了一名数学老师,是数学科的教学伴我愉快地走过了每一天,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也是一名受学生喜爱的数学教师。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可以利用数学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去享受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美,数学概括的简洁美;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的的奥秘、在数学的王国里傲游,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生活中也有许多另我感到无奈的时候,例如在课堂上一道题有时讲上好几遍部分学生仍听不懂,看到学生脸上的忙然,自己心中对这部分学生也缺乏信心,课下竞有部分同学主动来让我再给他们讲,并说自己听不懂的原因,也有他们自己的基础问题,也有是我讲的过快他们跟不上。
这时我也自己进行反思,对他们的要求是不是过高,让他们在学习上感到压力过大。
记得有一次有一道综合应用题,在课上已经讲过了思考的方法,可是一名陈琳的学生在课堂作业中仍然做错了,再让她订正时她急的眼泪到掉了下来,最后她说我在课上讲的太快了许多同学都没有听懂,他们的作业都是抄别同学的。
我听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课上我对优等生关注的多一些,对差生关注的太少,才造成今天的这种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对差生多一些爱心,他们发现老师并不是不关心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也慢慢提高了,作业也能独力完成。
课下也能愿和老师一起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问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我记得教师节的那天,有一名叫李保林的学生把我叫到了一边,对我说:“老师,今天是教师节,我没有能给你买什么礼物,我送你一句话行吗?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今后我要好好学习。
”我激动的说:“孩子,老师不要你为我买什么礼物,这就是你给老师最好的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习。
我最认真的一节数学课作文
我最认真的一节数学课作文那一天的数学课,简直像一场闹剧。
这节课,数学老师李老师决定让我们体验一下“极限”的真正含义——不是那种写在书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实际的极限挑战!一进教室,我就发现气氛不对劲。
李老师站在讲台上,脸上挂着一个神秘的笑容,像是掌握了某种绝密武器。
“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特别的挑战。
”她笑得有点邪魅,“每个人都要解一道难题,而且这道题目不允许你们看答案、查资料,甚至不能和别人讨论!”哇,这可真是个大新闻!我们班上的数学天才小王立刻竖起了耳朵,仿佛已经预见到自己将成为“数学超人”的未来。
小李同学则在旁边低声嘟囔:“难道今天的课我们要变成数学谜语人了吗?”这小子总是喜欢一边嘟囔一边抖腿,真是让人感到焦虑。
挑战开始了,李老师拿出了那道难题,黑板上写满了复杂的符号和方程式。
看了一眼,我立刻觉得脑袋像被电击了一下——这题目,简直是数学界的终极boss!我看了一眼旁边的同学,发现小张的眼神也变得凝重。
小张平时对数学总是一副“我能搞定”的态度,但现在连他都开始紧张了。
于是,我决定:这回一定要认真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头上的汗水都快滴到试卷上了。
小王的脑袋开始冒烟了,他翻来覆去地用铅笔画圈圈,甚至用自己的指甲测量那些公式的大小。
这时候,李老师在一旁逛来逛去,时不时地瞄一眼我们,有点像是狮子在盯着猎物。
“别担心,大家,”李老师忽然说,“解决难题的关键在于找到突破口。
”这句话仿佛给了我一种新生的希望,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像是在拼一个巨大的拼图。
突然,李老师打破了沉默,宣布:“时间到!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解题过程?”瞬间,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哗”的声音。
小王第一个举手:“我试着用分数来解题,但感觉还是不对。
”他的声音有点失落,毕竟这题目实在是太难了。
小李也尝试了一下,最后他笑着说:“我觉得我快找到了答案,但就是差了一点点。
”这个“差一点点”让人哭笑不得,仿佛他的解题过程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差一点就能拿到终点。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杨小亚上学期,我接到学校的任务,参加市数学活动优质课比赛。
在短暂的惊讶之后,我接受了这次任务。
参与即学习,过程即成长,虽然自己从未参加过这样大型的活动,但是我坚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圆满完成这次任务。
我开始确定课题《等可能性》,认真备课。
经过一个周末的精心构思,制作课件,一堂课已初步成型。
作为教师,课堂是我们的主战场,而教师的成长更离不开一次次公开课的锤炼,通过教研组各位经验教师的指导与纠正,绝对要比自己闭门造车受益大得多。
为此,我先进行了几次试课。
第一次试课让我记忆犹新,严玲校长、邓少娟老师、张婉娜老师一针见血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活动课与知识课不同,应如何把握活动课的尺度?同组的几位老师也给我提了很多的建议。
当天晚上,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改!大刀阔斧地改!后几次的试课则较为顺利,但在细节方面也得到很多老师的提点和帮助。
感谢严校长、邓老师一路陪伴指导,感谢教研组其他老师们的珍贵建议,感谢张旭平校长的点拨与关怀,正是这些宝贵的意见,让我知道究竟怎样才能上好一堂优秀的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这节课获得了市优质课一等奖。
也是我从教以来上的最成功的一节课。
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都知道:在课堂中,一个理想的情境创设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何谓“理想的情境”呢?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生搬硬套地添加一些“故事”,教师“声情并茂”地描述故事情节,却忽视了宝贵的时间在无情地流逝着,这样形式化的故事只能算是一个“情节”,不可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
理想的情境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激情,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快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进而提高问题探究的有效性。
在这节课中,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由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引出裁判用抛硬币猜边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抛硬币的方法公平吗?”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激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
