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合集下载

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题目分值得分何谓季风?试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与特点(8分)何谓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

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

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

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

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

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显著。

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有明显的季风区,只出现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

冬季,大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大陆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

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

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

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

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 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低温少雨)C东南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B东北风(凉爽干燥)D西南风(高温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显著。

所以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

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特别提示:(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美国东南部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季风气候?(2)我国古代下南洋为了利于盛行风行船,最好选择哪个季节出发?(3)季风气候给我国农业带来哪些好处?提示(1)美国东南部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之间,大陆、大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所以季风特征不明显。

(2)冬季。

(3)夏季是我国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即“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巧思归纳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分析•我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所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都有很大影响。

形成我国季风环流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海陆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以及地形特征等综合形成的。

•海陆分布对我国季风的作用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得多,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气压高于海洋,气压梯度力自大陆指向海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则相反,陆地很快变暖,海洋相对较冷,气压陆地低于海洋,气压梯度力由海洋指向大陆,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亚寒带⑥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② 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D C
BA
B C
B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B 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带
带与副极地
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的
A 形成有何不
东南信风带
同?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 带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有
C
极地东风带
何差异?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北半球规律: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就全球而言:大致是1月南移, 7月北移
小结
三圈环流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
小结
北 半
1.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
气 压
成因 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
心 2. 季风
性质差异
环流
分布及特点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思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亚 热
北纬 候 30°
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 暖少雨 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初中 地理 简答题 第2辑

初中 地理 简答题 第2辑

学生淘气三千问【第2辑】续第二章32.东亚季风与南亚、东南亚季风成因上的区别?答:东亚季风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亚、东南亚季风主要是风带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但也受到海陆性质差异的影响。

33.为什么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答:凡是风力的大小都取决于气压差,而气压差又取决于温差。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大。

冬季风的源地是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堪称北半球的寒极,其实力比较强盛。

34.西南季风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答:西南季风可以影响我国的云、贵、川、渝、藏、桂、琼等地但主要影响西南地区,西南季风影响最显著的地区则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南亚西南季风一般在6—9月盛行,而东南亚地区的西南季风一般在5—10月盛行,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的时间则主要是在盛夏。

35.北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与亚洲相比为何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答:北美大陆比亚欧大陆小了很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受海洋影响大。

36.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季风是如何形成的?答:青藏高原上冬夏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

是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立的风系。

高原相对于四周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夏季为一热源,在高原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冬季为冷源,形成冷高压。

【参照右图】37.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如何形成的?答:秋高是指的秋季高气压控制的晴朗天气,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含氧量高,人感觉呼吸顺畅,故称之为“气爽”。

38.低压就是气旋这句话对吗?答:99%的情况下是对的。

一般情况下低压就是气旋,但是不是绝对的,倘若在赤道附近有一个低压中心,由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为0,所以气流无法旋转也就无法形成气旋。

39.锋面气旋的冷锋和暖锋的位置是如何分布的?答:如右图:是一个北半球的气旋,在甲、乙处都为低压槽(等压线凸向高值),甲处有高纬度的风推动的冷气团主动靠拢属冷锋,乙处有低纬度的风推动的暖气团主动靠拢属暖锋。

也可以简单的记忆为:“气旋左侧的低压槽处是冷锋”,这一结论无论是南北球北半球都成立。

地理默写汇总(答案解析版)

地理默写汇总(答案解析版)

第一章地球运动【考纲】(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辐射、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温度的适中)、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形成了适合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

2、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为_ 光球_层、_ 色球层和_ 日冕层。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_ 太阳活动_,周期约为_ 11年,其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进入两极的高空大气,与之碰撞产生极光。

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季和五带2).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_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_、地方时差现象。

3).自西向东,由_夜_半球进入_昼_半球的界线叫晨线,由_昼半球进入_夜_半球的界线叫昏线。

4).因_经度不同_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经度相差_15°_,地方时相差1小时;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刻,地方时为_12_点。

5).全球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共分为24 个时区,各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6).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指180°经线,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7).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相反。

8).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 小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短 夜越 长 。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节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素养目标】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节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大气环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并能运用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气环流对当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考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移动1.认识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3)成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写出三圈环流的名称:①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圈; ③高纬环流圈。

(2)写出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A赤道低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中纬西风带,E副极地低压带,F极地东风带,G 极地高压带。

(3)观察并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021·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思维路径】信息解读位置:非洲西部→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气流:垂直上升→赤道低气压带;水平气流→吹向赤道→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综合分析图中垂直上升气流位置位于赤道以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判断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季节)【解析】(1)选C,(2)选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第15课时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第15课时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教学案(含解析)

〖第15课时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之小船创作1.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1)形成原因:□0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时,陆冷海□02热,陆地形成□03高压,海洋形成□04低压;夏季时,陆□05热海冷,陆地形成□06低压,海洋形成□07高压。