本学期年最成功的一节课或一次教学活动初中数学
本学期年最成功的一节课或一次教学活动初中数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
2、能力与过程目标体验和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测和验证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要点: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和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入新课。
老师:因为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
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了。
现在,水深20米。
水库放水抗旱前的水深是多少米?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1)教师展示以下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东方向为正,西方向为负。
① 2 ×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② —2 ×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③ 2 ×(—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④ (—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2)学生归纳法则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同号得(—)×(+)=()异号得(+)×(—)=()异号得(—)×(—)=()同号得②积的绝对值等于。
③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描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3.使用规则计算来合并规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我最成功的一节数学课
我最成功的一节数学课我讲数学简便计算中的最后一个例题,例5:一个科考队要到野外去考察,他们从3月1日出发,返回时间是7月26日,科考队这次考察一共花了多长时间?时,我先在黑板上简略的写出这道题。
“孩子们,仔细读读题,列出算式。
”教室里安静极了,我知道他们在思考。
“有想法了,就在练习本上动笔写一写,算一算。
”我看到很多孩子都采取了行动。
一会很多孩子举起了小手,这次我没有着急去叫他们,“想好的同学可以把你的算法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
”就这样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做出来的孩子认真的给小组内的同学讲着,小组内的同学也认真的听着。
说到汇报,是让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
我真的没有想到,孩子们想出了那么多想法。
一学生说,老师我是这样列的“31乘3减30再乘2减5“”能给大家讲讲吗?“在这几个月中,三月、五月、七月是31天,所以是31乘3,四月、六月是30天,所以是30乘2,因为七月26号时回来了,我给多算了,就得减5。
”“说得多好啊,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这是一个平时很淘气的孩子。
接着,很多孩子争着举手。
“31乘2+30乘2+26”“31+30+31+30+26”虽然用加法列的不是很简便,我也给予的表扬。
“(31+30)乘2+26”这时我问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没人举手了,“我有一种列法,你们看看对不对,7乘21+1”我看有的同学恍然大悟的啊了一声,“那这道算式怎么回事小组研究一下?”很快就有了答案。
这样我们一共做出了5种方法,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些算式,哪些能用简便计算?动笔算一算。
我又叫了几个同学到黑板来板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其中在做这道算式“31+30+31+30+26”时,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30乘4+26”,一种是“30乘5-2”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算法,这次孩子们个个听得认真,我也听得很认真,我真没有想到能有这么多的算式列出来。
看来真的要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就像我们这次课改提出的“老师教不会的,学生不一定学不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最成功的一节数学课
竹条一小张书芳
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去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生活、感受学习,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表达方式。
如:“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方法的过程。
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断: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真能干!”
在“买铅笔”的情境下出现例题:15-9,教师揭题并展开以下的教学过程:
师:桌上已经有你们解决问题需要的用具,现在你们就可以用你们的方法来算一算15-9的差是多少,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生1: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数,1、2、3……9拿走9个,1、2、3、4、5、6,剩下了6根小棒,所以15-9=6 。
生2:把15分成10和5,先用10-9,剩下的1和5合起来就6,所以15-9=6。
生3;把9分成5和4,先用15-5,剩下的10再去减4,就是6,所以15-9=6。
生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6+9=15,所以15-9=6。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一边板书,一边把学生的话复述给全班学生听,并且反复用:“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真聪明!”“真能干!”等语言组织交流,用“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引导发言的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15-9,黑板上的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在今后的计算中,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那种来进行计算。
我觉得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
这使我更加意识到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多么重要,而作为教师关键是在课堂上的短时间内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学生的个性、特长才会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