(2)主要大气活动中心亚洲:1月□08亚洲高压,7月□09亚洲低压。

太平洋:7月□10夏威夷高压,1月阿留申低压。

大西洋:1月□11冰岛低压,7月亚速尔高压。

2.季风(1)甲图是□011月季风图,乙图是□027月季风图。

(2)A是□03亚洲高压,B是□04亚洲低压。

(3)①处的风向是□05西北风,②处的风向是□06西北风,③处的风向是□07东北风,④处的风向是□08东南风,⑤处的风向是□09西南风,⑥处的风向是□10东南风。

(4)形成季风的原因主要是□1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②③④⑤⑥中,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13②和□14⑤。

考点十八大气活动中心(2018·北京高考)下图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北京附近等压线较□01稀疏;甲地地处□02低压中心;图示气压最高值出现在□03亚洲内陆地区;热带太平洋地区没有出现强低压。

(1)等压线稀疏,风力□06小;低压中心,盛行□07上升气流,易出现□08强降水天气;台风是强烈发展的□09热带气旋,中心气压□10极低。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2)(50°N,90°E)附近气压在1 040百帕以上,形成高压中心,即□04亚洲高压;180°经线附近的北太平洋洋面为低压中心,即□05阿留申低压。

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

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

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主要包括它们的分布位置、成因、基本特征及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是历年高考试卷常涉及的重要内容,借此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分布位置:东亚季风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包括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南亚季风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附近。

2.成因区别: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季风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外,主要还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

3.风向及源地:东亚:冬季,偏北、西北风,亚欧大陆内部;夏季,偏南、东南风,太平洋。

南亚:冬季,东北风,亚欧大陆;夏季,西南风,印度洋。

4.联系北印度洋流向,以及季风气候区的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作物类型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冬夏季风向和特点?1、东亚季风冬季风盛行时,东亚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少雨;夏季风盛行时则为高温、湿润多雨。

2、南亚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冬干夏湿是南亚季风的主要气候特征。

(2)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扩展资料:一、东亚季风的成因亚洲与太平洋之间存在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高压与太平洋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力,并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反气旋,其中的偏北风南下影响亚洲东部大面积地区,这就是东亚的冬季风。

夏季在印度一带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带断裂、保留的海洋上,北太平洋上存在一个高压中心,北太平洋高压中偏南气流影响东亚地区,这就是东亚地区的夏季风。

二、季风形成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的风系。

随着风向的季节变化,天气和气候也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完整版)《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高考复习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解析版)

高考复习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解析版)

高考复习(2)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备考导航】考点呈现知识线索素养解读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3.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4.季风的形成与季风气候。

太阳辐射、纬度差异―→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影响气候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受海陆分布影响―→季风环流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全面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依据区域定位,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原因、影响。

3.地理实践力:观察周边环境的景观变化,感受气候的季节特征,归纳季风气候的特点。

【必备知识】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注1】(1)注意三圈环流与热力环流的区别,热力环流是指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

(2)我们平时所指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三圈环流中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等。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辨】气压带的形成不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流运动造成的。

一个是热力原因,一个是动力原因。

【记1】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注2】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其不同季节的纬度不同,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的位置。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气压带气候特征自然地理景观特征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森林高大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副热带高气压带炎热干燥呈现出热带荒漠景观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暖而短促多呈现出亚寒带针叶林景观极地高气压带酷寒干燥多呈现出寒带冰原或者苔原景观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1)信风控制的地区,气候干燥,多荒漠景观。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段园中学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段园中学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段园中学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某地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35—36题: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①<②<③B.气温:甲地<乙地C.气流:乙地流向甲地D.天气: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36.如果甲为30°N的亚欧大陆东岸,乙为太平洋西部沿海,则甲乙两地之间此时盛行()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参考答案:C B2. 白蚁是喜温性的昆虫,怕寒冷,种类众多,在我国分布较广(下图),对森林、江河堤坝、木质房屋建筑等破坏性大。

据科学观察,在250亩山地森林中,只要有1只穿山甲,就可以使森林不受白蚁的危害。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肆意捕杀和对穿山甲栖息地的破坏等活动,导致中华穿山甲的分布范围和数量锐减,这使得白蚁的害性增大,治理白蚁的资金投入和防治难度也在提高,构成了“恶性的链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影响我国白蚁分布北界的主要因素是A. 光照和热量B. 纬度和地形C. 海陆位置和降水D. 坡向和气温15. 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打破“恶性链条”的关键在A. 投入剧毒化学药剂,灭杀白蚁B. 大力饲养穿山甲,供人类食用C. 对白蚁进行研究,开发白蚁资源D. 立法禁捕穿山甲,保护栖息环境参考答案:14. B 15. D【14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白蚁是喜温性的昆虫,怕寒冷,图中白蚁分布区北界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部地势较低,分布北界纬度相对较高,但纬度更高处气温更低,不适合白蚁生存;西南部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白蚁生存,因此影响我国白蚁分布北界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B正确;材料主要表明白蚁生存与气温有关,与坡向、光照、降水等关系不是很大。

故选B。

【15题详解】投入剧毒化学药剂会加剧环境污染,A错;穿山甲属于国家保护物种,不能食用,且B选项并没有打破“恶性链条”,B错;根据材料可知,白蚁危害大,资金投入大,防治难度大,开发难度大,且C 选项并没有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出发,排除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穿山甲对白蚁的抑制作用显著,应加强立法,禁捕穿山甲,保护其栖息环境,从而利用自然界食物链原理治理白蚁危害,符合人地协调的理念,D正确,故选D。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地理实践力)2.结合资料,理解掌握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

(综合思维)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综合思维)1.什么是大气环流?其意义是什么?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征是什么?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产生何种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均匀的地球表面(假设),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a.低纬度环流圈b.中纬度环流圈c.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北半球)气压带分布形成A 赤道低压带南北纬5°之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C 副热带高压带30°附近高空空气堆积下沉E 副极地低压带60°附近近地面气流上升G 极地高压带极地地区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风带分布风向B 东北信风带赤道~30°之间东北风D 盛行西风带30°~60°之间西南风F 极地东风带60°~90°之间东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个风带(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将风带与其风向连线。

[特别提醒] 大气环流特点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也是判断某一大气运动形式是不是大气环流的依据,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

但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不是大气环流,因为它们的空间分布X围有限,运动变化周期短。

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新疆喀什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8月21日-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于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会议召开期间,地球公转运行在乙图中的()A.A~B段B.B~C段C.C~D段D.D~A段2.根据甲图分析,会议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运动与北京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直射点从①处向北运动,昼变长B.直射点从①处向南运动,昼变短C.直射点从①处向南运动,昼变短D.直射点从①处向北运动,昼变长【答案】1.B2.C【解析】1.当地球运行到A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时间在3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B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时间在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C时,北半球的节气是秋分,时间在9月23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D时,时间在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

所以当会议召开时地球公转到BC段,ACD错,B对。

故选B。

2.当北半球春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此后太阳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变长;当北半球夏至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开始变短;当北半球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继续变短;当北半球冬至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开始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开始变长。

所以当会议召开时,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昼变短,C对,ABD错。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导致的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难点在于对于不同节气,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要会分析。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一刻D点将进入黑夜B.C在昼半球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AB是晨线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地一年中有一天被直射B.B地以南是南温带C.C地一年中有两天被直射D.E地极昼极夜现象【答案】3.D4.C【解析】3.顺地球自转方向,D所在晨昏线上各地即将进入白昼,AB是晨线,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A错误,D正确;图中显示,C所在半球,背对太阳,在夜半球,B 错误;除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此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但D点线速度大于E点,C错误。

气压带与风带 课内探究案(2)

气压带与风带 课内探究案(2)

气压带和风带命制人:窦锦亮审核人:李鹏飞使用时间:2012年月日编号:NO.225【学习目标】1、通过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季风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并掌握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内探究】一、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探究一】结合课本P38活动。

完成表格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西伯利亚、蒙古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温暖湿润南亚季风西伯利亚、蒙古低温干燥赤道附近印度洋温暖湿润季风环流的形成运用简图,结合海陆热力性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得出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具体分析如下所示:注意:(1)南半球由于海洋占绝对的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如北半球显著,因而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2)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主要原因,(3)东亚是世界上季风环流最显著的地区,这是由于这里有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结合所学,绘制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季季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类型的判读第一步:以温定球(利用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判断南北半球)规律:最高温在一月,则为半球;最高温在七月,则为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利用一年中的最低月气温判断该地所处的温度带)规律:(1)最低气温在15°以上,则为;(2)最低气温在0°以上,则为;(3)最低气温在0°以下,则为。

第三步:以水定型规律:(1)年雨型:则为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

(2) 夏雨型:则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3) 冬雨型:则为地中海气候(4)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2、主要气候类型与风带、气压带的关系效果评估学案命制人:窦锦亮审核人:李鹏飞使用时间:2012年月日编号:NO.226下表是某地的气候资料。

季风区的三种气候

季风区的三种气候

季风区的三种气候1、我国有哪三种季风气候我国有三种季风气候,分别是:1.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在华东沿海地区;2.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在东北三省、华北沿海地区;3.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在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海南岛等地区。

我国三种季风气候带示意图:2、归纳中国三大季风气候区,分别包括哪些地形和省份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

位于欧亚大陆的温带东部,具体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季气温低于0度,夏季雨水最多。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四季分明,冬夏季风方向变化显著。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中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北纬10°至25°之间的大陆东岸。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零星分布于中国台湾南部、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气候特点 1、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

知识点一大气运动及其表现形式

知识点一大气运动及其表现形式

知识点一大气运动及其表现形式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1)理解原理把握“气温—气压—气流—天气”这一线索,弄清因果关系;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上,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高压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如副高引起江淮地区伏旱天气)。

(2)注意问题说明①上图中的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②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相反,近地面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③若低空低压,则高空高压;若低空高压,则高空低压。

④若等压面凸向高空,则该区域比四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相反,若等压面凸向低空,则该区域比四周同一水平面气压低。

(3)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常见的热力环流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风由山谷吹向山上,为谷风;夜晚相反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风城市人口、工业集中,人为释放的热量多,形成热岛效应,气流上升气压低,近地面气流由郊区吹向市区,高空相反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受力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运动规律高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南半球左偏。

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特别说明(1)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北半球低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

同时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与风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等压线愈稀疏,气压差愈小,风力就愈弱。

(2)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见图中箭头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大气环流的概念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反映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三圈环流
前提: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①高低纬间冷热不均
成因: 组成:
②地转偏向力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D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C
想一想
形成7个气西压风带带和6个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寒带⑥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② 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D C
BA
B C
B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作业:
绘出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并标出各 风带的风向及风带、气压带的名称。
D C B
A
B C D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0°
30° 0° 30°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夏季
印度低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 尔高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
小结
北 半
1.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
气 压
成因 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
心 2. 季风
性质差异
环流
分布及特点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思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1.请在下图中的直线上画出箭头将环流完成; 2.写出a,b,c所代表的风带; 3.E,F,D所代表的气压带。
D C B
A
B C D
D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A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东风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块状分布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一 亚洲高压(又称蒙 月 古西伯利亚高压)
七 亚洲低压(又称印 月 度低压)
阿留申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高压 低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 压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高、低压中心造成的影响: 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气纬 候度 带




热 带
北 纬
30 之 间
气候 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及成因
热带 雨林 气候 热带 草原 气候
热带 季风 气候
热带 沙漠 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 处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 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 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且分 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配比较均匀。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气候
地中海气 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分布 规律
气候特 征
形成原 因
分布举例
小结
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
地球自转,地
气 形成 压
赤道与极地间的 热力环流
表均一
三圈环流

和 风
原因:地表不均一, 切断
带 高、低 海陆热力差异
地表气压带
压中心 结果:高压和低压
中心
和风带的分布
对气候的影响
2. 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 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
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地区,澳 替控制地区,干湿季明显。受
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 赤道低压带控制时,形成多雨
西等地。
的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少
雨的干季。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 一年中风向随季节转变明显,
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 受夏季风影响,有丰沛降水。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形成 过程
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 季节移动
课堂练习
1.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B)
A .台风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
2.关于高纬环流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极地附近有上升气流 B.60°纬度附近有下沉气流 C.近地面形成极地东风带 D.高空中形成极地东风带
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季风影响,降水稀少。全
年高温。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 下,常年干旱少雨,气温高日 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 照强烈。 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B 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带
带与副极地
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的
A 形成有何不
东南信风带
同?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 带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有
C
极地东风带
何差异?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北半球规律: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就全球而言:大致是1月南移, 7月北移
小结
三圈环流
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气流以辐合上升 为主
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压和 信风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高或 信风带控制,
常年干旱少雨。
大陆西岸有两种情况 (亚欧大陆为例)
地中海气候
成因 特点
受西风和副高 的交替控制
夏季干燥少雨;冬季 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受西风和北大西洋 暖流的影响
冬暧夏凉,一年四季 降水均匀
大陆的东岸(亚欧大陆为例),冬季受大陆的冷干 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海洋的暖湿气流 的影响,降水较多.
大陆的内部(亚欧大陆 为例),终年受大陆气 团控制,降水比较少。
两极地区 以下沉气流为主, 全年降水稀少。
⑧ ⑦ ⑥
② ①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冰⑧原气候 苔原气⑦候
2. 季风环流
①概念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 改变的现象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成因:
(主要原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3.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风向 冬季:西北风 夏季:东南风
冬季:东北风 夏季:西南风
气候 温带季 亚热带季 类型 风气候 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冬寒冷干燥 冬温和少雨 特点夏炎热多雨 夏炎热多雨
3.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七个气压带有四个低压带、三个高压带 B.六个风带中有两个偏西风带,四个偏东风带 C.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中心对称分布 D.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很稳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赤道地区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分别 指南北两极
B .南北纬30°附近上空,空气堆积下沉 C.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D.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